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PPT文档下载  

    第3章畜牧业现生产结构.ppt

    • 资源ID:2406470       资源大小:3.42MB        全文页数:88页
    • 资源格式: PPT        下载积分:8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8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第3章畜牧业现生产结构.ppt

    畜牧业经济管理,动物科学技术学院代飞燕 2014.02,第三章 畜牧业生产结构与区域布局的类型及概况,第一节 畜牧业生产结构,一、畜牧业生产结构的概念及分类(一)概念畜牧业生产结构,指的是畜牧业生产各要素的构成情况,不仅包括畜牧业内部结构,还包括畜牧业外部结构和地区结构等,牧区畜牧业农区畜牧业半农半牧区畜牧业城市郊区畜牧业,畜类结构畜种结构品种结构畜群结构,内部结构,地区结构,(二)分类 最常见的是按家畜类别、用途、品种、畜群进行分类 第一层次:畜类结构 家畜构成 第二层次:畜种结构 经济用途 第三层次:品种结构 生产性能 第四层次:畜群结构 性别、年龄,二、我国畜牧业生产结构发展的基本现状,(一)农牧业结构 我国情况:畜牧业产值稳步逐年上升,当今世界,畜牧业占整个农业中比重的高低,是衡量一个国家农业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畜产品有效供给得到保障。到2015年,肉、蛋、奶产量分别达到8 500万吨、2 900万吨和5 000万吨,羊毛产量达到43万吨,畜牧业产值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36%。(十二五规划目标),1978-2004年中国农业总产值构成(当年价格),(二)畜类结构,我国畜类结构变化表()年份 大牲畜 猪 绵山羊1949 37.50 36.10 26.431957 25.53 44.44 30.031965 21.58 42.78 35.641970 21.09 46.05 32.861975 17.89 51.94 30.171978 16.60 53.30 30.101984 18.90 53.50 27.601988 18.74 51.14 30.121990 18.89 50.63 30.471996 18.21 49.45 32.342000 17.05 50.28 32.67,(三)畜种结构,我国畜种结构的特点:在畜牧业肉类产品中,中国的畜种结构与世界畜种结构基本一致,按照比重从高到低排序都是猪肉、禽肉、牛肉、羊肉。但是,在中国肉类总产量中猪肉产量占有65%的比重,远高于其他畜种的比重。世界食草家畜牛肉和羊肉产量的比重为29%,而中国的比重仅为15%。,(四)品种结构,全国解放以后,牲畜品种改良工作蓬勃发展,在畜种杂交、改良、新品种推广和地方良种选育以及繁殖技术等方面取得了很大成绩;但是,品种改良和引进工作的速度还不够快,发展也不平衡,导致长期以来我国的畜禽品种结构以低产品种为主,良种畜禽所占比重较小,从生产数量上讲,现在上市的肉猪基本上是二元杂种猪。从质量上讲,二元杂种猪的血缘成分是本地猪和外国猪各半,其瘦肉率不够高,仅为50稍高,肉质也不够鲜美。现在讲养猪不赚钱,就指养这种二元杂种猪。这种猪不划算的原因,就是它的生产数量大,肉质差,低消费者吃不完,高消费者又不想吃。今后该养什么猪,目标是养三元、四元杂种猪。三元杂种猪的父母代,或者是一个本地母猪品种,两个外国公猪品种,或者是三个品种全是外国品种。前者为“两洋一土”,如杜长花(太原花)、大长北,后者为“外三元”,如杜长大。四元杂种猪或者为“三洋一土”,如大杜长北、长大杜花,或者为两土两洋或者为“外四元”,如美国迪卡。“外三元”和“外四元”虽生长速度快,瘦肉率高,但肉质差。目前一些商品猪场多饲养这种猪。土洋杂交的三元、四元猪生长速度、瘦肉率和经济效益均高于二元杂种猪,肉质也鲜美,是以后养猪业推广的方向。,猪,肉鸡,肉鸡消费市场有两个,一个是国际市场,一个是国内市场。我国大部地区饲养的肉鸡的销路是国内市场。目前,肉鸡所遇到的问题和猪一样,也是一个品种问题。饲养什么品种好,目标是国内优良肉鸡品种。目前,我国许多地方饲养的肉鸡品种是外国品种,如美国AA系。外国肉鸡品种虽然瘦肉率高、鲜嫩,但鸡肉质差,不符合我国居民厌瘦喜肥的食鸡口味,因而在国内市场消费不畅。而我国肉鸡品种集肥嫩于一身,在国内消费市场适销对路。国内肉鸡品种很多,现在销路较好的有广东三黄鸡,广西麻黄鸡等。,肉牛,近年,牛肉消费在国内也逐渐增长。发展肉牛在销路上没有问题,进可以上国际市场,退可以转国内市场。因此,发展肉牛要用外国品种公牛的冷冻精液去杂交本地母牛,以提高杂一代的生长速度和牛肉品质。夏洛来、海福特、西门塔尔、皮尔蒙特等是现在多用的外国优种公牛品种。,(五)畜群结构,评估畜群结构,主要是看母畜所占的比重高低牛:我国约为39%猪:我国在7%左右羊:我国平均为50.6%我国目前的畜群结构还存在着适龄母畜比重偏低、繁殖成活率不高、老龄公母畜比重过大、商品畜明显不足等问题,三、目前我国畜牧业生产结构 存在的主要问题,(一)畜牧业生产结构高耗低效,资源利用效率低,严重牵制了畜产品供给能力的增长 各类畜禽对饲料中主要营养物质能量、蛋白质的转化率高低顺序依次为:奶牛、蛋鸡、肉鸡、肉牛、肉猪,我国肉、蛋、奶产量及其构成变化,我国主要肉类产量及其构成变化,(二)猪的比重过大,与我国饲料生产供应现状很不协调,1国家政策的影响 2生产习惯的影响 3消费水平和消费习惯的影响4地域环境的影响 5产品价格的影响,(三)畜产品种类单调,质量不高,难以适应消费需求的变化,(四)地区布局与资源分布不协调,资源利用不充分,四、畜牧业生产结构调整的指导思想、原则和重点,(一)畜牧业生产结构调整的指导思想 坚持农牧结合、农牧并举的发展思路,根据国内外市场需求,从我国畜牧业生产实际出发,以饲料、饲草生产为基础,以现代科技的推广应用为手段,改善畜产品品种结构,提高产品质量,增强市场竞争能力,(二)畜牧业生产结构调整的原则,1资源合理利用原则 2经济效益最佳原则 3满足消费需求原则 4促进生态平衡原则 5因地制宜原则,(三)畜牧业生产结构调整的重点,调整畜牧业生产结构的重点是“两稳定、两加快、两突出”,即稳定发展生猪和禽蛋生产,加快发展牛羊肉和禽肉生产,突出发展奶类和羊毛生产 1、稳定发展生猪生产 今后生猪生产的发展,应当稳定数量,提高质量,扩大加工,提高效益,2.稳定发展禽蛋生产 禽蛋生产要控制发展规模,提高生产水平,逐步调减城郊饲养总量,扩大农村适度规模饲养;积极推动蛋品加工业发展;实现由规模扩张向提高效率转变,由城郊集中饲养向农村适度规模饲养的转变,由单一鲜蛋供应向鲜蛋与加工蛋品结合的转变,3.加快发展牛、羊肉生产 肉牛生产应加快品种改良,推广生长快、肉质好、饲料利用效率高的优良品种,努力增加牛肉产量和优质牛肉比重 北方牧区是传统的羊肉主产区,要继续发挥草原面积大,绵羊数量多,品种资源丰富,羊肉品质好的优势,大力推广使用新技术,加快本品种选育和品种改良,提高出栏率和羊肉产量;南方草山草坡、丘陵山区和山羊生产区有丰富的牧草资源,适合饲养山羊,4.加快发展优质禽肉生产今后肉禽生产的发展重点,一是加快品种的更新换代,特别是要开发适销对路的优质产品;二是生产和加工要进一步采用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提高产业化水平;三是开拓国内、国外两个市场,5.突出发展奶类生产 突出奶业发展,一是要加强奶业基地建设,增加良种奶牛数量,提高整体产奶水平;二是发展奶业产业化,加快乳品加工业的调整;三是突出奶类消费宣传,引导城乡居民增加奶产品消费,6.突出发展羊毛生产发展羊毛生产的重点是提高绵羊个体产毛量和羊毛品质控制绒用山羊数量,提高羊绒品质和单产水平,五、建立合理的畜牧业生产结构的途径和措施,(一)继续深化畜牧业经济体制改革,促进畜牧业的全面发展 要进一步调动各方面的生产积极性,放宽政策:一方面要积极发展家庭饲养业和专业户饲养业,另一方面也要稳妥地、有重点地发展国有和集体经济组织的饲养业,使国家、集体和个人一齐上,(二)调整种植业结构,建立“粮食作物经济作物饲料作物”三元种植业结构体系 要坚持农牧结合、农牧并举的发展思路,把畜牧业结构的调整与种植业结构调整有机结合起来,合理布局粮食生产与饲料生产,建立“粮食作物经济作物饲料作物”三元种植业结构体系,促进农牧业共同发展,(三)坚持走以节粮高效型畜牧业生产结构调整的道路 要进一步明确畜牧业中长期发展战略方针和措施,在稳定发展生猪生产的同时,大力发展饲料报酬高的家禽和奶业生产,(四)开发利用草场资源,建立人工草地,大力发展草食动物的生产 我国草地面积占土地面积的42.05%,为耕地的3.12倍,林地的2.28倍。当前,开发利用天然草地的重要途径,关键在于加强管理,彻底扭转多年来对草原掠夺式经营和对草原建设投资杯水车薪的局面,适度放牧,改土种草,建立人工草地,发展草食动物,(五)加强畜牧业生产布局,有计划、有重点地建设一批畜牧业商品生产基地 畜牧业生产布局是指畜牧业生产的地域分布,亦称畜牧业生产配置 畜牧业生产的专业化、区域化,是现代畜牧业的重要特征,(六)积极发展家禽生产,在稳定禽蛋生产的基础上,大力提高禽肉占肉类中的比重 养禽业是一个高效率、低消耗的生产部门,是畜牧业中的“优势行业”,也是我国养殖业中现代化程度较高的一个部门,其中肉鸡业更是被人们誉为“速效型畜牧业”,(七)依靠科技进步,加快畜禽品种改良步伐,提高畜禽饲料转化和产出能力 要通过不断建立、健全良种繁育体系,加速良种畜禽纯繁和杂交改良,逐步提高良种畜禽比例,不断提高畜禽的生产效率和繁殖效率(八)建立与畜禽结构调整相适应的投资政策、财政政策和价格政策体系,第二节 畜牧业区域经济发展,一、畜牧业生产合理布局(一)畜牧业生产合理布局的意义1.概念 畜牧业布局是指畜牧业生产的地域分布,也叫畜牧业生产配置。实质上是指畜牧业生产在一个国家或地区范围内的空间分布与组合。,畜牧业布局的内容包括两方面 畜牧业各部门在地域之间的分工关系,即生产格局的安排 畜牧业各部门在一定地区内部的比例关系、协调状况和分布特点,即结构的安排 生产格局安排和结构的安排两者相互联系、互为因果,2、意义畜牧业合理布局是充分合理利用各地区特有的自然条件、经济条件和技术条件,保护和改善地区生态平衡的前提;畜牧业合理布局是发掘生产潜力,发挥生产优势,从而以较少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取得较大经济效果的手段;,畜牧业合理布局可以使各地区因地制宜地建立起各具特点又密切联系、相互协调的畜牧业产业结构,并促使畜牧业逐步向区域化和专业化方向发展;畜牧业合理布局还可以促进以畜产品为原料的轻工业以及商业、交通运输业的合理布局,使有关部门避免计划工作和投资的盲目性。,(二)我国畜牧业生产布局的依据,畜牧业所从事的动物产品的生产经营过程,是自然再生产和经济再生产相互交织、相互作用的过程,必将受到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和技术条件的作用和影响。1自然条件 2社会经济条件 3技术条件,(三)我国畜牧业生产布局的原则,1充分合理利用各地区的自然条件 2充分考虑各地区社会经济条件 3畜牧业生产的合理布局必须与工业生产布局相适应,二者密切结合 4实行地区专业化和综合发展相结合 5把国家利益和地区利益正确地结合起来,二、畜牧业区划,1、概念和意义概念 畜牧业区划工作,就是按照畜牧业生产地区分布的客观规律,调查研究各地区的自然条件、畜牧业自然资源、社会经济条件以及农、林、牧、副、渔各业生产分布的特征,找出区域间的差异性和区域内的相似性,把全国、一个省、一个地区或一个县(旗)划分为若干个各具有不同生产特点的畜牧业区,意义:1、是实行畜牧业合理布局,建立畜牧业生产合理结构的科学手段 2、是制定畜牧业发展规划,实现畜牧业生产专业化的基础工作 3、也是因地制宜地组织畜牧业生产,实行科学管理的一项基础工作,2、畜牧业区划的依据饲料资源自然资源饲养技术社会需要,东北农业区包括黑龙江、吉林、辽宁(除朝阳地区外)二省及内蒙古东北部的大兴安岭地区,土地面积95.3万平方公里本区农垦历史晚,人均耕地较多,宜耕荒地广,是向全国提供大量商品粮、大豆、木材等农林产品的重要基地,森林覆盖率在30以上,该区的自然资源与社会经济条件的主要特点土地资源丰富,农林牧用地数量大、质量高大部分地区热量资源不足,低温冷害频率高水资源相对较丰富,春旱、洪涝威胁大工业、交通发达,农村人口比例低,农业劳动生产率高,该区的农业生产主要特点已成为全国粮食、大豆、甜菜的重要生产基地,一年一熟,雨养旱作农业,生产不稳以农区舍饲为主的畜牧业,发展相对较缓慢林业地位重要,而又面临森林资源危机,农业发展方向进一步发挥资源优势,以深度开发为主,增加投入,努力提高单产,有计划地开发荒地资源,提高以玉米、小麦、大豆、水稻为主的商品粮产出能力充分利用当地丰富的饲料资源,强化农牧结合,加快畜牧业发殿,建设以肉、奶为主的大型畜产品生产基地加强对森林资源的抚育、保护和更新造林,使之成为永续利用的木材生产基地积极发展乡镇企业,带动农村经济的发展,2.内蒙古及长城沿线农牧林区包括内蒙古包头以东地区及辽宁朝阳至宁夏盐池、同心的长城沿线地区土地面积81万平方公里,耕面积780万公顷,天然草场5300万公顷,农牧兼营,是全国最大的草原畜牧业地区,自然资源与社会经济条件的主要特点自然条件过渡性明显;气候温和、降水偏少、水资源短缺,旱作农业不稳定草原辽阔、类型多样、草场季节性不平衡,冬春草场不足干旱、多风、土地沙漠化强烈,农业生态环境脆弱偏远闭塞、人口文化素质低,农牧区经济不发达,农业生产主要特点以牧为主,半农半牧,农牧交错以传统的放牧畜牧业与广种薄收的旱作农业为主要经营方式,生产水平低,抗灾能力弱农牧结合不紧密,农牧矛盾尖锐自给、半自给的自然经济占地位,商品经济不发达,农业发展方向坚持以牧为主,强化农牧结合,加强草原建设,巩固、提高具有全国性意义的畜牧业的地位与作用加强农田基本建设,改变广种薄收的生产方式,缓解农牧争地矛盾,在不放松粮食生产的同时重点发展特种优质谷物和经济作物生产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减轻土地负荷,坡耕地退耕还草(灌木),扩大植被覆盖,加速沙漠化土地的综合治理,改善生态环境,3.黄淮海农业区本区包括北京市大部、天津市、山东省、河北省大部、河南省大部、安徽和江苏北部地区,土地面积44.万平方公里,耕面积占全国五分之一,居全国各区第一位该区农业历史悠久,人口稠密,土地开发程度高,是我国小麦、玉米、棉花、花生、芝麻、烤烟等作物和重要产区,自然资源与社会经济条件的主要特点光热条件好,雨热同季,适于春播作物生长,可一年二熟或两年三熟土地平坦、生产条件好粮食生产量大,适于发展农区畜牧业区域社会经济较发达但春季降水不足,因农业和社会发展需水量大,总体上周年水份短缺严重,农业生产主要特点旱作灌溉农业为主,土地利用率高农业生产发展快,总产量大,是中国以麦、玉米、棉、花生、及暖温带水果为主的多种农产品的重要生产基地农业生产结构趋向优化,发展多种经营潜力大,农业发展方向以加强水利建设,综合治理洪涝盐碱旱薄为重点,努力提高农业生产集约化水平,致力于提高土地生产力,充分发挥多种经营的潜力,建设成为我国以小麦、玉米、棉花、花生为主的多种农产品,以及水果、蔬菜、畜产品、水产品的商品生产基地和多种农副产品的深加工基地,4.黄土高原农林牧区包括太行山以西、青海日月山以东,长城以南和秦岭以北地区,土地面积41.6万平方公里该区是世界是面积最大的黄土覆盖地区,也是中国农业最早开发的地区,以旱地谷物杂粮生产为主,多年来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恶化,农村经济贫困,亟待治理和开发,自然资源与社会经济条件的主要特点大部分为黄土覆盖的高原和丘陵沟壑,水土流失严重;气候属中温带向南渐带及半湿润区向半干旱区过渡地带,光温条件好,干旱威胁大;水资源贫乏,开发利用困难;农村经济贫困,城乡隔离,农区科技文化落后,生活困难,农业生产主要特点旱作农业为主,夏粮比例高;坡耕地比重大,粗放经营,广种薄收;农业结构单一,商品经济不发达农业发展方向从合理利用土地入手,综合治理水土流失,重点发展旱盆坝川道旱塬地农业,坡耕低产地要逐步退耕还草还林;加强农田基本建设,实现并保持粮食稳定自给;因地制宜。综合发展,优化农村产业结构;分类指导,有重点地进行开发治理,5.长江中下游农林养殖区包括伏牛山淮河以南,福州英德梧州线以北,鄂西山地以东的地区,土地面积97.9万平方公里该区人口最多,农业资源条件优越,农业集约化程度和综合发展水平最高,农村经济发达,农林牧渔各业生产在全国都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该区农作物可一年两熟至三熟,湖泊多,水网密,精耕细作程度高,产量水平高,稻谷、油菜、棉花、桑蚕、茶叶、柑桔、竹材等占全国比重大,自然资源与社会经济条件的主要特点水热资源充沛、光热水资源配合较好河川径流丰富,开发利用条件好地貌类型复杂多样,平原是农业的精华所在,丘陵地开发潜力大亚热带特色的土壤与植被,红壤与水稻土分布集中区位条件优越,城市密度大,工业基础好,经济发展水平高,该区的农业生产主要特点农业综合发展水平高,农产品总量大,商品率高;以水田为主的种植业,集约化程度高;林牧渔业均发达,并都具有明显的农区特征;乡镇企业在农村经济中占重要地位农业发展方向巩固提高两湖、两江平原以商品粮为主、农牧渔全面发展、优质高产高效的农业综合商品生产基地;发挥沿海、沿江优势,发展和提高乡镇企业,带动整个长江中下游农村经济的发展;丘陵山区立足于沟谷农田建设,加快资源开发;以防洪排涝为重点,加强洪涝旱渍及水土流失的综合治理;立足于全国全局,发挥不同地区优势,6.西南农林区秦岭以南、滇南、桂西以北,青藏高原以东,长江中游丘陵、平原以西地区,土地面积100.8万平方公里西南处于亚热带范围内,自然条件和农业资源复杂多样,除四川盆地外经济文化落后,生态环境恶化,该区的自然资源与社会经济条件的主要特点山多、山高、坡陡、平坝少、土层薄,林地多、耕地少,水土流失严重;区内为温暖、湿润的亚热带气候,垂直差异极为显著;水资源极为丰富,但开发利用困难;生物资源丰富多样,珍稀动物植物种类繁多;农村人口比生大,文化素质差,山区交通闭塞,该区的农业生产主要特点粮食不能自给,烤烟、油菜及桑茶果在全国央重要地位;生猪商品生产优势明显,林特产品丰富多样;山地水热条件垂直差别大,形成多种多样的立体农业;农业基础条件差,经营较粗放,生产水平低;农村商品化生产发展慢,乡镇企业起步晚,农村贫困面广农业发展方向兴修水利,改田改土,建设稳产高产基本农田,变广种薄收为集约经营;努力提高粮食自给率,进一步发挥烤烟、油菜、生猪、蚕桑等生产优势;合理开发利用山区资源,发展立体农业,充分发挥林牧业优势,治穷致富;因地制宜建设农业商品基地,加强重点地区生态环境综合治理,7.华南农林热作区包括台湾、海南两省全部,福建东南部,广东中南部,广西、云南南部共201个县市,土地面积49.5万平方公里全区地处亚热带和热带地区,高温多雨,水热条件好,粮食生产以水稻为主,可一年三熟,还是我国最大的甘蔗、橡胶、热带水果产品基地,适于畜禽和水产养殖,是冬季天然蔬菜生产基地,该区的自然资源与社会经济条件的主要特点热量丰富,大部分地区长夏无冬,秋冬相连;山地多平地少,林地较广,耕地不足,海岸线长,海域宽广;降水丰沛,沿海台风暴雨多,水资源多,供需基本平衡;热带、亚带生物资源富集,不少地方良种驰誉中外;地理位置优越,发展外向型生产条件好,农村经济较发达,该区的农业生产主要特点适于热带作物种植;以鲜活农产品为重点的创汇农业比重大,粮食自给率低;东部沿海外向型乡镇企业发展迅速;地区间生产、经济发展极不平衡,沿海平原和边远山区差别悬殊农业发展方向巩固提高以橡胶、甘蔗为重点的热带、亚热带作物生产;以国际市场为导向,发展创汇农业;提高粮食自给率,立足于自产为主、外援为辅,解决粮食问题;发展林业,开发山区;发展区域专业化生产,分区分类建立商品生产基地,8.甘新农林牧区自然资源与社会经济条件的主要特点光热资源丰富,降水少,气候干旱;土地资源数量多、质量差,天然草地多、农林用地少;水资源短缺,时空分布不均,春水严重不足;荒漠化、沙漠化、盐渍化过程强烈,农业生态环境脆弱;人口文化素质差,交通闭塞,农村工业不发达,能源矿产资源丰富,该区的农业生产主要特点分散而封闭的绿洲灌溉农业,人均占有粮、油高,经济作物发展极快;草原牧业与农区牧业并存,以山地季节放牧畜牧业为主体;自给、半自给的自然经济仍占主要地位,商品经济有长足进展农业发展方向农牧并重,以农为主,发展自给性与商品性生产协调发展的高度集约化绿洲农业,以及农区与牧区紧密结合的集约化放牧牲畜业;以节流为主,节流与开源结合建立节水型农业生产体系;以提高现有耕地单位面积产量为主,有重点、有选择地开发荒地资源;防治土地沙化,合理利用山区资源,保护并改善脆弱的生态环境;加强以羊为主畜牧业基地、优质高产棉花生产基地、糖基地、特色瓜果药材基地和区域商品粮食基地建设,努力发展优势产品,9.青藏高原牧林区包括青藏高原及其周边地区,含西藏全总、青海大部、甘南一部分、川西和云南西北角,共147个县市,212.5万平方公里本区气候高寒,草原辽阔,是国内最大的牧区和第三大林区牲畜以耐高寒的牦牛、藏绵羊和藏山羊为主,农作物以青稞、小麦、豌豆、马铃薯等耐寒作物为主,森林以云杉、冷杉为主,该区的自然资源与社会经济条件的主要特点地势高亢,热量不足,空气稀薄,太阳辐射强;土地资源以草地为主,林地次之,耕地极少,分布相对集中;地区间分布极不平衡,取水难度大;野生动植物资源丰富,名贵中药材、珍禽异兽多;地广人稀,交通闭塞,农村经济极为落后农业生产的基本特点农作物、牲畜和树木业适应低温和低氧环境能力强,高产性能突出;农业资源开发利用不充分,经营粗放,生产水平低;以放牧畜牧业为主,商品经济落后,农业发展方向应该实行以牧为主,牧农林综合发展,努力提高放牧畜牧业生产水平,发展商品性和季节性畜牧业加强粮食和人工草料生产,提高粮食自给水平;合理经营和开发天然林资源不断改善交通、商业等经济发展外部环境,促进商品流通和民族经济发展有重点地加强农牧生产基地建设,加强一江两河商品粮基地和中国地毯毛羊、半细毛羊和肉乳兼用牦牛商品生产基地建设,10.海洋水产区海洋水产区包括渤海、黄海、东海、南海及台湾以东太平洋西部五大部分海域跨越温带、亚热带、热带和赤道带近40个纬度,鱼虾贝藻品种多,资源丰富其中水深在10米以内的浅海滩涂区可供人工养殖,1999年海水人工养殖面积已达109.5万公顷。沿海区水产市场广阔,盛产海盐,对水产运输和加工提供了便利条件,中国畜牧业综合区划,畜牧业区域分布,牧区畜牧业中国有12个省、区的119个县(旗)是牧业地区,其中面积较大的有:内蒙古、新疆、青海、西藏、四川等5个省区。中国牧区面积约占国土面积的37%,以上5个省区的天然草场面积占中国草场面积的75%以上。蒙新高原干旱牧区 青藏高原高寒牧区,农区畜牧业农区是指中国牧区、半农半牧区以外的以农作物栽培为主的地区,拥有全国95%以上的农业人口和90%以上的耕地,尤其以东北、华北、长江中下游平原、四川盆地和珠江三角洲最为集中。主要畜禽种类有猪、牛、羊和各种家禽,以舍饲为主,是中国畜产品的主要来源地。以秦岭、淮河为界,农区畜牧业有可分为:北方农区畜牧业 南方农区畜牧业,半农牧区畜牧业半农半牧区介于农区和牧区之间,自然形成一个农区和牧区的过渡地带,它从大兴安岭斜向蒙古高原的南侧,连接黄土高原,在斜向康藏高原的东侧。包括内蒙古的呼盟南部、昭盟北部和东南部、锡盟南部、乌盟阴山北麓和伊盟、河北坝上地区、陕北长城沿线的风沙滩地区、以及宁夏盐池、同心等县,城市郊区畜牧业 城市郊区畜牧业,是伴随城市经济发展,从农区畜牧业分化出来,而集约化程度较高的畜牧业。城市郊区畜牧业主要是为城市提供新鲜的乳、蛋、肉等畜产品。根据这类地区的经济特点和饲料供应,以及城市居民的消费需求,一般以饲养奶牛、养鸡或养猪为主。城市郊区畜牧业具有靠近消费者市场,运输方便,科学技术力量雄厚等有利条件,发展畜产品优势区域化生产,生猪产业带 肉牛产业带 家禽产业带 奶产业带 羊毛产业带,生猪产业带,全国生猪生产已形成以长江中下游区为中心产区向南北扩散的格局。2001年长江中下游区(川、渝、鄂、湘、赣、苏、浙、皖)的猪肉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43.8%;华北区(冀、鲁、豫)占21.6%;东北区(辽、吉、黑)占6.3%;东南沿海区(闽、粤、桂、琼)占13.2%;京津沪三大直辖市仅占1.9%,肉牛肉羊产业带,肉牛产业带主要是以黄海平原、淮海平原为中心,年河南、山东、河北和安徽省的牛肉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东北三省和内蒙古的牛肉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肉羊产业带主要在新疆和内蒙古,占全国羊肉产量的,河南、山东、河北、四川、江苏和安徽省羊肉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奶牛产业带,主要集中在东北、华北和大中城市郊区。年黑龙江牛奶产量.万吨,占全国总产量的.;其他省的牛奶产量是河北.万吨、内蒙古万吨、山东.万吨、新疆.万吨、陕西.万吨和山西.万吨,家禽产业带,主要集中在东部省区。山东、广东最多,年两省禽肉产量共占全国总产量的,江苏、吉林、辽宁、河北和安徽省占。禽蛋集中在长江以北,山东、河北、河南最多,年省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江苏、辽宁、安徽、湖北和四川省禽蛋产量.万吨,占全国总产量的,复习思考题我国畜牧业区划的类型及特征?,end,

    注意事项

    本文(第3章畜牧业现生产结构.ppt)为本站会员(仙人指路1688)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