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PPT文档下载  

    《中西文化概要》PPT课件.ppt

    • 资源ID:5456861       资源大小:8.66MB        全文页数:195页
    • 资源格式: PPT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中西文化概要》PPT课件.ppt

    中西文化概要,中文系宋向红,参考书目,1庄锡昌主编,世界文化史通论,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892董小川主编,世界文化史,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3陈佛松主编,世界文化史概要,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64叶胜年主编,西方文化史鉴,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5宋开之主编,中外文化概论,南京:河海大学出版社,1999,6张忠利主编,中西文化概论,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87冯天瑜主编,中国文化史,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8李平主编,中国文化概论,合肥:安徽大学出版社,20099戴逸、龚书铎主编,中国通史彩图版,郑州:海燕出版社,200210超凡主编,世界通史彩图版,长春:北方妇女儿童出版社,2001,绪论,一、“文化”界说,辞海1999年版对“文化”有三种解释:“1、广义指人类在社会实践过程中所获得的物质精神的生产能力和创造的物质、精神财富的总和。狭义指精神生产能力和精神产品,包括一切社会意识形式 自然科学、技术科学、社会意识形态。有时又专指教育、科学、文学、艺术,卫生、体育等方面的知识与设施”,“2、泛指一般知识包括语文知识”,“3、中国古代封建王朝所施的文治和教化的总称”。,中国传统“文化”释义,最初它是“文”和“化”两个概念。汉语大字典的解释,“文”的本义是各色交错的“纹理”、“花纹”。周易系辞下说:“物相交,故曰文。”礼记乐记说:“五色成文而不乱。”进入文明社会以后,又引申为礼乐仪制、文章、书籍、美德、善、柔和、华丽等多重含义。,“化”的本义指改易、变易、感化、转变。如庄子逍遥游:“化而为鸟,其名曰鹏。”周易系辞下:“男女构精,万物化生。”后来又演变为教化。两字放在一起使用,最早见于周易贲卦象辞传:“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人文”即人与人之间纵横交织的人伦秩序。意思就是观察人伦秩序,用来教化天下的老百姓。在这里,“文以教化”的意思已十分明显了。,刘向在说苑指武里首次使用“文化”一词:“圣人之治天下也,先文德而后武力。凡武之所兴,为不服也,文化不改,然后加诛。”这里已经是明确的“以文教化”思想了。今天所说的“文化”,是19世纪末通过日文从西方转译而来的。,西方“文化”释义,在西方,多用“culture”来表示文化,本义为培养、种植、栽培、饲养,中世纪以后,引申为对人类心灵、情操、知识的培养对应于中国文献中的“以文教化”,进而发展为人类能力的高度发展、文明、文化等含义,包括了物质活动和精神活动,范围比中国的“文化”一词要广泛得多,可以说函盖了广义文化的内容,相当于汉语中“文明”一词的含义。所以,中国、埃及、印度、巴比伦这些古老国家叫“文明古国”而不叫“文化古国”。,讨论、比较下面两个句子中“文化”的含义,*现在这社会,没文化是不行的。*北京大学有很浓的文化氛围。(知识)(人类在社会发展过程中所 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二、文化分类,图:文化结构,行为文化层(活文化):民俗、语言,观念文化层:,三、文化的基本特征,1、阶级性。2、时代性。3、继承性。4、民族性。5、地域性。,日本人用樱花比喻武士:在片刻的耀眼的美丽中达到自己人生的顶峰发挥自己最大的价值,之后豪无留恋的结束自己的生命。,四、中国文化的地理环境因素及其文化特征,1、地理环境的复杂性与差异性,形成中国传统文化的丰富性与多元性。地形地貌的差别,气候类型的差别,海拔高度以及降雨量的差别等等,必然形成不同的地理气候区域环境,由此产生不同的经济类别区域,形成不同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从而形成中国传统文化丰富性与多元性格局的存在形态。,按地形地貌及气候差异区分:河谷型文化(特点是内聚力和容纳性强)草原型文化(特点是流动性和外向性)山岳型文化(特点是封闭性和排他性)海洋型文化(特点是开放性和冒险精神)按中华地理区域环境 齐鲁文化、吴越文化、巴蜀文化、西域文化、中原文化、荆楚文化、关东文化、岭南文化等等。,2、地理环境与外部世界相对隔绝,形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封闭性与独立性。中国传统文化生长发育在这样一种四周封闭的“大陆海岸型”地理环境中,一方面文化的孕育产生及其生存状态带有一种先天的封闭性。另一方面使中国成为一个相对独立的地理单元,并由此造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独立发展、自成体系,具有极强的独立性。,比较:欧洲大陆呈现为海洋切割陆地,陆地向海洋开放的“陆海交错”型地理特点,从而使欧洲文化具有扩散性、开放性特点。,3.地理环境的广阔性与完整独立性,形成中国传统文化的包容性和连续性。一方面中国内部疆域异常辽阔,对各种地域文化、外来文化有着巨大容量的承载空间,构成了中国传统文化包容性强的显著特点。另一方面,中国地理环境的完整性与独立性,是中国传统文化得以保存和延续的先决条件。,4、优越的农耕地理环境,形成凸现农耕文明的传统主体文化。中国古代农耕地理环境和农耕生产、生活的历史社会环境,必然使农耕文化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体,构成中国文化形态延袭传承的主流。,迪斯尼对中国文化内核的替换与消解,中国:龙崇拜 威武庄严 神通广大 祖先崇拜迪斯尼:把龙的形象和亡灵的形象喜剧化、漫画化,使之成为逗人发笑的小丑角色,达到消解本土文化精神内核的目的。,思考题,文化的基本特征有哪些?中国地理环境因素对中国文化特征的影响?,第一章 中国文明初始(略讲),上古三代(上古公元前771年),北京猿人遗址,北京猿人头像,一、中国人起源,北京猿人头盖骨发现处,山顶洞人遗址,山顶洞人头盖骨、山顶洞人头像,二、三大文化圈,1、长江流域为中心的南方文化圈:代表文化河姆渡文化。2、黄河流域为中心的中原文化圈:代表文化仰韶文化。3、长城为中心的北方文化圈:代表文化红山文化。,河母渡陶猪,红山玉器,三、原始社会组织,1、母系社会2、父系社会,黄帝陵全景,青铜,甲骨文,甲骨文字图,殷商刻辞牛骨,殷商宰丰骨,记日食卜骨,金文,西周墙盘和墙盘铭拓片,西周毛公鼎和毛公鼎铭拓片,第二章 春秋战国百家争鸣,公元前771年,周幽王在犬戎的围攻下被杀,西周灭亡。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洛邑(今河南洛阳西),是为东周。其前段因鲁史春秋记载而得名“春秋”(前770一前476),后段因列国争战而称“战国”(前475一前221)。,“百家争鸣”出现的社会原因是什么?,经济上 井田制崩溃,政治上 周王室衰微,阶级关系上 士阶层的崛起,思想文化上 学在民间,“百家争鸣”有哪些主要流派和代表?,道家 老子 庄子,儒家 孔子 孟子 荀子,墨家 墨子,法家 韩非子,一、儒家学说,不受重视,压制,独尊,强化,空前强化,利用,全盘否定,是否顺应了时代发展及统治者巩固统治的需要,一、孔子学说,1、孔子生平:孔子(前551前479),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创始人。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留下言论集论语一书。,宋代马远作,故宫博物院藏,电影孔子中的卫灵公,电影孔子中的南子,尼山降圣,纥(叔梁纥)与颜氏女野合而生孔子,祷于尼丘得孔子。鲁襄公二十二年而孔子生。生而首上圩顶,故因名曰丘云。字仲尼,姓孔氏。孔子长九尺有六寸,人皆谓之“长人”而异之。史记,尼丘山夫子洞:传说中孔子的出生地,问礼老聃 明代圣迹图,杏坛讲学 明代吴彬作,在陈绝粮 明代圣迹图,退修诗书 明代圣迹图,论语残页,孔府、孔府内堂,孔庙复圣庙、孔庙大成殿,孔林、孔墓,2、孔子的哲学思想,仁学思想。仁,是孔子哲学思想的核心范畴,仁学也就是孔子哲学思想的主要部分。“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恭、宽、信、敏、惠。”礼制思想 孔子要求复兴“周礼”,强调的“正名”,就是要辨正礼制等级的名称和名份,严格遵守“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等级秩序。“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重人事、轻鬼神的天命观。这里的“天命”有五个含义:一是自然法则,二是社会规范,三是礼节仪式,四是对社会生活的体验和感悟;五是情感的自然流露。,3、孔子的教育思想,(1)“有教无类”的教育观。(2)“上智下愚”、“生而知之”的认识论。(3)“学而知之”、“学思并重”的学习方法。(4)因材施教、循循善诱、举一反三的辩证教学法。,(二)孟子学说,孔子死后,儒分为八,贡献大的有子思和孟子,后世称思孟学派。子思(前483前402),孔子之孙,主要发展了孔子的“中庸之道”,中庸乃其笔录。,孟子像,孟轲(约前371前289年),战国时邹(山东邹县)人。他是鲁国贵族孟孙氏的后裔,曾受业于子思的门人。著有孟子一 书。,西汉刘向烈女传卷一母仪:“孟子生有淑质,幼被慈母三迁之教。”,山东邹城孟子故里,“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四端,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仁 政,孟子思想,1、性善论人最基本的四种道德品质仁、义、礼、智,是从这四种天赋的“心”发端的。,2、“性善”论基础上的修养办法。养“浩然之气”。“养心莫善于寡欲”。“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3、“良知”说和“劳心者治人”的社会分工说。“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治于人者食人,治人者食于人,天下之通义也4、民贵君轻的“仁政”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尽心下)。,(三)荀子学说,孔子死后,儒分为八,荀子居其一。荀子(约前313前236?),战国末思想家、教育家,赵国人,名况,字卿。,1、“天人相分”、“制天命而用之”的自然观。2、“隆礼”“重法”“君舟民水”的政治观。“君者,舟也;庶人,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3、性恶论“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总结:儒家思想的学派特征,德治:治国理念仁:内在思想核心礼:外在行为规范中庸:辨证思维方法知、行、学、思:认识论,二、道家学说,(一)老子学说,老子(约前580前500),春秋时思想家、哲学家,道家创始人。姓李名耳字老聃,又字伯阳。楚国苦县(今河南鹿邑东)人,做过周室守藏史。西隐时留下道德经一书,又名老子五千文。,图片老子古帛书,1973年长沙马王堆出土,老子学说,1、以“道”为本的自然主义世界观“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2、有无相生的辩证法“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3、无为而治的政治观“道常无为,而无不为。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4、回归原始的社会历史观“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欲,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5、冥想直觉的认识论“不盈”、“不争”、“虚静”、“寡欲”、“练 心”、“养气”6、大音希声、大象无形的审美观。,(二)庄子学说,庄子(约前369前286),战国中期宋国蒙(今安徽蒙城县,一说为河南商丘)人,名周。所著庄子一书10余万字,原有52篇,后经晋人郭象整理编注为33篇。,柔弱胜刚强。,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哀莫大于心死,而人死亦次之。,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君子之交淡如水,窃钩者诛,窃国者侯,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之过隙,忽然而已。,成者英雄败者贼,东施效颦 螳臂当车 井底之蛙 朝三暮四,1、继承并发展了老子天道自然的朴素辩证法思想。2、“万物齐一”的相对主义的认识论“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天下莫大于秋毫之末,而泰山为小;莫寿于殇子(死于襁褓中的孩子),而彭祖为夭。”西施之美3、消极避世的人生观 庄子认为社会的进步是对人类本性和自然天道的破坏,所以“圣人不死,大盗不止”,主张取缔全部文明。,4、逍遥无羁的人生观“心斋”、“坐忘”5、自然朴素、至大自由的审美观 庄子追求的是一种自然、自由而广阔的美的精神境界:“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夫虚静恬淡寂寞无为者,万物之本也”,“朴素而天下莫能与之争美”,“淡然无极而众美从之”。中国古典美学中一系列独特的理论和范畴,大部分发源于庄子的美学思想。,总结:道家思想的学派特征,核心:“道本体论”人生主张:“无为”认识论:“为学日益、为道日损”,老子与庄子的思想差异,1、老子的“道”,本体论和宇宙论的意味较浓重,且特别强调“道”的“反”的规律,特别强调“道”的无为、不争、柔弱、等特性以及这些特性在社会活动中的策略性意义。2、庄子则将“道”论的重点转移到讨论心灵的境界,追求精神上对世俗的超越。“道”在庄子那里已经不是老子的自然之道,而是一种自由的、主观的、最高最理想的精神境界。,三、法家学说,法家”以重视法治而见称。司马谈论六家要旨指出:“法家不别亲疏,不殊贵贱,一断于法。”前期代表人物有管仲、商鞅。后期代表为韩非(约前280前233)。著韩非子一书,今存55篇。,韩非子观点,1、人性观“性恶论”。他认为人性都是“趋利避害”的,人们的行为最根本的驱动力是利益,而不是道德。2、法、术、势相结合法治理论。提出以法为本,法(法令、政令)、术(策略)、势(权势,尤为军事力量)三者合一的“南面术”,使帝王能用众智、众力,集大权于一身。3、反对仿古守旧,坚持历史进化论。,自相矛盾扁鹊治病守株待兔滥竽充数郑人买履买椟还珠,四、墨家学说,墨子(约前468前376),春秋战国之际思想家、政治家,名翟,相传原为宋国人,后长期在鲁国。所著墨子一书原有71篇,亡佚18篇,今本53篇。有代表性的为10篇,即兼爱、非攻、天志、明鬼、尚同、尚贤、节用、节葬。另有墨辩6篇为逻辑学资料墨子主张“节用”、“节葬”;“兼爱”、“非攻”;“尚贤”、“尚同”。,五、其它学说简介,阴阳家:阴阳五行说是用阴阳对立和相互作用来说明自然现象变化的原因;用金木水火土五种物质来说明各种事物的构成。,五行相生含义:木生火 火生土土生金 金生水 水生木五行相克含义:众胜寡,故水胜火;精胜坚,故火胜金;刚胜柔,故金胜木;专胜散,故木胜土;实胜虚,故土胜水。,名家:初称辩者,后称名家,主要分析和研究概念的同异关系,相当于今天的逻辑学。主要代表人物是惠施。兵家:以探讨军事问题为主要任务,分为兵权谋家、兵形势家、兵阴谋家和兵技巧家。代表人物有孙武、孙膑。,孙武像,孙子兵法,农家:主张人人都应该以自己的劳动果实来维持自己的生活,就是国君也应该跟劳动人民一起劳动,不能不劳而获。杂家:吕不韦吕氏春秋,糅合阴阳五行家、道家、儒家、兵家、墨家的部分学说,企图用来作为实现统一的指导思想。由于是各家思想杂凑在一起的,所以班固把它列为“杂家”。,吕不韦,纵横家:张仪和苏秦进行合纵、连横活动的游说词,为当时游说之士所传习,所以合称纵横家。苏秦始将连横“头悬梁,锥刺股”,六国拜相,思考题,早期儒家学说(孔子、孟子、荀子)有哪些主要内容?早期道家学说(老子、庄子)有哪些主要内容?,第三章 秦汉文化一统,公元前221年,秦王赢政完成,秦王朝建立。公元前205年刘邦建立汉朝,是为西汉(前206后8年)。中经王莽新政(824年),汉光武帝刘秀光复汉朝,是为东汉(25220年),两汉历时425年。一秦两汉共历440年,这是中国文化由多元私学向一统学说过渡的整合期,中国文化儒道互补的主潮流被确定下来。,一、秦始皇一统天下与“焚书坑儒”,1、文化一统书同文 度同制车同轨行同伦 地同域 罚同律 2、儒法斗争与“焚书坑儒”,秦统一文字表,董仲舒(前179前104,),西汉经学家,今文经学创始者,广川(今河北景县西南)人。其学说见于春秋繁露,另有董子文集传世。其思想体系的主要内容是:“天人感应”说;“三纲五常”伦理说;“三统三正”历史循环论。,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仁、义、礼、智、信五常之道 所谓三统即黑统、白统、赤统,夏尚黑统,殷为白统,周为赤统,继周而起者仍为黑统,历史就是这样循环流转。在历法上,夏以农历一月为正月,殷以农历十二月为正月,周用农历十一月为正月,这就是所谓三正,三正同样为周而复始,依秩往环。,三、经学兴起,儒家后学一直奉诗、书、易、礼、春秋为儒家经典,正式称为“五经”。汉武帝建元五年(前136年)立“五经博士”,推行“以经取士”,儒学开始了向经学的转化。,儒家后学一直奉诗、书、易、礼、春秋为儒家经典,正式称为“五经”。汉武帝建元五年(前136年)立“五经博士”,推行“以经取士”,儒学开始了向经学的转化。所谓经学,就是历代封建地主阶级知识分子和官僚对以孔子为代表、经过中国封建专制政府法定的、关于儒家经典的解释、阐述和议论的一门学问。,汉武帝,董仲舒,今文经学与古文经学之争,今文经:焚书坑儒烧掉了先秦典籍,汉代从民间征集上来的,用当时通行的隶书文字书写而成的儒家典籍。专研它们而成为今文经学。特点是注重现实政治,强调经世致用,讲阴阳灾异,重微言大义。合时自由但空疏荒诞。古文经:秦代以前用古文(多为籀文和金文)写而成的儒家典籍。鲁恭王等人发现的汉前儒家经书,专研它们而成为古文经学。特点是注重历史事实,讲文字训诂,究明典章制度,重经文本义,朴实认真但失之烦琐。,四、秦汉的科技文化成就,1、天文地理星象观测浑天仪,张衡,张衡的“候风地动仪”世界上最早的地震方位测量仪,这一天才创造早西方1700年。太初历我国第一部比较完整的历法。,2、数学,周髀算经:第一部数学著作。其内容形成于先秦,其书写成于西汉。数学方面主要反映了春秋战国时的三大成就:一是分数计算问题;二是记载了勾股术;三是使用了开平方方法。九章算术:九章算术是中国古代影响最大的数学著作,它与古希腊的几何原本同为世界古代数学圣典。张苍(汉初第一位税收大臣)和耿寿昌(汉初财政大臣)编撰。,3、医学,(1)张仲景与伤寒杂病论:张仲景被后世尊为“医圣”,该书是中国现存最早最系统论述外感疾病和内科杂病的医书。,(2)华佗与外科手术 麻醉术 五禽戏(虎、鹿、熊、猿、鸟),(3)神农本草经中国现存最早的药物学专著。4、农学(1)氾胜之书:西汉氾胜著,世界上最早的农学专著。(2)四民月令:东汉崔寔著,是一部讲农时的书。,5、造纸术,蔡伦,古埃及人纸草死海文书,欧洲人羊皮古兰经)。,巴比伦人 泥板文献出土现场,印度 贝叶经,6、秦汉建筑,(1)长城(2)阿房宫(3)秦始皇陵及秦兵马俑坑(4)汉长安城,秦长城遗址,汉长城遗址,明代长城,阿房宫,兵马俑,五、文学和史学成就,1、汉赋是一种有韵的、以叙事为主的文体,介于诗和散文之间。主要流行于汉代,有小赋和大赋之分。小赋:代表作有张衡归田赋、祢衡鹦鹉赋。大赋:代表作司马相如子虚赋和上林赋、扬雄甘泉赋、班固两都赋、张衡二京赋。,3、史记司马迁(约前145-前90年),我国西汉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夏阳(今陕西韩城南)龙门人。,司马迁祠墓坐落在韩城市南10公里芝川镇的韩奕坡悬崖上,始建于西晋永嘉4年。1982年2月,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位。,3、汉书班固(3292),东汉史学家、文学家,字孟坚。汉书是中国第一部完整的断代史。内容包括十二纪、八表、十志、七十列传,共100篇,后人析为120篇,详细地记述了西汉到王莽新朝230年间的史事,是研究这一时期历史最主要的依据。,思考题,1、董仲舒思想体系的主要内容有哪些?2、今文经学3、古文经学4、今文经学与古文经学的区别。,第四章 魏晋风度,东汉末年黄巾起义和董卓之乱,乱世裂变开始。先有魏、蜀、吴三国鼎立,到西晋统一,然后演变为离乱,北方由十六国割据进为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南方则是东晋、宋、齐、梁、陈的更迭。四魏合一,两晋合一,北齐、北周、宋、齐、梁、陈,简称魏晋六朝。,一、玄学,魏晋南北朝是中国文化自觉发展的第二个自由时代,中国文化以儒学为主体,儒、玄、道、佛相与激荡的主体多元文化格局得以形成。“玄”有深奥、玄妙之意,出自老子道德经第一章:“玄而又玄,众妙之门”。老子、庄子和周易“总谓三玄”。,“玄学”一词最早见于晋书陆云传:“云本无玄学,自此谈老殊进。”但在当时并未广泛流行,其含义指立言与行事两方面,立言为玄妙,行事为雅远,总为玄远旷达,意思就是远离具体事物,专门讨论“超言绝象”的世界本体论问题即事物或世界的本质问题。玄学:魏晋时期以老庄道家思想为骨架、糅合儒家经义以代替衰微的两汉经学、具有高度抽象的思辨形式的一种哲学思潮。其特点就是以清谈形式讨论宇宙最终存在的根据问题,亦即本末有无的本体论问题。,玄学又分为正始玄学、竹林玄学、西晋玄学和东晋玄学,它们分别代表了玄学发展的四个阶段。嵇康:“越名教而任自然”。,竹林七贤:阮籍(210263)、嵇康(224263)、山涛(205283)、向秀(约227272)、刘伶(约221300)、王戎(234305)、阮咸。,二、佛教东来与华化,1、佛教概要 创始人悉达多乔达摩(前565前485),原为毗罗卫国净饭王的太子。释迦牟尼意为释迦族的圣人或觉悟者。初为原始佛教,持续约100年,分化为上座部和大众部,继续分化为18部派,史称部派佛教,持续了约500年。,摩耶王后怀孕,太子诞生的时间是公元前565年,中国农历的四月八日。佛教将这一天定为“佛诞节”,也称“浴佛节”。,前3世纪因阿育王信奉而得到广泛传播。至公元一世纪,大众部中一派认为自己的教法如同一条大船可以普渡众生,自称为大乘佛教,说以往的佛教只注重个人解脱,称之为小乘佛教。7世纪后,大乘佛教的一部分派别与婆罗门教互相调和,又产生了大乘密教。流传于今斯里兰卡、缅甸、泰国、柬埔寨、老挝和中国傣族等地区的巴利语经典系,通称南传佛教(属小乘)。,流传于中国、朝鲜半岛、日本、越南的汉语经典系及中国藏族和蒙古族地区的藏语经典系,通称北传佛教(属大乘)。印度本土佛教在9世纪前后渐趋衰微,13世纪初归于消灭,19世纪后始渐复兴。今见印度瑜迦功为大乘佛教显宗(有宗)教派的瑜迦行派。,2、佛教基本教义,基本教理有“四谛”、“五蕴”、“十二因缘”、“业力轮回”、“三法印”等,主张依经、律、论三藏,修持戒、定、慧三学,以断除烦恼而成佛为最终目的。,3、东汉时佛教东来,西汉末哀帝元寿元年(公元前2年),大月氏使臣伊存首次将浮屠经传入中国,博士弟子景卢从伊存那里听到了对佛经的讲解。东汉明帝永平八年(公元65年),明帝派 人到印度访求佛法。两年后即公元67年,使者带回印度僧人和一批佛经,并在洛阳建白马寺,佛教正式传入中国。白马寺成为中国佛教祖庭。,白马寺,汉朝佛教遗迹分布图,佛教八大宗派,三论宗。由于此宗以中论百论十二门论为依据,故而称为三论宗。天台宗。由隋代的智顗在天台山开创故名,又该宗的宗经是妙法莲华经,故而又名法华宗。净土宗。这是专修往生阿弥陀佛净土法门的一个宗派。华严宗。由其宗经华严经而得名。唐代国师法藏所创,由于武则天赐号贤首,故而该宗又称为贤首宗。净土宗。这是专修往生阿弥陀佛净土法门的一个宗派。慧远所创。华严宗。由其宗经华严经而得名。唐代国师法藏所创,由于武则天赐号贤首,故而该宗又称为贤首宗。,密宗。又称瑜加密教。由于此宗依理事观行而修习身口意三密相应的法门故名。初,来华的天竺和西域僧人大多传有密咒。唯识宗。又称法相宗、慈恩宗等。创始人为玄奘(600664年)。贞观二年(628年),玄奘从长安出发,历尽千辛万苦达到印度,在那烂陀寺等处游学,遍究大小乘诸经论,而加以融汇贯通,在印度得着“大乘天”的极高声誉,于贞观十九年携梵本657部回长安,备极礼遇。其学说体系主要集中在成唯识论中。律宗。是以研习和传承戒律为主的一个宗派。因其所依据的主要是四分律,故又称四分律宗。禅宗。因以参究心性为主旨故又称佛心宗。,三、石窟艺术,1、山西大同云岗石窟,第五和第六窟是连体双窟,最具代表性的石窟。,坐佛两腿双盘,佛像高达17米,为云冈石窟第一大佛。大佛面部轮廓清晰,细眉长目,双耳垂肩,给人以端庄、肃穆、慈祥的感觉。1973年9月13日,当时的法国总统乔治蓬皮杜在周恩来总理的陪同下来到云冈石窟参观,对第5窟内这尊雕刻得十分精美的佛像给予了极高的评价。,第5窟内中央坐佛,第6窟被誉为云冈石窟“第一伟窟”。主要原因,一是该窟的雕刻技艺极为精湛,几乎是雕刻艺术的集大成之作,线刻、浅浮雕、高浮雕、半圆雕、镂空雕,应有尽有。二是该洞窟的雕刻内容十分丰富,佛像与壁画故事相结合。,第6窟,大佛高达13.7米,背后是富丽堂皇的背光,面容丰满端庄,双肩宽厚平直,身披右袒袈裟,呈盘腿坐姿,给人以和蔼可亲的的感觉。为云冈石窟雕刻艺术的代表作。,第20窟露天大佛,2、河南洛阳龙门石窟,龙门石窟万佛洞,帝后礼佛图局部,3、甘肃敦煌莫高窟,千佛洞,敦煌壁画,莫高窟卧佛长达16米,4、其它石窟,甘肃天水麦积山石窟:始凿于五胡十六国晚期,持续到清代。现存洞窟194个,造像7000余尊。,甘肃安西榆林石窟:又名万佛峡,位于安西西南75公里的山谷东西两侧,共41窟从北朝直到清朝都有建造。莫高窟的姐妹窟。,甘肃永清柄灵寺石窟:从北朝到明朝均有建造。现存石窟183个。,四、书法艺术,1、钟繇(151230),三国魏书法家,化隶书为楷书的关键人物,中国第一位楷书大家与王羲之并称“钟王”。,2、王羲之(321379),字逸之,琅邪临沂(今属山东)人。官至右军将军,人称王右军,被誉为“书圣”。,兰亭序充分展现了王羲之的气度、神韵、襟怀和情愫,唐人李嗣真称王羲之的行草如“清风出袖,明月入怀”。,3、王献之(344386),在其父行书基础上创行草,并称“二王”。,“三希之宝”:王羲之快雪时情帖、王献之中秋帖、王羲之侄王询伯远帖。,五、文学艺术,1、五言诗 这一时期的诗歌以五言诗为主。五言诗始于汉乐府,三国时趋于成熟,六朝时达到鼎盛,齐梁出现宫体诗之后走向没落。标志着五言诗成熟的代表人物是“三曹七子”。“三曹七子”的作品多气势雄伟、慷慨悲歌,龟虽寿“老骥伏枥,志在千里”。观沧海“秋风萧瑟,洪波涌起”,,陶渊明,陶渊明(365427),东晋诗人,田园诗派的开创者。一名潜,字元亮,浔阳柴桑(治今江西九江)人。官至彭泽县令,不久辞官归隐。诗多描写田园风光及其在农村生活的情景。诗风恬淡爽朗,语言质朴自然,精练独到。代表作为归园田居。,2、民歌,民歌在魏晋南北朝呈现出繁荣景象,北方民歌的代表作是木兰诗。传世北朝民歌约有30曲,如陇上行、敕勒歌。南朝民歌传世44曲,代表作为子夜歌(42首),多写爱情生活中的悲欢离合。,3、文学理论专著,文心雕龙:作者刘勰(465?532?)。文心雕龙成书于南齐末,10卷共50篇,比较全面地总结了前代的文学现象,论述了文学中的不少重要问题,分析各种作品的特征和历史演变,探讨了创作、批评的原则和方法,文学与时代的关系等等。全书在理论上颇为系统完整,把中国古代文学理论批评推向了新的阶段,成为中国文学批评史上杰出的著作。,4、小说,魏晋南北朝是小说的开创时代,大体上可分为志人小说和志怪小说两类。一是志人小说,代表作为刘义庆(403444)的世说新语。二是志怪小说,有东晋干宝的搜神记和陶渊明的后搜神记。紫玉、李寄斩蛇,5、绘画,顾恺之:东晋画家,字长康,小字虎头,晋陵无锡(今属江苏)人。传世作品为女史箴图和洛神赋图。女史箴图是根据西晋诗人张华的赋创作的,共十二段,现存九段,每段包含一个古代宫廷女人的“模范”故事,并在每段前面抄录张华的一段赋。画面人物线条圆转,后人称之为“春蚕吐丝”,又叫“高古游丝描”,技法上受篆书影响。画后有顾恺之自己的签字。1900年八国联军侵入北京时被掠走,现收藏于英国伦敦不列颠博物馆,洛神赋图为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取材于曹植洛神赋,为连续性的神话故事画。故宫博物院所藏洛神赋图为绢本设色长卷,纵27.1厘米,横572.8厘米,全卷分为惊艳、陈情和离别三个部分,曲折细致而又层次分明地描绘着曹植与洛神真挚纯洁的爱情故事,结构精妙,设色古艳,人物神采如生,虚实疏密相接,处处抒发着诗一般的情调,六、科技,祖冲之,木牛流马,总结,从总体上来说,乱世裂变中的魏晋南北朝,是中国文化继春秋战国后的第二个自由时代,儒学继续保持着独尊姿态,佛教东来并被华化,道教则渐趋成熟,其它科技文化艺术也得到了比较充分的发展。至此,儒、玄、佛、道相与激荡,中国文化的主体多元格局已经形成,打开了盛唐时期中国文化儒、释、道三教共弘的辉煌。,思考题,1、什么是玄学?魏晋玄学分为几个阶段?竹林玄学有哪些代表人物?2、佛教基本教义有哪些?魏晋南北朝佛教华化的基本情况是怎样的?,

    注意事项

    本文(《中西文化概要》PPT课件.ppt)为本站会员(牧羊曲112)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