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PPT文档下载  

    基础心理学知识(4修订).ppt

    • 资源ID:6560102       资源大小:265.50KB        全文页数:41页
    • 资源格式: PPT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基础心理学知识(4修订).ppt

    第一章 基础心理学知识(4),主讲:万家富,上次课程回顾,第四节 记忆第一单元 记忆及记忆过程 P3739一、记忆的定义:记忆是过去的经验在头脑中的反映;二、记忆的种类:形象、情景、情绪、语义、动作记忆;三、记忆过程:记忆从识记开始;四、遗忘及遗忘规律。对识记过的材料既不能回忆也不能再认的现象叫遗忘;第二单元 表象 P3940一、表象的定义:表象是过去感知过的事物的形象在头脑中再现的过程,在头脑中所出现的事物的形象 二、表象的特征和作用:表象是过去感知过的事物的形象在头脑中再现的过程,在头脑中所出现的事物的形象也可叫表象。表象是对事物形象的回忆,所以表象的特征首先就是它的直观形象性;二、表象的特征和作用:表象是对事物形象的回忆,所以表象的特征首先就是它的直观形象性;,第三单元 三个记忆系统 P4043一、什么是三个记忆系统:瞬时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三个系统。二、三个记忆系统的特点及相互联系 第五节 思维、言语及想象第一单元 思维概述 P4344一、思维的定义和特征:对客观事物间接的、概括的反映,能认识事物的本质和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二、思维的智力操作过程:分析与综合;抽象与概括 第二单元 思维种类 P4445动作思维、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辐合思维和发散思维;再造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第三单元 概念掌握与问题解决的思维过程 P4547一、概念的掌握:概念是人脑对客观事物本质特性的反映,是以词来标示和记载的;二、自然概念和人工概念 三、问题解决及对问题解决的研究:问题解决的定义;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迁移、原型启发、定势。第四单元 语言与言语 P4749一、语言与言语二、言语活动的形式三、言语活动的中枢机制:运动性言语中枢;听觉性言语中枢;视觉性言语中枢;书写性言语中枢第五单元 想象:想象的定义;想像的种类:有意想像又分为创造想像、再造想像和幻想。,上次课程回顾,第六节 意识与注意,第六节 意识与注意,第一单元 意识概述一、意识:意识是指人在觉醒状态下对外界事物、自身身体的内部状况(心理、生理)等的觉知。二、无意识:无意识是指个体没有觉察到的心理活动和心理过程。它既包括对刺激的无意识,也包括无意识的行为。三、几种不同的意识状态意识的形态可以分为不同的层次和水平,因为从无意识到意识是一个连续体。而且一种意识形态也会转化为其他的形态。睡眠和做梦是两种特殊的意识状态。,第一单元 意识概述三、几种不同的意识状态(一)睡眠:根据脑电波的变化,可以将睡眠分为4个阶段,每个阶段的脑电波都不同。这四个阶段大约要经过90分钟左右。此后便进入快速眼动睡眠阶段。(二)梦:弗洛伊德(Freud,S)用精神分析的观点来解释梦,他认为梦是压抑到潜意识里的冲动或愿望的反映。在睡眠状态下,由于意识的控制能力降低,被压抑到潜意识中的这些冲动和愿望便会以改变的形态在梦中表现出来。,第六节 意识与注意,第二单元 注意的概述一、什么是注意:注意是心理活动或意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指向性:是说由于感觉器官容量的限制,心理活动不能同时指向所有的对象,而只能选择某些对象,舍弃另一些对象。集中性:是指心理活动能全神贯注地聚焦在所选择的对象上,表现在心理活动的紧张度和强度上。注意能使所选择的对象处于心理活动或意识活动的中心,并加以维持,从而能够对其进行有效的加工。这说明注意不是被动的,而是具有积极的、主动的意义,是人进行心理活动的一个必要的条件。,第六节 意识与注意,第二单元 注意的概述二、注意的种类(一)无意注意:无意注意是没有预定目的,不需要意志努力就能维持的注意,又叫不随意注意。强度大的、对比鲜明的、突然出现的、变化运动的、新颖的刺激,自己感兴趣的、觉得有价值的刺激容易引起无意注意。(二)有意注意:有意注意是有预定目的,需要付出一定意志努力才能维持的注意,又叫随意注意。目不斜视,心不二用,这都是意志努力的结果,都是有意注意。有意注意是在无意注意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人所特有的一种心理现象。,第六节 意识与注意,第三单元 注意的特征一、注意的广度:一个人在同一时间内能清楚地觉察到客体的数量,又叫注意的范围。二、注意的稳定性:注意保持在某种事物或某种活动上的时间的长短。三、注意的转移:有目的地、及时地把注意从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上。四、注意的分配:指在同一时间内把注意指向两种或几种不同的对象或活动上。,第六节 意识与注意,第七节需要和动机,第七节 需要和动机,第一单元 需要与动机概述一、需要(一)什么是需要:是个体的一种内部状态,或者说是一种倾向,它表现出个体对一定生活和发展条件的要求。需要反映了个体内部环境和外部生活条件稳定的要求。所以,需要是有机体内部的一种不平衡状态,表现为有机体对内外环境条件的欲求。,第一单元 需要与动机概述一、需要(二)需要的分类1、自然性需要和社会性需要(1)自然性需要:充饥、防寒、降温、睡眠等。(2)社会性需求:人类文化产品、政治、交际等。人的社会性需要是在社会生活中形成的。人所处的社会生活制度、生活习惯、所受的培养教育程度、乃至周围生活环境的不同,人的社会性需要也就往往各不相同。人的社会性需要倘若得不到满足,会产生不舒服的感觉和不愉快的情绪。2、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1)物质需要:是指个体对物质文化对象的欲求。如对衣食住的需要。(2)精神需要:是指个体对精神文化方面的欲求,对掌握社会意识产品的欲求,对美的享受的需求和对创造的欲望等等。,第七节 需要和动机,第一单元 需要与动机概述二、动机(一)什么是动机。是激发个体朝着一定目标活动,并维持这种活动的一种内在的心理活动或内部动力(促使人从事某种活动的念头)。(二)动机的产生。动机是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机体内部需要维持平衡的状态,但这种状态常常被打破,如饿、冷、疲劳等,相应的需要就产生。动机产生的条件包括内驱力和外部环境。(三)动机和行为之间的关系。1、同一动机可以引起种种不同的行为2、同一行为可以出自不同的动机3、好的动机可能引起不合理甚至错误的行为人们往往同时并存有多个动机,这些同时并存的动机就称为一个人的动机结构。在整个动机结构中,总只有某一动机最为强烈,成为决定行为的主要因素,这一最强烈的动机就成为优势动机。,第七节 需要和动机,第一单元 需要与动机概述二、动机(四)动机的种类1、生理性动机和社会性动机生理性动机:由有机体的生理需要产生的动机叫生理性动机,这种动机又叫驱力或内驱力,如譬饭、穿衣、休息、性欲等的动机。社会性动机:以人类的社会文化需要为基础而产生的动机属于社会性动机,如交往的需要引起交往动机,成就的需要产生成就动机,权力的需要产生权力动机等等。兴趣、爱好等都是人的社会性动机。兴趣:是人认识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它是以认识和探索外界事物的需要为基础的,是推动人认识事物,探索真理的重要动机。兴趣的品质有:兴趣的倾向性,即对什么发生兴趣;兴趣的广阔性,即兴趣的范围。兴趣的持久性,即兴趣的稳定程度;兴趣的效能,即兴趣所产生的推动人的活动的力量。,第七节 需要和动机,第一单元 需要与动机概述二、动机(四)动机的种类 2有意识动机和无意识动机。有意识动机:能意识到自己行为活动的动机,即能意识到自己活动目的无意识动机:没有意识到或没有清楚地意识到的动机叫无意识动机。无意识动机在自我意识没有发展起来的婴幼儿身上存在着,在成人身上也存在着,例如定势的作用人们是往往意识不到的。所谓定势是指人的一种心理活动的预先准备状态,它对人的知觉、记忆、思维、行为和态度都会起到重要的作用 3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内在动机:由个体内在需要引起的动机叫内在动机;由于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意义而努力学习的动机是内在动机;外在动机:在外部环境影响下产生的动机叫外在动机。为获得奖励而学习的机是外在动机。两种动机是密切联系相互作用的,在推动个体的行为活动中都发挥作用。但是,外在动机只有在不损害内在动机的情况下,才是积极的。,第七节 需要和动机,第二单元 需要层次理论(马斯洛)一、需要层次理论的主要内容1、生理的需要2、安全的需要3、社交的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4、尊重的需要5、自我实现的需要。二、需要层次之间的关系需要成阶梯式逐级上升,总是较低层次需要得到满足后,较高层次需要才会产生;层次越低的需要出现的越早,层次越高的需要出现得越晚。层次越低的需要力量越强,它们事关个体生存。三、对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的评价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把人的需要看作多层次的组织系统,反映了需要由低到高的发展趋势,也反映了需要与行为之间的关系。但他忽略了人是社会的人,人的需要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受社会历史条件制约。,第七节 需要和动机,第二单元 需要层次理论(马斯洛)二、需要层次论的理论概括3、高层次需要不仅内容比低层次需要广泛,而且实现的难度愈益增大,激励力量增强。据马斯洛估计,80%的生理需要和70%的安全需要一般会得到满足;而只有50%的社交需要、40%的尊重需要和10%的自我实现需要能得到满足。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难度越大,则激励力量也越强。因而,个体为了自我实现需要的满足、往往孜孜以求,奋斗终身。需要层次论把人的需要看作多层次的组织系统,反映了人的需要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趋向,也反映了需要与行为之间的关系。但是,马斯洛认为人的需要是自然禀赋的,是生物进化到人类以后出现的特征。他忽视了人是社会的人,人的需要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是受社会历史条件制约的。,第七节 需要和动机,第八节情绪、情感和意志,第八节 情绪、情感和意志,第一单元 情绪和情感概述一、情绪和情感的定义(一)情绪情感定义 情绪和情感是人对客观外界事物的态度的体验,是人脑对客观外界事物与主体需要之间关系的反映。,第一单元 情绪和情感概述一、情绪和情感的定义情绪、情感所包含的内容首先,情绪和情感是以人的需要为中介的一种心理活动,它反映的是客观外界事物与主体需要之间的关系。其次,情绪和情感是主体的一种主观感受,或者说是一种内心的体验。再次,我们可以从一个人的外部表现看到他情绪上的变化,却看不到他所进行的认识活动过程,因为情绪和情感有其外部表现形式,即人的表情(表情就是人的情绪变化的外部表现模式。表情包括面部表情、身段表情和言语表情)。最后,情绪和情感会引起一定的生理上的变化,包括心率、血压、呼吸和血管容积上的变化。,第八节 情绪、情感和意志,第八节 情绪、情感和意志,第一单元 情绪和情感概述一、情绪和情感的定义(二)表情。情绪变化的外部表现叫表情,包括面部表情(指面部肌肉活动模式,能细致的表现出人的不同情绪情感,是鉴别人的情绪情感的主要标志。)、肢体表情(手势、姿势)和言语表情(音调、音速、节奏)。表情有先天遗传和后天习得形成。,第一单元 情绪和情感概述二、情绪和情感的区别和联系1、区别:(1)情绪往往同生理需要相联系。情感则是与社会需要相联系。(2)情绪具有情景性、冲动性、外显性和不稳定性。情感则比情绪稳定、内隐、深刻。(3)在儿童感情发展中、情绪出现在前,情感体验在后。2、联系:情感依赖于情绪,人的情感总是在各种不断变化的情绪中表现出来。,第八节 情绪、情感和意志,第一单元 情绪和情感概述三、情绪和情感的功能(一)适应功能:情绪和情感是有机体生存、发展和适应环境的重要手段。1、从生理的角度来说,有机体可以通过情绪和情感所引起的生理反应来发动其身体能量,使机体处于适宜的活动状态,便于机体适应环境的变化。如紧张地搏斗、呼救获得同情和帮助等。2、从社会的角度来说,人们可以通过察颜观色了解对方的情绪状态,以利于决定自己的对策,维护正常的人际关系,更好地适应社会需要和社会环境。,第八节 情绪、情感和意志,第一单元 情绪和情感概述三、情绪和情感的功能(二)动机功能:情绪和情感可以驱动有机体从事活动,提高人的活动效率。如满腔热情、兴高采烈、兴致勃勃等现象是典型的写照。(三)组织功能:情绪和情感对其他心理活动具有组织作用。它表现在积极的情绪和情感对活动起着协调和促进的作用;消极的情绪和情感对活动起着瓦解和破坏的作用。(四)信号功能:情绪和情感具有传递信息、沟通思想的功能。情绪和情感的信号功能主要是通过表情来实现的。如微笑表示友好;点头表示同意等。,第八节 情绪、情感和意志,第二单元 情绪理论一、詹姆斯 兰格的情绪外周理论美国心理学家詹姆斯和丹麦生理学家兰格分别于1884年和1885年提出了观点相同的情绪理论,后人称这种理论为詹姆斯兰格情绪理论。,第八节 情绪、情感和意志,第二单元 情绪理论一、詹姆斯 兰格的情绪外周理论1、詹姆斯认为,情绪是对身体变化的知觉,即当外界刺激引起身体上的变化时,我们对这些变化的知觉就是情绪。如因为发抖才害怕。2、丹麦生理学家兰格强调血液系统的变化和情绪发生的关系。当植物性神经系统的支配作用加强、血管扩张时,就会产生愉快的情绪;当植物性神经系统活动减弱,血管收缩时,就会产生恐怖的情绪。3、詹姆斯和兰格都强调情绪与机体变化的关系,强调植物性神经系统在情绪发生中的作用,所以被称为情绪的外周理论。,第八节 情绪、情感和意志,第二单元 情绪理论二、坎农巴德情绪的丘脑理论美国心理学家坎农反对詹姆斯和兰格的情绪理论。他认为:1、情绪的生理机制不在外周,而在中枢神经系统的丘脑。2、激发情绪的刺激由丘脑进行加工,丘脑所产生的神经冲动向上传到大脑皮层,引起情绪的主观体验;向下传到交感神经系统,引起机体的生理变化。3、坎农认为身体变化和情绪体验是同时发生的。坎农理论得到了巴德的支持和发展,后人将这一理论称为坎农巴德理论。,第八节 情绪、情感和意志,第二单元 情绪理论三、沙赫特的情绪认知理论美国的心理学家沙赫特认为,情绪是由外界环境刺激、机体的生理变化和对外界环境刺激的认识过程三者相互作用的结果。由于每个人对外界环境的刺激和生理变化的认识的不同,因而会产生不同的情绪体验。,第八节 情绪、情感和意志,第二单元 情绪理论四、汤姆金斯和伊扎德的情绪动机一分化理论1、汤姆金斯和伊扎德认为,情绪并不是伴随着其他心理活动所产生的一种副现象,而是一种独立的心理过程,情绪有其独特的机制,并在人的心理活动中起着独特的作用。2、汤姆金斯直接把情绪看做是动机。认为情绪是起着放大作用的心理过程,故而对行为具有强大的推动作用。3、伊扎德认为情绪是新皮质发展的产物,随着新皮质体积的增长和功能的分化,情绪的种类会不断增加。只有情绪的分化,才使得情绪具有了多种多样的适应功能。,第八节 情绪、情感和意志,第三单元 情绪、情感变化的维度及两极性一、什么是情绪和情感的维度和两极性1、情绪、情感变化的维度是指对情绪和情感所固有的特征的度量。主要从动力性、激动度、强度和紧张度这几个特征来度量。2、每一种特征都存在着两种对立的状态,这就是情绪和情感的两极性。,第八节 情绪、情感和意志,第三单元 情绪、情感变化的维度及两极性二、情绪、情感变化的两极性1、情绪、情感的动力性有增力和减力的两极。2、激动度有激动和平静的两极。3、强度有强和弱的两极。4、紧张度有紧张和轻松的两极。,第八节 情绪、情感和意志,第四单元 情绪、情感的种类一、从情绪内容来分基本情绪和复合情绪1、基本情绪是人和动物均有的,不学就会的。如快乐、愤怒、悲哀和恐惧等。2、复合情绪是人所特有的,由基本情绪的不同组合而派生出来的。如由愤怒、厌恶和轻蔑组合起来的复合情绪是敌意;由恐惧、内疚、痛苦和愤怒组合起来的复合情绪是焦虑。,第八节 情绪、情感和意志,第四单元 情绪、情感的种类二、从情绪状态来分心境、激情和应激(一)心境:心境是持久而微弱的情绪状态。由于它持久且具有弥散性,故可以形成人的心理状态的一般背景。心境往往影响着一个人的整个个性和全部活动。(二)激情:激情是强烈、短暂、爆发式的情绪状态。人产生激情时伴有明显的外部表现。(三)应激:应激是在突然出现的异常紧急情况下所产生的情绪状态。,第八节 情绪、情感和意志,第四单元 情绪、情感的种类三、道德感、美感和理智感1、道德感:道德感是按照一定的道德标准评价人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时所产生的主观体验。如、爱国感、同情感、责任感和集体荣誉感等都是同道德评价相联系的情感。2、美感:美感是按照一定的审美标准评价自然界、社会生活及文学艺术品时所产生的情感体验。3、理智感:理智感是在智力活动中所产生的情感体验。如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怀疑、自信、惊讶,以及问题解决后的喜悦等。,第八节 情绪、情感和意志,情商(EQ):90 年代初期,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丹尼尔戈尔曼提出情商概念(即情绪智商)。他认为一个人的成功,20%靠智商,80%靠的是情商。丹尼尔戈尔曼认为情商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如何激励自己越挫越勇;2、如何克制冲动,延迟满足;3、如何调适情绪,避免因过度沮丧影响思考能力;4、如何设身处地的为人着想,对未来永远怀抱希望;5、如何认识自身和他人的情绪,有效适应新环境;6、如何有效地处理人际关系;7、如何有效的评价自我,战胜自我。8、如何有效的推销自我;9、如何建立乐观的自信心。10、如何有效的战胜挫折。,第八节 情绪、情感和意志,第五单元 意志一、什么是意志意志是有意识地确定目的,调节和支配行为,并通过克服困难和挫折,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二、意志行为的基本阶段(一)准备阶段(确立目的、选择方案、作出决策)1、双趋式冲突(两个目标的吸引力均很大,但不能同时得到)2、双避式冲突(两个目标都想避开,但只能避开一个)3、趋避式冲突(目标对自己既有利又有弊)4、双重趋避式冲突(多个目标,每个目标对自己既有利又有弊)(二)执行阶段克服困难、调节行为、修正计划、实现目标。,第八节 情绪、情感和意志,第五单元 意志三、意志的品质(一)意志的自觉性:独立性、深刻认识目的、自觉支配行为。(二)意志的果断性:迅速、不失时机地采取决定和执行决定。(三)意志的坚韧性:有毅力、顽强性、持之以恒、坚持不懈、永不退缩、知难而上等。(四)意志的自制性:有自制力、善于驾驭和控制自己的情感和行为。,第八节 情绪、情感和意志,本次课程小结,第六节 意识与注意第一单元 意识概述一、意识二、无意识三、几种不同的意识状态:睡眠和做梦是特殊的意识状态。第二单元 注意的概述一、什么是注意:注意是心理活动或意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指向性:集中性。二、注意的种类(一)无意注意(二)有意注意(三)有意后注意第三单元 注意的特征一、注意的广度二、注意的稳定性三、注意的转四、注意的分配五、注意的功能1、选择功能2、保持功能3、调节和控制功能第七节 需要和动机第一单元 需要与动机概述一、需要(一)什么是需要(二)需要的分类1、自然性需要和社会性需要2、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三)需要的特征1、指向性2、再生性3、转移性4、发展性二、动机(一)什么是动机动机是激发个体朝着一定目标活动,并维持这种活动的一种内在的心理活动或内部动力(促使人从事某种活动的念头)。具有始发机能、导向机能、强化机能。(二)动机的种类1、生理性动机和社会性动机2有意识动机和无意识动机。3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三)影响人动机结构和优势动机变化的因素1、爱好和兴趣2、价值观3、抱负水(四)动机与行为的关系1、同一动机可以引起种种不同的行为2、同一行为可以出自不同的动机3、好的动机可能引起不合理甚至错误的行为。第二单元 需要层次理论(马斯洛)一、需要层次理论的主要内容1、生理的需要2、安全的需要3、社交的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4、尊重的需要5、自我实现的需要。二、需要层次论的理论概括1、强调需要对激励的重要关系即需要的普遍原理。2、强调需要分为层次,成阶梯式逐级上升,即层次性原理。第八节 情绪、情感和意志第一单元 情绪和情感概述一、情绪和情感的定义。情绪和情感是人对客观外界事物的态度的体验,是人脑对客观外界事物与主体需要之间关系的反映。二、情绪和情感的区别和联系三、情绪和情感的功能(一)适应功能(二)动机功能(三)组织功能:第二单元 情绪理论一、詹姆斯 兰格的情绪外周理论二、坎农巴德情绪的丘脑理论三、沙赫特的情绪认知理论。沙赫特认为,情绪是由外界环境刺激、机体的生理变化和对外界环境刺激的认识过程三者相互作用的结果。四、情绪的动机一分化理论,本次课程小结,第三单元 情绪、情感变化的维度及两极性一、什么是情绪和情感的维度和两极性情绪、情感变化的维度是指对情绪和情感所固有的特征的度量。二、情绪、情感变化的两极性第四单元 情绪、情感的种类1、基本情绪和符合情绪;2、心境、激情和应激;3、道德感、美感、理智感:第五单元 意志一、什么是意志意志是有意识地确定目的,调节和支配行为,并通过克服困难和挫折,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二、意志行为的基本阶段(一)准备阶段(确立目的、选择方案、作出决策)1、双趋式冲突(两个目标的吸引力均很大,但不能同时得到)2、双避式冲突(两个目标都想避开,但只能避开一个)3、趋避式冲突(目标对自己既有利又有弊)4、双重趋避式冲突(多个目标,每个目标对自己既有利又有弊)(二)执行阶段克服困难、调节行为、修正计划、实现目标。三、意志的品质(一)意志的自觉性:独立性、深刻认识目的、自觉支配行为。(二)意志的果断性:迅速、不失时机地采取决定和执行决定。(三)意志的坚韧性:有毅力、顽强性、持之以恒、坚持不懈、永不退缩、知难而上等。(四)意志的自制性:有自制力、善于驾驭和控制自己的情感和行为。,本次课程小结,谢 谢,

    注意事项

    本文(基础心理学知识(4修订).ppt)为本站会员(牧羊曲112)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