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宏观财经系列之一(doc 37).docx

    • 资源ID:1649592       资源大小:139.35KB        全文页数:38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6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6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宏观财经系列之一(doc 37).docx

    重要文章2005年7月8日星期五总第154期 共6页宏观财经系列之一北京:(010)68524883 上海:(021)64284183 深圳:(0755)82285321 重 要 文 章Referential Review研究观察【天下:二十一世纪的世界新秩序】1【全球化背景下的发展经济学】25【当国际化开始折磨中国】31【能源安全与撒切尔定律】32【棋王与深蓝】33【英国亮丽的风景线】34【大汉相权】35【法治与制衡】35【大唐政事委员会】36【汉子颂】36【天下:二十一世纪的世界新秩序】I 世纪图景简单地说,21世纪的世界,将主要是由美中两国占据主导地位、扮演核心角色的世界。21世纪的前半叶,将主要由美国占据主导地位、扮演核心角色,21世纪的后半叶将发生角色转化:美国的主导地位与核心角色将让位予中国。21世纪的地球,就是在中美两个大国的共同平衡与有效互动中而彰显其姿影的,不管目前的国际态势正在呈现着或潜在呈现着多少个错纵复杂的三角状况美欧中、美俄中、美中印、美中日、美中德、中印欧、中德法都将不大可能改变上述之前景。从中国自公元1世纪至19世纪初在长达1800年的时间里曾持续创造了占整个世界的四分之一(有时高达三分之一)的物质财富 目前,国际学界对中国的经济实力及综合国力在19世纪初(1820年)以前在世界上长期居于不可替代的领先地位的时段,大致有以下三种划分方法:以拜罗克为代表的一种观点认为,这个时段为公元1世纪至19世纪初;以麦迪森为代表的一种观点认为,这个时段为公元5世纪至19世纪初;以约瑟夫·奈为代表的一种观点认为,这个时段为公元5世纪至15世纪。此间(在1800年中,或在1400年中,或在1000年中),中国一国的经济规模占世界总量的平均数为25%。中国被认为在近200年前“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经济体”(美国学者休斯·黑尔文语)。 而对中国到底是在唐朝时,还是在清朝时的GDP在历史上曾达到了最高值的说法,目前尚不统一,有学者认为是唐朝。而麦迪森则认为是在1820年时的清朝,那时中国GDP达到了32.9%;然而哈佛大学教授费正清统计认为,1799年才是中国经济的顶峰,那时中国的GDP占全球的44%,认为此比例比今日美国还要大一倍。,以及在所有伟大古文明中,只有中华文明才得以绵延至今这两个铁的事实可看出,作为人类文明进程举足轻重的推动者,中国不仅在创造实力方面在世界上是首屈一指的,而且其坚韧性与深邃智慧在世界上也是无可匹敌的。其深邃智慧还体现在伏尔泰、歌德、马勒、汤因比、海德格尔、塔尔科夫斯基、李约瑟、尼克松、卡普拉 18世纪启蒙运动领袖级人物伏尔泰(Voltaire 16941778),曾对中国的瓷器、丝绸、园林艺术,及中国人的才慧、德行与科技创造能力都推崇备至,中国一度被其想象为最伟大、最诱人的文明之邦,在风俗论中,伏尔泰曾将中国置于世界各国的首位,而给予了重点评述。伟大的德国诗人歌德(Johann Wolfgang Von Goethe l749-1832),也曾是一个中国迷,时常幻萦其心际的,是古罗马的伟大与古中华的典雅。歌德在1813-1819年间曾广泛涉猎过许多中国的书籍,涵盖历史、地理、文学与哲学诸多学科,他甚至还钻研过中国的书法,并翻译中国诗歌。他曾感慨道:“中国人几乎与我们拥有着相同的思想、行为与情感,彼此是那么地契合,特别地,在他们那里,一切都显得更加澄明、纯洁而雍容”。那时,中国曾一度风靡德国上流社会。至今,在法兰克福的歌德故居,还保留着一个“北京厅”。英国历史哲学家、英语世界中最具前瞻性眼光的思想泰斗汤因比(Arnold Toynbee,1889-1974),至少在30年前便在其巨著历史研究中认为,西方和西方化国家的发展道路,不外乎是一条“走火入魔”式的“充满灾难、通向毁灭的”道路,而且“它们之中任何国家都不可能有眼光和智力来解救它们自己和全人类”。那么,希望的曙光在哪儿呢?汤因比告诉我们,“如果要使西方的活力变得柔和一些,成为人类生活中依然活跃但不具有破坏性的力量,我们就必须在西方以外寻找这种新运动的发起者”。汤因比以极富历史穿透性的眼光预言道:“将来在中国产生出这些发起者,并不出乎意料之外”。虽然中国在近两百年来一直处在接连不断的水深火热之中,但汤因比还是对中国寄寓了不小的期望,他无比智慧地这样刻写道:“人们尚无法预测中国或人类的其他部分,是否能够成功地把传统的正题与现代西方的反题结合起来,创造出一个能够使人类免于自我毁灭的综合体”。汤因比在30多年前的深情寄望,也许正是我们今天应该为之奋斗的重要主题。20世纪最伟大的思想大师、德国哲学泰斗海德格尔(Martin Heidegger,1889-1976)同样对中国的古老智慧情有独钟,他曾冀图翻译过道德经。后期海德格尔的思想光辉,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与两千多年前的中国道家思想的一种跨越时空式的神秘辉映与呼应,并将这种思想升华且推向了一种更加高迈、更加诗意的境界由天、地、神、人所幻构的四位一体性圣境。苏联电影大师塔尔科夫斯基(Andrei Tarkovsky,1932-1986),一向被认为代表了此前世界艺术电影(诗电影)的最高成就。虽然他未曾来到过中国,但中国的诗境却在其心灵中萦绕不息,并使他在雕刻时光一书中感慨不已。他的主要电影作品与生命轨迹,某种意义上既可以看作是为西方文明所谱写的一首挽歌,又可以看作是在竭力踏向东方空灵境界的一种前奏。其代表作为乡愁、牺牲、镜子。美国当代理论物理学家F·卡普拉(Fritjof Capra,1939-),对中国古代的神秘主义欣赏不已。在其所著的物理学之“道”中,对中国古代哲学和近代物理学的关系这样描述道:“在中国哲学中,道就是无和无形,场的概念不仅包含在道的概念中,而且还明确地表达在气的概念中。新儒家发展了气的概念,使得它与近代物理学中量子场的概念极为惊人地相似。和量子场一样,气也被看作是一种微妙而不可感知的物质形式”。卡普拉进而将一些概念上升到文明模式的层面来进行批评性的反思,他指出,“用中国的词汇来说,目前我们的观念过分偏重阳、过分富于理性、男性和进取性”,因而他认为,当前的社会是缺乏和谐感的,且与近代物理学所含有的宇宙观 一种与东方神秘主义极为相似的宇宙和谐图像是不协调的,也许“需要一次真正的文化革命”,以使“整个人类文明得以延续”。未来的关键,在很大程度上将“取决于我们对东方神秘主义某些阴的观点的接受能力,体验自然界的整体性的能力,以及与之和谐地共存的才艺”。他认为,中华文明的极为可贵之处,体现在其“阴阳”两极的互补性上,二者的“动态的相互作用”表征着“一切自然现象和一切人类境遇的本质”。相对于西方机械的、分割的宇宙观,他甚至将东方古代“生态学”的宇宙观视为某种“解放道路”。李约瑟(Joseph Needham, 1900-1995)博士是20世纪西方著名科学家、英国皇家学会会员、英国学术院院士,曾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自然科学部主任,迄今为止,他是西方世界中对中国古代科学技术评价最高的人,也是第一个明确指出了是中国人发明了火药、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的西方人,其所著的拥有34分册的系列巨著中国科学技术史告知世人道“在现代科学技术登场前的十多个世纪,中国在科技和知识方面的积累远胜于西方”。李约瑟是一位对中国科学与文化研究极深的人,有鉴于西方世界普遍存在的神圣的立法者的观念,他指出:“在中国的宇宙观中,一切存在之物的和谐协调不是来自其外的上级权威,而主要受其自身内在本性的支配。因为它们都是构成宇宙模式的整个层系的部分”。他认为,西方经典思想中的“自然法则”,大致相当于汉语中的“理”,即他所理解的“组织的原理”。中国智慧中所蕴蓄的某种自洽性,是李约瑟一向所较为看重的。通过对中国古代文明史的深入考察,从地理的视角李约瑟这样分析并预言说:“如果中国人拥有欧美的具体环境,而不是处于北面为沙漠阻隔、西面为雪山封闭、南面为丛林遮蔽、东面为大洋局囿的这样一个广阔的地域空间的话,那么,情况会迥然不同,我敢斗胆断言,那就是中国人,而不是欧洲人发明科学技术和资本主义,历史上伟大人物的名字将会是中国人的名字,而不是像伽利略、牛顿等人的名字”。李约瑟甚至断言,若那样的话,则将是欧洲人来学习中国的象形文字,以便学习科学技术,而不是相反。当然,地理因素也许并不能真正破解著名的“李约瑟难题”:为什么中国古代科学技术雄居世界领先地位,而到了近代以后却走向衰落。中国科技在近代衰落之缘由,也许只有从中华古文明的深层才能找到,那就是,这种文明精神也许先天性地需要将科学技术限定在某种范围和限度内,当超出了这种范围和限度就像工业革命以降的西方科技所表现出的那样当科技变得更有活力,当然同时也是更具破坏力的时候,其势头便被自动消解。尼克松(Richard Nixon, 1913-1994)是美国历史上最具非凡影响力、最为才华横溢的几个总统之一。虽然当年在中国与美国之间隔着世界上最为浩瀚的太平洋和难以相容的政治理念,但这丝毫也阻挡不住尼克松的友谊之手及对中国的无比向往之心。在四个巨人(毛泽东、周恩来、尼克松与基辛格)的共同努力下,中美实现了戏剧性的建交。中美建交是世界外交和世界政治史上最为漂亮、最为经典、影响最为深远的事件之一。在历届美国总统中,尼克松是对中国文化及中国人的精神气质最为欣慕的总统,在他的心目中,毛泽东与周恩来是他所接触到的所有外国领袖中印象最为深刻的,这不禁促使他后来对两位领袖进行了浓墨重彩的描述,两位领袖被其油画似的妙笔描绘得栩栩如生、形神兼备、有血有肉,活灵活现,几乎达到了绝后的程度。单就这一点而言,也足以使尼克松得以跻身于世界一流大文豪之列。马勒(Gustav Mahler 1860-1911)是世界音乐史上最卓越、最伟大的七大音乐家之一,另六位分别是在其前面的巴赫、贝多芬、李斯特、瓦格纳,以及其后的斯特拉文斯基与肖斯塔科维奇。马勒既为浪漫主义音乐画上了一个完整而悲壮的句号,又为其后的现代主义音乐开创了先河,他以其不朽的第二交响曲复活与第八交响曲千人交响曲而著称于世,马勒在其生前曾采用过中国诗人李白的诗歌作为其大地之歌的歌词。他的音乐结构复杂,规模庞大,气势恢弘,主题凝重,富于极强的戏剧色彩,常被作为世界顶级交响乐团及合唱团的标志性曲目。这些西方世界的顶级哲人、大师、学者与政治家对中国文化的持续由衷欣赏上,以及像拿破仑这样的巨人对中国的深深敬畏上。既然中国能在1800年的漫长岁月中拥有着如此巨大的、不间断的创造实力,能够一直一枝独秀、独领风骚了1800年(或者按照一种较为保守的说法,即美国前助理国防部长约瑟夫·奈所说的“从技术和经济上来说,中国从公元500年到1500年(的1000年间),在世界上一直处于领先地位”),而这种文化基因又从来未曾断裂过,那么,在历经了近200年的屈辱沉寂后,经过反思,休整、吸纳与积蓄,它在未来的巨大创造潜力自然是无可置疑的。同时,当今西方(与西方化国家日本)经济的低靡、文化的没落、价值观的崩溃、政治的浮肿、科学精神的“危机”、形象的跌落,也使得中国之崛起成了一种历史的必然,就是说,中国之崛起或者说复兴是由文化基因(内因)与历史潮流(外因)所共同促成的一种必然趋势。同时,尤为重要的是,地球文明也需要在一种大跨度的地理空间中反差极强的不同文化背景及宗教背景的相互平衡中,才能保持住一种神秘均势,才能达成一种鲜明的戏剧张力,否则,便容易造成文明的一种近亲繁殖,换言之,中国之伟大复兴或者崛起,更是人类文明本身的基本需要,甚至是其最终诉求。当然,中国在未来巨大的创造潜力与世纪愿景,却不能简单用在过去的20年间年均9.4%的经济增长率来衡量,因为这种“过热”的经济增长也同时带来了不利的一面,潜藏着不小的隐患(主要是在环境与生态方面所造成的可怕后果)。虽然如此,这种奇迹般的增长速度若不能作为众多参考依据的其中之一,似乎也说不过去,亦即是说,这种经济增幅还是大致可以作为一种判断的参考依据的,只要我们能够及时深刻地认清问题,改掉那种急功近利、竭泽而渔的发展观,而树立起一种长期性的发展战略,构建起一种综合性的科学发展理念,那么,未来前景就会光明得多。II 解读美国既然21世纪将主要是由中美两国所撑起的一个世纪(美国在5月9日的新闻周刊上甚至还以中国世纪(Chinas Century)作为封面主题),21世纪的世界图景将主要由中美两国所图绘,那么,现在就不能不对目前正扮演着世界领头羊角色的美国我们的战略伙伴加以清醒的认知与读解,以便在此基础上去找准我们的定位,做出历史性的抉择。否则,再过半个世纪 再过半个世纪左右中国将赶上并可能超越美国的这一预测与分析,主要是根据目前中国的前沿思想状况所推断出的那时中国的综合国力与中国文化的世界影响力。而从经济的角度讲,这一预测也与美国的某些预测相吻合:CNN在此前聚焦中国的一个预告片中称:“中国在本世纪中期将成为世界最大的经济体”。但人均收入要赶上美国,一般认为(比如按照约瑟夫·奈的看法)要到2075年左右。左右,当世界图景来浓情眷顾我们向我们敞开其火热怀抱的时候,我们也未必就能有效而不辱使命地把握好这一机遇。目前在国内,大致存在着两种对美国的认知思想:第一种,也就是一直以来占据着压倒性优势的一种思想认为,美国的模式即代表着整个世界的终极模式尤其是在苏联解体后,这种思想越来越有市场我们的任务就是不惜一切去追赶并融入之,而在这一过程中,至于会丧失多少民族与国家的资源、能源、自尊、文化遗产与文明精髓,则是无关紧要的事情,起码也是不可避免的事情。除此之外,别无选择。于是乎,目前在相当大程度上,从发型(奇形)、发色 从电视主持人、影视演员到社会各色人等,都在纷纷将天然的黑发染成五颜六色。据估计,目前城镇青年的染发率高达85%。当然,许多人会辩解说,染发等方面也是在模仿日、韩、台、港,但殊不知当初日、韩、台、港的这一时尚模仿的就是美国。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在我们以非黑色的五颜六色的发色为时髦的同时,当今美欧盛极一时的歌特摇滚却是以黑发为最时髦、最前卫的标志之一,而且这一流派的摇滚者还以毫不卷曲的铅垂的黑发为最酷。(五颜六色)、着装 同样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在一个国家的衣装都被牛仔和西装完全垄断的情况下,大量来华的西方留学生、文化人、记者、艺术家们却以能穿上并拥有几件正宗的100%纯棉中国传统褂子而骄傲不已、激动异常。以牛仔装和西装为时尚只是中国一国的潮流,而以中式衣饰为时尚却是一种国际性的潮流、全球化的潮流。君不见在覆盖全球的颇带着哲学意味与玄学色彩的美国系列大片黑客帝国三部曲中,英雄的主人公始终不渝地在把中式黑色衣褂作为其主要标志,甚至作为其自信与力量的源泉。(牛仔装或西装一统天下)、语言(英语)、饮食习惯(可乐 据2005年5月13日的北京日报报道,北京人均年消费可口可乐为66瓶。无独有偶,美联社于2005年5月6日报道了曼哈顿“诗人咖啡馆”一位叫做穆斯塔法的诗人在朗诵诗歌时的情景:“他的声音迅速提高,像是在空中盘旋的鸟儿:轰炸你的国家,轰炸你的文化没有自来水,只有可口可乐”。、麦当劳、肯德基、星巴克,比萨饼、高档西餐等)、消费方式(众多中国世界巨型购物中心所推动的疯狂购物)、到娱乐方式(好莱坞大片、摇滚唱片、迪斯科广场)、思维习惯(美国的实用主义的一面)、思维空间(电脑世界)、前卫艺术、欣赏习惯、直到大学的理念、精英文化、理论研究、科研项目,再到经济模式(高消耗型)、自然关系(对立型)、人际关系(金钱型)、家庭模式(蜻蜓点水型与走马观花型)等等几乎一切,无不以美国为时尚、无不以美国为榜样,无不以美国为诉求,无不以美国为指针,美国的一切已经深深渗透进了这一大批人的每个毛孔、每个毛细血管中,这一大批人中,一类是普通大众,另一类是知识精英;与此截然相反,第二种,也就是目前不占主流的一种,这种思想主要来自国内的一些知识精英,尤其是在美国学习研究过一些年的这批知识精英,认为美国的几乎一切较之民族之精粹都是那么地苍白而低俗,都是那么地功利、机械而缺乏人情味,甚至带着很大的野蛮性,认为当今的发达资本主义并没有摆脱其与生俱来的野蛮性,这是它的一大属性,今天只是在发生着这一属性的形式转化,而不是这一属性的消失,因而把美国的模式当作我们乃至世界之终极理想与终极模式的做法,即使不是荒谬绝伦的,也起码是不可思议或极不明智的。故,对时下所推崇的美国主流之一切,应该加以毫不留情地批判、抵制与抛弃,从而使民族免遭污染与涂毒,创造性地走一条属于我们自己的道路,这种道路模式也许才能化为未来世界的理想模式。第一种对美国的认知读解与相应表现显然不妥,因为它们更多地是建立在某种唯物主义之上,建立在对美国的盲目迷信和无知之上。其实,在美国,对其自身的批判,对许多为我们所顶礼膜拜和津津乐道的东西的批判是非常强烈而深入的,只是我们大都不知道或不愿意试图知道罢了。实际上,美国的几乎任何一种政策、习俗、风尚、学说与思想理论,都会伴随着激烈的批判。比如,在漫长的冷战期间,有对遏制政策的激烈批判,在2002年布什政府宣布退出反弹道导弹条约时,遭到了纽约时报旗帜鲜明的痛斥:“美国是个核流氓!”当美国财政部于2005年5月18日提交报告指责中国人民币与美元的汇率严重扭曲,而威胁说中国若不尽快采取人民币升值措施,就将“符合”美国制定的外国政府操纵汇率的“技术要求”,从而将遭到美国的制裁时,美国的国际先驱论坛报随即在21日以如此醒目的标题批评道:“把中国当靶子是否太过分?”又如,针对美国拒绝遵守不扩散核武器条约,美国前总统卡特近来撰文批评道:美国已成为“造成不扩散核武器条约效力减弱的罪魁祸首。”而像刺杀肯尼迪、华氏9·11这类的政治电影与纪录片,更是在毫无保留地批判和嘲讽美国的时政。还有,美国名城伯克利居然有一条街没有一家麦当劳连锁快餐店和成衣店,为防资源外流,伯克利甚至还有人发明了一种自己的货币,来以此抵制跨国公司。其实,许多为我们所效仿和欣赏不已的东西,恰恰是美国的有识之士所深恶痛绝和激烈抵制的东西仅在这一点上,也确实体现了美国的一种伟大与胸襟,不承认不行因而,一切“惟美国的马首是瞻”之风尚,即便不是荒唐的,也起码是与历史的选择、时代的要求格格不入的。中国学习借鉴美国某些先进的东西,其基本原则是应将之化为民族的东西,而不能本末倒置地将中国化为美国的庞大消费市场、产品加工厂、人才输送基地与似是而非的翻版,更不能将民族除了人的长相之外完全化为另一个民族;第二种对美国的认知与读解也显然需要修正,因为这批人(学界精英)由于过于怀恋东方古文明之一切而对美国的读解有时未免稍微有点妖魔化之嫌,虽然美国有时也的确多少存有一些妖魔化的色彩,有一部美国的纪录片上的一个颇有影响的人所说的一句话大概可资印证,他说“美国人的手上确实沾满了更多的鲜血!”但不可否认的是,美国也的确拥有着难能可贵的全球责任与献身精神之一面,这在全球自二战爆发以来是独一无二的。那么,美国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国度呢,美国的精神与理念到底又是一种怎样的精神与理念呢?实际上,从客观而全面的角度,不妨可对美国做如下概括:所谓美国,即指一种理想主义与实用主义的混合体,一种普世主义与帝国主义的混合体,一种自由民主与单边主义作风的混合体,一种世界警察与国际劫匪的混合体,一种正义之剑与危险之源的混合体,一种精英文化与丛林原则的混合体,一种历史巨人与舞台小丑的混合体,一种神圣使命与惟利是图的混合体。美国就是由这一连串的混合体而构成的,它始终摇摆在这些混合体的两个极端之间,在这些两个极端中年复一年地平衡着自己,召示、表征着自身。我们只有认清了美国的这些元素构成,才能真正去洞烛它,并做出我们的选择。以上的每一条界定,都有大量的历史事实可资支持,比如对美国“国际劫匪”的界定,不仅像百余年前八国联军这类大量的历史事实可资支持,而且当下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的种种表现也可以支持。诺贝尔经济奖得主、世界银行前首席经济学家斯蒂格利茨曾分析道:“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新自由主义改革,让发展中国家落入了地狱般的经济困境。特别严重的是,它还诱惑官僚出卖本国利益且充当买办!”这是个非常严峻的现象。斯蒂格利茨还坦言,“鸦片战争中,西方用战争来推行他们的不平等货易。今天,世界银行及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使用金融和财政手段几乎一样奏效。”对美国必须要有这样一个清醒而全面的认识,正是由于上述特性,才促成了美国对外政策的一种矛盾性。美国对外政策所表现出的一贯矛盾性,是美国留给国际印象的一大特征。那么,鉴于此,中国应如何去从容应对目前由美国所主导的国际新秩序呢?中国应如何去定位自己的发展方略呢?III 东西文明很明显,中国与目前由美国所推动的全球化浪潮是不和谐的,尽管中国做出了较大的努力,却收效甚微(针对当前的局势,6月2日台湾工商时报说“世界贸易战一触即发”,“本世纪第一场贸易大战即将开打!中国大陆将以一敌二,应战欧美联手攻势。”)。之所以如此,乃是因为从文化基因、文明源头和宗教情怀上讲,美国及其身后的西方世界与中国的差别是非常之巨大的,因而二者是难以真正相融一体的,要达到两个国家、两种文化与文明的水乳交融几乎是不可能的,尽管现在都处在全球一体化的大背景中。中美两者的深刻相斥,自从它们在一两百年前彼此相遇、知道并发生碰撞后就一直存在,以致美国现今的学界精英把这种相斥性看得越来越甚,甚至把相斥性上升夸大成了一种对抗性,乃至冲突性,乃至战争性。不错,两种文化与文明的这种相斥性因为彼此都有着非常值得赖以骄傲的一切(美国的物质文明、宗教背景、精英文化与科技军事,中国的悠久智慧、伦理背景、儒道浑融与生生不息)确实几乎是与生俱来的,虽然一方面如此,但另一方面,这却并不意味着两者之间缺乏兴趣,缺乏应有的兴趣。恰恰相反,历史上由于文化原因或意识形态原因而使不管一方那么鄙视另一方,但彼此之间的兴趣却也近乎是与生俱来的,并是持续不断的。否则,美国一百多年来绝不会漂洋过海地跑了地球上最远的距离来频频与中国发生接触虽然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受利益的驱动,中国一百多年来也不会频频不远万里地远赴美国去留学或谋生。当然,美国将手伸过重洋来接触中国也并不完全都是旨在为了利益,纯粹不为利益的虽然少,但毕竟也有,尤其是在二战期间美国的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主义表现,其对中国的无私支持也是有目共睹的。还有,就是美国给当今世界所频频造成的诸多不良印象,其中也有不少是被误解的结果,还有一些是适得其反的结果,而不一定是出自其本意。因而,一味地去妖魔化美国人与美国的精神文化也是站不住脚的,实事求是地讲:美国的确始终拥有其伟大而神圣性的一面而这一面恰恰是我们素来所欠缺的,我们更多地表现为中庸、稳衡、诗意、勤劳与智慧的一面虽然,美国在历史上也在频频扮演着群狼与饿虎的角色。从国际关系上说,必须要清楚的一点是,一直以来,美国与亚洲,尤其是与中国的关系,更多地是出于某种陌生与差异因素而引发的或弱或浓的兴趣所使然,不管美国有时要么是为了地缘政治,要么是为了商业利益而向中国呈现出多么火热的表情和动人的姿态,但在其心目中,在其骨子里,中国并不能真正化为它的“大家庭”,并不能成为它的真正的盟友。一旦中国牌失却了历史意义,一旦中国的发展“影响到了”其全球霸权与帝国利益,那么,中国就会令其不安,就会被视为“威胁”,就会被不断认为要发生“崩溃”,甚至被其政策高参视为将与其构成严重的“文明冲突”,于是便将中国纳入到它的全球化体系中进行软硬实力的联合作用,于是便进行战略东移,并在即将部署的45分钟内可打击全球任何目标的太空武器也准备瞄向中国。中国与美国始终不太和谐,印、巴、日、韩亦然,美国真正的“大家庭”,是与其同处一个文明源头的欧洲,欧洲才是它的真正而忠实的盟友,不管它们之间曾经发生过多么严重的血与火的较量,不管它们今天在诸多事情上(比如伊战问题、文化霸权问题与“入常”问题等)出现有多少龃龉,但它们永远都是一个“大家庭”的成员;同样地,不管美国与不同时期的中、日、韩、台曾拥有过多么激情而甜蜜的蜜月,但最终却不会真正地融为一体,除非有一天,儒教文明有效整合了基督教文明,或者出现相反之情形,否则,二者绝不可能将兴趣而化为恋情,这是两个完全不可同日而语的概念。正是基于此,中国目前在商贸方面遭到了来自美国与欧盟的两线联合“夹击”(遏制)。对此,耶鲁管理学院院长杰弗里·加腾最近忧虑道,“假如听任事态沿着目前的道路发展,结果很可能是激烈的政治和经济冲突,而不是延续过去20年间的相对和谐状态。”笔者认为,这种局面在近期内不大会发生根本性改观,即使中国忍痛向美国做出许多迁就,也可能与事无补。世界的规律就是这样:当一种新生力量处在孕育、形成、破土初绽之时,原有的各种力量就会千方百计地来遏制你、踩你;当你经过了不懈的努力,克服重重艰难险阻,使自身力量不断壮大到终于在某一天别的力量不能再来遏制你、踩你的时候,于是,它们便被迫只好承认你,甚至拥戴你。对长期以来由美国及其所主导的一切,必须要保持一种透彻而深刻的认识,即使在国际大背景对我们最为有利的时候,也始终应冷静地保持一种心理距离。这样,也惟有这样,才能在国际大背景对我们不利的时候,才不致于陷入失衡与困惑。IV 美国精神回眸当然,无论美国给当今中国、当今世界造成了多么大的负面效应,它曾经的伟大与光辉形象却是不容抹煞的。美国对世界所做出的卓越贡献,美国世界形象的树立,主要表现在二战期间。二战中,从欧洲战场上来讲,如若没有美国持续不断地向英国及前苏联提供无以计数的民用物资支持和兵器支持,没有美国这个坚强后盾,美苏在战争开始不久后则很难再支撑下去,英国甚至可能会在德国的“狼群”猎杀和集中轰炸中而不攻自破,尤其是如果没有以美军为首的诺曼底登陆的决定性行动,没有美军在这次空前绝后的三军立体性联合行动中的浴血奋战(比如在奥马哈海滩),没有美军在西线与东线苏军对德国所构成的钳型攻势,那么,东线战场上的苏军压力就会大得多,单靠苏军的牺牲性行动,能不能最后攻克柏林就可能存在很大的不确定因素;同样,在亚洲战场,若没有美国从装备、人员、经济、道义方面对中国的巨大支持,没有像“飞虎队”这样的举不胜举的勇敢献身,单靠中国军民虽然英勇但却“效率不高”的抵抗,能不能最终将日本侵略者赶出中国再单说,起码在八年之内当然苏联最后的出兵也是十分关键的是绝对不可能的,即使花更长的时间、更巨大的代价将日本侵略者赶出了中国,却无法彻底消灭之,那么,侵略者随时就会伺机反扑,就会使中国一直处于严重威胁之中,因为中国的海空力量当时太有限了,真正对日本构成致命打击的,无疑是美军在太平洋上通过巨大的牺牲而给日本的航母联合船队、以及据守在每一个海岛上的日军的彻底摧毁,最后瓦解日本意志的,不外乎是由“B29”重型轰炸机所投掷的凝固汽油弹将东京化为一片火海的、致使十万人死亡和十多万人烧伤的东京大轰炸,及两颗原子弹的可怕效果(其实,在东京大轰炸中死亡的人数更多)当然,这些做法也是惨绝人寰的。因而,美国在二战中所做出的历史性贡献与巨大牺牲是不可磨灭的。紧接着,马歇尔在调停国共两党分歧上,也的确做到了仁至义尽,表现出了极高的敬业精神。而在战后重建上,美国的“马歇尔计划”又使千疮百孔的欧洲得以在一片废墟中浴火重生。故而,如此的巨大牺牲与环球使命,绝对是功不可没的,如此的角色也只有美国才有条件丰盛的物资、精神境界与献身牺牲去担当。然而,自“马歇尔计划”之后,美国的国际形象便不能再被国际所公认,其精神开始发生深刻逆转,开始引起越来越大的争议,它所扮演的一系列角色使得国际秩序更趋井然、更趋理性了呢?还是在客观和现实中往往造成着事与愿违的相反情形:即,使世界更加充满危机甚至是恐怖气氛了?没有一方,就没有另一方,没有美国这一方,当然也就不存在一度曾愈演愈烈的冷战。冷战危机刚刚结束,但新的国际危机又接踵而至,那就是由美国所一手主导的全球化给世界所带来的新的危机虽然它完全可能寄寓的是一种国际性希望它加剧了不平等现象,加剧了弱势群体的悲惨境地与多元化文明的迅速蒸发,由是,它加剧了仇视情绪的蔓延,使得国际秩序日甚一日地处在新的巨大危机之中和严峻考验之中。随着这种危机的不断加深,以致终于给美国造成了远比60多年前所受到的第一次打击更加严重得多的第二次打击“9·11”事件。再者,美国的伟大之处,还表现在它的独特的国际视野与国际思维上,应该说,美国的视野曾经一度无愧于一种“天下”之概念,它确实具有一种极其远大的战略眼光,较之中国文化语境中的“天下”一词更多地不过是指太平洋西海岸的大陆而已的这种不够开阔的理念,美国的“天下”概念,则的确是指世界各大洋、各大洲,是指大气层以下的地球的所有部分,认为大气层以内的环地球的所有部分,均在其关切范围之内。故,美国的历史人文概念始终在诉求着一种宏大叙述,而不仅是一种区域叙述,与此相适应,美国的历史思维与前沿理论大都是一种交响乐式的,而我们则一直是一种单旋律式的与单线条性的。因而,理想中的美国式视野与美国式思维,当然应为世界所效仿。但是,问题在于:当美国高瞻远瞩的国际视野与极富思辨及交响色彩的“天下”思维,在服务于一种与美国所应扮演的历史角色相适应的角色之时,当然会起到一种推波助澜的巨大作用,比如在二战前后的那段时期;然而,当这种赖以骄傲和颇值推崇的东西服务于与它所应扮演的历史角色不相适应或恰恰相反的角色之时,便可能会生发更多的不和谐色彩,甚至会给世界与美国自身酿成重大灾难,比如,从世纪之交到现今就大概如此。V 渗透中国、遏制中国的今日美国对华政策下面再集中讲一讲从世纪之交前后到当下在客观事实上由当今美国所带来的另一面:即给世界,尤其是中国所造成的负面影响与负面作用,进而去洞窥其政策实质。从美国在出台于2002年的核态势评估报告(将中国纳入其潜在核打击对象)、自2000年来历次推出的中国军力报告(不断在夸大中国的军力与中国的国防费用)、考克斯报告(无端指责中国窃取其核机密)、其即将部署太空的拟将中国纳入其“关切”范围的天基武器、经济方面指责中国的商品出口威胁到了其本国就业而不断施压以使人民币升值等等一幕幕表现,不难看出这样一个规律:对中国表现出善意和笑颜时少,而渗透中国、遏制中国(百年前是参与瓜分中国)才是其对华政策的一贯的主旋律,尤其是21世纪伊始的主旋律。那么,多年来美国不断加大在华的投资力度、不断加大着与华的商贸往来与文化往来,又说明了什么呢?这会不会与上述论点相矛盾呢?不,并不矛盾,这些表现更多地是为了其本国自身利益:一些加工业移至中国,是旨在为了赚取最大利润,比如,由中国加工出口向美国的电脑,中国只能从每台总利润中得到5%的微薄利润,另外,一些加工业挪到中国,是为了减低其对本国的环境污染,大量进口中国的商品,是因为中国的出口品是目前世界上最为廉价的,尤其是美国和欧盟频频指责的中国出口的纺织品,中国每出口一件衬衣才能赚取3040美分。再者,就是利用某些腐败环节,通过行贿等手段,将中国作为“跨国公司的避税天堂”,据5月27日国际先驱导报报道,“跨国公司每年避税给中国造成的税收损失在300亿元以上。”也就是说,在投资、进口 此前,美国对华贸易出现的“巨额逆差”(2004年为1620亿美元)中,“有一半是在华美资跨国公司对其国内市场的出口”。资料来源:西班牙起义报2005年4月21日的一篇文章,题为美利坚帝国的五个神话和现实。等方面,美国的友好表现,更多地是为了实现其本国利益的最大化,而不能将之看作是对一个复兴之大国的热情而慷慨的帮助,更不能将之视为另一个“马歇尔计划”。当然,不可否认,在这一过程中,我们也得到了一些相应的利益,但与美国尤其是其跨国公司从中所得到的最大利益比较起来,实在是不成比例,实在是不符合双赢原则,而且,即使如此,美与欧盟联手不断给中国设置着贸易壁垒。本文在前面已经对美国的伟大之处,及它对中国人民的友谊之处做了一定的分析。下面主要再讲一讲美国的不够伟大之处,讲一讲它对当下中国的不太友好之处、所造成的恶果与恶劣影响之处,也就是需要被其所修正和更新之处。总体上,一段时间以来,美国渗透中国、遏制中国或者本来不是为了遏制但在客观上却给中国造成了诸多不利影响与负面效应的,主要表现在以下这些方面:一、在形象方面一再被涂抹。比如,美国不断借人权问题来指责中国,其实,时时指责别的国家人权有问题的美国,其自己的人权状况也并未好到哪儿去,甚至更糟。像“虐囚”、亵渎古兰经等等频频引起着世界范围的抗议浪潮的事件,就是明证。美国在对别国的形象涂抹方面越来越离谱,1999年在美国喧嚣一时的考克斯报告是这些年来的一个标志性的事件,由于该报告指控中国窃取美国核机密而遭到了中国政府与媒体的一致谴责,美国时代周刊后将该报告列为该年度世界十大丑闻。尤其不可思议的是,美国近来还有说法认为,中国由于男女之间比例的严重失衡(120:100),将造成大量的流浪单身汉,“由这些性失意的男人组成的军队将肯定要进攻美国” 详见2005年5月25日的环球时报上的想象的中国与真实的中国一文。像这样的论调,不仅中国人,想必世界上任何国家的人(包括美国的大多数人民),听了都会感到啼笑皆非。约在二十多年后,中国将出现4000万6000万找不到老婆的单身男性,根据目前的人口出生比例,这当然可能是个事实,但他们因性失意而肯定要进攻美国,这却绝对不可能成为事实,而纯粹是一种胡说八道,是对中国的一种形象涂抹。美国诸如此类的表现,其真实用意已经昭然若揭。而且历史地看,由纽约所引领的女性的高跟鞋浪潮,也未必比中国早已抛弃了的古代的裹脚传统,对女权的尊重又好到哪儿去,其实高跟鞋,尤其是超高跟鞋,更是对女性的一种限制,使其行动不便,使其仅能成为一种社会的观赏物,殊不知这更是对女权的一种剥夺。二、在军事方面一再被围堵。较之美国的战区导弹防御系统(TMD)早已将美、日、台纳入一体来共同对付中国,其新的“星球大战计划”(太空武器计划)对中国的影响更是有过之而不无不及。美国不断扩张、加强在关岛与冲绳等地的军事基地,将战略轰炸机移至关岛,而且正准备在2006年初将第二支航母战斗群部署在能够方便增援台湾海峡的地区(檀香山或关岛),种种迹象表明:关岛日益在成为对中国最具威慑力的美国西太平洋的战略据点 据2005年6月8日版的中国国防知识报报道,6月初,美国公布了一个新的计划,决定在关岛安德森空军基地部署新型的“全地区型打击机动部队”,这支即将部署的打击力量主要包括:3架“全球之鹰”无人侦察机、12架空中加油机、6架从美国本土循环部署的B-2等轰炸机(隐型)和46架F-15E战斗轰炸机,加上去年已在关岛部署的B-52战略轰炸机,可使美军在不久“对亚太地区的军事介入时间由过去的20个小时缩短为5个小时以内”。美军在关岛的海上力量也非常强大,除此前已部署的洛杉矶号攻击型核潜艇外,美还拟在此再部署9至11艘潜艇。导弹方面,美军于2000年8月已在关岛部署了64枚先进无比的空射巡航导弹,这是美国第一次在其本土以外部署这种攻击武器,其攻击半径为3000公里,巡航导弹在3年前的伊战中曾发挥过核心作用。从地缘战略上来说,在东南方,美国不断提高对台的军售规模与质量,将其与第二防线(关岛)、第三防线(夏威夷)遥相呼应,在西北方,美国不断在中国的背后制造“颜色革命”,不断东扩北约,将其势力一步步渗透向中国的周边,从而对中国造成某种战略包围。目前,美国最大的军事动作是大动干戈地进行战略东移,它一改几十年的战略政策,而将亚太作为其战略焦点,其意图是不难

    注意事项

    本文(宏观财经系列之一(doc 37).docx)为本站会员(牧羊曲112)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