浅议《红楼梦》中的和尚道士(续二).doc
《浅议《红楼梦》中的和尚道士(续二).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议《红楼梦》中的和尚道士(续二).doc(1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浅议红楼梦中的和尚道士(续二)三、“僧不僧,俗不俗”的馒头庵的姑子净虚。 馒头庵的姑子净虚,小尼姑智能儿的师父。馒头庵就是水月庵,因他庙里做的馒头好,就起了这个浑号,离铁槛寺不远。红楼梦第十五回“王凤姐弄权铁槛寺 秦鲸卿得趣馒头庵”王凤姐弄权的梗概:张金哥是长安县大财主之女。她已与原任长安守备之子定亲,可长安知府的小舅子李衙内看中了她,倚势强行求亲,她父母遂应允了。但是守备家不干。净虚为了要帮长安府太爷的小舅子抢亲,就去转托凤姐,她就假托贾琏的名义,给长安节度云光写信。云光就逼令守备家受了前聘之物。张金哥闻知后,便一条麻绳悄悄地自缢了。然后守备之子也自尽了。王熙凤跟净虚要了三千两银子,说是办事
2、用。其实就是自己留下了。她为了3000两银子,迫使一对青年男女双双自尽。净虚也起了很大的作用。都说佛家是清心寡欲,看破红尘,修身养性,上善若水,随遇而安,且讲究众生平等的,但这个馒头庵里的姑子净虚,见到王熙凤老腰都快要弯成90了。如果是一介草民来佛前烧香许愿,恐怕净虚就不会是这副光景。看来,馒头庵也不过是贾府的一个小小缩影。“僧不僧,俗不俗” 之“最牛“,非净虚莫属。凤姐禁不住老泥鳅的欲擒故纵、软磨硬泡、软硬兼施、冷嘲热讽、激将大法以及种种卑劣手段,终于上了馒头庵这条贼船。凤姐在馒头庵俨然变成了劳力者,竟然被一个老尼姑刷进了圈套。个人英雄主义固然很过瘾,但是是万万要不得的,特别是对付一些老奸巨
3、猾城府极深的世外高人。这个老尼就是隐藏在尼姑庵里的高人,可惜了的是脂粉队里的英雄后来就栽在由这场风月案组成的一连串罪行里。然而在今天的法治社会里,凤姐在馒头庵的表现最多也就是个打手,真正的罪魁当花落净虚这条老泥鳅头顶!凤姐是耳根子软的人,或许说这个老尼姑道行太深。在佛前搞此勾当,简直玷污了佛的光辉!出家人不清心寡欲随道修行,只一味在僧俗两界之间徘徊,这就不仅仅是人格分裂的问题了。第十五回把王熙凤的阴狠弄权表现得淋漓尽致,但也不可否认,那净虚老尼的老谋深算和工于心计。净虚只是替人家的官司“寻门路”,求到了凤姐的门下。净虚对凤姐说:“我正有一事,要到府里求太太,先请奶奶一个示下。”按照当下的说法,
4、这叫先务虚,或者说投石问路,先敲敲门探探口风,并不期望当即就解决问题。凤姐不但喜欢显示自己的才干,还有为王夫人排忧解难的义务。于是当她了解了事情的真相以后,堵上了净虚试探前行的脚步:“这事倒不大,只是太太再不管这样的事。”但是,净虚探出去的脚就这样缩回,心有不甘:“太太不管,奶奶也可以主张了。”凤姐听了笑道:“我也不等银子使,也不做这样的事。”这让净虚的脑袋撞上了硬墙,打去了妄想。这第一步的“求”,被打上了s结。其实,凤姐是在吊净虚的“胃口”。这时候的净虚,估计就刮起了头脑风暴,大脑在高速运转。“虽如此说,张家已知我来求府里,如今不管这事,张家不知道没工夫管这事,不稀罕他的谢礼,倒象府里连这点
5、子手段也没有的一般。”既有金钱的诱饵在眼前晃悠,又有激将的重锤击打,这一招太厉害,真正挠到了凤姐心里的痒处。这一“激”果然凑效。凤姐听了这话,便发了兴头。说道:“你是素日知道我的,我从来不信什么阴司地狱报应的,凭是什么事,我说要行就行。你叫他拿三千银子来我就替他出这口气。”这一招凑效了。正中净虚下怀,喜之不尽。也给凤姐登台运筹帷幄,决胜千里架好了梯子。俗语中说:宁拆一座庙,不拆一对人。在中国人的传统习惯里,拆人婚姻是一件极恶劣的缺德事。但我们的凤姐是不信这个的,只要她想做的事,估计神挡Sh神,鬼拦斩鬼。于是凤姐在老尼的激将下,决定“强拆。”老尼听说,喜不自禁,忙说:“有,有!这个不难。”一个要
6、显示手段,一个不惜xi本要退亲,就这样在老尼的撮合下“搞定”。弹指间坐享三千银子。倚重权势的魅力挣钱真的是太容易了,难怪做官的人包二奶,养小三。有的是银子,有的是来银子的道,不花白不花,不享白不享。权力,是个怪物。于是一招瞒天过海,谈笑间,一对心心相印的恋人一个赴枉死城中,一个奔望乡台上,香消玉殒灰飞烟灭。一场婚姻官司成了权力的角逐,在权力角逐中享受杀伐决断和胜出的快意,凤姐真正的需要不是钱,当然顺手捞他一笔自然快意,更重要的是地位和权力,能耐和手段的展示,在官场运筹中获得一种心理的满足与快意。四、清虚观张道士红楼梦中一个出场不多,却很有份量的人物。红楼梦里清虚观打醮一节,活脱脱刻画一个能说会
7、道、察言观色、游戏达官贵人之间的张道士。清虚观这名字,据考证是北京旧有的观名,作者是信手拈来。道家有个传统胜地清虚山,是东晋知名的道士葛洪的修炼场所。可见清虚两个字,在道家眼中心中,是很了不起的名号。而红楼梦中作了荣国公替身的这个张道士,“曾经先皇御口亲呼为大幻仙人,如今现掌道录司印,又是当今封为终了真人,现今王公藩镇都称为神仙”,倒并不是作者的戏笔。 传统的道教到了明清两朝,已从纷呈杂乱的宗派分支渐成两支,一支是发源于东汉的张陵的五斗米道(后来以张陵因天师之称而演变为天师道),一支是元代起于王重阳、兴于丘处机的全真教。天师道采取的是父死子继的传承,唐王朝自诩老子后人,对道家尊崇有加,唐玄宗曾
8、诏封天师道的祖师爷张陵,据唐大诏令集记载,天宝七年,唐玄宗下诏:“后汉张天师,教达元和,德宗太上,正一之道,幽赞生灵”,他还采取措施,令有司审定张陵后人,“有司审定子孙,将有封植,以隆真嗣。天师册为太师”,首开对张陵后人的认同封赏。北宋偏安,以道家显其正统,张天师的后人先后在真宗、仁宗、神宗、徽宗朝诏引入禁,张正随、张乾曜、张继先等天师后人显于一时。仅第30代天师张继先在徵宗一朝,就四次入朝,在当时的都城汴京布道场设醮,皇帝赐号“虚靖先生”,还在京都之东为其修下院,赐额“崇道”。南宋之际,从第31代天师张时修到第36代天师张宗演,六代天师都以道法著称于世,颇为南宋王朝所倚重,被誉为道教正宗。元
9、代对其依然尊崇有加,忽必烈平定南宋,召第36代天师张宗演,“命主领江南道教,仍赐银印”,后来又命“醮于长春宫”,赐号“演道灵应冲和真人,给二品银印,命主江南道教事”,“路设道录司,州设道正司,县设威仪司,皆属焉”。虽然在此前张陵后人自称嗣教人为天师,但官方并未完全认可,从这时以后,其第37代到41代天师,都被当朝皇帝册封为天师、真人或大真人,得到了元室的信宠。有明一代,从开国皇帝朱元璋开始的洪武元年,就授予第42代天师张正常“护国阐祖通诚崇道弘德大真人”,命其“俾领道教事,给银印,视二品”,自此后至51代天师张显庸,代代皆袭封“大真人”和“掌天下道教事”。其第47代天师张玄庆,明宪宗还降旨要其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红楼梦 浅议 中的 和尚 道士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9148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