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蜜蜂个体发育与群体生活问题解答.docx

    • 资源ID:6311255       资源大小:37.38KB        全文页数:22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蜜蜂个体发育与群体生活问题解答.docx

    蜜蜂个体发育与群体生活问题解答1 .蜜蜂个体发育分为几个阶段?蜜蜂是全变态的昆虫,虽然蜂王和工蜂是由受精卵发育而成,雄蜂是由未受精卵发育而成,但各种个体发育都要经过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形态不同的发育阶段。蜂王、工蜂和雄蜂的发育都各有特点,各阶段发育的时间也不一样。蜜蜂在发育过程中,要求最适宜的温度为33359。温度偏高,蜜蜂的发育较快,提前出房;温度偏低,蜜蜂的发育缓慢,延迟出房。无论是提前出房还是延迟出房的蜜蜂,发育都不正常。蜂王刚产下的卵呈香蕉状,乳白色,略透明,头粗尾细,上面附有黏液,以稍细的一端黏在巢房底中央,稍粗的一端是头部,向着巢房口。卵经过3天孵化,在能活动的一端,先是出现微弱的"点头",后来出现强烈的“弯腰”活动,随后卵膜产生裂隙并突然出现液滴,卵膜逐渐溶解,即呈现出新月形的幼虫。刚孵化的幼虫就能吮吸王浆。无论蜂王、工蜂和雄蜂的幼虫,在孵化后3天内的食料全是王浆,从第四天起,工蜂和雄蜂的幼虫开始由工蜂饲喂用花粉和蜂蜜混合而成的蜂粮;而蜂王的幼虫一直食用王浆,且王浆供应量很充足。工蜂和蜂王的幼虫都是受精卵孵化出来的,但两者食料不同,且工蜂巢房也比较小,因此工蜂的性器官发育不完全。至于雄蜂则是由未受精卵发育而成的无父之子。刚孵化的幼虫体重不到1毫克,在6天中能吃掉200多毫克的食料。工蜂幼虫在第一天,体重能增加5倍;在第二天,体重可增加到30倍;在第六天,大约可增加到刚孵化时体重的1500倍。蜂王在幼虫期间,体重可增加到3000倍。幼虫每隔36小时要蜕皮1次。每一只幼虫自孵化至封盖止,哺育蜂平均每日喂1300次左右,在6天幼虫期内,需去照顾和饲喂幼虫1万多次,差不多每分钟1次。因此,检查蜂群,取脾摇蜜都会妨碍哺育蜂对幼虫的哺育。工蜂幼虫到第六天便停止吃东西,并伸直了身体。它以许多小刺把身体固定在巢房里,此时胃和直肠已经接通,将粪便排泄在巢房底。工蜂随即用蜂蜡和花粉的混合物把这个巢房封上盖。封盖后,幼虫开始做茧。蜂王幼虫做茧需要1天,工蜂需要2天,雄蜂需要3天。已经做茧的幼虫便进入蛹期。蜂蛹为游离蛹,初呈白色,后渐转黄褐色,并逐渐从虫形变成蜂形,体内各器官也逐渐成熟,到了后期长出了翅膀。雄蜂体大,蛹盖也特别突出。中蜂的雄蜂蛹,后期蛹盖呈尖笠状,中央有透气孔。蛹成熟后,幼蜂即啮破盖从巢房中爬出来。从封盖至出房这阶段称“封盖子”。2 .蜂王有哪些特征特性?蜂王是生殖器官发育完全的雌性蜂。它的任务专司产卵,是蜂群成员共同的母亲,所以也称母蜂。蜂王的生殖器官非常发达,尤其在产卵盛期,卵巢特别膨大,因此腹部很长,其腹尾三节常伸出翅后。蜂王没有采集花粉的器官,蜡腺也退化;处女王的螫针略弯曲,不螫人,只有在与其他蜂王相斗或破坏王台时才使用。交尾产卵后,螫针作为导卵器,卵由螫针的基部下方产出。蜂王的吻很短,蜜囊也很小,但上颗很发达。处女王羽化时能自己啮破王台封口厚实的半茧出房。蜂王除产卵外,还维持着蜂群的正常生活秩序,在蜂群中起着核心的作用。蜂王的上颗腺能分泌一种称为“蜂王物质”的外激素,通过饲喂它的工蜂,并借助工蜂之间相互交换食料的特性将蜂王物质传给蜂群。每只工蜂只要得到0.13微克的蜂王物质,卵巢就不能发育,也不会筑造王台。蜂群失去蜂王后,蜂王物质也随之消失,工蜂就会失常,体色变黑,卵巢即会发育并筑造王台。蜂群在平时一般不会筑造王台培育蜂王,只有在自然分蜂季节,或蜂王衰老伤残和失去蜂王时,才会筑造王台培育新的蜂王。在自然分蜂季节,当蜂群旺盛时,工蜂常筑造几个至十几个自然王台,培育新王并进行分蜂。而蜂王衰老伤残时,工蜂一般仅筑造一两个王台,培育一只新王进行自然交替而不进行分蜂。当蜂群失去蜂王时,约经一日,工蜂会紧急改造工蜂房中3日龄以内的幼虫培育新王,改造王台的数目多达十几个,并有几个王台连在一起的现象;但当第一只处女王出台后,其余的王台即全遭破坏而不进行分蜂。刚出房的处女王,色淡柔软,腹部修长。经12天,其腹部收缩,轻巧活泼。56日龄的处女王,性成熟进入发情期,会于晴暖无风的午后24时飞出巢外进行婚飞,并散发蜂王激素吸引雄蜂出巢,在空中经过追逐竞选后与一只健壮的雄蜂进行交配。处女王通常不产卵。但在没有雄蜂或天气不利错过发情交配时,处女王也会产未受精卵培育雄蜂。因此,过期未交尾甚至已产未受精卵的处女王应尽早去掉。处女王一般在交尾后23天开始产卵。在正常情况下,每个巢房产一粒卵。蜂王通常在群势最集中的蜂巢中央的巢脾而稍偏巢门一侧的巢房开始产卵,其后逐渐以螺旋形顺序扩大,再依次向左右巢脾发展。每一巢脾中产卵范围常呈椭圆形,俗称“卵圈”,并以中央巢脾的卵圈最大,左右巢脾常依次渐小。蜂王能产受精卵或未受精卵,受精卵一般产在工蜂巢房或王台里,未受精卵产在雄蜂巢房里。在蜂王产卵力旺盛和缺少巢房的情况下,会发生蜂王重复产卵的现象。蜂王产卵力的高低,与蜜蜂品种、亲代性能、个体生理条件、蜂群内部情况和环境条件都有密切关系。例如,意蜂蜂王的产卵力比中蜂蜂王强,在繁殖期,中蜂蜂王一般日产卵量仅有600100O粒,而意蜂蜂王日产卵量可达12001800粒;每100O粒意蜂卵重约300毫克,相当于蜂王自身的体重。同一蜂王产卵力的变化,主要取决于蜜粉源、群势、食料供应以及气候条件等。因此,在不同蜜粉源、不同群势、不同季节的环境里,蜂王产卵力常随之变化。早春和冬季因气温低,炎夏因气温高,且这些时段蜜粉源缺乏,蜂王停止产卵或产卵很少;而在初夏,蜂王产卵量最高。产卵后的蜂王除了自然分蜂或随同蜂群迁飞逃亡之外,绝不会轻易离开蜂巢。除自然交替母女蜂王能够同居外,通常在一个蜂群内仅能有一只蜂王,若有两只蜂王同巢,必斗死一只。蜂王的寿命最长可达8年,但一般到第二年的后半年,产卵力便逐渐衰退。因此,在生产上不应保留第二年流蜜期后的蜂王。特别是中蜂蜂王衰老较快,必须年年更换新王。3 .工蜂有哪些特征特性?工蜂是生殖器官发育不完全的雌性蜂,是蜂群的劳动大军。在三型蜂中,工蜂的个体最小,1万只意蜂工蜂的重量约1千克。它们担负着喂养幼虫、饲喂蜂王、抚育幼蜂、调节巢温、清理巢箱、营造巢脾、侦察蜜源、采集蜜粉、酿造蜂蜜、抵御敌害等巢内外大量事务。一只工蜂参加哪种工作,并没有严格的顺序性,主要是根据当时蜂群的生活需要、蜂巢状况、外界环境条件以及它在蜂巢中所处的位置确定的。工蜂一般的寿命为40-60天,夏季短些,冬季长些。它的一生,根据各器官发育阶段和所担负的工作不同,可划分为幼年、青年、壮年、老年4个时期。幼年蜂是指分泌王浆前的工蜂;青年蜂是指担负巢内主要工作的工蜂;壮年蜂是指从事采集工作的工蜂;老年蜂是指处于采集后期,身上绒毛已经脱落而显得黝黑的工蜂。幼年蜂和青年蜂主要担负巢内的工作,合称为内勤蜂;壮年蜂和老年蜂主要担负巢外工作,合称为外勤蜂。在4个时期中,它又按日龄的不同,分工担负巢内外各项工作。工蜂羽化出房的幼蜂,身体柔弱,灰白色,数小时后才逐渐硬挺起来,外骨骼就硬化。3日以内的幼蜂是由其他工蜂喂食,但能担任保温孵卵和清理巢房等工作。4日龄后的幼蜂能调制花粉喂养大幼虫。612日龄的工蜂营养腺发达,能分泌王浆喂养蜂王和小幼虫,在这个时期开始认巢飞翔,以熟悉自己蜂巢的位置,并做些排除粪便等清理巢箱的工作。1218日龄的工蜂蜡腺发达,可担任筑造巢脾、清理巢箱、酿制蜂蜜等工作。一般从15日龄开始,工蜂从事采集花粉和花蜜的工作,大约经过1个月的采集后,由于身上绒毛的脱落和生理机能的衰退,就只能从事采水和守卫等工作。工蜂的寿命随群势强弱或采集紧张程度的不同而异,强群所培育的工蜂寿命长,采集能力也强。在大流蜜期间工作繁忙,工蜂容易衰老死亡;尤其是夏季流蜜期,工蜂寿命仅有38天;而在寒地越冬的蜂群,工蜂由于处于半蛰伏状态,寿命可长达3个月以上。4 .雄蜂有哪些特征特性?雄蜂是生殖器官发育完全的雄性蜂,它唯一的工作是与处女王交配。因此,蜂群只有在繁殖期间才培育正常的雄蜂。它在蜂群内生活的时间虽然不长,但对蜜蜂种族延续却起了很大的作用;同时它与蜂王的产卵力及其寿命长短有着密切的关系;雄蜂还对工蜂采集力以及性情有重要的影响。雄蜂一般在出房后1215天是性成熟时期,称为雄蜂青春期,此时最适于与处女王交配。由于雄蜂的发育过程要比蜂王长8天,出房后性成熟期又比蜂王迟7天,所以必须在培育蜂王之前1520天培育雄蜂。这样两者的性成熟期才会相一致,交尾的成功率和质量才有保证。到达青春期的雄蜂,在天气晴暖的午后,便飞出巢外去寻找处女王,或接收到外界有处女王游飞信息时,就会迅速飞出巢外去追逐处女王。雄蜂在空中飞行时,由于腹部气管充满空气,腹部即膨胀挤出生殖器,以便与处女王交配。有幸与处女王交配的雄蜂,由于丧失生殖器,交配不久便死亡,成了短命的“新郎”。雄蜂个体大,消耗食料多,蜂群培育1只雄蜂幼虫,要耗去相当于培育3只工蜂幼虫的食料,成年雄蜂的耗蜜量也大于工蜂的2倍。只有在蜂群繁殖期,外界蜜粉源充足时,雄蜂才能得到工蜂的特别照顾,寿命可长达34个月;在这期间,雄蜂可以自由出入于其他蜂群,即所谓“雄蜂无群界"。但当流蜜期过后或新蜂王已经交配产卵,雄蜂便失去生存的意义。5 .蜂群是怎样组成的?一个正常的蜂群,是由蜂王、工蜂和雄蜂组成。它们共同生活在一个蜂群里,有着不同的分工,又相互依赖,以保持群体在自然界里长期生存和种族的延续。蜂王和工蜂是蜂群中的永久性蜜蜂,而雄蜂是季节性蜜蜂。不同类型的蜂共同生活在一个群体里,分工合作。蜂王专司产卵;工蜂担负着巢内外一切繁重的工作;雄蜂唯一的职能是与处女王交配,它们终身的食料都靠工蜂供给。蜂群里没有蜂王和雄蜂,种族就不能延续;没有工蜂,群体就无法生活。它们虽然职能不同,但得互相依赖,任何一个蜜蜂个体离开群体,就不能单独生存下去。6 .蜂巢是怎样筑成的?蜂巢是蜂群居住和生活的地方,是由几个垂直的巢脾构成的。野生蜂群在树洞或其他洞穴中筑巢;人工饲养的蜂群采用活框蜂箱,并在活动巢框上安装巢础让蜜蜂筑造巢脾而组成蜂巢。中蜂巢脾的厚度约24毫米,西方蜜蜂巢脾的厚度约25毫米。两个巢脾之间的距离称为“蜂路”,中蜂的蜂路89毫米,西方蜜蜂的蜂路1012毫米。巢脾是蜂群栖息、育儿和贮存蜜粉的场所,是由许多蜡质巢房组成的。工蜂和雄蜂的巢房都为正六角形,它的底是由3个全等的菱形拼成,菱形的钝角都等于109。28',锐角都等于70。32',但雄蜂房比工蜂房稍大。中蜂的工蜂房口径为4.814.97毫米(平均4.89毫米),深度为10.8011.75毫米(平均11.23毫米);雄蜂房口径为5.25-5.75毫米(平均5.58毫米),深度为11.251270毫米(平均11.98毫米)。意蜂的工蜂房口径为5.205.40毫米,深度约12毫米;雄蜂房口径为6.257.00毫米,深度15-16毫米。蜜蜂筑造的巢房,除六角形的工蜂房和雄蜂房外,还有不规则的过渡型巢房、三角形的边沿巢房,以及在分蜂季节里筑造的母蜂巢房(王台)。正常的王台一般在巢脾的下缘和两下角,为房口朝下的圆筒状巢房。王台的形状好像一粒下垂着的花生,外表有凹凸的皱纹,口径比较大。中蜂王台的口径为69毫米,深度为18.523毫米;意蜂王台的口径为810毫米,深度为2225毫米。蜂群筑造巢房的蜡质,是工蜂腹部4对蜡腺的分泌物。工蜂在泌蜡之前,必须先大量吃蜜,蜜液在腹内经过一系列的转化过程就变成蜡液。向外分泌的液态蜡质到蜡腺的镜膜上以后,遇到空气便凝结成蜡鳞。每只工蜂每次只能分泌8片蜡鳞,筑造一个工蜂巢房大约需用50片蜡鳞,而筑造一个雄蜂巢房则需120片蜡鳞。蜜蜂营造巢脾时,是用后足戳取蜡鳞,经前足转送到口器,用上颗咀嚼并混入唾液,使蜡鳞成为柔软富有弹性的蜡质。在天然蜂巢中,营巢的蜜蜂需排成锁链式的连串,悬挂在准备筑造的巢脾下部的上端,然后用蜡质逐渐筑成垂直而且互相平行的固定巢脾,并使巢脾的厚度和蜂路距离符合自身的需要。采用活框蜂箱饲养的蜂群,工蜂可以用蜡质在人工压制的巢础上加高筑成巢房,由于工作面宽,而且有巢房的模型,不仅造脾速度快,而且巢房整齐。质量高的巢脾,都是整齐的工蜂房。一个标准巢框,可筑造成一个拥有76007800只中蜂工蜂房或66006800只意蜂工蜂房的巢脾。7 .蜜蜂怎样调节蜂巢内的温湿度?营群体生活的蜜蜂,能够调节巢内的温度和湿度,保持蜂巢内具有比较稳定的生活条件。虽然单只蜜蜂是变温动物,但由成千上万只蜜蜂组成的蜂群,则具有恒温动物所特有的调节温度的能力。一群蜜蜂数量的多少,与蜂巢温度的调节能力有直接关系。蜜蜂数量越多,蜂巢内的温度越稳定,并且能够在子脾周围保持适于蜂子发育的温度(3435。0。蜜蜂主要靠消耗蜂蜜保持巢内稳定的温度。一般有机体消耗1克糖,可以产生热量17.5千焦。蜂群中除了成年蜂能够产生热量外,封盖蛹通过新陈代谢作用也能产生相当数量的热量。在蜂群产生的总热量中,封盖蛹所产生的热量占15%17%o蜂群一般是根据子脾的状况来调节巢内的温度。在没有子脾的情况下,蜂巢温度将随着外界气温的变化而上下波动,巢温保持在1432C;蜂巢内有子脾时,有子脾的部分温度就稳定保持在3235t,蜂巢外侧没有子脾的部分,温度则在20。C上下。蜜蜂对巢温变化的反应是非常敏感的,32。C以下或35。C以上的温度,就会使蜜蜂发育期推迟或提早,而且羽化的蜜蜂不健康,易发生束翅病。蜂巢内的空气湿度一般没有温度稳定,子脾之间的相对湿度通常保持在75%90%o在流蜜期,随着采蜜量的增加,它们就加强通风,把巢内的相对湿度降低到40%65%,以促使蜜中水分蒸发。如外界蜜源稀少,天气炎热干燥,就有许多蜜蜂出来采水,以满足它们生活上对水的需要。8 .蜜蜂怎样采集食料?采集食料是工蜂主要的外勤工作,而担当采集工作的主要是出房15天以后的壮年蜂。但在外界蜜源丰富或群内壮年蜂较少的情况下,青年蜂也会适当提早担当外勤采集工作。工蜂从这时起,几乎一直采集食料到衰老死亡为止,且基本上都死在采集的岗位或飞行途中,极少死在巢内。工蜂采集飞行最适宜的温度为2025oC,但在外界气温不低于8。C时,就能飞出巢外。蜜蜂每天飞行时间的长短,以气温和蜜源植物泌蜜的特性为转移。每只采集蜂每天出巢采集一般810次,多的可达20多次。工蜂飞出采集的地点,一般在半径2千米的范围内。如果蜂场附近缺乏蜜源,也能飞到34千米的地方去采集,甚至远达6千米以上。工蜂在出巢采集之前,大约要吃2毫克蜂蜜,以维持飞行45千米路程所需消耗的能量。工蜂采集花蜜时,用口吻将花蜜吸到腹中的蜜囊内携带回巢。工蜂蜜囊与中肠之间有个活塞,采集时关闭活塞,花蜜暂存于蜜囊中而使腹部膨胀,当它需要取食时才打开活塞,蜜液即会进入中肠。工蜂在采集花蜜的同时,把含有转化酶的涎液混入花蜜,使花蜜中的蔗糖开始转化。采集蜂归巢后,即收缩腹部,把蜜囊中的蜜汁一滴一滴地吐给数只内勤蜂,由内勤蜂继续加工酿造。内勤蜂利用喙的抽缩把花蜜酿造一段时间,然后将这些还未成熟的蜜汁吐涂到巢房壁上,以扩大蒸发面。与此同时,有不少蜜蜂进行扇风,使蜜汁中的水分逐渐蒸发,待蜜汁基本成熟时再集中装满巢房,然后用蜡逐渐从外围到中央将蜜房封盖。蜂蜜成熟过程所需的时间,依花蜜的浓度、群势的大小以及气候条件而异,一般需经历35天。如蜜房封盖大部分呈鱼眼睛状,说明蜂蜜已经成熟,就可以着手采收。大流蜜期间,如果一个上继箱有4万只蜜蜂的意蜂群,其中有半数参加采集,在良好的气候条件下,每只采集蜂每天平均采集10次,全群一天可采花蜜10千克,最后酿成蜂蜜5千克。中蜂个体较小,每只工蜂每次采蜜量仅有意蜂的70%80%,如一箱有6足框群势L5万只蜜蜂的中蜂群,也只有一半的蜜蜂参加采集,在天气好的情况下,每只采集蜂每天平均也采集10次,全群大约可采花蜜3千克,最后酿成蜂蜜1.5千克。工蜂除采集花蜜以外,在蜜源缺乏的季节,也会从螃虫、介壳虫等的分泌物上采回甜汁,酿成“甘露蜜:这种蜜没有花香味道,且杂质多,质量差,如用作蜜蜂的越冬饲料,常会发生蜜蜂食物中毒现象。工蜂采集花粉时,主要是依靠全身有分叉的绒毛和有特殊构造的3对足。当它们钻进花朵时,借助口器和全身绒毛咬散和蘸取花粉,并用3对足在雄蕊上刷集。随后一边活动,一边用前足和中足的附刷收集头部、胸部及其腹部所黏附的花粉,并用花蜜将花粉湿润,使之黏合;然后转给后足,再经过左右两足相互动作,利用后足的夹钳把花粉刮集并依次推挤入后足的花粉筐,堆积成团状。每只工蜂一次携带的两个花粉团,重量530毫克。为了便于飞行,两只后足所携带的花粉团的重量基本相等。在归巢飞行中,两只中足还向后托着后足,以减轻后足携带花粉团的承受力。采集花粉的工蜂返巢后,便寻找靠近子圈的空巢房或未装满的花粉房,将腹部和一边后足伸入巢房,然后用中足胫节末端的距(花粉刷),把花粉团铲落房内。铲完一边花粉团后,再铲另一边花粉团。花粉团铲落在巢房内以后,便由内勤蜂把花粉团咬碎,掺和蜂蜜并混入唾液使花粉湿润,再用头部顶实。花粉在乳酸菌的作用下,即成为蜂粮。蜂粮含有丰富的蛋白质,是3日龄后大幼虫和内勤蜂必需的食料。育成1万只的蜜蜂大约需要1千克的花粉。一个5-20足框意蜂的强群,每年可采集20千克以上的花粉。蜂群的生活离不开水,例如稀释蜂蜜,饲喂幼虫和降温增湿,都需要水分。一只工蜂每日采水可多达50次,每次重约25毫克。在主要流蜜期,蜂群可以从花蜜中得到充足的水分;而在蜜源缺乏的时期,特别是夏秋干热季节,蜜蜂就需要大量外出采水。因此,养蜂场附近应有适当干净的水源,或在场上附设饲水设备,以供蜜蜂采水。蜜蜂在生长发育过程中也需要无机盐。因此,可以经常看到蜜蜂在人畜尿中或有盐分的液体中采集。另外,西方蜜蜂还有从树芽或植物的破伤部位采集树脂的性能。树脂混入部分蜂蜡和花粉即成蜂胶。蜜蜂用蜂胶涂刷箱壁、粘固巢框、阻塞洞孔、充填裂缝、封缩巢门、封埋敌害,并用蜂胶掺入蜂蜡筑造巢脾,以增强巢脾牢固度。而东方蜜蜂没有采集树脂的特性,所以中蜂的巢脾洁白而脆,生产的蜂蜡和巢蜜质量也高。9 .蜜粉源植物对蜂群有什么影响?蜜粉源植物是蜜蜂赖以生存、繁殖和发展的生活资料。有关的研究资料表明,一个中等群势的意大利蜂群,一年需要消耗蜂蜜约75千克、花粉约25千克。从养蜂生产的角度来看,收多少蜂蜜在于气候和蜂群,而有收无收则在于蜜粉源,这说明蜜粉源植物是养蜂的先决条件。一个地区能不能养蜂、能养多少群蜂、养蜂场设置在哪里,这些问题取决于该地区的主要蜜粉源植物和辅助蜜粉源植物的种类、数量、面积和分布状况。蜜蜂采集的有效半径一般为22.5千米。因此,必须先了解在这个范围内蜜粉源植物的分布情况,而后了解蜜粉源植物的数量和面积。例如1/15公顷(1亩)的荔枝和龙眼可以放置2群意蜂或4群中蜂;1/15公顷(1亩)油菜或紫云英可以放置2-3群意蜂或45群中蜂。以此来估计该地区能够容纳多少蜂群。蜜粉源植物的种类、花期、开花泌蜜的情况,决定了蜂群周年生活的消长规律,也是进行蜂群管理的依据。例如,在福建南靖山区,一年有小暑和冬季两次主要蜜源植物开花流蜜,当地的蜂群在周年生活中形成波浪式的消长规律。因此,在饲养管理上要抓好春季和秋季的繁殖,使蜂群能迅速地壮大,以便到小暑蜜粉源植物和冬季蜜粉源植物开花流蜜到来之时,能及时地调整群势,集中群势迎接流蜜期,从而获得较好的收成。10 .气候因素对蜂群活动有什么影响?气候因素对蜂群的繁殖、出勤采集等有着直接的影响。在各气候因素中,以光照、温度、湿度、空气、雨量和风等对蜜蜂的影响最为突出。光照能刺激蜜蜂的出勤。在采集季节里,为了争取较长时间的日照,蜂场坐落位置和巢门朝向应以朝南为宜;而交尾群则以朝西南为好,因处女王多数是在午后进行交尾。在夏秋高温季节,为了保存蜂群实力,蜂箱忌午后的西照。在冬季和早春,由于早晨温度低,为避免蜜蜂受早晨日照的引诱而出巢冻死,蜂群的巢门不可朝东。夜间蜜蜂有趋光现象,为避免蜜蜂被光引诱飞出巢外造成损失,蜂群的巢门切不可面对光源。人的眼睛能辨别光谱中约60多种不同的颜色;而蜜蜂只能辨别黄、白、蓝3种颜色,同时能看到人们看不到的紫外线,但对于红色是色盲,它看红色就跟黑色一样。因此,在蜂群数量很多、排列又比较密集的蜂场上,为了帮助蜜蜂识别自己的蜂巢,可以在不同蜂箱上分别涂上黄、白、蓝等颜色。根据蜜蜂是红色盲的特点,夜间对中蜂实行过箱、摇蜜时,可用红灯照明,以避免蜂群骚动或造成损失。但意蜂在夜间的警惕性很高,手触动立即会受到其攻击而被螫,就是用红灯照明也难以操作,只能在室内检查越冬蜂群时使用红灯照明。温度的变化直接影响到蜜蜂的体温和蜂群的生活。蜜蜂身上没有羽毛,也没有皮毛,不具备保温能力,它们的体温是随着气温的变化而变化,因此称为变温动物。单一蜜蜂在静止状态时,它的体温接近气温。中蜂和意蜂个体安全临界温度不同,中蜂为10,意蜂为13寸。当气温下降到13。C以下时,静止的单个意蜂就开始冻僵,而中蜂仍然可以正常活动。飞行中的蜜蜂要比静止的蜜蜂体温高1016寸。蜂巢中的温度,依蜜蜂的数量和群内有无子脾而有差异。蜜蜂的数量越多,蜂巢的温度越稳定。群内有子脾时,蜂巢中央的温度会均匀保持在3435C;当群内无子脾时,蜜蜂会很快地将巢温下降到1432寸。蜜蜂的脂肪体很不发达,必须依靠吃蜂蜜来产生热量,而且蜂群是由成千上万只蜜蜂组成的,能够依靠群体来战胜寒冷,因此蜂群也具有恒温动物那样调节自身温度的能力。当外界气温降低到14。C以下时,蜜蜂就逐渐减少或停止飞翔;气温继续下降,蜜蜂便结成蜂团;温度愈低,蜂团便结得愈紧,消耗的蜂蜜也愈多。结团的蜜蜂还慢慢地、不停歇地在运动。处在蜂团外层的蜜蜂逐渐往里钻,把里层的蜜蜂挤到外层;而后露在外层的蜜蜂又往蜂团里面钻。蜂团就是这样不停地循环,缓缓地运动,渐渐地消耗蜂蜜,不断地产生热量,使蜂团中心始终保持一定的温度。尽管外界的气温很低,甚至在0。C以下,而蜂团中心的温度却一直能保持在1432o当外界气温升高、巢内温度超过34.8。C时,蜜蜂就会采取各种措施来降低巢温:首先减少子脾上蜜蜂覆盖的密度,接着部分蜜蜂离开子脾爬到箱壁、箱底或箱外;少数蜜蜂在巢内或巢门口扇风,以增强巢内空气流通,排除巢内的热气;有一些蜜蜂进行采水,把水珠分洒到巢内各处,使其蒸发吸收热量。在高温季节,蜜蜂就是这样依靠疏散、扇风、采水等方法,来保持蜂群正常所需的温度。湿度对蜂群的生活和蜂子的发育也会有一定的影响。一般情况下,巢内的相对湿度常保持在35%45%;而子脾之间的相对湿度以75%80%为宜。但相对湿度短时间的变化,对蜂子的影响不是很大。在流蜜期间,蜜蜂采集回巢的花蜜中含有大量的水分,除一部分被蜂群利用外,大部分要化为水蒸气排出巢外。这时,蜜蜂会用扇风的方法,把巢内的相对湿度降低到40%65%;如果外界蜜源缺乏,天气又干燥,蜜蜂则需大量采水,用水来调节巢内湿度。越冬期间,越冬室的相对湿度应保持在75%80%,巢内蜜脾上的蜂蜜要从空气中吸收适量的水分才能供蜜蜂取用。意蜂与中蜂的扇风习性不同:意蜂扇风时,是头朝巢门口两翅向外,把蜂巢内水分由巢门抽出;而中蜂扇风时,是头向外两翅向内,把巢外的空气扇入巢内,使水蒸气上升,由副盖或箱缝透出。因此,在夜间温度较低时,意蜂巢内不会潮湿;而中蜂巢内由于水蒸气四处散发,碰到副盖或箱壁时,特别是没有蜂群巢脾这边的空间,由于温度较低,箱壁和副盖上便凝结许多水珠,这种情况在春末夏初的流蜜期更为突出。所以,中蜂箱壁潮湿是好现象,说明蜂群进蜜多,群势好,有生气。新鲜流动的空气是蜂群生活的必要条件。蜂群巢内的空气不流通,蜜蜂会不安,闷热时会出现骚动。所以,在蜂群转地过程中,或在北方户外越冬雪花堵塞蜂群巢门期间,要特别注意蜂群的通气状况,尽量避免闷死蜂群造成损失。长期的阴雨,蜜蜂不能出巢采集,会影响蜂群的繁殖。突然发生的暴雨,会使外出采集的蜜蜂来不及归巢而遭受惨重的损失。刮风会影响蜜蜂的飞行采集。刮6级以上的大风时,蜜蜂不能出巢采集;有4级风力时,蜜蜂外出采集常被迫贴近地面进行低空飞行。因此,在经常刮风的地方放蜂,蜂场地点应设置在蜜粉源的下风处,使蜜蜂空载出巢时逆风而去,满载后能顺风而归。11 .在1年中蜂群消长与生活有哪些规律?根据蜜蜂数量和质量状况,可以将蜂群在一年中的生活分为若干时期。在南方的意蜂可分为春季恢复和群势发展时期;春末夏初季分蜂和生产时期;夏季群势衰退时期;秋季恢复和更新时期;冬季蜂王停卵越冬时期。但南方的中蜂在冬至前还是采冬蜜的季节,只有在1月份有短时间的蜂王停卵越冬时期。在一年中,蜂群群势变化呈一条弧形的曲线。在一般情况下,越冬后的早春阶段蜂数最少,以后逐渐增多,从几框发展到几十框蜂,并进行分蜂;但经过流蜜期后,到夏季有个停滞发展和下降阶段,随后又上升发展;进行秋季的更新后,又回到几框蜂的群势进入越冬。北方的蜂群经过漫长的越冬后,剩下的越冬蜜蜂是蜂群周年生活的起点。当早春气温回升后,工蜂利用风和日暖的天气,出巢进行第一次排泄飞行。随着季节的变化,蜜蜂利用自身的运动将蜂巢中心的温度提高到32。C以上,蜂王开始产卵。蜂王一开始产卵,蜜蜂就将蜂巢温度保持在3235oC,蜂蜜的消耗也随着增加。开始时,蜂王每天产卵仅100200粒,以后随着蜜蜂将蜂巢中心保持稳定的育虫温度范围的扩大,蜂王产卵量逐渐增加,产卵圈也随之扩展。秋季羽化的越冬蜂,由于没有参加过哺育幼虫的工作,它们的营养腺、脂肪体仍保持初期发育状况,到越冬后的第二年春季,还有较强的哺育幼虫的能力。因此,在秋季蜂群培育的越冬蜂越多,群势越强,到来年春季,蜂群哺育幼虫的能力就越强,春季群势恢复发展就越快。在越冬后的3040天时间内,虽然有新蜂逐渐出房,但越冬的老蜂也逐渐死亡,初期是死多生少,往往会造成群势下降,以后才达到生死平衡,进而才逐渐发展到死少生多。当新蜂完全更替越冬老蜂时,蜂群的恢复时期便结束。如果此时蜂群管理不当,就会使蜂群的恢复时期延长。经过新陈交替的蜂群,由于质量发生很大变化,蜂群的哺育力有很大提高。加上气候、蜜粉源的好转,蜂王产卵力也随之提高。因此,蜂群发展很快,呈直线上升态势。经过23个月的时间,蜂群能够从原来的34框蜂发展到1020框蜂。随着群势的壮大和外界气温的升高,蜜粉源日渐丰富,蜂群便会产生分蜂热,出现自然王台,进行自然分蜂。分蜂时期常处于蜂群发展阶段的后期,甚至贯穿整个生产时期。因此,管理上应采取提早育王、及早进行人工分群、培养强群或集中群势的措施来迎接生产期。在主要流蜜期,蜜蜂由于采蜜和酿蜜的工作量大,过于劳累而容易衰老。蜜蜂的寿命短而死亡率高,加上大量花蜜贮满蜂巢而影响蜂王产卵,蜂群在流蜜期结束后,群势会急速削弱。夏季由于天气炎热,在有蜜粉源的地区,蜜蜂劳动量大,寿命缩短;在缺乏蜜粉源的地区,会造成蜂王有一段时间的停卵,使子脾脱节。加上夏季蜜蜂的敌害多,蜜蜂会有所损失,因此会使蜂群的群势继续衰弱下降。经过夏衰的蜂群,在南方,秋季还有一些蜜粉源植物开花,蜂王又恢复产卵,并日益增多,子脾不断扩大,幼蜂大量出房,又出现第二个恢复时期;而在北方,由于气温逐渐降低,群势发展不明显,只能保持基本平衡的局面。因此,必须充分利用秋季最后一个蜜粉源,贮备大量的越冬食料,并培育一批越冬蜂。参加过采集和哺育工作的工蜂逐渐死去,最后只剩下一批没有参加过采集和哺育工作的幼蜂。这一批幼蜂到第二年春天,各种腺体仍然保持初期发育的状态,仍具有哺育幼虫的能力,能够把蜂群的生命延续下去。但这批幼蜂,必须利用晚秋不低于12。C的晴暖天,让其进行越冬前的排泄飞行。因为蜜蜂只有在飞行时才能排泄粪便。秋季出生的幼蜂如果来不及排泄粪便,就不能安全越冬。当蜂群中的蜂子全部出房以后,蜂群内就不需要继续保持稳定的3235。C温度,而逐渐下降到接近气温,巢温随着气温的变动而变动。气温下降到接近14。C时,蜂群就会在贮存蜂蜜的巢脾上形成明显的蜂团。蜂王一般在蜂团的中央,全群蜜蜂就聚集在它周围的巢脾,成为一个蜂球(冬团)。冬团起初比较松散,随着气温下降而紧缩,但始终保持紧密的外壳和松散的内核。冬团外壳表面的温度一般保持在68七,内核的温度为1430oC,并在此温度间作周期性变化,一个周期大约为一昼夜的时间。当内部温度下降到14。C时,蜜蜂就开始吃蜜产生热量,使温度上升到243(C;然后随着热量的散失,温度慢慢下降,将内核的温度传导到外壳,使外层蜜蜂的温度维持在7。C左右。因此,在越冬期间,对蜜蜂的任何干扰,都会引起蜂群骚动不安,使冬团的温度上升,蜂蜜的消耗量增加。冬团的蜜蜂随着食料的消耗,开始向上和向后移动,再向邻近有蜜的巢脾移动。在低温越冬时,有时因邻近巢脾存蜜不多或无蜜,往往造成整群饿死。冬团的蜜蜂需要氧气,并排出二氧化碳和水蒸气。新鲜的冷空气进入冬团以后,受热缓缓上升被蜜蜂所利用,然后穿过冬团上部排出。蜜蜂能够在空气中氧含量下降到5%、二氧化碳含量高达9%的条件下生活,而在这种条件下其他动物是难以生存的。

    注意事项

    本文(蜜蜂个体发育与群体生活问题解答.docx)为本站会员(李司机)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