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PPT文档下载  

    《统计学原理.经典课程》.ppt

    • 资源ID:6077986       资源大小:1.12MB        全文页数:231页
    • 资源格式: PPT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统计学原理.经典课程》.ppt

    统计学原理课程 电子讲义,第一章 总 论第二章 统计调查第三章 统计整理第四章 综合指标第五章 动态数列第六章 统计指数第七章 抽样推断第八章 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内容目录,一、统计学的产生与发展二、统计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三、统计学中的几个基本范畴,主要内容,第一章 总 论,一、学习提要和目标 统计活动是人们认识客观世界的一种认识活动,是向实际做调查研究、占有大量材料,从量的方面探讨事物的联系,以认识客观世界。社会经济统计活动则是运用统计方法来描述和分析社会经济现象的状况和变化趋势。所以,统计是认识社会的有力武器。统计的研究对象是社会经济现象的数量方面。统计的研究方法有:大量观察法、综合指标法(或综合分析法)、归纳推断法。,统计有信息、咨询和监督三方面的职能。统计学的基本范畴有:统计总体与总体单位、统计标志和标志表现、变异和变量、统计指标和指标体系。统计信息的提供是依据统计指标和指标体系完成的。本章具体内容如下图示:,内容框架:,“统计”含义,统计学研究对象,统计学研究方法,统计学的基本概念,统计工作、统计资料、统计学,社会经济现象的数量方面,大量观察法,综合指标法,归纳推断法,统计总体和总体单位,标志和标志表现,变异和变量,指标和指标体系,本章的目的在于从总体上对统计学提供基本的认识。其基本要求是:1理解统计学的性质及研究对象;2统计活动过程和统计研究的基本方法;3统计学的基本范畴。重点:社会经济统计学的研究对象和统计学的基本范畴。,二、学习内容 第一节 统计的性质及研究对象 一、”统计”一词的含义 统计 统计工作 统计资料 统计学,统计工作,简单讲就是统计工作过程。指关于搜集、整理和分析政治、经济、文化等社会现象数量的工作过程,是对社会经济现象数量方面的调查研究。统计资料,统计资料是数字资料,是通过统计工作所取得的反映社会经济现象状况和过程的各项数字资料。统计学,是研究关于如何搜集、整理和分析政治、经济、文化等现象的数量,并据以进行分,析总体现象数量方面的基本特征和规律性的一门方法论学科。联系:统计资料是统计工作的的成果,统计工作的水平、质量又直接影响统计资料的质量和效用。统计学和统计工作是理论和实践的关系,即统计学是在不断对统计工作的经验加以总结,而达到统计学科的发展。,统计工作统计资料,工作与工作成果关系,实践与理论关系,统计工作 统计学,二、统计的性质 简单讲统计是一种认识活动,是一门认识方法论科学。因此,统计是认识社会,管理国家的重要工具。三、统计的研究对象 社会经济现象的数量方面 数量特征 数量关系,具体理解:1.统计数量的研究是在质和量的辨证统一中进行研究的。2是对社会经济现象总体数量的研究,即总体现象,而非个体现象的研究,但是是在对个体进行研究的基础上所进行的对总体的研究。3统计数量的研究是在一定的社会经济环境下进行的。,特点 数量性 总体性 社会性(1)数量性:即统计工作是通过数量方面的 研究,来描述社会经济现象的。,(2)总体性。统计是对社经济总体现象中的个体普遍存在的事实进行大量观察和综合分析,得出反映社会经济总体现象的数量特征。(3)社会性。社会经济统计的数量总是反映人们社会生产生活的条件、过程和结果,是人们有意识的社会过程的产物。,第二节 统计学的研究方法 一、统计工作过程 统计工作的全过程:统计设计 统计调查 统计整理 统计分析 统计资料的提供与开发,社会经济统计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具有高度的集中性和整体性。在上述各环节中,统计调查、统计整理和 统计分析是整个统计工作的主要环节,其关系如下图示。,统计调查,统计整理,统计分析,有组织、有计划地搜集资料。要求:准确、完整、及时,对调查资料去伪存真、去粗取精、科学分类、浓缩简化,描述性分析推断分析、决策分析。要求:定性、定量相结合,统计工作的三个中心阶段,统计调查,统计整理,二、统计学的研究方法 研究方法 大量观察法 综合指标法 归纳推断法,1.大量观察法。指从总体上考察社会经济的现象和过程,就总体的全部或足够多数的单位进行调查和观察,并加以综合研究。,2.综合指标法。指对大量观察所得到的数字资料进行登记、审核、整理、归类,计算出各种能反映总体数量特征的综合指标,以反映总体的一般数量特征。3.归纳推断法。是以一定的置信标准,根据样本数据来判断总体数量特征的归纳推理方法,它是现代统计学的基本方法。,第三 节 统计学中的几个基本范畴 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不同方面进行分析归类而得出的基本概念。统计中常用的几个基本概念有:总体和总体单位、统计标志和标志表现、变异与变量、指标与指标体系等.一、统计总体与总体单位 1统计总体。是根据一定的目的和要求所确定的研究事物的全体。,具体理解:(1)统计总统是客观存在的;(2)统计总体是具有某种共同性质的许多个别事物构成的整体。(3)根据总体大量性的特征,总体可分为有限总体和无限总体。(4)统计总体具有大量性、同质性及变异性的特征。,1.总 体,统计研究所确定的客观对象是具有共同性质的许多单位组成的整体。,无限总体:含无限多个单位,范围,有限总体:含有限个单位。,同质性:总体中各个单位具有某种 共同的性质。,大量性:总体总是包含大量的单位。,特点,2总体单位。组成总体的各个单位(或元素),是各项统计数字的原始承担者。,总体和总体单位之间存在相互关系,即:总体单位构成了统计总体,总体是由总体单位构成的,没有总体单位,就没有统计总体。例1,研究某地区工业企业 生产情况,该地区全部工业企业285个(是统计总体),每一个企业(第1企业、第2企业、第3企业、第4企业第285企业是总体单位。图示如下:统计总体 总体单位,第1企业,第2企业,第3企业,-,第285企业,例2,研究本班全体学生的家庭收入状况,则全班同学是统计总体,每一个学生是总体单位.二、统计标志和标志表现 1统计标志。指总体中各单位所共同具有的属性和特征。或者说,是说明总体单位属性和特征的名称,统计标志是一个重要的概念。,3、标志的分类,品质标志:用文字表示属性,分类,数量标志:用数字表示特征,不变标志:各单位具体表现 相同,可变标志:各单位具体表现 不同,2标志表现。标志表现是标志特征在各单位的具体表现。如果说标志是统计调查的项目,而标志表现则是调查所得到的结果。总体中各个单位是标志的承担者,而标志表现则是标志的实际体现者。,标志表现有品质标志表现和数量标志表现两种。同一个标志在总体中的这个和那个单位的具体表现可能不同,也可能相同,因此,统计标志又分为可变标志和不变标志。可变标志是标志在各单位的具体表现是不同的,而不变标志是标志在各单位的具体表现是相同的。,例3,上例1中,若通过利润额来反映工业企业的生产情况时,每一个企业的利润是标志,而利润额的多少是标志表现。如下图示:标志 标志表现 标志表现,第1企业利润:240万元,第2企业利润:390万元,第3企业利润:380万元,-,第285企业利润:470万元,三、变异和变量及变量值 1变异。可变标志的属性或特征由一种状态变到另一种状态,统计上称为变异。即变异也就是有差别的意思。2变量。可变的数量标志称为变量(不变的数量标志称为常量或参数)。变量根据其表现的形式不同,分离散型变量和连续型变量。即:,变量,可变的数量标志。,确定性变量,分类,随机性变量,离散性变量,连续性变量,3.变量值。即变量的具体数值,包括标志值和指标数值,四、统计指标和指标体系 1统计指标(1)统计指标的概念和特征。统计指标是反映实际存在的社会经济现象总体某一综合经济范畴。一项完整的统计指标有总体范围、时间、地点、指标数值和数值单位等构成。它具有以下方面的特征:统计指标是一定社会经济范畴的具体表现;统计指标具有可量性;统计指标具有综合性。,(2)统计指标的类别 统计指标按反映的数量特点不同分数量指标和质量指标。凡是反映社会经济现象总体规模或工作总量的统计指标称为数量指标,如,2002年全国国内生产总值达102398亿元,年末就业人数为73940万人等;凡是反映社会经济现象的相对水平或工作质量的统计指标称为质量指标。如全国肉类总产量比上年增4%。,按指标反映的时间不同分时期指标和时点指标。时期指标是反映现象在一段时期内发展的总量;时点指标是反映现象在某一时刻的总量。,按统计指标的作用和表现形式不同,可分为总量指标、相对指标和平均指标。总量指标反映社会经济现象的总规模、总水平的综合指标;相对指标反映现象的发展程度、结构、密度及普遍程度或比例关系等;平均指标反映社会经济现象总体各单某一数量标志在一定的时间、地点条件下所达到的一般水平。如甲企业2003年度工业总产值为5000万元,比上年增长5%,职工平均工资为850元。,构成:指标名指标数值,指标构成。指标是由指标名称和指标数值两部分构成的,即:,注意:统计指标与统计标志的区别:标志是反映总体单位的属性及特征,指标是反映总体的数量特征;标志有能用数量表示的数量标志和不能用数量表示品质标志,而指标都是能用数量表示的。2指标体系。统计指标体系是各种相互联系的指标群所构成的整体,用以说明所研究的社会经济现象各方面相互依存和相互制约的关系。统计指标大体上可以分为基本统计指标体系和专题统计指标体系。,一、统计调查概述二、统计调查方案三、统计调查方法,主要内容,第二章 统计调查,一、学习提要及目标 统计调查是向社会实际搜集资料的过程,是对社会经济现象总体认识的开始,也是进行资料整理和分析的基础环节。统计调查可以按照组织形式、研究总体的范围、登记的时间是否连续以及搜集资料的来源等不同的标志进行分类。进行统计调查工作,应拟定统计调查方案,以,第二节 统计调查方案 一、调查目的 在调查方案中,之所以应确定调查的目的,是因为调查目的关系到调查对象和调查项目的具体确定,所以要求应明确具体。二、调查对象 调查对象是应搜集其资料的许多单位的总体。前述的统计总体的概念,在统计调查阶段称为调查对象。是搜集其资料的许多单位的总体。,确定统计调查的目的、调查的对象、调查的项目等内容。统计调查的方法有统计报表、抽样调查、普查、重点调查和典型调查。具体内容如下图:,知识框架,统计调查概述,统计调查的概念、意义、要求及种类,统计调查方案,确定调查目的,确定调查对象和调查单位,确定调查内容及拟订调查表,确定调查的组织工作,统计调查方法,统计报表及专门调查,本章的基本要求:1理解统计调查的涵义、作用及在统计工作中的地位。2掌握统计调查的方法。3.掌握统计调查方案的拟订,理解统计调查方案中的调查对象、调查单位、调查项目、调查时间的涵义。重点应在理解统计研究对象的基础上,掌握统计的研究方法。,二、学习内容 第一节 统计调查的意义和种类 一、统计调查的意义和要求 1统计调查的概念 统计调查就是按照统计的研究任务,运用科学的统计调查方法,有计划、有组织地向客观实际搜集资料的过程。其基本任务是,通过具体的调查,取得反映社会经济现象总体数量全部或部分以数字资料为主的信息。,2.统计调查的意义和要求 统计调查与一般社会调查一样,是调查研究活动,但它以搜集数字资料为主要特征。统计调查是对总体认识的起点,是进行统计整理与分析阶段工作的前提。统计调查的基本要求是:准确性和及时性。,二、统计调查的种类 统计调查可以按照不同的标志进行分类:1按其组织形式 统计报表 专门调查 2根据研究总体的范围 全面调查 非全面调查,3按调查登记的时间是否连续 连续调查 不连续调查 4按所搜集资料的来源 直接调查 凭证调查 询问调查,第二节 统计调查方案 一、确定调查目的 二、确定调查对象和调查单位 确定调查对象应确定两种单位即调查单位和报告单位。调查单位就是调查的总体单位,它是调查对象的组成要素,即调查对象所包括的具体单位。报告单位也叫填报单位,也是调查对象的组成要素,,它是提交调查资料的单位,一般是基层企事业组织。调查单位和报告单位有时一致,有时不一致。三、调查项目 调查项目又称调查纲要,就是依附于调查单位的基本标志。因此,任何调查项目都可以说是总体单位的共同属性,即统计标志。由调查的目的和调查对象的性质特点所决定的,包括由品质标志和数量标准所构成的标志体系。,四、调查表 调查表是容纳调查项目的表格。分单一表和一览表。五、调查时间和时限 调查时间是调查资料所属的事时期或时点;调查时限是调查工作所需要的时间。这两个时间分别关系到调查资料的准确性和及时性。,六、调查的组织工作 调查的组织工作是调查工作的进行在组织上和措施上的保证,包括调查机构、调查地点和选定调查的组织形式等.,第三节 统计调查方法 一、统计报表 统计报表是按照国家规定的统一的表格形式、统一的报送程序和报送时间,自上而下定期向国家和各级领导报告国民经济基本统计资料的一种报告制度。统计报表一般为定期填报的,所以又称统计报表。统计报表制度是建立在企业的各项原始记录基础上的。原始记录是基层单位通过一定的表格形式,对生产和业务管理活动所进行的第一手记录。,统计报表中的各项指标是以企业的原始记录资料来加以填报的,所以原始记录工作的质量直接影响到报表数字资料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应充分认识其在记录在企业管理中的地位。统计报表的具体内容如下示:,由政府部门组织,采用统一的表格,自上而下布置,自下而上报告。,任务:,搜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基本情况的资料,为制订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和检查计划执行情况服务。,优点:,精心周密设计、高度统一、规范。回收率高,内容相对稳定,便于资料积累、对比。层层上报、逐级汇总,可以满足各部门需要。,特点:,二、专门调查 专门调查是指为了了解和研究某种情况或问题而专门组织的统计调查,包括普查、重点调查、典型调查和抽样调查。1普查。普查是专门组织的一般用来调查属于一定时点上社会经济现象数量的全面调查。普查比其他任何一种调查都更能掌握全面、系统的国情国力的基本统计资料。因此,对国情、国力的调查,可运用普查的方法进行。具体内容如下:,特点:,工作量大,时间性强,需要大量人力和财力。,任务:,搜集重要的国情国力和资源状况的全面资料,为政府制定规划、方针政策提供依据。,方式:,利用基层单位原始记录和核算资料发表调查。,原则:,规定统一的普查期限。,规定调查的项目和指标。,2重点调查。重点调查是专门组织的一种非全面调查,它是对所要调查的全面单位中选择一部分重点单位进行调查。重点调查的突出特点是:对重点单位的选择不带有主观性。重点调查的目的是反映现象的经济基本情况。一般地说,当调查任务只要求掌握基本情况,而调查的部分单位又能达到对基本情况的掌握,即能比较集中地反映所研究的项目和指标时,采用重点调查比较适宜。具体内容如下:,特点:,在总体中选择个别或部分重点单位进行调查。,任务:,及时了解总体基本情况,为主管部门指导工作服务。,方式:,一次性调查;专门设计和备配人员现场调查。,重点单位指在总体中有举足轻重地位的单位,其标志值在总体标志总量中占有绝大比重。,经常性调查;同报表制度结合,用统计报表调查。,3典型调查。典型调查是根据调查的目的和任务,对所研究的现象总体进行初步分析的基础上,有意识地选取若干具有代表性的单位进行的调查和研究,以借以认识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典型带调查的突出特点是,所选择的调查单位带有主观性,即有意识地进行调查单位的选择,它更多地取决于调查者的主观判断与决策。典型调查的目的在于总结先进的经验和落后的教训。因此,若研究的目的是推广先进经验或为,吸取落后的教训时,可选择典型调查的方法进行。选择典型单位时,在研究总体构成不是很复杂的情况下,可直接选择典型单位进行;若研究的总体比较复杂,则可运用划类选典的方法进行。,特点:,在全面分析的基础上,有意识地选择代表性的典型单位进行现场调查。,任务:,为研究某种特殊的社会经济问题,搜集详细的第一手资料,借以认识事物的本质特征、因果关系、变化趋势。为理论和政策性问题研究提供依据。,作用:,适宜于研究处于萌芽状态事物和倾向性问题;,适宜于分析事物的类型,它们之间的差别和关系。,方法:,“解剖麻雀;划类选典;抓两头”。,4.抽样调查。是一种非全面调查,是按照随机原则从总体中抽取部分调查单位进行观察用以推算总体数量特征的一种调查方式。抽样调查的优越性,表现在它的经济性、时效性、准确性和灵活性上。抽样调查的进一步形式有简单随机抽样、类型抽样、等距抽样(或机械抽样)和整群抽样。抽样调查既是非全面调查,又要达到对总体数量特征的认识,这一特点使它不同于全面调查,也与其他非全面调查有显著的区别。具体内容如下:,特点:,(1)按随机原则从总体中抽取样本;,(2)以样本指标(统计量)为依据推断总体参数 或检验总体的某种假设;,(3)抽样误差可以事先计算并加以控制。,调查误差,登记性误差,代表性误差,偏 差,随机误差,抽样平均误差,实际误差,统计推断中的抽样误差就是抽样平均误差。它是抽样调查所固有的,是对抽样推断精确度的量度。,抽样调查的组织方式:,(1)简单随机抽样(纯随机抽样),方法:将总体单位编成抽样框,而后用抽签或 随机数表抽取样本单位。,适用:总体规模不大;总体内部差异小,(2)类型抽样(分层抽样),方法:将总体全部单位分类,形成若干个类型组,后从各类型中分别抽取样本单位,合成样本。,总体N,样本n,等额,等比例,最优,(3)等距抽样(机械抽样),方法:将总体单位按某一标志排序,而后按一定的间隔抽取样本单位。,排序依据的标志:(1)无关标志;(2)有关标志,(总体单位按某一标志排序),(4)整群抽样,方法:将总体全部单位分为许多个“群”,然后随机抽取若干“群”,对被抽中的各“群”内的所有单位登记调查。,一、调查组织方式,统计调查,二、调查方案设计,报表制度,普 查,抽样调查,方案内容,调查表、问卷设计,制度化的经常性调查,全面调查,非全面调查,重点调查,典型调查,制度化的经常性调查,专门组织调查,第三章 统计整理,一、统计整理的意义和内容二、统计分组三、分配数列,主要内容,一、学习提要及目标 统计整理是对调查阶段取得的资料进行的资料系统化和条理化的过程。统计整理的内容包括:选择应整理的指标,并进行具体的统计分组;对各项指标进行汇总,计算各组和总体总量;通过统计表描述汇总的结果。统计分组,是将研究的总体按照一定的标志划分为若干不同部分的过程。统计分组有不同的种类。,在统计分组的基础上,应编制分配数列。分配数列有品质分配数列和变量数列。变量数列又具体分为单项式分配数列和组距式分配数列。学习本章的基本要求是:1认识统计整理在统计研究中所起的作用.2掌握统计分组的方法和汇总的技术.3掌握统计表的编制并能熟练运用。本章的重点是:统计分组方法和分配数列的编制。,第一节 统计整理的意义和内容 一、统计整理的意义概念:统计整理是对调查资料进行分组、汇总,使其系统化、条理化的过程。意义:统计整理实现了从个别单位的标志值向说 明总体数量特征的指标值的过渡,是感性 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过渡阶段,它在统 计中起了承前启后的作用。,二、统计整理的内容 1.选择应整理的指标和确定应分的组;2.对各项指标进行汇总,确定各组和总体的单位数和标志总量;3用统计表体现分组、汇总的结果。,第二节 统计分组 一、统计分组的意义和种类 概念:统计分组是将总体按照某一标志划分为 若干性质不同而又有联系的几个部分。,分组前,分组后,25,33,42,统计分组前后对照图,意义:统计分组是对统计总体进行的一种定 性分组,统计分组是统计认识客观事物的手段。通过对社会经济所涉及的方面进行重点的分组,达到对其一般及特殊性的认识。种类:统计分组可以按照不同的标志进行分类,一般有以下几种分类:,按其任务和作用不同:类型分组 结构分组 依存关系分组,目的:划分社会经济类型、研究同类总体的结构和分析研究各指标之间的联系和依存关系。(1)类型分组,例:按所有制性质划分,我国现有以下经济类型:国有经济;集体经济;私营经济;个体经济、联营经济;股份制经济;外商投资经济;港、澳、台投资经济。,(2)总体结构分组,例:上海市按GDP计算的三次产业结构(%)1980年 1990年 1996年 1997年 GDP 100 100 100 100 第一产业 3.2 4.3 2.5 2.3 第二产业 75.7 63.8 54.5 52.2 第三产业 21.1 31.9 43.0 45.5,(3)依存关系分组,例:中国农民家庭按收入分组的恩格尔系数,按收入分组(元)200 300 400 500 600 800 1000恩格尔系数(%)64.9 60.2 56.7 54.4 50.5 49.9 43.6,按分组标志的多少:简单分组 复合分组 仅按一个标志进行的分组为简单分组;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标志进行的分组并且层叠在一起的分组为复合分组。,按分组标志的不同:品质分组 变量分组 品质分组是按品质标志进行的分组。变量分组是按数量标志进行 的分组。,二、分组体系与分组标志的选择 统计分组体系:概念:指在统计整理中,为研究现象总体的情况而运用的多个分组标志对总体进行的分组,从而形成一系列相互联系、相互补充的分组体系。类型:平行分组体系和复合分组体系。分组标志的选择是分组的关键。在统计,整理 中,选择什么样的标志就会形成什么样的分组体系。且分组标志一经确定,就突出了总体在此标志下的性质差异,而掩盖了总体在其他标志下的差异,所以,根据统计研究的目的,在对研究对象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抓住具有本质性的区别及反映现象内在联系的标志来作为分组的标志。,三、统计分组的方法 在分组标志确定以后,就要解决分组的方法问题,具体包括品质标志进行的分组和变量分组的方法。1.品质分组的方法。按品质标志进行的分组,有组与组之间界限明确、划分简单的情况,也有比较复杂划分较麻烦、归类比较困难的复杂情况。在进行具体分组时,对于复杂情况的划分,国家统计部门已经按有关分类标准,规定了统一的分类目录,对有关内容,进行了统一规定,以作为分组的统一依据,供长期使用。2.变量分组(按数量标志进行的分组)的方法。为了准确进行变量分组,应首先了解以下概念:(1)单项式分组和组距式分组。单项式分组。每一组的变量值只有一个。组距式分组。对组距式分组,应把握以下方面的内容:,第一,组距式分组的概念:即在进行分组时,将整个变量值依次划分为几个区间,对每一个变量值按其大小确定所归并的区间。第二,组距。区间的距离称为组距或称为组与组之间的距离。第三,等距分组和不等距分组。等距分组是变量值在各组保持相等的距离,即各组组距都相等的分组。不等距分组,即各组的组距不相等的分组。,(2)组限和组中值 组限。组距两端的数据称为组限,根据数值所在的不同位置,分别为下组限值和上组限值。组中值。组中值是组限中上下限的中点值。组中值的计算:,上限值+下限值 邻组组距组中值=或:组中值=下限+2 2 邻组组距 组中值=上限-2 注意:等距分组和不等距分组的确定,应主要考虑,已知各个变量值变动的均匀性。组限的划分:对于离散型变量,在归并单位数时一般情况下采用相邻的组限不在内原则。,而对于连续型的变量,应按照相邻组的组限重叠的原则进行。在进行的分组时,可以采用开口式或闭口式的形式进行。,第三节 分配数列 一、分配数列的概念 分配数列是在统计分组的基础上,将总体的所有单位,按组归并排列,从而形成总体中的各个单位在各组间的分布。编制分配数列的实质是将总体中的单位总量按其标志所分的组进行分配,所以又称为次数分配或分配数列,是现象总体单位在某一标志上分布情况的数列。二、分配数列的种类 由于统计分组是按照统计标志进行的,因此,,分配数列相应的也有品质分配数列和变量分配数列两种。1品质分配数列。是按照品质标志进行的分组所编制的分配数列。2变量数列。(1)变量数列的概念。变量数列是按照数量标志进行的分组所编制的分配数列。(2)变量数列的种类。单项式数列和组距式数列。单项式数列,每一组只有一个值进行分组形成的数列。,组距式数列,按组距式分组形成的分配数列。(3)变量数列的编制。变量数列是由两个数列组成的:一个是总体按某数量标志分组所形成的分配数列,一个是各组单位数组成的数列。分组数列的编制。分组数列的编制主要考虑分组形式的选择、组距、组限、组数的确定等内容。单位数数列编制。单位数数列的编制主要考虑各组单位数在总体中的分布情况,在具体编制时,应,按照变量数列所进行的分组,进行单位数的归并。在归组后形成的各组单位数,表示各组标志值出现的次数,所以称为次数或频数。各组频数或次数占总频数的比重,称为频率。各组的频率大0,各组频率的总和等于1。,某厂职工人数统计表,按性别分组,男 职 工,女 职 工,合 计,人数(人),(频数),比率(),(频率),253,115,368,68.75,31.25,100.00,某厂职工家庭人口分组统计,按家庭人口分组,1,合 计,职工户数,(频数),比率(),(频率),7,2,3,4,5,6,38,105,54,31,20,2.9,15.2,41.3,20.5,12.1,8.0,255,100,注意:在进行变量数列的编制时,还要考虑编制累计频数数列和累计频率数列,注意向上累计和问题的理解。向上累计是自小向上的累计,其累计值表示*以上;向下累计是自上向小的方面的累计,其累计值表示*以下。,练习题:1.计算下表资料中的组距、组中值、频率及向上累计次数、向下累计次数及累积频率。考试成绩(分)学生人数(人)60以下 5 6070 27 7080 36 8090 24 90100 8 合 计 100,2.已知某企业50名工人的生产定额完成情况(%)资料如下:137.4 128.2 137.6 115.8 122.0 127.5 114.6 106.3 125.4 78.1 134.2 116.0 108.1 107.1 127.3 155.6 121.3 133.7 121.0 102.0 135.0 112.4 117.5 80.6 112.3 124.3 114.0 128.6 132.6 143.0 110.8 102.8 140.2 125.3 158.5 118.2 152.6 112.5 124.0 148.3 138.4 116.4 101.2 129.0 95.0 124.5 98.4 146.5 126.0 126.6 要求对以上资料进行分组:(1)分8组,组距为10%,为全开口式。(2)分4组,组距为20%,为全开口式。,第三章 综合指标,一、综合指标概述二、总量指标(绝对数指标)三、相对数指标(相对数)四、平均数指标(平均数)五、标志变异指标,主要内容,一、统计指标的概念 统计指标是综合反映统计总体数量特征的概念和数值。二、统计指标构成 一个完整的统计指标有以下两个主要部分组成:如下图示:一、学习提要及目标 综合指标是说明现象总体数量特征的基本指标,是进行统计分析的前提。包括总量指标、相对指标和平均指标三种形式。以分别反映社会经济现象的规模、结构比例、水平、集中、分散等数量特征。总量指标是用以反映现象的总规模、总水平。总量指标可以不同的标志进行分类。相对指标是两个相互联系的指标的比率。用以反映现象的相对水平或工作质量。相对指标有不同的种类。平均指标是反映现象的一般水平。平均指标有不同的计算形式。学习本章的基本要求是:1。掌握总量指标的概念、意义和种类;2。相对指标的概念、作用以及几种相对指标的性质、特点和计算方法;3。平均指标的概念、作用及几种平均指标的特点和计算方法;4。变异指标的概念、作用和计算。重点是在理解综合指标概念的基础上,熟练掌握各指标的特点和计算方法。,第一节 综合指标概述,反映总体某一方面的质的规定性,是对总体本质特征的一种概括。,是总体量的规定性在一定时间、地点、条件下的具体表现。,指标名称,指标数值,统计指标的组成,三、统计指标的特点:具体性;数量性;综合性。四、统计指标的分类,描述指标评价指标监测指标,分类,数量指标质量指标,绝对数指标相对数指标平均数指标,第二节 总量指标(绝对数指标)一、总量指标的意义和作用,概念:,总量指标是反映社会经济现象总规模、总水平的总和指标。,(1)反映国情、国力和企事业单位人、财、物的状况;,(3)是计算相对指标和平均指标的基础。,(2)是国民经济宏观管理和企业经济核算的基础性指标,是实行目标管理的工具;,意义和作用:,按反映总体的内容分,按反映的时间状态分,按计量单位分,总体单位总数,时期总量时点总量,实物量 劳动量 价值量,二、总量指标的分类,总体标志总量,具体理解:1.总体单位总量。即构成总体的单位数之和。2.总体标志总量。即总体中各单位标志值(或变量值)的总和。,例如,某地区国有工业企业生产经营情况统计表如下:年份 企业数 工人数 总产值 实现利税 年末固定资产原值(万元)(万元)(万元)1997 164 73900 204510 63850 223751998 160 75800 197585 59780 223931999 161 75670 201348 62375 22516(单位总量)(标志总量),3.时期总量指标。指反映某种社会经济现象在一段时间内发展变化结果的总量指标。,理解:现象的发展有一个开始到结束的过程;是一段时间内连续发生变化的过程;时期指标具有以下方面的特点。第一,在一段时期内不同时间上的数值可以相加;第二,一定时期内指标数值的大小与这段时间的长短有直接关系,即时期愈长,指标数值就愈大;,第三,一段时期的指标数值是一段时期内现象连续发生登记的结果。4.时点指标。是反映社会经济现象在某一时间(或某一瞬间、某一时刻、某一个时点)状况上的总量指标。理解:现象发生没有一个开始与结束的过程;与现象发展过程的时间连续性不存在关系。时点指标具有以下方面的特点:,第一,在一段时间内不同时间上的数值不能相加的;第二,其指标数值的大小与这一指标所包含的时间长短无直接关系;第三,其指标数值不需要在一段时间内进行连续登记。5.实物指标。6.价值指标。7.劳动指标。,第三 节 相对指标,一、相对指标的意义及表现形式 概念:相对指标又称统计相对数,它是两个有联系的现象数量的比率,主要用以反映现象的发展程度、结构、强度、普遍程度或比例关系。意义:通过相对指标的计算,将总体内各单位的具体数值抽象化,使其对现象之间存在的固有联系有一个较为深刻的认识。同时,借助于相对指标,可以对现象进行对比分析,是统计分析的基本方法。,表现形式:有名数 无名数:无名数是一种抽象化的计算单位。二、相对指标的种类及计算方法 1.结构相对数。是以总体总量为比较指标,计算各组总量占总体总量的比重,来反映总体内部组成情况的综合指标。它是总体单位和总体标志值的结构。,其计算公式为:各组(或各部分)总 量 结构相对数=总体总量 例1,某地区2003年工业总产值为50亿元,其中轻工业总产值为32亿元,则:32轻工业产值占比重(%)=X100%=64%50计算结果表示该组在总体中的地位和作用。,理解:(1)结构相对数是在统计分组的基础上进行的计算;(2)一般用百分数或成数表示;(3)分子、分母不能调换;(4)各组的比重之和为100%或1。,2.比例相对数。是总体不同部分数量对比的相对数,接以分析总体范围内各个组成局部之间比例关系和协调平衡状况。通常以总体各组总量指标对比,也可运用总体各部分的平均数或相对数对比。其计算公式为:总体中某一部分数值 比例相对数=总体中另一部分数值,例2,某地区第四次人口普查结果为,男性为519万人,女性为488万人,则:性别比为:519男性比例(%)=1.063:1,488,理解:(1)可运用现象各部分的相对数或平均数进行对比;(2)强调的是同一总体内的部分与部分数值的比较;(3)分子、分母可以调换;(4)对比的结果表示所研究总体中的一部分与另一部分的比例关系,用以研究现象的比例是否合理、协调。,3.比较相对数。是不同单位的同类指标对比而确定的相对数,借以说明同类现象在同一时期内各单位发展的不平衡性。其计算公式为:某单位指标值 比较相对数=另一单位同类指标值,例3,我国面积为960万平方公里,日本为37.8万平方公里,则:960我国为日本=25.4(倍)37.8,理解:(1)比较相对数强调的是不同总体(或不同空间)同类现象数值的比较;(2)分子、分母可以调换;(3)计算结果可说明某一同类现象在同一时间内各单位发展的不平衡程度,以表明同类事物在不同条件下的数量对比关系。,4.强度相对数。是两种性质不同而又有联系的属于不同总体的总量指标之间的对比,用以表明某现象在另一现象中发展的强度、密度和普遍程度。其计算公式为:某种现象总量指标强度相对数=另一有联系而又性质不同的现象总量指标,例4,某年我国国民收入为5485亿元,年平均人口为103049.5万人,则:5485人均国民收入=532.3(元/人)103049.5,理解:(1)是不同类现象的对比;(2)对比的结果表示现象的强度、密度或普遍程度,可以说明一个国家、地区或部门的经济实力或为社会服务的能力,同时,借助于该指标进行国家、地区之间的比较,确定发展不平衡和发展的差距;(3)有正指标和逆指标之分,一般来说,正指标越大越好,逆指标则越小越好;,例如,某市商业网点情况:商业网机构数(个)每千人拥有的机构数=个/千人 该市人口数(千人)该市人口数(人)每个机构服务的人数=人/个 商业网机构数(个)(4)该指标的数值一般用复合计量单位表示。,5.动态相对数。一般指发展速度指标。是同类指标在不同时间上的对比,借以反映同一现象在不同时间上的发展变化情况。其计算公式为:报告期数值 动态相对数=基期数值,例5,某企业2003年产值为500万元,2002年为450万元,则:500 2003年为2002年(%)=*100%=111%450,理解:(1)动态是时间上的发展,动态相对数是同一企业不同时间同一指标的对比,又称发展速度;(2)计算结果表示同类事物的水平报告期为基期的发展变化程度。,6.计划完成程度相对数。是现象在某一段时间内的实际完成数与计划任务数对比,借以检查计划完成的程度。其基本计算公式为:实际完成数 计划完成程度=计划数,理解:(1)该指标的计算其分子、分母的数据,可以为绝对数,也可以是相对数;(2)对于短期计划完成情况的检查,其具体形式有以下几种:第一种情况:计划数为绝对数时,在计算该指标时,可采用基本公式,即:本期实际完成数计划完成程度=本期计划数,例6,某工业企业2003年计划生产甲产品4000件,实际生产了4200件,则:4200甲产品计划完成(%)=*100%=105%,4000,第二种情况:计划数为相对数时:当 实际数和计划数均为相对数时,应根据以下两种情况处理:*以提高率相对数形式规定,其计划完成程度指标的计算为:1+实际提高率 计划完成程度=1+计划提高率,例7,某工业企业2003年度计划劳动生产率比上年提高10%,实际提高了15%,则:100%+15%劳动生产率计划完成程度=104.5%,100%+10%,*以降低率相对数形式出现时,计划完成程度指标的计算。则:1实际提高率计划完成程度=1计划提高率,例8,某工业企业2003年度计划甲产品成本降低5%,实际降低了8%,则:产品成本 100%8%计划完成程度=*100%=96.8%100%5%,注意:在对长期计划完成情况进行检查时,需要运用以下两种方法:计划数按计划期内应完成的总数规定的,在这种情况下,计算计划完成程度指标时,可运用“累计法”进行,即:计划期内实际完成的累计数 计划完成程度=计划期内计划完成的累计数,例9,某地区某五年计划规定的固定资产投资额为3850万元,各年实际完成情况如下表:年份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固定资产投资 800 900 950 1010 1025额(万元)4685则五年计划完成情况=*100%=121.70%3850,注意:在按照“累计法”检查计划的完成情况时,计算计划提前完成的时间,应将计划全部时间减自计划执行之日起至累计实际数量已达到计划任务时间,即为提前完成的时间。即:提前完成时间=计划期全部时间-自计划执行日起至

    注意事项

    本文(《统计学原理.经典课程》.ppt)为本站会员(牧羊曲112)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