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PPT文档下载  

    苏州高新区与工业园区城市化过程比较研究.ppt

    • 资源ID:6339656       资源大小:8.41MB        全文页数:41页
    • 资源格式: PPT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苏州高新区与工业园区城市化过程比较研究.ppt

    2,0,1,7,高新区与工业园区城市化过程研究,Comparation and research,苏州,基于边际成本下的新城再造,2017年12月5号,目 录,CONTENT,经济学理论,现状介绍,比较研究,结论,Part,01,经济学理论,边际成本比较优势规模经济集聚效应,在经济学和金融学中,边际成本指的是每一单位新增生产的产品(或者购买的产品)带来的总成本的增量。这个概念表明每一单位的产品的成本与总产品量有关。比如,仅生产一辆汽车的成本是极其巨大的,而生产第101辆汽车的成本就低得多,而生产第10000辆汽车的成本就更低了(这是因为规模经济带来的效益)。但是,考虑到机会成本,随着生产量的增加,机会成本也可能会增加。还是这个例子,生产新的一辆车时,所用的材料可能有更好的用处,所以要尽量用最少的材料生产出最多的车,这样才能提高边际收益。边际成本简写为MC或MPC。,城市形成的经济机理,比较优势,规模经济,集聚效应,*区位优势*资源条件*规划优势*优惠政策,*企业类型*企业规模*企业竞争力,*匹配机制*共享机制*学习机制,城市形成的经济机理,理论,比较优势:如果一个国家在本国生产一种产品的机会成本(用其他产品来衡量)低于在其他国家生产该产品的机会成本的话,则这个国家在生产该种产品上就拥有比较优势。也可以说,当某一个生产者以比另一个生产者更低的机会成本来生产产品时,我们称这个生产者在这种产品和服务上具有比较优势。,城市形成的经济机理,理论,规模经济:指通过扩大生产规模而引起经济效益增加的现象。规模经济反映的是生产要素的集中程度同经济效益之间的关系。规模经济的优越性在于:随着产量的增加,长期平均总成本下降的特性。但这并不仅仅意味着生产规模越大越好,因为规模经济追求的是能获取最佳经济效益的生产规模。一旦企业生产规模扩大到超过一定的规模,边际效益却会逐渐下降,甚至跌破趋向零,乃至变成负值,引发规模不经济现象。,城市形成的经济机理,理论,集聚效应:指各种产业和经济活动在空间上集中产生的经济效果以及吸引经济活动向一定地区靠近的向心力,是导致城市形成和不断扩大的基本因素。集聚效应是一种常见的经济现象,如产业的集聚效应,最典型的例子当数美国硅谷,聚集了几十家全球IT巨头和数不清的中小型高科技公司。,城市形成的经济机理,城市化过程差距,基本情况,企业投入,企业产出,城市化过程差距,Part,02,现状介绍,基本情况资本投入产出,现状,苏州高新区与工业园区的基本情况比较,城市化过程差距,现状,苏州高新区与工业园区的资本投入比较,城市化过程差距,现状,苏州高新区与工业园区的产出比较,城市化过程差距,现状,小结通过以上数据比较,可以发现苏州高新区及工业园区在建立时间、建设面积、人口等方面没有过大差距,且两者都以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为主要产业结构,并依据苏州的整体定位发展外向型经济。但在实际发展中,两者在投入及产出方面具有较大差异,且工业园区的整体发展情况明显优于高新区。,Part,03,比较研究,比较优势规模经济集聚效应,概况:苏州高新区,全称苏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下设江苏省苏州浒墅关经济开发区、苏州科技城、苏州高新区综合保税区、苏州西部生态城位置:位于苏州古城西侧,东临京杭大运河,南邻吴中区,北接相城区,西至太湖。技术产业:江苏省首批“333 工程”产业化基地正式落户苏州高新区,同时苏州大学等高校的“333 工程”专家携一批高科技项目,联手高新区内的数家企业进行技术攻关,所签署的8 个合作项目涉及电子信息、生物制药等高科技领域,概况:苏州工业园区于1994年5月正式启动,行政区域面积 288 平方公里,户籍人口27万位置:苏州市区东部,东接昆山市,南连吴中区,西靠姑苏区,北隔阳澄湖与常熟相望交通:泸宁铁路、泸宁高速公路、312国道、苏杭公路等多条干线穿越其中,交通条件优越。,高新区,工业园区,相较而言,工业园区的区位更靠近上海,运输成本更优,利于与上海的经济贸易活动,发展外向型经济。,“一核、两轴、三心、六片”规划采用“紧凑组团、山水环绕”紧凑组团布局模式推进城镇建设空间的集约化发展与生态化建设,各组团根据资源状况、产业基础及发展前景相对独立地生长,通过山水生态空间围合形成“功能相对完整,产居相对平衡,空间相对集中”的组团式紧凑城镇发展空间。特别是新老建设组团之间在功能、空间和基础设施等方面的协调发展。,首期开发,采用了由西向东“轴向布局”的形式,商业区居于中心地带,其南北两侧,由内向外依次是居住区和工业区。空间结构:双核多心十字轴、四片多区异彩呈注意留有余地,有一定的伸缩性园区规划不仅对土地的用途、规模提出了开发准则和严格的管理要求,而且具体的控制指标大多也是定量化的。,高新区,工业园区,CONTRAST,a.开发者比较,二者前期管理构架和建设资金不同,两者的开发行为也因此不同。相较来说,工业园区在前期发展中可以获得更好的发展。,CONTRAST,b.优惠政策比较,苏州高新区是属于国家科技部主管的国家级高新技产业开发区序列,享受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优惠政策,从优惠政策上来讲,苏州高新区没有什么特殊之处。,苏州工业园拥有着由中新两国国家副总理担任主席的“中国一新加坡联合协调理事会”,级别之高在国内没有任何一家开发区可与之相比。园区被授予许多具有唯一性的特殊政策,形成了“不特有特、特中有特”的政策优势。作为中国率先进行通关作业制度改革和现代物流试点的区域,苏州工业园区不仅拥有独立的海关、高效的绿色通道、具有内陆口岸功能的进出口货物分流中心,而且经国务院批准还可在区内设立现代物流园、允许成立外商独资或中外合作经营的国际物流公司。,苏州工业园在政策上的极其特殊和优惠,使它在招商引资方面极具优势,因此,相应发展指标比苏州高新区要高一些也在情理之中。,高新区,工业园区,高新区苏州科技城,苏州科技城位于苏州国家高新区西部,滨临太湖,背靠大阳山国家森林公园,于2006年基本建设完成。是苏州市“一核四城”发展定位中的生态科技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苏州高新区行政中心所在地,是苏州高新区实施“北扩西进”战略全新规划建设的科技新城,区域面积25km2。苏州科技城以“科技、山水、人文”完美融合的创新建设理念,紧紧围绕建设“一流科技新城”目标,全力推进“二次创业”进程,加快科技创新和开发建设步伐,瞄准“研发创新高地、人才集聚高地、科技成果转化高地”三大目标,通过建设创新载体、汇聚创新资源、优化创新环境、丰富创新成果,使苏州科技城成为创新高地。,苏州生物纳米科技园是苏州工业园区政府为推进苏州工业园区科技跨越计划而重点建设的生物科技与纳米技术自主创新专业科技载体。生物纳米园于2006年12月被命名为苏州市医药(工业园区)特色产业基地;2007年7月成为“国家纳米技术国际创新园”的核心区域;同年12月被江苏省科技厅认定为省级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成为省内第一个省级生物医药专业孵化器;2008年10月,生物纳米园被授予“中国服务外包示范基地苏州工业园区生物医药服务外包示范园”称号;2009年,生物纳米园被授予国家“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江苏省生物医药、纳米技术科技产业园等称号。,工业园区生物纳米科技园 SIP BioBay,a.基础建设、资源条件、文化比较,b.旅游情况较,入驻:名硕、明基、爱普生、飞利浦、华芯微电子、雷允上制药、紫兴纸业等主导产业:电子信息、装备制造新兴产业:新能源、生物医药、服务外包等 高新区产业部分成片分布,其他零星分布在用地上,主要以独立企业分布为主,未形成集聚规模明显的产业园区。但已形成相当规模的高新技术产业群。,高新区产业构成,高新区产业分布比例,高新区产业种类多样,主要以电子科技类产业为主,占比49.54%。主要在两片地区呈现集聚态势。其余零星分布于其他区域。并且企业的规模均比较小。,资料来源:苏州2015年统计年鉴,入驻企业:同程网,方正国际,苏州大学科技园,动漫设计大厦,游戏蜗牛,甲骨文,金蝶,用友,苏州泽华核心产业:纳米产业重点产业:IC、TFT-LCD、汽车及航空零部件等高端产品 工业园区的产业规模较为集聚,大部分企业成片分布,且共同形成多个产业科技园,形成明显的规模经济。,园区产业分布比例,从分布图和统计表,可以看出园区内产业种类多,但是主要以电子、机械、医疗设备为主。主要在两片地区呈现集聚态势,工业生产平稳增长,新兴产业引领增长。,工业园区产业构成,资料来源:苏州2015年统计年鉴,高新区高新区的产业分布呈现为多数成片分布,其他零星分布在用地上。其中,主要以独立企业为主,未形成集聚规模明显的产业园区。但已形成相当规模的高新技术产业群。以高新区科技城片区产业分布为例。苏州科技城位于苏州国家高新区西部,滨临太湖,背靠大阳山国家森林公园,于2006年基本建设完成。是苏州市“一核四城”发展定位中的生态科技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苏州高新区行政中心所在地,是苏州高新区实施“北扩西进”战略全新规划建设的科技新城,区域面积25km2。苏州科技城以“科技、山水、人文”完美融合的创新建设理念,紧紧围绕建设“一流科技新城”目标,全力推进“二次创业”进程,加快科技创新和开发建设步伐,瞄准“研发创新高地、人才集聚高地、科技成果转化高地”三大目标,通过建设创新载体、汇聚创新资源、优化创新环境、丰富创新成果,使苏州科技城成为创新高地。,高新区苏州科技城,工业园区工业园区的产业规模较为集聚,大部分企业为成片分布,且共同形成了多个产业科技园,形成明显的规模经济。其中国际科技园、创意产业园、中新生态科技城、生物纳米园等创新集群基本形成。总结:相较于苏州高新区的产业规模,在苏州工业园区形成了更加可观的规模经济。由于这种产业经济规模的集聚,使得工业园区经济产业的机会成本降低,从而能获得更大的收益,从表中可以发现,2013年以前工业园区的企业竞争力的上升速度明显快于高新区。但在2013年后工业园区的企业竞争力有所回落,而高新区呈整体上升趋势。综上所述,工业园区的企业整体水平高于高新区,从而所产生的规模经济的整体质量要优于高新区的企业集群。,苏州市打造应用型人才培养基地的进程加快。2009 年整个苏州国际教育园将全面建成,工期比原定计划提前一年。苏州国际教育园是市政府重点实事工程项目,规划建设用地 5287 亩,以上方山为界分为南、北两个校区,其中北区位于高新区横塘街道区域内,涉及征地 3237.99 亩,为确保工程进度,高新区投入资金 12.5 亿元。整个教育园依上方山麓、傍石湖风景区而建,教育园与上方山、石湖景区相映生辉,一所集教育、科技、文化及旅游等多种功能的山水大学城。该教育园集中了我市 80%以上的职业学校,北区包括苏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苏州医药科技学校、苏州市高级技术学校以及苏州科技学院,南区包括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苏州建设交通高等职业技术学校、苏州旅游与财经高等职业技术学校、苏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苏州市职工科技大学。,苏州原本科教资源较弱,高等学府较少,但是 苏州市政府非常重视科技教育,在开发区开辟大片土地建设了独墅湖高等教育区。作为园区里面的教育设施,将一些大学研究生院和科研机构集中在 25 平方千米范围内。且做到大学城应该有的资源共享。这里的图书馆和体育中心,都是大家共用的,公共教学楼可供高教区内所有的大学和科研机构使用。独墅湖高教园区由复旦大学、南京大学、四川大学、西安交大、中国科技大学和中国人民大学等十余所国内外知名高校入区联合建立多个研究生院,区内师生规模已近 2 万人。为苏州经济发展提供科技和教育支持。,结论:园区的大学城除了拥有很多国内外高校外周边还配套有研究院、科研机构等,大大增强了高校与研究院的互动。而高新区范围,主要是苏州本地的大学,周边没有研究院或相关企业,从而导致在人才的流动、互动方面逊色于园区。,光伏产业园2010 年,光伏产业园这一新能源产业基地,先后引进特谱风能、赫瑞特电子、曼兹太阳能设备等项目,并利用龙头企业的集聚、引领、辐射和带动效应,拉长和完善了产业链。生物医药产业生物医药产业也已朝规模化发展方向迈进,形成了以中科院苏州医工所为主要技术支持平台、以新药创制中心为主要孵化平台、以医疗器械产业园为产业化平台的较完善的产业链。服务外包产业在服务外包产业发展上,已显现产业集聚效应,引进了包括沛特尼在内的众多知名企业。产业载体建设也日趋完善,除入驻服务外包规模型企业总数已突破 100 家的苏州科技城外,高新区还拥有苏州创业园、保税物流中心等产业载体。目前,全区在商务部注册的外包企业达 170 家。,苏州创意产业园苏州创意产业园在软件开发、动漫游戏和集成电路设计等现有特色产业的基础上,大力引进、培育和扶持艺术、传媒、广告、时尚设计、数码娱乐及工业设计等现代创意产业,使之成为苏州市乃至整个长三角地区重要的软件工厂、创意设计车间、动漫制作加工等创意企业聚集的基地和自主创新载体。苏州 2.5 产业园苏州 2.5 产业园坚持以发展与制造业相配套的 KPO(知识服务流程外包产业)为发展方向,明确了企业管理咨询、财务数据处理、技术研发服务、金融后台支持这四大产业定位。在项目引进上,坚持联动招商,走高端化、专业化路线,致力于打造高端生产性服务外包产业链。目前已相继签约落户 IBM、TE、Baxter、泛博等多家世界 500 强企业。产业方向涵盖IT、电子器件、医疗器械等为园区制造业服务的主导产业。,生物纳米科技园 SIP BioBay苏州生物纳米科技园是苏州工业园区政府为推进苏州工业园区科技跨越计划而重点建设的生物科技与纳米技术自主创新专业科技载体。生物纳米园于2006年12月被命名为苏州市医药(工业园区)特色产业基地;2007年7月成为“国家纳米技术国际创新园”的核心区域;同年12月被江苏省科技厅认定为省级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成为省内第一个省级生物医药专业孵化器;2008年10月,生物纳米园被授予“中国服务外包示范基地苏州工业园区生物医药服务外包示范园”称号;2009年,生物纳米园被授予国家“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江苏省生物医药、纳米技术科技产业园等称号。,结论:在园区,生物纳米科技园、2.5 产业园等均拥有共享平台。例如,可以为一些条件、资金欠缺的企业提供实验场所,为它们可以减少了大量的前期投资,从而吸引了很多中小企业向园区集聚。共享平台建设的同时,园区还为新入驻企业提供管家服务,在一定程度上确保它们在园区能够顺利发展。对比之下,高新区相对欠缺。,工业园区外资企业较多,区域内分公司与国外母公司的交流会更多,较高新区会有更多的知识溢出效应。工业园区技术创新人才外籍人员多,促进知识溢出效应,大学城人才自我消化偏多。工业园区极富远见地建设了成规模的高校与科研机构,为园区的发展培养和吸引了源源不断的人才。高新区技术创新人才相较工业园区少,知识溢出效应不足,大学城人才向外流失偏多。,工业园区着重环境的开发和治理,带来地区有利的外部性。(有利)而高新区的规划较少的考虑环境要素的提升,城市开发多以土地的置换为主,甚至有些居住区靠近工厂,带来不利的外部性。(不利),90S,2000,城市中心开发的边际成本MC,市郊:开发区的出现,2020,高新区开发,科技城开发,工业园区是一个蓝图干到底式,因此建设用地进行了规划和预留,是一个持续发展过程。而高新区开发较随意,在原土地储备已被工业占满的时候,再次跳出原有范围,新规划开发科技城。,Part,04,结论,异同点总结,相同点,不同点,2,0,1,7,THANKS,苏州,Comparation and research,

    注意事项

    本文(苏州高新区与工业园区城市化过程比较研究.ppt)为本站会员(牧羊曲112)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