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毕业设计(论文)-土地利用动态变化过程和驱动因素分析.doc

    • 资源ID:7026269       资源大小:99KB        全文页数:16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10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0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毕业设计(论文)-土地利用动态变化过程和驱动因素分析.doc

    学 士 学 位 论 文 土地利用动态变化过程和驱动因素分析Land use dynamic change process and driving factor analysis院 系:地理科学学院 专 业:土地资源管理 姓 名: 学 号: 导 师: 目录前言11 研究区(乌海市乌达区)概况11.1地理位置及经济状况11.2自然条件21.3 城市规划与发展目标21.4城市经济发展状况32 研究资料获取及研究方法42.1研究资料获取42.2研究方法43 乌达区规划范围的土地利用动态变化53.1乌达区规划范围 20082011年遥感解译结果 53.2对研究区域土地利用变化的分析64 土地利用变化驱动因素分析74.1经济因素74.2人口因素74.3 政策因素84.4 小结85 结论与建议 8致谢参考文献土地利用动态变化过程和驱动因素分析摘要:为了更好更合理的规划利用乌达区有限的土地,防止建设用地的无序扩张,使乌达区在经济发展的同时,合理的利用和保护土地,特别是农用地。本论文通过对2008年至2011年四年来乌达区的土地利用变化,及乌达区经济发展、人口数量的了解,综合分析了影响乌达区土地利用动态变化的驱动力因素。得出结论:乌达区处在经济不断增长的时期,社会经济还会进一步发展,人口数量也处在上升趋势,对土地的需求越来越紧俏,特别是建设用地,而建设用地主要是由农用地和未利用地转化而来。因此,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要协调好经济建设和合理使用与保护土地之间的关系、保护农用地发展未利用地,在紧抓经济建设的同时,集约节约的利用现有土地资源,在地类变化方面也要以规划为前提加强管理,使乌达区的经济发展与土地利用不相矛盾。关键词:土地利用 动态变化 建设用地 经济建设 驱动力 集约节约 结论与建议The land use dynamic variation and driving factor analysis Abstract: in order to better and more reasonable planning WuDa area of the limited land, prevent the chaos of the construction land expansion, make WuDa area in economic development colleague, rational use and protect land, especially the agricultural land. This paper based on 2008-2011 four years WuDa to the change of land use, and WuDa area economic development, population of understanding, the comprehensive analysis of the influence WuDa area the dynamic changes of land use of driving force factors. Conclusion: WuDa area in economic growth period, the social economy further development, population is also increasing, the demand for land more and spruce, especially the land for construction purposes, and construction land is mainly composed of agricultural land and did not use the transformation. Therefore, in the process of the development of future to coordinate well economic construction and reasonable use and protect l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economic construction in tight grasp at the same time, intensive use of the existing saving land resources, in such change to have to plan for the premise to strengthen management, make the WuDa economic construction and land use are not contradictory. Key words: Land use Dynamic changes Construction land Economic construction Driving force Intensive save Conclusion and suggestion 11土地利用动态变化过程和驱动因素分析前 言土地是城市最重要的资产之一,经营土地资产是经营城市的关键,是国土资源部门服务社会的重要手段。20世纪90年代以来,土地利用/覆被变化(KUCC)成为环境科学的主要研究方向,被列为国际重大研究计划,LUCC研究将土地利用和覆被变化的机制作为焦点问题,以这种变化的自然和人文驱动因素分析为主要突破口,以调整土地利用政策进而合理利用和保护土地资源以合理配置土地资源,缓解人类对生态环境的压力。已经有相当数量的研究围绕工业开发区、城市拓展区、城乡交界带等土地变换比较剧烈的地区展开,研究这些地区的土地利用变化动态序列过程,分析其驱动因子,根据驱动因素提出合理改善的措施,从而调整土地利用结构,以构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模式。在快速的经济发展与城市化进程背景下,规划城市的土地利用格局必将发生剧烈的变化,如何使这种剧烈变化更加合理,必须研究区域范围内历史的土地利用格局、变化,掌握土地资源变迁的形成演化、分类分布、开发利用、基本特征和规律,从而对如何可持续地利用区域土地资源,提高土地利用价值,实现土地利用优化提出建议。1 研究区(乌海市乌达区)概况1.1地理位置及经济状况乌达区属内蒙古自治区乌海市辖区之一,位于乌海市西南部。西靠贺兰山脉北段,南、西、北与阿拉善盟接壤,东临黄河,与海勃湾区、海南区隔河相望,见图1.区辖地南北长约21.5公里,东西宽约16.4公里,地处北纬39°2639°38,东经106°36106°46之间,全区总面积219.716平方公里,平均海拔高度1 200米(1999年划界后)。区内有7个街道办事处,40个社区居民委员会,1个行政乡,5个自然村(嘎查)。2008年,乌达区总人口为129117人,其中流动人口7411人,少数民族为7796人,农业人口7 447人,人口密度为588人/平方公里。1.2自然条件乌达区属于典型温带大陆性气候。地处乌兰布和沙漠边缘地带,沙漠和戈壁面积大。距离海洋遥远,海上暖湿气流不易吹到,地区北面和西北面地势开阔,来自西伯利更一蒙古高压冷空气可以畅行而下,寒潮易于侵入。故四季干旱少雨雪,晴天多,阴天少。全年太阳能辐射为15585千卡平方厘米,仅次于西藏的拉萨市,全年干均日照达3000-3200小时,利于植物生长。春季寒冷、干旱、多风,多为南风和东南风,最大风速可达28.7米秒(1931年4月27日)。夏季炎热而短促,晴天多,阴天少,日照充足,量热在七月份,平均气温在13-27之间,最高气温在39.4(1978年7月6日),极端平均最高气温36.2(1983年一1986年),秋季凉爽,7月一9月雨水最多,年平均降水量1569毫米(1933年一1986年),昼夜最大温差25(1961年4月2日),冬季寒湘侵袭频繁,常出现大风降温为主的天气。最低气温一26.7(1971年1月22日),冻土层厚度1.3-1.5米,最大冻土深度为1 630毫米(1962年一1982年),冻土期从11月至来年3月。1.3 城市规划与发展目标随着我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乌海市委市政府抓住机遇,依靠区位优势,依托国家重点项目,积极推进市场化,工业化,产业化和城市化建设:人口分布将强化城区、尤其是主中心城区的集聚规模和辐射能力作为市域范围人口空间分布调整的重点。市域新增人口主要向城区集聚,城区人口规模将以较快的豇速度增长,占总人口的比重将有大幅度的上升。合理配置土地资源,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统筹重大工业项目布局,提高市域经济整体效益。协调城区职能分工,实现城市功能组织的有序化。市域大型基础设施共建共享,创造高质量的人居环境。工矿区是乌海市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工矿区的建设要统一纳入城市规划和管理之中,提高质量,改变陈旧的工矿区概念,按照现代化工业城镇的标准改造工矿区。将煤田分布地带划为采掘工业控制区。建立绿色产业区,通过农业生态工程的实施,形成环境优美的田园风光,在未来将成为游览观光的重要内容。建立生态防护区,在城市北部建设沙漠防护林带,在黄河沿岸建设沿河防护林带,在各城区和工矿区外围建设城市防护林带,在机场周围建设机场防护林带。加强基础设施的建设与改造,包括机场、铁路、公路、航运、城区之间快速路,水源保护地、黄河水利枢纽、污水处理厂、水厂、给排水地下管线、防洪渠、灌渠,大型发电厂、热电厂、高压变电站、高压线走廊,长途交换局、市话交换局、邮件处理中心、光缆线路、电信管道等。发展全市医疗卫生和社会保障事业,建立社会保险、社会福利和救助保障体系。随着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对建设用地需求量增加,而新的土地管理法实施以来,实行用途管制,保护耕地,保护基本草牧场,限制供地数量。供地数量有限,土地需求增加,根据市场规律,必然引起地价上涨。1.4城市经济发展状况初步核算,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90.04亿元,比上年增长18.4%,连续第12 年实现两位数增长。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3亿元,增长2.9%;第二产业增加值124.56 亿元,增长20.4%;第三产业增加值63.17 亿元,增长15.4%。分季度看,一季度增长18.6%,二季度增长19.0%,三季度增长19.0%,四季度增长18.4%。按常住人口计算,当年人均GDP达到40130 元(折合5494 美元),比上年增长16.9%。 第一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0.21%,第二产业贡献率为70.11%,第三产业贡献率为29.68%。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1.3:64.8:33.9 调整为1.2:65.6:33.2。 全市完成财政收入39.29 亿元,比上年增长48.8%,其中,地方财政收入20.61 亿元,比上年增长67.2%。财政总支出27.72 亿元,比上年增长31.3%,其中,一般预算支出21.84亿元,增长15.9%。全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为104.2%,高于上年2.4 个百分点。其中,食品类价格上涨11.8%;居住类价格上涨6.1%;烟酒及用品类价格上涨0.7%;衣着类价格上涨0.2%。除此以外,娱乐教育用品及服务类价格下降0.1%;交通和通信类价格下降0.1%;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类价格下降0.2%;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类价格下降2.0%。商品零售价格指数上涨3.6% 生产领域价格涨幅较大。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上涨7.2%;其中,生产资料价格上涨7.1%,生活资料价格上涨9.7%。原材料、燃料及动力购进价格指数为11.4%。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指数上涨4.8 %。 年末全市就业人员21.7 万人,其中城镇就业人员19.2 万人。在第一产业就业的人员2.6 万人,第二产业就业人员11.6 万人,第三产业就业人员7.5 万人。城镇单位在岗职工10.46万人。2、 研究资料获取及研究方法2.1研究资料获取空间数据主要来源于卫星影像图,遥感影像的地理坐标校正过程中参考了相关乌海地区的1:100000地形图,本研究以乌达区作为遥感解译对象。研究中还收集了乌海市地图,基础地理信息数据,以及有关数据作为参考,运用遥感数据处理软件对乌达区遥感影像图进行处理、分类。2.2研究方法遥感技术具有高技术性、新信息源、动态变化等特点,遥感和GIS技术的结合能具体、迅速、定量的把握建设用地扩展动态,对研究区域遥感影像进行处理、分类:(1)不同地物光谱特征的提取在遥感影像图中选择不同地物光谱特征明显的 20个样点 ,并利用GPS定位系统进行实地调查 ,确认地物的土地利用类型属性。( 2 )遥感影像地物分类:采用光谱直接分类法 ,通过目视解译对各时期遥感影像进行监督分类 ,考虑到不同土地利用程度的差异 ,同时为减少解译分类的误差 ,将一些难以区分的类型在遥感影像图中选择不同地物光谱特征明显的 20个样点 ,并利用GPS定位系统进行实地调查 ,确认地物的土地利用类型属性。 遥感影像地物分类:采用光谱直接分类法 ,根据乌达区土地利用时空动态变化及其驱动因素分析归并 ,从而将研究区的土地利用划分如下: 建设用地 (主要为水工建筑用地、村庄、特殊用地、公路用地、采矿用地、建制镇、城市、铁路用地和水库水面) ; 农用地 (主要包括水浇地、设施农用地、果园、有林地、灌木林地、其他林地、坑塘水面、沟渠、天然牧草地和人工草地) ; 未利用地 (主要为内陆滩涂、河流水面、沙地、盐碱地、裸地和其他草地) 。 在得到遥感解译结果后 ,运用 GIS软件 Arcgis对其进行运算 ,得出研究区域各土地利用类型的面积数据 ,从而通过分析土地利用时空动态变化 ,揭示乌达区土地利用动态变化的基本特征及规律。3 乌达区规划范围的土地利用动态变化 随着区域土地利用格局的变化 ,乌达区规划范围的时空格局也发生了变化 ,从而影响其各种生态及社会服务功能。通过利用遥感数据进行土地特征变化方面进行宏观尺度研究 ,并结合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对研究区进行时空动态变化分析 ,将得到的结果及实地调查收集到的土地变化历史资料 ,用来分析其变化规律 ,探讨土地属性变化的原因。 考察乌达区在社会经济发展的同时 ,找出其土地利用变化在 20082011年表现出的基本特征 ,城镇用地类型转变特征 ,以及各类用地规律。3 . 1乌达区规划范围 20082011年遥感解译结果 通过遥感图像处理软件 ERDAS I MAGI NE 8 . 6对规划范围几个地类的遥感影像图进行处理、 分类和分析 ,分别得到乌达区规划范围四个年份的土地利用现状图 (见图 4 图 8) : 土地利用变化基本特征,由 Arcgis 8 . 3计算得到乌达区规划范围各种土地利用类型的面积数据 ,见表 2。表 2 乌达区规划范围 2008-2011年土地类型面积及变化 年份 农用地 建设用地 未利用地2008年 面积 3885.3811 5521.6613 11261.2151 占总面积分数% 18.80 26.72 54.48 2009年 面积 3852.0874 5861.9395 10954.2306 占总面积分数% 18.64 28.36 53.00与2008年相比 -33.2937 +340.2782-306.9845变化百分比% -0.86 +6.16 -2.73 2010年 面积 3814.7178 6191.0642 10662.4755占总面积分数% 18.46 29.95 51.59 与2009年相比 -37.3696 + 329.1247 -291.7551变化百分比% -0.97 +5.61 -2.66 2011年 面积 3780.5336 6268.6018 10619.1221占总面积分数% 18.29 30.33 51.38与2009年相比 -34.1842 +77.5376 -43.3534变化百分比% -0.90 +1.25 -0.41 乌达区的地类所占比例变化为: 2011年 从以上土地利用数据可以看出:研究区的土地利用结构发生显著变化 ,而且变化体现出单一有序指向 ,乌达区建设用地面积由 2008年的 5521.6613hm2增长到 2011年的 6268.6018hm2,在全部土地类型中所占比例逐渐增大 ,由26.72%增长到 30.33%;而与之相反,在以上数据中,乌达区农用地面积由2008年的 3885.3811 hm2减小到2011年的 3780.5366 hm2,在全部土地类型中所占比例逐渐减小,由 18.8%减小到 18.29%;耕地所占比例逐步减小;乌达区未利用地面积由2008年的11261.2151hm2减小到2011年的10619.1221hm2,在全部土地类型中多占比例逐渐减小,由54.48%减小到53.38%。主体变化趋势为:农用地和未利用地面积逐年减小而建设用地持续增加。3.2对研究区域土地利用变化的分析根据土地利用类型面积数据可以得到以下乌达区规划范围土地利用类型面积变化曲线 可以看出,建设用地与农用地和未利用地的增减是密切相关的,即建设用地的增加主要是通过改变农用地和未利用地的土地属性来实现的。 由图表分析可知建设用地持续增加,而农用地和未利用地显著减少,特别是未利用地,建设用地增加的部分主要是由农用地和未利用地转变而来,建设用地的扩张是促进区域土地利用变化的主力军。这样也使得收益较低的土地利用方式向较高收益的土地利用方式转变。4 土地利用变化驱动因素分析4.1经济因素 乌达区是乌海市经济发展的核心区域,乌达区自然资源丰富,是依靠资源发展的区域,自乌达区规划建设工业园区以来,四面八方的企业到乌达区落户,也成为乌达区发展的重要支柱。开发区的建设需要大量的土地,而征地补偿的方式将大量农用地和未利用地配置到建设用地当中,从而推动者农用地和未利用地向建设用地转换。经济的发展推动了开发区的建设,而开发区建设用地是区域土地利用变化的主力军,并且其吸引力带动了周边非建设用地向建设用地的转变,从而导致乌达区建设用地的增加伴随着经济的发展,对建设用地的需求也在不断的扩大,也就导致农用地和未利用地向建设用地的转变的现状。4.2人口因素 区域人口的迁入等原因引起的人口增加,会导致生活配套设施及居民居住用地大幅度提高。以居住用地开发为主体的建设用地扩展具有较高的市场化的倾向,在市场供求规律和政府的宏观调控政策的综合作用下,迅速地发展起来,人口的增长和生活质量的提高必然导致建设用地的增加。由此可见,研究区的土地利用变化受到人口规模快速增长的影响较大,人类活动从整体上改变着该区域的土地利用方式。近年来,人口增长因子强烈影响着本区土地资源的演变。可见人在土地利用系统中发挥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因此,必须注重建设用地节约,同时加强对非建设用地的管理。4.3 政策因素 乌达区享有各种优惠政策和完备的基础设施是其独有的优势,乌达区对外来投资发展的企业实行优惠政策,因此,目前有多家企业到该区投资发展,也导致了原有建设用地的紧缺。4.4 小结 从上诉分析可以看出,在改革开放政策的驱动下,乌达区规划范围土地利用变化表现出明显的空间分布和时间变化的梯度性,政策体制转变快速的经济发展是导致乌达区土地利用变化的因素之一。在这个过程中,城市的投资和产业的转变与农村农业用地内部结构的调整相互结合,加上开发区的优惠政策及人口增长的因素等,从各方面共同推动了乌达区的土地利用格局变化。5 结论与建议 通过对乌达区土地利用动态变化及驱动因素的分析,可以看出:近年来乌达区,尤其是经济开发区土地利用程度不断加大,土地利用结构发生了较大变化,最显著的特征是未利用地减少,而建设用地相应的大量增加。建设用地增加的部分主要由农用地转变而来。开发区的建设与发展是促进区域土地利用变化的主力军。 鉴于以上对土地利用变化驱动因素的分析,乌达区在以后保证社会经济发展的同时,应该注意保护余下的农用地,严格控制建设用地向农业生态系统扩展,不能只顾经济发展而不顾土地总量的动态平衡,合理开发利用未利用地;乌达区的建设用地扩展要有计划而不是盲目的进行,控制人口增长速度,使其控制在合理范围;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严格控制建设用地规模,节约集约用地,提高土地利用效益,可以加大对未利用地的开发利用;调整用地结构,优化土地布局,合理利用土地,优化土地生态环境。参考文献 1陈百明,刘新卫,杨红. LUCC研究的最新进展评述. 地理科 学进展, 2003; 22 (1) : 2229; 2李秀彬. 全球变化研究的核心领域 土地利用 /土 地覆被变化的国际研究动向. 地理学报, 1996; 52 (6) : 553557; 3史培军,陈晋,潘耀忠. 深圳市土地利用变化机制分析. 地理学报, 2000; 55 (2) : 151160; 4史培军,宫鹏,李晓兵,等. 土地利用 /覆盖变化研究的方法与实践. 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0; 5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亦庄新城规划. 2005; 6北京市规划委员会,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北京市社会科学院研究院首都发展研究会,等. 亦庄新城产业发展战略与空间布局研究. 2005;

    注意事项

    本文(毕业设计(论文)-土地利用动态变化过程和驱动因素分析.doc)为本站会员(李司机)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