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PPT文档下载  

    学科中的数学方法教学.ppt

    • 资源ID:6414065       资源大小:227.50KB        全文页数:71页
    • 资源格式: PPT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学科中的数学方法教学.ppt

    第五章 学科中的数学方法,在计算学科中,采用的数学方法主要是离散数学方法。本章首先简单介绍数学的基本特征及数学方法的作用。然后,介绍计算学科中常用的数学概念和术语,包括集合,函数和关系,代数系统(含群、环、格、布尔代数,布尔代数与数字逻辑电路等),字母表、字符串和语言,定义、定理和证明,必要条件和充分条件、证明方法、递归和迭代、公理化方法等内容。最后,介绍计算学科中的形式化方法,包括形式系统的组成、基本特点和局限性,形式化方法的定义,以及形式规格和形式验证等内容。,5.1 引 言,数学有连续数学和离散数学之分,离散数学源于算术,连续数学源于几何。自牛顿开创微积分后,连续数学就以微积分为基础,用连续的观点,对数学进行研究,对自然科学(如物理学等)的各种现象进行描述,从而成为人们认识客观世界的一个重要工具。计算学科与物理等学科不同,它的根本问题是“能行性”问题。“能行性”这个根本问题决定了计算机本身的结构和它处理的对象都是离散型的,而连续型的问题只有经过“离散化”的处理后才能被计算机处理。因此,在计算学科中,采用的数学方法,主要是离散数学的方法。理论上,凡是能用离散数学为代表的构造性数学方法描述的问题,当该问题所涉及的论域为有穷,或虽为无穷但存在有穷表示时,这个问题一定能用计算机来处理。由于计算机的软硬件都是形式化的产物,因此,很自然的还可以得到一个这样的结论:凡是能被计算机处理的问题都可以转换为一个数学问题。,在对待数学的问题上,计算机科学家与数学家的侧重点不一样:数学家关心的是“是什么(What is it)”的问题,重点放在数学本身的性质上;计算机科学家则不同,他们不仅要知道“是什么”的问题,更要解决“怎么做(How to do it)”的问题。由于传统数学研究的对象过于抽象,导致对具体问题(特别是有关计算的本质即字符串变换的具体过程)关心不够。因此,在计算领域,人们又创造了基于离散数学的“具体”数学的大量概念和方法(如学科中的各种形式化方法)。本章主要介绍数学的基本特征、数学方法的作用,计算学科中常用的数学概念和术语(集合,函数和关系,代数系统,字母表、字符串和语言,定义、定理和证明,必要条件和充分条件)、证明方法、递归和迭代、公理化方法、以及形式化方法等内容。,5.2 数学的基本特征,数学是研究现实世界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一门科学。它具有以下3个基本特征:1.高度的抽象性抽象是任何一门科学乃至全部人类思维都具有的特性,然而,数学的抽象程度大大超过自然科学中一般的抽象,它最大的特点在于抛开现实事物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学等特性,而仅保留其量的关系和空间的形式。2逻辑的严密性数学高度的抽象性和逻辑的严密性是紧密相关的。若数学没有逻辑的严密性,在自身理论中矛盾重重,漏洞百出,那么用数学方法对现实世界进行抽象就失去了意义。正是由于数学的逻辑严密性,我们在运用数学工具解决问题时,只有严格遵守形式逻辑的基本法则,充分保证逻辑的可靠性,才能保证结论的正确性。3普遍的适用性数学的高度抽象性决定了它的普遍适用性。数学广泛地应用于其他科学与技术,甚至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5.3 数学方法的作用,数学方法是指解决数学问题的策略、途径和步骤。数学方法在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中已经成为一种必不可少的认识手段,它在科学技术方法论中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3个方面:1为科学技术研究提供简洁精确的形式化语言人类在日常交往中使用的语言称自然语言,它是人与人之间进行交流和对现实世界进行描述的一般的语言工具。而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对于微观和宏观世界中存在的复杂的自然规律,只有借助于数学的形式化语言才能抽象地表达。许多自然科学定律,如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等,都是用简明的数学公式表示的。数学模型就是运用数学的形式化语言,在观测和实验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它有助于人们认识和把握超出感性经验之外的客观世界。,2为科学技术研究提供数量分析和计算的方法一门科学要从定性分析发展到定量分析,数学方法从中起了杠杆的作用。计算机的问世更为科学的定量分析和理论计算提供了必要条件,使一些过去无法解决的数学课题找到了解决的可能性。如原子能的研究和开发、空间技术的发展等都是借助于精确的数值计算和理论分析进行的。3为科学技术研究提供逻辑推理的工具数学的逻辑严密性这一特点使它成为建立一种理论体系的手段,在这方面最有意义的就是公理化方法。数学逻辑用数学方法研究推理过程,把逻辑推理形式加以公理化、符号化,为建立和发展科学的理论体系提供有效的工具。,5.4 计算学科中常用的数学概念和术语5.4.1 集合,1集合的概念集合是数学的基本概念,它是构造性数学方法的基础。集合就是一组无重复的对象的全体。集合中的对象称为集合的元素。如:计算机专业学生全部必修课程可以组成一个集合,其中的每门课程就是这一集合中的元素。2集合的描述方法通常用大写字母表示集合,用小写字母表示元素,描述集合的方式主要有以下3种:(1)枚举法:列出所有元素的表示方法。如1至5的整数集合可表示为:A=1,2,3,4,5;(2)外延表示法:当集合中所列元素的一般形式很明显时,可只列出部分元素,其他则用省略号表示。如斐波那契数列可表示为:0,1,1,2,3,5,8,13,21,34,;(3)谓词表示法:用谓词来概括集合中元素的属性。如斐波那契数列可表示为:Fn|Fn+2=Fn+1+Fn,F0=0,F1=1,n0,3集合的运算 集合的基本运算有并、差、交、补和乘积等运算。(1)集合的并设A、B为两个任意集合,所有属于A或属于B的元素构成的集合C,称为A和B的并集。可表示为:CABxxAxB。求并集的运算称为并(运算)。例5.1 若A=a,b,c,d,B=b,d,e,求集合A和B的并。解:ABa,b,c,d,e(2)集合的差设A、B为两个任意集合,所有属于A而不属于B的一切元素构成的集合S,称为A和B的差集。可表示为:S=AB=xxAxB。求差集的运算称为差(运算)。例5.2 若A=a,b,c,d,B=b,d,e,求集合A和B的差。解:AB=a,c(3)集合的交设A、B为两个任意集合,由和的所有相同元素构成的集合C,称为A和B的交集。可表示为:CABxxAxB。求交集的运算称为交(运算)。,例5.3 若A=x|x 5,B=x|x 5x|x 1x5 x 1(4)集合的补设I为全集,A为I的任意一子集,IA则为A的补集,记为。可表示为=IA=xxI,xA求补集的运算称为补(运算)。例5.4 若I=x5x5,A=x0 x1,求。解:=IA=x5x01x5(5)集合的乘积集合A1,A2,An的乘积一般用法国数学家笛卡尔(Rene Descartes)的名字命名,即笛卡尔积。该乘积表示如下:A1A2An=(a1,a2,an)aiAi,i1,2,nA1A2An的结果是一个有序n元组的集合。例5.5 若A=1,2,3,B=a,b,求AB。解:AB=(1,a),(1,b),(2,a),(2,b),(3,a),(3,b),5.4.2 函数和关系,1函数函数又称映射,是指把输入转变成输出的运算,该运算也可理解为从某一“定义域”的对象到某一“值域”的对象的映射。函数是程序设计的基础,程序定义了计算函数的算法,而定义函数的方法又影响着程序语言的设计,好的程序设计语言一般都便于函数的计算。设f为一个函数,当输入值为a 时输出值为b,则记作:2关系关系是一个谓词,其定义域为k元组的集合。通常的关系为二元关系,其定义域为有序对的集合,在这个集合中,我们说有序对的第一个元素和第二个元素有关系。如学生选课(如图5.1所示)。图5.1 学生选课表 在图5.1中,我们用关系的术语可以说,张三与文学以及哲学课有关系(选课关系),李四与艺术以及数学课有关系,王五与历史以及文学课有关系。,3等价关系在关系中,有一种特殊的关系,即等价关系,它满足以下3个条件:(1)自反性,即对集合中的每一个元素a,都有aRa;(2)对称性,即对集合中的任意元素a,b,aRb成立当且仅当bRa成立;(3)传递性,即对集合中的任意元素a,b,c,若aRb和bRc成立,则aRc一定成立。等价关系的一个重要性质是:集合A上的一个等价关系R可将A划分为若干个互不相交的子集,称为等价类。例5.6 证明整数N上的模3的同余关系R为等价关系。证明:首先将该关系形式化地表示为:R=(a,b)a,bN,a b3N(1)自反性证明对集合中的任何一个元素aN,都有a a=03N;(2)对称性证明对集合中的任意元素a,b,nN,若a b=3n3N,则有b a=3(n)3N;,(3)传递性证明对集合中的任意元素a,b,c,n,mN,若a b=3n,b c=3m,两等式左右两边分别相加,则有(a b)+(b c)=3n+3m,即a c=3(n+m)3N。综上所述,该关系满足自反性、对称性和传递性,因此该关系为等价关系。例5.7 假设某人在唱歌(事件e1)的同时,还可以开车(事件e2)或者步行(事件e3),但一个人不能同时开车和步行。问:以上反映的并发现象,如用关系来表示时,是否是等价关系?答:以上反映的是一种并发(co)现象,如用关系来表示,则这种并发关系具有自反性和对称性,即可表示为:e1 co e1,e2 co e2,e3 co e3;以及e1 co e2(或e2 co e1),e1 co e3(或e3 co e1),但不满足传递性,即(e2 co e1)(e1 co e3)不能推出e2 co e3,即不能在开车的同时,又步行。因此,以上并发关系不是等价关系。另外,常见的等价关系还有“相似”、“平行”、“”等;而“”、“朋友”、“同学关系”等则不是等价关系。,5.4.3 代数系统,集合是数学中最基本的概念,从集合出发可以派生“映射”的概念。进一步,对于一个非空集合A,可以定义,任意一个由AA到A的映射称为集合A上的一个二元运算,An到A的映射则称为集合A上的一个n元运算。由集合A以及连同若干定义在该集合上的运算f1,f2,fn所组成的系统称为代数系统,该系统可以形式化的描述为:。群、环、格、布尔代数是4种最基本的代数系统,本节主要介绍群和布尔代数。在此之前,先介绍与代数系统有关的基础知识运算及其性质。1.运算及其性质定义1 设A,B,C为三个集合,映射f:ABC称为从笛卡尔积AB到集合C的代数运算。二元运算的性质有:(1)封闭性。设*是定义在集合A上的二元运算,若对于任意的x,yA,都有x*yA,则称二元运算*在A上是封闭的。(2)可交换性。设*是定义在集合A上的二元运算,若对于任意的x,yA,都有x*y=y*x,则称该二元运算*是可交换的。(3)可结合性。设*是定义在集合A上的二元运算,若对于任意的x,y,zA,都有(x*y)*c=x*(y*z),则称该二元运算*是可结合的。,(4)可分配性。设*,是定义在集合A上的两个二元运算,若对于任意的x,y,z,都有x*(yz)=(x*y)(x*z)且(xy)*z=(x*z)(y*z),则称运算*对于运算是可分配的。(5)幺元。设*是集合A上的一个二元运算,若存在一个元素el A,对于任意的元素a A,都有el*a=a,称el是A上关于运算*的左幺元;若存在一个元素er A使得对于所有的a*er=a,称er是A上关于运算*的右幺元;若存在元素eA,它既是左幺元,又是右幺元,称e为幺元。这时对于任意的aA有e*a=a*e=a。(6)零元。设*是集合A上的二元运算,若存在一个元素l A,使得对于所有的aA,有l*a=l,称l 是A上关于运算*的左零元;若存在一个元素rA,使得对于所有的aA,有a*r=r,称r是A上关于运算*的右零元。若存在元素A,它既是左零元,又是右零元,则称为零元。这时对于所有的aA,有*a=a*=。(7)逆元。设*是集合A上的具有单位元e的二元运算,对于元素aA,若存在元素al-1A,使得al-1*a=e,称元素al-1对于运算*是左可逆的,而al-1 称为a的左逆元;若存在元素ar-1A,使得a*ar-1=e,称元素ar-1对于运算*是右可逆的,而ar-1 称为a的右逆元。,2.群群论(关于群的理论)起源于求解代数方程的通解,即用方程的系数经过加、减、乘、除和适当的开方来求解。据史料记载,巴比伦人很早就知道了求解二次方程,文艺复兴时期的数学家也成功地找到了三次和四次方程式的通解。于是人们自然希望找到五次、六次和更高次代数方程式的通解,然而遇到了困难。19世纪初,包括法国数学家伽罗华(E.Galois)在内的不少数学家都在致力于这个问题的研究。在其他人还在努力寻求通解的时候,伽罗华却开始怀疑通解否存在。于是,他转向把问题抽象化,研究起方程式及其解的一般性质,从而有了“群”的概念。群的研究证实了伽罗华的怀疑,即五次及更高次的代数方程式的一般代数解法并不存在。,以伽罗华开创的群论为标志,代数学(近世代数、或抽象代数)作为研究各种代数系统的科学,在计算领域得到了广泛地应用,如算法理论、网络与通信理论、程序理论、密码学、数字逻辑电路等。定义1 一个代数系统,其中S是非空集合,*是S上的一个二元运算,若运算*是封闭的,则称代数系统为广群。定义2 一个代数系统,其中S是非空集合,*是S上的一个二元运算。若:(1)运算*是封闭的;(2)运算*是可结合的。则称代数系统为半群。,定义3 设是一个代数系统,其中G是非空集合,*是G上一个二元运算,若(1)运算*是封闭的;(2)运算*是可结合的;(3)存在幺元e;(4)对于任一个元素xG,存在它的逆元x-1;则称是一个群。不难发现,半群是可结合的广群,群是一个存在幺元且每一个元素都存在逆元的半群(如图5.1所示)。,图5.1 群、半群、广群的关系图,3.环前面介绍的广群、半群、群都是关于“1个”二元运算的代数系统。可以用这类系统解形如ax=b的一元一次代数方程式的根(只须在等式的两边分别乘以1/a);而无法解形如ax+b=c的一元一次代数方程式的根,这样就得在系统中再引入一个减(-)运算(在等式两边分别减b,然后在等式的两边再分别乘以1/a)。显然,从实数R(不含零)的角度来看,前一种代数系统是群,其形式化定义为:;而后一种系统有“2个”二元运算的,是一种称为环的代数系统,其形式化定义为:。当然,环还要满足一定的运算性质,这些内容不再此讨论,留在以后“离散数学”等课程中学习。4.格格与群和环相比,多了一个在格中具有重要意义的次序关系。下面仅给出格的定义。定义4 设是一个偏序集,若A中任意两个元素都有最小上界和最小下界,则称为格。5.布尔代数布尔代数是一种特殊的格,它由0和1组成的集合以及定义在其上的“3个运算”构成。下面,给出其定义:,定义5 给定,其中*和是集合A上的二元运算,是A上的一元运算。0,1A,对于任意的x,y,zA,若以下定律成立(1)x*y=y*x xy=yx(交换律)(2)x*(yz)=(x*y)(x*z)x(y*z)=(xy)*(xz)(分配律)(3)x*0=x x1=x(泛界律)(4)x*x=1 xx=0(互补律)(5)x*(y*z)=(x*y)*z x(yz)=(xy)z(结合律)则称为布尔代数,其中*,和分别为并运算,交运算和补运算。0和1分别为零元和幺元。布代数是英国数学家和逻辑学家布尔(G.Boole)1847年创立的,最初用来研究逻辑思维的法则。1938年,当时就读于麻省理工学院的香农(),在他的硕士论文继电器和开关电路的符号分析(ASymbolicAnalysisofRelayandSwitchingCircuits)一文中,分析并指出:布尔代数可以用电路来实现,并可指导电路的设计。香农的分析源于继电器的使用,与传统开关不同,继电器是用电来控制开关的闭合,输出的电压是由输入的电压决定的,若设通电为1,断电为0,就能与布尔代数的两个值联系起来。为了实现布尔代数的“与”、“或”、“非”3种运算,于是,人们研制和生产出了与之相应的3种门电路(“与”门、“或”门、“非”门)。在电路的设计和分析中,一般用符号“”表示逻辑“与”运算(在不引起混淆的情况下,“”可省略),用符号“+”表示逻辑“或”运算,用符号“-”表示逻辑“非”运算。下面,给出布布尔代数的3个基本逻辑运算的定义(表5.1)。,表5.1布尔代数三个基本的逻辑运算,计算机的“真正”硬件就是数学逻辑电路,而无论多么复杂的数字逻辑电路,如组合逻辑电路、时序逻辑电路,甚至由它们构成的寄存器、计数器、存储器的存储单元电路等,在理论上来说,都可以由“与”门、“或”门、“非”门3种最基本的逻辑电路组成。实际的逻辑关系是千变万化的,但它们都是“与”、“或”、“非”3种运算组合而成。这3种基本运算反映了逻辑电路中的3种最基本的逻辑关系,其他的逻辑运算都是通过这3种基本运算来实现的。,研究数字逻辑电路,我们所关心的是电路所完成的逻辑功能,而不是电的或机械的性能。因此,一般只考虑输入变量和输出变量之间的逻辑关系,并用数学的方式来描述。若输入为布尔变量A,B,C,输出则为布尔函数F,F=f(A,B,C,)。这种代数表达式是以理想的形式来表示实际的数字逻辑电路,反映了逻辑电路的特征和功能。因此,可以将一个具体的数字逻辑转换成抽象的代数表达式而加以分析和研究。下面,给出3个最基本的门电路图以及相应的布尔代数表达式(表5.2)。表5.2“与”、“或”、“非”门电路图及相应的布尔代数表达式,随着数字逻辑电路的发展,现在实际使用的门电路除了“与”“或”“非”门外,还有“与非”、“或非”、“异或”、“同或”、“与或非”门等,它们都是由“与”“或”“非”逻辑导出的,它们的出现大大简化了逻辑电路设计的复杂度。在数字逻辑电路设计中存在一个如何用最简单的组合电路实现给定逻辑功能的问题,这就是组合电路的化简问题。由于组合电路都可以用布尔代数来表示。因此,组合电路的化简也就可以转化为布尔代数表达式的化简,这方面的内容可以在“数字逻辑”等课程中学习,本书不再讨论。下面,介绍一位加法器的设计,仅供参考。,6.一位加法器的设计*数字计算机的运算,建立在算术四则运算的基础上。在四则运算中,加法是最基本的一种运算。若想建造一台计算机,那么,首先必须知道如何构造一台能进行加法运算的机器。由于减法、乘法、除法,甚至乘方、开方等运算都可以用加法导出。因此,若能构造实现加法运算的机器,就一定可以构造出能实现其他运算的机器。进行加法运算的机器,我们称为加法器。加法器是对以数字形式表示的两个或多个n位数求和的一种逻辑运算电路,是计算机中算术运算功能的核心部件。下面,介绍一位加法器的设计。首先,给出一位加法器的真值表;然后,根据真值表导出对应的布尔代数表达式,对表达式化简;最后,用门电路实现加法器。不考虑高低进位,只考虑两个加数本身的加法器叫半加器。考虑高低进位的加法器叫全加器。先设计半加器,给出真值表,X,Y表示两个加数,Fn 表示输出。,表5.3 半加器的真值表,根据真值表,得相应的布尔代数表达式(本书不讨论转换的细节):,化简表达式(已最简),选用的化简后的表达式,设计数字逻辑电路图(如图5.2),使用3种基本门电路实现半加器。,图5.2 半加器逻辑电路图,在设计全加器时,要考虑进位。用Cn-1,Cn分别表示低位的进位和高位的进位。设计全加器,先给出真值表(表5.4)。,表5.4 全加器的真值表,根据真值表,得相应的布尔代数表达式:,对Cn 的表达式进行化简,结果为:,设计全加器逻辑电路图,实现全加器。,图5.3 全加器的逻辑电路图,5.4.4 字母表、字符串和语言,所有的计算机程序设计语言都是形式语言,其构成基础同一般自然语言一样,也是符号或字母。常用的符号有数字(09)、大小写字母(AZ,az)、括号、运算符(+,*,/)等。有限字母表指的是由有限个任意符号组成的非空集合,简称为字母表,用表示。字母表上的元素称作字符或符号,用小写字母或数字表示,如a、b、c、1、2、3等。字母表可以理解为计算机输入键盘上符号的集合。字母可以理解为键盘上的每一个英文字母、数字、标点符号、运算符号等。,字符串,也称为符号串,指的是由字符组成的有限序列,常用小写希腊字母表示。字母表上的字符串以下列方式生成:(1)为上的一个特殊串,称为空串,对任何a,a=a=a;(2)若是上的符号串,且a,则a是上的符号串;(3)若是上的符号串,当且仅当它由(1)和(2)导出。直观来说,上的符号串是由其上的符号以任意次序拼接起来构成的,任何符号都可以在串中重复出现。作为一个特殊的串,由零个符号组成。应当指出的是,空串不同于我们计算机键盘上的空格键。,语言指的是给定字母表上的字符串的集合。例如,当=a,b,则ab,aabb,abab,bba、anbnn1都是上的语言。不包含任何字符串的语言称作空语言,用表示。不同于,前者表示空语言,后者表示由空串组成的语言。语言是字符串的集合,因此,传统的集合运算(如并、交、差、补、笛卡尔积)对语言都适用。除此之外,语言还有一种重要的专门的运算,即闭包运算。语言、文法以及自动机有着密切的关系。语言由文法产生,第三章介绍过,文法是一种数学模型,它是建立在有限集合上的一组变换(运算)。因此,根据代数系统的定义,也可以将文法看作是一种代数系统,而语言正是由这种代数系统产生的。计算机使用的语言是一种形式语言,形式语言与自动机理论密切相关,并构成计算机科学重要的理论基础,在形式语言与自动机理论中,语言又可分为短语结构语言、上下文有关语言、上下文无关语言和正规语言,它们分别由0型文法、1型文法、2型文法和3型文法产生。自动机是识别语言的数学模型,各类文法所对应的自动机分别是图灵机、线性有界自动机、下推自动机和有限状态自动机。需要指出的是,语言与数学模型不是一一对应的关系,一种语言可以由不同的文法产生,也可以由不同的自动机识别。,5.4.5 定义、定理和证明,定义、定理和证明是数学的核心,也是计算学科理论形态的核心内容。其中,定义是蕴含在公理系统之中的概念和命题;定理是被证明为真的数学命题;证明是为使人们确信一个命题为真,而作的一种逻辑论证。数学家们认为,定义是数学的灵魂,定理和证明是数学的精髓。对一个问题来说,给出一个精确的定义是不容易的,以至有人认为,若能像图灵给出“计算”的形式化定义那样给出“智能”的定义,那么,“智能”的本质将被揭示,“智能”领域也将产生一个质的飞跃。例5.8定义定义是对一种事物的本质特征或一个概念的内涵与外延确切而简要的说明。陈波在其著作逻辑是什么?一书中,从定义的作用、规则等多方面对定义作了系统的论述。下面,简介之:1.定义的作用(1)综合作用:人们可以通过定义,对事物已有的认识进行总结,用文字的形式固定下来,并成为人们进行新的认识和实践活动的基础;(2)分析作用:人们可以通过定义,分析某个语词、概念、命题的使用是否适合,是否存在逻辑方面的错误;(3)交流作用:人们可以通过定义,在理性的交谈、对话、写作、阅读中,对于所使用的语词、概念、命题有一个共同的理解,从而避免因误解、误读而产生的无谓争论,提高成功交际的可能性。2.定义的规则(1)定义必须揭示被定义对象的区别性特征;(2)定义项和被定义项的外延必须相等;(3)定义不能恶性循环;(4)定义不可用含混、隐晦或比喻性词语来表示。下面,再给出几个例子,以便加深对“定义这个概念的理解。,例5.9 抽象在常用词典中,抽象一般有两个解释。一个是,从许多事物中,舍弃个别的、非本质的属性,抽出共同的、本质的属性,叫抽象;另一个是,不能具体的,笼统的,空洞的,叫抽象。例5.10 科学科学是反映自然、社会、思维等的客观规律的分科的知识体系。该定义从三方面规定了“科学是什么”,首先,科学是一种知识,而知识的本义则是对实践经验的真实陈述;其次,科学不是单个真实陈述的杂乱堆积,而是有序的组织起来的一个体系;第三,该陈述体系中的每一个陈述均可直接或间接加以证明。例5.11 人人是能制造工具并使用工具进行劳动的高等动物。该定义采用的是属加种差的定义,该定义是一种常见的内涵定义形式。该定义,确定了“人”属于一种“动物”;其次,确定了人与动物种类的区别。例5.12 哺乳动物与“人”相似的定义还有,哺乳动物是最高等的脊椎动物,基本特点是靠母体的乳腺分泌乳汁哺育初生幼体的。除最低等的单孔类是卵生的以外,其他哺乳动物全是胎生的。,5.4.6 必要条件和充分条件,必要条件(necessary condition)和充分条件(sufficient condition)不仅是数学的两个基本概念,而且也是社会学中的两个重要概念。然而,要真正的理解并掌握这两个概念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下面,简介之。一般地,若命题p蕴涵命题q,即pq,则我们说,p是q的充分条件,q是p的必要条件。若两个命题相互蕴涵,即pq,我们说,p和q互为充分必要条件(简称充要条件)。从集合论的角度出发,借助于文氏图,有助于对什么是必要条件,什么是充分条件的判定。若pq,则p是q的充分条件,q是p的必要条件。假设A=x|p,B=x|q,若AB,设x 为A中的任一元素,即xA,则xB。因此,可以判定,A是B的充分条件,即pq,如图5.2(a)所示。若pq,则p和q互为充分必要条件,即A=B,如图5.2(b)所示。ABBA(a)A、B(b),几个例子:例5.13 人是哺乳类。这一命题中,“人”是哺乳类的充分条件,“哺乳类”是人的必要条件。例5.14 正方形就是长方形。这一命题中,正方形是长方形的充分条件,,图5.2 集合A和B相互关系的文氏图,长方形是正方形的必要条件。例5.15 x0是x100的必要条件。例5.16 x=2是x2=4的充分条件。在现实生活中,必要条件和充分条件常被误用。如找人才,本来是找必要条件,但人们往往会用充分条件来找。相反,要用充分条件时,却错误的采用必要条件。如草率地上马一个涉及面广的项目。“必要条件”和“充分条件”是两个很容易混淆概念,所对应的集合大小也常容易搞错。下面介绍一个在生活中与“必要条件”和“充分条件”有关的例子,以便加深对两个概念的理解,并区别之。对于充分条件,约束的条件自然就会多一些,若应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找充分条件的人,往往就是俗话说的“小心眼”。对于必要条件,由于约束的条件少,人往往会变得大度,大度的人与“小心眼”的人相比,会将注意力集中在很少的,却又是起关键作用的必要条件上(必要条件,用计算机的行话来说,就是找不到一个反例的条件)。,5.5 证明方法5.5.1 直接证明法和间接证明法,1直接证明假定p为真,通过使用公理或已证明的定理以及正确的推理规则证明q也为真,以此证明蕴含式pq为真。这种证明方法为直接证明法。例5.17 用直接证明法证明“若p是偶数,则p2是偶数”。证明:假定p是偶数为真,设p=2k(k为整数)。由此可得,p2=2(2k2)。因此,p2是偶数(它是一个整数的2倍)。2间接证明因为蕴含式pq与其逆否命题qp等价,因此可以通过证明qp来证明蕴含式pq为真。这种证明方法为间接证明法。例5.18 用间接证明法证明“若p2是偶数,则p是偶数”。证明:假定此蕴含式后件为假,即假定p是奇数。则对某个整数k来说有p=2k+1。由此可得p2=4k2+4k+1=2(2k2+2k)+1,因此,p2是奇数(它是一个整数的2倍加1)。因为对这个蕴含式后件的否定蕴含着前件为假,因此该蕴含式为真。,5.5.2 反证法,首先假定一个与原命题相反的命题成立,然后通过正确的推理得出与已知(或假设)条件、公理、已证过的定理等相互矛盾或自相矛盾的结果,用来证明原命题的正确。这种证明方法就是反证法,也称归谬法,是一种常用的数学证明方法。例5.19 证是 无理数。作为无理数的发现,是数学史上的一个重要事件,公元前500年,毕达哥拉斯(Pythagoras)学派提出了“万物皆数”的命题,把数归结为整数或整数之比。而 的发现,使当时人们的认识产生了混乱,并导致了第一次数学危机。传说毕氏学派的希帕索斯(Hippasus)因最先发现了 为不可公度比数,而被该学派投入大海。鉴于该学派迫害数学人才的“无理行为”,15世纪的达芬奇()将不可公度比数(即无限不循环小数)称为无理数。本例是数学反证法的一个典型实例,下面证明之。证明:,5.5.3 归纳法,1归纳法的定义所谓归纳法,是指从特殊推理出一般的一种证明方法。归纳法可分为不完全归纳法、完全归纳法和数学归纳法。2不完全归纳法不完全归纳法是根据部分特殊情况作出推理的一种方法,该方法多用于无穷对象的论证,然而,论证的结果不一定正确。因此,不完全归纳法不能作为严格的证明方法。3完全归纳法完全归纳法也称穷举法,它是对命题中存在的所有特殊情况进行考虑的一种方法,用该方法论证的结果是正确的,然而,它只能用于“有限”对象的论证。4数学归纳法(1)数学归纳法的概念数学归纳法是一种用于证明与自然数有关的命题正确性的证明方法,该方法能用“有限”的步骤解决无穷对象的论证问题。数学归纳法广泛地应用于计算理论研究之中,如算法的正确性证明、图与树的定理证明等方面。(2)数学归纳法的基本原理数学归纳法由归纳基础和归纳步骤两个部分组成,其基本原理如下:假定对一切正整数n,有一个命题P(n),若以下证明成立,则P(n)为真:归纳基础:证明P(1)为真;归纳步骤:证明对任意的i1,若P(i)为真,则P(i+1)为真。,(3)数学归纳法的形式化定义根据数学归纳法的原理,可以对数学归纳法形式化地定义为:P(1)()(P(n)P(n+1)P(n)(4)实例例5.20 求证命题P(n):“从1开始连续n个奇数之和是n的平方”,即公式1+3+5+(2n1)=n2成立。证明:归纳基础:当n=1时,等式成立,即1=12 归纳步骤:设对任意k1,P(k)成立,即:1+3+5+(2k1)=k2而 1+3+5+(2k1)+(2(k+1)1)=k2+2k+1=(k+1)2即当P(k)成立时,P(k+1)也成立,根据数学归纳法,该命题得证。,5.5.4 构造性证明,1存在性证明存在一个x使命题P(x)成立可表示为:xP(x)。对形如xP(x)的命题的证明称为存在性证明。2构造性证明一般而言,在证明“存在某一个事物”时,人们常常会对条件和结论进行分析,构造一个符合结论要求的事实来进行证明,这就是构造性证明。或者说,构造性证明方法就是通过找出一个使得命题P(a)为真的元素a,从而完成该函数值的存在性证明的方法。构造性的证明方法,对于要解决的问题,不光要证明该问题解的存在,还要给出解决该问题的具体步骤,这种步骤往往就是对解题算法的描述。构造性证明方法是计算机科学中广泛使用的一种证明方法,附录B中Armstrong公理系统的完备性证明就采用了构造性的证明方法。,5.6 递归和迭代,构造性是计算机软硬件系统的最根本特征,而递归和迭代是最具代表性的构造性数学方法,它广泛地应用于计算学科各个领域,理解递归和迭代的基本思想,有助于今后的学习。递归和迭代密切相关,实现递归和迭代的基础基于以下一个事实。不少序列项,常常可以用这样的方式得到:由an1得到an,按这样的法则,可以从一个已知的首项开始,有限次地重复做下去,最后产生一个序列。该序列是递归和迭代运算的基础。,5.6.1 递归,1递归及其有关概念递归不仅是数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也是计算技术中重要的概念之一。20世纪30年代,正是可计算的递归函数理论与图灵机、演算和POST规范系统等理论一起为计算理论的建立奠定了基础。在计算技术中,与递归有关的概念有:递归关系、递归数列、递归过程、递归算法、递归程序、递归方法。(1)递归关系指的是:一个数列的若干连续项之间的关系。(2)递归数列指的是:由递归关系所确定的数列。(3)递归过程指的是:调用“自身”的过程。(4)递归算法指的是:包含递归过程的算法。(5)递归程序指的是:直接或间接调用“自身”的程序。(6)递归方法(也称递推法),是一种在“有限”步骤内,根据特定的法则或公式对一个或多个前面的元素进行运算,以确定一系列元素(如数或函数)的方法。在以上有关递归概念的定义中,调用自身中的“自身”两个字加了引号。若不加引号,就会出现循环定义的问题。事实上,递归定义从来不是以某一事物自身来定义的,而是以比自身简单一些的说法来定义的。在计算中,这种比自身简单的说法,就是要在计算结构相同的情况下,使计算的规模小于自身。,2递归与数学归纳法递归是一个重要的概念,然而,对于刚入大学的同学来说,理解起来却有一定的困难,为了更好地理解递归思想,我们先给出一个简单的例子。例5.21 计算56。计算方法之一:6,6+6=12,12+6=18,18+6=24,24+6=30;计算方法之二:56,46,36,26,16;16+6=12,12+6=18,18+6=24,24+6=30;方法之二从56开始计算,假设一个刚学乘法的小学生计算不出这个数,那么,这个小学生一般会先计算46,然后再加6就可以了,若仍计算不出,则会再追溯到36,直到16,然后,再依次加6,最后得到30。这种计算方法其实就反映了一种递归的思想,这个例子还可以用更一般的递归关系表示:an=Can-1+g(n),2,3,4,其中,C是已知常数,g(n)是一个已知数列。如果已知an-1就可以确定an。从数学归纳法的角度来看,这相当于数学归纳法归纳步骤的内容。但仅有这个关系,还不能确定这个数列,若使它完全确定,还应给出这个数列的初始值a1,这相当于数学归纳法归纳基础的内容。与数学归纳法相对应,递归由递归基础和递归步骤两部分组成。数学归纳法是一种论证方法,递归是算法和程序设计的一种实现技术,涉及递归定义的证明通常采用数学归纳法。,3递归的定义功能递归不仅应用于算法和程序设计之中,它还广泛地应用于定义序列、函数和集合等各个方面。下面,举例说明之。(1)定义序列例5.22 现有序列:2,5,11,23,an=2an1+1,。请给出其递归定义。解 该序列的递归定义如下:a1=2;递归基础an=2an1+1,n=2,3,4,;递归步骤(2)定义函数例5.23 给出阶乘F(n)=n!的递归定义。解 阶乘F(n)=n!的递归定义如下:F(0)=1;递归基础F(n)=nF(n1),n=1,2,3,;递归步骤,(3)定义集合例5.24 现有文法G的生成式如下:S0A1;S是文法G的开始符号A01;递归基础A0A1;递归步骤以上这个文法的生成式采用了递归方法,该文法其实定义了这样一个集合:L(G)=0n1n|n1,这是一个以相同个数的“0”和“1”组成的字符串的集合,即一种特殊的语言。以后,我们将学习到该语言可以由多种文法产生(如0型文法、2型文法等),而图灵机与0型文法相对应,因此,图灵机可以识别该语言。,4阿克曼函数在递归函数论和涉及集合的并的某些算法的复杂性研究中,有一个起重要作用的递归函数阿克曼(Ackermann)函数,该函数是由希尔伯特的学生、德国著名数学家威尔海姆阿克曼于1928年发现的。这是一个图灵机可计算的,但不是原始递归的函数。下面,我们介绍这个经典的递归函数,并给出相应的计算过程。,阿克曼函数:解阿克曼函数的递归算法:Beginif m=0 then n+1 else if n=0 then A(m-1,1)else A(m-1,A(m,n-1)End 例5.25 计算A(1,2)解:A(1,2)=A(0,A(1,1)=A(0,A(0,A(1,0)=A(0,A(0,A(0,1)=A(0,A(0,2)=A(0,3)=4,5.6.2 迭代,“迭”是屡次和反复的意思,“代”是替换的意思,合起来,“迭代”就是反复替换的意思。在程序设计中,为了处理重复性计算的问题,最常用的方法就是迭代方法,主要是循环迭代。迭代与递归有着密切的联系,甚至,一类如X0=a,Xn+1=f(n)的递归关系也可以看作是数列的一个迭代关系。可以证明,迭代程序都可以转换为与它等价的递归程序,反之,则不然。就效率而言,递归程序的实现要比迭代程序的实现耗费更多的时间和空间。因此,在具体实现时,又希望尽可能将递归程序转化为等价的迭代程序。在第四章中,我们给出了一个斐波那契数的迭代算法,显然,就斐波那契数的求解算法而言,可以使用迭代方法或递归方法来解决。然而,一些递归算法,如求解梵

    注意事项

    本文(学科中的数学方法教学.ppt)为本站会员(小飞机)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