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PPT文档下载  

    教学课件PPT施工测量基础.ppt

    • 资源ID:7038585       资源大小:5.66MB        全文页数:54页
    • 资源格式: PPT        下载积分:10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0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教学课件PPT施工测量基础.ppt

    上一章回顾,上一章我们学习了地形图的应用,其中重要内容有两点:,地形图的应用,接图表,地形图识读,地形图的应用,图 名,图 号,坐标系,点的坐标,两点之间的距离,方位角计算,面积计算,坡度计算,断面绘制,地形图分幅和编号,重点内容,难点内容,知识点:测设的基本工作,包括:测设已知水平角、测设已知水平距离、测设已知高程。点的平面位置测设的基本方法,如:极坐标法、直角坐标法、角度交会法、距离交会法;已知坡度的测设方法。重 点:点的平面位置和高程测设方法。难 点:测设元素的计算及其测设方法。,第十二章 施工测量基础知识,第十二章 施工测量基础知识,1.熟悉施工测量的基本知识,熟悉施工测量的特点;2.掌握施工控制测量中平面控制网的形式,掌握建筑基线和建筑方格网的测设方法;掌握施工场地的高程控制测量的方法;3.掌握建筑物的定位、放线、基础工程测量、主体工程测量;掌握高层建筑施工测量的基本工作。,教学目标,第十二章 施工测量基本工作,12.1施工测量概述,12.2测设的基本工作,12.3测设点位的方法,12.5圆曲线测设,12.4已知坡度线的测设,12.1施工测量概述,测设就是按照设计和施工要求,将图上设计好的建筑物、构筑物的平面位置和高程标定到实地,作为施工的依据。(又称放样)工程测量学两大内容:测定、测设思考题一:什么是测定?测定的范畴是什么?使用测量仪器和工具,通过测量和计算,确定地球表面地物和地貌的平面位置和高程,按一定比例缩绘成地形图,供科学研究、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使用。简单讲:测定就是把实物缩绘到图上;测设就是把图上的内容标定到实地。控制测量、大比例尺地形图的测绘、数字测图的内容就是测定的范畴,而从今天起,我们所学的内容就是测设的范畴。,一、施工测量的任务,1、施工测量:在工程施工阶段所进行的测量工作统称为施工测量。施工测量的目的:为施工提供依据,确保施工按设计要求进行,保证施工安全。,1)建立施工控制网2)建筑物的定位放线3)基础施工测量4)主体施工测量5)构件安装施工测量7)竣工验收测量 6)变形观测 放样是施工测量的主要任务。,2、施工测量的内容(具体任务):,二、施工测量的特点:(与测图之区别)1)目的不同,过程相反。2)精度远高于测图。3)施工测量的工作内容由施工进度决定,与施工组织计划相协调。4)场地复杂,受施工干扰大。,三、施工测量主要技术要求,12.2测设的基本工作,建、构筑物的放样实质上就是点位的测设,包括平面位置和高程。点位测设的基本工作有:水平角测设、水平距离测设、高程测设。思考题二:测量工作“三要素”是什么?角度、距离、高程,一、水平角测设,方法:一般法和精确法。仪器:经纬仪、全站仪 1、一般法测设即:盘左、盘右测设取中点。,A,B,盘左定c,盘右定c,测站,定向,中点定c,1、B点按经纬仪,照准A点,盘左置零;2、顺时针转动照准部,水平盘读数为时定c点。3、盘右照准A,置零,顺时针转照准部,读数为360-时定c点。4、连接cc,取其中点的c。,思考题三:电子经纬仪和全站仪盘右下如何测设角?,电子经纬仪和全站仪盘右下测设角,A,B,1)先按一般法测设角,定出C点2)然后用测回法实测角ABC得(两测回以上)3)计算角度误差:=;角度改正数:4)当0时,向外改正得C点,即得测设的角度。如下图。当0时,?,C,D,=Dtan,C,2、精确法测设水平角,12造价(2)班在体育馆旁角度测设实习实景,二、水平距离测设,沿已知方向测设水平距离。钢尺放样:一般法和精密法方法 全站仪放样 经纬仪视距放样(精度低),1、钢尺测设,1)一般法放水平距离D:放二次,取中点法。,2)精密法放水平距离 一般法定AB、打桩、钉钉测温度、高差计算改正数及实际放样长度D精量定点位,a、经纬仪定AB线;b、由A B丈量距离得B;c、由A B丈量距离得B;d、取BB的中点即为放样点B。,A,B,B,B,A,B,弹簧称加力,温度计,24.5,精密法测设水平距离要进行三项改正,1)尺长改正2)温度改正:Dt=(tt0)D测 钢尺的膨胀系数:=1.2510-53)倾斜改正:Dh=h2/2 D测 实际要放样的长度D=D测DLDt Dh,2、全站仪测设水平距离,安置仪器-瞄准测设方向-指挥立镜-测设水平距-根据误差前(后)移动棱镜-再测距(直到所测距离正好等于待测距离),即得测设水平距离。,全站仪测设水平距离,距离放样模式下可显示出测量的距离与输入的放样距离之差。测量距离-放样距离=显示值。放样时可选择平距(HD),高差(VD)和斜距(SD)中的任意一种放样模式,2、NTS360系列全站仪距离放样,2、NTS360系列全站仪距离放样,三、高程测设,方法有:水准仪测设、全站仪测设、经纬仪测设。1、水准仪测设已知高程的步骤:1)在已知点与待定点中间安置水准仪;2)视线水平后,先后视测已知点A水准尺中丝读数得a;3)计算前视点B水准尺得应读数b应;4)在待定高程的B处上下移动标尺,使中丝正好对准b值;5)在标尺下划一水平线,此线即为要测设的高程位置。,a,HA=100,Hi=HAa,HB设=101,HAa=HBbb=HAaHB=a-hab,HBb,前进方向,A,B,高程测设,思考题四:b=HAaHB=a-hab,为什么?,已知:水准点A的高程HA设计:B点的高程HB测设:测设B点高程标志,例:水准点A的高程HA=4.376m,要测设某设计地坪高程HB=5.000m。,设a=1.534m,则:水平视线高:Hi=HA+a=4.376+1.534=5.910mB点水准尺应有读数:b应=Hi-HB=5.910-5.000=0.910m,调整B尺高度,至b=0.910时,沿尺底做标记即设计高程HB。,三、点位高程测设,27,72,1.测设设计高程,解:在A、B间安置水准仪,在B处设木桩;对水准尺A读数:,1.534,0.910,2、基坑下高程的测设(上楼同理),a1,b1,a2,b2,b1a2,HA,HB,b2=HAa1(b1a2)HB,悬挂钢尺,B,Hi1,Hi2,3、测设水平面,视线高:ia各木桩顶尺上的读数为bi:b应=i-设,当bb应时,b应-b向下截,当bb应时,由桩顶向上伸b-b应,本节课小结,本节课讲述了:什么是测设?测设和测定有什么不同?讲述了施工测量概述,讲述了测设的基本工作:角度、距离、高程测设等。本节的重点是:测设的基本工作。难点是:角度精确放样和距离精密放样。,12.3测设点位的方法(平面位置测设),常用方法有:极坐标法、直角坐标法、角度交会法、距离交会法、全站仪坐标放样法。1、极坐标法 适用于放样距离不大,且便于量距的情况。需要准备的放样数据:水平夹角及水平距SAP,由坐标反算方位角,并计算,算水平距离。AB=arctan(Y/X),AP=arctan(Y/X),=APAB。,A,B,SAP,P,A,B,P,放样步骤:1)在控制点A安置仪器;2)盘左、照准B定向、水平盘置零;3)顺时针转照准部角,在AP方向线上定一点P1;4)盘右再测设水平角,在AP方向线上定一点P2;5)取P1 P2中点P;6)沿AP方向线进行距离测设定点P于地面P点。,SAP,极坐标放样例子,如图所示,已知A点的坐标为(2015.15,1546.37),B点的坐标为(2025.52,1605.23),试计算用极坐标法放样P点(2035.4,1560.7)所需要的数据及放样步骤.,极坐标法放样1)数据计算:2)放样步骤:,A,B,P,A,SAP,2、直角坐标法,此法适用于有建筑基线或建筑方格网的情况。放样方法与步骤:1)放样数据的准备2)现场放样:经纬仪+钢尺 全站仪,A,O,B,1,2,3,4,5,6,7,8,d1,l2,l1,d2,a,b,c,d,l3,l4,d2,d2,d1,2、实地测设点位 1)O点安置仪器,后视,按距离测设法放 样a,b;2)a点安置仪器,后视并置零,盘左盘右 取中法拨角90后,放样距离a4定出4点,再向前定出1点;3)同理,放样出3和2点;4)检查12和34之间的距离是否与设计相符。一般规定:相对误差不应超1/2000-1/5000,在高层和工业厂房放样中精度要求 更高。,3、角度交会法(两点前交),此法精度较高,适用于距离较大,或地面起伏大,距离测设困难时,如桥梁、水电站、航运工程等。放样方法与步骤:1)放样数据准备坐标反算方位角,并计算两个水平夹角、。2)现场放样方法:分别在A、B已知点安置仪器,互为后视方向置零,转过所需水平角,在两方向线交点处打木桩,再于木桩上精确定出P点。,A,B,P,3、角度交会法,适用于待放样点距控制点较远或不便量距的情况。,所需放样数据:两个或多个已知角度。“示误三角形”的最大边长要符合限差要求“交会角”宜在30-150之间。,4、距离交会,此法精度较低,适用于平坦地面,且距离较短(不超过尺长),量距方便的细部放样,或者精度要求不高的点位测设,如界桩放样。1)数据准备坐标反算或图上量取放样距离;2)现场放样:两把尺分别从已知点拉出要放样的水平距离,相交的交点即为P点。,A,B,P,SAP,SBP,5、全站仪坐标放样,全站仪放样适用于各种地形情况,距离大,精度高,速度快,操作简单,不需要人工反算放样数据,应用广泛。,南方NTS360的放样步骤:1)安置仪器;2)开机MANU-程序-放样-设置测站-设置后视点-输入放样点号、坐标-转动照准部使旋转角为0-指挥立镜-瞄准棱镜-测量-根据显示的偏差指挥立镜-再测量-(直到偏差接近0)即得放样点位。,在道路、管线等工程施工中,通常要进行坡度直线的测设。若坡度较小或精度要求高,可用水准仪测设;若坡度大且精度要求不是很高,也可以用全站仪甚至经纬仪测设。,12.4 已知坡度直线的测设,坡度线的测设:实际上是每隔一定距离测设一个符合设计高程的位置桩,使之构成已知坡度。,如下图:已知A点高程为HA,设计坡度为i(上坡为正,下坡为负),则B点的高程为:HB=HA+IDAB,坡度线的测设方法与步骤:1、按给出的距离、坡度计算出B点高程。2、把水准仪安置在中间,首先测设出B点的高程位置。,A,HB,B,HA,a,b,b=HaaHb,3、再把水准仪在A点安置,安置时使一个脚螺旋在AB方向上,另两个脚螺旋的连线大致垂直于AB方向线;并量取仪器高i。4、用脚螺旋和微倾螺旋使中丝对准B尺的I读数处,此时视线平行于坡度线。5、打中间点木桩,并使中丝读数均为i,则桩面连线则为要测设的坡度线。,测设方向,各桩处填挖高度的确定:若各桩顶的标尺实际读数为bi,则该桩处的填挖高度为:填挖高度=i-bi i=b,不挖不填;ib,挖;ib,填。,i,i,i,i,i,i,HB,坡度直线的测设,坡度线的测设还可以按平距和高差进行测设,先按一定间距测设平距,实测高差,按给定坡度计算设计高差,计算出填挖高度标到木桩上即可。,h,D,设计高差h=iD,12.5圆曲线放样,圆曲线在道路、工民建、渠道等工程中是很常用的。12.5.1圆曲线要素及计算1、圆曲线主点指:曲线起点、中点、终点。2、圆曲线要素指:圆曲线的半径R、转折角、切线长T、曲线长L、弦长C、外矢距E。,3、圆曲线要素计算:切线长T=Rtan(/2)曲线长L=R/180外矢距E=R()弦长C=2Rsin(/2),12.5.2 圆曲线主点的测设,1、在交点上安置仪器,根据T、E、180+、270+/2测设三个主点。2、主点的桩号:ZY桩号=JD桩号-TQZ桩号=ZY桩号+L/2YZ桩号=ZY桩号+L,12.5.3 圆曲线的细部放样(简讲),方法有:偏角法(方向与距离交会法)直角坐标法(切线支距法)全站仪极坐标法等等1、偏角法的计算与放样P160偏角即弦切角=圆心角的一半=/2圆心角=弦长d=2Rsin/2,目前多用全站仪极坐标放样,弦切角=所对圆心角的一半,S,d,R,R,参看P160例10.3,O,JD,ZY,YZ,2、切线支距法(直角坐标法),X,Y,T,T,R,R,1,2,3,4,坐标计算公式Xi=RsiniYi=R(1cosi),X3,Y3,参看P159例题,弦切角=所对圆心角的一半,圆心角=180S/3.14R弦长d=2Rsin/2,3、全站仪极坐标法,一般是从起点、终点往中间放。,

    注意事项

    本文(教学课件PPT施工测量基础.ppt)为本站会员(李司机)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