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PPT文档下载  

    创新药物研究与产业化开发.ppt

    • 资源ID:6665341       资源大小:1.63MB        全文页数:183页
    • 资源格式: PPT        下载积分:10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0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创新药物研究与产业化开发.ppt

    创新药物研究与产业化开发战略研究报告,第一部分:概述,医药产业既是关系到国民健康和社会稳定的特殊产业,又是高技术、高投入、高风险、高回报的技术和知识密集型产业,随着社会进步和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社会对医药行业一直有着旺盛的需求,使得医药科技和产业得到持续发展,各种疗效好、副作用小的新药不断上市,医药经济一直保持着高速增长势头,医药产业已成为众所周知的“朝阳产业”。我国医药市场潜力巨大,前景广阔,面临良好的发展机遇期,在新世纪、新阶段向富民强国和实现小康社会的迈进的征程中,我国医药行业应结合国情、抢抓机遇,加强内涵建设,进一步促进医药科技和产业的发展,使医药行业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新增长极,并对保障国家安全、应付突出事件发挥重要作用。,第一部分:概述,本报告将首先对国际、国内医药科技及产业化开发的宏观背景进行详细和透彻的分析,经过比较分析,可以看出“九五”“十五”由于政府的重视、科技界和产业的努力,我国在创新药物研究及产业化开发,重大疾病治疗药物品种,新药研究开发技术平台,以及医药科技推动产业发展等方面取得了很大进展,但也应看到我们与发达国家还有着较大差距,存在着整体创新能力差、企业规模小,人才队伍建设力度不够,科技投入力度小等制约着我国医药科技和产业化发展的诸多因素与问题。新形势下,如何缩短医药科技与发达国家的差距,通过创新推动我国医药产业的发展,保障人民身体健康,在国民经济建设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将面临巨大挑战。但机遇同在,科学与技术的发展给创新药物研究开发提供了更多的可能,人口结构的变化及提高生活质量的要求,给医药行业带来了巨大发展空间,政府的宏观调控及种种优惠的政策、措施,为医药科技与产业发展提供了更为有利环境。在此基础上,本报告确立了大幅度提高我国药物研究开发的创新能力,建立和完善我国新药研究开发体系,通过医药科技推动医药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为保健人民健康、国家安全,发展国民经济提供支持和保障的总体战略目标和相应的具体目标。,第一部分:概述,围绕总体战略目标和具体目标,通过“创新药物研究与产业化开发”项目的实施,将有力推动生物医药领域的高科技产业化与新型现代医药企业的形成;开辟我国医药产业强劲发展,参与国际医药主流市场竞争的新局面;确保医药经济的全面提升,保障人民身体健康,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确保医药行业在国家安全和应付突发事件中发挥更大作用。使我国新药研究开发在国际新药研发领域中占据应有的地位,逐步实现我国由医药大国向医药强国的根本转变。,第二部分:国际医药科技及产业发展的宏观背景,1、国际医药产业发展特点与趋势,1)全球医药市场保持较快的增长速度 医药产业是目前世界上发展最快的产业之一,多年来一直保持持续快速的增长,全球医药市场于20世纪50年代开始加速发展,90年代以来,虽然受到全球整体经济增速减缓、各国政府采取措施遏制医疗费用快速增长的影响,医药市场仍保持着良好的发展势头,1991年全球医药市场为2058亿美元,2003年已增至4663亿美元,20002003年的年均增长速度达到10.6%,远高于全球经济的增长速度。2004年全球医药市场的销售总额预计将达到5000亿美元,到2010年将达到7600亿美元。,第二部分:国际医药科技及产业发展的宏观背景,1、国际医药产业发展特点与趋势,第二部分:国际医药科技及产业发展的宏观背景,1、国际医药产业发展特点与趋势,在2003年全球销售额中,北美、欧洲(欧盟15个成员国)和日本的销售额合计占88%。其中,北美的药品销售额增长了11%达2295亿美元,约占全球销售额的一半。欧盟的销售额增长了8%,达1154亿美元,而欧洲其它国家的销售额增长了14%,达143亿美元。日本销售额的年度增长率为3%,达524亿美元。拉丁美洲经济的发展,使该地区2003年医药品的销售额增长了6%达174亿美元,与2002年的下降10%相比已有显著回升。亚洲(不包括日本)、非洲和大洋洲的药品销售额合计为373亿美元,较上年增长了12%。,第二部分:国际医药科技及产业发展的宏观背景,1、国际医药产业发展特点与趋势,2003年全球各地区的医药品销售额,第二部分:国际医药科技及产业发展的宏观背景,1、国际医药产业发展特点与趋势,尽管全球经济环境不同,来自政府部门、媒体和药费支付者的压力不断增大,但2003年全球医药行业仍以相当的速度持续增长。随着药品开发技术链的不断充实、老龄化人口的发展,及对创新疗法的不断需求是全球药品市场增长的强劲推动力。从全球医药各地域来看,中国市场保持着显著的增长势头,已经成为这一行业的一个重要的战略市场。,第二部分:国际医药科技及产业发展的宏观背景,1、国际医药产业发展特点与趋势,2)R&D投入增加,新药开发力度加大;政府对该领域的引导和重视加大 新药的研究开发一旦取得成功其所取得的回报是非常惊人的。这主要因为拥有知识产权(专利保护)的药品可以独占市场10年甚至更长时间,获取丰厚的利润,使得企业占据竞争和发展的有利地位,近年来在开发上取得成功的辉瑞(Pfizer)公司就是这方面的典范,继西地那非(Viagra)2001年销售额达到60亿美元后,2003年该公司开发的另一降脂新药立普妥(Lipitor,阿洛伐他汀)年销售额又达到创纪录的103亿美元。,第二部分:国际医药科技及产业发展的宏观背景,2003年世界10大畅销药品,第二部分:国际医药科技及产业发展的宏观背景,1、国际医药产业发展特点与趋势,销售前10位的药品销售额达到483亿美元,占全球医药市场销售总额的10%左右。其中有3个为辉瑞公司开发,其总额为166.85亿美元,约占该公司销售总额396.31亿美元的40%。但应清楚的认识到,上述的高额回报的背后,必须有高投入为保证,为获取医药产业的高额利润,发达国家所有的制药企业均进一步强化了新药开发的力度,投入高额的开发资金(通常占全部销售额的15%25%)。,第二部分:国际医药科技及产业发展的宏观背景,2003年全球医药10强新药研发投入,第二部分:国际医药科技及产业发展的宏观背景,1、国际医药产业发展特点与趋势,该十大公司的R&D总费用达到313亿美元,但随着新药开发难度不断增长,即使R&D投入费用逐年增高,上市的新药数目却在不断下滑,代表新药研发水平的新化学实体(NCE)2003年上市仅有21个,达到了历史新低。在国际上,仍然是研发型制药企业独占鳌头,美国药品研究和生产协会会员单位2003年的研究开发费达到332亿美元,比2002年增长7.1%,较1992年的115亿美元更是增加了1.9倍。其中用在美国本土的达到274亿美元,58亿美元用在美国之外。较1990年美国的药品研究开发费增加了5倍,同期,欧洲仅增加了2.5倍。所以排名前10位的药品中有8个是美国原创的。会员企业在研究开发的药品超过1000个,占销售的比例达到15.6%,略低于2002年的16.1%。,第二部分:国际医药科技及产业发展的宏观背景,第二部分:国际医药科技及产业发展的宏观背景,这一趋势还可从2003年9月最新统计的世界新药研发项目排名前十强公司的研发情况(见下表)得到进一步的说明,跨国制药公司在新药研发领域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1、国际医药产业发展特点与趋势,第二部分:国际医药科技及产业发展的宏观背景,第二部分:国际医药科技及产业发展的宏观背景,1、国际医药产业发展特点与趋势,医药工业是一项高新技术密集的产业,它的发展将带来极为巨大的经济效益。具有典型的“高技术、高投入、高风险、高效益”特征以及明显的经营壁垒和技术壁垒。医药产业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例平均高达15.7%,位居IT硬件、汽车行业之后,排名各行业的第三位,研发强度将近13%,仅低于软件与IT服务行业,是一个研发密集型的行业。其高效益在欧美日等发达国家已得到充分体现,医药工业已成为仅次于 IT、银行和电传视讯业的第四大创利产业。医药产业的利润率高居各行业榜首,达17.2%,显著高于占据第二位的电讯业(8.1%)和第三位的计算机产业(7.3%)。,第二部分:国际医药科技及产业发展的宏观背景,R&D投入行业排名,第二部分:国际医药科技及产业发展的宏观背景,1、国际医药产业发展特点与趋势,为了保持在医药领域的领先地位,美国、欧洲和日本政府在加大科技投入的同时,十分注重知识产权的保护,以确保技术领先的优势。从产品和技术专利的角度看,美国、加拿大、西欧、日本和其它少数几个国家(特别是韩国和新加坡)每年的新专利数量在全球占据了很大比例。这些国家虽然仅占全球15%的人口,但2000年在美国申请的药品专利却占据了99%的比例。,第二部分:国际医药科技及产业发展的宏观背景,1、国际医药产业发展特点与趋势,3)企业并购浪潮此起波伏,竞争加剧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加快及医药市场的迅速膨胀,医药市场的国际竞争日趋激烈,为占据竞争优势地位,世界医药产业通过大规模的兼并重组和国际资本市场运作,提升公司的规模和实力,扩大生产与销售网络,提高竞争力,增加市场份额,集中资源,减小新药开发风险,提高医药产业的效益,成为当今医药产业发展趋势,美国辉瑞(Pfizer)公司并购沃纳立伯特(Wamer Lambert)公司之后成为世界第一大制药公司,并购金额达850亿美元;葛兰素威康(Glaxo Wellcom)与史克(Smith Kline)组成葛兰素史克公司(Glaxo Smith Kline.Gsk)已成为当今世界第二大制药公司,该公司的并购金额达到760亿美元,使得原市场领袖默克公司(Merck Z Co)排位下移至第三位,2002年辉瑞公司更是以600亿美元收购排名第九的法码西亚公司,规模进一步扩大,并巩固了自己排行第一的位置。据估计辉瑞公司与法玛西亚公司合并后,新公司销售额将会达到480亿美元,将拥有全球制药市场11%的市场份额,其畅销药品也将会有显著增长。预计全球前70家大型制药企业到21世纪中叶经过兼并和重组,将合并为15家特大型制药企业集团。,第二部分:国际医药科技及产业发展的宏观背景,第二部分:国际医药科技及产业发展的宏观背景,1、国际医药产业发展特点与趋势,随着企业并购的加速,市场集中化态势更加明显。从2003年全球各地区的医药品销售情况可以看出,美国、欧盟、日本是全球最主要的三大医药市场,始终占据全球医药四分之三以上的市场份额,且有逐年增长趋势。1989年三大医药市场的份额为75.9%,1991年达到82%,2003年又上升至88%。,第二部分:国际医药科技及产业发展的宏观背景,全球医药市场集中化趋势,第二部分:国际医药科技及产业发展的宏观背景,第二部分:国际医药科技及产业发展的宏观背景,1、国际医药产业发展特点与趋势,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推进,跨国企业在全球医药市场中的地位日益攀升,所占比重不断增长。1994年全球医药20强企业销售收入占全球医药市场的50%,2002年上升到66%。,第二部分:国际医药科技及产业发展的宏观背景,全球医药20强企业市场集中化趋势,第二部分:国际医药科技及产业发展的宏观背景,2003年医药企业前10强的市场份额,第二部分:国际医药科技及产业发展的宏观背景,1、国际医药产业发展特点与趋势,经济全球化的表现不仅仅在经济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新崛起的印度也有好几家公司在向全球发展。印度的南星制药公司2003年销售增长27%,达到9.69亿美元,在海外的销售达到76%,比2002年增加了3%。但其在发达国家的售额增长较快,在美国的销售增长了41%,在英国的销售增长了60%,在德国的销售增长了56%。公司在欧美的销售占公司总销售的52%,2003年印度南星制药公司通过收购安万特制药公司的RPG 安万特制药公司,而进入了法国市场。南星制药公司2003年有21个产品得到FDA的简化药物批准(ANDA),有一个产品(二甲双胍口服溶液)得到FDA新药批准(NDA),这样南星制药公司在美国得到批准的药物数已经达到81个,有40个还在等待批准。南星制药公司自己已经有自主新药研究开发能力,如治疗哮喘的RBx7796,治疗过敏性鼻炎和哮喘的RBx9001,治疗前列腺肥大的RBx9841等都已经在海外进入II期临床研究,RBx9841已经在印度申请上市治疗肿瘤。,第二部分:国际医药科技及产业发展的宏观背景,1、国际医药产业发展特点与趋势,4)小分子药物保持主导地位,抗体、治疗性蛋白药物及新型释药系统发展迅速 全球医药行业在快速发展过程中,药物结构组成也在发生变化,化学小分子药物开发难度日益增长,使得占医药市场总额的比重有所下降,但仍保持在80%左右。小分子药物包括化学合成来源、天然来源、维生素、生物制品等,是目前医药市场的主体,在保护人民健康方面发挥着重大作用。生物制药所占市场份额的有所加重,2000年全球生物药物市场占有率已达到10%左右,80年代国际新药的10项重要突破中有6项是生物技术新药,2003年销售前10位的药品中安进/强生公司生产的红细胞生成素销售额达到40亿美元,位居第五位。而建立在现代技术基础上的天然药物稳中有升,目前天然药物占医药市场销售总额比重也在10%左右,由于人类崇尚自然,追求绿色,国际市场对天然药物的需求量正快速增长,世界各国将会更注重利用各种现代技术开发天然药物、天然活性产物作为重要的药物来源也会发挥更大的作用。,第二部分:国际医药科技及产业发展的宏观背景,1、国际医药产业发展特点与趋势,在2003年畅销药400强中(2531亿美元),小分子药物的销售额占总销售额的85.7%,而生物药物占14.3%(361亿美元),两者之比接近为6:1,由此可见在畅销药中小分子药物(主要指化学药物)占据着绝对优势,这也是目前临床用药的一大特点,生物药物虽然只占14%左右,但随着每年批准新药中所占比例的加重,其在临床应用中的特点,其销售额所占比例将会有一定的上升。,第二部分:国际医药科技及产业发展的宏观背景,第二部分:国际医药科技及产业发展的宏观背景,第二部分:国际医药科技及产业发展的宏观背景,2003年全球首次上市的新活性物质有35个,其中21个为新化学实体,14个为新的生物制品。仅比2002年增加了3个,但已稍适扭转了近几年首次上市新药逐年减少的态势。在所有首次上市的新药中,21个品种是在美国上市的,占了总数的68%左右,作为研发力量由欧洲向美国转移的结果,新药的诞生亦越来越集中于美国。而9个新的生物制品均在美国首次上市,这是美国大型生物技术公司拉动美国生物技术产业反弹的表现。,1、国际医药产业发展特点与趋势,第二部分:国际医药科技及产业发展的宏观背景,1、国际医药产业发展特点与趋势,在首次上市新药所涉及的13个治疗领域,生物制品已然涉足大多数领域(75%),随着各种新兴学科和技术的发展,人类基因组序列图的完成,生物技术在新药发现中将会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某些领域已首先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抗体药物研究是当前生物技术药物中最活跃的一部分。由于生物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单抗对其靶分子的高度特异性,单抗药物用于治疗各种疾病的研究已进入蓬勃发展阶段。目前处于临床前、临床I、II期研究与开发的各类生物技术药物中以单抗类制品为数最多。美国FDA已经批准上市了许多单抗治疗药物,包括抗肿瘤的Rituxan,Herceptin,Mylotarg,Zevalin,抗移植排斥的Orthoclone,Zenapax,Simulect,抗心绞痛的Reopro,以及抗病毒的Synagis等。其中Rituxan,Herceptin,Synagis等单抗药物的年产值都近10亿美元,并每年大幅度增长。还有为数众多的单抗药物正在临床研究之中。随着基因功能组学和蛋白质组学研究的展开,将会有更多新的靶分子(抗原)发现,可以研究出相应的新型抗体,并用于疾病的治疗。,第二部分:国际医药科技及产业发展的宏观背景,1、国际医药产业发展特点与趋势,新化学结构药物(NCE)研究成本高,难度大,时间长;而新制剂,特别是新的释药系统(DDS)研发相对投入少,见效快,尤其适合中国的国情。NCE需要12年,投入67亿USD,高峰销售小于10亿USD/年;DDS需要36年,投入0.30.6亿USD,高峰销售36亿USD/年;DDS的投入产出比较高。20022003年度,年销售大于20亿USD的DDS有2个,大于10亿USD的DDS有4个。2003年美国FDA将赛诺菲圣德拉堡公司研发的盐酸阿呋唑嗪控释片 UroXatral列为35个NMEs之一。其普通制剂早在1991年上市,说明新制剂和新化合物一样重要。DDS的市场越来越大。DDS占药物市场的15%左右。2000年DDS的销售为504亿USD,预计2005年DDS的销售为1043亿USD,增长率达100%。国外对DDS的研发越来越重视。许多大公司增加了对DDS的投资及开发;或与专门从事DDS及新释药器具开发的公司合作;DDS公司不断壮大,DDS专门的公司已达350多家。,第二部分:国际医药科技及产业发展的宏观背景,1、国际医药产业发展特点与趋势,5)全球化学原料药中心向发展中国家转移 全球医药市场分为三个层面:美国、欧盟、日本属于第一层面,专利药企业大多分布在这些国家;中国、印度处于第二层面,具有很强的仿制能力,但创新研发能力相对较弱;大多数亚非国家处于第三层面,不具备药品生产能力,需要大量进口。,第二部分:国际医药科技及产业发展的宏观背景,1、国际医药产业发展特点与趋势,化学原料药是医药产业的基础。据估计,每年全球化学原料药市场的规模大概在100亿美元左右,年增长率约为7%。北美洲每年需要消耗大量的原料药,除专利药和附加值较高的品种外,其余需要进口。西欧国家的原料药生产能力很强,但随着环境保护的日益增强,正在通过合资、合同生产等方式将生产基地转移到其他发展中国家。随着人力成本的不断上升,环保问题日趋严重,日本原料药的进口也在不断增长。90年代末,中国与印度迅速崛起,成为原料药的出口国。,第二部分:国际医药科技及产业发展的宏观背景,1、国际医药产业发展特点与趋势,我国仿制药生产与美国、印度等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主要表现在低水平仿制和低价位混战上。在这种情况下,国内仿制药的平均利润只有10%左右,有1/3的企业处于亏损状态,相对于国际上仿制药平均40%60%的利润率,实在是不可同日而语。印度的制药企业规模与中国相比还无优势,即使是最大的Ranbaxy公司2001年销售收入也只有6亿美元,与我国华药、哈药等大型制药企业相差不多。为了实现制剂产品向欧美发达国家市场的出口,印度医药企业主动出击,收购目标市场的中小厂家,利用这些企业的品牌和销售渠道,整合自身的产业链条。一般而言,通过收购目标市场的企业或某种产品在目标市场的特许经营权,比较容易进入新的非专利药市场。,第二部分:国际医药科技及产业发展的宏观背景,另外,由于过去缺乏知识产权保护,印度公司没有研发投入的积极性。从历年统计数据来看,印度制药行业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比重的2%左右,远低于世界发达国家水平。随着新专利制度实施的临近,这种情况有所改观。一些大公司的研发投入已经达到6%水平,未来几年内行业平均水平可达到5%。,1、国际医药产业发展特点与趋势,第二部分:国际医药科技及产业发展的宏观背景,1、国际医药产业发展特点与趋势,2005年专利改革实施后,临床研究也是印度医药行业受益的另一个领域。目前印度临床研究领域的市值约为7000万美元,预计到2008年将达到2亿美元。人口众多,新就诊患者数量庞大,由于寿命延长,慢性病发病率增加,这对药品研究机构颇具吸引力。印度哮喘患者估计多达4000万人,糖尿病患者3400万人,心血管疾病患者800万人,癫痫患者800万人,阿兹海默病患者150万人。除此之外,临床后期研究费用远远低于美国。印度政府为了增加国外药物研究的吸引力,取消了研究用药品的进口关税,目前已经通过了人用药品注册技术要求国际协调会(ICH)的GCP认证,协议审批时间缩短到了将近12周。,第二部分:国际医药科技及产业发展的宏观背景,2、国际医药科技发展的特点与趋势,1)生命科学基础研究不断促进创新药物研究的飞速发展 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生命科学各个领域不断取得突破性进展,其取得的各项成果已在新药研究开发的各个领域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特别人类基因组计划初步完成后,后基因组时代的功能基因组学,药物蛋白组学给新药研究开发带来了更大的发展空间,随着对各种功能基因在人生理生化及发病过程中所起作用的不断认识,利用功能基因寻求药物作用的新靶点,进而发现新作用机制的新药,另通过转基因动物模型的建立,使得动物疾病模型与实际发病机制更为接近,更有利于提高新药发现命中率高。,第二部分:国际医药科技及产业发展的宏观背景,2、国际医药科技发展的特点与趋势,本世纪初,美国的一些经济学家和媒体宣称:本世纪2030年代,人类将进入生物经济时代。随着人类基因组、蛋白质组和生物芯片研究的进展,许多疾病相关基因将被发现。曾经预测:到2010年,药物作用靶标分子将从现在的大约500种上升到5,000种左右,这就为新药的发现提供了广阔的前景。国际上正以创新药物的研究开发为目标,运用生命科学的新发现和生物技术的新成果,展开新一轮科技和经济发展的激烈竞争。,第二部分:国际医药科技及产业发展的宏观背景,2、国际医药科技发展的特点与趋势,继人类基因组研究计划取得了重大成就之后,各国科学家围绕人口健康的需求,不失时机地转入了疾病相关基因的研究及其产业化应用开发,出现了“从基因到药物”的研究热潮。例如,以人类基因组测序研究闻名全球的美国Celera公司在2002年测序工作甫告完成之际,迅即更换了其主要领导人,将其研究方向转向基于基因功能的新药研究。国际上在生物技术药物研究开发最有成效的安进公司在推出著名的EPO之后,迅速发展了其小分子药物研究部门,形成了小分子药物和生物技术药物并举的格局。,第二部分:国际医药科技及产业发展的宏观背景,2、国际医药科技发展的特点与趋势,2)多学科交叉渗透及各种新理论、新方法、新技术的集成与综合大大加快新药研制速度 随着生命科学基础研究的不断发展、许多生命科学技术的发现,越来越多的药物作用新靶点、新模型和药物研究新方法被发现,不断促进新药研究的飞速发展。药物筛选是新药发现的关键步骤,高通量筛选技术是采用组合化学、基因组学、生物信息和自动化仪器、机器人等先进技术发现先导化合物,包括药物筛选、药物作用靶点筛选、药物筛选新模型的建立以及功能基因筛选等内容。该技术利用生命科学基础研究中发现的新靶点,研究细胞、分子和基因水平的微量、快速、准确的新型药物筛选模型和方法。药物分子设计及计算机虚拟筛选是借助计算机技术进行分子模拟、虚拟筛选,设计药物分子,建立药物预测系统,作为重要技术手段,辅助发现新药先导化合物,提高了新药研发效率。,药物基因组学是利用基因序列数据,经生物信息学分析,高通量基因表达、高通量功能筛选和体内外药效分析等一系列技术方法,研究药物作用、毒性、代谢的基因调控机制和个性化药物作用遗传基础。基因组药物的开发利用了反向生物学的原理,即沿着从基因序列蛋白质的生物活性药用功能药物的用途来研制新药。其优势是原材料资源丰富,直接取自庞大的人类基因资源及其编码蛋白质,开发潜力巨大。基于人类基因组、蛋白质组数据,运用生物芯片、生物信息学、化学信息学等技术,研究细胞信号传导、代谢途径以及发病机理,发现和确证许多新的药物作用靶点。采用基因工程、抗体工程、发酵工程、代谢工程等生物技术研制和生产能预防和治疗重要疾病的蛋白或核酸类药物、微生物药物、疫苗和生物治疗(基因治疗和细胞治疗)剂等。,第二部分:国际医药科技及产业发展的宏观背景,2、国际医药科技发展的特点与趋势,Novartis的科学家在上世纪80年代后期采用这些新技术,以融合基因Bcr-Abl的表达产物酪氨酸激酶为靶标,开发了对慢性骨髓白血病有较好疗效的新物Gleevec(STI571)。最近,洛克菲勒大学科研人员以STI571与Bcr-Abl酪氨酸激酶复合物的晶体结构为基础进行了新一轮的药物设计和筛选,获得了活性更高的先导化合物,并克服了STI571易产生抗药性的缺陷。美国Millennium医药公司的一个研究小组利用芯片技术研究患者对抗高血压药物的敏感性,在1000多个高血压相关基因中发现血管紧张素转换酶2(ACE-2)为药敏的主要调控蛋白,并在模建三维结构的基础上设计了新的ACE-2抑制剂,仅用不到两年的时间就将其投入I期临床试验。,第二部分:国际医药科技及产业发展的宏观背景,2、国际医药科技发展的特点与趋势,上述技术革命不仅加速了“重磅炸弹”式药物的发现(例如治疗高血脂药物HMG-CoA还原酶抑制剂和抗炎药物环氧酶-2抑制剂等),而且也拓展了药物研究的范围,针对一些原先缺乏治疗手段的疾病(如自身免疫系统疾病、神经退行性疾病、生殖系统疾病等)开发出了一些疗效较好的药物。药物研究新模式的出现也大大加强了人类应对急性传染病爆发的能力。2003年SARS流行期间,中国、美国和欧洲的科学家以惊人的速度确定了冠状病毒为SARS致病原,测定了其基因组,在此基础上开展了相关的病原学、诊断试剂、疫苗和药物研究,取得了重要成果。,第二部分:国际医药科技及产业发展的宏观背景,2、国际医药科技发展的特点与趋势,微生物代谢工程技术在药物发现领域也发挥了重要作用,该技术主要是利用基因组学、转录组学、蛋白质组学、生物信息组学和代谢组学等技术,阐明微生物生物合成基因和微生物代谢途径,通过基因修饰、基因敲除、代谢阻断等手段,对特定代谢途径进行修饰或改造或导入新的代谢途径,以取消代谢旁路,定向合成目标产品,提高效率和产量;或者用组合生物合成技术,对代谢工程产品产生菌的遗传基因进行改造,如替换、阻断、重组以及添减组件等,制造出很多潜在的先导化合物,获得新型活性物质,开发新一代微生物代谢工程产品。而代谢工程技术则建立在代谢组学、组合生物学和系统生物学等现代生物学重要理论和方法的基础上,被誉为继DNA重组技术、蛋白质工程技术之后的第三代基因工程技术。,第二部分:国际医药科技及产业发展的宏观背景,2、国际医药科技发展的特点与趋势,3)医药技术创新推进医药产业的发展 现代合成技术及先进的工艺路线以及各种分离提取技术对提高药品生产效率,降低成本发挥了极大的作用。手性技术、立体选择性合成、区域选择性合成、手性催化剂、立体选择性生物合成等对使得手性药物的制备更为快捷和便利,各种结构鉴定技术及分析技术的联合使用对保证药品的品质和质量发挥了重要作用。新材料技术、纳米技术提供了更多可供选择的药用辅料。新剂型、新制剂的不断出现对更好的发挥药效,定时、定量、靶向给药、降低药物副作用对新药的研发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这些新技术、新方法的应用推进了医药产业的发展,并将发挥更大的作用。,第二部分:国际医药科技及产业发展的宏观背景,2、国际医药科技发展的特点与趋势,4)科技成果转化速度大幅加快 由于新药研发存在着高投入、高风险的特点,因此如何以最低的代价,最快的速度使得研制的新药得以最快的速度进入市场,就成为各大制药公司需重点解决的问题。除在技术上采取一系列措施外,具有很强开发实力的公司,往往从一些技术型公司收购一些中间开发产品或整体收购这类公司,并极为严格的采取退出机制,即一旦某些开发中的产品出现问题即很快中止这些项目,最大限度的降低开发风险。另一方面则采取各种知识产权保持措施,除在世界范围内申请发明专利,或指定专利保护的相关国家,并在这些国家指定专人监督知识产权的保护,以使得上市的专利药品享有充分的独占权,并能得到高回报,在我国已发生多起知识产权的纠纷,这也是我国仿制药品越来越困难的主要原因。,第三部分:我国医药科技与产业发展的宏观背景,1、我国医药产业发展概况,1)医药工业持续快速增长,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进一步提高 经过改革开放20多年来的快速发展,我国已经形成了比较完备的医药工业体系和医药流通网络,成为世界制药大国之一,医药产业已进入一个相对稳定和快速发展的重要时期。2003年,我国医药工业有企业单位数4979个;工业总产值(不变价)4050亿元,工业总产值(现价)3062亿元,与2002年同比增长19.86%,工业增加值1133.18亿元,同比增长17.11%;资产总额4492亿元,总资产贡献率12.18%;产品销售收入2917亿元,实现利润273亿元,成本费用利润率10.30%,销售费用率26.28%。,第三部分:我国医药科技与产业发展的宏观背景,1、我国医药产业发展概况,2000年2003年全国医药工业总产值平均增幅达21.2%,比国民经济增幅高10多个百分点,是国民经济中高增长性产业之一。2003年实现医药工业销售产值达到2937.24亿元,与2002年同比增长17.05%,医药工业产销率达到94.35%,比1995年增长2.5倍,年平均增长16%,增幅高于工业平均水平5个百分点,销售收入占整个工业的2.4%,比1995年提高0.8个百分点,2003年医药制造业的销售收入,实现利润和销售利润率分别同比增长19.14%,25.81%和9.25%,年平均增长率19.1%,增幅高于工业平均水平6.3个百分点,利税总额占整个工业的3.3%,比1995年提高1个百分点,三大类药品产量达历史新高,化学原料产量达80.35万吨,同比增长16.47%,中成药产量达60.29万吨,同比增长18.4%,新产品产值440.39亿元,同比增长22.91%。,我国医药行业总体规模在国民经济37个行业中排在1820位之间,属中等水平,医药工业总产值占全国工业总产值的比重在2%左右,比重虽然不高,但总资产贡献率超过10%,在37个工业行业中排名第5位。工业利润总额、总资产贡献率、成本费用利润率、劳动生产率在全国37个产业中处于前列,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进一步提高。据国家医药规划予测,未来几年我国医药产业仍将以平均12%的速度增长。,第三部分:我国医药科技与产业发展的宏观背景,19982003年全国医药工业总产值增长情况,第三部分:我国医药科技与产业发展的宏观背景,近五年医药工业生产指标走势(单位:亿元人民币),第三部分:我国医药科技与产业发展的宏观背景,1、我国医药产业发展概况,目前,我国医药产业涉及10个专业门类,能生产化学原料药近1500余种,2003年原料药总产量近80万吨,位居世界第二;所生产化学药品制剂34个剂型4500余个品种,一些原料药如维生系C,青霉素等,在世界上名列首位。传统中药已逐步走向科学化、规范化的道路,现有中药工业企业1100余家,生产品种8000多个,产量达60万吨,年产值400多亿元。中药制剂和剂型品种不断扩大,能生产包括滴丸、气雾丸、注射剂等在内的现代中药剂型40多种。中药工业总产值547.3亿元,占医药产业的18.63;实现利润54.8亿元,占医药产业的44.2。,第三部分:我国医药科技与产业发展的宏观背景,近年来,中国生物技术产业已经取得明显进展。我国生物技术研究总体水平不断提高,产业化已具相当规模,已具备参与国际竞争的基础和条件。从1985年到2000年,生物技术产品销售额增加了76倍,平均每年增长近34%。2000我国生物技术产业产值为200亿元。尤其是基因工程制药产业发展迅猛,平均每年增长79%,其中基因工程干扰素所占比率最高,其次为肝炎疫苗、白细胞介素等。国外已研制成功上市的57(144)种生物技术药品,我国现已能生产现代生物工程药品20余种。世界上销售额排名前10位的基因工程药物和疫苗,我国已能生产8种。,1、我国医药产业发展概况,第三部分:我国医药科技与产业发展的宏观背景,1、我国医药产业发展概况,2)医药工业初具规模,产业体系比较完备 目前,我国已初步形成包括化学原料药及制剂、中成药与中药饮片、医疗器械、生物制药、医药批发、零售,具备良好条件、产业链比较完整的现代医药产业体系。由于医药产业巨大市场前景和高附加值的吸引力,全国各地纷纷将医药产业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支柱产业、高新产业或战略产业来培育、扶持。,第三部分:我国医药科技与产业发展的宏观背景,2003年全国医药工业总产值构成,第三部分:我国医药科技与产业发展的宏观背景,2003年全部独立核算企业排名,2003年全部独立核算企业排名(续表),第三部分:我国医药科技与产业发展的宏观背景,1、我国医药产业发展概况,3)产业集中度进一步提高,竞争格局初步形成 我国医药经济相对集中在东部沿海发达地区、其经济总量占全国的60%,“九五”以来,江苏、浙江、广东、上海、山东五省市医药产业的主要经济指标排位基本处于全国前五位,其中广东、江苏、浙江三个省份各占全国医药经济总量的10%左右,各地区间的竞争态势十分明显。,第三部分:我国医药科技与产业发展的宏观背景,2003年各主要经济指标全国排名(单位:万元),第三部分:我国医药科技与产业发展的宏观背景,1、我国医药产业发展概况,2002年,江苏医药工业现价总产值、销售收入、实现利税均居全国第一,广东居第二,浙江除销售收入低于上海外,其余指标均排名第三。但这些地区间的总量差距并不大,各年排位互有交替,而且从结构上看,浙江在原料药和产品出口,上海在整体产业层次及生物医药,广东在中成药和医药器械,山东在规模经济等领域,都各占有明显优势,此外河北、天津、四川、吉林、辽宁、黑龙江等省市的医药产业也各具特色,分别在某些方面占有较强优势。由于市场竞争的日益加剧,以及国家新的政策法规的出台(GMP认证的最终期限为2004年6月30日,GSP为2004年12月31日),使得医药企业的兼并重组增多,我国目前共有4979家药厂,1998年通过GMP认证的药品生产企业87家,截至2004年6月30日止,全国累计已有3101家药品生产企业通过GMP认证,占全国药品生产企业的62%,目前国内90%以上药品已有GMP企业生产,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生产集中度进一步提高,规模效益逐步加强,据统计至2003年低,前60家制药企业销售收入为392亿元,占医药行业总体销售收入的34.3%,利润达到46.1亿元,占全国医药行业利润总额的47.76%。,第三部分:我国医药科技与产业发展的宏观背景,1、我国医药产业发展概况,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通过联合、兼并、重组等各种手段,建立起了一批规模较大的企业集团,生产经营集中度不断提高。中国的制药业兼并和改组热火朝天。特别是华源集团参股上海医药集团,上海医药集团又收购天津医药及青岛国风;业外也对制药行业虎视眈眈。很多原来业外的企业不受传统管理理念限制,善于资本运作,业绩十分明显。60家大型医药企业集团销售收入占全国的比重,1995年为19.7%,2003年提高到32.9%。通过实施GMP认证,优胜劣汰的速度进一步加快,少数优势大企业和企业集团越来越强有力地左右着全国药品市场。,第三部分:我国医药科技与产业发展的宏观背景,1、我国医药产业发展概况,4)多元化经济格局初步形成 目前我国医药行业体制正呈多元化发展格局,跨国医药行业、国营医药行业、民营医药行业各自发挥自身的优势和特点,而投资模式也具有多元化的性质,由于医药行业发展空间巨大,各种资本正以不同方式进入该行业领域,国家以各种方式扶持和引导该行业的发展,企业也以占生产总值相当比例的基金投入R&D和技改,而民间资本也正在逐步进入该行业领域,发展态势良好的医药行业也以上市形式通过各种渠道进行融资和资本运作。以工业总产值计算,2003年末股份制经济占全行业的比重已经从“九五”初期的11.9%上升到43.3%(达1326.4亿元,1632家企业),三资经济从17.8%上升到23.4%(达717.5亿元,787家企业),国有经济比重从53.2%下降到16.1%(为491.8亿元,599家企业),初步形成了以股份经济为主体,国有经济和三资经济共同发展,民营私营经济和集体经济互动的多元化经济格局。,第三部分:我国医药科技与产业发展的宏观背景,2003年年末我国医药行业的资本组成,第三部分:我国医药科技与产业发展的宏观背景,2003年各经济体制的工业总产值,第三部分:我国医药科技与产业发展的宏观背景,全球500强企业中制药企业纷纷在国内设立中国总部及生产基地,加快了一批专利药品和新药在国内上市的进程,对我

    注意事项

    本文(创新药物研究与产业化开发.ppt)为本站会员(李司机)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