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PPT文档下载  

    红茶初制加工工艺.ppt

    • 资源ID:6486000       资源大小:1.20MB        全文页数:87页
    • 资源格式: PPT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红茶初制加工工艺.ppt

    17,17,第十单元 红茶制造,教学目标:了解有关红茶的基本知识,掌握工夫红茶和红碎茶的品质特点及初制技术,掌握红茶品质的形成及加工技术对品质的影响。职业技能及重难点:工夫红茶和红碎茶的初制技术。,组织教学:课堂教学纪律组织。教学准备:教学用挂图。简要复习青茶的品质特点及炒制技术。提问:安溪铁观音的品质特点及炒制技术。,新课内容:概述 红茶是在初制中,将在制品放置在一定的温度、湿度和供氧条件下,经过特有的“发酵”作用,所形成的一类具有汤色和叶底都红艳明亮的茶叶。红茶属发酵茶,基本工艺是萎凋、揉捻(切)、发酵和干燥。它是我国生产和出口的主要茶类之一,以香高、味浓、色艳驰名世界。我国红茶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1/4,出口约占全国总出口量的60%。由于制法不同,品质的差异,我国红茶可分为小种红茶、工夫红茶和红碎茶等三种。,第一节 小种红茶小种红茶是福建省的特产,有正山小种和外山小种之分。正山小种产于崇安县星村镇桐木关村一带,也称“桐木关小种”或“星村小种”。其它周边所产的仿照正山品质的小种红茶,品质较差,统称为“外山小种”或“人工小种”,有的将低级工夫红茶熏烟制成小种红茶,称“烟小种”或“假小种”。,一、品质特点正山小种红茶条索粗壮紧直,身骨重实,不带毫心;色泽褐红润泽,汤色红艳,香气高爽浓烈,微带松烟香;滋味浓醇,甘甜,似桂圆汤味;叶底古铜色明亮,叶张大而柔软,肥厚壮实。,二、鲜叶要求小种红茶比工夫红茶粗老,一般采摘半开面三、四叶,由于嫩梢较成熟,芽尖很小,糖类含量较高,多酚类含量较少,有利于茶汤滋味的形成。春茶一般在5月上旬开采,6月下旬采夏茶,不采秋茶。,三、初制技术小种红茶制法比其它红茶精细,分为萎凋、揉捻、“发酵”、过红锅、复揉、熏焙、复火等7道工序。(一)萎凋有室内加温萎凋和日光萎凋2种方法。1、室内加温萎凋俗称“焙青”,在“青楼”进行。青楼分上、下两楼,不铺楼板,中间每隔3-4厘米架一条木质挡板,上铺青席,供摊叶用。横挡下30厘米处装焙架,供熏焙干燥时放置水筛用。,加温时关闭门窗,在地面上燃放松柴。火堆呈“T”、“川”或“=”字形排列,每隔1-1.5米堆一堆,待室温升到28-30时,把鲜叶均匀撒在青席上,厚度10厘米左右。中间每隔10-20分钟轻轻拌1次,达到萎凋适度约2小时左右。室内加温萎凋的优点是不受条件限制,萎凋叶能直接吸收烟味,毛茶烟量充足。缺点是劳动强度大,操作较困难。,2、日光萎凋在室外清洁、向阳和避风处搭高2.5米的“青架”。晒青时摊叶厚度3-4厘米,每隔10-20分钟翻拌一次。至叶面萎软,失去光泽,折梗不断,青气减退,略有清香时为适度。日光萎凋时间随光照强弱、鲜叶含水良多少而定。光照较强,含水量较少,则时间较短,可在30-40分钟内完成;光照较弱,含水量略高,时间须稍延长,达3小时以上;一般在1-2小时内可完成。,日光萎凋的优点是设备简单,成本低,操作方便;缺点在于受气候限制大,而且不能吸收送烟,毛茶吸烟量不足,滋味不够鲜爽。同时,肥壮芽叶和老嫩不匀鲜叶,萎凋程度不一致,生产中常采取日光萎凋和加温萎凋交替进行的方法。,(二)揉捻用55型揉捻机,每机投叶量30千克。揉捻时间因叶质老嫩不同而有差异,嫩叶揉40分钟,中等嫩度叶子揉60分钟,老叶揉90分钟。一般分2次揉捻,中间解块分筛。揉到叶汁挤出,条索紧结时,即可。,(三)“发酵”将揉捻叶用箩筐盛装,叶层厚度30-40厘米,如装叶过厚,中间宜掏1个孔,以利通气。在箩筐上覆盖湿布,以保持湿度,春季气温较低时,可将箩筐放在焙青室内,以提高叶温。“发酵”过程一般需5-6小时,当茶叶青臭气消失,显露清香,并有80%以上的茶叶呈红褐色时即为适度。,(四)过红锅这是小种红茶初制过程的特殊工艺。其目的在于利用高温阻止酶活性,中止多酚类的酶促氧化,保持一部分可溶性多酚类不被氧化,使茶汤鲜浓,滋味甜醇,叶底红亮展开;散发青草气,增进茶香;同时散失部分水分,叶质变软,有利于复揉。,(五)复揉过红锅后趁热揉捻,时间5-6分钟。(六)熏焙是小种红茶特有的工序,它对形成小种红茶品质十分重要。其作用是:蒸发水分,使茶叶干燥适度;使茶叶吸收大量松烟,为形成品质起重要作用。,传统的熏焙方法是将复揉叶摊在水筛上,每筛摊叶2-2.5千克,置于青楼下的焙架上。地面燃烧松柴片,明火浓烟,一批茶叶约经8-12小时的熏焙,达8成干时,便压小火苗,降低温度,增大烟量,使茶叶大量吸收松香味。熏焙时不要翻拌,以免茶条松散。,传统方法劳动强度大,容易引起火灾,现改为烟道熏焙。方法见P305。(七)复火复火方法是在焙楼上堆成大堆,进行低温长熏,使毛茶在干燥的同时,吸足烟量,含水量控制在7%以内。,第二节 工夫红茶初制,工夫红茶是我国独有的条形红茶,有200多年的生产历史。其名称常冠以产地名如滇红,祁红,川红,闽红,湘红等。闽红、滇红和祁红等以其独特品质风格在国际市场占有特定地位,以宜红、宁红和湖红等拼配的“中国工夫红茶”在国际市场上也占有一定地位。,一、品质特点所谓工夫红茶,是因为在初制中,特别注意条索的紧结完整,精制又很费工夫而得名。其品质特点概况而言是“红汤红叶”。具体说是:外形条索紧细匀直,色泽乌润匀调,毫尖金黄;内质香气高锐持久,滋味醇厚鲜爽,汤色红艳明亮,叶底红明。产地不同,风格有异。如高级祁红有特殊的“甜花香”,俗称蜜糖香。高级川红,有类似桔子的香气。滇红外形肥硕多毫,香气鲜浓,汤色红艳明亮,滋味浓强,叶底红匀鲜亮。,二、鲜叶要求 以一芽二、三叶为主要原料。祁红要求芽叶要匀齐,新鲜,叶色黄绿,叶张狭长,节间较短,叶质柔软,多酚类和水浸出物含量要高,鲜叶进厂要分级验收、管理和付制。三、初制技术分为萎凋、揉捻、“发酵”和干燥等4道工序。前三道工序是创造适宜条件,充分提高酶活性,促进以多酚类酶促氧化为中心的一系列反应,形成红茶色、香、味、形品质特征。第四道工序的作用是固定和发展前三道工序形成的品质特色。,(一)萎凋它是指鲜叶在一定条件下,逐步均匀失水,发生一系列理化变化的过程,是形成红茶品质的重要工序。1、目的:(1)使叶片缓慢、均匀地蒸发部分水分,减少细胞膨压,使叶片柔软呈萎焉状态,便于揉捻。(2)伴随水分减少,蛋白质发生水解,酶由结合状态转变为游离状态,活性增强,促进叶内化学成分的转化。(3)使鲜叶的青臭气挥发,减少青臭气,形成茶香。,2、方式方法自然萎凋、萎凋槽萎凋和萎凋机萎凋等3种方法。自然萎凋包括日光萎凋和室内自然萎凋。目前多采用日光萎凋和萎凋槽萎凋。(1)日光萎凋是将鲜叶直接薄摊在日光下进行萎凋的一种方式。萎凋时间最好是在上午10时前或下午14时以后,在阳光过强的时候不能日光萎凋。,萎凋时,将叶片薄摊在晒席上,以叶片基本不重叠为适度。萎凋时间春茶一般1-2小时,夏茶1小时左右,中间轻翻1-2次。晒到叶质柔软,叶面卷缩为适度。萎凋适度叶必须摊晾后才能揉捻。(2)室内自然萎凋是将鲜叶薄摊在室内,利用自然气候条件,进行萎凋的一种方法。试验标明,室内自然萎凋,茶叶品质较日光萎凋要好。要求萎凋室空气流通,无阳光直射入室内。温度在20-24,相对湿度控制在60-70%之间。室内装置萎凋架,架上安置萎凋帘。,(3)萎凋槽萎凋 是人工控制的半机械化的加温萎凋方式。萎凋茶叶品质较好,是一种较好的萎凋方式。萎凋槽的基本构造包括空气加热炉灶、鼓风机、风道、槽体和盛叶框盒等。操作技术主要掌握好温度、风量、摊叶厚度、翻拌和萎凋时间等。温度 萎凋槽热空气一般控制在35左右,最高不能超过38,要求槽体两端温度尽可能一致。萎凋结束下叶前10-15分钟,应鼓冷风。,风量 风力小,生产效率低;风力过大,失水快,萎凋不匀。风力大小应根据叶层厚度和叶质柔软程度加以适当调节。一般萎凋槽长10米,宽1.5米,高20厘米,有效摊叶面积15平米,采用7号风机即可。摊叶厚度 摊叶厚度与茶叶品质有一定关系。摊叶依叶质老嫩和叶形大小不同而异。掌握“嫩叶薄摊,老叶厚摊”,“小叶种厚摊,大叶种薄摊”的原则,一般小叶种摊叶厚度20厘米左右,大叶种18厘米。叶片要抖散摊平,厚薄一致。,翻抖 翻抖是达到均匀萎凋的手段。一般每隔1小时停鼓风机翻拌1次,翻拌时动作要轻,切忌损伤叶片。萎凋时间 萎凋时间长短与鲜叶老嫩、含水量多少、萎凋温度、风力强弱、摊叶厚薄、翻拌次数等相关。如温度高、风力大、摊叶薄、翻拌勤,萎凋时间会缩短;反之则会延长。萎凋时间长短与茶叶品质关系极大。萎凋时间长,茶叶香低味淡,汤色和叶底暗;萎凋时间短,程度不匀,“发酵”不良,叶底花杂。因此要求温度控制在35左右,萎凋时间4-5小时;春茶在5小时以上,雨水叶要5-6小时,叶片肥嫩或细嫩叶片,时间会更长些。,萎凋程度 掌握萎凋适度是制好工夫红茶的关键。萎凋不足或过度,红茶品质都不好。萎凋不足 萎凋叶含水量偏高,化学变化不足。揉捻时茶叶易断碎,条索不紧,茶汁大量流失,发酵困难,制成毛茶外形条索短碎,多片末,内质香味青涩淡薄,汤色浑浊,叶底花杂带青。萎凋过度 萎凋叶含水量偏少,化学变化过度。茶叶枯芽焦边,泛红。揉捻不易成条,发酵困难。制成毛茶外形条索短碎,多片末,内质香低味淡,汤色红暗,叶底乌暗。萎凋不匀 揉捻和发酵都困难,毛茶外形条索松紧不匀,叶底花杂。,因此,萎凋程度应掌握“嫩叶重萎,老叶轻萎”的原则,做到萎凋适度。鉴别萎凋适度的办法有:A、感官鉴别方法 手捏 柔软如棉,紧握成团,松手不弹散,嫩梗折而不断;眼观 叶面光泽消失,叶色由鲜绿变为暗绿,无枯芽、焦边、泛红;鼻嗅 青臭气消失,发出轻微的清新花香。,B、减重率 31-38%之间。C、萎凋叶含水量 一般在60-64%为宜。(二)揉捻工夫红茶要求外形条索紧结,内质滋味浓厚甜醇。这取决于揉捻过程中芽叶卷紧的程度和叶细胞损伤率。1、揉捻目的形成卷紧的条索;同时,随芽叶卷紧,细胞损伤,茶汁流出,使多酚类氧化,为形成红茶品质奠定基础。2、揉捻室环境要求 要求低温高湿,温度20-24,相对湿度85-90%之间。3、揉捻技术与转速、投叶量、揉捻时间、揉捻次数、加压和松压、解块分筛等因素相关。,(1)转速 以55-60转/分钟为宜。如转速过快,揉捻叶在揉机内翻转不良,易形成团块、扁条、紧结度差;如转速过慢,茶叶翻转也不良,揉效低,揉时延长会导致茶叶香低味淡,汤色和叶底红暗。(2)投叶量 取决于揉机大小和叶子的老嫩。一般嫩叶可适当多投叶,老叶可少投叶。(3)揉捻时间和次数 依揉机性能和叶子老嫩不同而变化。大型揉捻机一般揉90分钟,嫩叶分3次揉,每次30分钟;中等嫩度叶片分2次揉,每次45分钟;较老叶片要延长揉捻时间,分3次揉,每次45分钟。中小型揉捻机一般揉捻60-70分钟,分2次揉,每次30-35分钟,老叶可适当延长揉捻时间。,(4)加压与松压一般掌握“轻重轻“的加压原则。揉捻开始或第一次揉不加压,使叶片初步成条,而后逐步加压卷成条,揉捻结束前一段时间减压,以解散团块,散发热量,收紧差条,回收茶汁。但老叶最后不必轻压,以防茶条回松。“嫩叶轻压,老叶重压”。揉捻时要分次加压,加压与减压交替进行。如加压7分钟减压3分钟或加压10分钟减压5分钟,即所谓“加七减三法”或“加十减五法”。以90型揉捻机为例,一级原料,第一次揉30分钟,不加压,第二、三次揉各30分钟,采用“加十减五法”,重复1次。中级原料第一次揉45分钟,不加压,第二次揉45分钟,重复2次。,(5)解块分筛筛网配置分上下两段,上段4号筛,下段3号筛。,4、揉捻程度细胞损伤率80%以上,茶叶成条率90%以上,条索紧卷,茶汁充分外溢,用手紧握时,茶汁能从指间挤出。,(三)“发酵”1、目的红茶发酵的目的在于人为的创造条件,以多酚类为中心的一系列化学变化过程。它是形成红茶特有色、香、味品质的关键工序。,2、发酵技术(1)发酵室 大小适中,清洁卫生,无异味。窗口朝北,离地1-1.5米,便于通风,避免阳光直射。(2)温度 对发酵影响很大,包括气温和叶温两个方面,气温直接影响叶温。发酵过程中,多酚类氧化放热,使叶温提高;当氧化作用减弱时,叶温降低。因此,叶温有一个由低到高再到低的过程。叶温一般比气温高2-6,有时高达10以上。要求发酵叶温保持在30以下为宜,气温控制在24-25之间为佳。,如气温和叶温过高,多酚类氧化过于剧烈,毛茶香低味淡,汤色叶底暗,因此在高温时(叶温超过35)时,必须采取降温措施,如薄摊叶层,降低室温等。如气温和叶温过低,氧化反应缓慢,内含物质转化不充分,将会使发酵时间延长,降低茶叶品质。因此在春茶低温时,要采取升温措施。如厚摊叶层,升温等措施。,(3)湿度一是发酵叶的含水量,二是空气的相对湿度。决定发酵正常进行的主要是发酵叶的含水量。发酵室的相对湿度要在95%以上,发酵叶含水量在60-64%之间为宜。(4)通气供氧红茶发酵是需氧氧化,在发酵中要耗费大量氧气,释放二氧化碳和热量。据测定,制造1千克红茶,仅发酵工序,要耗氧4-5L;从揉捻开始到发酵结束,100千克茶叶释放出二氧化碳30L。为使供氧充分,二氧化碳能及时排除,发酵室应保持空气流通和新鲜。,(5)摊叶厚度摊叶厚度影响通气和叶温。摊叶过厚,通气不良,叶温升高快;摊叶过薄,叶温难以保持。摊叶厚度要依叶质老嫩、茶叶筛好大小、气温高低等而定,一般嫩叶、叶型小和筛好小的茶要薄摊;老叶、叶型大和晒号大的茶要厚摊;气温低要厚摊,气温高要薄摊。无论厚摊或薄摊,都要求均匀、疏松。具体要求是,一般摊叶厚度为6-12厘米,1号茶6-8厘米,2号茶8-10厘米,3号茶10-12厘米。,(6)发酵时间 依叶质老嫩、揉捻程度、发酵条件不同而有差异。一般从揉捻开始起算,约需小时。春茶季节,气温较低,1、2号茶约需2.5-3小时,3号茶约需3-3.5小时;夏秋季气温高,揉捻结束,叶片普遍泛红,已达到发酵适度,不需要专门发酵,应直接烘干。但应注意,不能认为发酵过程可有可无,不能用延长揉捻时间来代替发酵工序。,3、发酵程度(1)叶色变化 有由青绿、黄绿、黄、黄红、红、紫红到暗红色的变化过程。一般春茶发酵,要求叶色为黄红色时为适度,夏茶以红黄色为适度。叶质老嫩不同有异,嫩叶色泽红匀,老叶因发酵较困难而显红里泛青。发酵不足,叶色青绿或青黄。发酵过度,叶色红暗。,(2)香气的变化 有由青气、清香、花香、果香、熟香以后逐渐低淡的过程。发酵适度的叶子:花香或果香。发酵不足:青气。发酵过度:香气低闷,甚至酸锼。(3)叶温的变化 有由低到高再到低的变化过程。在发酵中,到叶温达高峰趋于平衡时,即为发酵适度。这三者的变化有同一性,都以多酚类氧化为基础。发酵适度,应综合三者变化程度而定。,(四)干燥1、目的 终止酶活性;充分干燥;散发青臭气,发展茶香。2、干燥技术有烘笼烘干和烘干机烘干2种方式。采用2次烘干法。毛火要求“高温、薄摊、快干”,足火要求“低温、厚摊、慢烘”。,(1)自动烘干机烘干温度 毛火进风口温度110-120,不超过120,足火85-95,不超过100。毛火与足火之间摊晾40min,不超过1h,摊晾叶厚度10cm。温度过低,会造成发酵过度,温度过高,造成外干内湿,条索不紧,叶底不展等缺点。风量 风速以0.5m/s,风量6000立方米/小时为宜。烘干时间 毛火10-15分钟,足火15-20分钟。,(2)烘笼烘干温度 毛火85-90,足火70-80。叶量 毛火每笼1.5-2kg,足火3-4 kg。,表:自动烘干机操作技术参数,表:烘笼烘干技术参数,3、干燥程度毛火叶含水量20-25%,足火叶含水量4-5%。感官鉴别:毛火叶达7、8成干,叶条基本干硬,嫩梗稍软,手握既感刺手又感稍软。足火叶折梗即断,手捻茶条成粉末。,复习题,简要叙述工夫红茶加工工艺及其技术。,红茶制造(二),教学目标:掌握红碎茶的品质特点及初制技术,掌握红茶品质的形成及加工技术对品质的影响。职业技能教难:红碎茶的初制技术。,组织教学:课堂教学纪律组织。教学准备:教学用挂图。简要复习工夫红茶的品质特点及加工技术。提问:工夫红茶的品质特点及加工技术。,新课内容:第三节 红碎茶初制 目前,国际茶叶市场上红茶贸易量占茶叶总贸易量的90%,而红碎茶又占红茶的98%,是国际茶叶市场的主要品种。我国红碎茶生产地有滇、桂、粤、琼、黔、川、湘、闽、鄂、苏、浙等10多个省区,其产量和出口量仅次于炒青绿茶,已成为我国一个重要的茶叶品种。,一、品质特点 红碎茶按其成品茶的外形和内质特点可分为叶茶、碎茶、片茶、末茶四大类。其外形叶茶呈条状,条索紧直,碎茶呈颗粒状,颗粒紧结,片茶皱折如“碗口”形,末茶似砂粒。四类茶叶规格差异明显,互不混杂。叶色润泽。内质汤色红亮,香气滋味浓、强、鲜。四类茶叶包含多种花色,品质各有差异。,(一)叶茶类 外形规格大,包括部分细长的筋梗。有两种花色,均系条形茶。1、花橙黄白毫(FOP)由细嫩芽叶组成,条索紧卷匀齐,色泽乌润,金黄毫尖多,长813mm,不含碎茶,末茶或粗大叶子,是叶茶中品质最好的。2、橙黄白毫(OP)主要由头子茶中产生。不含毫尖,条索紧卷,色泽尚乌润,是叶茶中品质稍差的。,(二)碎茶类 外形较叶茶细小,呈颗粒状或长粒状,长2.53mm,汤艳味浓,易冲泡,是红碎茶中大量生产的花色。1、花碎橙黄白毫(FBOP)由嫩芽所组成,多属第一次揉捻后解块筛分出的一次一号茶,呈细长颗粒状,含大量毫尖。形状整齐,色泽乌润,香高味浓,是碎茶中品质最好的花色。,2、碎橙黄白毫(BOP)大部分同嫩芽组成,颗粒长度3mm以下,色泽乌润,香味浓郁,汤色红亮,是红碎茶中经济效益较高的产品。3、碎白毫(BP)形状与碎橙黄白毫相同,色泽稍次,不含毫尖,香味较碎橙黄白毫次,但粗细均匀,不含片、末茶。4、碎橙黄白毫片(BOPF)系从较嫩叶子中取出的一种小型碎茶,外形色泽乌润,汤色红亮,滋味浓强。由于体型较小,极易冲泡,是袋泡茶的好配料。,(三)片茶类(F)系从碎茶中风选出的片形茶,质地较轻。按外形大小可分为片茶一号(F1)和片茶二号(F2)。中小叶种还要按内质分为上、中、下三档。(四)末茶类(D)外形呈砂粒状,色泽乌润,紧细重实,汤色较深,滋味浓强。由于体形小,容易冲泡,也是袋泡茶的好原料。(五)混合碎茶(BM)系从各种正规红碎茶中风选出的片形茶混合物,没有固定形状,很不匀整,含有摊叶和茶梗,香味较差,汤色浅淡。如加工成末茶,可使汤质有所改进。,我国红茶有两大适销区,一是外形匀整,颗粒紧细,粒型较大,汤色红浓,滋味浓厚,价格适当的中下级茶和普通极茶,适合某些中东国家;一是体型较小,净度较好,汤色红艳,滋味浓强,鲜爽,香气高锐持久的中高级茶,适合欧、美、澳洲国家。根据国际市场对红碎茶的规格要求和我国的生产实际,按传统制法、产地、茶树品种和产品质量,制订出了4套加工、验收统一标准样。第一套样适用于云南省云南大叶种制成的红碎茶;第二套适用于广东、广西、贵州等省(区)引种的云南大叶种红碎茶;第三套适用于贵州、四川、湖北、湖南汩罗江、零陵、石门等地的中小叶种制成的产品;第四套适用于浙江、江苏、湖南等省的小叶制成的产品。,二、鲜叶要求 红碎茶鲜叶要求嫩、鲜、匀、净。各茶厂都有试行的鲜叶评级验收标准,现列举两例供参考(表7-3、表7-4)。,表7-3 广东温泉茶场鲜叶验收标准,表7-4 四川红碎茶鲜叶分级标准,三、初制技术 红碎茶初制分为萎凋、揉切、“发酵”、干燥4道工序。(一)萎凋 红碎茶萎凋的目的、环境条件、方法等与工夫红茶相同,仅是萎凋程度存在差异。萎凋程度应根据鲜叶品种、揉切机型、茶季等因素确定。一般传统制法和转子制法萎凋偏重,CTC和LTP制法偏轻。但是茶季不同,含水量不同,如使用转子揉切的,春茶因嫩度好、气温低,萎凋程度偏重,控制含水量在60%64%之间;夏秋茶为65%左右。如使用LTP型锤击机与CTC机组合的,含水量以68%70%为好。,表7-5 不同制法萎凋适度指标,萎凋时间长短受品种、气候、萎凋方法等影响。一般以萎凋程序而定,通常控制在68h完成为宜。(二)揉切 揉切是红碎茶品质形成的重要工序,通过揉切既形成紧卷的颗粒外形,又使内质气味浓强鲜爽。揉切室的环境条件与工夫红茶相同,但使用机器类型、揉切方法不同。,1、揉切机器 揉切机有圆盘式揉切机、CTC揉切机、转子揉切机、LTP锤击机等。圆盘式揉切机,又称平板机。揉盘上设有812个弧形锋利的揉齿,茶条在揉桶中回转时切细。用普通揉捻机与圆盘式揉切机联用制红碎茶称为传统制法。CTC揉切机 机器主体由刻有凹形花纹的不锈铜滚筒组成,两个滚筒反向内旋,转速分别为660转/min和70转/min,茶条经搓扭、绞切作用,形成颗粒碎茶,切细效率高。,转子式揉切机 利用转子螺旋推进茶条,以挤压、紧揉、绞切茶叶。绞切效率高,碎茶比例大,颗粒紧实。型号大致有叶片棱板式、螺旋滚切式、全螺旋式和组成式四大类。中型有英德25、邵东27;小型有英德20、邵东18、浮山18、羊艾20、茅麓18,还有芙蓉705、南川759等。锤击机称LTP 是一种新型制茶机械。机内有锤片160块,分40个组合。前8组锤刀,后31组锤片加1组锤刀,转速2250转/min,在12s内完成破碎任务。由叶片受到锺片的高速锤击,形成大小均匀,色泽鲜绿的小碎片喷出。,2、揉切方法 目前各地多采用多种类型机器配套机组和配套揉切技术,完成红碎茶揉切工序。依选用的揉切机种不同,可归纳为如下几种:(1)传统制法 一般先揉条,后揉切。要求短时、重压、多次揉切,分次出茶。其程序如下:,一般要求取碎茶85%左右,茶头率15%。如有必要可进行第四次揉切,时间10min。但老叶不宜强揉切。揉切时加压与松压交替,一般加压78min,减压23min,多加重压,以使揉叶翻切均匀,降低叶温,多出碎茶。揉切次数和时间长短,依气温高低,叶质老嫩而定。气温高则每次揉时应短,增加揉切次数,嫩叶揉切次数和每次揉时均可减少。,(2)揉捻机与转子机组合 这两种机器组合揉切,一般要求先揉条,后揉切。要求短时、重压,多次揉切,多次出茶。近似传统揉切法。萎凋程序适当偏重。其产品外形颗粒紧结,色泽也较乌润,但香气和滋味往往显得钝熟。揉切操作方法因茶树品种、生产季节而有差异。在大叶种地区,春茶一般先以90型(即克虏伯)揉捻机揉条3045min,然后进行解块筛分,筛底提取毫尖茶,筛面茶进行转子揉切34次,总揉切时间需70min。夏秋茶揉条后如无毫尖可提,则可全部由转子机切碎。,大叶种红碎茶春茶的揉切流程:,中小叶种中下档鲜叶原料制红碎茶,是萎凋后经90型揉捻机揉条3040min,再用27型转子机连续切34次,每次切后只解决不筛分。揉切叶经发酵后立即烘毛火,烘后的毛火叶用平面圆筛机筛出团块茶。团块茶经打碎后再过筛,然后分别足火。,(3)转子机组合 转子揉切机所制红碎茶比传统揉切法具有揉切时间短,碎茶率高,颗粒紧结,香味鲜浓等优点。操作方法是:用30型转搓揉机代替90型揉捻机,并实行与转子机组合使用,另外解块分筛也改用平面圆筛机,这样可使切碎茶筛成圆颗粒状,有利于改善外形。平面圆筛机用于筛分揉切叶,筛孔容易阻塞,可采用经常更换筛片的办法加以解决。贵州羊艾茶场试验表明,该法能简化初精制工艺,改善茶叶品质,提高茶叶售价。其工艺流速如下页。,(4)LTP和CTC机组合 采用这两种机型组合,必须具备两个条件:第一,鲜叶萎凋程序要轻,含水率应保持在68%70%,以利于切细、切匀;第二,鲜叶原料要有良好的嫩度。假定鲜叶分为五级,则以12级叶为好,这样可取得外形光洁、内质良好的产品。如果用下档原料,则制出的干茶色泽枯灰,而且筋皮毛衣和茶粘成颗粒,在精制中较难清理,而且青涩味也较重。试验表明,对较为下档的原料在经LTP与CTC机切后,再上转子机揉切1次,可提高品质。,其工艺流程如下:13级原料,经轻萎振动槽筛去杂质LTP3CTC“发酵”毛火7孔平圆筛筛面团块打块机足火;筛底茶直接足火。,45级原料,经轻萎振动槽筛去杂质LTP3CTC转子机解块“发酵”烘毛火7孔平圆筛筛面茶打块机足火;筛下茶直接足火。LTP和CTC机的刀口一定要保持锋利,切出的茶叶才会外形光洁,筋皮毛衣少。如果刀口钝,则切出的茶叶呈粗大的片茶,筋皮毛衣多。因此,在红碎茶生产之前就应检查刀口情况,若发现刀口磨损较大,应采取措施维修。,(5)洛托凡和CTC结合 洛托凡揉切机与我国的邵东30型转子机相似。在小叶种地区用洛托凡和CTC组合,不及LTC和CTC组合。因小叶种鲜叶叶质比较硬,不易捣碎,使毛茶外形粗大松泡,片茶多,滋味浓度也较低。大叶种上档原料用洛托凡和CTC组合制红碎茶尚可。,(三)“发酵”红碎茶“发酵”的目的、技术条件及“发酵”中的理化变化原理与工夫红茶相同。由于国际市场要求香味鲜浓,尤其是茶味浓厚、鲜爽、强烈、收敛性强、富有刺激性的品质风格,故对“发酵”程序的掌握较工夫红茶为轻,多酚类的酶性氧化量较少。但品种不同,“发酵”程序不同,中小叶品种需加强茶汤浓度,程度应比大叶种稍重,大叶种要突出鲜强度,程度应轻;气温高,“发酵”应偏轻,气温低则稍重。,在一定条件下,“发酵”程序与时间有关,一般云南大叶种“发酵”叶温控制在26以下,升温高峰不超过28,时间以4060min为宜(从揉捻开始)。中小叶种叶温控制在2530,最高不超过32,时间以3050min为宜。为了控制温度,及时排除CO2,保证“发酵”质量。一些厂家采用通气“发酵”车、连续“发酵”槽、空调“发酵”车间等方式,有良好效果。目前,“发酵”车较简便、价廉(图7-2)。它是将“发酵”叶装入“发酵”车内,用吹风方式散热。一般每只“发酵”车装一只180380W的鼓风机(罗茨风机)鼓风,经12min叶温便降低接近室温。,“发酵”程度的鉴别有两种,一是感官鉴别象。贵州湄潭茶叶研究所和羊艾茶场研究“发酵”叶象与“发酵”程序的关系,将“发酵”叶象分为六级:一级,叶色呈青绿色,有浓烈的青草气;二级,青黄色,青草味;三级,黄色,清香;四级,黄红色,花香或果香;五级,红色,熟香;六级,暗红色,低香。云南大叶种以2.53级,中小叶种以3.54级为宜。,二是用化学分析方法,测定水溶性多酚类的保留量。根据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测定,红碎茶的毛茶水溶性多酚类(含氧化和未氧化的)的保留量在60%65%时,品质较好,滋味浓强鲜爽,汤色红艳明亮。,(四)干燥 干燥的目的、技术以及干燥中的理化变化与工夫红茶相同,仅在具体措施上有差别。由于揉切叶细胞损伤程度高,多酚类的酶促氧化激烈,迅速采用高温破坏酶的活性,制止多酚类的酶促氧化;迅速蒸发水分,避免湿热作用引起非酶促氧化。因此,要求“高温、薄摊、快速”一次干燥为好。但目前由于我国使用烘干机烘,仍采用两次干燥。,毛火 进风温度110115,采用薄摊快速烘干,摊叶厚度1.251.50kg/m2,烘至含水量20%。毛火叶摊凉1530min,叶层要薄,控制在58cm之间。足火 进风温度95100,摊叶2kg/m2,烘至含水量达5%。干燥应严格分级分号进行,干燥完毕摊凉至室温后装袋,及时送厂精制。近年来,我国在红碎茶干燥方式上有很多革新,如沸腾烘干机烘干,远红外线烘干,高频烘干,微波供干等,有待不断实验、推广。在提高烘干效果上也有很多措施,如在烘干机顶层加罩,加大风量,分层干燥,在输送带上加温等等,可根据实际条件仿效。,第四节 红茶初制理论,红茶初制过程中,在制品经过一系列复杂的理化变化,形成了红茶特有的色、香、味、形四大品质特色。理化变化因原料原有的理化性状、制茶技术等方面的悬殊而有较大差异。因此,弄清理化变化原理,改进制茶技术,便能提高红茶品质。,一、红茶初制中的物理变化 红茶初制中的物理变化集中表现为重量减轻、叶形缩小和叶色红变。叶色红变的本质是化学变化。叶形缩小和重量减轻有干物质和水分的减少,但主要是水分的蒸发。(一)水分量变化与茶叶品质的关系 鲜叶一般含水量为75%左右,到制成毛茶含水量降到4%6%。在初制全过程中,随着工序的进展,水分变化呈现一种递减律。一般萎凋散失原含水量的40%50%,揉捻中失水约为2%5%,“发酵”叶含水量以50%55%为宜,干燥中毛火叶含水18%25%,最后足火达到足干。,从萎凋到“发酵”,水分的逐步减少,可产生三个作用。其一,水分减少,提高了各化学成分的浓度,使得单位体积汁液内分子个数增加,单位时间内分子之间有效碰撞次数加多,化学反应速度加快;其二,由于水分减少,酶由结合态转化为游离态,催化活性得以增强,使化学反应加快;其三,水分逐渐减少,使各化学成分较能发生全面有益的变化,形成好的茶品质。,在萎凋过程中,在恒温恒湿条件下,水分蒸发存在“先快后慢”的规律。萎凋的第一阶段,散失占鲜叶总重量15%20%的游离水(或自由水),速度较快;第二阶段散失束缚水(或结合水),这阶段因叶细胞原生质胶体的亲水性强,阻挠水分散失,速度较慢。鲜叶失水速度受内部和外部两方面因素的影响。内部因素是指鲜叶的组织构造和叶质的老嫩,外部因素主要是指湿度、温度、光照和风力等。从外部因素看,湿度小,温度高,风力大,失水快;反之,失水慢。就失水量而言是先多后少,如50kg鲜叶经18h自然萎凋,共失水17.5kg,则前6h失水12.5kg,占总失水量的71.4%,后12h失水5kg,占28.6%。,因此,萎凋温度应先高后低,风力先大后小。从叶片的组织构造角度看,萎凋失水有气孔蒸发、角质层蒸发、皮孔蒸发三条途径。其中气孔蒸发量最大,一般占总蒸发量的90%,皮孔蒸发量很小。但是,嫩叶特别是发育不完全的嫩叶,通过角质层散失的水分比老叶多,几乎占总失水量的一半。叶片的气孔分布,尖端多,基部少;靠近叶脉部位多,边缘少;位于茎上端的叶子多,下面叶子少,嫩叶角质层薄,失水快;老叶角质层厚,失水慢。因此,萎凋中一定要适应先快后慢的失水规律,控制好外部因素,并严格将不同级别、不同老嫩度的鲜叶分开,摊匀萎凋,使其程度均匀一致,防止焦颠枯叶。,(4)加压与松压一般掌握“轻重轻“的加压原则。揉捻开始或第一次揉不加压,使叶片初步成条,而后逐步加压卷成条,揉捻结束前一段时间减压,以解散团块,散发热量,收紧差条,回收茶汁。但老叶最后不必轻压,以防茶条回松。“嫩叶轻压,老叶重压”。,揉捻时要分次加压,加压与减压交替进行。如加压7分钟减压3分钟或加压10分钟减压5分钟,即所谓“加七减三法”或“加十减五法”。以90型揉捻机为例,一级原料,第一次揉30分钟,不加压,第二、三次揉各30分钟,采用“加十减五法”,重复1次。中级原料第一次揉45分钟,不加压,第二次揉45分钟,重复2次。,复习题,1、简要叙述工夫红茶加工工艺及其技术。2、简要叙述红碎茶的加工工艺及技术要点。3、简述红茶品质的形成及加工技术对品质的影响。,

    注意事项

    本文(红茶初制加工工艺.ppt)为本站会员(小飞机)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