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虽有嘉肴》《河中石兽》考试题.doc

    • 资源ID:4106107       资源大小:19.50KB        全文页数:3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8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8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虽有嘉肴》《河中石兽》考试题.doc

    虽有佳肴本文节选自学记,又名小戴礼记,儒家经典著作之一。学记是礼记中的一篇,是中国教育史上,也是世界教育史上第一部教育学的专著。文中隐藏一个流传至今的成语是教学相长。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嘉肴 ( jiá) ( yáo ) 自强( qing )   兑命( yuè ) 学学半( xiào )2.解释下列加点字词的意思。虽有嘉肴 即使 弗食 不 不知其旨也 甘美 不知其善也 好,妙 然后能自强也 自我勉励 虽有至道 达到极点 教学相长 促进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 因此 教然后知困 不通,理解不了 然后能自反也 反省自己 然后能自强 勉励 学学半 教其此之谓乎 大概,表示推测3.古今异义。   虽有佳肴 古义:即使 今义:虽然 弗食,不知其旨也 古义: 甘美 今义:主旨 教然后知困 古义 :不通,理解不了今义:困难 学学半 古义:教 今义:学习4.翻译下列句子。1、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即使有美味的肉食,不去品尝,也不知道它味道的甘美;即使有最好的道理,不去学习,也不知道它的好处。2、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因此只有学习以后才能知道自己的不足,教学以后才能知自己有理解不了的地方。3、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知道不足,然后才能反省自己;知道自己有不理解的地方,然后才能自我勉励。5.朗读停顿会考查句子的语法结构和一些标志性的文言虚词。如:是故学然后知不足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6.本文主要论述了教学相长的道理。论述时先以“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作比,引出“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 ,进而又从教与学两个方面加以说明,最后归结到“教学相长”这个结论。给我们的启示是(1)只有学习以后才能知道自己的不足,教人以后才能知道有理解不了的地方。教和学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2)教师和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应该互相学习,互相促进,共同提高。7.开头“虽有嘉肴”一句有什么作用?设喻类比,引出“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为引出下文教与学关系的论述作铺垫。拔高:“教学相长”与“学学半”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是什么?两者之间是什么关系? 相同点:两者都强调了“教”是学习、进步和提升的重要环节。 不同点:前者是从教和学两个方面来说明教和学的关系:二者是互相促进、共同提高的。 后者则只从教的角度来说明,是对前者的补充论证。二者关系:前者是全文的观点,后者是引用论据来补充强调观点的,二者是主从关系。河中石兽1、本文选自阅微草堂笔记,作者纪昀,清(朝代)人。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棹 曳 湮 啮 溯 臆 3、 对于河中石兽的位置,寺僧判断其在 ,依据是 ;讲学家判断其在 ,理由是 ;老水兵则判断其在 ,是因为 。(先自己做,再对答案)河水的下游;顺流而下;埋没在河沙下;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河的上游;石性坚重,沙性松浮遂反溯流逆上矣。4、解释下列句子中的词语:(12分)阅: 棹: 曳: 湮: 啮: 但: 经历 船桨,这里意为划、摇 拖着埋没 本义是咬,这里是冲击的意思 只,仅仅5、理解下列句子中“为”的不同含义:(6分)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众服为确论。 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 被 认为 成为6、对下列句子翻译不当的一项是BA寻十余里,无迹。(寻找了十多里,也没有石兽的踪迹。)B众服为确论。(众人佩服他的话,认为是正确的判断。)C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按照老水手的说法去找,果然找到石兽在几里外的上游。)D竟不可得。(居然没有找到。)7、翻译下列句子。(4分)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你们这些人不能推究事物的道理。这不是木片,怎么能被大水带走呢?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既然这样,那么天下的事,只知道表面现象,不知道深层原因的人和事有很多啊,难道可以根据自己所知道的道理主观地推断吗? 8用自己的话写出下列代词指代的内容(4分)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 “之”指代 求之下流,固傎;求之地中,不更傎乎? “之”指代 (1)指讲学家所说的话(2)代石兽9、下列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CA、山门圮于河(倒塌)B、棹数小舟(划船)C、一寺临河干(河床)D、遂反溯流逆上矣(逆水流而上)11、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DA、一种见解是从石性和沙性角度作分析,认为应在石兽落水处寻找石兽。B、一种见解是从水暴涨冲击石兽而走作分析,认为应该到河的下游去寻找石兽。C、一种见解是从石性、沙性和水冲击角度作综合分析,认为应到兽落水的上游去寻石兽。D、三种见解都是正确的,只不过实践更重要。12、这个故事说明了许多自然现象的发生往往有着复杂的原因,我们不能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仅仅根据自己的一知半解就根据常情作出主观的判断,否则会得不偿失。原句: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注意事项

    本文(《虽有嘉肴》《河中石兽》考试题.doc)为本站会员(仙人指路1688)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