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PPT文档下载  

    奶牛寄生虫病防治技术.ppt

    • 资源ID:6412571       资源大小:248.99KB        全文页数:30页
    • 资源格式: PPT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奶牛寄生虫病防治技术.ppt

    奶牛寄生虫病防治技术,黑龙江畜牧兽医职业学院张宏伟教授,一、肝片形吸虫病,片形吸虫病是由片形科片形属的吸虫寄生于牛羊等反刍动物肝脏胆管中引起的疾病。又称为“肝蛭”。主要特征为呈地方性流行,多呈慢性经过,引起动物消瘦,发育障碍,生产力下降;急性感染时引起急性肝炎和胆管炎,并伴发全身性中毒和营养障碍,幼畜和绵羊可引起大批死亡。病原形态构造虫体呈扁平叶状,活体为棕褐色,固定后为灰白色。长2141mm,宽914mm。虫体前端有一个三角形的锥状突起,其底部较宽似“肩”,从肩往后逐渐变窄。口吸盘位于锥状突起前端,腹吸盘略大于口吸盘,位于肩水平线中央稍后方。,生活史中间宿主为椎实螺科的淡水螺,主要为小土窝螺。终末宿主主要是牛、羊、鹿、骆驼等反刍动物,绵羊敏感;猪、马属动物、兔及一些野生动物也可感染;人也可感染。发育过程成虫在终末宿主的肝脏胆管内产卵,虫卵随胆汁进入肠道后,随粪便排出体外,在适宜的温度、氧气、水分和光线条件下孵化出毛蚴。毛蚴在水中钻入中间宿主体内,发育为胞蚴、母雷蚴、子雷蚴和尾蚴。尾蚴离开螺体,在水中或水生植物上,脱掉尾部形成囊蚴。终末宿主饮水或吃草时吞食囊蚴而感染,囊蚴在十二指肠中脱囊,进入肝脏胆管发育为成虫。成虫在终末宿主体内可存活35年。囊蚴脱囊后发育为童虫,童虫进入肝脏胆管有3种途径:从胆管开口处直接进入肝脏;钻入肠黏膜,经肠系膜静脉进入肝脏;穿过肠壁进入腹腔,由肝包膜钻入肝脏。发育时间在外界的虫卵发育为毛蚴需1020d。外界环境中的毛蚴一般只能存活636h,若不能进入中间宿主体内则逐渐死亡;侵入中间宿主体内的毛蚴发育为尾蚴需3550d;进入终末宿主体内的囊蚴发育为成虫需23个月。,流行病学感染来源患病或带虫牛、羊等反刍动物,虫卵存在于粪便中。感染途径终末宿主经口感染。繁殖力繁殖力强。1条成虫1昼夜可产卵800013000个;1个毛蚴可发育为数百至上千个尾蚴。抵抗力虫卵在13时即可发育,2530时最适宜,对高温和干燥敏感,对低温抵抗力较强,但结冰后很快死亡,所以虫卵不能越冬。囊蚴在潮湿环境中可存活35个月,但对干燥和直射阳光敏感。地理分布分布广泛。多发生在地势低洼、潮湿、多沼泽及水源丰富的放牧地区。季节动态春末、夏、秋季节适宜幼虫及螺的生长发育,所以本病主要在同期流行。感染季节决定了发病季节,幼虫引起的急性发病多在夏、秋季,成虫引起的慢性发病多在冬、春季节。多雨年份能促进本病的流行。,主要症状临诊症状主要取决于虫体寄生的数量、毒素作用的强弱及动物机体的营养状况和抵抗力。急性型由幼虫引起,多发生于绵羊,由于短时间内吞食大量囊蚴而引起。童虫在体内移行造成组织器官损伤和出血,尤其是引起急性肝炎。主要表现食欲减退或废绝,精神沉郁,可视黏膜苍白和黄染,触诊肝区有疼痛感,体温升高。红细胞数和血红蛋白显著降低,嗜酸性白细胞数显著增多。多在出现症状后35d内死亡。慢性型由成虫引起,一般在吞食囊蚴后45个月时发病。患牛主要表现为渐进性消瘦、贫血,食欲不振,被毛粗乱易脱落,眼睑、下颌水肿,有时波及胸、腹,早晨明显,运动后减轻。常表现前胃弛缓、腹泻、周期性瘤胃臌胀,妊娠牛易流产,严重者可衰竭死亡。,诊断要点根据是否存在中间宿主等流行病学资料,结合临诊症状初步诊断,通过粪便检查和剖检发现虫体确诊。粪便检查用沉淀法。虫卵较大,呈长椭圆形,黄色或黄褐色,前端较窄,后端较钝,卵盖不明显,卵壳薄而光滑,半透明,分两层,卵内充满卵黄细胞和1个胚细胞。治疗三氯苯唑(肝蛭净),牛每千克体重10mg,羊每千克体重12mg,1次口服,该药对成虫和童虫均有高效,休药期14d。硝氯酚(拜耳 9015),牛每千克体重34mg,羊每千克体重45mg,1次口服。应用针剂时,牛每千克体重0.51.0mg,羊每千克体重0.751.0mg,深部肌肉注射。该药只对成虫有效。溴酚磷(蛭得净),牛每千克体重12mg,羊每千克体重16mg,1次口服,对成虫和童虫均有良好效果。丙硫咪唑(抗蠕敏),牛每千克体重10mg,羊每千克体重15mg,1次口服,对童虫效果较差。还可选用硫双二氯酚、六氯对二甲苯等。,防制措施根据流行病学特点和生活史,制定综合性防制措施。定期驱虫驱虫时间和次数应该根据当地流行情况确定。全年可进行两次驱虫,第1次在冬末春初(34月),由舍饲转为放牧前进行,第2次在秋末冬初(1112月),由放牧转为舍饲之前进行。科学放牧尽量不到低洼、潮湿地方放牧。牧区实行轮牧,每月轮换1块草地。避免饮用非流动水,在低洼湿地收割的牧草晒干后再作饲料。消灭中间宿主可用喷洒药物、兴修水利、改造低洼地、饲养水禽等措施灭螺。药物灭螺一般在每年35月份进行,用1:50000的硫酸铜或氨水,粗制氯硝柳胺(血防67,2.5mg/L)等。饲养水禽灭螺时,应注意感染禽吸虫病。,双腔吸虫病,双腔吸虫病是由双腔科双腔属的吸虫寄生于反刍动物肝脏胆管和胆囊内引起的疾病。主要特征为胆管炎、肝硬变及代谢、营养障碍,常与肝片形吸虫混合感染。病原形态构造矛形双腔吸虫,又称枝双腔吸虫,虫体扁平、狭长呈“矛形”,活体呈棕红色,固定后为灰白色。长6.78.3mm,宽1.62.2mm。口吸盘位于前端,腹吸盘位于体前1/5处。中华双腔吸虫,与矛形双腔吸虫相似,但虫体较宽,长3.59mm,宽23mm。主要区别为两个睾丸边缘不整齐或稍分叶,左右并列于腹吸盘后。,生活史中间宿主陆地螺,主要为条纹蜗牛、枝小丽螺等。补充宿主蚂蚁。终末宿主主要为牛、羊、鹿、骆驼等反刍动物;马属动物、猪、犬、兔、猴等也可感染;偶见于人。发育过程成虫在终末宿主胆管及胆囊内产卵,虫卵随胆汁进入肠道,再随粪便排出体外。虫卵被中间宿主吞食后,在其体内孵出毛蚴,经过母胞蚴、子胞蚴发育为尾蚴。众多尾蚴聚集形成尾蚴群囊,外被黏性物质包裹成为黏性球,从螺的呼吸腔排出,粘附于植物叶及其它物体上,被蚂蚁吞食后,很快在其体内形成囊蚴。终末宿主吞食了含有囊蚴的蚂蚁而感染,囊蚴脱囊后,由十二指肠经总胆管进入胆管及胆囊内发育为成虫。发育时间进入中间宿主体内的虫卵发育为尾蚴需82150d;进入终末宿主体内的囊蚴发育为成虫需7285d。整个发育期为160240d。,流行病学感染来源患病或带虫牛、羊等反刍动物,虫卵存在于粪便中。感染途径终末宿主经口感染。抵抗力虫卵对外界环境的抵抗力强,在土壤和粪便中可存活数月;可耐受-50的低温;50时可保持活力24h。在中间宿主和补充宿主体内的各期幼虫均可越冬,且保持感染能力。地理分布分布广泛,与陆地螺和蚂蚁的分布广泛有关,多呈地方性流行。季节动态北方由于中间宿主冬眠,易感动物感染具有春、秋两季特点,发病多在冬、春季节。年龄动态成年动物易感,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感染率和感染强度也逐渐增加,说明动物获得性免疫力较差。可感染数千条虫体。,主要症状轻度感染时症状不明显。严重感染时,尤其在早春症状明显。一般表现为慢性消耗性疾病症状,精神沉郁,食欲不振,逐渐消瘦,可视黏膜苍白、黄染,下颌水肿,腹泻,行动迟缓,喜卧等。本病常与肝片形吸虫混合感染,症状加重,并可引起死亡。诊断要点根据流行病学资料,结合临诊症状、粪便检查和剖检发现虫体综合诊断。粪便检查用沉淀法。因带虫现象极为普遍,发现大量虫卵时方可确诊。虫卵呈卵圆形,黄褐色,一端有卵盖,左右不对称,内含毛蚴。,治疗三氯苯丙酰嗪(海涛林),牛每千克体重3040mg,羊每千克体重4050mg,配成2%混悬液,经口灌服。丙硫咪唑,牛每千克体重1015mg,羊每千克体重3040mg,1次口服。用其油剂腹腔注射,效果良好。六氯对二甲苯(血防846),牛、羊均按每千克体重200300mg,1次口服,连用2次。吡喹酮,牛每千克体重3545mg,羊每千克体重6070mg,1次口服。防制措施每年秋末和冬季进行2次驱虫,粪便发酵处理;灭螺可采取改良牧场或放养成鸡的方法。防制措施每年秋末和冬季进行2次驱虫,粪便发酵处理;灭螺可采取改良牧场或放养成鸡的方法。,前后盘吸虫病,前后盘吸虫病是由前后盘科前后盘属的吸虫寄生于反刍动物瘤胃引起的疾病。又称为同盘吸虫病。主要特征为感染强度很大,症状较轻;大量童虫在移行过程中可有较强的致病作用,甚至引起死亡。病原形态构造鹿前后盘吸虫,呈“鸭梨”形,活体呈粉红色,固定后为灰白色。长810mm,宽44.5mm。口吸盘位于虫体前端,腹吸盘位于虫体后端,大小约为口吸盘的2倍。,生活史中间宿主淡水螺类,主要为椎实螺和扁卷螺。终末宿主主要为牛、羊、鹿、骆驼等反刍动物。发育过程成虫在反刍动物瘤胃内产卵,虫卵随粪便排出体外落入水中,在适宜条件下孵出毛蚴,毛蚴游于水中遇中间宿主即钻入其体内,发育为胞蚴、雷蚴和尾蚴。尾蚴离开螺体,附着在水草上形成囊蚴,终末宿主吞食粘有囊蚴的水草而感染。囊蚴在肠道内脱囊,童虫在小肠、皱胃和其黏膜下以及胆囊、胆管和腹腔等处移行,经几十天后到达瘤胃内发育为成虫。发育时间在外界的虫卵孵出毛蚴约需14d;侵入中间宿主体内的毛蚴发育为尾蚴约需43d;进入终末宿主体内的幼虫到达瘤胃发育为成虫约需3个月。,流行病学感染来源患病或带虫牛、羊等反刍动物,虫卵存在于粪便中。感染途径终末宿主经口感染。地理分布广泛流行,多流行于江河流域、低洼潮湿等水源丰富地区。季节动态主要在510月份感染。幼虫引起的急性病例多发生于夏、秋季节,成虫引起的慢性病例多发生于冬、春季节。多雨年份易造成流行。主要症状症状急性型幼虫在宿主体内移行引起,犊牛多见。精神沉郁,食欲降低,体温升高,顽固性下痢,粪便带血、恶臭,可见幼虫。重者消瘦、贫血,体温升高,嗜中性细胞增多且核左移,嗜酸性细胞和淋巴细胞增多,可丝亡。慢性型由成虫寄生而引起。主要表现为食欲减退,消瘦,贫血,颌下水肿,腹泻等消耗性症状。,诊断要点根据流行病学、临诊症状、粪便检查和剖检发现虫体综合诊断。粪便检查用沉淀法,发现大量虫卵时方可确诊。注意排出的粪便中常混有虫体。治疗氯硝柳胺(灭绦灵),牛每千克体重5060mg,羊每千克体重7080mg,1次口服。硫双二氯酚,牛每千克体重4050mg,羊每千克体重80100mg,1次口服。两种药物对成虫作用明显,对童虫和幼虫效果较好。防制措施参照肝片形吸虫病。,牛羊绦虫病,牛羊绦虫病是由裸头科裸头属、副裸头属、莫尼茨属、曲子宫属、无卵黄腺属的多种绦虫寄生于牛、羊小肠内引起疾病的总称。主要特征为消瘦、贫血、腹泻,尤其对犊牛和羔羊危害严重。,病原形态构造扩展莫尼茨绦虫、贝氏莫尼茨绦虫,均为大型绦虫,共同特征为虫体呈乳白色长带状;头节小呈球形,有4个吸盘,无顶突和小钩,体节宽度大于长度;每个成熟节片内有2组生殖器官,卵内含梨形器。扩展莫尼茨绦虫长可达10m,宽可达16mm,节间腺呈环状分布于每个节片的整个后缘。虫卵近似三角形。贝氏莫尼茨绦虫长可达4m,宽可达26mm,节间腺为小点状,聚集为条带状分布于节片后缘的中央部。虫卵近似方形。盖氏曲子宫绦虫为大型虫体,体长可达4.3m,每个成熟节片内有1组生殖器官,左右不规则地交替排列。虫卵近似圆形,无梨形器,每1个副子宫器包围515个虫卵。中点无卵黄腺绦虫虫体长23m,宽23mm。每个成熟节片内有1组生殖器官,左右不规则交替排列。虫卵近圆形,直径为2138m,内含六钩蚴,无梨形器,被包围在副子宫器内。,生活史上述绦虫的生活史相似。中间宿主莫尼茨绦虫和曲子宫绦虫的中间宿主为地螨。地螨近似圆形,大小约1.2mm,暗红色,被覆坚硬的外壳,腹面有4对足,每足有5节组成,无眼,口器为咀嚼型。无卵黄腺绦虫的中间宿主尚有争议,有人认为是弹尾目昆虫长角跳虫,也有人认为是地螨。终末宿主牛、羊、骆驼等反刍动物。发育过程莫尼茨绦虫成虫寄生于牛、羊小肠,孕卵节片或虫卵随粪便排出体外,被中间宿主吞食,虫卵内六钩蚴逸出发育为似囊尾蚴,牛、羊吃草时吞食含有似囊尾蚴的地螨而感染。似囊尾蚴以头节附着于小肠壁发育为成虫。发育时间进入中间宿主体内的虫卵发育为似囊尾蚴至少需40d;似囊尾蚴发育为成虫约需4560d。成虫寿命成虫在牛、羊体内可寄生26个月,一般为3个月。,流行病学感染来源患病或带虫牛、羊等反刍动物,孕卵节片存在于粪便中。感染途径终末宿主经口感染。地螨习性地螨种类多、分布广,主要分布在潮湿、肥沃的土地里。在雨后的牧场上,地螨数量显著增加。地螨耐寒冷,可以越冬,但对干燥和热敏感,气温30以上,地面干燥或日光照射时钻入地面下,因此,地螨在早晨、黄昏及阴天较活跃。季节动态莫尼茨绦虫和曲子宫绦虫病的流行具有明显季节性,这与地螨的分布和习性密切相关。北方地区58月为感染高峰期,南方46月为感染高峰期。地理分布莫尼茨绦虫和曲子宫绦虫分布广泛,尤以北方和牧区流行严重。无卵黄腺绦虫主要分布在较寒冷和干燥地区。,生活史牛消化道线虫的发育过程基本相似。感染期均为感染性幼虫(第3期幼虫)。属直接发育型。感染途径消化道线虫均经口感染。但仰口线虫亦可经皮肤感染,而且幼虫发育率可达80%以上,而经口感染时,发育率仅为10%左右。发育过程捻转血矛线虫产出的虫卵随粪便排出体外,在适宜的条件下,约需1周,逸出的幼虫经2次蜕皮发育为感染性幼虫。幼虫移动到牧草的茎叶上,牛、羊吃草或饮水时吞食而感染,幼虫在皱胃或小肠黏膜内进行第3次蜕皮,第4期幼虫返回皱胃和肠腔,附着在黏膜上进行最后1次蜕皮,逐渐发育为成虫。仰口线虫经皮肤感染后,幼虫进入血液循环到达肺脏,进入肺泡进行第3次蜕皮发育为第4期幼虫,再移行至支气管、气管、咽,被咽下后进入小肠,进行第4次蜕皮发育为第5期幼虫,最后发育为成虫。此过程约需5060d。食道口线虫的感染性幼虫感染牛、羊后,大部分幼虫钻入结肠固有层形成结节,在其中进行第3次蜕皮变为第4期幼虫,再返回结肠中经第4次蜕皮发育为第5期幼虫,最后发育为成虫。幼虫在结节内停留的时间,与牛、羊的年龄和抵抗力有关,短则68d,长则13个月或更长,甚至不能发育为成虫。微管食道口线虫很少造成肠壁结节。,主要症状轻度感染或成年动物感染时一般症状不明显。犊牛和羔羊感染后症状明显,主要表现为消化紊乱,经常腹泻、肠臌气、下痢,粪便中常混有孕卵节片。逐渐消瘦、贫血。寄生数量多时可造成肠阻塞,甚至破裂。虫体的毒素作用,可引起幼畜出现回旋运动、痉挛、抽搐、空口咀嚼等神经症状。严重者死亡。诊断要点根据流行病学、临诊症状、粪便检查、剖检发现虫体进行综合诊断。流行病学因素主要注意是否为放牧牛,尤以幼龄多发,是否为地螨活跃时期,并检查地螨的阳性率。患病牛、羊粪便中有孕卵节片,不见节片时用漂浮法检查虫卵。未发现节片或虫卵时,可能为绦虫未发育成熟,因此可考虑应用药物进行诊断性驱虫。剖检发现虫体即可确诊。,治疗硫双二氯酚,牛每千克体重50mg,羊每千克体重75100mg,1次口服。用药后可能会出现短暂性腹泻,但可在2d内自愈。氯硝柳胺(灭绦灵),牛每千克体重50mg,羊每千克体重6075mg,1次口服。丙硫咪唑,牛每千克体重10mg,羊每千克体重15mg,1次口服。吡喹酮,牛每千克体重510mg,羊按每千克体重1015mg,1次口服。防制措施预防性驱虫对羔羊和犊牛在春季放牧后45周进行成虫期前驱虫,间隔23周后再驱虫1次。成年牛每年可进行23次驱虫。注意驱虫后粪便的处理。科学放牧感染季节避免在低湿地放牧,并尽量不在清晨、黄昏和阴雨天放牧,以减少感染。有条件的地方可进行轮牧。消灭中间宿主对地螨孳生场所,采取深耕土地、种植牧草、开垦荒地等措施,以减少地螨的数量。,牛羊消化道线虫病,牛羊消化道线虫病是由许多科、属线虫寄生于牛、羊等反刍动物消化道内引起各种线虫病的总称。这些线虫分布广泛,且多为混合感染,对牛、羊危害极大。主要特征为贫血、消瘦,可造成牛、羊大批死亡。这些线虫病在流行病学特点、症状、诊断、治疗及防制措施等方面均相似,故综合叙述。,病原形态构造血矛属寄生于皱胃,偶见于小肠。本属危害最大、分布最广泛的是捻转血矛线虫又称捻转胃虫。虫体呈毛发状,因吸血而呈淡红色。交合伞发达,有1个“人”字形背肋偏向一侧,雌虫因白色的生殖器官环绕于红色(含血液)的肠道,故形成红白相间的外观;阴门位于虫体后半部,有一个显著的瓣状或舌状阴门盖。虫卵呈短椭圆形,灰白色或无色,卵壳薄。食道口属寄生于结肠。有些种类的幼虫可在肠壁形成结节,所以又称为结节虫。排卵器发达,呈肾形。寄生于牛的主要有辐射食道口线虫。虫卵椭圆形,灰白色或无色,壳较厚,含816个深色胚细胞。仰口属头端向背面弯曲,口囊大,呈漏斗状,牛仰口线虫寄生于牛小肠,主要是十二指肠。虫卵两端钝圆,胚细胞呈暗黑色。,生活史牛、羊消化道线虫的发育过程基本相似。感染期均为感染性幼虫(第3期幼虫)。均属直接发育型。感染途径消化道线虫均经口感染。但仰口线虫亦可经皮肤感染,而且幼虫发育率可达80%以上,而经口感染时,发育率仅为10%左右。发育过程毛圆科线虫产出的虫卵随粪便排出体外,在适宜的条件下,约需1周,逸出的幼虫经2次蜕皮发育为感染性幼虫。幼虫移动到牧草的茎叶上,牛、羊吃草或饮水时吞食而感染,幼虫在皱胃或小肠黏膜内进行第3次蜕皮,第4期幼虫返回皱胃和肠腔,附着在黏膜上进行最后1次蜕皮,逐渐发育为成虫。仰口线虫经皮肤感染后,幼虫进入血液循环到达肺脏,进入肺泡进行第3次蜕皮发育为第4期幼虫,再移行至支气管、气管、咽,被咽下后进入小肠,进行第4次蜕皮发育为第5期幼虫,最后发育为成虫。此过程约需5060d。食道口线虫的感染性幼虫感染牛、羊后,大部分幼虫钻入结肠固有层形成结节,在其中进行第3次蜕皮变为第4期幼虫,再返回结肠中经第4次蜕皮发育为第5期幼虫,最后发育为成虫。幼虫在结节内停留的时间,与牛、羊的年龄和抵抗力有关,短则68d,长则13个月或更长,甚至不能发育为成虫。微管食道口线虫很少造成肠壁结节。,流行病学感染来源患病或带虫牛、羊等反刍动物,虫卵存在于粪便中。第3期幼虫特点第3期幼虫抵抗力强,多数可抵抗干燥、低温和高温等不利因素的影响,许多种类线虫的幼虫可在牧场上越冬。此期幼虫具有背地性和向光性的特点,在温度、湿度和光照适宜时,幼虫从土壤中爬到牧草上,而当环境条件不利时又返回土壤中隐蔽。故牧草受到幼虫污染,土壤为其来源。地理分布本病分布广泛,多数地区性不明显。但因其感染性幼虫对外界因素的抵抗力不同,因此,各别种类亦具有一定的地区性,如奥斯特线虫和夏伯特线虫第3期幼虫较为耐寒,一般在高寒地区多见。春季高潮是指每年春季牛、羊消化道线虫病发病出现高峰期。我国许多地区有此现象,尤其以西北地区明显。其原因说法不一,但主要归结为两点:一是可以越冬的感染性幼虫,致使牛、羊春季放牧后很快获得感染;二是牛、羊当年感染时,由于牧草充足,抵抗力强,使体内的幼虫发育受阻,而当冬末春初,草料不足,抵抗力下降时,幼虫开始活跃发育,至春季45月份,其成虫数量在体内迅速达到高峰,即“成虫高潮”,牛、羊发病数量剧增。,主要症状牛、羊经常混合感染多种消化道线虫,而多数线虫以吸食血液为生,因此,引起宿主贫血,虫体的毒素作用干扰宿主的造血功能或抑制红细胞的生成,使贫血加重。虫体的机械性刺激,使胃、肠组织损伤,消化、吸收功能降低。表现高度营养不良,渐进性消瘦,贫血,可视黏膜苍白,下颌及腹下水肿,腹泻或顽固性下痢,有时便中带血,有时便秘与腹泻交替,精神沉郁,食欲不振,可因衰竭而死亡。尤其羔羊和犊牛发育受阻,死亡率高。死亡多发生在“春季高潮”时期。,诊断要点应根据流行病学、临诊症状、粪便检查和剖检发现虫体进行综合诊断。粪便检查用漂浮法。因牛羊带虫现象极为普遍,故发现大量虫卵时才能确诊。治疗对重症病例,应配合对症、支持疗法。左咪唑,牛、羊每千克体重610mg,1次口服,奶牛、奶羊休药期不得少于3d。丙硫咪唑,牛、羊每千克体重1015mg,1次口服。甲苯咪唑,牛、羊每千克体重1015mg,1次口服。伊维菌素或阿维菌素,牛、羊每千克体重0.2mg,1次口服或皮下注射。,防制措施应根据流行病学特点制定综合性防制措施。定期驱虫一般应在春、秋两季各进行1次驱虫。北方地区可在冬末、春初进行驱虫,可有效防止“春季高潮”。粪便处理对计划性驱虫和治疗性驱虫后排出的粪便应及时清理,进行发酵,以杀死其中的病原体,消除感染源。提高机体抵抗力注意饲料、饮水清洁卫生,尤其在冬、春季,牛、羊要合理地补充精料、矿物质、多种维生素,以增强抗病力。科学放牧放牧牛、羊尽量避开潮湿地及幼虫活跃时间,以减少感染机会。有条件的地方实行划地轮牧或畜种间轮牧。,

    注意事项

    本文(奶牛寄生虫病防治技术.ppt)为本站会员(小飞机)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