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PPT文档下载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与标准教案.ppt

    • 资源ID:6389805       资源大小:499.50KB        全文页数:124页
    • 资源格式: PPT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与标准教案.ppt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与标准,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水资源与环境学院 张焕祯E-mail:电话:,,一、环境标准体系,(一)环境标准体系的构成环境标准的分类及各自的特点(熟悉)标准分级:国家和地方两级标准分类:国家级分为6类;地方级2类各类标准的特点环境质量标准:对环境中有害物质和因素所做的限制性规定(综合考虑经济、技术条件,在环境质量基准的基础上制订的),具有强制性,污染物排放标准:对排入环境的有害物质和产生污染的各种要素所做的限制性规定(依照环境质量标准,考虑经济承受能力和适用的污染控制技术后制订),具有强制性国家环境监测方法标准:为监测环境质量和污染物排放,规范采样、分析、测试、数据处理等所作的统一规定(包括分析方法、测定方法、采样方法、试验方法、检验方法、生产方法、操作方法等),属于推荐性标准,国家环境样品标准:为保证监测数据的准确、可靠,对用于量值传递或质量控制的材料、实物样品而制定的标准物质,主要用来评价分析仪器、鉴别其灵敏度;评价分析者的技术,使操作技术规范化,属于推荐性标准环境基础标准:对环境标准工作中需要统一的技术术语、符号、代号(代码)、图形、指南、导则、量纲单位及信息编码等所做的统一规定,属于推荐性标准,环境保护行业标准:在环境保护工作中对需要统一的技术要求所制定的标准(包括执行各项环境管理制度、监测技术、环境区划、规划的技术要求、规范、导则等)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及其应用范围(熟悉)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是环境保护行业标准的一种包括:各环境要素的环境影响评价导则、各专项或专题的环境影响评价导则、规划和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导则等,(二)环境标准之间的关系国家环境标准与地方环境标准之间的关系(了解)地方标准是对国家环境标准的补充和完善,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制定地方标准仅包括环境质量标准和污染物排放标准(控制标准)两类地方环境标准优先于国家环境标准执行,环境质量标准和环境功能区之间的关系(熟悉)环境质量一般分成不同的等级,与环境功能区类别相对应。高功能区环境质量要求严格;反之则宽松例1: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分成三类,空气质量标准分成三级例2:地表水环境质量功能区分为五类,地面水环境质量基本项目标准分为五类例3:城市区域环境噪声功能区分为五类(04类),区域噪声标准值也分为五类,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之间的关系(了解)组成:跨行业综合性污染物排放标准,行业污染物排放标准综合排放标准与行业排放标准不交叉执行,执行时行业排放标准具有优先权环境质量标准与污染物排放标准之间的关系(了解)环境质量标准是污染物排放标准制定的目标和依据,二、环境质量标准,(一)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分类(掌握)一类: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及其它需要特殊保护的地区二类:城镇规划中确定的居住区、商业交通居民混合区、文化区、一般工业区和农村地区三类:特定工业区。综合考虑当时国民经济技术能力、污染严重程度、大气自净能力强弱等因素确定,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分级(掌握)对应于不同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为不同保护对象而建立的评价和管理空气质量的定量目标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分为三级,一类区执行一级标准,二类区执行二级标准,三类区执行三级标准常规项目的浓度限值(了解)TSP、SO2、NO2、O3、PM10、CO、BaP、F、Pb了解各项指标的含义常规项目的监测分析方法(了解),数据统计的有效性规定(掌握)污染物监测数据是按取值时间内的有效数据进行统计的年平均:任何一年的日平均浓度的算术平均值。每年至少有分布均匀的144个日均值,每月至少有分布均匀的12个日均值季平均:任何一季的日平均浓度的算术均值,每季至少有分布均匀的15个日均值,每月至少有分布均匀的5个日均值,月平均:任何一月的日平均浓度的算术均值,每月至少采样15日以上日平均:任何一日的平均浓度,每日至少有12小时(TSP和PM10)或18小时(气态污染物指标)的采样时间1h平均:任何1h的平均浓度,每小时至少有45min的采样时间植物生长季平均:任何一个植物生长季月平均浓度的算术均值,注意事项日平均浓度中每日12h和18h取样时间应遵循均匀分布的原则。这里容易出现的问题是不注意取样时间的均匀分布,导致监测浓度偏高对于1h平均浓度应根据当地扩散条件和项目的排放特点确定每日中污染最严重的1h为取样时间,结果给出1h平均浓度的范围。这里容易出现的问题是取样时间的代表性差,导致监测浓度偏低,(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水域环境功能和标准分类(掌握)依照地表水水域环境功能和保护目标,地表水域按功能高低依次划分为五类(P85表)对照地表水五类水域功能,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基本项目标准值也分为五类不同功能类别分别执行相应类别的标准值,功能类别越高,执行的标准越严同一水域兼有多类使用功能的,执行最高功能类别对应的标准值,标准项目划分与适用范围(了解)标准项目划分: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基本项目,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补充项目和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特定项目适用范围:注意各类相对特殊的地表水域,如与近海水域相连的地表水河口水域、近海水功能区水域、单一渔业水域、农田灌溉水水质基本项目中的常规项目标准限值及监测分析方法分别见P86表4.5和表4.6(了解),水质评价原则(掌握)应根据水域功能类别,选取相应类别标准,进行单因子评价,评价结果应说明水质达标情况,超标的应说明超标项目和超标倍数丰、平、枯水期特征明显的水域,应分水期进行水质评价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水质评价的项目应包括本标准的基本项目、补充项目和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选择确定的特定项目,(三)地下水质量标准标准的适用范围(掌握)适用于一般地下水,不适用于地下热水,矿水,盐卤水地下水质量分类(掌握)分类依据:地下水水质现状、人体健康基准值、地下水质量保护目标和生活饮用水、工业、农业用水水质最高要求质量类别:五类,详见P87表,地下水水质监测(了解)监测频率:每年不少于2次(丰、枯水期)监测项目:包括pH,NH3-N,NO3,NO2,挥发酚,CN,As,Hg,Cr6+,总硬度,Pb,F,Cd,Fe,Mn,TDS,CODMn,SO42,Cl,大肠菌群及某些地区性特定项目.,地下水质量单组分评价方法及原则(了解)地下水质量按标准所列分类目标划分为五类,代号同类别代号不同类别标准值相同时,从优不从劣使用两次以上的水质分析资料进行评价时,既可分别进行地下水质量评价,也可结合具体情况,使用全年平均和多年平均值或分别使用多年的丰、枯水期平均值进行评价方法与地表水单项水质参数评价方法相同,地下水质量保护的原则要求(熟悉)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有关规定利用污水回灌、污水排放、有害废弃物(城市垃圾、工业废渣、核废料等)的堆放和地下处置,必须经过环境地质可行性论证及环境影响评价,征得环境保护部门批准后方能实行,(四)海水水质标准海水水质分类(熟悉)按照海域的不同适用功能和保护目标,海水水质分为四类(见P89表)混合区的规定(熟悉)污水集中排放形成的混合区,不得影响邻近功能区的水质和鱼类回游通道,(五)城市区域噪声标准城市5类环境噪声标准限值及适用区域(掌握),夜间突发噪声限值规定(了解)夜间突发噪声最大值不得超过标准限值15dB乡村生活区参照执行的标准类别(掌握)标准适用于城市区域,乡村生活区域参照本标准1类标准执行,(六)城市区域环境振动标准标准限值及适用地带范围(熟悉),(七)土壤环境质量标准土壤环境质量分类(熟悉)I类:适用于国家规定的自然保护区(不包括背景重金属含量高的)、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源地、茶园、牧场、其他保护区II类:适用于一般农田、蔬菜地、茶园、果园、牧场等III类:适用于林地、高背景值土壤、矿产附近的农田土壤(不包括蔬菜地),土壤环境质量标准的分级(熟悉)一级标准:保护区域自然生态、维护自然背景值的土壤环境质量的限值。I类土壤执行一级标准二级标准:保障农业生产,维护人体健康的土壤环境质量限值,与II类土壤相对应三级标准:与III类土壤对应,保障农林生产和植物正常生长的土壤环境质量限值(临界值),三、污染物排放标准,(一)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适用范围(掌握)现有污染源大气污染物排放管理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环境保护设施设计、竣工验收及其投产后的大气污染物排放管理不适用于专项排放标准及本标准之后颁布的行业性国家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规定或适用的污染源,指标体系(掌握)涉及33种大气污染物,按3类指标进行控制通过排气筒排放:最高允许排放浓度和按排气筒高度规定的最高允许排放速率。任何一个排气筒必须同时遵守上述两项指标,超过其中任何一项均为超标无组织排放废气:无组织排放监控点及相应的监控浓度限值,排放速率标准分级(掌握)现有污染源分一、二、三级;新污染源分二、三级按污染源所在的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类别,执行相应级别的排放速率标准位于一类区的污染源执行一级标准(一类区禁止新、扩建污染源,一类区现有污染源改建时执行现有污染源的一级标准)位于二类区的执行二级标准位于三类区的执行三级标准,排气筒高度及排放速率的规定(熟悉)排气筒高度:自排气筒(或其主体建筑结构)所在的地平面至排气筒出口处的高度排气筒高度应与排放速率标准值相对应,且须高出周围200m半径范围内的建筑5m以上,否则排放速率不得超过高度对应限值的50%两根排放相同污染物的排气筒,若间距小于几何高度之和,则应合并为一根等效排气筒(标准附录A)。三根以上的近距离排气筒,依次合并成一根等效排气筒,若排气筒高度处于相邻标准限值之间,最高允许排放速率以内插法计算(标准附录B);排气筒高度大于或小于标准列出的最大或最小值时,以外推法计算最高允许排放速率(标准附录B)新污染源:排气筒不应低于15m,否则排放速率标准限值按外推结果再严格50%执行;一般情况下禁止无组织排放,否则应达到P55表3.9要求工业生产尾气确需燃烧排放的,烟气黑度不得超过林格曼1级,监测采样时间与频率(熟悉)(P56)排气筒中废气的采集:连续1h采样计平均值;或1h内等时间间隔采集4个样品计平均值无组织排放监控点和参照点采样:连续1h采样计平均值;或等时间间隔采集4个样品计平均值(适用分析方法灵敏的情形,短时采样)排气筒间断性排放,排放时间1h污染事故排放监测采样:按需确定,常规污染物排放标准限值(了解)常规项目:SO2、NOX、颗粒物现有污染源(及企业):1997年1月1日前设立,执行P54表3.8新污染源:1997年1月1日起设立(包括新建、改建和扩建),执行P55表3.9设立日期以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表)批准日期为依据,(二)污水综合排放标准适用范围(掌握)现有单位水污染物的排放管理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环境保护设施设计、竣工验收及其投产后的排放管理不适用于国家行业排放标准及本标准之后颁布的行业性国家水污染物排放标准规定或适用的污染源,标准分级(掌握)进入GB3838-2002中III类水域(不包括划定的保护区和游泳区)及GB3097-1997中二类海域的污水,执行一级标准进入GB3838-2002中IV、V类水域及GB3097-1997中三类海域的污水,执行二级标准排入设置二级污水处理厂的城镇排水系统的污水,执行三级标准;若无二级污水处理厂,则按排水系统出水受纳水域功能要求,执行一级或二级标准,GB3838-2002中I、II类水域及III类水域划定的保护区和GB3097-1997中一类水域,禁止新建排污口;现有排污口,按水体功能要求,实行污染物总量控制,以保证受纳水体水质符合规定用途的水质标准污染物分类(掌握)第一类污染物:在车间或车间处理设施排放口取样,最高允许浓度达到标准要求(P91表4.7)第二类污染物:在排放单位排放口采样,最高允许浓度达到本标准要求,排污口的设置(掌握)GB3838-2002中I、II类水域及III类水域划定的保护区和GB3097-1997中一类水域,禁止新建排污口;现有排污口,按水体功能要求,实行污染物总量控制同一排放口排放两种以上不同类别、且排放标准也不相同的污水时,混合污水排放标准按附录A(P91)中公式计算,即,工业废水污染物最高允许排放负荷量按附录B(P92)方法计算,即污染物最高允许年排放量按标准附录C(P92)方法计算,即,执行标准(熟悉)(P90)第二类污染物:最高允许排放浓度及最高允许排水量按年限、分行业执行不同标准限值。即1997年12月31日前和1998年1月1日起,建设时间以环评报告书(表)批准日期为依据第一类污染物:不分行业和时间,执行统一标准限值(P91表4.7)含放射性物质的废水:同时执行GB8703-88,(三)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标准适用范围(熟悉)工厂及有可能造成噪声污染的企事业单位的边界噪声监测点的选择(熟悉)法定厂界外1m,高度1.2m以上的噪声敏感处厂界有围墙,测点应高于围墙厂界与居民住宅相连,无法测定厂界噪声时,测点选择在居室中央,室内限值低于标准限值10dB,标准限值及其适用范围(掌握)按类别、分时段执行不同标准限值(P104表5.4)适用范围I类:居住、文教机关为主的区域II类:居住、商业、工业混杂区及商业中心区III类:工业区IV类:交通干线道路两侧区域夜间频繁突发噪声和偶然突发噪声分别不得超过标准限值10dB和15dB,(四)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适用范围(熟悉)城市建筑施工期间场地产生的噪声标准限值(掌握)指与敏感区域相应的建筑施工场地边界线处的噪声限值;根据施工阶段、分时段执行不同标准限值(P105表5.6)几个施工阶段同时进行时以高噪声阶段的限值为准,(五)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适用范围(熟悉)所有排放恶臭气体的单位垃圾堆放场的排放管理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环境保护设施设计、竣工验收及其投产后的大气污染物排放管理标准值的分级(熟悉)恶臭污染物厂界标准值分三级,排入GB3095-1996中一类区的执行一级标准,一类区中不得新建排污单位排入GB3095-1996中二类区的执行二级标准排入GB3095-1996中三类区的执行三级标准1994年6月1日起立项的新、扩、改建项目及其建成后投产的企业执行二级、三级标准中相应的标准值标准实施的有关规定(了解)(P57),(六)工业炉窑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P57)适用范围(熟悉):除炼焦炉、焚烧炉、水泥工业以外使用固体、液体、气体燃料和电加热的工业窑炉的管理;工业窑炉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设计、竣工验收及建成后的排放管理适用区域(熟悉):与空气质量功能分区对应,分别执行一、二、三级标准。一类区内,除市政、建筑用临时沥青加热炉,不得新建工业窑炉;改建窑炉不得增加污染负荷,(七)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P59)适用范围(熟悉):除煤粉发电锅炉和单台出力大于45.5MW(65t/h)发电锅炉外的各种容量和用途的燃煤、燃油和燃气锅炉的排放管理;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设计、竣工验收及建成后的排污管理适用区域划分(熟悉):一、二、三类区与GB3095-1996中空气质量功能区对应;两控区指酸雨控制区和SO2控制区。一类区禁止新建以重油、渣油为燃料的锅炉,年限划分(熟悉):以2000年12月31日前建成使用的锅炉属于I时段,2001年1月1日起建成使用的锅炉属于II时段(含I时段立项未建成或未运行使用的锅炉和建成使用锅炉中需要扩建、改造的锅炉)烟囱高度规定(了解):见P60相应内容,(八)生活垃圾填埋污染控制标准适用范围(熟悉)(P187)生活垃圾的填埋处置,不适用于工业固体废物及危险废物的处置生活垃圾填埋场的选址要求(熟悉)符合当地城乡建设总体规划和环境保护政策要求设在当地夏季主导风向的下风向,人畜栖居点500m以外,不得建在:国务院和各级政府部门划定的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生活饮用水源地及其它需要特别保护的区域;居民密集居住区;直接与航道相通的地区;地下水补给区、洪泛区、淤泥区;活动的坍塌地带、断裂带、地下蕴矿带、石灰岩及岩溶洞生活垃圾填埋场大气污染物排放控制项目:TSP、NH3、H2S、CH3SH、臭气渗滤液控制排放项目:SS、COD、BOD5 NH3、大肠菌群值,(九)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P191)适用范围(熟悉)危险废物(不包括尾矿)贮存的污染控制及监督管理危险废物的生产者、经营者和管理者危险废物贮存设施的选址要求(熟悉)应位于地质结构稳定,地震烈度不超过7度的区域内设施底部必须高于地下水最高水位场界位于居民区800m以外,地表水域150m以外,避免建在溶洞区或容易遭受严重自然灾害影响的地区应建在易燃易爆危险品仓库、高压输电线路防护区以外位于居民中心区常年最大风频的下风向基础应具有很好的防渗功能:至少1m厚粘土层(渗透系数107cm/s);或2mm厚HDPE;或至少2mm厚的其他人工防渗材料(渗透系数1010cm/s),(十)危险废物填埋污染控制标准(P194)适用范围(熟悉)危险废物填埋场的建设、运行及监督管理,不包含放射性废物的处置危险废物填埋场场址选择要求(熟悉)符合国家和地方城乡建设总体规划要求,处于相对稳定的区域场址选择应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并经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批准,不应选择在城市工农业发展规划区、农业保护区、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文物(考古)保护区、生活饮用水源保护区、供水远景规划区、矿产资源储备区和其他需要特别保护的区域距离飞机场、军事基地的距离应在3000m以上场界位于居民区800m以外,并保证在当地最不利气象条件下对附近居民区大气环境不产生影响必须位于100年一遇的洪水标高线上,并在长远规划中的水库等人工蓄水设施淹没区和保护区之外,距离地表水域距离不小于150m地质条件能充分满足基础层的要求,现场或其附近有充足的粘土资源以满足构筑防渗层的需要避开某些敏感区域:P194195有足够大的可使用面积以保证填埋场建成后具有10年或更长的使用期,在使用期内充分地接纳所产生的危险废物选在交通方便、运输距离短、建造和运行费用低,能保证填埋场正常运行的地区,(十一)危险废物焚烧污染控制标准(P196)适用范围(熟悉)除易爆和具有放射性以外的危险废物焚烧设施的设计、环评、竣工验收及运行过程中的污染控制管理焚烧厂选址的技术要求(熟悉)不得建在GB3838-2002规定的I、II类水域附近以及GB3095-1996中规定的空气质量一类功能区内不得建在居民区主导风向的上风向地区;厂界距离居民区1000m以上集中式危险废物焚烧厂不得建在人口稠密的居住区、商业区和文化区,(十二)一般工业固体废弃物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适用范围(熟悉)新、扩、改及已建成投产的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的建设、运行和监督管理不适用于危险废物的贮存、处置设施和生活垃圾填埋场贮存、处置场类型(了解)分为I类和II类,分别与I类和II类工业固体废物处置对应(熟悉I、II类固体废物的定义),场址选择要求(熟悉)P199200I类、II类共同性要求:符合当地城乡建设总体规划要求;选在工业区和居民集中区主导风向下风侧,厂界距离居民集中区500m以外等等I类:优先选用废弃的采石坑、塌陷区II类:避开地下水主要补给区和饮用水源含水层;应选在防渗性能好的地基上,天然基础层地表距离地下水位的距离不得小于1.5m污染控制项目选择(了解)P200,四、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一)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1、工作程序环境影响评价的管理程序编制环境影响评价大纲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表)评估环境影响报告书(表)审批环境影响报告书(表)工作程序(熟悉)P1920,2、工作等级划分划分依据(掌握)工程特点:工程性质和规模;能源、水及其他资源的使用量及类型;污染物排放特点;工程建设的范围和时段;生态影响的性质和程度等所在地区的环境特征:自然环境条件和特点;环境敏感程度;环境质量现状;生态系统功能与特点;自然资源及社会经济环境状况,建设项目实施后可能引起现有环境特征发生变化的范围和程度等相关法律法规、标准及规划,不同等级的环境影响评价要求(熟悉)P20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按环境要素划分评价等级。对各单项环境要素而言,分为三个工作等级不同工作等级要求的环境影响评价深度不同:一级要求全面、详细且深入(定量);二级对单要素重点环境影响进行详细深入评价(定量与定性结合);三级仅须进行一般性评价,以定性为主对每一个具体的建设项目而言,各单项环境影响评价的等级不一定相同,也不一定要包含所有的单项环境影响评价,3、环境影响报告书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编制的要求(掌握)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内容(掌握)P3031根据环境工程的特点及评价工作等级,选择以下全部或部分内容总则;建设项目概况;工程分析;建设项目周围地区的环境现状,环境影响预测;评价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环境保护措施的评述及其技术、经济论证,提出各项措施的投资估算;环境影响的经济损益分析;环境监测制度及环境管理、环境规划的建议;环境影响评价结论以及: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环境风险评价、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厂址合理性分析和公众参与等,4、建设项目的工程分析基本原则(熟悉)数据资料真实、准确、可信 尽可能定量 其他要求(P21)建设项目实施过程的阶段划分(熟悉)P23 施工阶段、运行阶段和退役阶段 工程分析应选择其中的不同阶段进行,建设项目工程分析的重点(掌握)P23通过工艺过程分析、核算,确定污染源强,其中应注意非正常工况污染源强的核算与确定资源能源的储运、交通运输及厂地开发利用分析,内容与深度根据工程、环境特点及评价工作等级决定建设项目工程分析的方法与特点(熟悉)类比分析法、物料平衡计算法和资料复用法,5、建设项目的环境现状调查 一般原则(熟悉):从范围确定与参数筛选、资料收集及其有效性、调查深度与广度考虑(P23)现状调查方法(掌握):收集资料、现场调查和遥感(P24)主要内容(掌握):地理位置、地质环境、地形地貌、气候气象、地面水环境、地下水环境、大气环境、土壤与水土流失、生态调查、声环境、社会经济、人文遗址、自然遗迹、人健康状况等,6、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基本原则(熟悉)对已确定的评价项目,应分析、预测和评估建设项目对环境产生的影响;根据评价工作等级、工程与环境特征及当地环保要求确定分析、预测和评估的范围、时段、内容及方法;尽量考虑预测范围内规划建设项目可能产生的环境影响,常用环境影响预测方法及特点(掌握)P28数学模式法物理模型法类比分析法专业判断法 环境影响时期的划分与预测时段(掌握)影响时期:建设阶段、生产运行阶段、服务期满三个时期。其中生产运行时段可分为运行初期和运行中后期,对项目而言,所有建设项目均应预测生产运行时段,正常排放和非正常排放两种情况的环境影响;大型建设项目,当建设阶段的影响程度较重,且影响时间较长时,应进行建设阶段的影响预测;矿山开发等建设项目应预测服务期满后的环境影响对环境要素而言,应考虑两个时段:环境净化能力最低的时段和环境净化能力一般的时段。如果评价时间短,评价工作等级低时,可只预测环境对污染影响承载力最差的时段,环境影响预测的范围及内容(掌握)P29范围的大小、形状取决于工作等级、工程特点和环境特性及敏感保护目标分布等环境影响预测的内容:建设项目环境影响预测(能代表评价区的各种环境质量参数的变化;多方案情况下环境影响比较预测;环境影响控制措施实施效果预测);生态环境影响预测(生态系统整体性及其功能的变化预测;敏感生态问题预测),单项评价方法的含义及其应用原则(掌握)单项评价方法:以国家和地方的有关法规、标准为依据,评定与估价各项目的单个质量参数的环境影响应用原则:在评价某环境质量参数时,应考虑环境质量现状值的影响,并对各预测点在不同情况下该参数的预测值均进行评价;单项评价应有重点,对影响较重的环境质量参数应尽量评定影响的特征,范围,大小及重要程度,7、环境影响报告书结论的编写原则(掌握):报告书的结论就是全部评价工作结论,编写时要在概括和总结全部评价工作的基础上客观地总结出建设项目实施过程各阶段的生产和生活动与当地的环境的关系要求与内容(掌握):应该文字简洁、准确,同时最好分条叙述,以便阅读(详细见P32),(二)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1、评价等级与评价范围(P33)评价工作等级的划分(掌握)划分依据:价项目的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周围地形的复杂程度以及当地执行的大气环境质量标准等等级: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划分为一、二、三级具体作法:选择1-3种主要污染物,根据其最大等标排放量Pi大小来确定(见P33公式3.1和P34表3.1),划分工作等级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排放量指采取污染控制措施后的排放量,采取措施前的排放量按非正常工况处理,相应做事故排放情况下的空气质量预测 评价工作等级可根据项目性质、投资总额和产值、地形复杂程度、环境敏感区分布情况、当地大气污染程度,作适当调整,但上下不超过一级 某些危害严重而又没有空气质量标准的特殊污染物,评价等级不应低于二级,各等级大气环境影响评价范围的确定原则(掌握)主要根据项目的级别确定,另外,还应考虑评价区内和边界外的有关区域的地形地理特征及区域内是不是包括大中城区、自然保护区等环境敏感区一般取项目的主要污染源为评价区的中心,以主导风向为主轴,按正方形或矩形划分评价区的范围。如无明显主导风向,可取东西或南北为主轴一、二、三级评价项目,评价范围的边长一般分别应不小于1620km,1014km和46km。平原地形取上限,复杂地形取下限(详见P35),2、大气环境状况调查大气污染源调查对象(熟悉)一、二级评价项目,包括拟建项目污染源和评价区内的工业和民用污染源三级评价项目只调查拟建项目工业污染源大气污染源调查的基本内容(熟悉)P3637一级评价项目包括污染流程图的绘制、主要污染物排放量的统计、改扩建项目主要污染物排放量统计、危害严重污染物非正常排放量统计、点源面源统计及调查、颗粒物密度及粒径分布统计等9项,二级评价项目参照一级项目酌减三级只调查一级项目中的3、5、6、7、8等内容大气环境质量现状监测(熟悉)监测项目(因子)选择:通过筛选确定的污染因子监测布点原则:以环境功能区为主,兼顾均布性,布点数目:一级评价项目10,二级6,三级13(区内无例行监测点)或0,监测制度一级评价项目不少于二期(夏、冬季),每期至少取得有季节代表性的7d有效数据二级项目取一期不利季节,必要时作二期,全期至少监测5d三级项目必要时作一期监测,全期至少监测5d监测与气象观测同步进行,监测结果的统计分析(熟悉)根据不同的需要和监测的具体情况,以列表的方式给出各监测点主要大气污染物的不同取值周期的浓度变化范围,并列表给出其超标率和最大超标倍数,评价其达标情况重点分析统计内容:监测周期内主要污染物短期浓度的超标率情况;主要污染物地面浓度的日变化规律等(详见P38),3、污染气象调查分析常规气象资料的采用原则(熟悉):可直接使用情形,间接使用方法(相关分析订正)及条件(P38)常规气象资料的调查期间(掌握):一级项目,至少最近三年的气象资料;二、三级项目,至少最近一年的资料地面气象资料调查内容:P40高空气象资料调查内容:P4041,大气稳定度分级(掌握)(P39)大气稳定度:指整层空气的稳定程度,是大气对在其中作垂直运动的气团是加速、遏制还是不影响其运动的一种热力学性质。大气越不稳定,其扩散稀释能力越强。P-T法分级方法:A(强不稳定)、B(不稳定)、C(弱不稳定)、D(中性)、E(较稳定)和F(稳定)六类,4、大气环境影响预测大气环境影响的预测内容及要求(熟悉)小时平均和日平均的最大地面浓度和位置;不利气象条件下,评价区域内的浓度分布图及其出现的频率;评价区域年长期平均浓度分布图(适用于所有等级)一、二级评价项目还应包括非正常条件下的前述预测内容一级评价必要时应预测施工期大气环境影响,多源叠加的技术要求(熟悉)P4142一级项目:计算建设项目每期建成后各大气污染源的地面浓度,并在接受点上叠加;对于改扩建项目,计算现有全部大气污染源的叠加地面浓度;对于评价区的其它工业和民用污染源以及界外的高大点源,应尽可能叠加其地面浓度二、三级评价项目:P42实际工作的具体做法:P42,常用预测模式的适用条件(掌握)P4247有风点源扩散模式:地面10m高处的平均风速1.5m/s;平坦地形,气态污染物,粒径15m的颗粒态污染物外,其余条件与有风点源扩散模式同,熏烟模式:适用于逆温气象条件面源模式:同点源各种模式长期平均模式:适用于孤立排放源排放在排气筒下风向任意距离处产生的长期浓度,适用条件同点源各种模式线源模式:同点源各种模式体源排放模式:同点源各种模式,5、评价大气环境影响大气环境质量影响评价的内容及要求(掌握)评价内容:评价区内各环境功能区是否满足相应的空气质量标准要求,区域环境空气质量有无富余容量建设项目的现有、在建、拟建污染源是否满足达标排放的要求项目完成后,当地的环境空气质量能否满足功能区的要求建设项目的大气污染防治措施是否可行从大气环境影响角度论证项目选址的可行性,评价指数(掌握)见P48内容污染分担率(掌握)分担率:某污染源排放的某种污染物对某敏感区或某关心点的浓度贡献比率(见P48内容),(三)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面水环境1、评价等级划分依据:污水排放量、污水水质的复杂程度、受纳水域的规模及水质要求划分等级:三个级别,见P6263表4.1和表4.2分级判据的基本内容:污水量、污染物分类、污水水质的复杂程度、地面水域的规模及水质类别(具体见P6364),2、地面水环境现状调查环境现状调查范围及确定原则(熟悉):P6465水质现状调查时各类水域调查时期的要求(熟悉):取决于评价等级、受纳水体类型等,见P65表4.3点污染源调查的原则及基本内容(熟悉):P67水质调查时水质参数的选择原则(掌握):包括常规水质因子和特征水质参数,P68水质采样断面和采样点布设原则(掌握):P6871,3、地面水环境影响预测地面水环境影响预测时期和时段的确定原则(熟悉)建设、运行和服务期满三个时期考虑水体自净能力分为最大、一般、最小三个时段拟预测水质参数的筛选原则(掌握)依据:工程分析和环境现状、评价等级、当地的环境环保要求筛选方法:计算ISE值进行比较,ISE越大或是负值,参数越重要(见P72公式4.1),各类地面水体和污染源简化的条件(熟悉)河流简化要求:河流可以简化为矩形平直河流、矩形弯曲河流和非矩形河流。具体简化要求见P73河口的简化要求:P73湖泊与水库的简化要求:P7374海湾的简化要求:P74污染源简化要求:包括排放方式的简化和排放规律的简化,前者可简化为点源和面源,后者可简化为连续恒定排放和非连续恒定排放,具体简化条件见P74,水质预测模式选用原则(熟悉)在水质混合区进行水质影响预测时,应选用二维或三维模式;在水质分布均匀的水域进行水质影响预测时,选用零维或一维模式对上游来水或污水排放的水质、水量随时间变化显著情况下的水质影响预测,应选用动态或准稳态模式;其他情况选用稳态模式其它见P75(3)(6),常用河流水质数学模式及适用条件(掌握)河流完全混合模型与适用条件河流一维稳态模式与适用条件,河流充分混合河段持久性污染物河流恒定流动废水连续稳定排放,河流充分混合河段非持久性污染物河流恒定流动废水连续稳定排放,河流二维稳态混合模式与适用条件:P72式4.44.5河流二维稳态混合累积流量模式与适用条件:P77S-P模型及适用条件:河流充分混合段、污染物为耗氧性有机物、需要预测河流的DO状态、河流恒定流动、污染物连续稳定排放河流混合过程段与水质模式选择:充分混合段、混合过程段及其长度计算(P78),平直、断面形状规则河流混合过程段,持久性污染物河流恒定流动,废水连续稳定排放非持久性污染物则采用相应的衰减模式,常用海湾水质数学模式及其适用条件(掌握)特征理论潮流模式及ADI潮流模式:P81特征理论混合模式:P8182特征理论温度模式:P82其他水域常用水质数学模式及使用条件(熟悉)一维河口动态混合模式与适用条件:P78,潮汐河口充分混合段非持久性污染物污染物连续稳定排放或非稳定排放需要预测任意时刻的水质,均匀河口模式与适用条件:P75湖泊完全混合衰减模式与适用条件:P7980湖泊推流衰减模式及适用条件:P80,小湖(水库)非持久性污染物连续稳定排放需预测随时间变化的浓度及长期平均浓度,4、地面水环境影响评价评价地面水环境影响的原则(熟悉)P83内容评价水环境影响所需的基本资料(掌握)P83水域功能水质标准地方政府下达的总量控制指标等要求单项水质参数评价法(掌握)见P8384,注意DO和pH的特殊性,(四)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1、一般规定声环境影响评价等级划分(掌握)划分依据:建设规模(大、中、小型项目),噪声源种类和数量、环境敏感目标情况、项目建设前后噪声级的变化程度,划分为一、二、三级声环境影响评价各等级划分的基本原则:一级评价、二级评价、三级评价(P95),各评价等级评价工作的基本要求(熟悉)一级、二级、三级(P9596)声环境影响评价范围(熟悉)P9697依据评价工作等级和建设项目评价类别确定固定声源建设项目流动声源建设项目机场评价项目环境噪声评价量及应用条件(掌握)等效连续A声级等(P97),2、环境噪声现状调查与测量环境噪声现状调查的基本内容(掌握)现有噪声源种类、数量及相应的噪声级评价范围内现有敏感目标及环境噪声功能区划分情况评价范围内声环境质量状况环境噪声现状测量点的布设原则(熟悉)覆盖整个评价范围,重点放在现有噪声源对敏感区有影响的那些点上;声环境现状测量点考虑建设项目的声源性质,并考虑现状声源源强特性,声环境现状监测的测量量和测量时段(熟悉)测量量:环境噪声LAeq、高声级突发噪声LAmax及持续时间、机场噪声WECPN;噪声源为倍频带声压级、总声压级、A声级或声功率级等;脉冲噪声同时测量A声级及脉冲周期测量时段:正常工况下昼、夜分时测量(P98)声环境现状评价的主要内容(掌握)评价范围内现有噪声敏感区、保护目标区的分布声环境现状的调查和测量方法,评价范围内现有噪声源种类、数量及相应的噪声级、时空分布特性、主要噪声源分析等评价范围内声环境现状受影响的人口分布3、噪声预测预测的基础资料需求(掌握)建设项目的声源资料影响声波传播的各种参量(P99),预测范围和预测点的布置原则(熟悉)预测范围:一般同评价范围,可适当扩大预测点布设:所有环境敏感目标,可采用网格法确定具体的点位(P99100)声源简化的条件和方法(熟悉)通常根据声源与预测点之间空间分布形式将声源简化成点声源、线声源和面声源点声源:当声波波长比声源尺寸大得多或是预测点离开声源的距离比声源本身尺寸大得多时,声源可做点声源处理,等效点声源位置在声源中心,线声源:当许多点声源连续分布在一条直线上时,可认为该声源是线状声源(P100)面声源:P100导致室外声源声波衰减的主要因素(熟悉)几何发散地面效应声屏障(遮挡物)绿化林带空气吸收及气象条件引起的附加衰减(P100),4、声环境影响评价声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内容(熟悉)项目建设前声环境现状;评价建设项目在施工、运行阶段噪声的影响程度、范围和超标状况;分析受影响的人口分布等7项内容噪声防治对策(掌握)从声源上降低噪声从噪声传播途径上降低噪声从受声敏感目标自身降低噪声,(五)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非污染生态影响1、评价工作等级和评价范围评价工作等级划分(掌握)划分原则和依据:根据影响程度和范围的大小,分为1,2,3三个等级。具体作法是选择13个方面的主要生态影响,按P106表6.1确定 步骤:确定影响性质、确定影响程度;确定影响的敏感程度(P106107),确定生态环境影响评价范围的原则(掌握)原则和依据:生态因子之间互相影响和相互依存的关系是确定范围的原则和依据。非污染生态影响评价的范围主要依据评价区域与周边环境的生态完整性以及敏感生态目标的保护需要确定。对于1、2、3级评价项目,要以重要评价因子受影响的方向为扩展距离,一般不小于830km、28km和12km判定步骤:P107,2、工程调查与分析工程资料收集的要求(熟悉)工程设计资料、工程图件、与工程相关的资料(P108)工程分析的要求(熟悉)P108关键问题识别和评价因子筛选(掌握)P109,3、生态环境现状调查

    注意事项

    本文(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与标准教案.ppt)为本站会员(牧羊曲112)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