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PPT文档下载  

    计算机应用技术学习内容提要ppt.ppt

    • 资源ID:6606396       资源大小:454KB        全文页数:35页
    • 资源格式: PPT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计算机应用技术学习内容提要ppt.ppt

    19991228002,计算机应用技术学习内容提要,1,天津农学院动物医学,兽医微生物学,19991228002,计算机应用技术学习内容提要,2,兽医微生物学,(多媒体教学课件)天津农学院动科系动物预防医学教研室制作2003/02/28,19991228002,计算机应用技术学习内容提要,3,绪言 共六部分,介绍微生物与微生物学的概念,微生物学发展简史,微生物学理论与技术成就及应用,兽医微生物学的地位、任务与贡献。细菌总论 共七章,介绍细菌的形态、构造、生理,消毒与灭菌,细菌生态、致病机理、遗传变异,细菌分类与命名等。免疫基础 共七章,介绍抗原抗体,免疫系统,抗感染免疫,变态反应,免疫调节,免疫技术及应用等。细菌各论 共十二章,介绍各属重要病原细菌的形态、生化特性、致病性、微生物学诊断和免疫防治等。真菌 共二章,介绍真菌的分类、形态、生化及致病特性,真菌病的诊断与防治等。病毒 共十四章,介绍病毒的形态、构造、繁殖、遗传、培养,病毒的致病性。各科属重要病毒形态、生化及致病特性,微生物学诊断和防治等。实验 共十多个,显微镜油镜的使用,细菌形态及构造观察,细菌抹片制备及染色,培养基的制备,细菌的分离培养、生长表现观察、生化试验、药敏试验,沉淀反应和凝集反应,重要病原菌的认识,真菌与病毒培养测定等。,内容简介,19991228002,计算机应用技术学习内容提要,4,第一章 细菌的形态与构造第二章 细菌的生理第三章 消毒与灭菌第四章 细菌的微生态第五章 细菌的致病机理第六章 细菌的遗传变异第七章 细菌的分类与命名,第一篇,总论,19991228002,计算机应用技术学习内容提要,5,第二章 细菌的生理,第一篇,第一节 细菌的化学组成第二节 细菌的营养与代谢过程第三节 细菌的生长繁殖第四节 细菌的人工培养第五节 细菌生化试验第六节 细菌生存的调节,19991228002,计算机应用技术学习内容提要,6,第一节 细菌的化学组成,细菌的元素成分:碳、氮、氢、氧四种主要的有机元素和磷、钾、镁、硫、钙以及铁、钠、氯、铜、锌等各种灰分元素。这些元素主要以化合物的状态存在,构成了细菌细胞的水分和有机物、无机物等成分。(一)水分 水分在细菌细胞中含量最大,约占菌细胞总重量的75-80。细菌的芽胞含水较少(40左右)。菌体中的水分,可分为结合水和非结合水,前者是蛋白质等复杂有机物质的组成成分,后者是细胞物质的溶媒。,第一章,19991228002,计算机应用技术学习内容提要,7,(二)固体成分(干物质)细菌细胞内的固体成分,约占总重量15-25。包括有机物和矿物质。有机物占90-97,矿物质占3-10。1.有机物 包括蛋白质、核酸、糖、脂类等。蛋白质 细菌细胞体内含有大量的蛋白质,约占固体成分的50,多者可达80,少者只有13-16。蛋白质中包括单纯蛋白质和复合蛋白质(如核蛋白、糖蛋白、脂蛋白等),后者含量较多,也较重要。核糖核酸 包括RNA和 DNA。前者在胞桨内,功能是翻译遗传信息,控制蛋白质的合成(包括酶),后者在核质中,储存和转录遗传信息。,第一章,19991228002,计算机应用技术学习内容提要,8,糖 糖占10-30,如荚膜多糖、纤维素、半纤维素、淀粉等。糖类往往和蛋白质或脂类结合存在,共同构成细胞构造的组成物质。一些糖类呈游拐状态。糖类是细菌的重要碳素来源,是细菌活动所需能量的原料。脂类 脂类包括游离的脂肪酸、中性脂肪、磷脂、类脂质和蜡质等,含量约为3-7,多者可达40,少者不到2。脂类常和蛋白质或糖类结合为脂蛋白或糖脂,或者形成蜡质,成为细胞的构造成分。其他化合物 少量维生素(主要是B族维生素);生长因素、色素等。,第一章,19991228002,计算机应用技术学习内容提要,9,2.矿物质(灰分)矿物质约占3-10,以磷、钾、硫、钙、铁、镁、氯、钠等为主,尚有铜、锌、碘及其他微量元素。其中以磷最多,钾次之。这些矿物质元素,一部分参与有机物的组成,一部分则组成无机盐类。,第一章,19991228002,计算机应用技术学习内容提要,10,细菌为了生长繁殖,必须从外界摄取各种营养物质,进行分解与合成代谢。(一)细菌的营养需要及营养类型 细菌的营养需要可以分为:水、碳素营养、氮素营养、灰分元素及生长因素等。1.水 水是微生物细胞的重要组成成分之,同时又是一种良好的溶媒,各种生命活动必须有水。2.碳素营养和氮素营养 碳素和氮素都是构成原生质所必需的主要成分。由于各种微生物的合成能力不同,对各种营养物质,特别是对碳素营养和氮素营养的利用,具有明显的选择性。,第二节 细菌的营养与代谢过程,第一章,19991228002,计算机应用技术学习内容提要,11,有的细菌有高度合成能力,可以利用无机碳和氮作养料,有的则不能,必须有机物存在才能生长。根据微生物对碳素利用能力的不同,可分为两种类型:自养菌和异养菌。自养菌 有些细菌有高度的合成能力,利用CO2或碳酸盐类作为唯一碳源,利用氨、氨盐、硝酸盐或亚硝酸盐等作为氮源。这类细菌又可称为无机营养菌。又分为化能自养菌和光能自养菌。异养菌 这类细菌对无机物的利用能力较差,不能利用C02或碳酸盐类为唯一的碳素营养,需要有较复杂的有机化合物,如糖类、醇类和有机酸等作为碳源才能生长,又称为有机营养菌。又分为化能异养菌和光能异养菌。,第一章,19991228002,计算机应用技术学习内容提要,12,根据其寄居对象的不同,异养菌又可分为腐物寄生菌和活物寄生菌。前者通常利用死的有机物质作为营养;后者需寄生在动、植物的活组织中,吸取营养而营寄生生活,病原菌即属于这一类。微生物对具体营养物的利用有一定的专性范围。这种专性,在微生物的鉴定上具有重大意义。3.灰分元素营养 细菌对灰分元素的需要量很少,但灰分元素对细菌的作用却十分重要。它们有些参与细胞组成,有些则组成无机盐类,有维持原生质胶体状态和调节渗透压。有些更参与酶的组成或起激活酶的作用。灰分元素对微生物的生长繁殖非常重要。,第一章,19991228002,计算机应用技术学习内容提要,13,4.生长因素 有些细菌的生长还需要少量的生长因素,生长因素实际上就是细菌生长所必需的微量有机物质,包括维生素类(特别是B族维生素)和一些有机酸、嘌呤、嘧啶等,如硫胺素、核黄袁、生物素、泛酸、叶酸等。这些生长因素多半是辅基或辅酶的主要成分,对细菌的生命活动至关重要。充足的生长因素可使细菌生长加快数百倍。各种细菌对生长因素的需要情况有所不同。某些微生物能合成和积累生长因素的特性,已被用于人类生产和医药、食品、饲料等。,第一章,19991228002,计算机应用技术学习内容提要,14,(二)细菌的酶 酶是活细胞产生的有机催化剂。胞内酶与胞外酶 细菌含有各种酶系统,包括很多种酶(大肠杆菌有30多种)。有些酶仅于细胞内部存在和起作用,称为胞内酶。如呼吸酶类等。有些则透过细胞壁膜分泌于细菌体外,称为胞外酶。如水解酶类等。固有酶与诱导酶 在正常情况下稳定存在和发挥作用的酶称为固有酶。而当环境中存在某些本来不能利用营养物质时,也可以诱导产生能对该物质起作用的相应酶类,称为诱导酶。当诱导物质消除后,诱导酶也随着不再产生,而固有酶则仍然存在。,第一章,19991228002,计算机应用技术学习内容提要,15,(三)细菌的呼吸1.细菌呼吸的概念 由细菌引起的,使代谢基质发生复杂的氧化-还原作用,以释放能量,供细菌生命活动利用的生物化学过程,称为细菌的呼吸。细菌的呼吸作用既是能量代谢过程,也是物质代谢过程。由细菌的呼吸酶系统完成,其主要的化学作用,是使有机物分子的碳-碳链破裂,分解和释放能量。呼吸酶分为两大类:发酵酶类和氧化还原酶类。一种细菌只能具有一定种类和数量的呼吸酶,其呼吸作用,可利用一定的基质,产生一定的产物,这是具有种的特征性,在生产上和微生物鉴定上有实际意义。,第一章,19991228002,计算机应用技术学习内容提要,16,2.细菌呼吸的类型 具有不同呼吸酶系统的细菌,在进行呼吸时,对于空气中分子氧利用能力也是不同的。据此,可以把细菌及其呼吸作用分为三个主要类型。(1)厌氧性细菌及厌氧性呼吸 有些细菌由于缺乏利用分子氧的酶,它们的呼吸属于厌氧性呼吸,这类细菌称为厌氧性细菌。这些细菌只能在没有分子氧存在于的环境中,才能够进行呼吸及生长发育,分子状态的氧对这类细菌来说,不但不能被利用,而且还是有害的。厌氧性呼吸是使基质脱氢(或失去电子)氧化,并把脱出来的活化氢(电子)转移给非氧受氢体,使基质氧化而释放能量的呼吸过程。,第一章,19991228002,计算机应用技术学习内容提要,17,(2)需氧性细菌及需氧性呼吸 在有分子状态氧存在的情况下,才能进行呼吸及生长发育的细菌称需氧性细菌。需氧性呼吸是使基质脱氢(或失去电子)氧化,并把脱出的活化氢(电子)转移给分子氧,使基质氧化释放能量的呼吸过程。(3)兼性细菌及其呼吸 兼性细菌具有更复杂的酶系统,不论在有或没有分子状态氧的情况下,均能进行呼吸和生长发育,它们既可以营需氧性呼吸,也可以营厌氧性呼吸。需氧性呼吸基质分解彻底,可获得更多的能量,所以兼性细菌在可能时多营需氧性呼吸。大多数细菌为兼性呼吸菌。,第一章,19991228002,计算机应用技术学习内容提要,18,(四)细菌的代谢过程细菌与动物等真核生物新陈代谢的主要区别 第一、细菌生长和繁殖速度极快,是动物细胞10-100倍。第二、细菌利用能源的能力远强于动物细胞。第三、细菌的营养物质更加多种多样,代谢途径更多。第四、细菌可利用非常流水线方式合成大分子物质。第五、细菌能产生如肽聚糖、脂多糖、磷壁酸等特殊物质。细菌的代谢过程可分为:物质摄取与排出、生物合成、聚合作用及组装四个步骤。,第一章,19991228002,计算机应用技术学习内容提要,19,1.物质摄取与排出 细菌的营养物质包括能量物质及其他代谢基质。物质吸收是从周围环境获得营养,排出是将代谢物质或废物运出细胞。革兰氏阳性或阴性菌的细胞膜是一层双脂膜,具有高度的选择透性,革兰氏阴性菌的OMP等在物质吸收过程中也发挥重要作用。物质主要通过单纯扩散、促进扩散、主动输送及基团转位等方式进出细菌细胞。,第一章,19991228002,计算机应用技术学习内容提要,20,单纯扩散 亦称被动扩散,是一种最简单的物质交换方式。细胞膜两侧的物质靠浓度差(浓度梯度)进行分子扩散,不需要能量。此种方式无特异性或选择性,细胞内外溶质浓度平衡时,扩散便停止,不是物质运输的主要方式。如02、水、乙醇等。促进扩散 某些物质如糖或氨基酸与位于细胞膜的特异性载体蛋白相结合,而后将其转运至细胞内外。具有特异性和选择性,不需要能量。主动输送 是细菌吸收营养物质的一种主要方式,与促进扩散一样,需要特异性载体蛋白,能将特异性溶质逆浓度梯度泵入泵出细胞,需要能量。如乳糖等。,第一章,19991228002,计算机应用技术学习内容提要,21,基团转位 物质在运输的同时受到化学修饰,需要特异性载体蛋白参与,需要能量。金属离子的吸收 细菌通过分泌载铁体摄取与蛋白结合的Fe3+,形成含铁螯合物,通过特异的主动输送,进入菌体细胞。2.生物合成 吸收的各种前体代谢物通过各种代谢途径,合成所需物质:多种氨基酸、核苷酸、糖、脂肪酸及其大分子物质。各种细菌的合成途径和合成能力不同,对营养的需要以及代谢产物也不尽相同,可作为细菌鉴定指标。,第一章,19991228002,计算机应用技术学习内容提要,22,3.聚合作用 复制 细菌DNA的聚合作用称为复制。其DNA复制从基因组的特定起始部位开始,进行半保留复制。最后由酶连接成完成DNA链。转录 细菌的转录是由同一个RNA聚合酶、催化合成细菌 mRNA、tRNA 及 rRNA。该酶还可以RNA作为母板合成DNA互补链。翻译 是蛋白质合成过程。20种氨基酸激活后与相应的 tRNA结合,形成的氨基酰-tRNA与核糖体结合。氨基酸根据 mRNA上的密码子序列聚合成多肽。细菌具有高效的翻译合成能力。,第一章,19991228002,计算机应用技术学习内容提要,23,4.组装 细菌组装有两种方式:自我组装(如鞭毛及核糖体等)及指导组装(如表面膜结构等)。第三节 细菌的生长繁殖 细菌细胞的生长繁殖,体现在个体和群体两方面。1.细菌个体的生长繁殖 细菌以二分裂法进行无性繁殖。大肠杆菌菌体的分裂过程涉及30多个基因的调控。一个菌体分裂为两个菌体所需的时间称为世代时间。大肠杆菌等在适宜的条件下,分裂一次仅需 20 min。分支杆菌等繁殖较慢,需18-24h才分裂一次。,第一章,19991228002,计算机应用技术学习内容提要,24,2.细菌群体的生长繁殖 如将细菌接种在液体培养基并置于适宜的温度中,定时取样检查活菌数,了解其生长过程的规律。以时间为横坐标,以活菌数的对数为纵坐标,可得出细菌生长曲线。细菌生长繁殖可分为4个期。迟缓期 是细菌初到新环境的适应期。此时菌体增大、代谢活跃、合成所需酶系统。RNA含量明显增多,DNA无变化,此时细菌数并不增加。l-4h。对数期 细菌迅速分裂繁殖,活菌数以几何级数增长,生长曲线近斜线。该期病原菌致病力最强,其形态染色及生理均较典型,对抗菌药物敏感。6-10h。,第一章,19991228002,计算机应用技术学习内容提要,25,稳定期 因营养消耗、代谢产物蓄积等,此时新繁殖的活菌与死菌平衡,活菌数最多。该期形态染色不特异。产生毒素等代谢产物。一般8h。衰亡期 细菌死亡速度加大,繁殖速度变小。如不移植到新培养基,最终可全部死亡。此期菌体变形或自溶,染色不典型。,第一章,19991228002,计算机应用技术学习内容提要,26,第一章,19991228002,计算机应用技术学习内容提要,27,第四节 细菌的人工培养 细菌培养是微生物学研究和实践的重要技术。以此可培养、鉴定和利用细菌。培养细菌,需为其提供适宜的营养物质、酸碱度、温度及气体环境等。1.培养基 是人工配制的含有细菌生长繁殖所需营养的基质。培养基经灭菌后才能使用。制备培养基的营养物质由牛肉浸汁、牛肉浸膏、肝浸汁、蛋白陈、NaCl、磷酸盐、葡萄糖、血液、血清、腹水、鸡蛋等提供。pH一般调整至7.2-7.6。,第一章,19991228002,计算机应用技术学习内容提要,28,培养基可分为基础培养基和营养培养基;固体、半固体及液体培养基;鉴别、选择及厌氧培养基等。2.酸碱度 每种细菌均有可适pH范围及最适pH。大多数细菌可在pH 6-8之间以生长,但多数细菌的最适pH 为7.2-7.6。3.温度 不同细菌适应的温度范围不同,细菌有各自的可适温度范围及最适温度。根据细菌适应的温度范围,可将细菌分为3类:嗜冷菌,范围 5-30,最适10-20;嗜温菌,范围10-45,最适20-40;嗜热菌,范围25-95,最适50-60。病原菌均为嗜温菌,最适温度为37。,第一章,19991228002,计算机应用技术学习内容提要,29,4.气体环境 根据细菌对氧的需要,将其分为厌氧菌、需氧菌及兼性厌氧菌。需氧菌行需氧呼吸,须在有一定浓度的游离氧的条件下才能生长繁殖;厌氧菌行厌氧呼吸,须在无游离氧的条件下才能存活生长;兼性厌氧菌既可需氧呼吸,又可厌氧呼吸,通常在有氧条件比无氧环境生长更好。有些细菌生长还需一定浓度的N2或CO2 环境。,第一章,19991228002,计算机应用技术学习内容提要,30,第五节 细菌生化试验,各种细菌分解能力不同,代谢基质与产物也不同。据此可设计特定的生化试验,区别和鉴定细菌。(一)细菌的代谢产物1.无机酸和有机酸 有些细菌能产生无机酸,有的可产生有机酸。无机酸如硫酸和硝酸等;有机酸如乳酸、醋酸、丙酸、丁酸等,与食品加工有关。也可用于细菌鉴定。2.醇类、酯类和其他芳香物质 这类物质与工业生产和农、畜产品加工利用有关。如乙醇、丁醇等。用于酿酒、乳品加工、饲料加工等。,第一章,19991228002,计算机应用技术学习内容提要,31,3.气体 细菌能产生的气体有:CO2、H2、CH4(沼气)、NH3、Cl2、H2S等。常应用于细菌鉴定。4.维生素及其他生长刺激素 有些微生物能产生大量的维生素(主B族素)和一些复杂的生长刺激素,可用于畜牧业和工业生产中。5.抗菌素 抗菌素是某种微生物产生的用以拮抗另一些微生物的物质,它能抑制一定种类微生物的生长发育。可用于防治某些动物疾病、刺激动物生长。6.毒素 某些动物病原菌,能产生对动物有毒的物质,使使其发生一定症状的疾病,这类物质称为毒素。可分为外毒素与内毒素。,第一章,19991228002,计算机应用技术学习内容提要,32,7.热 细菌在呼吸作用中所产生的能量,只有一小部分(5-10)被用于生命活动,大部分能量,常转化为热放出。堆肥和发酵饲料(可达70以上)。8.热原质 许多细菌,特别是革兰氏阴性菌,能产生一种多糖物质,注入人或动物体内,可以引起发热反应,称为热原质。9.色素 多种微生物能产生色素,颜色有红、橙、黄、绿、青、蓝、紫、黑等,可用于细菌鉴定、食品、化妆品等。10.光 少数细菌能借发光以散发部分产生的能量,发光强度可用以摄照本身相片。,第一章,19991228002,计算机应用技术学习内容提要,33,(二)常用的细菌的生化试验 常用的生化试验有:糖发酵试验、氧化酶试验、触酶试验、氧化发酵(O/F)试验、VP试验、甲基红(MR)试验及吲哚试验等。可采用微量法或常量法。现有商品化的微量生化试验试剂盒。,第一章,19991228002,计算机应用技术学习内容提要,34,复习思考题 1.细菌个体代谢过程的特点?2.菌体快速分裂的原因?3.细菌的生长曲线如何确定?有何意义?4.试述细菌生长的各个期的特点。5.培养基有哪些种类?6.病原菌对氧气和温度的需求有何特点?7.试述主要的细菌生化反应的原理及用途。,第一章,19991228002,计算机应用技术学习内容提要,35,感谢观看此片欢迎指导,END,

    注意事项

    本文(计算机应用技术学习内容提要ppt.ppt)为本站会员(牧羊曲112)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