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PPT文档下载  

    流派6第六货币主义.ppt

    • 资源ID:5386495       资源大小:252.54KB        全文页数:141页
    • 资源格式: PPT        下载积分:10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0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流派6第六货币主义.ppt

    第六章 货币主义学派,第一节 货币主义学派概述第二节 货币主义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第三节 货币主义学派的主要理论第四节 货币主义学派的主要政策主张第五节 货币主义与凯恩斯主义的比较第六节 简要评价,当代西方经济学流派,所谓经济自由主义经济学,是指一种主张最大限度地利用商品市场机制,由私人来协调一切社会经济活动,国家只管市场自发机制所无能为力的极少量的经济活动的经济思想和政策。国家干预主义则相反,是一种主张缩小私人经济活动的范围,由国家干预社会经济活动,国家具有多种生产、交换、分配经济职能的思想和政策。,引言,西方新自由主义经济学兴起的历史背景是从20世纪60年代末期起,西方经济由战后初期的繁荣阶段步入停滞膨胀阶段,后来,停滞膨胀阶段变为以低速增长为基调、夹以停滞和危机的历史阶段。当时,凯恩斯主义因无法对停滞膨胀现象做出理论解释而陷入困境。在这种局势下,西方新自由主义学派乘机抬头,迅速形成为一股国际性经济思潮。其主要流派,有以哈耶克为代表的奥地利学派,以弗里德曼为代表的货币主义学派,以艾哈德为代表的德国弗莱堡学派,以拉弗为代表的供给学派,以卢卡斯为代表的理性预期学派。,可以说:新自由主义是指20世纪30年代凯恩斯革命以后特别是60、70年代后出现的一股企图复兴传统自由主义的经济思潮。其基本理论观点是:极力主张私有制,反对公有制;主张自由经营,反对国家干预;提出“自然失业”理论,反对工会组织;坚持健全财政原则,反对通货膨胀;宣扬自由贸易,鼓吹经济全球化。对新自由主义不能采取简单的做法,而应进行具体的分析。,第一节 货币主义学派概述,一、定义 货币主义又被称为现代货币主义或货币学派,它是在20世纪50年代60年代期间在美国出现的,与凯恩斯革命相对立的一个资产阶级经济学流派,也是60年代以来各种新自由主义经济学流派中最有影响的一个流派。它以制止通货膨胀和反对国家干预经济相标榜,用现代货币数量论作为理论基础,特别强调货币供给量的变动是物价水平和经济活动变动的最根本的原因,主张实行一种所谓“单一规则”的货币政策,因而被称为货币主义。在60年代末以来,随着西方国家通货膨胀的加剧和凯恩斯主义的破产,货币主义在美、英两国仿佛异军突起,甚至被陷入“滞胀”困境的当权者视为济世灵丹,一时间广为流行。,货币主义一词最先是由美国货币主义者卡尔布朗纳在1968年7月发表的论文“货币和货币政策的作用”中提出的,其中心命题认为货币是推动产量、就业和物价变化的最主要因素,而货币当局的行为支配着价格周期中货币存量的变动,因而通货膨胀、经济萧条或经济增长都可以而且应当惟一地通过货币当局对货币供应的管理来加以调节。,二、货币主义学派的产生和发展过程,(一)货币主义产生的背景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英等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长期推行凯恩斯主义扩大有效需求的需求管理政策,虽然在刺激生产发展、延缓经济危机等方面起了一定作用,但同时却引起了持续的通货膨胀。弗里德曼从50年代起,以制止通货膨胀和反对国家干预经济相标榜,向凯恩斯主义的理论和政策主张提出挑战。他在1956年发表货币数量论重新表述一文,对传统的货币数量说作了新的论述,提出了“现代货币数量论”,重新强调货币和货币政策的首要作用,抨击凯恩斯主义的财政政策,同时竭力反对布雷顿森林会议决定实行的固定汇率制,积极主张通过市场的自由活动以实现有伸缩性的汇率,为货币主义奠定了理论基础。,此后,弗里德曼和他的同事们在理论细节方面不断进行琢磨补充,并且利用美国有关国民收入和货币金融的统计资料进行了大量经济计量学方面的工作,为他的主要理论观点提供经验材料的论据。不过在当时,弗里德曼的这些主张并未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随着西方社会的物价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的爬行上升,发展到七十年代初的猛烈上涨,特别是19731974年在所有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出现的剧烈的物价上涨与高额的失业同时并存的“滞胀”现象,凯恩斯主义理论无法作出解释,更难提出对付这一进退维谷处境的对策时,货币主义开始流行起来,并逐渐发展成为西方经济学界的一个重要的新保守主义的学派。,美国以及其他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先后取用了弗里德曼的货币主义政策主张,使货币主义首先在美国流行开来,其他一些资本主义国家也纷纷出现了一些货币主义者。从1975年起,世界七大工业强国中已有五个公开实行货币主义的货币供给的增长目标,瑞士、西德、日本则被认为是由于实行了货币主义的政策而成功地控制了通货膨胀的国家;以撒切尔夫人为首相的英国保守党政府坚持实行控制货币供给量的货币主义政策,美国里根总统的经济复兴计划,也把制定一种稳定的货币增长政策作为主要项目。货币主义学派就是在这样的社会历史条件下产生的,并对当时的社会环境和经济状况产生重大的影响。,(二)货币主义掘起的原因,第一,传统经济理论的失败与凯恩斯主义的出现。第二,当代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第三,经济自由主义与经济干预主义之间的争论,对货币主义的形成与发展密切相关。,(三)货币主义的发展的三个阶段,第一阶段,50年代中期,为货币主义产生阶段。以弗里德曼货币数量论的论述文章作为开始。第二阶段,60-70年代,货币理论成熟阶段,用数学方法建立货币数量模型,即现代货币数量论。第三阶段,70年代中期以后,货币主义进入试验阶段。英美等国提出并实施一些货币主义的政策措施。,三、货币主义的理论渊源:货币数量论,现代货币主义的理论渊源是货币数量论。“货币数量论”是关于货币流通量与一般价格水平之间关系的一种理论。它的基本论点是:商品的价格水平和货币的价值是由货币的数量决定的;假定其他事项不变,商品价格水平与货币数量成正比例而变化,货币价值与货币数量成反比例而变化,因而流通中的货币愈多,商品价格水平愈高,货币价值愈小。货币数量论思想的萌芽最早出现于古罗马时代,但货币数量论的创始人被认为是法国重商主义者博丹。但在西方经济学界,关于货币功能、货币政策的作用等问题的争论一直在持续。,(一)西方经济学说史上的货币问题论战,在西方经济学说史上,曾经有过五次较大范围内的关于货币问题的争论。第一次争论发生在重商主义阶段,即资本原始积累时期。早期与晚期重商主义者关心的中心问题是:在货币作为财富的唯一形态的前提下,国家要想致富,应该通过什么样的措施来增加国内货币存量?是着重一国的货币平衡呢,还是应当着重贸易平衡?可见,当时的争论是与如何看待一国财富以及如何增加一国的财富有关的。,第二次争论发生在18世纪后半期,即古典政治经济学兴起的时期。这时的中心问题是货币数量论者对重商主义者的挑战。货币数量论者认为,货币的数量同它所代表的价值成反比例,如果商品总量不变,那么货币数量越大,货币所代表的价值越小。所以,他们反对重商主义者关于货币是唯一的财富的学说。认为这种学说在实践中不利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这时期货币争论的焦点实际上是与价值论联系在一起的。,第三次争论发生在19世纪中期。这时,资本主义大机器工业已经在英国建立和发展,周期性生产过剩危机已经发生,最初的资本主义货币金融危机也己出现,它表现为货币泛滥、物价暴涨、银行倒闭、银行券停止兑现等。因此,围绕着英国银行立法和货币政策问题,形成了资产阶级经济学中的通货学派和银行学派。两派争论的中心问题是:一国的中央银行应该在何种程度上介入经济生活?固定货币流通量是否能防止经济危机和货币危机的爆发?这场争论的意义究竟是什么?尽管当时的西方学者对此并没有深刻的认识,并做出明确的总结。但是,从今天的角度看,问题的性质是很清楚的,它实际上是有关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和货币危机的原因之争,也就是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作用与政府调节作用之争。,第四次争论发生在20世纪20年代到30年代,也就是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这段时间内。面临着30年代空前严重的经济危机的形势,关于货币在经济中的作用问题受到了普遍的重视。这时的中心问题:严重萧条和大规模失业的发生,在多大程度上与货币的作用或政府的货币政策的不恰当有关?为了应付萧条和失业,是否应当仅仅依靠货币政策或主要依靠货币政策?,第五次争论,即货币主义同凯恩斯主义之间的争论。它开始于20世纪60年代,延续到80年代。这是资本主义世界通货膨胀加剧、通货膨胀与失业并发,国际货币体系紊乱、货币危机频繁发生等条件下出现的一场争论。作为凯恩斯主义的挑战者,货币主义经济学家这时关心的中心问题是:如何解释如此严重的通货膨胀?它在何种程度上与货币的作用有关了货币政策能否防止或消除通货膨胀与失业并发症?如果说能防止它和消除它,那么什么样的货币政策将是合乎理想的?显而易见,第四次和第五次争论也都不是仅仅涉及货币问题,而是广泛涉及了整个资本主义经济的运行方式和调节机制的分析,涉及了对资本主义经济稳定与不稳定的原因的分析,以及经济稳定政策的探讨。并且,它同样是经济自由主义与国家干预主义之间的争论,所以说,对货币主义来说,货币理论是它的国民经济运行的理论,这远远超过关货币问题的理论。,(二)货币数量论及其演变,现代货币主义的理论基础-现代货币数量论。它是在西方传统的货币数量学说的基础上,由弗里德曼经过加工、修补、改造而形成的。,货币数量学说由来已久。早在公元200年左右,罗马法官鲍尔斯就说过:“货币的价值,被货币的数量所左右”。16世纪西欧发生“价格革命”,包丁等人认为是金银大量流入的结果。其后,如托马斯曼、洛克、范德林特、孟德斯鸠等人也都是货币数量论者;休谟则是18世纪这一理论的最重要的代表者。休谟把货币数量论,作为反对重商主义关于通过国家干预经济以积累本国金银货币这种主张的重要论据。在他看来,金银作为货币,完全靠它们在社会交换过程中的职能,才有自己的价值,一国流通的货币,不过是用来计算或代表商品的价值符号;在商品数量不变的情况下,货币数量增多,商品价格就会同比例提高。所以人为地增加货币量,对一国并无好处。,(1)早期的货币数量论,李嘉图依据1797年英格兰银行券兑现以后许多商品价格上涨的事实,也得出货币数量决定价格水平的结论。这样,李嘉图就背离了自己的劳动价值论,背离了金的价值决定于生产中耗费的劳动量、商品价格决定于货币本身的价值和商品的价值,以及商品价格总额决定流通中的货币量等正确原理,反而认为,商品在进入流通时是没有价格的,货币是没有价值的,商品价格的高低是由流通中的货币量来决定的。,美国经济学家欧文费雪在其1911年出版的货币的购买力一书中提出了一个交易方程式,系统地阐述了他的“货币数量说”,其公式如下:MV=PT 或 p=MV/T(1)式中:M=货币的供应量或流通量或参加交易的总量;V=货币流通速度;P=物价总水平或商品(包括劳务)的平均价格;T=商品(包括劳务)供应总量。左式似乎是四项平列,无分轻重,实则其论点注重在M居自动的主导地位,P是随M转移的被动变量,因而得到右式。按费雪的意见,V/T应为一常数。当M发生变动的时候,P即以正比例随之变动。从而得出结论:“货币数量增加的正常影响之一,是一般物价水平确切地按比例增涨。”这里强调的是货币作为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的作用,因而,这种学说又称为现金交易说或物价理论。,(2)费雪方程式,(3)剑桥方程式,英国剑桥学派的创始人马歇尔强调货币与物价的关系决定于人们手中保存的货币数量,因而提出所谓现金余额说。据此,其门徒庇古提出了一个剑桥方程式,MKY(2)式中:M=人们手中保存的货币量;Y以货币计算的国民收入(或国民生产总值),相当于(1)式中的PT;K=人们手中的货币量与以货币计算的国民收入(或国民生产总值)之间的比例。由于YPT,故此式可改写为:M=KPT(3),两个方程式的比较,以(1)、(3)两式相比较,K相当于v的倒数,即K1/V。剑桥方程式亦称货币需求理论。货币数量论者认为:货币流通速度(v)或人们手中保存的货币对国民收入(或国民生产总值)在一定时间内的比例(即K或1/V)是基本不变的,可视为常数。因此,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假若其他事项不变,物价水平同货币数量的变化成正比例;物价水平的高低取决于货币数量的大小。货币数量论因此而得名。,虽然从形式上看,剑桥方程式与费雪的交易方程式没有太大区别,K只不过是V的倒数,但事实上,在理论尤其是分析方法上,二者还是有很大区别:(1)重点不同。费雪方程式强调的是货币的交易手段职能;剑桥方程式则强调其资产功能。(2)费雪方程式重视货币支出的数量和速度;剑桥方程式则重视以货币形式保有的资产存量占收入的比重;(3)强调的货币需求的决定因素不同。费雪方程式用货币数量的变动来解释价格;剑桥方程式则从微观角度分析货币需求,认为货币需求主要由利率等多项因素决定。,货币数量论者运用这一理论,研究经济周期、通货膨胀与利息率的关系(例如,把经济周期归因于银行货币和信用的扩大和收缩),并提出以变更贴现率和进行公开市场买卖为基本内容的货币政策作为稳定经济的主要手段。,(4)凯恩斯的货币需求理论,凯恩斯的货币需求理论主要是基于其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中所提出的流动性偏好理论。由于凯恩斯师从马歇尔,他的货币理论在某种程度上是剑桥货币需求理论合乎逻辑的发展。在剑桥学派的货币数量论中,所提出的问题是人们为什么会持有货币,对这一问题的回答直接导向了剑桥对人们持币的交易需求的分析,但是剑桥理论的缺陷是没有就此作出深入的分析。与剑桥的前辈不同,凯恩斯详细分析了人们持币的各种动机,对人们持币的所得分析更为精确。按照通论的分析,人们持有货币的动机包括:持币的交易动机、持币的谨慎动机和持币的投机动机,相应地人们持币的需求包括:货币的交易需求、谨慎需求和投机需求。,在这三种需求中,一般假定交易需求和投机需求是加性可分的,谨慎需求由于不宜单独分离出来,分别归结到交易需求和投机需求之中,因此凯恩斯的货币需求就由下列两个部分组成:M=M1+M2=L1(Y)+L2(r)式中L1(Y)代表与收入Y相关的交易需求,L2(r)代表与利率r相关的投机性货币需求。由于凯恩斯的货币需求理论在现代宏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政策制订中的核心作用,因此进一步完善深化凯恩斯所提出的流动性偏好理论就显得非常重要,而这一发展也就构成了战后至70年代货币理论发展的主流。凯恩斯的货币需求函数在结构上形成了弗里德曼货币需求函数基本框架的来源。,货币主义认为,凯恩斯的货币数量论比以往的货币数量化虽有进步,但也存在着缺点。缺点主要是只注意到利息率和收入对货币需求的影响,而忽略了人们对财富的持有量也是决定货币需求的重要因素。此外,西方学者认为,凯恩斯把财富的构成看得过于简单,好像在现实的社会中,只有货币和债券两种资产可供人们选择,这些很显然都是有待于改进的。,(5)早期芝加哥学派的货币数量论,现代货币主义学派的另一个直接渊源是20世纪30年代前后形成的早期芝加哥学派的相关理论。在因为凯恩斯革命使传统的货币数量论黯然失色之时,芝加哥大学是当时少数依然讲授货币理论与政策的大学之一,其中西蒙斯和明茨教授的货币理论与政策的内容已经开始摆脱了机械式的货币数量说,形成了一种能解释经济活动现象并提供政策建议的分析工具。他们的特点是:继承货币数量说的传统,重视货币理论的研究;主张经济自由主义,鼓吹市场机制的调节作用。他们虽然不像传统货币数量论那样单纯用货币数量解释物价的波动,但都坚持“货币至关重要”这一理论研究方法,承认物价水平与货币数量之间存在着重要的联系。,四、货币主义的核心论题、原则和方法,(一)货币主义的核心论题1、货币最要紧,货币的推动力量是说明产量、就业和物价变动的最主要因素。2、货币供应量的变动是货币推动力的最可靠测量标准。3、货币当局的行为支配着经济周期中货币存量的变动,因而通货膨胀、经济萧条或经济增长都可以而且应当唯一地通过货币当局对货币供应的管理来加以调节。,(二)货币主义的基本原则 货币主义遵循的最基本原则就是坚持经济自由主义。认为经济自由主义的核心是坚信个人的尊严,坚信人们在不损害别人的自由的前提下,有根据自己的智能运用他们的能力和机会的自由。社会不能将“自由”这个最终目标变成“福利和平等”口号的牺牲品,认为自由竞争的资本主义是理想的经济制度,是自由的经济体系。,(三)货币主义的基本研究方法 货币主义所采用的研究方法是实证分析方法,或者说是货币数量均衡分析方法。实证分析的任务是提出一个一般化的体系,用来预测客观经济情况变化的结果;其最终目的是建立一种能对现象作出正确的、有意义的预测的理论或假说。实证经济学的方法论和经济自由主义原则体现在货币主义理论体系中。,(四)货币主义的主要特征,1、利用新货币数量论,货币主义论证了传统的货币数量与价格之间的关系。认为价格总水平与货币供给量之间呈同方向变动。其中:(1)货币量变动与价格的关系是:货币量短期内领先于价格变动,长期中滞后现象消失。(2)货币流通速度与利率的关系是:货币流通速度短期内会受利息率的影响,长期中是一个常数。(3)货币量变动与产出的关系是:货币量变动短期内可以影响产出,长期中则不会发生影响。,2、利用自然率假说说明货币数量的变动对通货膨胀的传导机制。认为经济中存在着一个自然的就业水平。如果政府希望提高就业率,就必须以一定的通货膨胀为代价。但是人们会根据现实的通货膨胀率不断地调整对通货膨胀的预期,从而政府旨在提高就业水平的政策只能以不断加剧的通货膨胀为代价。结果在长期中,通货膨胀率提高将不会对就业率产生太大的影响,即长期的菲利蒲斯曲线是一条垂直线。,3、坚持自由主义的宏观经济政策,反对国家干预主义。(1)反对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认为扩张性的财政政策会导致对私人总需求的挤出效应,从而是无效的。(2)也不主张逆经济方向行事的货币政策,因为货币政策往往产生各种滞后,反而会加剧经济波动。(3)主张单一货币规则,即货币以经济增长率加上通货膨胀率的速度增长。,五、货币主义的基本观点,货币主义者通过一系列理论研究和经验研究得出若干结论性的观点:1、货币需求函数是一个相当稳定的函数。弗里德曼认为,货币需求是少数几个可以观察到的变量的稳定函数。在这些变量中,最为重要的是持久收入。利率虽然是决定货币需求的一个自变量,但是它不是一个重要的变量。因为,货币和其他金融资产之间的替代效应很小,货币需求的利率弹性很低。,2、货币供应量的增长是决定名义GDP增长的主要的系统性的因素。与凯恩斯主义一样,货币主义也是一种总需求决定论。但是,与与凯恩斯主义不同,货币主义认为名义总需求和主要的宏观经济变量,如总产出、就业量和价格总水平,主要受货币供应量变动的影响。因此,在货币主义者看来,“惟有货币重要”。货币主义者一般认为,货币存量的变化是解释名义收入变化的最主要的因素,虽然不是唯一因素。,3、价格和货币工资具有相对的伸缩性(有弹性)。虽然货币主义者承认的价格和货币工资的确具有一定的惯性,但是他们强调,价格和货币工资围绕潜在的产出有较高的弹性,尽管不是完全弹性。正是由于货币主义者把价格看作是有弹性的,所以他们就很自然地把货币的传导机制解释为大范围内的一系列相对价格调整,而不是用严格限定的利率来解释。也由于把价格和货币工资看作是有弹性的,所以,货币主义者的一个基本信念是,如果没有外在干扰,市场机制本当可以有效地导向充分就业。,4、私有经济是内在稳定的。货币主义者断定,名义GDP的波动大多是政府试图稳定经济的政策造成的,尤其是由“逆经济风向行事”的货币政策造成的。如果经济生活是自由所任的,私有经济是趋于稳定的。无论在短期还是在长期,财政政策对产出和价格的影响都不是主要的。,5、菲利普斯曲线所描述的通货膨胀与失业的替换关系只在短期存在,在长期内,菲利普斯曲线是垂直的。这意味着,短期内货币数量的变化既可以影响实际产出,也可以影响价格;在长期内,由于经济趋向自然率水平,所以货币数量的变化主要影响价格水平,货币是中性的。,6、通货膨胀只是一种货币现象。用弗里德曼的话来说,“通货膨胀是、而且只能是由于货币数量的增长快于产出的增长造成的。从这个意义上说,通货膨胀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都是一种货币现象。,7、要稳定物价必须稳定货币供应量增长率。货币主义者认为,货币供应量的无规则变化必将导致物价波动;要保持物价的长期稳定,中央银行必须推行遵循某种规则的货币政策;货币供应量按照产出增长的速度增长。货币主义者反对运用积极干预的财政政策来稳定经济。因为财政政策会对私部门支出产生“排挤”效应,并且政府干预的扩大会缩小私人自由活动的空间。货币主义者主张,财政政策仅限于发挥其影响收入和财富分配以及资源配置的传统作用。,8、货币政策的作用存在一个或长或短的时滞。根据弗里德曼的研究,在大多数发达国家,货币增长率的变动导致名义收入增长率变动的时滞平均为69个月;价格变动发生在货币增长率变动大约1218个月以后;货币增长率变动与通货膨胀率变动之间的总时滞平均大约为2年。,9、货币供应量既是重要的政策变量,又是最优的政策指标。货币主义者认为,利率作为货币政策的指标是不可靠的。因为,第一,不是所有的有关利率都能够观测到。第二,利率对价格变化和价格预期都会做出反应,因此,较高的和上升的利率可能是扩张性的货币政策的结果。到20世纪80年代后期,弗里德曼进一步认为,货币供应量的变化对利率的影响是不确定的:“货币增长率的变化量最初在一个方向上影响利率,然后在相反方向上影响利率。”根据弗里德曼的分析,虽然货币供应量的变化对名义收入有重要的影响,但是在这种原因与结果之间存在较长的时滞和不确定性,短期内要准确预测这种因果关系非常困难,因此,不能有效地运用政府制定的货币政策作为短期内稳定经济的手段。最优的解决办法是按照固定的比率来确定货币供应量的增长率。,弗里德曼的自由市场经济思想影响很广。以至于英国的撒切尔夫人和美国的里根总统都成为了他学说的信徒。他的学说甚至影响了智利的发展进程,一些从芝加哥大学毕业的所谓“芝加哥小子”临危受命,挽救处于崩溃边缘的智利经济,并把经济管理的头头是道。他也非常善于向公众普及经济学思想,为商业周刊写了近二十年的经济学科普文章。1980年,他还主持过一套十集的公共电视教育片自由选择,该电视片后又在1990年重拍。,第三节 货币主义学派的主要理论,货币主义的理论很多,但有一个共同特点:一是以弗里德曼的理论为主。二是并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一、新货币数量论,弗里德曼在货币数量论重新表述一文中认为,货币数量说这个词语只是表示一项研究方法,而不是一个具有确定意义的理论的名称。它是关于货币需求的理论,而不是产出量或货币收入或价格水平的理论。在这篇论文中,弗里德曼在凯恩斯流动偏好函数基础上作了一些发展补充,建立自己的货币需求函数。,(一)货币需求函数是一个稳定的函数,弗里德曼认为,货币需求函数是一个稳定的函数,意指人们平均经常自愿在身边贮存的货币数量与决定它的为数不多的几个自变量(如人们的财富或收入、债券、股票等的预期收益率和预期的通货膨胀率等)之间,存在着一种稳定的并且可以借助统计方法加以估算的函数关系。弗里德曼还在1963年出版的18671960年美国货币史(与A.J.施瓦茨合著)中估算出两个经验数据。其一是货币需求的利率弹性为-0.15,即利率增(减)1,人们对货币的需求量减少(增加)0.15,于是认为利率的变化对货币流通速度的影响是微不足道的。另一个数据是货币的收入弹性为1.8,即人们的收入增(减)1,对货币的需求量增(减)1.8,这就意味着从长期趋势来看,货币的收入流通速度将随着国民收入的增长而有递减的趋势。,(二)引起名义国民收入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在于货币当局决定的货币供应量的变化,弗里德曼认为,引起名义国民收入发生变化的主要(虽然不是唯一)原因,在于货币当局决定的货币供应量的变化。假如货币供应量的变化会引起货币流通速度的反方向变化,那么,货币供应量的变化对于物价和产量会发生什么影响,将是不确定的、无法预测的。弗里德曼突出强调货币需求函数是稳定的函数,正在于尽可能缩小货币流通速度发生变化的可能性及其对产量和物价可能产生的影响,以便在货币供应量与名义国民收入之间建立起一种确定的可以作出理论预测的因果关系。,(三)货币供应量在短期和长期对产量影响不同,弗里德曼认为,在短期内,货币供应量的变化主要影响产量,部分影响物价,但在长期内,产出量完全是由非货币因素(如劳动和资本的数量,资源和技术状况等)决定的,货币供应只决定物价水平。,(四)反对国家干预经济,主张实行一种“单一规则”的货币政策,弗里德曼认为,资本主义经济体系本质上是稳定的,只要让市场机制充分发挥其调节经济的作用,资本主义将能在一个可以接受的失业水平条件下稳定发展,凯恩斯主义调节经济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不是减少了经济的不稳定,而是加强了经济的不稳定性。因此,弗里德曼强烈反对国家干预经济,主张实行一种单一规则的货币政策。这就是把货币存量作为唯一的政策工具,由政府公开宣布一个在长期内固定不变的货币增长率,这个增长率(如每年增加 35)应该是在保证物价水平稳定不变的条件下与预计的实际国民收入在长期内会有的平均增长率相一致。,20世纪 7080年代在美国出现的合理预期派认为,预期在决定物价和产量的进程中居于最重要地位,因为企业和居民户将及早懂得判断经济事变,从而他们会完全预料到政府的行为,并在事前采取行动来抵消政府的政策措施,所以,任何具有稳定作用的经济政策的前途是暗淡的。甚至在短期内,也只有未被预料到的政策行动才会对真实产量有影响。这样,合理预期就与极端货币主义观点联在一起了。,补充说明,二、货币需求理论,(一)货币需求函数 弗里德曼认为货币数量论首先是货币需求理论,它既不是关于产量或货币收入的理论(针对凯恩斯主义),也不是关于物价水平的理论(针对旧货币数量论)。货币需求由财产数量决定,因财产不易度量,可用收入来代表。可用一个多元的收入函数来表示:M/P=(Y,w;rm,rb,re,1/p dp/dt,u),式中:M/P:实际货币需求 Y:实际收入 W:非人力资本收入与恒久性收入的比例 rm:预期货币名义报酬率 rb:预期债券名义报酬率 re:预期股票名义报酬率 1/p dp/dt:预期价格变动率 u:其他变量,公式变形,公式的经济含义是:个人财富持有的实际货币需求,是实际收入、各种资产的预期收益率、价格变动及其它各种因素的函数。,(二)影响人们货币需求的因素,从弗里德曼的货币需求模型中,可以看出货币需求量主要取决于四个方面的因素:第一是总财富。弗里德曼认为,总财富是决定货币需求的一个重要的因素。总财富包括收入或“消费性服务”的一切源泉,其中之一是个人的生产或挣钱能力,也就是弗里德曼早先在消费函数理论中发展的“永久性收入”的概念。由于很难得到总财富的估算值,故只能用收入来代替,y就代表永久性收入。,第二,非人力财富在总财富中所占的比例。弗里德曼把总财富分为非人力财富和人力财富两部分。非人力财富指有形的财富,包括货币持有量、债券、股票、资本品、不动产、耐用消费品等等,人力财富指个人挣钱的能力,又称无形财富;非人力财富和人力财富的形式可以互相转换,但由于受到制度上的限制,这种转换有一定的困难,主要是人力财富转为非人力财富比较困难。比如,萧条时期存在大量失业量的时候,工人的人力财富就不容易转变为货币收入,而在转变为收入之前,人们又需要有货币来维持生存。因此,非人力财富在总财富中所占比例对货币需求量就产生影响。当人力财富在总财富中所占比例愈大,或非人力财富在总财富中所占比例愈小,则对货币的需求也愈大。反之亦然。因此就成为影响实际货币需求的一个变量。,第三,各种非人力财富的预期报酬率。弗里德曼认为,人们选择保存资产的形式除了各种有价证券外,还包括资本品、不动产、耐用消费品等有形资产;在各种资产中,货币与其他有形资产之间的分割比例,取决于各种资产的预期报酬率。一般情况下,各种有形资产的预期报酬率愈高,愿意持有的货币就越少。因为这时人们用其他有形资产的形式来替代货币的形式保存在手中对自己更为有利。因此,债券的预期报酬率、股票的预期报酬率和物资资产的预期报酬率便成为影响货币需求的因素。第四,其他影响货币需求的因素,例如资本品的转手量、个人偏好等。,(三)恒久性收入与货币需求决定,弗里德曼把收入分为恒久性收入和暂时性收入。恒久性收入是人们依靠自己的人力资本和非人力资本,在长期中获得的经常性的、有规则的收入流量;暂时性收入是人们在短期中获得的非连续性的和偶然的收入。货币需求主要受恒久性收入影响,据此得出两点结论:第一,由于各种恒久性收入是稳定的,故货币需求也是一个稳定的函数。凯恩斯主义企图通过变动货币供应量来影响货币需求,进而影响产量和就业量的理论值得怀疑;不仅如此,这还会破坏经济体系的稳定性。要保持经济的稳定,就应使货币供应量与货币需求的一致。,他用经验分析来支持这一观点:恒久性收入变动对货币需求变动的影响很大,其弹性系数为1.8;货币需求的利率弹性小,其弹性系数为-0.15。第二,从恒久性收入和暂时性收入概念中引申出恒久性消费和暂时性消费概念。在这4个变量中只有恒久性收入与恒久性消费之间存在稳定的函数关系。因恒久性收入是稳定的,恒久性消费也是稳定的。凯恩斯主义的边际消费倾向下降规律值得怀疑,进而他对凯恩斯主义的整个消费理论,以及建立在其消费理论基础上的财政政策和消费政策提出质疑。,(四)货币流通速度稳定性与货币供应量和收入之间关系,将上述公式两边同除以Y,则有:,分析,这说明货币存量与收入之间的稳定关系,要以公式中货币流通速度V的稳定为前提。因为只有V稳定,才能使货币存量与收入发生同方向的变动,也才能以货币存量的变动预测收入的变动。新货币数量公式与传统货币数量公式的区别是:前者不把货币流通速度V看作一定的值,而是当作货币需求函数一样的稳定函数。如公式中影响V的因素有三类:各种利率水平、价格变动水平及w与u等不易作数量测定的因素。弗里德曼依据大量资料证实V在长期内是相当稳定的,因而货币需求函数也是相当稳定的,是比消费函数还要稳定的函数。以此为基础,进一步分析货币供给量变动时人们是如何调整其货币持有量,改变其财富的构成,以致影响到产量、价格和货币收入。,三、货币供给理论,弗里德曼提出的货币供给理论是一种货币供给外生性理论,认为货币供应量主要是由经济体系以外的货币当局决定的,货币供给具有外生性,是外生变量。货币当局可以通过发行货币、规定存款储备比率等手段来控制货币供应量。其理由是,从本质上看,现代货币制度是完全的信用货币制度,中央银行的资产运用决定负债规模,从而决定基础货币数量,只要中央银行在体制上具有足够的独立性,不受政治因素等的干扰,就等从源头上控制货币数量。货币主义的货币供给理论主要就是指弗里德曼-施瓦茨模型。,弗里德曼-施瓦茨模型中的货币定义为M2,即广义货币。所以,在该模型中的D不仅包括商业银行的活期存款,而且也包括商业银行的定期存款和储蓄存款。C表示通货。根据此定义:M=C+D 在货币存量中,只有一部分货币可为中央银行所能直接控制,弗里德曼和施瓦茨称之为“高能货币”(high-powered money)。它系由通货与商业银行准备金构成。如以H表示高能货币,以R表示商业银行准备金,则 H=C+R,由弗里德曼施瓦茨模型可见,货币供给是高能货币与货币乘数之积。而决定货币供给的因素有三:一是高能货币H,它由中央银行决定;二是存款对准备金的比率D/R(即存款准备金比率的倒数),它由商业银行决定;三是存款对通货的比率D/C(即通货比率的倒数),它由社会公众决定。但弗里德曼和施瓦茨认为,中央银行通过对高能货币的调节,即可抵消商业银行与社会公众的行为对货币供给的影响。因此,货币供给仍是一个外生变量。,在弗里德曼的理论体系中,货币供应量系一外生的可控的变量这一结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他看来,经济波动即名义收入的变动取决于货币供给函数与货币需求函数的相互作用及其均衡状况。实证研究的结果表明,货币需求函数在长期内是极为稳定的,名义收入的变动主要由货币供应量的变动而引起。而货币供应量的变动主要取决于一国的货币制度,可以由货币当局直接控制,从而是外生的,与经济活动相分离的。既然货币需求函数极为稳定而货币供应量又是外生的可控的,那么,货币供应量的变动就成为影响经济活动变动的根本原因,产出和价格波动只有通过货币供应量的变动来解释,货币当局完全可以通过控制货币供应量的变动来控制产出和价格的波动。,四、货币供给的传递机制理论,货币供给机制是指央行增减货币供应量而对经济发生影响的过程和作用方式。央行货币供给的变化首先引起名义收入的变化,然后逐步传导到产量上。货币供给是央行货币政策决定的外生经济变量,它的增减对货币需求进而对实际经济影响很小。弗里德曼的观点既与旧货币主义不同,也与凯恩斯主义不同。前者认为央行增发货币只有物价效应,是一种严格的“古典两分法”;,后者认为只有产量效应,完全否定“古典两分法”。弗里德曼认为这既有物价效应,又有产量效应,实际上是一种温和或经过修正的“古典两分法”。至于名义收入变化中,多少是产量效应,多少是物价效应,弗里德曼并未说明。不过,他认为这只是从短期(510年之内)来看,从长期(10年以上)来看,这种政策就只有物价效应,而无产量效应。这是因为央行扩大货币供应量后,虽然会降低利率刺激投资,增加产量,但物价也会慢慢上升,这会使资本供给者要求更高的利率以抵消通货膨胀损失,随之而来,扩大货币供应量降息的效应就会消失,只剩下物价效应。,弗里德曼还进一步分析了凯恩斯主义犯错误的原因。他们的模型只考虑了货币和债券两种金融资产。当人们发现自己手中货币增加时,只去购买债券。事实上,这时可供人们选择的资产不仅是债券,还有股票、房地产、耐用消费品等多种资产。这样,名义收入增加的降息作用远不及凯恩斯主义解释的那么大。此外,弗里德曼在研究货币供给的传导机制时,还研究了传导的“时滞”。他认为,在央行增减货币供应量后69个月才会引起名义收入和产量的变化,要再过69个月才传导到物价上。,五、货币分析理论模式,为说明实际产量、价格与货币存量的关系,弗里德曼提出了他的货币理论模式或称货币收入决定模型。他用以下六个方程式说明:C/P=f(Y/P,r)(1)I/P=g(r)(2)Y/P=C/P+I/P(3)MD=PL(Y/P,r)(4)MS=h(r)(5)MD=MS(6),模型说明,上述6个方程式中:前3个为IS曲线;后3个为LM曲线。(1)式为实际消费函数;(2)式为实际投资函数;(3)式为收入恒等式,也是S=I的均衡方程式,该式可变成:S/P=Y/PC/P=I/P;(4)式为货币余额的需求函数,(5)式为货币供给函数;(6)式为货币供求相等的均衡方程式。,以上方程组中共有6个方程式和7个未知数,C、I、Y、r、P、MD 和 MS,故缺少一个方程式。这意味着,其中一个未知数是由方程体系以外决定的变量,弗里德曼认为这个变量就是相当于持久性收入的实际收入:Y/P=y0(7)将以上(1)、(2)及(7)式代入(3)式,整理后得:y0 f(y0,r)=g(r)(8)显然(8)式的值将取决于r,将r作为均衡值r 0,代入(5)得:MS=h(r0)(9)将由(9)式决定的MS作为均衡值M0,代入(4)和(6)得:PL(Y/P,r)=M0(10),将已求得的y0、r0及M0代入(10)式,则得:PL(y0,r0)=M0(11)由y0与r0而得出L函数,P就决定在L函数与M0的一致点。这样,由上述的(1)(7)式,就可得到由7个方程式组成的含有7个未知数的方程体系,因而形成7个变数都可以同时决定的完整体系。现在用y0除(11)式,则可得:(12),但因所以:(13)去掉符号可写成:(14)上述(14)式与(11)式含义相同:(11)式的L函数若是稳定的,P即为M的正比函数;而(14)中,若V函数与y是即定的,P就与M成同比变动。所以,要使P长期稳定,只须使M的变化与y的变化率一致,而对V的值加以适当控制就行了;如果V的值长期来说是稳定的,则为了使P长期稳定,就需要对货币供应量M加以控制。这正是货币主义制定其货币政策的理论依据。,六、持久收入假定理论,弗里德曼认为,货币是唯一重要的因素,货币数量的变动既影响物价水平,也影响商品和劳务的生产量或国民收入的变动;至于通货膨胀,不仅被看成是纯粹货币现象,而且被认为是国家于预破坏市场机制的后果。这一理论的论证逻辑是以持久收入假定为基本出发点的。在弗里德曼看来,货币供

    注意事项

    本文(流派6第六货币主义.ppt)为本站会员(sccc)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