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实用精神科护理概论.docx

    • 资源ID:6719064       资源大小:33.43KB        全文页数:13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实用精神科护理概论.docx

    实用精神科护理概论了解精神病学和精神科护理学发展史及其相关的概念,是学习精神科护理的基础。因此,本章节系统地介绍了精神科护理学的发展沿革与趋势及其相关概念和任务、精神科护理人员的素质要求和精神科护理学的相关理论。第一节精神科护理学的发展沿革与趋势一、精神科护理学的发展沿革在远古时代,人类对疾病的产生尚不了解,认为疾病是神、鬼等超自然力量加诸于人类的惩罚,精神障碍也不例外,治疗的办法则是求神拜佛、请巫师等。直到公元前四世纪,才开始有疾病病名和药物治疗的记载,在希波克拉底斯(Hippocrates,460377B.C)的著作中和中医典籍、内经里也有了精神障碍的病名和治疗处方,医病不再是巫师的专业。近数百年来,特别是19世纪以后,现代医学得到了迅速发展。精神障碍在过去的医书里虽已有记载,但直到19世纪在欧洲(主要是法国)才有较广泛的病例报道,并提出许多现在还在使用的病名和症状学名称。19世纪末,德国医生KraePelin总结了前人工作,提出了一个分类,这一分类以后成为现代分类的框架,所以KraePeIin成为现代精神障碍学史上的关键人物(“祖师”)。20世纪以前,精神障碍基本上没有什么治疗。30年代先后发明了电休克和胰岛素休克治疗,对部分病人有较好的对症治疗效果。50年代以后,出现了一批治疗药物,开创了精神障碍化学治疗的新局面,大大改变了精神科治疗的面貌,也促进了精神障碍的实验室研究:19世纪末弗洛伊德(S.Freud,18561930)的心理分析治疗的出现,使心理治疗成为一个专业,促进了20世纪各种心理治疗的发展。到了20世纪后期,由于提出了新的疾病模式,由于神经科学的进步,由于伴随人口老龄化而来的阿尔茨海默病的增加,过去不被重视的精神卫生问题现已日益受到重视,这对广大精神科工作者是一个很大的激励和促进,使精神科能赶上医学其他学科快速发展的步伐。现代精神医学在19世纪末传入中国,在少数沿海城市建立了主要为收容性质的精神病院;20世纪初,引进了神经精神病学的课程,到了20年代培养出第一批神经精神科医生。但在20世纪上半期,由于战乱频繁,所以发展不快,在新中国建立(1949年)以前,全国精神科住院床位仅I(X)O余张,精神科医师也屈指可数。20世纪下半期,精神科床位已发展为10万余张,从事精神科的专业人员也相应地大量增加,并在北京、南京、上海、成都、长沙等地形成了几个著名的临床及学术中心。成立了全国性的学术团体,出版了许多专业书籍和杂志。总之,现阶段的精神医学方向,已由过去的器质论、心因论而演变到所谓的综合论(holisticview),即任何疾病的发生、发展不仅受生物学因素影响、制约,也与心理、社会因素密切相关,其研究范围不仅限于预防各类精神障碍,更注重人类心理健康的维护,这也使精神医学的领域越来越广泛,内容越来越丰富。精神科护理学是随着精神医学的发展,以及政治、经济、宗教、社会文化等因素的转变而逐步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专业。其中护理人员的角色由原先的生活照顾进展到生理、心理、社会文化兼顾的整体性的照顾者、治疗者、教育者、支持者、咨询者等多种角色与功能。护理的范围也由精神障碍的防治拓展到社区心理卫生。由于我国古代传统医学原本就医护不分,近代又因西方医学的传入,国内精神科护理的发展深受西方医学体制的影响,故在此仅就欧美精神科护理的发展过程分成三个阶段作介绍。(一)萌芽期(1890年以前)18世纪后期,法国医生比奈尔(Binel)首先去掉精神障碍病人身上的锁链,使病人从囚禁中解放出来,提倡给精神障碍病人以劳动和人道主义待遇,才开创了精神科护理的先河,I860年,护理学创始人南丁格尔(NightigaIe)女士在英国开办护校,正式的护理教育开始成立;其中强调病区的环境、个人卫生、新鲜空气和运动,注意病人的饮食和睡眠,以及对病人的态度等为主的护理专业理念。1873年,美国LindaRiChardS女士以此理念致力于精神科护理工作,并制订出一整套精神科护理的计划,主张对精神障碍病人的照顾品质应该和一般内科病人的照顾品质一样完善。这奠定了精神科护理的基础模式。此阶段的精神科护理以看管、照顾为主。(二)成长期(1890年1940年)这个时期,随着精神医学的发展,精神科护理不管在教育、角色功能等方面都大为进展。18907940年期间,伴随精神医学的发展,精神科护理的职能开始拓宽,护理的角色功能由协助病人日常生活及一般身体照顾,扩展到协助观察病情、详细记录,为医生诊治提供参考。20世纪30年代,精神医学发展了很多躯体治疗方法,如睡眠治疗、胰岛素休克治疗、电抽搐治疗法等,使精神科护理增加了许多治疗性的内容O这要求精神科护士增加许多内外科护理知识和技术来协助治疗病人。因此精神科护理在治疗中成为更有意义的角色。在躯体治疗发展的同时,精神医学也注重精神动力学的研究,开始提倡无意识的心理因素对人的行为和人际关系及日常生活的影响,使精神科护理内容不仅是发展更有效的护理技能,还须具备生理、心理的知识来作为执行的基础。在精神科护理教育方面,1935年起美国开始有护理本科教育,并开设精神科护理课程,有了第一本精神障碍护理教材。19361945年美国有3所大学开设精神科护理硕士教育,建立了精神科护理学会。由于精神科躯体治疗的推进和教育的进步使精神科护理拓展为一个重要的专业领域。(三)成熟期(1940年迄今)这个时期精神科护理在专业的领域上更跨了一大步,进人了整体性护理的新境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经济和社会的变迁促使精神障碍病人的数目急速上升,社会对精神科医疗服务的需求也日益增加,促进了精神科护理的发展。精神科护士的工作范围从医院走到了社区和家庭。我国在1950年以前,由于经济落后等诸多因素的影响,精神障碍的治疗及护理都得不到重视和发展,精神病院数量少,设施简陋,精神科专业人员极少,技术力量薄弱。1950年以后,精神科护理事业受到重视,各级精神病院在全国各地先后建立,改善了设施,大量受过培训的护士加人精神科护理专业队伍,加强了护理的技术力量。1952年佩普洛(DrHikiegardpeplau)的护理的人际关系一书中论及精神科护士的角色、功能及基本技巧,此书为精神科护理学发展提出了系统的理论架构。1954年,前苏联医生普普金撰写的精神病护理一书,详细阐述了精神科病区的组织管理,对医护人员的要求,对精神障碍病人的基础护理和症状护理,强调尊重病人、爱护病人、恢复病人的权利、废除约束、改善生活、开展文娱活动和劳动等,由此开始了以对症护理为主的护理工作。尤其50年代后期,在南京、上海、北京、成都等大城市的精神病院把病人从关押和约束中解放出来,组织他们参加工疗和娱乐体育活动,成立病人管理委员会,让病人参与病区管理,实行开放和半开放管理模式,使精神科护理更加规范,开始步入新的历程。1963年后,在社区精神卫生运动的推动下,精神科护理的功能逐步由院内封闭的护理,开始走向社区、家庭护理和精神障碍的预防保健及康复。1966年1975年,精神科护理受到干扰和破坏,护理质量和业务水平显著下降。20世纪80年代,随着国家的振兴和富强,国家卫生部、各级政府、中华护理学会都很重视精神科护理队伍的建设及精神科护理的科研工作,中华护理学会也多次组织精神科护理学术交流活动,在1990年成立了全国精神科护理专业委员会并制定了精神卫生保健护理等各项管理制度,各省也相继成立了省、市的精神科护理专业委员会,使精神科护理事业步入正规健康的发展轨道。护士知识结构和文化水平都有了很大的提高。通过在职学习,如成人高考、自考、电视大学、网络教育等多种学习渠道,各地已培养了大批大专、大学本科和硕士毕业的护理人才从事精神科护理工作,使精神科护理质量、业务水平、教学、研究等都有了很大进步。近10多年来,我国护理人员在国内外专业杂志上发表了许多护理科研文章,并出版了诸如精神科护理学、护理精神病学等相关专著。全国各省、市、地区经常组织精神科护理学术活动,大大促进和推动了我国精神科护理事业的发展。二、精神科护理的发展趋势(一)社区家庭化护理发展趋势精神障碍是一种慢性病,病人长期住院不仅不利其康复,反而由于长期住院脱离社会,易患住院综合症从而引起社会功能的退缩。精神障碍病人回归社会,尽量与正常人相处或生活在一起,促进病人的康复,这是新的理念。因此,发展社区精神卫生,使精神隙碍病人回归社会,回归家庭已成为必然趋势。从20世纪60年代就开始对精神障碍病人的管理模式进行了改革,从传统的医院为主的管理模式转向以社区一一家庭化为主的管理模式。英国是社区精神卫生工作开展得较早较好的国家之一,很早就主张在社区中照料精神障碍病人。美国是社区及精神医学起源国之一,精神科非住院化运动,全面建立社区精神卫生中心,开展住院、门诊和预防工作及政府立法是其发展主要标志。因此,大的精神病院的床位数急剧下降,社区精神卫生中心及其他院外服务形式迅猛发展。美国对在社区的精神障碍病人提供不同类型的治疗机构,包括危机干预机构,过渡治疗机构(出院后回家前病人接受适应性治疗的机构),长期和短期监护公寓,寄养家庭,提供食宿和护理以及有监护的乡村住所等。重点体现在社会心理康复,指导家属亲友,调整人际关系,提高适应能力以及保护病人权益等方面。日本,在80年代中期建立了600个社区精神卫生保健机构,配备了专门家访人员,并且十分重视教育培训和普及宣传工作。我国社区精神卫生工作在建国初的创始期已列为重点工作之一。并且在1958年全国第一次精神障碍防治工作会议上,便提出了“积极防治,就地管理,重点收治,开发治疗”的工作方针,把社区精神卫生服务列为工作重点之一。会议决定由南京、上海、北京、湖南和四川五个地区负责对全国培养人才,制定规划,建立精神障碍防治机构,重点在于对重型精神障碍的防治管理,要求做到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和预防复发。从而推动了我国社区精神障碍防治工作的发展。20世纪70年代开始在城乡建立了精神障碍三级防治网,出现了不少社区精神障碍防治机构。1986年在上海召开第二次全国精神卫生工作会议,促进了精神卫生工作在全国范围内进一步发展,在城市推广以专业机构为中心的三级防治组织,提倡基层卫生组织和精神卫生服务相结合的形式,或以社区为中心开展精神卫生工作。在农村建立精神卫生三级防治网,开展家庭社会防治工作。又如设立医疗站或福利工厂、家庭病床、群众性看护网、日间医院等。因此,精神卫生工作趋向社区一一家庭化是必然的。(二)精神科联系照会护理发展趋势联系照会护理是一种护理业务模式,是指由具有专才的护理人员对有特殊需要的单位提供协助,以解决该单位所面临的问题。当综合医院里发生病人有精神方面的问题而在照顾工作上面有困难时,就主动地邀请与其有持续关系的精神科资深护理人员来协助其解决困难,即为精神科联系照会护理。精神科联系照会护理的工作范畴并不限于医院内,它也可以扩展到社区内其他机构,如工厂、学校、教会和商业团体等,对他们提供服务。在美国,有执照的联系照会护理师可以独立开业,执行业务,亦可受雇于某一组织,如医院的护理部或精神科部门从事工作。(三)实行开放型护理发展趋势开放型护理即指精神障碍病人在住院期根据病情状态不同,可实行自由进出病区,或周末度假(周末回家),或节假日回家等,与社区接触、与家人团聚,以达到促进病人社会功能的恢复。医学模式的转变,强调人与周围环境的协调和社会适应。封闭式的治疗与管理影响了精神障碍病人心身健康。病人会因为长期住院而与社会隔离,造成其社会功能的减退,阻碍他们重返社会。实行开放式护理,增加病人与社会的联系,能促进病人精神康复和重返社会。实行开放型护理是精神科专科医院发展的必然方向。(四)实行康复护理发展趋势精神障碍给病人社会功能带来的损害和精神残疾,严重影响了病人的生活质量和社会经济的发展。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医疗问题和社会问题。加强病人社会功能的恢复,减少残疾是精神卫生工作的一个重要部分。训练病人生活、学习、工作、社交技能是减少精神残疾的重要因素,护士在病人康复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康复护理是精神科护理发展的方向和重要内容之一。(五)综合性临床护理发展趋势从健康的定义上看,人是一个完整的个体,其生理、心理和社会的健康处在同等重要的位置。精神健康服务和躯体健康服务融为一体是发展的必然趋势,而且病人的心理问题将是护理工作的重点。护士不仅要有能力帮助病人解决生理上的问题,还要有能力帮助病人解决心理社会方面的问题。这就要求我们护理人员不仅要有很好的精神科专业知识,还要有其他学科的综合知识和技能。西方国家趋向于发展包含精神专科的综合医院。目前国内也趋向两方面的发展,一是在精神科机构内设立多种学科,如神经科、内外科等;二是精神科临床管理模式多样性,如开放化、家庭化、整体化相结合。(六)精神科护理学发展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趋势精神医学的发展,现代护理的发展进步,以及人们对精神健康的重视和社会需求的增加,促进了精神科护理的发展并使之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特别是近十年现代护理的发展,以病人为中心的护理模式,更强调精神与心理的护理。另外,精神科护理科研教育的发展,使更多的高级护理人才进入精神科护理事业,加快了精神科护理的发展,使之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第二节精神科护理学的基本概念和任务一、精神科护理学的基本概念精神科护理学(PSyChiatriCnursing)是以临床精神医学为指导,以一般护理学的理论原则为基础,结合精神障碍的具体特点,从生物、社会、心理三方面研究和帮助精神障碍病人恢复健康以及研究和帮助人保持健康和预防精神障碍的一门学科。运用治疗性关系和治疗性沟通技巧,帮助病人形成健康的行为模式,增加其社会适应能力,逐渐康复,重返社会。根据美国护理学会(AmeriCanNurses,Association,ANA)1996年制定的精神科护理活动项目为之提供治疗环境;协助病人解决当前问题;取代父母亲角色;教导情感健康有关的因素;协助病人扮演社会化的角色;参与社会及社区精神卫生有关的活动。近年来其护理活动已走出医院,走进社区和家庭,大大推动了社区精神卫生护理工作的发展。美国护理学会精神科心理卫生委员会对精神科护理学的定义是:“精神科护理是一门有目标的研究人类行为理论的科学,也是一门艺术。其目的是预防及治疗人类精神方面的障碍,以提升社会、社区及个人的精神状况至最佳境界。”精神(mental)即心理的同义词,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主观反映,通常指人的意识、思维活动和一般心理状态;精神活动是人脑在反映客观事物时所进行的一系列复杂的功能活动。人的精神活动一般受遗传特性和发育水平因素、社会文化与历史背景因素、学习与文化传统因素的影响,所以在同一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中生活的人,其精神活动却是千差万别的。精神卫生(mentalhealth)又称心理卫生,是指以维护和增进人们的心理健康,包括预防和矫正各种精神障碍,以提高人们对社会生活的适应和改造能力。精神障碍(mentaldisorder)是指人的知、情、意志等心理过程和人格偏离正常人群,且没有能力按社会认为适宜的方式行动,不能适应社会。它是生物、心理、社会学的概念,而不是单纯生物学疾病的概念。精神障碍和精神疾病(mentaldisease)的概念比较接近,实际上许多年来这两个名词均作为同义语使用。我们通常称精神疾病是指各种致病因素(生物学、心理学及社会环境)引起的大脑功能失调,导致认知、情感、意志行为等精神活动出现不同程度障碍的一组疾病。也可以理解为它泛指各类精神障碍,包括各种精神病和各种神经症等。国际疾病分类法第十版(ICD-IO)中建议不再使用“精神疾病”这一容易引起误解和争议的名词,而使用“精神障碍”来概括“一类具有诊断意义的精神方面的问题,特征是伴有主观痛苦体验和社会功能损害的个人情绪、认知和行为等方面的改变J精神病(PSyChOSiS)是指重型精神障碍,也就是说特指具有幻觉、妄想以及明显的精神运动性兴奋或抑制等“精神病性症状”的精神障碍,最典型的精神病是精神分裂症、重度心境隙碍。因此,精神病只是精神隙碍中的一部分,精神障碍是大范畴。二、精神科护理学的基本任务1 .研究和实施对临床精神障碍病人科学的组织管理方法和制度。确保医疗任务的完成和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为病人创造良好的休养环境,确保病人在安静、舒适、安全的环境中生活。2 .研究和实施接触精神障碍病人的有效途径和技巧。通过有效的沟通,建立治疗性人际关系,与病人保持良好的护患关系;探索和理解每个精神障碍病人的心理活动,做出正确的护理评估,找出正确的护理目标,实施有效的护理措施,开展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3 .研究和实施对各种精神障碍病人的特殊护理和各种治疗的护理。4 .研究和实施严密的护理观察和记录工作。精神障碍病人临床症状的观察和记录是一项特殊任务,是精神科护理人员的重要职责,目的是协助诊断和开展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为医疗、科研、教学、预防等工作积累资料以及作为法律和劳动鉴定的参考依据。5 .研究和实施精神科护理过程中相关的伦理和法律问题,尊重精神障碍病人的人格和尊严,维护病人的利益和权利。关心病人,保证病人的正常生活待遇和权利。6 .积极开展精神卫生知识宣教工作。对病人及其亲属、社区群众等开展宣传、教育及精神障碍的预防工作。其内容包括普查、培训、随访、家庭病床的护理等。7 .研究和实施精神障碍病人的康复护理,积极开展各种康复活动,恢复病人生活自理能力及社交功能,促进病人回归社会。8 .根据马斯洛的人的需要层次论,了解和分析病人的需要,设法满足其合理的需要,纠正、淡化、去除病人不正常、不合理的需要。9 .根据精神病学,从护理学角度去研究和探索精神障碍病人病态行为的发展规律,以便治疗和护理。10 .研究如何塑造精神科护理人员的医德和业务素质,使其具备同理心、关爱病人,具备为精神障碍病人解除病痛的专业理论和专业技能。第三节精神科护理人员素质要求由于精神障碍的特殊性,从事精神科专业的护理工作者,应具备有良好的素质。“素质”辞海曰"人在实践中增长的修养”,即人们为完成某种活动,自身所具备的条件,它包括文明的言语及规范的行为准则。精神科护理人员的素质要求具体体现在三个方面,职业素质、专业素质及心理素质。一、职业素质各行各业都有自己的行业规范要求,精神科护士的职业素质不仅体现在外在形象上的仪表、风度和行为,而且还包括其道德品质等。1 .具有敬业及奉献精神具备敬业及奉献精神这是作为一名精神科护理人员必须具备的,由于精神障碍病人在病态情况下,无法控制自己的言行,常出现一些伤己伤人等行为,作为从事该领域的护理人员面临病人暴力行为的威胁及其他行为所带来的困扰时,应该充分理解病人的痛苦,要正确认识精神障碍所造成异常行为的病态性及正确认识自己工作的重要意义。要热爱自己的本职工作,要不厌其烦地、耐心地帮助病人恢复健康。2 .尊重、关爱病人要尊重、关爱病人,不得对病人进行人格侮辱、讽刺或讥笑,更不得变相虐待病人,不得将病人与病情当谈笑资料。对病人态度要和蔼,对病人的合理要求应尽量给予满足,要与病人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取得病人的信任与合作,促进病人早日康复。3 .具有慎独精神“慎独”一词的意思是在独处无人注意时自己的行为也要谨慎不苟。护士工作的独立性很强,经常要单独值班和处理问题,尤其面对的是精神障碍病人,所以护士要自觉地坚持原则,实事求是,按科学的规律办事,一丝不苟地执行规章制度。4 .维护病人的利益护士是病人利益的保护者,当病人丧失自理能力时,要给予人道主义的待遇,防止一切不利因素给病人造成肉体和精神上的痛苦,使病人能获得正常人一样的生活权利;如出现医疗与护理中有损害病人利益的事,护士应保持正义、加以制止,维护病人的正当利益。二、专业素质1 .具有丰富的知识和广泛的兴趣在精神科临床护理工作中,技术操作相对较少,注重的是与病人的沟通交流。但是这种沟通并不是那么容易,而且病人的背景又各不相同,因此护士必须具有丰富的知识,才能理解病人的心理状态和需求,并且给病人提供帮助。此外,精神科护理人员还应该培养自己的兴趣,例如了解或擅长音乐、舞蹈、绘画、诗歌、体育运动等,既陶冶了自己的情操,也能指导病人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有利于病人的康复。2 .具有娴熟的护理技能娴熟的护理技术操作的要求是:一要稳,即动作轻柔、协调、灵巧、稳妥、有条有理,这不仅给人以安全感,而且使人有美的感受;二要准,即动作严格按照操作规程办事,准确无误;三是快,即动作熟练、眼疾手快、干净利落;四是好,即质量高、效果好,病人满意,自己也满意。3 .具有敏锐的观察力护士敏锐的观察力,对于从病人的身上获取直观的资料,判断病人的需求,评价治疗和护理的效果,以及预料可能发生的问题,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要善于从病人的言语、表情、行为、姿势和眼神等,预知病人的心态,从而防止意外事件的发生。4 .具有勤奋好学、刻苦钻研精神精神科护士不仅要掌握精神病学和一般医学专业的基础理论知识,还应掌握心理、社会、美学及行为学等多学科知识。因此,必须要勤奋学习、刻苦钻研,才能不断扩充新知识,掌握新技能,提高实践工作能力,才能适应精神障碍护理工作的需要与发展。三、心理素质1 .具有健康的心理及稳定的情绪护理人员的情绪在与病人和家属进行交往的过程中具有重要的影响。护士积极的情绪,和蔼可亲的表情和语言不仅能够调节气氛,而且能够对病人激动或抑郁的情绪有安抚的作用,有利于增强病人的安全感。这要求护士能自觉调节自己的情绪,做到急而不慌,纠缠不怒,悲喜有节,激情含而不露。2 .具有果断、灵活的心理品质护士的工作头绪繁杂,病人的病情又变化多端,有时难以预料,这要求护士具有灵活的注意力,善于发现病人瞬间的变化。同时又要具有意志的果断性,能根据情况的变化立即做出果断的决定,从而采取积极有效的防范措施,才能较好地保证病人和自身的安全。第四节精神科护理学的相关理论精神科护理学是护理学和精神病学的分支,其基础和相关理论源于护理学和精神病学。但随着精神科护理学的发展,其知识范畴不断与其他学科交叉渗透,使精神科护理理论日趋完善。在其他学科的理论体系中,循证医学、人的需要层次论、应激与适应理论、Orem的自理模式等都能在精神科护理学中得以应用。一、循证医学循证医学(evidence-basedmedicine,简称EBM)又称有据医学、求证医学、实证医学。循证医学被称之为“21世纪的临床医学”。其含义为:有目的、正确地运用现有最好的科学依据来指导对每位病人的治疗、护理。循证医学是加拿大临床流行病学家SaCkt3于1992年正式提出并作了全面阐述,明确提出临床医学应认真、仔细、慎重地将临床研究中得到的最新、最好的证据,用于指导、解决临床问题。传统医学是以经验医学为主,即医生根据以往的经验或依据病理、生理原理等来处理病人。现代医学模式是在经验医学的基础上,强调科学依据来处理病人,在仔细采集病史和体格检查基础上,要求临床医师、护师进行有效的文献检索,并认真运用临床文献来发现最相关和正确的信息,最有效地应用这些文献(即证据)来解决临床问题,制定疾病的预防治疗、护理措施。世界循证医学协作网于1993年成立,1996年中国循证医学中心成立,并于1999年获准加入世界协作网。循证医学已广泛应用于医疗领域,产生了诸如循证医学、循证诊断、循证内科,循证儿科、循证护理(evidence-basednursing)等临床学科。循证医学有三大要素:收集最新、最好的科学研究依据:一般是通过基础医学研究和以病人为中心的随机化双盲临床实验,找到更敏感、更准确的疾病诊断方法,更有效、更安全的治疗手段以及更方便、更廉价的疾病防治办法。熟练的临床经验:运用临床医师积累的临床经验,迅速地对就诊病人的健康状况做出综合评价,提出可能的诊断以及拟采用的治疗方案。就诊病人的特殊情况:针对每位病人对就医的选择、对疾病的担心程度以及对治疗手段期望的不同而采取不同的治疗措施。只有将上述三个因素有机地结合起来进行综合考虑,临床医师或护师和病人才能在诊断、治疗和护理方面获得共识,并达到最佳的治疗护理效果。循证医学的理论体系也可以在精神科护理工作中得以充分应用。二、人的需要层次论从心理学角度分析,人的一切行为源于需要,需要使人产生欲望,欲望导致动机,动机产生目标,然后产生行为。人有各种各样的需要,这些需要有些是与生俱来的,有些是后天形成的,概括起来可分为生理需要和心理需要,前者如饮食、睡眠、性等,后者如尊重、自尊、社交、创造等。因此,需要理论认为人的一切行为均来源于需要,没有需要就没有人的行为,也就没有人本身。精神科护理的对象是人,因此,了解、研究病人的需要是解决病人问题的关键之一。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MaSIoW)将人的需要分为五个层次,即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爱与归属(社交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个体的大部分需要得到满足,就能保持内环境与外环境的平衡;相反,若基本需要不能得到满足,就会出现内环境失调导致疾病。这五种需要是从低级向高级发展的,只有在满足了低级需要或至少是部分地满足了低级需要之后,才能使高级需要的满足有意义。精神障碍病人虽然意识清晰,也能正常行走,但由于精神症状的困扰,以致其出现生活不能自理等异常情况,使其基本需要不能满足,因此,精神科护士需要保证病人的营养,制定护理措施以帮助病人满足生理需要。要给病人营造一个清洁、舒适、安全的生活环境,使病人有生理上的安全感。另外,关心病人,帮助病人解决实际困难;尊重病人,维护病人的尊严;积极为病人开展工娱活动和康复治疗这些都是为了满足病人的爱与归属感及尊重和自我实现的需要。因此,把马斯洛的人的“需要层次论”运用到精神科护理实践中,会获得较好的护理效果。三、应激与适应理论“应激”一词,是1936年由医学家塞尔耶(SeIye)首先提出的。他指出应激是机体对伤害性刺激的非特异性防御反应。现代应激理论将应激定义为:应激是个体面临或觉察(认知、评价)到环境变化(应激源)对机体有威胁或挑战时做出的适应性和应对性反应过程。从心理学角度看,应激是个体在特定的情景中被引发出来的具有较高激动水平的或持续紧张的情绪状态。应激源是一种客观条件,它必须经过主体的知觉评价才能引起相应的生理心理反应,这种反应可能是适应性的,即提高机体的应对能力;也可能是非适应性的,即导致躯体损伤或精神障碍。在护理工作中,护理人员应运用应激与适应理论评估病人的生理、心理反应及身心防御和应对能力,找出护理问题,制定护理计划,帮助病人增加防卫能力,通过健康教育,使病人获得应对技巧,提高应对能力。在精神科护理实践中,护理人员不仅要针对病人的生理改变进行护理评估,找出有效的护理措施,帮助病人适应由于生理改变引起的反应;并且要针对病人心理方面的改变,运用心理护理技巧,给予心理支持,帮助病人发挥心理防卫机制。同时护理人员还应该积极主动地去找出医院环境中易对病人造成威胁的应激源,避免引起病人非适应性应激反应。并通过健康教育,使病人学到有关的应对技能,促进康复。四、Orern的自理模式人的一生都在不断完善自我,都在学习如何完成自理活动,通过自己的智慧、经验及他人的指导帮助,可以加速完善这种自理活动。美国护理专家奥伦(Orem)于1971年首次提出“个体为了维持生命、健康和舒适而进行的自我照顾活动”的自理学护理理论,并分为正常情况下的自理和健康状况下降时的自理。由此,Orem设计了三种自理护理方法即:完全补偿性护理是针对没有能力自理的病人,要求护士进行全面帮助以满足自理需要。部分补偿性护理是针对不能完成全部自理的病人,要求护士和病人都参与才能满足自理需要。支持教育是指对能自理的病人进行指导,使病人学会自理。在精神科护理实践中,病人出现自理缺陷,护士就应该为他们提供相应的帮助、支持;帮助病人进行自我护理,协助病人改变缺陷的自理方式,训练病人配合治疗。自理学说认为这种外在的帮助、支持仍然是为自理创造条件。它不能取代自我护理,护理的最终目标就是促进、维持和恢复个体的自理能力。但在疾病的某一特定时期,自理是不可能的,这就要求护士根据具体情况为病人提供完全补偿性护理、部分补偿性护理和支持教育三种护理方法来满足病人的自理需要。

    注意事项

    本文(实用精神科护理概论.docx)为本站会员(李司机)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