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ppt课件.ppt
《中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ppt课件.ppt(12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中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第二章中医诊断学基础,第一节中医诊断学概述,一、主要内容中医诊断学的主要内容,包括四诊、八纲、辨证、疾病诊断、症状鉴别和病案撰写等。二、基本原则1.审内察外,整体统一2.四诊合参3.辨证求因,审因论治,第二节四诊,一、望诊,(一)望神,察眼神的变化是望神的重要内容之一(A)。,望神 得神,望神 失神,望神 假神,望神 神乱,1.久病重病精气极度衰弱者,突然言语不休,精神转佳,属于()A.得神 B.少神 C.失神 D.假神 E.神乱2.神志昏迷,循衣摸床,撮空理线,属于()A.得神 B.有神 C.失神 D.假神 E.神乱,(二)望色,1.白色主虚寒证、失血证。 2.黄色主虚
2、证、湿证。3.赤色主热证。4.青色主寒证、痛证、瘀血证及惊风证。(X)5.黑色主肾虚、水饮证、痰血证。,(三 )望形1.望形体;2.望姿态(四)望头面1.望头形与头发;2.望目色主病;3.望耳鼻;4.望唇、齿龈、咽喉(五)望体表1.斑疹;2.白(疒咅);3.痈疽疔疖,5.脾虚湿盛的常见症状是()A.口角糜烂 B.口角流涎 C.口角皴裂 D.唇色淡白 E.面黑而干答案:B本题主要考查的是望诊中的望头面的临床意义。口角流涎多属脾虚湿盛,或胃中有热,亦见于虫积。口角糜烂多由脾胃蕴热上蒸,口唇皴裂多由外感燥邪,亦见于热炽津伤。唇色淡白色多属于气血两虚。面黑而干多为肾精久耗。,(六)望舌,望舌质,望舌色
3、 淡白舌:主虚寒证,为阳气虚弱,气血不足之象。常见于阳虚、血虚的病证。红舌:主热证。既可见于里实热证,也可见于阴虚内热证。绛舌:主内热深熏。多属阴虚火旺。紫舌:舌见紫色,主病有寒热之分。绛紫色深,干枯少津,多系邪热炽盛,阴液被伤,血气壅滞不畅之征;淡紫或青紫湿润,多因阴寒内盛、血脉瘀滞所致。舌上有紫色斑点,称为瘀斑或瘀点,多为血瘀之征。,望舌形,胖大舌:若舌体胖嫩,色淡,多属脾肾阳虚,津液不化,水饮痰湿阻滞所致;舌体肿胀满口,色深红,多是心脾热盛;舌肿胖,色青紫而暗,多见于中毒。瘦薄舌:瘦薄而色淡者,多是气血两虚;瘦薄而色红绛且干,多是阴虚火旺、津液耗伤所致。,望舌形,裂纹舌:若舌质红绛而有裂
4、纹,多属热盛津伤,阴精亏损;舌色淡白而有裂纹,常是血虚不润的反映。有时正常人亦有裂纹舌者,在临床上无诊断意义。齿痕:若齿痕舌常与胖大舌同见,多属脾虚。若舌质淡白而湿润,多为脾虚而寒湿壅盛。芒刺:若芒刺干燥,多属热邪亢盛,且热愈盛则芒刺愈多。根据芒刺所生部位,可分辨邪热所在脏腑,如舌尖有芒刺,多属心火亢盛;舌边有芒刺,多属肝胆火盛;舌中有芒刺,多属胃肠热盛。,望舌态,(1)强硬:热入心包痰浊内阻中风先兆(2)痿软:气血两虚阴液枯竭(3)颤动:气血亏虚肝风内动(4)吐弄:心脾有热动风先兆(5)歪斜:肝风内动痰瘀阻络(6)短缩:寒凝经脉热灼筋痿,望舌苔,望苔色 苔色主要有白、黄、灰、黑四种。苔色与病
5、邪性质有关,故察苔色可以推断疾病性白苔:一般常见于表证、寒证。 黄苔:主热证、里证。 灰苔:主里证,可见于里热证,亦可见于寒湿证。 黑苔:主里证,主热极又主寒盛。常见于疾病的严重阶段。,望舌苔,望苔质【舌象特征】 腻苔苔质颗粒细腻致密,融合成片,紧贴于舌面,揩之不去,刮之难去; 腐苔苔质颗粒疏松,粗大而厚,如豆腐渣堆铺舌面,揩之可去,刮之易脱。【临床意义】 腻苔多因湿浊内蕴,阳气被遏所致。多见于湿浊、痰饮、食积证; 腐苔多因阳热有余,蒸腾胃中腐浊邪气上升。多见于痰浊、食积。,舌诊的临床意义综合舌诊的临床意义可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判断正气的盛衰分辨病位的深浅区别病邪的性质推断病势的进退,(七)望
6、排出物- 痰,痰黄或白而粘稠成块热痰痰白清稀寒痰痰清稀而多泡沫风痰痰少而粘难咯燥痰痰白量多易咯出湿痰痰中带血、鲜红热伤肺络脓血腥臭痰肺痈,(七)望排出物-望呕吐物,呕吐物清稀无臭寒呕呕吐物秽浊酸臭热呕呕吐物酸腐食物食积呕吐黄绿苦水肝胆湿热呕吐清水痰涎痰饮呕血胃热、瘀血、肝火犯胃,(七)望排出物-大便,大便清稀水样,多为外感寒湿。大便黄褐如糜,多为大肠湿热。大便完谷不化,多为脾胃虚寒,或脾肾阳虚。便如黏冻,夹有脓血,见于痢疾,为湿热蕴结大肠,传道失职所致。大便燥结,干如羊屎,为热盛伤津,或大肠液亏。大便带血,血色鲜红,为近血。大便带血,血色暗红,为远血。,(七)望排出物-小便,小便清长多见于虚寒
7、证。小便短黄多见于实热证。尿中带血,多为尿血、血淋,因热伤血络,或脾肾不固,或湿热蕴结膀胱所致。尿有沙石,为石淋。,二、闻诊,(一)听声音1.语声(1)语声强弱;(2)语言错乱2.呼吸(1)气微与气粗; (2)哮与喘(A):呼吸困难,短促急迫,甚则鼻翼扇动,或张口抬肩不能平卧的称为喘。喘气时喉中有哮鸣声的称为哮。 (3)少气与叹息,3.咳嗽 咳声重浊,多属实证, 咳声低微气怯,多属虚证。 呈阵发性,咳而气急,连声不绝,终止时作鹭鸶叫声的,称为顿咳(百日咳)。(A或B) 咳声如犬吠,多为白喉。,4.呃逆、嗳气声音变化的临床意义呃逆,俗称打呃。呃声高亢而短,响亦有力,多属实热;呃声低沉而长,气弱无
8、力,多属虚寒。日常的打呃,呃声不高不低,无其他不适,多为食后偶然触犯风寒,或因咽食急促所致,不属病态;若久病胃气衰败,出现呃逆,声低无力,则属危证。嗳气,又称噫气,俗名打嗝,多见于饱食后,可由宿食不化、肝胃不和、胃虚气逆等原因引起。食后嗳出酸腐气味,多为宿食停积,或消化不良;无酸腐气味的,则为肝胃不和或胃虚气逆所致。,(二)嗅气味口气口有臭气,多属消化不良,或有龋齿,或口腔不洁。口出酸臭之气的,是内有宿食。口出臭秽之气的,是胃热。口出腐臭之气的,多是内有溃腐疮疡。,三、问诊,考纲要点,(1)恶寒发热、但寒不热、但热不寒、寒热往来的临床意义(2)表证辨汗及自汗、盗汗、绝汗、战汗的临床表现及意义(
9、3)疼痛的性质特点及不同部位疼痛的临床意义(4)口渴与饮水、食欲与食量及口味异常的临床意义(5)大便和小便变化的临床意义(6)失眠和嗜睡的临床意义(7)耳鸣和耳聋的临床意义(8)月经和带下变化的临床意义,(一)问 寒 热1.概念问寒热是询问病人有无怕冷或发热的感觉。,2.寒热的产生机理阳盛则热,阴盛则寒;阳虚则寒,阴虚则热。3.寒热的临床表现1 恶寒发热 2 但寒不热 3 但热不寒4 寒热往来,但热不寒,概念:病人只发热,不觉寒冷,或反恶热。 临床意义:见于里热证。病机:阳盛或阴虚。分型(A、X):,(二)、问 汗,1.概念及机理“阳加于阴谓之汗”。2.汗的临床表现,特殊汗出,自汗:病人日间汗
10、出,活动尤甚,兼见畏寒神疲乏力等症,属阳虚气虚。 盗汗:病人睡时汗出,醒则汗止,兼见潮热、颧红等症,属阴虚。 绝汗:病人津液大泄,大汗不止,见于重病、危证病人。 躁扰烦渴,汗出如油,脉细数疾亡阴证(A) 身冷肢厥,冷汗淋漓,脉微欲绝亡阳证(A) 战汗:在病势沉重之时,先见全身战栗抖动,而后汗出(A) 。,局部汗出,头汗:病人仅头部或头颈部出汗较多,又称为“但头汗出”。(A) -多因上焦邪热或中焦湿热上蒸所致。半身汗出:半侧身体有汗,或为左侧、或为右侧、或为下半身,另一侧则经常无汗者。-有风痰或风湿之邪阻滞经脉,或营卫不调,或气血不和所致。,(三)、问疼痛,1.疼痛的性质特点及临床意义(1)胀痛
11、;(2)重痛B;(3)刺痛B;(4)绞痛;(5)灼痛;(6)冷痛;(7)隐痛B;(8)掣痛问痛,除询问疼痛的部位及性质外,还应询问疼痛持续的时间、喜按还是拒按。一般来说,新病疼痛,持续不解,或痛而拒按,多属实证;久病疼痛,时有缓止,或痛而喜按,则多见于虚证。2.不同部位疼痛的临床意义;(1)头痛;(2)胸痛B;(3)脘痛;(4)胁痛X; (5)腹痛X;(6)腰痛;(7)四肢痛,(四)、问饮食口味 B,1、口渴与饮水,2、食欲与食量A,食欲减退或不欲食,胃纳呆滞,多是脾胃功能失常的表现。厌恶食物或恶闻食臭,即为厌食,又称恶食,多见于伤食。 A食欲过于旺盛,食后不久即感饥饿者,为消谷善饥,往往身体
12、反见消瘦,这是胃火炽盛,腐熟太过所致;有饥饿感,但不想吃,或进食不多者,称为饥不欲食。,嗜食生米、泥土等异物,多见于小儿,是虫积的征象A 。妇女妊娠偏嗜某种食物,一般不属病态。疾病过程中,食量渐增,表示胃气渐复,食量渐减,常是脾胃功能衰退的表现。若久病之人,本不能食,但突然反而暴食,这是中焦脾胃之气将绝的征象,称为“除中”,也是“回光返照”的一种表现。,3、口味异常,口苦-肝胆实热口甜而腻-多属脾胃湿热口中泛酸-肝胃不调;或食滞于胃口中酸馊-多为食积内停口淡乏味-常见于脾虚不运,A.肝胆实热-口苦B.脾胃湿热C.肝胃蕴热D.食积内停E.脾虚不运1.口淡乏味多见于E2.口中酸馊多见于D3.口甜而
13、腻多见于B4.口中泛酸多见于C,4.切诊,考纲要点,(1)切脉的部位和寸口脉分候脏腑(2)常见病脉的脉象及主病(3)按肌肤、按脘腹的要点和临床意义,(一)脉诊2012A,现临床常用的划分方法是:右寸候肺,右关候脾胃,右尺候肾(命门),左寸候心,左关候肝,左尺候肾。,3.病脉与主病浮脉表沉脉里迟脉不足四至(60次)数脉五至以上虚脉实脉洪脉代脉,滑脉AX,涩脉,细脉,弦脉,4.相兼脉与主病,浮紧脉,主外感寒邪之表寒证,或风痹疼痛浮缓脉,主风邪伤卫,营卫不和,太阳中风的表虚证。浮数脉,主风热袭表之表热证。浮滑脉,主风痰,或表证挟痰。常见于素体痰盛而又感受外邪者。,沉迟脉,主里寒证,常见于脾胃阳虚,阴
14、寒凝滞的病证。弦紧脉,主寒痛,常见于寒滞肝脉,或肝郁气滞,两胁作痛等证。弦数脉,弦为肝脉,数为主热,常见于肝郁化火,或肝胆湿热等证。滑数脉,主痰热、痰火,或内热食积。洪数脉,主气分热盛,多见于外感热病。,沉弦脉,主肝郁气滞,或水饮内结。沉涩脉,主血瘀,尤常见于阳虚而寒凝血瘀者。弦细脉,主肝肾阴虚,或血虚肝郁,或肝郁脾虚。沉缓脉,主脾肾阳虚,水湿停留诸证。沉细数脉,主阴虚或血虚有热。弦滑数脉,见于肝火挟痰,或风阳上扰、痰火内蕴等证。,(二)按诊,按诊,是对患者的肌肤、手足、脘腹及其他病变部位施行触摸按压,以测知局部冷热、软硬、压痛、痞块或其他异常变化,从而推断疾病的部位和性质的一种诊病方法。1.
15、按肌肤的内容及临床意义2.按脘腹辨疼痛、痞满、积聚的要点(1)按脘部,(2)按腹部腹胀满,叩之如鼓,小便自利的属气胀,按之如囊裹水,小便不利的是水鼓。A腹内有肿块,按之坚硬,推之不移且痛有定处的,为癥为积,多属血瘀;肿块时聚时散,或按之无形,痛无定处的,为瘕为聚,多属气滞;若腹痛绕脐,左下腹部按之有块累累,当考虑燥屎内结。腹有结聚,按之硬,且可移动聚散的,多为虫积。右侧少腹部按之疼痛,尤以重按后突然放手而疼痛更为剧烈的,多是肠痈。,第三节辨证,八纲辨证,八纲,即指阴、阳、表、里、寒、热、虚、实八类证候。一、表里辨证表里辨证是辨别病变部位和病势趋向的一种辨证方法。(一)表证 临床表现:恶寒发热(
16、或恶风),苔薄白,脉浮,兼头身痛,鼻塞,咳嗽。 辨证要点:外感病初起,起病急、病程短、病位浅 (二)里证 病邪入里,脏腑功能失调所表现的证候。是脏腑病证的总称。 表证与里证的鉴别要点,(二)寒热辨证寒热,是辨析疾病性质的两个纲领。由于寒热是阴阳偏盛偏衰的具体表现。一般地说,寒证是机体阳气不足或感受寒邪所表现的证候,热证是机体阳气偏盛或感受热邪所表现的证候。辨别疾病性质的纲领,反映机体阴阳偏盛偏衰。阳偏盛 阳胜则热 实热证阴偏盛 阴胜则寒 实寒证阴偏衰 阴虚则热 虚热证阳偏衰 阳虚则寒 虚寒证,(一)寒证临床表现:畏寒肢冷,面色苍白,肢冷倦卧,口淡不渴,小便清长,大便稀溏,舌淡苔润,脉迟。辨证要
17、点:阴寒内盛,或阳气不足。畏寒肢冷,面色苍白,肢冷倦卧,口淡不渴,排泄物清稀,舌苔白滑等。(二)热证临床表现:发热,面红目赤,口渴喜冷饮,烦躁,小便短赤,大便秘结,舌红苔黄干,脉数。辨证要点:阳热亢盛,阴虚内热,以发热,恶热喜凉,面红,舌红苔黄,脉数。,(三)虚实辨证虚实辨证,是分析辨别邪正盛衰的两个纲领。(一)虚证临床表现:精神萎靡,倦怠无力,少气懒言,心悸气短,自汗或盗汗,疼痛喜按,舌胖嫩或瘦薄,无苔或少苔,脉细弱无力。辨证要点:正气虚衰,脏腑功能减退所表现的证候。起病缓,病程长。,(二)实证临床表现: 精神烦躁,肢体躁动,声高气粗,疼痛拒按,舌质苍老,苔厚,脉有力。辨证要点:邪气亢盛,正
18、气未衰,起病急,病程短,如:或脏腑功能失调,产生痰饮、水湿、气滞、瘀血、食积等所表现的证候。,经典考题,21.导致面色发黄的病证是A、虚证 B热证 C抑郁证D血瘀证 E气滞血瘀证解析A:面色淡黄无光泽是脾胃气虚,气血不足所致。面色黄如橘皮,眼白发黄为湿热证。面色黄而消瘦者,多见于胃病虚热;黄而色淡者属胃病虚寒。 【22-24】A、实中夹虚 B虚中夹实 C真虚假实D真实假虚 E上实下虚22.脾阳不振,运化无力的水肿,其病机是B23.实邪结聚,阻滞经络,气血不能外达,其病机是A24.实热内盛,伤津耗气,其病机是D,(四)阴阳辨证阴阳是八纲辨证的总纲,用以统括其余的六个方面。1.阴证的临床表现及辨证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药学 综合 知识 技能 ppt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16839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