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PPT文档下载  

    浅谈中药常识入门OU.ppt

    • 资源ID:6424945       资源大小:752KB        全文页数:82页
    • 资源格式: PPT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浅谈中药常识入门OU.ppt

    2023/10/30,1,中醫藥常識入門,中藥的起源和中藥的發展,2023/10/30,2,中藥的起源,在原始時代,我們的祖先由於採食和狩獵,得以接触並逐漸了解這些植物和動物及其對人體的影響。從古籍中記述的“神農嘗百草之滋味-一日而遇七十毒”生動而形象地概括了藥物知識萌芽的實踐過程。這就是藥食同源。藥食同源,中藥的起源,2023/10/30,3,中藥的起源,隨着文字的創造和使用,藥物知識也由口耳相傳發展為文字記載。文物考古表明,在數千年前的鐘鼎文中,已有“藥”字出現。說文解字將其訓釋為:“治病草,從草,樂聲”。明確指出了“藥”即治病之物,並以“草”(植物)類居多的客觀事實。,2023/10/30,4,中藥的發展,中藥是我國傳统藥物的總稱。中藥的認識和使用是以中醫理論為基礎,具有獨特的理論體系和應用形式,充分反映了我國歷史、文化、自然資源等方面的特點。其來源以植物藥材居多,使用也最普遍,所以古來相沿把藥學稱為“本草”。及至近代,隨着西方醫藥學在我國的傳播,本草遂逐漸改稱為“中藥學”,2023/10/30,5,我國第一部藥學專著,現存最早的藥學專著是神農本草經(簡稱本經)。該書並非出於一時一人之手,而是經歷了較長時期的補充和完善過程。其成書的具體年代雖尚有爭議,但不會晚於公元二世紀。原書佚,目前的各種版本,均系明清以來學者考訂、整理、輯复而成。其“序例”部分,言簡意賅地總結藥物的四氣五味、有毒無毒、配伍法度、劑型選擇等基本原則,初步奠定了藥學理論的基礎。神農本草經:中國第一部藥學專著,2023/10/30,6,我國第一部炮製專著炮炙論,南朝劉宋時期雷斆著炮炙論,叙述藥物通過適宜的炮製,可以提高藥效,减輕毒性或烈性,收錄方300種藥物的炮製方法。該書是我國第一部炮製專著,也標志着本草學新分支學科的產生。新修本草的載藥數是:844種。本草綱目共收載藥物:1892種,2023/10/30,7,炮制的目的歸納有七點,1.降低或消除藥物的毒性或副作用。2.改變或緩和藥性。3.提高療效。4.改變或增强藥物作用的部位和趨向。5.便於調劑和制劑。6.保證藥物凈度,利於貯藏。7.有利於服用。,2023/10/30,8,2.制首烏,2.制首烏 取生首烏片或塊,用黑豆汁拌勻,潤濕,置非鐵質蒸容器內,密閉,蒸或燉至汁液被吸盡,藥物呈棕褐色時,取出,乾燥。何首烏每100斤,黑豆10斤。,2023/10/30,9,首烏【炮製作用】,生首烏苦泄性平兼發散,具解毒,消腫,潤腸通便的功能,用於瘰癧、風疹瘙癢、腸燥便秘、高血脂症。經黑豆汁拌蒸後,味轉甘厚而性轉溫,增強了補肝腎,益精血,烏鬚髮,強筋骨的作用。,2023/10/30,10,294.何 首 乌303(補血藥),来源 蓼科植物何首乌的干燥块根。性味归经苦、甘、涩,温。归肝、心、肾经。功效 制首乌补肝肾益精血;生首乌补益作用较弱,但有行散之功,兼能解毒、润肠通便。使用注意煎服,1030g。補益精血宜用制首鳥,截瘧、潤腸、解毒宜用生首鸟。應用 1.用於血虛而見頭暈目眩,心悸失眠,萎黃乏力,肝腎精血虧的眩暈耳嗚,腰膝酸軟,遺精崩帶,須髮早白等証。2.用於體虛久瘧,腸燥便秘及痈疽、瘰癧等証。,2023/10/30,11,2023/10/30,12,生地黃清熱凉血 熟地黄(補血藥),来源 玄参科植物地黄的干燥块根,经加工而成。性味归经 甘,苦,寒。歸心、肝、肺经。功效 清熱凉血,養陰生津。用於熱入營血,口乾舌絳。本品甘寒質潤,苦寒清熱,入營分、血分,為熱凉血養陰生津之要藥。治温熱入營血,壯熱神昏,口乾舌絳,常與玄参等同用如清營湯。2.用於血熱妄行,斑疹吐衂。本品清熱瀉火,凉血止血。3.用於津傷口渴,內熱消渴。本品甘寒,清熱養陰,生津止渴。,来源 玄参科植物地黄的干燥块根,经加工而成。性味归经 甘,微温。归肝、肾经。功效 养血滋阴,补精益髓。用法用量煎服,1030g。應用 1.用於血虛萎黃,眩暈,心悸失眠,月經不調,崩漏等症。為補血要藥。2.用於腎陰不足的潮熱骨蒸、盜汗,遺精、消渴等。為滋陰主藥。如六味地黃丸。3.用於肝腎精血虧虛的腰膝酸軟,眩暈耳鳴,須髮早白等。能補精益髓。,2023/10/30,13,地黃【炮製作用】,生地黃性寒、為清熱涼血之品、具有養陰清熱、涼血生津的功能。蒸制成熟地黃後使藥性由寒轉溫,味由苦轉甜,功能由清轉補,熟地黃質厚味濃,滋膩碍脾。酒制其時轉溫,主補陰血,且可借酒力行散,起到行藥勢,通血脉的作用。生地炭入血分涼血止血,用於吐血、血、尿血、崩漏。熟地炭以補血止血為主,用於虛損性出血。【炮製研究】實驗証明,生地經長時間加熱蒸熟後,部分多糖和低聚糖可水解轉化為單糖,單糖含量熟地比生地高兩倍以上。,2023/10/30,14,熟地黃,(1)取洗淨的生地,加黃酒拌勻,置罐內或適宜容器內,密閉,隔水蒸至酒吸盡,顯烏黑色光澤,味轉甜,取出,曬至外皮粘液稍乾,切厚片,乾燥,篩去碎屑。(2)取洗淨的生地,置適宜容器內,隔水蒸至黑潤,取出,曬至八成幹,切厚片,乾燥,篩去雜屑。生地炭 取生地片,用武火炒至焦黑色,發泡,鼓起時,噴灑清水滅盡火星,取出放涼,或用悶煆法煆炭。熟地炭 取熟地片,用武火炒至外表焦黑色為度,噴灑清水滅盡火星,取出放涼,或用悶煆法煆炭。,2023/10/30,15,296.黄 精309(補陰藥),来源 百合科植物滇黄精、黄精或多花黄精的干燥根茎。性味归经 甘,平。归脾、肺、肾经。功效补气养阴,润肺,健脾,益肾。用法用量煎服,1030g。應用 1.用於陰虛肺燥,乾咳少痰,及肺腎陰虛的勞嗽久咳等。能养阴,润肺。2.用於脾胃虛弱。既補脾陰,又益脾氣。,2023/10/30,16,298.肉苁蓉292(淡大芸)(補陽藥),来源 列当科植物肉苁蓉的干燥带鳞叶的肉质茎。性味归经 甘、咸,温。归肾、大肠经。功效 补肾助阳,润肠通便。饮片为类圆形薄片,片面棕黄色或灰棕色,有放射状的花纹用法用量煎服,1015g;單用大劑量煎服,可用至30g。應用 1.用於腎陽不足,精血两虧虛的陽痿,不孕腰膝酸軟,筋骨無力。2.用於腸燥便秘。能潤燥滑腸。對老人腎陽不足,精血两虧虛者尤宜。,2023/10/30,17,大蒜有“抗癌之王”之稱,大蒜有“抗癌之王”之稱,對多種癌腫具有抗癌功能,但必須先把大蒜切片,將一片一片的薄片放在空氣中15分鐘,讓它與氧氣結合以後產生大蒜素才有抗癌作用。大蒜並能降低膽固醇及甘油三脂,也有降低血糖及增加血漿胰島素水平的作用。,2023/10/30,18,隨唐時期醫藥學有較大發展,由於長期分裂、戰亂等多種原因造成的藥物品種及名稱混亂,加之本草經集注在一百多年來的傳抄中出現了不少錯誤,因此對本草學進行一次大規模的整理,既是當時的廹切需要,也是本草學發展的必然結果。唐顯慶四年(公元659年)頒行了李勣、蘇敬等編纂的新修本草(又稱唐本草)。本書的完成,依靠了國家的行政力量和充分的人力物力,是我國歷史上第一部官修本草。收載藥物共844種。書中圖文並茂的方法,開創了世界藥學的先例,對後世藥學的發展也有深遠的影響。,2023/10/30,19,通過境內外的交流,西域的紅花、大蒜、胡麻,越南的薏苡仁等相繼傳入中國;邊遠地區的麝香、羚羊角、琥珀、龍眼等進入內地,促進本草學的發展。,2023/10/30,20,陳藏器編成本草拾遺,(公元713-741年),陳藏器編成本草拾遺。深入實踐,將各種藥物功用概括為十類,即宣、通、補、瀉、輕、重、滑、澀、燥、濕十種,為中藥按臨床功效分類的發端。唐代已開始使用動物組織、器官及激素製劑。唐本草記載了用羊肝治夜盲症和改善视力的經驗;本草拾遺記載了人胞作為强壯劑的效力;而用羊靨(羊的甲狀腺)和鹿靨治甲狀腺病,2023/10/30,21,酵母製劑公元前即有記載,酵母製劑在公元前即有記載,到了唐代已普遍地用於醫藥,如千金方和甄權的藥性論都對神曲的性質功用有明確的叙述。由孟洗原著,經張鼎改編增補而成的食療本草,全面總結了唐以前的營養學和食治經驗,是這一時期最有代表性的食療專書。李洵的海藥本草,則主要介紹海外输入藥物及南藥,擴充了本草學的內容,也反映出唐代對外來藥物引進的情况和認識水平。,2023/10/30,22,宋代设立國家藥局(熟藥所修合所),在京城開封開設由國家經營的國家藥局的设立,是北宋的一大創舉,也是我國乃至世界藥學史上的重大事件。1076年,熟藥所,其後又發展為修合所(後改名為“醫藥和劑局”)及出賣藥所(後改名為“惠民局”)。藥局的產生促進了藥材檢驗、成藥生產的發展,帶動了炮製、製劑技術的提高,並制定了製劑規范,太平惠民和局方即是這方面的重要文献。,2023/10/30,23,性激素製劑“秋石”,“秋石”是從人尿中提取的性激素製劑,它的製備方法最早見於蘇沈良方。寶慶本草折衷則有“猪膽合為牛黃”的記載。此外宋代用升華法製取龍腦,蒸鎦法製酒等,皆反映出這一時期中藥製劑所取得的成就。,2023/10/30,24,中藥的性能及功效四氣、五味、歸經升降浮沉、毒性等,2023/10/30,25,中藥的性能,藥物防病治病的基本作用,不外是袪邪去因,扶正固本,協調臟腑經絡機能,從而糾正陰陽偏盛偏衰,使機體恢复到陰平陽秘的正常狀態。藥物之所以能够針對病情,發揮上述基本作用,是由於各種藥物各自具有若干特性和作用,前人稱之為藥物的偏性。意思是說以藥物偏性糾正疾病所表現的陰陽偏盛偏衰。,2023/10/30,26,中藥的性能,中藥的性能是中藥作用的基本性質和特徵的高度概括。中藥性能又稱藥性。藥性理論是中藥理論的核心,主要包括四氣、五味、歸經、升降浮沉、毒性等。,2023/10/30,27,中藥的作用(功效),中藥的作用包括治療作用和不良作用(不良反應)。中藥的治療作用又稱為中藥的功效;中藥的不良作用包括副作用和毒性反應。副作用是指在常用劑量時出現的與治療無關的不適反應。一般比較輕微,對機體危害不大,停藥後能消失。副作用的產生固然與藥物的偏性有關,更重要的是因為一味中藥往往有多種作用,治療時利用其一種或一部分作用,其它作用便成為副作用,例如,大黃有瀉下攻積,清熱瀉火等作用,對於熱結便秘之証,上述兩項作用皆為治療作用。,2023/10/30,28,中藥的作用(功效)2,對於冷積便秘之証,瀉下攻積為治療作用,而清熱瀉火便成為副作用,可造成寒凉遏伏陽氣及苦寒伐胃等不良後果,在這種情况下,常將大黃與温補脾胃的附子、乾羗、黨参、甘草等同用。吳茱萸有温中止嘔作用,故最宜於胃寒嘔吐,對宜於胃熱嘔吐,其温中作用便成為副作用,故常與清熱的黃連、栀子等同用。,2023/10/30,29,中藥的性能與性狀,中藥的性能與性狀是兩不同的概念。中藥的性能是對作用性質和特徵的概括,是依据用藥後的機體反應歸納出來的,是人體為觀察對象。中藥的性狀是指药物形狀、顏色、氣味、滋味、質地(包括輕重、疏密、軟堅、潤燥等),是以藥物(藥材)為觀察對象。,2023/10/30,30,四 氣,四氣即寒熱温凉四種藥性,它反映藥物在影响人體陰陽盛衰,寒熱變化方面的作用傾向,是說明藥物作用性質的重要概念之一。四氣中温熱與寒凉屬於不同性質。温熱屬陽,寒凉屬陰。温次於熱,凉次於寒,即共同性質中又有程度上的差異。對於有些藥物,通常還標以大熱、大寒、微温、微寒等予以區別,這是對中藥四氣程度的進一步區分。,2023/10/30,31,四氣,是從藥物作用於機體所發生的反應 1,藥性寒熱温凉,是從藥物作用於機體所發生的反應概栝出來,是與所治疾病的寒熱性質相對應的。故藥性的定是以用藥反應為依据,病証寒熱為基準。能够减輕或消除熱証的藥物,一般属於寒性或凉性,黃苓,板藍根對於發熱口渴、咽痛等証有清熱解毒作用,表明這两種藥物具有寒性。,2023/10/30,32,四氣,是從藥物作用於機體所發生的反應 2,反之,能够减輕或消除寒証的藥物,一般属於温性或熱性,如附子、乾羌、對於腹中冷痛、四肢厥冷、脉沉無力等寒証具有温中散寒作用,表明這两種藥物具有熱性。一般來講,具有清熱瀉火、凉血解毒等作用的藥物,性属寒凉;具有温里散寒、補火助陽、溫經通絡、回陽救逆等作用的藥物,性属温熱。,2023/10/30,33,藥性之寒熱是共性與個性、抽象與具體的關係,藥性寒熱與藥物功效是共性與個性、抽象與具體的關係。藥性寒熱與八綱寒熱相對應,是高層次上的抽象,而陰陽則是更高層次上的抽象。藥物寒熱只反映藥物影響人體陰陽盛衰、寒熱變化方面的基本傾向,並不說明藥物的具體作用。因此掌握藥性寒熱不能脫离其具體功效。正如徐靈胎所說:“同一熱藥,而附子之熱與干乾羌之熱迥乎不同;同一寒藥而石膏之寒與黃連之寒迥乎不同”也就是說,對於藥性寒熱,不僅要從共性方面進行理解,這必須結合每一藥物的具體作用,方能掌握其性寒或性熱的特點。,2023/10/30,34,藥性寒熱與治則,藥性寒熱與治則:本經提出“療寒以熱藥,療熱以寒藥”。素問至真要大論謂:“寒者熱之,熱者寒之。”指出予藥性寒熱與治則的關係。陽熱証用寒凉藥,陰寒証用溫熱藥,這是臨床用藥的一般原則。至於寒熱錯雜之証,往往採用寒熱藥並用。對於真寒假熱之証,則當以熱藥治本,必要時反佐以寒藥:眞熱假寒之証,則當以寒藥治本,必要時反佐以熱藥。,2023/10/30,35,中藥的四性“寒,涼,溫,熱四種性質”,其中寒涼藥使交感神經活性降低,使機體產熱減少:溫熱藥則使交感神經活性增強,使機體代謝增強,產熱增加。石膏的功效是:清熱瀉火,2023/10/30,36,258.干 姜151(溫里藥),来源姜科植物姜的干燥根茎。性味归经辛,热。归脾、胃、肾、心、肺经。功效温中散寒,回阳通脉,燥湿消痰。用法用量煎服,310g。小青龍湯 麻黃 芍藥 細辛 乾姜 甘草 桂技 半夏 五味子。解表散寒,温肺化飲。,2023/10/30,37,267.吴茱萸152(溫里藥),来源芸香科植物吴茱萸、石虎或疏毛吴茱萸的干燥近成熟果实。性味归经辛、苦,热;有小毒。归肝、脾、胃、肾经。功效散寒止痛,降逆止呕,助阳止泻。用法用量煎服,1.56g。外用适量。使用注意本品辛熱燥烈,易耗氣动火,故不宜多用,久服。吴茱萸湯 吴茱萸湯人参棗,重用生姜温胃好,陽明寒嘔少陰利,厥陰頭痛皆能保。,2023/10/30,38,270.肉 桂151(溫里藥),来源樟科植物肉桂的干燥树皮。性味归经辛、甘,大热。归肾、脾、心、肝经。功效补火助阳,引火归源,散寒止痛。用法用量煎服,25g,宜後下或焗服;研末服,每次12g。使用注意 畏赤石脂。久病體虛氣血足者,在補氣益血方中適加肉桂,能鼓舞氣血生長。1.用於腎陽衰弱的陽痿宮冷,虛喘心悸等。2.用於心腹泠痛,寒疝作痛等。3.用於寒痺腰痛,胸痺,陰疽。4.用於閉经,痛經。,2023/10/30,39,292.甘草283(補氣藥)(甜甘草、粉甘草、国老),来源 豆科植物甘草、胀果甘草或光果甘草的干燥根及根茎。性味归经 甘,平。归心、肺、脾、胃经。功效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调和诸药。用法用量煎服,310g。清熱解毒宜生用;補中緩急宜炙用。使用注意 濕盛脹滿、浮腫者不宜使用。反藻、戟、遂、芫,久服玫較大劑量的生甘草,可引起浮腫等。,2023/10/30,40,五味的本義,五味的本義是指藥物和食物的真實滋味。藥物和食物的滋味不止五種,辛甘酸苦咸是五種最基本的滋味。此外還有淡味和澀味。由於長期以來將澀味附於酸,淡附於甘合五行配属關係,故習稱五味。藥食的滋味是通過口嘗而得知的。由於藥食“入口則知味,入腹則知性”,因此古人很自然地將滋味與作用聯系起來,並用滋味解釋藥食的作用,這就是最初的(滋味說)。後來,由於五行學說盛行和影響,將原初的“滋味說”改為“五味說”。,2023/10/30,41,337.五 味 子316(收澀藥),来 源 木兰科植物五味子的果实(习称北五味三)和华中五味子的果实(习称南五味子)。性味归经 酸、甘,温。归肺、心、肾经。功 效 敛肺滋肾,生津敛汗,涩精止泻,宁心安神。用法用量煎服,36g;研末服,每次。13g。,2023/10/30,42,後世對五味的作用作了進一步的補充發揮,辛:能散、能行,有發散、行氣、行血等作用。一般治療表証的藥物,麻黃、薄荷;治療氣血阻滯的藥物如木香,紅花,都有辛味。一些具有芳香氣味的藥物往往也標上“辛”,亦稱辛香之氣。這樣,辛就名只與味覺,而且與嗅覺有關了。古代對藥物氣嗅的論述十分粗略,但對芳香之品的實際應用積累了不少經驗,,2023/10/30,43,甘能解毒之說,甘:能補、能緩、能和,即有補益、緩急止痛、調和藥牲、和中的作用。如人参大補元氣,熟地滋補精血,飴糖緩急止痛,甘草調和諸藥等。某些甘藥還具有解藥食中毒的作用,甘草、綠豆等,故又有能解毒之說。甘味藥的作用是:補益和中,2023/10/30,44,酸能收斂固澀作用,酸:能收、能澀,即有收斂固澀作用。多於體虛多汗,久瀉久痢,肺虛久咳、遺精滑精,尿頻遺尿等証。如山茱萸、五味子澀精、斂汗,五倍子澀腸止瀉,鸟梅肺止咳、澀腸止瀉等。澀味與哪種味道的作用相似:酸味。五味是指藥物的:最基本的滋味,2023/10/30,45,苦寒能燥濕,苦:能泄、能燥。泄的含意較廣,有指通泄的,如大黃瀉下通便,用於熱結便秘;有指降泄的,如杏仁降泄肺氣,用於肺氣上逆之咳喘。枇杷葉除能泄肺氣外,還能降泄胃氣,用於胃氣上逆之嘔吐呃逆;有指清泄的,如 栀子、黃芩清熱瀉火,用於火熱上炎,神躁心煩,目赤口苦等証。燥即燥濕,用於濕証。濕証有寒濕、濕熱的不同。溫性的苦燥藥如蒼術、厚朴,用於寒濕証,稱為苦溫燥濕;寒性的苦燥藥如連、黃柏,用於濕熱証,稱為苦寒燥濕。,2023/10/30,46,苦能清泄,“苦能堅”的提法源於內經。素問,臟氣法時論:“腎欲堅,急食苦以堅之。”後世舉知毋、黃柏等苦味藥用治腎陰虧虛、相火亢盛的痿証為例,認為苦能堅陰,並以“瀉火存陰”之理解釋之。而瀉火與存陰乃屬因果關系,故“存陰”是间接作用,“瀉火”才是直接作用。因而苦能堅陰實與苦能清泄直接相關。,2023/10/30,47,咸能軟堅散結和瀉下,咸:能軟、能下,有軟堅散結和瀉下作用。多用於瘰癧、癭瘤、痰結、癥瘕等病証。海藻、昆布消散瘰癧,蟞甲軟堅消徵,芒硝瀉下通便等。既能活血化瘀,又能攻下通便的藥物是:大黃,2023/10/30,48,淡可滲濕利水,淡:能滲、能利,有滲濕利水作用,多用於治療水腫、小便不利等証,如猪苓、茯苓、薏苡仁、通草等。五味中具有滲濕利濕作用的是:淡味,2023/10/30,49,薏苡仁薏米,【性味功能】甘淡,凉,健脾,補肺,清熱利濕,治泄瀉,濕痺,筋脉拘攣,屈伸不利,癌症,肺痿,肺痈,淋濁,白滯。薏苡仁含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及少量維生素B1。据報導:藥理切片証明薏苡仁煎劑對癌細胞亦有抑制作用,薏苡仁素對橫紋肌有抑制作用,在大鼠試驗尾部電刺激法中有镇痛作用。對治療子宮頸癌有邦助。,2023/10/30,50,本草薏苡仁乃上品養心藥,据報導對:喉癌,食道癌,胃癌,直腸癌,有預防作用。薏苡仁粥:用薏苡仁15克,同梗米煮粥,日日食之。補正氣利腸胃,消水腫,治筋脉拘攣,久風濕痺痛,除胸中邪氣及消渴飲水。本草新編薏苡仁最善利水,不至損耗真陰之氣,風濕惑在下身者最宜用之。,2023/10/30,51,254.茯苓131(利水消腫)(白茯苓、云苓)1,来源多孔菌科植物茯苓的干燥菌核。性味归经甘、淡,平。归心、肺、脾、肾经。功效利水渗湿,健脾宁心。鉴别要点本品呈不规则的团块状,大小不一。表面棕褐色,有皱缩沟纹。外层多呈淡棕色(赤茯苓),内层多呈白色(白茯苓),有的包有松根(茯神),体重质坚实,嚼之粘牙。,2023/10/30,52,澀能收斂固澀,澀:能收斂固澀,與酸味作用相似。如龍骨、牡蠣澀精,赤石脂、禹余粮澀肺止瀉,蓬子固精止帶,鸟賊骨收斂止血,固精止帶等。,2023/10/30,53,升降浮沉,升降浮沉反映藥物作用的趨向性,是說明藥物作用性質的概念之一。氣機升降出入是人體生命活動的基礎。氣機升降出入發生障碍,機體便處於疾病狀態,產生不同的病勢趨向。病勢向常表現為向上(如嘔吐、喘咳),向下(如泄利、脫肛),向外(如自汗、盜汗),向內(如表証不解)。能够針對病情,改善或消除這些病証的藥物,相對說來也就分別具有向下、向上、向內、內外的作用趨向。屬沉降藥性的氣味是:酸,咸,寒。屬升浮藥性的氣味是:辛,甘,溫,2023/10/30,54,升降浮沉,升是上升,降是下降,浮表示發散,沉表示收斂固藏和泄利二便。因而沉實際上包含着向內和向下两種作用趨向。升降浮沉之中,升浮屬陽,沉降屬陰。一般具有升陽發表、袪風散寒、涌吐、開竅等功效的藥物,都能上行向外,藥性都是升浮的;五味中具有滲濕利濕作用的味是:淡,2023/10/30,55,124.旋 覆 花 228化痰止咳,來源 菊科植物旋覆花或歐亞旋覆花的乾燥頭狀花序。性味歸經 苦、辛、咸、微溫。歸肺、脾、胃、大腸經。功效 降氣,消痰,行水,止嘔。用法用量煎服,310g;宜布包。使用注意 陰虛勞嗽,津傷燥咳者忌用;又因絨毛刺激咽喉故用宜布包。鑒別要點 本品呈類球狀,基部有棕黃色被毛茸的總苞,上部緣花為深黃色的舌狀花,中心有眾多黃棕色管狀花,質輕,味微苦。,2023/10/30,56,沉 降,具有瀉下、清熱、利水滲濕、重镇安神、潜陽息風、消導積滯、降逆止嘔、收斂固澀、止咳平喘等功效的藥物,則能下行向內,藥性都是沉降的。有的藥物升降浮沉不明顯,如南瓜子的殺蟲功效。有的則存在二向性,如麻黃既能發汗解表,又能利水消腫。,2023/10/30,57,369.磁石250(安神藥)(吸铁石、灵磁石、铁石),来 源 氧化铁类矿物尖晶石族磁铁矿,主含四氧化三铁。性味归经 辛、咸,寒。归肝、心、肾经。功 效 潜阳安神,聪耳明目,纳气平喘。使用注意煎服,1530g,宜打碎先煎。入丸散,每次13g。潜阳安神宜生用,聰耳明目、納氣平喘宜醋淬後用。使用注意因吞服後不易消化,加入丸散,不可多服。脾胃虛弱者慎用。,2023/10/30,58,五臟六腑,五臟:心、肝、脾、肺、腎,稱為五臟。亦有加上心包絡,稱為六臟者。但習慣上把心包絡附屬於心,不予並列,故仍稱為五臟。六腑:胆、胃、小腸、大腸、膀胱、三焦,稱為六腑。其中胆、胃、大腸、小腸屬於消化器官,膀胱屬於泌尿器官,三焦是包含多種功能的一個特殊的腑。,2023/10/30,59,奇恒之腑,奇恒之腑:包括腦、髓、骨、脉、胆、女子胞六種組織器官。奇,異也;恒,常也。它們在形態上雖多屬中空而與六腑相似,但在功能上卻有異於六腑,所以叫做“奇恒之腑”。,2023/10/30,60,歸經 1,歸經是藥物作用的定位概念,即表示藥物作用部位。歸是作用的歸屬,經是臟腑經絡的概稱。歸經是以臟腑經絡理論為基礎,以所治病証為依據而確定的。由於經絡能沟通人體內外表里,所以體表病變可通過經絡影响在內的臟腑,臟腑病變亦可反映到體表。通過疾病過程中出現的症候表現確定病位,這是辨証的重要內容。,2023/10/30,61,歸經 2,歸經是藥物作用的定位概念,因而與疾病定位有着密不可分的關系。例如,心主神志,當出現精神、思維、意識異常的証侯表現,如昏迷、癲狂、呆痴、健忘等,可以推斷為心的病變。能緩解或消除上述病變的藥物,如開竅醒神的麝香、镇惊安神的朱砂、補氣益智的人参皆入心經。桔梗、杏仁能止胸悶、咳喘,歸肺經;全蜴能止抽搐,歸肝經。,2023/10/30,62,經絡與臟腑的關系,經絡與臟腑雖有密切的關系,但又各成系统。故有經絡辨証的不同,經絡辨証體系的形成早於臟腑辨証。歷代不同醫家在確定藥物歸經時各有側重。便造成某些藥物歸經的含意有所不同。如澤瀉利水滲濕,膀胱經,是指膀胱之腑。羌活與澤瀉,一為解表藥,一為利水藥,雖都歸膀胱經,但两者包含的意義是不同的。這正說明不同藥物的作用范圍有廣,狹義之分,2023/10/30,63,掌握歸經可提高用藥的準確性,掌握歸經,有助提高用藥的準確性。例如里實熱証有肺熱、心火、肝火、胃火等不同,應當分別選用清泄肺熱、心火、肝火、胃火的藥物來治療。頭痛的原因很多,疼痛的性質和部亦各有不同。羌活善治太陽經頭痛,葛根、白芷善治陽明經頭痛,柴胡善治少陽經頭痛,吳茱萸治厥陰經頭痛,細辛善治少陰經頭痛。治療頭痛時,考慮到藥物的歸經持點可以提高療效。,2023/10/30,64,毒性反應,毒性反應是指用藥後引起機體損害性反應往往因用藥劑量過大或用藥時間過長而引起,與人的體質因素等也有蜜切關係。充分而正確把利用中藥的治療作用,盡量避免不良反應發生,即確保用藥安全、有效、這是臨床用藥的一條基本原則。,2023/10/30,65,毒 性 1,西漢以前是以“毒藥”作為一切藥物的總稱。周禮.天官:“醫師聚毒以共醫事”。素問.臟氣法時論:“毒藥攻邪,五谷為養,五果為助.”。古代毒藥概念一方面反映了藥食分離在認識上的進步,另一方面也反映出當時對藥物的治療作用和毒副作用還為能很好地把握,故籠统稱為“毒藥。”,2023/10/30,66,毒 性 2,東漢時代,本經提出了“有毒、無毒”的區分,並謂:“若有毒藥療病,先起如黍粟,病去即止,不去倍之,不去十之,取去為度。”內經七篇大論中,亦有大毒、常毒、小毒等論述。從毒藥連稱到有毒無毒的區分,反映了人門對毒性認識的進步。東漢以後的本草著作者對有毒藥物都標出其毒性。附子的性味是:辛熱,2023/10/30,67,毒 性 3,前人是以偏性的强弱來解釋有毒、無毒及毒性大小的。有毒藥物的治療劑量與中毒劑量比較接近或相當。因而治療用藥時安全度小,易引起中毒反應。無毒藥物安全度較大,但並非絕對不會引起中毒反應。人参、艾葉、知母等皆有產中毒反應的報道,這與劑量過大或服用時間過長等有密切關係。,2023/10/30,68,毒 性 4,毒性反應是臨床用藥時應當盡量避免的。由於毒性反應的產生與藥物貯存、加工炮製、配伍、劑型、給藥途徑、用量、使用時间的長短以及病人的體質、年齡、証候性質等都有密切關系。因此,使用有毒藥物時,店從上述各個環節進行控制,避免中毒發生。,2023/10/30,69,毒 性 5,有毒藥物偏性强,根據以偏糾偏、以毒攻毒的原則,有毒藥物有其可利用的一面。古今利用某些有毒藥物治療惡瘡腫毒、疥癬、麻風、瘰癧癭瘤、癌腫癥瘕等積累了大量經驗,獲得肯定療效。,2023/10/30,70,毒 性 6,值得注意的是,在古代文献中有關藥物毒性的記載大多是正確的,但由於歷史条條件和個人經驗與認識的局限性,其中也有一些錯誤之處。如本經認為丹砂無毒,且列於上品藥之首;本草綱目認為馬前子無毒等。我們應當借鑒現代藥理學研究成果,更應重視臨床報道,以便更好地認識中藥的性毒。,2023/10/30,71,毒 性 7,對於藥物中毒的診斷和解救,古代文献有不少記載,其中包含了不少寶貴經驗。在今條件下,應結合現代認識及診斷方法、解救措施,以取得更好的解救效果。,2023/10/30,72,毒性反應,毒性反應是指用藥後引起機體損害性反應往往因用藥劑量過大或用藥時間過長而引起,與人的體質因素等也有蜜切關係。充分而正確把利用中藥的治療作用,盡量避免不良反應發生,即確保用藥安全、有效、這是臨床用藥的一條基本原則。用治食物中毒,藥物中毒以及農藥中毒的常用藥物是:甘草,2023/10/30,73,“七情”1,1.單行:是指用單位藥治病。2.相須:即性能相類似的藥物配合應用,可以增强原有療效。3.相使:即性能功效方面有某些共性,或性能功效雖不相同,但是治療目的一致的藥物配合應用,而以一種藥為主,另一種藥為輔,能提高主藥療效。4.相畏:即一種藥物的毒性反應或副作用,能被另一種藥物減輕或消除。5.相殺:即一種藥物能减輕或消除另一種藥物的毒性或副作用。,2023/10/30,74,“七情”2,6.:相惡:即两種藥合用,一種藥物能使另一種藥物原有功效降低,甚至喪失。相惡,只是两藥的某方面或某幾方面的功效减弱或喪失,並非二藥的各種功效全部相惡。如生羌惡黃苓,只是生羌的温肺、温胃功效與黃苓的清肺、清胃功效互相牽制而療效降低,但生羌還能和中開胃治不欲飲食並善嘔之証,黃芩尚可清泄少陽以除熱邪,在這些方面两並不一定相惡。7.相反即两種藥物合用,能產生或增强毒性反應副作用。如“十八反”、“十九畏”中的若干藥。,2023/10/30,75,服藥禁忌,患者服藥或用藥期間,對某些食物不宜同時進服,前人稱為服藥禁忌,即通常所說的“忌口”傷寒論中有服桂枝湯後“忌生冷、粉滑、肉面、五辛、酒酪、臭惡”的記載。古代文献上還有:常山忌葱,地黄、何首鸟忌葱、蒜、蘿卜。薄荷忌鱉肉。茯苓忌醋以及鱉甲忌莧菜等記載。,2023/10/30,76,冬 蟲 夏 草,來源:麥角菌科真菌冬蟲夏草菌 CordyCeps sinensis(Berk)Saoc。寄生在蝙蝠蛾科昆蟲蝙蝠蛾幼蟲上及幼蟲 屍體的復合體。寄生在生於海拔30004200M高山草甸帶鱗翅目幼蟲上。,2023/10/30,77,冬 蟲 夏 草採制,夏至67月間前後,當高山積雪尚未溶化時,蟲草的子座多露出雪面,易於發現。挖出後,除去泥土及外層膜皮,曬亁。或再用黃酒噴灑使軟,整理平直,再用微火烘亁。,2023/10/30,78,冬 蟲 夏 草功效,味性歸經:甘,温,入腎,肺經。功効:滋陰補肺,止血化痰。用於久咳虛喘,勞嗽咯血,陽痿,遺精,腰膝酸痛。本品補腎陽,又補陰精,為陰陽俱補之品。故用治腎陽不足,精血两虧之陽痿,遺精,腰膝酸軟等症。用於病後虛弱無力,神疲氣少,有滋補調養,强壯之功効。,2023/10/30,79,冬 蟲 夏 草性狀鑒定 1,由蟲體各子座二部分相連組成,蟲體長45.5cm,粗約0.5cm。表面黃色至黃棕色,背面有橫皺紋2030個,近頭部的環紋較細。腹部有足8對,近頭部3對,中部4對,尾部1對,以中部4對較明顯。,2023/10/30,80,冬 蟲 夏 草性狀鑒定 2,蟲體輕,質略鬆而硬脆。易折斷,斷面白色,充實,微有彈性,可見有黑色“V”字型的裂隙。子座從蟲體的頭部長出,長47cm,基部常將蟲頭包被,呈長棒狀,上粗下細,灰褐色或黑褐色,質柔韌,不易折斷,斷面多為中空。嗅之具草菇香氣,味甘。,2023/10/30,81,冬 蟲 夏 草品質評價,冬蟲夏草單是以蟲體飽滿肥大、色黃,斷面充實、白色、菌座短壯,氣香濃者為佳。西藏蟲草和青海蟲草的特點是蟲體粗、子座短,故質量好。特別是青海蟲草的色澤金黃,商品性狀更為美觀。,2023/10/30,82,謝 謝!,

    注意事项

    本文(浅谈中药常识入门OU.ppt)为本站会员(小飞机)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