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九康四路(九康三路至武青北路)项目 排水设计说明.docx

    • 资源ID:6321239       资源大小:39.08KB        全文页数:15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九康四路(九康三路至武青北路)项目 排水设计说明.docx

    设计说明1、设计依据及标准1)设计依据(1)本项目合同;(2)成都市管理局待六个单位印发成都市城市道路桥梁检查井盖监督管理技术规定(暂行)的通知的通知(成城发2012241号文);(3)建办督(2021)7号住建等6部门关于加强窖井盖安全管理的指导意见;(4)成都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2022)市政分册(成都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2022年1月);(5)武侯区重大功能性建设项目选址意见函(市政202301号):(6)市政线性工程建设项目规划条件通知书(成规设2023第0104号)(7)九康四路(九康一:路至武青北路)市政道路工程初步设计技术咨询意见(成都市武侯区公园城市建设和城市更新局文件,20234号);(8)九康四路(九康三路至武青北路)项目(重庆纵横工程设计有限公司,2023.07)2)主要设计资料(1)九康四路(九康三路-武青北路)管探资料(2022.7.4);(2)九康四路(九康三路武青北路)测量资料(2022.7):(3)九康四路(九康三路至武青北路)项目工程地质勘察报告(洋勘阶段)(四川省地质工程勘察院集团有限公司,2023年2月);(4)本工程道路、桥梁等相关资料。3)采用的规范和标准(2)室外排水设计标准(GB514-2021)(3)给水排水工程管道结构设计规范(GB50332-2002)(4)给水排水工程构筑物结构设计规范(GB50069-2002)(5)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GB50289-2016)(6)城市防洪工程设计规范(GB/T50805-2012)(7)城镇给水排水技术规范GB5O788-2OI2)(8)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2008)(9)城镇给水排水技术规范(GB5O788-2O12)(10)城乡排水工程项目规范(GB550272022)(11)建筑与市政工程抗震通用规范(GB55002-2021)(12)室外给水排水和燃气热力工程抗震设计规范(GB50032-2003)(13)建筑与市政工程防水通用规范(GB5503P2022)。2、工程概况本项目九康四路位于成都市武侯区,道路全长477245m,标准红线宽度25m,道路等级为城市次干路,设计速度40kmh.本次建设内容主要包括道路、桥涵、排水、照明、电力、交安、绿化等附属工程(给水、燃气由业主协调产权部门同步实施)。九康四路(九康三路至武青北路)雨水单侧布置于道路南侧车行道下,距道路中心线80m,分段排入黄堰河及武青北路现状DNlOOO雨水管,本次设计雨水管径DN600DN1400,长约848m;污水单侧布置于道路北侧车行道下,距道路中心线5.0m,接入武青北路现状(1)城市排水工程规划规范(GB5()3182017)DN500污水管,本次设计管径DN500,长约688m。左右在道路两旁设置支管接口,为日后接入雨水支管提供方便。(7)雨水口的布置。雨水口的布置应使雨水不致漫过路口而影响交通,在道路交叉口的汇水点、低洼处设置雨水口。道路两侧雨水口的间距根据道路纵坡、雨水口的进水量,经计算确定。(8)设计的合理工作年限为50年,安全等级二级。5、沿线地质简介拟建区位于成都市武侯区,区域稳定性较稳定。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I-2010)(2016版)附录A,场地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三组,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IOg,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值为0.45s,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15),场地位置杳表C.23的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IOg,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值为045s,查附录G表Gl,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故,综合判定场地设计地宸分组为第三组,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10g,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值为0.45s,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该段填方路基路面设计标高为502.278503.278m,原始地面高程为501.630-502.630m,相对最大高差1.0m,地形起伏较小。该段市政道路起点相接已有九康四路,终点相接成武青北路C道路填方高度一般为0.20l50m,全程约440m。该段路目前为相邻在建施工工地的临时便道,上大部分已采用混凝土硬化,硬化厚度为2530cm.经工程地质测绘和钻探揭露表明:该段土层主要由第四系人工填土、冲洪积粉质黏土、细砂和卵石组成。杂填土厚度0.54.0m,可塑粉质黏土厚度0.4L20m:松散细砂厚度0.5L20mm,经砂土液化判别,呈轻微中等液化;下部为卵石。杂填上不能作为道路持力层,应给予清除:可塑粉质黏土,承载力较高,属于中等压缩性土,可作为路基及管道持力层;松散细砂应进行软弱下卧层验算,以处理后的地基作为道路路基持力层。建议回填路基时采取截排方式疏干地表水,且回填土层应进行碾压夯实或相应的处理,以满足设计承载力等耍求后才能直接作为路基持力层;卵石土由于其厚度大,且3、上阶段执行情况排水专业初步设计阶段评审专家及各部门意见及执行情况如下:1、补充雨水管接入黄堰河处的做法设计:回复:雨水管接入黄堰河处采用八字式排出口,做法详国标图集20S517。2、应补充项目排水管网与周边现状管网情况,包括管道位置、管径、埋深和运行情况,并优化完善本项口排水方案:回更:按意见复核完善,详设计说明“排水现状及排水出路”、“排水方案”章节。3、补充黄堰河河道规划资料,包括河道规划水利控制参数和用地控制规划参数,以支撑桥梁设计布置方案的合理性;补充说明规划河底高程、现状河底高程。回复:待初步设计审定后按程序由水务局组织行洪专项论证,本阶段已提前提交水务局审核方案,并控制桥底标高不低于上下游桥梁。4、设计原则(1)雨、污分流。(2)按成都市排水总体规划设计。(3)充分利用地形,就近排放水体.根据分散和直接的原则,使雨水管渠尽量以最短的距离重力流排入规划水系:所确定的管道坡度,既能满足最小设计流速的要求,又不使管道的埋深过大。在地面坡度太大的地区,为了防止管壁冲刷,管内流速应控制在规范允许的范围内,在适当的地方设置跌水井。(4)在设计充满度条件下,重力流污水管道最小设计流速不小于0.6ms;雨水按满流设计,最小流速不小于0.75nVs0(5)确定合理的管道埋深。与周边地块衔接,雨、污水管起端埋深以使所服务街坊雨、污水管能顺利接入为准,并满足与其他管线竖向交叉的需要。(6)为便于今后继续完善雨、污水收集系统,对本工程的雨、污水干管,每隔120米Q<b=KQ<j+K,Qm+Q11式中:Qdr旱季设计流量;K综合生活污水量变化系数;K取值按GB500142021中表4.1.15确定。其中Q为平均日平均时污水量(LZs)Qd设计综合生活污水量(LZs);IC一工业废水量变化系数:Qm设计工业废水量(LZs);Qu入渗地下水量(LZs):Qd一一单位面积的本段平均流量,即面积比流量。由于本工程位于三环路以外,根据成都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的要求,污水管道工程采用单位面积定额法确定流量,旱季以1.3升/秒公顷计,雨季增加流量按2倍污水量计。(3)设计充满度本次设计雨水按满流设计,污水管道最大设计充满度为0.7。<4)设计流速排水管道最大设计流速:金属管道为IOms,非金属管道为5m/s。污水管道最小设计流速:污水管道在设计充满度下为06ms,管道上游端起点流量过小导致流速不能满足上述最小流速要求时,按最小管径进行设计(非计算管段)。雨水管道最小设计流速:雨水管道在满流时流速不小于0.75ms(5)最小管径污水管最小管径为5(X)mm,预留支管最小管径为500mm;雨水主管最小管径为6(X)mm,预留支管最小管径为60OmmIl(6)管材、基础和接口d300.d400雨水口进水管采用II级钢筋混凝土承插管,360度混凝土满包基础:分布稳定,为路基及管道的良好持力层。建议临时开挖坡率:粉质黏土、细砂1:1.5、卵石±1:1.25。施工过程中用土工布苫盖、士工格栅等措施对边坡坡面进行临时护坡处理,管涵施工结束后对基坑及时回填。根据勘察结果,结合本工程拟建物特点分析,场地地质条件可能造成的工程风险主要有:A、基坑(槽)及土方施工:基坑(槽内土方开挖边坡稔定性及支护结构稳定性对周围环境的影响,特别是拟建场区下部地层(可塑粉质黏土)下部分布轻微液化细砂,基坑(槽)开挖可能会引起坑壁垮塌及流土风险。B、基坑(槽)降水:基坑降水、地下水渗流等对周围建筑物、道路管线等环境的影响。C、天然地基:浅部软弱地基土导致天然地基可能产生较大沉降及不均匀沉降。6、排水管道设计(1)雨水系统设计参数雨水设计流量公式:Q=qF(LZs)暴雨强度(q)计算采用成都市暴雨强度公式:“44.594(l+0.6511gP)"电港元词=1设计暴雨重现期:P=5年设计降雨历时:t=t+t2(min)其中,地面集水时间:Ii=I(Xmin)管渠内雨水流行时间:t"min)按计算确定。综合径流系数:=0.65.汇水面积(F):分地块计算(Ha)。(2)污水系统设计参数本段流量采用下式计算:启等多功能要求,其他各项要求及性能检测标准应符合检在井盖(GB“23858-2009)、球瞿铸铁件(GB/T1348-2009)、球墨铸铁可调式防沉降检查井盖(DB5101(X)T203-2016)及建办督(2021)7号住建等6部门关于加强窖井盖安全管理的指导意见中的相关要求。球墨铸铁材料(球化率290%),且满足井盖仰角可在0。180。之间自由打开、关闭,安装时打开方向应平行于行车方向,井盖表面应有防滑花纹。车行道采用D400,其他采用C250。位于人行道检查井井盖采用700X700球墨铸铁方形井盖,其安装和性能满足成都市城市道路人行道球墨铸铁方形井盖监督管理技术规定的要求,负荷等级为C250。每套检查井井盖必须具有以下清晰永久性标志:a.检查井盖类型标志(用中文字体注明,如“雨水”、“污水”);b.承载等级标志(如“D400”)、净开孔直径;c.生产厂名或商标:&执行标准、生产年份:e.开启标志。对于车行道范围内的检查井,井周围IOoCm范围内采用5%水泥稔定碎石加强,高度由管道底部垫层加强至道路结构层。所有排水检查井均设置安全防坠网,并满足GB50014-2021中相关要求。(8)雨水口本工程道路上采用偏沟式(平篦)雨水口,雨水算来用球墨铸铁防盗型雨水算,雨水口做法详见国标图l6S5l8雨水口连接管采用11级钢筋混凝土承插管,管径为d300,以Nl%的坡度接入临近雨水检查井。道路竖曲线最低点及道路交叉口附近的雨水口,在实施时应调整至实际路面的最低点,以保证有效收水。平篦雨水进水口低于其相接的道路3cm,并应与道路路面平顺连接。雨水口周围50cm范围内采用5%水泥稳定碎石加强,高度由管道底部垫层加强至道路结构层。(9)排出口管顶覆上小于Lom,或管道过河时,采用II级钢筋混凝上承插管或企口管,360度混凝土满包基础;管顶覆I:1.OmWHW4.5m时,采用H级管:管顶覆土4.5m<H7.Om时采用III级管,180度砂石基础。管顶覆土7.0m<HW9.Q时,采用Ill级钢筋混凝土承插管或企口管,180度混凝土基础。管顶覆土9.0m<H,采用In级钢筋混凝土承插管或企口管,360度混凝土满包基础。钢筋混凝土管管径DN1200mm时采用承插管,管径DN>1200mm时采用企口管。180度砂石基础,作法见国标图集06MS201-1第11页:180度混凝土基础作法见国标图集06MS201T第19、22页,360度混凝土满包基础作法见混凝满包加固图。管道采用承插管或企口管,接口处混凝土基础分缝,缝内填2cm厚沥青木板。钢筋混凝土管需满足混凝土和钢筋混凝土排水管(GB/T11836-2009)中相关要求。管道及构筑物地基承载力不小于OMpa°沟槽在填方地段或沟槽超挖的,管道基础以下必须分层夯实回填,密实度不小于95%。雨、污水管道地基处理应满足排水管道对压实度和承载力的要求,且应同时满足道路工程的要求,尽量减小不均匀沉降。当开挖沟槽基础为岩石时,槽底应超挖200mm,采用级配碎石回填至设计高程后,再施工管道基础。若遇流砂、淤泥、松散杂土及回填土等软弱地基时应采取换土回填砂砾石等加固措施,使之达到设计要求的地基承教力。(7)检查井检查井采用钢筋混凝土检查井,检查井做法详见国标图20S515三检查井井盖平齐设计路面,绿带内井盖高出地面IOCm,并具有防盗措施位于道路车行道下的检查井盅井座应具备防盗、防坠落、防滑、防位移、防噪声、易开1、管道放线本工程排水管道放线均按检查井坐标进行放线。若遇检查井间距与管道模数不匹配情况,为减少材料浪费且现场实施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对检查井位置小范围微调。2、现场复核本工程雨、污水上下游管线必须接顺。设计要求在施工放线时首先且核上下游管线、接纳井等的位置、标高、断面尺寸等,若与设计有不符之处,立即通知设计单位研究处理。排水管线在施工放线前,复核排水管道和其它综合管线之间的关系。3、沟槽开挖管道及构筑物沟槽开挖边坡应有一定的坡度以保证施工安全,详”管道沟槽开挖回填图”.沟槽垂直开挖时,要根据土质的情况做好槽壁的支护措施,防止沟槽坍塌。排水管道敷设在地下水位以下时,在施工过程中应有效地降低沟槽内地下水,并做好槽壁加固措施,以保证沟槽开挖的安全且要预防流砂的出现。施工排水应符合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2008)的要求。基坑开挖坑壁稳定坡度、坑壁支护及基坑防渗由施工单位根据现场土质情况确定。超过3米的沟槽开挖必须由施工单位组织编制专项施工方案:超过5米的深基坑必须由施工单位组织编制深基坑开挖专项方案,并组织专家对专项方案审查通过后方可实施。由于现状道路管线较多,为避免开挖过程中对现状管线造成不必要的破坏,对于管线资料显示、产权部门指认或疑似有管线的位置宜采用人工开挖,探出管线后以便对现状管线进行保护。4、地基处理雨、污水管道地基应处理达到道路的要求,在路基填方地段应按道路密实度要求回填到路基标高,然后开挖管槽,施工管道;等管道施工回填压实后,再分层回填压实至设计路面高程。本工程设两处雨水排出口,雨水就近排入黄堰河。排河口采用八字式出水口,做法详见国标图集排水管道出口(20S517)O(10)预留管为便于周边地块雨污水接入,本次设计根据地块内排水出口位度或每间隔12Om左右设置一组雨污水预埋管。实施时应核实地块雨污水出口井位置及高程,确保其能顺利接入。(三)管道交叉加固当管道上下交叉而管壁间净距OVaW200mm且管道交叉角为B=45°90。时,应进行管道交叉加固,做法详“管线交叉加固图”。(12)现状管道保护本工程位于建成区域,交叉口处有较多现状电力、通信、燃气、给水等管线。施工前需摸清现状管线位置、高程,并请产权部门到现场指认,施工过程中注意对管道进行保护,管道保护做法见”现状管线保护示意图”。7、管道抗震、结构设计工作年限及安全等级本工程抗宸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0.1g,设计地笈分组为第三组。建筑场地类别为H类,场地特征周期0.45s。管道及附属构筑物抗震设防类别为重力设防类。本次设计除雨水口按国标图16S518选取外,检查井及附属设施按照国标图集20S515进行选择,适用范围与图集保持一致,图集为按照地震设防烈度8度进行设计。结构设计时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采取措施提高管道的抗震性能:1、管道的接头采用柔性连接;2、管道与井体构筑物连接处,管道接头采用柔性接头,以吸收管道的反更位移,保护设备免遭损坏。结构设计工作年限50年,安全等级二级。8、管道施工橡胶圈承插接口安装完毕后,须进行接口的水密性试验。严密性试验标准见给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2008)o9验收工程中间验收和竣工验收必须严格按照国家及成都市工程管理相关法规、规定程序进行。需要设计单位参加验收的部分工程,应在该分部工程按设计要求完成后,下道工序未进行之前及时通知设计单位。验收前施工单位应事先准备好必须的相关资料,并有业主代表、监理、质监及相关部门共同参与进行。10、其它1、雨、污水管道在投入使用后,相关部门应配备专门的管理人员对雨污水管道进行管理。应定期对雨、污水系统进行维护、清淤等,以保证雨、污水系统正常运行。2、运营过程中需下井检修时,应在下井前进行强制通风处理,通风时间不小于30分钟。30分钟强制通风后,应进行有害气体检测,必要时可进行小动物实验,确认无有弱气体后方可下井。检修过程中,应继续保持通风。3、作业人员不得独立作业,须有配合人员在地面观察,确保安全。下井人员应至少佩戴及携带以下物品:佩戴安全绳、安全帽、便携式呼吸机,携带有害气体检测仪(带报警装置)。当检测仪检测到井内有害气体超标时,应立即停止作业并出井。4、管网在施工过程中,应严格按照国家及地方最新的安全生产许可达标标准、国家安全生产强制性条例规范实施手册中的相关规定进行操作,同时在其运营过程中应加强管理,对危险路段应加强防护,确保在建设和运营过程中的安全。5、暂不使用的管道应先用堵头进行封堵。6、本说明及设计图说明中未特别予以说明的内容,均应遵照相关施工规范及各种专业、行业技术规范、标准执行。7、木图单位:管径、井径以mm计,余以m计。坐标系统采用成都坐标系统,高程为管道及构筑物的地基承载力必须100KPa.沟槽在填方地段、地基受到扰动或沟槽超挖部分,管道以下基础必须分层夯实回填,密度不小于95%。对于地质条件较差地段,如淤泥、杂填上等,必须进行换填或抛填卵石、块石挤压。换填材料根据具体情况确定采用砂石、砂夹卵石等,换填深度至管底设计标高。同槽施工处理:当管道基础有不足1/3宽度位于回填区域时,该部分管基以下0.6m厚用砂卵石加强。当管道基础有超过1/3宽度位于回填区域时,先将原状土部分超挖0.6m深予以扰动,再统一用砂卵石加强。5、管道安装所有管道的安装必须严格执行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O268-2OO8)的规定。排水管道安装宜从下游往上游进行施工。雨期施工应采取防止管材上浮的措施。6、沟槽回填回填材料必须符合给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O268-2OO8)相关规定。排水管从管基础顶到管道顶上500mm回填砂砾石,其余回填合格I:,回填密实度要求详“沟槽开挖回填断面图”。沟槽两侧应对称回填,每层回填土厚度不宜大于0.2m。位于车行道范围内的检查井井周IooCm范围内及雨水口周围50cm范围内要求采用5%水稳碎石加强,自井底至顶。检查井周围填土必须分层夯实,要求达到最佳密实度98%以上。管区(沟槽底至管顶以上05m范围内)禁止采用推土机等大型机械进行回填,必须采用人工回填,轻型压实设备夯实。管顶严禁使用重锤分实。管槽不允许长时间积水,若管槽长时间积水,应除去管槽基础积水扰动层再回填。7、测试与试验所有污水管(带井)及位于膨胀土地段的雨水管在覆土前必须按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O268-2OO8)进行闭水实验,带井实验,经检验合格后方可覆土。所有的材料、产品均应有出厂检验合格证书,进场须按相关程序进行进场检验。管道在12本项目“危大工程”内容按照“四川省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规定实施细则(川建行规(2018)3号)”,本工程(排水工程)存在开挖深度超过3m(含3m)的基坑(槽)的土方开挖、支护、降水工程。深基坑应由施工单位根据地勘资料、现场地下水位、沟槽深度、现场土层情况、管槽附近构建筑及施工工艺等情况,并结合当地施工经验,制定管道基槽(坑)施工组织方案。超过3米的沟槽开挖必须由施工单位组织编制专项施工方案:超过5米的深基坑必须由施工单位组织编制深基坑开挖专项方案,并组织专家对专项方案审查通过后方可实施。具体以通过专家审查后的施工方案、施工组织为准。13、海绵城市I、设计原则(I)城市道路应在满足道路基本功能的前提下达到相关规划提出的低影响开发控制目标与指标要求。为保障城市交通安全,在低影响开发设施的建设区域,城市雨水管渠和泵站的设计重现期、径流系数等设计参数应按室外排水设计标准的相关标准执行。(2)道路横断面设计应优化道路横坡坡向、路面与道路绿化带及周边绿地的竖向关系等,便于径流雨水汇入低影响开发设施。(3)规划作为超标雨水径流行泄通道的城市道路,其断面及竖向设计应满足相应的设计要求,并与区域整体内涝防治系统相衔接。(4)城市道路绿化带内低影响开发设施应采取必要的防渗措施,防止径流雨水下海对道路路面及路基的强度和稳定性造成破坏。(5)低影响开发设施内植物宜根据水分条件、径流雨水水质等进行选择,宜选择耐盐、耐淹、耐污等能力较强的乡土植物。(6)城市.道路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的设计应满足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JJ37)1985国家高程系统。11、注意事项:1、施工前应严格按照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2008)作施工准备,施工前,必须调查核实道路、排水管、出口处河道、其它管线等相关构筑物位置、高程等基本资料,若存在矛盾或其它实施障碍,应在正式开工前提出并解决。若在施工期间出现因前期调查不清而未提前解决的实施障碍,由施工方负责解决方案,并经设计人员审核。2、施工中发现问题,或设计资料之间、设计与现场之间有不符之处,应及时通知设计单位,以会同建设单位、监理单位及质监等部门共同研窕处理,以确保工程质量。施工单位不得擅自进行处理。3、开挖沟槽时应根据地质、放坡情况及施工条件采取边坡支护措施,以防坍塌。并应在明显处设置警示标示和防护措施,以防人员跌落。深基坑应由施工单位根据地勘资料、现场地下水位、沟槽深度、现场土层情况、管槽附近构建筑及施工工艺等情况,并结合当地施工经验,制定管道基槽(坑)施工组织方案。超过3米的沟槽开挖必须由施工单位组织编制专项施工方案;超过5米的深基坑必须由施工单位组织编制深基坑开挖专项方案,并组织专家对专项方案审查通过后方可实施。具体以通过专家审查后的施工方案、施工组织为准。4、由于道路范围内管线很多,管位较窄,因此施工中应注意处理好与其他管线的关系,如减小工作面、与其他管道合并施工等。当与其他管线同槽施工时,应先安装埋设较深的管道,当回填土高程与邻近管道基础高程相同时,再安装相邻的管道。5、检查井井圈上设置成品聚乙烯防护网,见“防坠网大样图”。防护网应满足承载力不小于3(X)kg,使用年限不得小于5年,并根据实际使用情况及时更换。6、木工程设计所采用的材料,如需以其它规格材料代用时,须经过核算,并征得设计单位同意。7、所有重力管道必须严格按照设计高程和坡度施工。九康四路两侧有20m绿带,但本次设计范围内,调蓄容积需由绿带及周边地块补足。建议周边地块及绿带建设时加强海绵设施建设,以满足片区年径流总量控制率目标。14、存在问题及建议1、本次新建排水管道与现状排水管道接驳时需破坏现状道路,交叉口现状管线较多,业主提供管探资料有限,施工前应注意提前摸查清楚现状管线位置、高程等,施工过程中应注意对现状管线进行保护。2、本工程两侧地块尚未完全开发,请业主及相关单位在用地布局时注意市政管网预留条件,确保地块内雨污水能顺利接入。3、现状武青北路下有已运营地铁9号线,交叉口需征得地铁管理部门正式许可后方可实施。4、因K8340K(H460段雨水设计流量较小,前期对接管养单位其要求雨水主管不小于DN800,故该段在设计流量下不能满足自清流速,本次设计于JKY/5、JKY-18及所有预埋支管井中设置了沉泥槽,请管养单位定期清掏维护,避免淤堵。中的相关要求。(7)市政道路海绵城市设计侧重于雨水的渗、滞及地表径流污染控制。2、控制目标综合考虑道路功能性、排水系统功能性、投资效益合理性等因素的基础上,根据成都市海绵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技术规定(试行),本次设计聚祥街(诗锦路至成双大道北段)范围内片区年径流总量控制率目标按70%进行控制,所对应的设计降雨量H=21.2mmo3、技术措施本工程设计道路,九康四路红线宽度25m,两侧无绿带:在路内范围布置海绵设施条件较不理想。根据业主要求,本项IR道路人行道按武侯区2020年人行道提升整治要求采用砾石聚合物仿石地坪,不考虑采用透水铺装。因此本次道路工程主要采取的海绵技术措施包括环保型雨水口、生态树池。(3)设施规模分析与计算。根据本次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总体设计流程方案,结合道路设计,采用加权平均法计算道路的综合雨量径流系数巾:(九康四路)=(绿地F绿地+车行道F车行道/(F绿地+F车行道)=(0.15×353+0.9X11398)/(353+11398)=0.87。采用容积法进行设计调蓄容积计算,计算得到道路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设施应具有的调蓄容积即控制容积:V(九康四路)=10HF=10×21.2×0.87×(353+11398)10(XX)=217m3.本项目人行道结合业主要求及周边道路铺装情况,未设透水铺装,调蓄容积未能满足70%径流总量控制率需具有的调蓄容积,由片区内绿化来进行补足。(4)路侧海绵调蓄

    注意事项

    本文(九康四路(九康三路至武青北路)项目 排水设计说明.docx)为本站会员(李司机)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