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PPT文档下载  

    财政学第十三章.ppt

    • 资源ID:6145197       资源大小:228KB        全文页数:62页
    • 资源格式: PPT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财政学第十三章.ppt

    第十三章国家预算和财政预算管理,第一节 国家预算概述第二节 我国预算管理制度的改革和建设第三节 预算管理体制概述第四节 中国分税制改革,第一节 国家预算概述,一、国家预算的含义及其类别二、国家预算级次及预算管理权限三、国家预算原则,一、国家预算的含义及其类别(一)国家预算的含义 国家预算是政府的基本财政收支计划,是政府分配集中性财政资金、调节社会经济生活的主要财政机制,是国家的重要立法文件。1、国家预算涵盖整个财政活动的范围。(实际不是)2、国家预算是以年度财政收支计划的形式存在的,反映政府活动的范围、方向和政策。3、国家预算是政府调节社会经济的重要杠杆。4、国家预算和决算要经过国家权力机关的审批才能生效,是具有法律效力的文件。,(二)国家预算的分类 1、以预算形式为依据,可为单式预算和复式预算(1)单式预算:单式预算制是将政府的全部财政收支汇编在一个统一的预算表之中。(一张表的两边)其优点是:能从整体上反映年度内政府财政收支情况,便于了解政府财政的全貌;完整性强,体现国库统一和会计统一的原则要求;具有直观、简单的特点,便于立法机关的审议批准和社会公众对财政预算的了解。本世纪30年代以前,各国均采取单式预算制,我国1992年以前也采取单式预算制。,(2)复式预算:是把预算年度内的全部财政收支,按收入来源和支出性质不同,分别编成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预算,通常包括经常预算和资本预算。经常预算:收入(税收);支出(公共支出)。资本预算:收入(经常预算结余,债务收入);支出(资本支出)。复式预算的产生(1)赤字财政成为财政政策的主流债务收支成为财政收支的重要内容。(2)政府支出从消耗性开支转向一部分用于经济建设(3)国有经济成为经济活动的重要力量,资本性开支增多。(4)社会福利支出成为政府支出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以上变化,传统的单式预算已难以反映政府的全部财政活动,适应不了对不同性质资金进行管理的要求,于是复式预算应运而生。,复式预算制的优点:(1)便于考核预算资金的来源和用途;(2)有利于分析预算收支对社会供求的影响;(3)使预算成为促进经济发展的强有力杠杆,有利于提高就业水平。复式预算的主要缺点:(1)容易导致债务规模过大。(2)把政府预算划分为不同的子预算,会给预算编制带来一些困难。我国从1992年起开始编制复式预算,分为经常性预算和建设性预算。目前已不再编制复式预算。2、以预算分项支出的安排方式为依据,可为增量预算和零基预算,(1)增量预算:指计划财政年度的预算分项支出数是以上年度各该项支出数作为基数,考虑新的财政年度经济发展情况加以调整后确定的。其初衷是控制支出规模,但结果可能是平均分配资金,难以保证重点,导致支出规模的日益膨胀。(2)零基预算:指计划财政年度预算分项支出指标的确定,只以对社会经济发展的预测和对当年各部门新增任务的审核为依据,不考虑以前财政年度各项支出的基数。其优点是有利于优化支出结构,提高预算效率,控制预算规模,但要求具备科学的预测和评估方法以及统一的标准,否则也会失之谬误。世界各国的预算,无论是单式预算或是复式预算,主要仍采用增量预算法。,二、国家预算级次及预算管理权限(一)国家预算级次(一级政权,一级预算)我国设有五级政权,所以也设有五级预算(包括中央预算和四级地方预算)。1、中央总预算:由中央所属部门预算和各省总预算组成。2、省(自治区、直辖市)总预算:由省(自治区、直辖市)本级各部门单位预算和以及所属下级总预算组成。3、设区的市(自治州)总预算:由市(自治州)本级各部门单位预算和下级总预算组成。4、县总预算:由本级各部门单位预算和所属乡总预算组成。5、乡(镇)预算 中国的预算级次见下图:,中国的预算级次,(二)预算管理权限 1、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1)预算、决算审批权;(2)预算、决算监督权(3)(本级人大常委会的)预算、决算不适当决定的撤销权 2、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职权(1)预算执行的监督权;(2)预算调整的审批权;(3)决算审批权;(4)(本级政府和下一级人大的)预算、决算不适当决定的撤销权 3、各级政府的职权(1)预算管理体制具体办法的确定权;,(2)预算、决算草案的编制权;(3)预备费动用的决定权;(4)预算执行的组织和监督权;(5)(本级部门和下级政府的)预算、决算不适当决定的撤销权;4、各级财政部门的职责(1)具体编制本级预算、决算草案;(2)具体组织本级预算或总预算的执行;(3)提出本级预备费动用和预算调整方案;(4)定期按预算法规定的程序报告预算执行情况 5、监督与法律责任的规定(1)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对中央和地方预算、决算进行监督;,(2)县以上地方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对本级和下级政府预算、决算进行监督;(3)乡、民族乡、镇人大对本级预算、决算进行监督;(4)各级政府审计部门对本级各部门、各单位和下级政府的预算执行和决算实行审计监督。三、国家预算原则 国家预算原则指国家选择预算形式和体系以及编制国家预算应遵循的指导思想和方针。(一)公开性(二)可靠性(三)完整性(不能另列预算),(四)统一性(统一的预算科目、统一的口径、统一的程序计算和填列)(五)时效性(年度性)1、历年制 2、跨年制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标志,第二节 我国预算管理制度的改革和建设(不讲)一、推进依法理财,加强预算管理和监督(enhance management and supervision under the law)二、编制部门预算(the department budget the purchasing system of the government)三、政府采购制度(the purchasing system of the government)四、国库集中收付制度(centralized payment system of treasury)五、实施“收支两条线”管理(two routes between revenue and expenditure)六、政府收支分类改革(reform of classification of government revenue and expenditure),一、推进依法理财,加强预算管理和监督(见教材P349351)(一)加强和改善预算编制工作(二)细化预算和提前编制预算(三)加强对超收收入使用的监督(四)严格控制不同预算科目之间的资金调剂(五)加强预算外资金管理 二、编制部门预算(见教材P351352)(一)编制部门预算的背景和意义(二)部门预算的内容,三、政府采购制度(一)政府采购与政府采购制度 政府采购,也称公共采购,是指各级政府及其所属机构为了提供公共商品,而在市场上进行的购买行为。政府采购制度,就是对政府采购政策、采购程序、采购过程及采购管理所作的具体规定。实施政府采购制度,要求在政府采购过程中遵循公开性、公正性、竞争性和物有所值原则,以保障政府所购物品价格合理、质量可靠、性能适用。,(二)政府采购的特点1、资金来源的公共性(财政拨款和需要财政偿还的公共借款)2、采购主体的特定性(依靠财政拨款的行政事业单位、社会团体)3、采购活动的非商业性(不是为卖而买,不以盈利为目的)4、采购对象的广泛性(货物、工程、服务三大类)5、政策性(购买本国产品等)6、规范性(规范、公开、公平竞争等)7、影响力大(国内最大的单一消费者),(三)政府采购的基本方式,1、按是否具备招标性质分类招标性采购方式。非招标性采购方式。2、按招标范围分类公开招标采购。选择性招标采购。限制性招标。3、按招标阶段分类单阶段招标采购。两阶段招标采购。,(四)政府采购的基本程序 1、确定采购需求。2、选择采购方式。3、执行采购方式和签订采购合同。4、履行采购合同。5、效益评估。其中前2个阶段称为合同形成阶段;后3个阶段称为合同管理阶段。(五)建立政府采购制度的国际经验 1、建立政府采购主管机构。2、明确采购模式。3、建立仲裁机构。4、建立相应的法规体系。,四、国库集中收付制度(一)我国改革原国库管理制度的背景 我国原国库管理制度,是以设立多重帐户为基础的分散收付制度,财政收入的许多项目由征收部门通过设立过度帐户收款,财政支出通过财政部门和用款单位分别开设的帐户层层拨付;大量财政资金未钠入财政预算管理。其主要弊端是:多重帐户设置延滞了财政资金的入库时间,在财政支出之前就流出国库,大量滞留在预算单位,严重降低了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财政资金使用缺乏事前监督,截留、挤占、挪用问题时有发生甚至出现腐败现象;财政资金运行信息反馈迟缓,透明度不高,难以准确及时地为预算编制、执行分析以及宏观经济调控提供有效依据,因此,改革原国库管理制度势在必行。,2001年,国务院确定科技部、财政部、国务院司法局等几个有代表性的部门率先进行国库管理制度改革。地方根据本地情况决定改革试点时间和步骤。(二)国库集中收付 国库集中收付,指政府将所有财政性资金集中在国库或国库指定的代理行,所有的财政支出均通过这一账户进行拨付。国库集中收付具有以下特征:1、是政府的财政管理活动。2、对象是所有财政性资金。3、中介是国库及其代理银行。4、集中统一性。(集中收入,集中支付)5、资金可控性。,(三)国库集中收付制度 国库集中收付制度,又称国库单一账户制度,是建立、规范国库集中收付活动的各种法令、办法、制度的总称。包括国库集中收入制度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四)国库集中收付制度的优点1.有助于加大预算管理力度。(财政部门可对财政资金的流向、流量全程监控)2.有助于提高预算管理效率。(财政部可及时、准确、全面掌握财政资金运行信息,为宏观调控提供依据),3.有助于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收入及时足额入库,支出不滞留,政府资金调度更灵活,减少短期国债发行量及国债利息支出)4.有利于防止腐败行为的滋生,加强廉政建设。(透明度高,制约机制完善)(五)国库集中收付制度的主要内容1、集中收入:缴付者将各项收入(预算内、外收入,其他收入)直接缴入国库,或经过其授权的代理银行清算将款项划入国库;集中支付:钱从财政帐户直付到收款单位,中间不经过用款单位。,2、财政集中开设单一账户体系:(1)国库单一账户:为国库存款账户,用于记录、核算和反映纳入预算管理的财政收支活动,并与零余额账户清算。(2)财政部门的零余额账户:用于财政直接支付和与国库单一账户支出清算。(3)预算单位的零余额账户:用于财政授权支付和清算。(4)预算外财政资金专户:用于记录、核算和反映预算外资金的收支活动及日常收支清算,实现支付。,(5)小额现金账户:用于记录、核算和反映预算单位的零星支出活动,并用于与国库单一账户清算。(6)特设专户:用于记录、核算和反映预算单位的特殊专项支出活动,并用于与国库单一账户清算。3、相关配套措施:完善国库管理制度、预算编制方法、政府收支分类、政府采购、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制度等。,五、实施“收支两条线”管理(一)“收支两条线”管理的含义1、从收入看收缴分离 对合理合法的预算外收入,不再自收自缴,实行收缴分离,纳入预算或实行财政专户管理。该账户只用于预算外收入的收缴,不得用于执收单位的支出。2、从支出看收支脱钩 即执收单位的收费和罚没收入不再与其支出安排挂钩,单独编制支出预算,交由财政部门审批。(二)“收支两条线”管理的进展及其进一步完善1、33个中央部门率先进行了收支脱钩改革。以前通过预算外资金安排的支出改由财政部门综合预算定额统筹安排经费,编制综合预算。,2、在15个中央部门进行了非税收入收缴制度改革的试点,形成了非税收入收缴管理的制度体系。3、“收支两条线”改革与编制部门预算和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紧密联系起来,推动了预算管理制度的改革和建设向纵深发展。六、政府收支分类改革(一)政府收支分类改革的迫切性1、编制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收付制度和“收支两条线”管理的实施,都需要科学的政府收支分类和预算科目设置。2、我国原有的政府收支分类和预算科目体系已不适应财政收支结构变化和预算管理改革的要求。,(1)不能如实反映市场经济体制下政府的活动。如基建支出、企业挖潜改造支出、科技三项费用等的分类是按计划配置资源的思路设计的,不能反映市场经济体制下政府职能的转变和财政支出结构的变化,用于农业、教育、科技等重要部门的支出分散于各类支出中,不能形成一个整体概念。(2)原有的预算科目只反映预算内收支,而未包括预算外收支和社会保险收支,不利于财政管理和监督。(3)与我国已改变了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和国际通行的指标体系不一致、不协调。早在1999年已开始酝酿和研究政府收支分类改革,于2005年12月国务院正式批准财政部提交的政府收支分类改革方案,并决定从编制2007年预算开始全面实施。,(二)改革的基本原则 1、公开透明:确保新编预算如实反映市场经济体制下政府职能的变化和财政运行的基本要求,要让财政部门自身能说得明明白白,也要让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及普通老百姓看得懂,看得清清楚楚,一笔经费是什么性质,由哪个部门使用,用在哪个项目等等。2、借鉴国际经验,符合中国国情。3、便于操作。分类和科目设计在内容和层次上既要满足财政管理和监督的需要,又要力求简化,注重可操作性。,(三)改革的主要内容1、收入分类(1)对政府收入(包括预算内收入、预算外收入、社会保险基金收入等)进行统一分类。(2)从分类方法看,原分类基本上是对各种收入的罗列,新分类则是按科学标准和国际通行做法将政府收入划分为税收收入、社会保险基金收入、非税收入、贷款转贷回收本金收入、债务收入、转移收入等。从分类结构看,新分类设类、款、项、目四级,比原分类多一个层次。2建立新的支出功能分类体系 不再按基建费、行政费、事业费等经费性质设置科目,而是根据政府管理和部门预算的要求,统一按支出功能设置类、款、项三级科目。,类级科目综合反映政府的职能活动,如国防、外交、教育、科技、社会保障、环境保护等;款级科目反映为完成某项政府职能所进行的某一方面的工作,如“教育”类下的“普通教育”;项级科目反映为完成某一方面的工作所发生的具体事项,如“水利”款下的“抗旱”、“水土保持”等。3建立新型的支出经济分类体系 主要是对原来的支出目级科目作了扩充和完善。总之,新的政府收支分类和科目设置基本可以实现“体系完整,反映全面,分类明细,口径可比,便于操作”的改革目标。,第三节 预算管理体制概述一、预算管理体制及其类型(the managerial system of the budget and its classification)二、分级分税预算管理体制简介(contents of the budget system with gradation and tax distribution),一、预算管理体制及其类型(一)预算管理体制的内涵 预算管理体制是处理一国财政体系中各级政府间财政分配关系的一项基本制度,其核心问题是各级政府预算收支范围及管理职权的划分和相互间的制衡关系。(狭义的财政管理体制)在预算管理中划分级次,是与政府行政体制中的分级管理是一致的。预算管理体制受制于经济管理体制。,(二)建立预算管理体制的基本原则 1、公开性原则 公开性原则是指各级政府间的财政关系应以制度或法规形式加以规定,并公之于众,使这种财政关系的运作具有明确的依据、预见性和透明度,减少随意性。公开性规范性稳定性 2、均衡性原则 预算管理体制的均衡性原则是指各级政府的财权财力划分应相对平衡。均衡性原则包括中央与地方政府间财政关系的纵向均衡和地方政府间财政关系的横向均衡。,1、中央与地方政府间财政关系的纵向均衡 是指各级政府的财政资金来源与各自的支出责任或事权范围相对称。(中央收大于支,转移支付给地方,保证中央的宏观调控能力。毛主席语。中央与上海的关系。)2、地方政府间财政关系的横向均衡 指基本公共商品的供给标准和供给数量在各地区的均等化。(现在各地区之间不均衡)3、效率性原则 效率性原则是指各级政府财政职权的配置和收支关系的划分,应有利于公共资源的管理和使用,有利于提高财政调节社会经济活动的效果。包括:,(1)收入划分效率(合理划分中央与地方的税收,保证中央的主导性。)(2)支出划分效率(根据公共商品的层次性划分)(3)转移支付效率(以最低的转移支付成本提高受援地区的公共服务水平)(三)预算管理体制的内容 1、预算管理的级次 原则是:有一级政权就要建立一级预算。在中国,按现行的政权结构,政府预算分为五级,如图所示:2、预算管理权的划分 预算管理权是指政府预算方针政策、预算管理法律法规的制定权、解释权和修订权;政府预决算的编制和审批权;预算执行、调整和监督权等。,中国的预算级次,3、预算收支范围的划分收支划分的依据 各级政府的职责或事权是划分各级预算收支范围的基本依据。实际上,各级政府的事权是财政职能在各级政府间具体界定的结果。事权的划分决定支出的划分,而支出的划分又制约收入的划分。收入的划分应能保证各级政府基本的支出需要,尽可能使财权和事权达到统一。收支划分的方法(1)统收统支(2)收入分类分成(3)总额分成(4)超(增)收分成(5)收支包干(6)分税制 市场经济条件下的预算管理体制模式通常采用分税制。,4、预算调节制度 包括各级预算间的纵向调节和各地区预算间的横向调节,前者称为纵向转移支付,后者称为横向转移支付。调节的目标是使公共资金公平分配和有效使用,并达到各级政府事权和财权的最终统一。(四)预算管理体制的类型(见教材P362)1、建国初国民经济恢复时期实行统收统支体制 2、于1953-1978年20多年时间内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体制 3、改革开放后,于1980年开始改行“划分收支、分级包干”体制,二、分级分税预算管理体制简介(一)分税制的内涵 分税制是指在合理划分各级政府事权范围的基础上,按税收来划分各级政府的预算收入;各级预算相对独立,负有明确的平衡责任;各级次间和地区间的差别通过转移支付制度进行调节。(二)分税制的特征 1、规范性 一是各级政府收支范围的划分和调节制度的安排是规范的;二是分税制的运作过程是规范的。2、层次性 各级财政在划定的收支范围内安排本级的财政活动,负有明确的平衡责任。,3、法制性 分税制要求对各级政府事权、财权、税权的划分及其相互关系要以一定的法律法规的形式加以规定,这是市场经济的法制化在财政活动领域的体现。(三)分税制的基本内容 1、一级政权,一级预算主体,各级预算相对独立,自求平衡。2在明确市场经济下政府职能边界的前提下,划分各级政府职责(即事权)范围,在此基础上划分各级预算支出职责(即财权)范围。3收入划分实行分税制。4预算调节制度,即所谓转移支付制度。,5各国的分级预算体制是适应本国的政治经济制度和历史传统长期形成的,就体制整体而言是相对稳定的,只是集权与分权关系及其相应的调节方法可以有经常的调整。(二)收支划分的基本理论依据 1、社会公共需要或公共物品的层次性(经济标准)2、集权与分权的关系 3、中央与地方之间收支划分的案例 各国中央与地方之间收支的划分有两个共同点:(1)各国中央一级无论是在支出方面还是在收入方面都占主要地位,尤其是单一制国家更为明显;(2)中央一级在收入方面集中的比例更大一些,而在支出方面所占比例相对小一些。,中央和地方支出责任划分的基本框架,表131 中央和地方支出责任划分的基本框架,若干国家中央与地方之间税种的划分,表13-2 若干国家中央与地方之间税种的划分,若干国家转移支付前后 中央与地方之间收支分配格局(),表13-3若干国家转移支付前后中央与地方之间收支分配格局(),(三)政府转移支付制度 1、政府转移支付制度及其功能 政府间转移支付制度是财政转移支付的一种特定形式,它是在各级政府间或同级政府之间通过财政资金的无偿拨付来调节各预算主体收支水平的一项制度。政府间转移支付制度的功能:(1)弥补纵向财政缺口(2)弥补横向财政缺口(3)弥补地区性公共物品辖区间的外部效应(4)支持落后地区的经济发展 2、无条件的均衡拨款:指一旦确定拨款数额以后,无附加条件地归受补助地区之主使用。,无条件均衡拨款的基本公式:某地区应得的转移支付拨款=该地区标准支出标准收入某地区实际可得的转移支付拨款=中央实际可用于转移支付的资金总额/各地区应得的转移支付相加的总额 某地区应得的转移支付拨款标准收入=该地区的经济税基标准税率某地区的标准支出=该地区人口数全国人均标准支出水平 该地区的服务成本差异系数,3、专项拨款 专项拨款又称为有条件拨款,是指对所拨出的资金规定了使用方向或具体用途的转移支付方式,受援地方必须按规定要求运用该种资金。具体可分为三种形式:(1)无限额配套拨款 无限额配套拨款是指中央或上级政府对指定支出项目给予的资金补助。一般按受援地政府以自有资金在该项目上的支出数的一定比例来安排,地方政府在规定项目上的支出额大,中央或上级政府相应的补助数就多,没有上限。,(2)有限额配套拨款 有限额配套拨款是指中央或上级政府对指定项目明确规定了最高数额的补助,在此数额内,按受援地政府在指定项目上的实际支出数的一定比例进行配套补助,超过这一数额,则不再增加拨款。(3)非配套拨款 非配套拨款是指中央或上级政府对指定项目提供固定数额的资金补助,由受援地政府具体安排,不要求受援地政府在该项目上提供配套资金。4、粘蝇纸效应(flypaper effect)是指上级政府通过转移支付拨款可以“粘住”接受拨款的一级政府,不会将拨款用于增加个人收入,而是用于提高公共服务水平。,第四节 中国分税制改革一、分税制改革的指导思想(the guidelines of tax distribution)二、分税制改革的主要内容(the main contents of tax distribution)三、分税制的转移支付制度(the transfer payment system of tax distribution)四、分税制的运行情况及其进一步完善(actuality and improvements of tax distribution in the future),一、分税制改革的指导思想 1、正确处理中央与地方的利益关系,促进国家财政收入合理增长,逐步提高中央财政收入的比重。2、合理调节地区之间财力分配。3、坚持“统一政策与分级管理相结合”的原则。4、坚持整体设计与逐步推进相结合的原则。二、分税制改革的主要内容(见教材P372375)(一)中央与地方的事权和支出划分(二)中央与地方的收入划分(三)中央财政对地方税收返还数额的确定(四)原体制的处理,三、分税制的转移支付制度(见教材P375377)四、分税制的运行情况及其进一步完善1、政府间的财政关系趋向规范2、有利于产业结构的合理调整和资源的优化配置3、“两个比重”逐步上升,中央财力有所增强4、调动地方组织收入的积极性,促进地方收入的快速增长,保证全国财政收入的稳定快速增长,中央和地方财政收支比重,表13-4 中央和地方财政收支比重(),第十三章 小结一、掌握国家预算的含义、类别及原则二、掌握我国国家预算的级次,了解其预算管理权限三、了解我国国家预算管理制度改革和建设的情况四、掌握预算管理体制的含义及分级分税预算管理体制的基本内容五、掌握我国分税制改革的指导思想。六、了解我国分税制改革的主要内容及运行情况,第十三章 练习题,一、填空题1、以预算形式的差别为依据,国家预算可分为(单一预算)和(复式预算)。2、以预算分项支出安排方式的差别为依据,国家预算可分为(增量预算)和(零基预算)。3、从世界各国来看,预算年度主要有(历年制)和(跨年制)两种。4、确定预算级次的原则是(一级政权),一级预算。,二、单项选择题1、财政预算应包括它的全部财政收支,不准少列收支、造假帐、预算外另列预算。这是指财政预算的()A.公开性特征 B.完整性特征 C.可靠性特征 D.年度性特征2、在下列预算年度中,属于历年制的是()A.当年的4月1日至次年3月31日 B.当年1月1日至12月1日C.当年10月1日至次年9月30日 D.当年1月1日至12月31日3、现代财政预算最早出现于()德国 B.英国 C.美国 D.日本,4、财政预算及其执行情况必须采取一定的形式公诸于众,并置于人民的监督之下,这是财政预算的()A.公开性 B.可靠性 C.时效性 D.统一性5、我国的预算批准权力机构是()A.各级政府 B.国务院 C.各级财政部门 D.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三、多项选择题1、财政预算的基本特征有()A.可靠性 B.统一性 C.完整性 D.时效性 E.公开性2、我国地方预算的组成包括()A.省预算 B.设区的市预算 C.县预算D.乡(镇)预算 E.村预算,3、根据中国的分税制预算体制,下列属于中央固定收入的有()A、增值税 B、关税 C、城镇土地使用税 D、消费税 E、房产税4、根据中国的分税制预算体制,下列属于地方固定收入的有()A、增值税 B、关税 C、城镇土地使用税 D、消费税 E、房产税5、根据中国的分税制预算体制,下列属于中央与地方共享收入的有()A、增值税 B、关税 C、城镇土地使用税 D、消费税 E、个人所得税,四、判断题1、中国的预算年度采用跨年制。()2、预算草案最终要由国务院审查批准才具有法律效力。()、我国财政预算组成体系是按照一级政权设立一级预算的原则建立的。()4、我国实行分级预算,最低一级为县、自治县、县级市、市辖区级预算。()5、在中央与地方之间收入的划分中,中央占主导地位。(),五、简释题 国家预算 政府采购 国库集中收付制度 预算管理体制 转移支付制度 分税制六、简答题 1、简述国家预算的原则。2、简述我国分税制改革的指导思想。3、简述“收支两条线”管理的基本内容。4、简述我国政府收支分类改革的基本原则。七、论述题 1、试述我国分税制有待完善的问题及完善的措施。,本章完,零基预算的编制步骤:,首先,要求各基层预算单位每年根据下达的计划,重新编制预算,并要求提出尽可能多的方案,进行择优选择;其次,上级主管部门对基层预算单位上报的方案,进行认真的审查和评估,提出修正意见;最后,基层预算单位根据最后选定的方案,结合上级提出的修正意见,编制详细的执行预算。,

    注意事项

    本文(财政学第十三章.ppt)为本站会员(小飞机)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