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金融危机背景下高校海外人才引进问题研究毕业论文.doc

    • 资源ID:4187381       资源大小:151.50KB        全文页数:18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8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8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金融危机背景下高校海外人才引进问题研究毕业论文.doc

    毕业设计论文金融危机背景下高校海外人才引进问题研究1 目前国内相关政策分析- 2 -1.1 国内相关政策- 2 -1.2 政策的特点- 3 -1.3 政策中存在的问题- 4 -2 金融危机对海外人才的影响- 4 -2.1 人才流动原因分析- 4 -2.2 金融危机对海外人才的影响- 6 -2.2.1 全球金融危机下国内外现状比较- 6 -2.2.2 各因素对海外人才的影响- 8 -2.3 小结- 10 -3 高校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的优势- 10 -3.1 高校对海外高层次人才的需求- 10 -3.2 海外高层次人才的特点- 11 -3.3 高校吸引海外高层次人才的优势条件- 12 -3.4 小结- 13 -4 高校引进海外人才的原则以及引进工作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13 -4.1 高校引进海外人才的原则- 13 -4.1.1 大规模保证人才引进的质量- 14 -4.1.2 特殊时段保证人才引进工作的规范性- 15 -4.2 高校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需要注意的问题- 16 -金融危机背景下高校海外人才引进问题研究要说21世纪最宝贵的是什么,答案显而易见,是人才。人类正在走向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经济的核心就是以人力资源和知识资本为中心的新经济。世界银行发表报告指出:当前世界财富的64是由人力资本(即知识资本)构成的。2004年,全国人才工作会议的召开和人才强国战略的实施以及高等教育的大众化,为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和人才培养提供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环境;而高校作为培养创新人才的主阵地和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主力军,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是毋庸置疑的,正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各高校纷纷出台引进人才的优惠政策,旨在抓住高教发展的战略机遇期。另一方面,如今全世界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尤其是欧美等国,大量公司企业倒闭,失业人数持续上升,科研经费紧缩,经济形势严峻,而相比较之下,我国由于金融业的全球化水平较低,受到的冲击相对较小,再加上中国政府及时的出台各种相关政策进行救助,使国内的局势相对稳定,因此,在人才市场疲软的现今,大批留学海外的人才选择归国择业,在如此的大环境下,高校如何把握机遇,合理有效的引进海外人才,成为其实行人才强校战略的关键所在。本论文以金融危机为大背景,以金融危机的特殊性作为契机,研究高校如何合理有效的引进高层次海外人才。1 目前国内相关政策分析1.1 国内相关政策今年初,中共中央办公厅转发了中央人才工作协调小组关于实施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的意见,要求各地区各部门进一步解放思想,完善体制机制,健全政策措施,以更宽的眼界、更宽的思路和更宽的胸襟做好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工作。意见指出了大力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的迫切性与重要性,提出了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工作的重心以及战略部署,意见提到,要切实加强领导,建立健全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工作体制机制;各地区各部门要指定专门机构,负责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工作。彭立军. 中央决定组织实施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 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简称“千人计划”),主要是围绕国家发展战略目标,从2008年开始,用5到10年,在国家重点创新项目、重点学科和重点实验室、中央企业和国有商业金融机构、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为主的各类园区等,引进并有重点地支持一批能够突破关键技术、发展高新产业、带动新兴学科的战略科学家和领军人才回国(来华)创新创业。在符合条件的中央企业、大学和科研机构以及部分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建立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推进产学研紧密结合,探索实行国际通行的科学研究和科技开发、创业机制,集聚一批海外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和团队。各地各部门也十分重视引进海外人才工作。江苏省实施了“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引进计划”,提出“十一五”期间,引进500名左右高层次人才和若干人才团队,省财政每年拿出1亿元以上资金,对每位引进人才或团队一次性给予不低于100万元的资金支持;2008年,将人才引进专项资金增加到2个亿,提出每年引进150名左右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无锡市实施了“530计划”,提出用5年时间引进30名海外领军型创业人才。北京市制定了鼓励留学人员来京创业工作的若干规定和关于进一步鼓励海外高层次留学人才来京创业工作的意见等,并于2008年12月正式成立了北京海外学人中心,全方位为吸引海外人才提供专业化、国际化的服务。上海市制定了鼓励留学人员来上海工作和创业的若干规定,先后实施了“万名海外留学人才集聚工程”、“浦江人才计划”等专项引才工程。青岛日前召开全市推进人才引进工作会议,宣布全面启动“300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将在三年到五年内,从海外引进300名制造业、服务业和海洋科研等领域的高层次优秀人才。广州市于2008年12月出台了关于鼓励海外高层次人才来穗创业和工作的办法,对来穗创业和工作的海外高层次人才给予空前的扶持和投入力度,并于09年1月正式批准在广州留学人员服务管理中心现有基础上增挂“广州海外人才服务管理中心”牌子,为广大海外人才提供全方位的政府综合服务平台打下了基础。浙江也在今年起启动海外高层次人才启动计划,用5年时间,引进1万名优秀海外创业创新人才和10万人次外籍专家,实施2000个重点国外引智项目。1.2 政策的特点这次全国性的人才引进行动,虽然各地结合各自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制定了各种符合当地发展现状的措施政策,然而政策之间仍有许多共通的地方,从而体现出了这一阶段关于引进海外搞层次人才的相关政策的特点:一、规模大。无论是“千人计划”还是“万名海外留学人才集聚工程”,单从名字上就充分体现了其引进规模之大。“千人计划”中就提出,中国将在未来510年内吸引千名左右海外高层次人才到中国工作,并建立4050个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基地。这次的引进规模为何如此之大?其中包括了两个重要的原因:一方面,我国需要大量的海外人才。目前我国重点项目学科带头人中的72%是“海归”,81%的中科院院士,54%的工程院院士也是“海归”,在当今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经济全球化日趋深入的情况下,站在世界科技前沿和产业高端的海外高层次人才越来越成为我国参与国际竞争、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特需资源,而在当今金融局势严峻的情况下,具有跨国文化知识以及海外管理经验的人才,更是成为了炙手可热的资源;另一方面,由于金融危机的影响,大批海外留学人员选择归国,或者正在考虑是否回国,这也成为我国大范围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的一次机遇。(建议:通过百度搜索统计全国海外人才引进计划的规模,约多少人,多少经费等)二、以“高层次人才”为主。高层次人才通常都是某一个领域的专家和学者,常常具有旺盛的创造力,在个人素质上表现为具有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合作能力、敬业精神。作为应对金融危机的主力军,高层次人才是必不可少的,作为站在世界科技顶端的海外高层次人才,能够满足应对金融危机所必须的创新性需求。三、门槛高。这次大规模的人才引进计划,并不是盲目的、笼统的,而是更为注重人才的质量以及人才引进的质量。浙江省就在其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中要求,引进的人才必须是“有战略眼光、领军型的人才,能独当一面”的。“千人计划”更是将要求细化,提出其引进的人才一般应在海外取得博士学位,原则上不超过岁,引进后每年在国内工作一般不少于个月,并且还有各种附加条件,力求吸引到真正所需要,符合各领域需求的人才。(建议增加:学术方面的要求)四、持续时间长。很多政策都是以五到十年为一个期限,可见这次的人才引进计划并不是暂时性的,而是作为一个长期的战略性方针。1.3 政策中存在的问题这一次大规模的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目的就在于利用金融危机这个契机,招揽更多的高层次国际化人才,提高我国的国际竞争水平。这些政策的提出,无疑成为吸引那些在金融风暴中受到打击的人才选择在我国发展的有利条件,为人才引进工作的展开起到了很多促进作用。然而,政策之中仍然存在着各种问题:一、政策不够细化。基本上各项政策的着眼点都在于用怎么样的条件来吸引海外高层次人才,吸引怎样的人才,而在政策的实施细则和落实方面就变得含糊不清,落实不到位,会使归国人才失去信心,特别是在现阶段金融危机的动荡局势下,人心都比较不稳定,如果没有稳定的政策环境,人才随时都会流失。另一方面,各类人才所从事的工作不同,对其适用的政策也是有所区别的,比如制造业、服务业和科研机构招揽人才所侧重的能力是不一样的,基于不同的领域,应该制定各种与其相配套的人才方案,使政策更为细化,同时也提高了人才引进工作的效率。二、政策的“留才”力度欠缺。金融危机确实为我国吸引海外高层次人才来国发展创造了机遇,但是同样的,这样的机遇也同样被别国所拥有,如果只是短时间的招揽了大批人才,最后却无法将其留住,那么人才引进工作就失去了意义。可以看出,这次的计划确实在留才方面有了很大的改善,特别是强调了海外高层次人才的待遇和使用问题。但是从政策上发现,大部分措施都过度强调了“高官厚禄”,却忽略了对高层次人才自我价值的实现。高科技人才最关注的,是学有所用,才有所施,而不是职位、待遇,因为对他们而言,专长才是自己最可宝贵的财富。另一方面,高科技的核心是专利,是创意,对专利、创意的尊重和保护,是高科技产业得以生存、发展和壮大的基础,而在这方面,中国的差距仍然相当大,知识产权意识淡薄,“山寨”行为大行其道,对一些侵权行为的惩处、打击却缺乏震慑力,这足以让满怀热情的高科技海归望而却步,因此要从更根本的体制问题进行解决。(建议增加一条:行业要求不明显,需求表述不够明确。需要什么专业的人应该是明确的,不是高水平的都要)2 金融危机对海外人才的影响2.1 人才流动原因分析人才流动是指人才与一定生产或工作条件的动态配置与组合,是劳动者与生产资料重新组合的过程。人力资本流动就其本质而言,是指人力资本经过市场中介,进行形态变换和时空转移,以达到最优配置,实现预期收益最大化。李宝元.人力资本与经济发展.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19.我国学者通过对人才流动的分析,建立了人才流动决策模型张弘,赵曙明.人才流动探析.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02(2):4-6.。该模型提出,人才流动总是人才个体和其所服务对象组织联合决策的结果,要分析其流动性,可以从人才自身和组织两个方面进行分析。从人才自身出发,人才流动是人才个体追求其工作状态效用最大化的理性决策,其是否流动取决于两个条件,即目标工作状态是否提供比目前工作状态更大的效用,以及其效用差是否能抵偿人才流动的直接成本,当这两个条件综合起来能够使人才收益大于人才成本,则个体做出人才决策。然而人才流动的实现不完全取决于个体决策,还取决于人才服务的对象,即组织决策。组织的发展同样基于成本收益的分析,当人才使用收益大于人才使用成本时,组织就会做出流动决策。联合人才个体决策和组织决策,可以得到人才流动决策模型,见图1:人才个体流动决策不流动决策组织流动决策组合1:人才流动组合2:人才不流动不流动决策组合3:人才不流动组合4:人才不流动图1:人才流动组合决策模型同 这个模型说明了人才流动意愿以及流动机会共同影响了人才的流动,只有组合1中,即人才既有流动意愿,组织同时提供流动的机会,才能实现人才的流动。该模型中存在一个问题,即该组织决策的考虑是建立在目标组织的基础上的,然而当个人目前所在的组织因为各种原因而对个人进行强制性开除,或者当前的工作使本人感到强烈不满,流动意向强烈,则组合2以及组合3就不成立了。该人才流动决策模型中可以看出,无论是个人还是组织的决策,都是建立在成本-收益分析的基础上。然而除了经济因素之外,政策制度、社会环境等因素,同样影响个人以及组织的流动决策。1.政策制度:一个合理完善的人才制度,是一个地方能够吸引以及留住人才的重要因素。即使一个地方的经济再发达,若没有政策的保护,会让人才失去安全感;另一方面,组织为了寻求自身利益对大化,通常会选择减少人力成本,若没有相关法规政策予以规范,人力的付出与所得无法对等,最终导致了人才的流失。国家与地区的就业政策、法律法规、用工制度、社会保障体系等都是吸引人才的重要手段。2.社会环境因素。社会环境因素包括文化差异、家庭因素、心理因素等。人才,特别是高层次的人才,不仅仅看重物质上的待遇,更为注重自我价值的实现,在一个大环境下是否有利于自身的发展,是否能够将自己的专长发挥到所从事的工作中去,一个地区一个组织的文化是否能与自身相适应,都很大程度的影响到了个人的决策。而作为家庭的一分子,承担着经营家庭的责任,人才也会因为各种跟家庭有关的主观或者客观上的因素而选择流动。人才流动的原因是非常复杂的,下面就从当前金融危机的背景下受到影响最大的经济、政策、社会这三个方面对国内外现状进行比较,从而分析金融危机对海外人才的影响。2.2 金融危机对海外人才的影响2.2.1 全球金融危机下国内外现状比较这次金融危机的爆发源于美国次贷危机,大量的“低息美元”从美国的银行系统和外国投资基金中被释放到市场中,造成了过剩的货币供应,这种信用的大规模扩张在造就了美国多年的经济繁荣的泡沫之后,终于在达到饱和之后幻灭。美国作为世界经济的中心,金融风暴快速席卷全球,尤其是欧洲受到得影响最为严重,而随着金融危机的蔓延,实体经济也开始受到影响,目前,国际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的影响从纯粹的投资领域扩展到消费需求领域,美欧日三大经济体已经陷入衰退,新兴经济体的增长速度也已大幅放慢,这一次的金融危机可以说是自上世纪30年代以来最恶劣的一次全球性的经济衰退。在这样的世界性危机中,我国的情况如何?和国外的局势相比,我国有怎样的优势,下面就从经济、政策和社会三方面对国内外现状进行比较。一、经济方面。分析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的经济状况如何,有一个极具代表性的衡量指标GDP,GDP指的是国内生产总值,是一定时期内,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中所生产出的全部最终产品和提供劳务的市场价值的总值,能够直观的反映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品。那么在此次金融危机的冲击下,各国的GDP呈现怎样的局势?图2是2008年后两季度全球主要经济体系的最新GDP统计数据:图2:2008年后两季度全球主要经济体系的最新GDP统计数据任志刚.从GDP数字看全球金融危机的严重程度. 在这里我们并不对其数据进行微观的分析,因为我们并不是在研究经济学理论,就单从整体的、直观的去观察这些数据,亦能很明显的感受到全球经济的形势低迷,全球各大经济主体都不同程度的呈现出经济负增长,而在这样的大环境,中国所保持8%的GDP年增长率(国家统计局最终统计结果)就与之产生了强烈的对比。虽然8%的增长率相较于中国来说是经济增长减缓的的表现,但是在全球形势严峻的当前,这样的增长速度仍旧成为了“一枝独秀”。相较于其他经济主体而言,中国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为何没有那么大?这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方面,中国经济涉足美国经济以及国际经济的程度不深,中国金融体系相对独立和稳定,中国工农业生产形势稳定,内需强劲,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非常大;另一方面:在金融危机来临之际,我国政府及时出台相关的应急政策,政策效果明显,在很大程度上遏制了金融危机在我国的蔓延。二、政策方面。政策的调整对于应对金融危机有着重要的作用,一国的政策都是基于本国的利益,在如今这个人心动荡的时期,各国纷纷出台各类措施来保护本国的居民。俄罗斯:普京于2008年12月4日承诺,向联邦劳动与就业局拨出100亿500亿卢布,使该局能迅速应对逼近俄罗斯的大规模失业现象。普京还表示,俄政府将取消居民居住地登记制度,以刺激劳动力的流动。俄政府网站去年12月10日发布公告,普京已经批准减少2009年外国劳动力配额,使更多的劳动岗位首先供本国居民选择。美国:美参议员致信微软高层要求保护美国本土员工导读:据国外媒体报道,美国爱荷华州共和党参议员查尔斯·格拉斯利(CharlesGrassley)致信微软高层,询问微软裁员计划的详细情况。格拉斯利在信中还敦促微软优先保留美国本土员工的职位。英国:据英国独立报报道,英国政府计划严格限制除欧盟成员国外其他国家通过“技术移民”来英国的人数,以保证今年40万名大学毕业生在经济大萧条的背景下就业。加拿大:加拿大政府为应对金融危机,大幅度减少技术移民配额。报告显示,加拿大2008年的技术移民配额在9.2万到9.8万名之间,比2007年11.6万到12.8万名有大幅下降。那么我国在面对海外人才问题上出台了哪些政策?今年初,中共中央办公厅转发了中央人才工作协调小组关于实施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的意见,提出“千人计划”,要求在未来510年内吸引千名左右海外高层次人才到中国工作,并建立4050个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基地。除此之外,教育部实施的“长江学者奖励计划”、中国科协的“海智计划”、中国科学院自1994年实施“百人计划”,都是以吸引海外人才来国发展为目的,以优惠的政策为手段,大力引进海外人才。从国内外对比就可以看出,对于海外人才,尤其是海外的留学人才来说,海外的移民紧缩政策对使其发展受到了限制,而国内积极的引入优惠政策,为海外归国人才创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对人才的回国意愿产生了推进的作用。三、社会环境。据统计,2009年全球失业人口将从2007年的1.9亿增至2.1亿。全球正在面临着失业所带来的恐慌。金融时报报道,目前英国已有200万人失业,随着工业生产继续下滑,英国北部形势难以预料,而南部形势可能更糟,预计到明年初将有100多万人失去目前的工作,而到2010年初还会有130万人加入失业大军。美国劳工部3月份公布的数据显示,美国2月失业率达8.1,创1983年12月以来失业率最高纪录。同样的,中国也不可避免的受到金融危机的冲击,失业人数急剧增加是肯定的,但是中国正处于发展阶段,高速的发展离不开高层次人才的投入,因此,现阶段,我国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量依旧非常的大。根据各省市统计,我国高级人才以及紧缺人才岗位的空缺比较大,国家人事部门证实,金融保险、投资管理、经济管理和城建、管理类专业及服务业人才存在缺口,且需求量不小。在金融大环境恶劣的情况下,金融保险、投资管理、经济管理等专业的人才需求不减反增。据统计,去年金融类人才需求同比增长17%,引进数同比增长15%,金融类人才市场供给存在一定缺额。与此同时,随着政府对基础建设投入的增加,建筑设计、公路桥梁、城镇规划等方面的人才,及其他如翻译、中介咨询、评估等服务类行业的人才需求也有不同程度增长。2.2.2 各因素对海外人才的影响一、经济因素。一个国家只有在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之后,才能为科技人才发展提供良好的物质基础和更多的发展机会;另一方面,从产业结构发展角度来看,只有一国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由劳动密集型产业向知识密集型产业转化之时,高科技人才方有生长的土壤和发展的空间。 图3是根据2008年中国统计年鉴统计出的从1997年到2007年这10年间我国DGP增长与出国留学人数以及学成回国人数增长关系图:图3:1997年-2007年我国DGP增长与出国留学人数以及学成回国人数增长关系图(资料来源:2008年中国统计年鉴)从图表中可以看出,回国人数与GDP的变动趋势基本是一致的,那么回国人数的增长是不是因为出国人数的增长而产生的同比例增长呢?依旧可以从图中看出,出国留学人数与回国人数并不呈现正相关,尤其是2002到2004年之间,留学人数降低的同时,回国人数依旧在增加,由此可见经济因素对海外人才回流的刺激性非常强。国际人才研究表明:国家人均收入水平达到4000美元时,人才就会大量回流,回归人数甚至超过外流人数。周桂荣,刘宁. 吸引人才资源回流的经济与科技因素.现代财经,2006(2):71.而从之前分析过的金融危机下全球的经济形势来看,我国在经济发展方面对海外人才的吸引有着优势,在各大经济体衰退的大环境下,8%的GDP增长无疑成为海外人才回流以及吸引国外高层次人才的有利条件。二、政策因素。从国外的角度来看,其实行的一系列政策措施,都意在促进本国居民的就业情况,有着浓厚的地方保护主义,特别是加大了对外来技术性人才的限制,比如加拿大,在放宽了“投资性移民”政策的同时,却紧缩了“技术性移民”的需求。各国出台的政策无疑使我国留学人员在国外的发展变的困难,尤其技术性高层次人才,这无疑促使了海外留学人才回国发展的意愿变的强烈。从国内的角度来看,一个国家人才回流的成功与否与相关政策的制定与落实有着直接的关系。近十年来,我国回流人才的增加时与政府采取的一系列吸引人才政策分不开的。无论是“长江学者鼓励计划”还是百人计划,都在这几年间取得的不错的成绩。长期在国外居住的留学人才,由于文化、国情的差异,在起步阶段,如果没有政府的资助和优惠政策,很难再国内与他人公平竞争。政府的资助和优惠政策,是对回归人才的一种必要的制度性保护。而目前为了应对金融危机而出台的“千人计划”及其意见,使在海外的人才能够非常直接的感受到国家需要他们,并且已经为他们做好了各种准备,这样对海外人才的吸引力是显而易见的。也许过去由于能否适应国内的情况、能否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生活能否得到保障等问题的困扰,使海外人才对于是否归国的问题犹豫不绝,而在如今金融危机的背景下,一方面是国外的“紧缩政策”,一方面是国内的“盛情邀请”,双方面都为我国海外人才的回流推了一股力。三、社会因素。社会因素涉及到的方面比较广泛,这里就从与金融危机有直接关系的方面进行研究。(一)金融危机导致全球失业率急速上升,海外人才就业受阻。从之前提到的数据可以看出,失业问题已经成为金融危机最直接的表现,随着大量企业的破产以及为了应对金融危机而实施的裁员行动,让越来越多的人失去“饭碗”,那些海外的高层次人才也不例外。而虽然失业在我国同样严重,但是对于高层次人才的需求量依旧非常的大,为那些回流以及流入我国的高层次人才提供了丰富的就业机会以及相对稳定的就业环境。(二)金融危机触发了归国情怀。情感因素是人才回流的重要原因,金融危机使得全球上下动荡不安,经济衰退和失业引发的社会问题使生活在海外的人们怀念起家乡的温暖,想要“回家”的愿望变得强烈。2.3 小结正如人才流动组合决策模型所提出的,个人决策和组织决策综合决定了人才的流动,在如此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一方面,经济、政策、社会等因素促成了海外人才个体回流的动力,另一方面,国外大范围的裁员行为以及国内各行业对海外高层次人才的迫切需求,都使得组织做出流动决策,双方面的综合作用,决定了人才回流的发生。据报道,中国教育部预期2008年留学“海归”人数将超过5万人,比2004年的2.5万人增加1倍。从1978年中国开放留学以来至去年,“海归”总人数近32万,而仅今年一年“海归”人数就将超过30年来的1/6。截至11月,2008年回国工作的留学生总人数,是改革开放以来海归总人数的六分之一。可见,金融危机对于海外人才回流的推动作用无论从理论还是现实来看,都是显而易见的。3 高校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的优势前面在分析政策的特点中提到,这一次大规模的人才引进计划主要是针对海外高层次人才,那么怎样的工作最适合这些高层次的人才?另一方面,高校作为培养创新人才的主阵地和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生力军,对于海外高层次人才的需求是怎样的?他们又有哪些特点成为在金融危机下招揽海外高层次人才的优势条件?下面就分别从人才的角度和高校的角度对高校引进海外人才的优势进行分析。3.1 高校对海外高层次人才的需求教师在教育创新中承担着重要的使命,教师富有创新精神,才能培养出创新人才。高校作为国家培养创新人才的一个主要基地,是否有一支强有力的教师队伍和一批拔尖创新人才、学术带头人作后盾,将决定能否培养出一批又一批高素质的并且能将所学知识创造性地运用到经济、社会和各项事业中去的高智能的创新人才。高校是国家科研工作的一个主战场。据有关统计,迄今为止,在美国足以影响人类生活方式的重大科研成果中,70诞生于高水平的研究型大学。近几年来,我国高校承担了约14国家项目,13的863、973项目,60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这说明我国高校已成为国家科研工作的一个主战场。当前,无论是国际上经济、政治、军事竞争,还是国内经济建设和科学技术发展的需要,以及类似于非典疫情这样的突发事件,都对高校的科研工作提出更高要求。高校要具备高水平研究能力,就必须要有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待添加的隐藏文字内容3据统计,目前,国家重点项目学科带头人中的是“海归”,的中科院院士、的工程院院士也是“海归”。在全国创办的多个留学人员创业园中,留学人员创办企业多家,年产值逾亿元。年,国家自然科学奖获奖项目的第一完成人中的、国家技术发明奖第一完成人中的、国家科技进步奖项目第一完成人中的是留学回国人员。可见“海归”在高校创新性人才中所处的地位是举足轻重的。那么我国高校拥有高级职称的情况如何呢?和国外的水平相比较情况又是怎样的?图4和图5分别是2007年全国高等教育机构专任教师职称分布、1998-1999年美国不同类型高校全职教师获得终身教职的比例(%):图4:2007年全国高等教育机构专任教师职称分布(资料来源:中国教育统计网)总计教授副教授助理教授指导教师讲师无职称所有高校63.995.983.615.67.91.969.1所有大学62.396.283.612.33.51.322.34年制大学66.497.288.45.32.30.90.94年制其他59.895.480.615.83.91.833.32年制大学71.192.993.852.621.6-74.6图5:1998-1999年美国不同类型高校全职教师获得终身教职的比例(%)(资料来源:Digest of Education Statistics 2001:Capter3,Postsecondary.http:/nces.ed.gov/programs/digest/d02/tables/PDF) 美国在上世纪末高校教授的比例就已经达到95.6%,而我国高级职称的比例在2007年也只有37.64%,可见我国拥有高级职称的教师比例远远落后于国际水平,对于高层次人才,特别是海外高层次人才的需求量是非常巨大的。 3.2 海外高层次人才的特点所谓高层次人才,是指具有良好的综合素质,较高的学术造诣,在科学研究方面取得国内外公认的重要成就,能把握学科的前沿与发展方向,对本学科建设和学术研究工作具有创新构想和创新能力的人才李晴华.高校高层次人才引进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经济师,2005(4):102.。要研究海外高层次人才对高校的适应性,以及高校对海外高层次人才的需求性,就要先总结海外高层次人才自身所具有的几个特点:一、具有很强的创造能力。创造性是以前人的经验和成果作为基础,有所创新,有所突破,因而既能够取得比千人更大的成就,同时还能有效地提高劳动者自身的素质。高层次人才的主要特征就是创造性,由于长期从事科学研究,创新心理已经成为高层次人才的一种特质,而创造心理的形成和发展,对培养高层次人才创造性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如果把创造视为提高创造财富潜在的现实能力的一种行为,那么创造不仅对高层次人才个人是有益的,而且最终社会利益将因为个人的创造而得到增进。满足高层次人才的创造欲望,并提供相应的创造条件,无疑对高层次人才能起到激励作用。二、具有较高的环境要求。高层次人才的劳动一般属于科研的形式,他们通过对国内外相关前沿学科知识的分析,在理论上突破,在实践上超越,这就对人才的科研能力要求比较高,不仅要具备综合驾驭知识的能力,还要具备叫强的动手操作能力。这一特性决定了高层次人才的劳动必须更加精确,更加系统,所需试验设备器材更加昂贵。同时,高层次人才一生中都在不断地学习和成长,其成长条件不同于一般人,需要较高的自然条件和社会条件,没有大量人力、物力的支持,没有一定得经济基础和精良的试验设备,科研无法进行下去,就更谈不上成果,没有社会给予较高层次的保障,给予物质上和精神上的各种可能的帮助和支持,就会影响和牵制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从而影响其成长和发展三、具有很高的需求层次。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人的需求从低到高依次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会需求、尊重需求、自我实现的需求。高层次人才主要不再是追求低层次的胜利需求、安全需求,他们更为重视的是尊重需求以及自我实现的需求。对他们来说,能够正真体现自我价值的环境才是自己正真能够适应的环境,他们期待社会的认可。同时期望自己的研究成果能够展现在世人面前,能够将自己的所学所用贡献到社会、国家的发展中去。四、具有高端的国际化水平。海外高层次人才,的一大优势就在于理念新,接受了国外先进的教育、吸收了国外高校先进的管理经验、参与了国际领先的科研项目、经历了国外先进的创业模式,较高的外语水平,是各学科前沿领域的高级研究人才。研究类院校和研究所等机构对这类人才的需求量非常大。3.3 高校吸引海外高层次人才的优势条件高校是高层次人才培养和积聚的场所,高校在培育人才和吸引人才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在这里结合金融危机对海外人才的影响,以及海外高层次人才的特点,总结出高校吸引海外高层次人才的优势:一、稳定的就业环境。一个稳定的就业环境对于科研人员来说是必不可少的,他们需要将全部精力投放到科学研究中去,而不是去考虑自己的工作是否安稳、生活是否能得到足够的保障、是否会有失业风险这样的问题。尤其是现今金融危机导致的就业问题日趋严重,在国外,任何行业都有失业的可能,再高的薪酬也变的没有意义。在这一点上高校的优势是显而易见的,一直以来高校教师工作都是相对稳定的,各种福利保障也都比较落实。而现在大部分高校都是国有的,由政府出资建造,因此金融危机对其的影响是比较小的,在这样人心惶惶的就业局势下,高校稳定的就业环境就成为了招揽高层次人才的极为有利的条件。二、浓厚的学术氛围以及良好的创新空间。其一,高校是各类科研人才聚集的场所,为了满足高校培养人才以及进行科学研究的需求,各个学科领域都有大批的学者和研究人员,因此,为海外高层次人才提供了良好的学术交流环境,有利于高层次人才的成长以及科研成果更好的实现。其二,高校有着相对宽松的科研环境,相对于企业以及政府机关,更能够满足高层次人才的创新需求,并且高校科学研究的领域涉及广泛,尤其是如今高校趋向于学科多元化发展,增加了各种边缘学科以及交叉学科,无论从事哪一个方面的研究,都是高校的发展所需要的,从而更多的激发起他们的创新欲望。三、坚实的硬件条件。随着我国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国家对高等教育的投入不断增加,据统计,我国高校的科研设备的拥有情况已经达到了国际水平,甚至超过了很多发达国家。而在当下金融危机的局势下,各行各企业的资金大量缩水,能够用于科研的资金更是寥寥无几,然而这场风暴并没有影响到国家对高校的资金投入,相反的,为了培养更高层级的更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国家会更积极的加强高校硬件设施建设,为科研教学工作打下坚实的物质基础。四、频繁的知识传递。高校中学术的交流并不只局限于学者与学者之间,更体现在了教师与学生之间,后者更侧重于知识单向的传递的。高层次人才重视自我价值的实现,而实现自我价值的渠道是多方面的,将自己的独到见解、理论思想、研究成果传承给下一代的新鲜血液,就是一个很好的途径,通过这样的手段,间接的为社会的发展做出贡献。而高校就为这些人才提供了这样的平台,为他们创造了能够展现自我和奉献自我的途径。 3.4 小结从人才,特别是高层次人才的角度来看,他们的特点决定了他们对高校有着比较强的适应性,无论是高校的就业环境、学术氛围还是实验器材的供给以及其他各种的基础设施,都能够满足高层次人才的发展和自我实现的需求。从高校的角度看,他们的社会职能决定了其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而在经济全球化的如今,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主要基地、集聚人才的战略高地,承担起了培养国际化人才的重大责任,因此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显得尤为重要,而在这当中海外人才成为高校人才队伍中一支重要力量。我国高校高级人才比例严重落后于世界水平,这势必阻碍了我国高校走上国际舞台的步伐,甚至影响了我国整体的发展水平。因此引进大量拥有国际化水平的海外高层次人才,成为了高校迫在眉睫的任务。4 高校引进海外人才的原则以及引进工作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4.1 高校引进海外人才的原则无论是金融危机对海外人才回流的影响,还是各项政策对海外人才引进的力度,都反映出了这次人才回流的一个特点:人数多、规模大,由此就会造成引进工作中存在盲目性以及不合理性,因此需要保证人才引进的质量;另一方面,金融危机为各高校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提供了不可多得的机遇,在这样的机会面前,难免会出现“争先恐后”的局面,大家都怕错失这个机会,或者被他校抢了先机,在这样的心态之下,就会忽略了引进工作中的规范性问题。综上,保证人才引进的质量和保证人才引进工作的规范性,成为了特殊时期高校开展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工作的两个基本原则。4.1.1 大规模保证人才引进的质量这里涉及到了两个概念人才质量和人才引进质量。人才质量是以人才素质的高低为衡量标准的,不同时期对人才质量的侧重点是不同的。 而人才引进质量,是以人才素质和人岗匹配度两方面作为衡量标准的,它区别于人才质量在于:人才质量是静态的概念和描述,注重人才本身具有的素质,而人才引进质量是动态的表述,它不仅把人才自身的素质作为评判的一方面,同时更加关注引进的人与岗位之间的匹配程度。魏波论我国人才引进质量保证的法律规制. 现代商贸工业, 2008(9).人才素质的评定是比较直观的,可以通过观察、测试等方法对人才进行一个初步的衡量。而对人岗匹配度的衡量就比较复杂,对于高校而言,需要注意以下两个方面的匹配:一、人才与高校的匹配。一方面,每个高层次人才所擅长的领域都是不同的,而高校,尤其是专科类高等院校,在于学科领域的侧重点也是不同的,一些高校在人才引进时不结合本校实际情况,严重脱离本校学科、专业发展的需要,引进人才的研究领域与本学校发展存在较大偏差,缺乏学科根基,没有相应的梯队成员,从而造成高层次人才发挥不了自己的专长,“英雄无用武之地”,对于重视自我实现的他们可谓是重大的打击,对于学校来说投入了人力物力也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引进高层次人才也变的失去了意义。另一方面,无论是高层次人才还是高校,他们在科研方面的水平都是具有一定的层次性的,有些高校本身的科研实力比较薄弱,引进拥有世界顶级水平的高层次人才,对高校本身来说就是一个沉重的负担,而对于人才在说,也没有符合他自身水平的科研设备以及学术团队,

    注意事项

    本文(金融危机背景下高校海外人才引进问题研究毕业论文.doc)为本站会员(仙人指路1688)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