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PPT文档下载  

    高三文化生活第三单元.ppt

    • 资源ID:6356455       资源大小:1.09MB        全文页数:53页
    • 资源格式: PPT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高三文化生活第三单元.ppt

    ,包容性发展应对教材中的知识,(包容性)首先是体现了对世界文化多样性的尊重;其次(发展)也体现了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对世界优秀文化的吸收和借鉴。,必修3 文化生活,中华文化,精 髓,特 征,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表现,见证原因,汉字,史学典籍,区域性,独特性,民族性,表现,含义意义,共同原因,包容性,中华民族精神,是什么?,基本内涵: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伟大民族精神。,核心:爱国主义,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拥护祖国统一。,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特别是在改革开放新时期,为什么要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中华民族精神本身的作用决定:中华民族精神是: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是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是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之魂。,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必要性,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重要性: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就是铸造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为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强基固本。,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不断提高我国国际竞争力的要求;,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需要;,地位: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它贯穿民族精神的各个方面。,作用:爱国主义是动员和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各族人民风雨同舟、自强不息的精神支柱。,中国共产党人的革命精神,成为现代中华民族精神的主体,具有深厚的民族性、鲜明的时代性和先进性,中国共产党继续弘扬中华民族精神,不断为中华民族精神增添新的时代内容,把中华民族精神提升到了一个新水平,第三单元框架结构:,考点考向概览,(2012年高考天津卷)初到台湾的大陆游客,常会因台湾民众把“花生”叫“土豆”,把“熊猫”叫“猫熊”,把“公共汽车”叫“公车”,把“窝心”解释为“温馨、贴心”,而引发一些“美丽的误会”。两岸民众对词语使用的差异反映了()A两岸文化同根同源B中华文化底蕴厚重C一方水土,一方文化D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C,考考你,(2012年高考安徽卷7)京剧、文房四宝、剪纸这些极具传统特色的“中国元素”,在历史的演变中已成为人类文化宝库中的瑰宝。这些“中国元素”()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内容 是中华文化发展的力量源泉 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显示了中华文化的个性特征 A B C D,D,考考你,考点一、中国各民族对中华文化的贡献,1、中华文化是各民族共同创造的 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异彩纷呈,都为中华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2、中华文化与各民族文化的关系(1)中华文化的共性与个性:中华各民族文化,既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又有各自的民族特性。(2)各民族文化的地位:它们都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瑰宝,都是中华民族的骄傲。(3)各民族文化的关系: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各兄弟民族的文化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共同熔铸了灿烂的中华文化。(4)意义:它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各族人民对共同拥有的中华文化的强烈认同感和归属感,显示了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强大的民族凝聚力。,3、中华文化的力量 中华文化的力量深深地熔铸地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是激励中国人民几千年来克服艰难险阻、战胜内忧外患、创造幸福生活的强大精神力量,也是激励每一个中华儿女共同创造祖国美好明天的不竭力之源。思维点拔 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中华民族精神的力量,可以结合中华民族精神的力量来理解中华文化的力量。另外,在涉及两岸同胞为什么有强大的文化认同感时,可以结合第四课传统文化的民族性、第六课中华文化的力量、第七课中华民族精神中的团结统一精神等来理解。,考点一、中国各民族对中华文化的贡献,(2012届昆明模拟)温总理说,我去台湾的愿望依旧是那么强烈,因为我认为中华民族5000年的文化,具有强大的震撼力和凝聚力,不要因为50年的政治而丢掉5000年文化。这深刻说明()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对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中华文化是凝聚中华民族的强大精神力量中华文化是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中华民族具有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强大的民族凝聚力A B C D,A,考考你,(2011年高考新课标全国 P137)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妈祖被誉为“海上女神”,传说妈祖姓林名默,宋代时出生在湄洲湾畔(今福建省莆田市境内)。她一生救急扶危,行善济世。妈祖去世后,人们在湄洲岛建庙祭祀。宋元以后,随着闽南海上贸易和渔牧事业的发展,船工渔夫越来越多。妈祖信仰越传越广。妈祖从湄洲逐渐走向世界,据统计,目前世界上有妈祖庙5000多座(其中中国台湾800多座、港澳地区50多座),遍布20多个国家和地区,信奉者2亿多人。每逢妈祖出生和升天纪念日,福建、台湾、香港、澳门等地都隆重举行各种庆祝活动,弘扬妈祖习俗蕴涵的传统美德,促进文化交流。近年来,到湄洲来祭祀妈祖的台湾同胞、香港同胞、澳门同胞和海外华裔、华侨越来越多,妈祖文化日益成为凝聚华人、华侨的重要精神纽带。2009年,妈祖习俗被评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1)结合材料和所学文化生活知识,说明为什么妈祖文化具有凝聚华人、华侨的作用。(10分)【解析】从文化生活的角度考查妈祖文化具有凝聚华人、华侨作用的原因。从材料和题目设问都可以得出妈祖文化对人的作用,所以首先要从文化影响人的角度进行分析,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妈祖文化促进了文化交流,增强了民族认同感和凝聚力。【答案】(1)妈祖文化影响广大华人、华侨的实践活动和认识活动。(4分)丰富其精神生活,满足其精神需要。(4分)促进了文化交流,有利于增强民族认同感和凝聚力。(2分),(2011年高考新课标全国 P137)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妈祖被誉为“海上女神”,传说妈祖姓林名默,宋代时出生在湄洲湾畔(今福建省莆田市境内)。她一生救急扶危,行善济世。妈祖去世后,人们在湄洲岛建庙祭祀。宋元以后,随着闽南海上贸易和渔牧事业的发展,船工渔夫越来越多。妈祖信仰越传越广。妈祖从湄洲逐渐走向世界,据统计,目前世界上有妈祖庙5000多座(其中中国台湾800多座、港澳地区50多座),遍布20多个国家和地区,信奉者2亿多人。每逢妈祖出生和升天纪念日,福建、台湾、香港、澳门等地都隆重举行各种庆祝活动,弘扬妈祖习俗蕴涵的传统美德,促进文化交流。近年来,到湄洲来祭祀妈祖的台湾同胞、香港同胞、澳门同胞和海外华裔、华侨越来越多,妈祖文化日益成为凝聚华人、华侨的重要精神纽带。2009年,妈祖习俗被评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3)结合材料并根据所学的文化生活知识,就如何更好地发挥妈祖文化的作用提出两条建议。(4分)挖掘妈祖文化蕴涵的传统美德,促进思想道德建设;发挥妈祖文化的凝聚作用,促进两岸文化交流;扩大妈祖文化的影响,扩大中华文化在全球的影响;赋予妈祖文化新的时代内容,更好地发挥其精神纽带作用。(答出l项得2分,答出任意两项可得满分4分。),知识结构,考点二、中华文化的包容性,考点二、中华文化的包容性,(1)包容性的地位:中华文化之所以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得益于它的包容性。(2)包容性的含义: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所谓“求同存异”,就是能与其他民族的文化和睦相处;所谓“兼收并蓄”,就是能在文化交往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中的积极成分。(3)包容性的表现:中国古代的思想家虽各有所尊,但又提倡“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存而不相悖”,正是这种包容会通的精神,使得中华文化具有非凡的融合力。在中华文化的发展过程中,这种融合力使得中华民族在汉民族文化的基础上善于吸收不同地域的文化,形成丰富多彩的中华文化。包容中外不同民族的文化。,(3)包容性的意义:中华文化的包容性对中华文化的形成和发展起着重大的作用,具体如下:有利于各民族文化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各民族间经济的和政治的、历史的和地理的等多种因素不同,决定了各民族文化间存在着差异,但这并不影响各民族文化的交流,因为在实践基础上产生和发展的文化有共性和普遍规律,这样,在文化交流中既可以“求同存异”又可以“兼收并蓄”。有利于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对外域文化的理解。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个性和特征,各民族文化都是世界文化中不可或缺的色彩。在文化交流中,既可以增强对自己民族文化的认同,增强民族凝聚力,又可以“取长补短”,丰富充实自身文化,还可以加强对外域文化的理解。,考点二、中华文化的包容性,(1)求同存异侧重于不同文化之间相处时的一种外在的、静止的状态;兼收并蓄侧重于不同文化之间的一种内在的、动态的交流、借鉴与融合。(2)包容性不是说中华民族优秀文化被其他民族吸收、借鉴,而是中华文化吸收、借鉴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另外,包容性也并非是说融合其他民族文化或融入其他文明。(3)判断中华文化包容性的常见标志词:广泛吸纳、博采众长、古今交融、中西合璧、和而不同、和睦相处、完美结合、融入、借鉴等。,正确理解中华文化的包容性,考点二、中华文化的包容性,(2012年高考新课标全国卷)在澳门,道教、佛教、天主教、基督教、伊斯兰教等几百年来和睦相处,中式建筑与西式建筑比肩而立,中式婚礼与西式婚礼、中餐与西餐相映成趣。这表明()澳门文化的内容和形式具有多样性 澳门文化的性质是由其地理环境决定的 澳门文化以中华文化为主以西方文化为辅 澳门文化具有包容性、开放性 A B C D,B,(2011年高考福建卷 P137)郑和七下西洋,祈“和顺万方,共享太平之福”,同时进行不以盈利为目的的朝贡贸易;林则徐冷眼向洋看世界,魏源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孙中山考察各国兴衰,指出“国力之盛衰强弱,常在海而不在陆”。早期西方海上列强通过殖民扩张和掠夺性贸易争夺海外市场和资源,大力开发和经营海洋。美国海权论创始人马汉指出:“所有帝国的兴衰,决定性因素在于是否控制了海洋。”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中国以博大的胸襟面向世界,主张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根据材料所给的信息,请你运用中华文化包容性的知识,就树立正确的海洋意识提出建议。,【解析】回答本题,要首先阐明中华文化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的具体内容,在此基础上就这两个方面分别结合树立海洋意识作出结论即可。中华文化的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要求我们能与其他民族文化和睦相处,求同存异,建设和谐海洋,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求同存异)要求我们在文化交流中兼收并蓄,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中的积极成分,批判地吸收西方海洋文化中的积极因素,反对海洋霸权主义。(兼收并蓄),藏族节日元根灯会,彝族节日赛装节,侗族节日播种节,瑶族节日耍歌堂节,佤族节日青苗节,布朗族节日成丁节,怒族节日祭天节,赫哲族节日跳路神节,欣赏“中华文化之民族文化篇”思考中华文化与各族文化关系如何?,必修3 文化生活,1、正确认识民族精神的作用()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体现为民族精神的力量。中华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绵延千年的优秀传统文化之中。-中华民族精神与中华文化的关系()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性中华民族精神对中华民族所起的重大作用: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之魂。-中华民族精神与中华民族的关系,考点一、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拓展】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民族精神的力量。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之魂。凝聚作用:中华民族精神,始终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各民族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要由这个共同的民族精神来凝聚。支撑作用: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特别是当民族存在的物质条件遇到困难、前进发展遭受挫折的时候,这种支撑作用显得更为重要和明显。激励作用: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之魂。伟大的事业需要并将产生崇高的精神,崇尚的精神支撑、推动着伟大的事业发展。,考点三、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必要性,1、正确认识民族精神的作用()永不泯灭的中华民族精神 表现:贯穿中华民族发展全历程-古代、近代、现代 伟大的民族精神,熔炼于辉煌的古代中华文化之中,也玉成于近代中国人民救亡图强、前仆后继的奋勇抗争之中,更彰显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事业之中。,考点一、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考点一、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2、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3、内涵的比较,考点一、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考点一、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民族文化、中华文化和民族精神的关系,民族文化、中华文化和民族精神的关系,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的关系,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相辅相成,相互支撑,统一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只有不断注入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才能使民族精神博采众长、日益丰富。只有坚持培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才能使时代精神不移根基、不失本色。,(北京丰台区2012届高三上期末)辛亥革命的领导者孙中山先生以自己的模范行动实现了“吾志所向,一往无前,愈挫愈奋,再接再厉”的誓言。下列选项中与这一誓言所体现的精神实质相一致的是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克勤于邦,克俭于家ABCD,考考你,A,(2010年高考山东卷29 P138)材料三 在举国欢庆新中国成立60周年之际,当人们回眸那段不平凡的历史时,爱国热情得到了再一次激发,民族精神获得了又一次振奋。(3)从文化传承的角度,说明中华民族精神为什么能永不泯灭。(6分)【解析】本问考查的课本知识是文化传承,内容是中华民族精神能永不泯灭的原因。结合课本能够很快想到,同时中华民族精神的永不泯灭在于他的与时俱进创新发展,答出第点。【答案】中华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优秀传统文化之中,具有继承性、稳定性。中华民族精神富有创新性,实现了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的统一。中华民族精神具有中华文化特有的包容性,能够做到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考点二、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1、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为什么要高扬爱国主义旗帜)(1)地位:爱国主义与其它精神的关系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它贯穿民族精神的各个方面。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精神,相辅相成,无不体现着爱国主义这个主题。(2)作用:无论什么时期,爱国主义都是动员和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各族人民风雨同舟、自强不息的精神支柱。,2、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1)爱国主义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作为中国人民千百年来形成的对祖国的最深厚感情,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爱国主义有共同的要求,也有不同的具体内涵。在当代中国,爱国与爱社会主义本质上是一致的。(2)在当代中国,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拥护祖国统一。(3)中华民族精神,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展示了中华民族的整体风貌和精神特征,体现了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追求,是中华民族永远的精神火炬。-中华民族精神作用,考点二、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爱国主义应该表现在实际行动中:-如何爱国辛勤劳动,建设祖国;反对侵略、保卫祖国;反对民族分裂,维护祖国统一;维护国家尊严,展现民族风采。,考点二、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1、民族精神随着时代变化而不断丰富和发展(1)民族精神作为民族文化的结晶,其形成和发展是长期历史积淀的过程,也是随着时代变化而不断丰富的过程。(2)近百年来中华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主要体现在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奋斗的历程之中,体现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各个时期。,考点二、中国共产党对中华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2、中国共产党对中华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考点二、中国共产党对中华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1、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意义(为什么?)(1)民族精神的重要作用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民族精神的力量。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之魂。凝聚作用:-?支撑作用:-?激励作用:-?。,考点三、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必要性,(2)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必要性(意义:怎么表述)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 一个民族的发展,不仅取决于经济、科技发展水平,而且取决于民族的综合素质。民族精神是民族综合素质的有机组成部分和集中体现。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高昂奋进的民族精神能产生巨大的力量,发挥不可估量的作用。,考点三、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必要性,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不断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要求 重要尺度。民族精神作为中华文化的精髓,具有凝聚和动员民族力量、展示民族形象的重要功能,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提升我国国际竞争力的重要保证。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需要 西方敌对势力不愿意看到社会主义中国发展壮大,加紧以各种手段和方式对我国实施西化、分化的政治图谋。面对这种挑战,要顶住霸权主义的种种压力,抵制外来腐朽思想文化的影响,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显得更为重要和迫切。,考点三、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必要性,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保证。(作用)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就是铸造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为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强基固本。,考点三、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必要性,纵向:同一观点不同角度的表述与运用教材中关于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意义、作用P71三精一魂P76整体风貌和精神特征、共同价值追求、精神火炬P78、79意义-必要性(转化“有利于”)P80精神支柱、强基固本P81精神基石,考点三、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必要性,(2012年高考江苏卷)感动中国走过了十年的历程,通过它,100多位人物和群体的事迹超越了国界、民族和语言,走进人们的精神世界,挺起民族的精神脊梁。这说明,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就要()A推动中华民族走向振兴B提升我国的国际竞争力C发挥先进模范的榜样作用D确立新的道德评价体系【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弘扬中华民族精神。感动中国推出的100多位人物和群体的事迹,都体现了中华民族精神,评选的目的是发挥他们的模范作用,故选C。题干没有体现推动中华民族走向振兴、提升我国的国际竞争力、确立新的道德评价体系,A、B、D不选。,C,考考你,(2012年高考福建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义利观是中国传统文化价值观的核心。当前,弘扬具有社会进步意义的义利观,对构建和谐社会,实现中华民族复兴具有积极而深远的影响。材料三雷锋,以其短暂的一生谱写了一曲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壮丽诗篇。大力弘扬雷锋精神,对于不断提升公民道德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具有重要意义。(4)根据材料三,从文化生活角度,请你以“弘扬雷锋精神,促进社会文明”为主题向社会发出倡议。(要求:写出倡议书内容的提纲;不得显示个人身份的任何信息。),【解析】本题考查民族精神、思想道德建设的知识。题目要求写出“弘扬雷锋精神,促进社会文明”倡议书的内容提纲,实质就是要求考生回答如何“弘扬雷锋精神,促进社会文明”。“弘扬雷锋精神”,涉及到弘扬民族精神的知识点,“促进社会文明”,涉及到文化生活中第四单元的有关知识,包括社会主义荣辱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精神文明创建、思想道德建设、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等知识。开展多种形式的学雷锋活动,推动学雷锋活动常态化。努力提高自身的科学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赋予雷锋精神新的时代内涵。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脚踏实地,从身边做起、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2012年高考天津卷)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历来推崇“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产生于上世纪六十年代的雷锋精神,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核心,具有无私奉献、助人为乐的精神气质,彰显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雷锋精神的生命力在于始终与时代发展相对接。2007年,来自全国各地的27位大学生,在选择未来时不只作功利想,不仅为稻粱谋,毕业后奔赴海南省鹦哥岭自然保护区。经过5年艰苦奋斗,他们克服了种种困难,重建了自然保护区工作站,提升了生态保护水平,改变了一方水土。鹦哥岭的大学生因甘于奉献而快乐,因学以致用而充实,因遵从理想而诗意。他们用青春诠释着新时代的雷锋精神,用美好情怀和理想气息感染者越来越多的当代青年。(1)结合材料,用文化生活相关知识说明,雷锋精神对于我们民族和社会的价值是永恒的。(8分),(1)结合材料,用文化生活相关知识说明,雷锋精神对于我们民族和社会的价值是永恒的。(8分)【解析】审题时注意雷锋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突出表现。“价值是永恒的”可以理解为雷锋精神对民族和社会的发展起推动作用,可以从中华民族精神的作用、雷锋精神不断丰富和发展中华民族精神的具体内涵、雷锋精神对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精神文明建设的作用等几个角度分析说明。雷锋精神属于民族精神的延续和升华,所以对应课本第三第四单元回答,雷锋精神还会给人以启迪,所以还要回答文化的作用。【答案】雷锋精神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中,是中华民族精神的体现。鹦哥岭大学生以实际行动践行雷锋精神,丰富了雷锋精神的内涵。当代社会需要雷锋精神,雷锋精神为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提供价值导向。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随着社会发展而不断提高,雷锋精神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提供精神动力。,

    注意事项

    本文(高三文化生活第三单元.ppt)为本站会员(牧羊曲112)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