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PPT文档下载  

    汉语词汇的发展.ppt

    • 资源ID:6304542       资源大小:343.99KB        全文页数:109页
    • 资源格式: PPT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汉语词汇的发展.ppt

    汉语词汇的发展,词汇对社会的变化极为敏感,生产的发展,新事物的出现,制度的因革,风习的改变,无一不在词汇中迅速反映出来。即使社会事物没有大的变动,词汇本身也会产生新陈代谢的变化。词汇是一个系统,不同的词在词汇系统中各有自己的位置,并且互相联系。其中一些词如果因为某种原因发生变动,其他一些词往往会跟着发生变化,有的发展,有的死亡。总的趋向是词汇越来越丰富。,第一节 汉语基本词汇的产生与发展 汉语词汇的开始形成,早在殷商之前。它的基本词汇可以追溯到几千年以前。在奴隶制时代以前的远古时期,基本词汇和一般词汇几乎可以说是没有差别的。在甲骨文时代这二者的界限也还是不明显的。,一、从甲骨文看商代词汇 汉语词汇的开始形成,早在殷商之前。我们现在看到的商代的语言材料是甲骨刻辞,它几乎是研究商代词汇的惟一根据。尚书中的商书部分,经过周代学者的加工,一般只能作为研究商代词汇的旁证。由于内容和书写形式的限制,甲骨刻辞不一定能反映商代语言的全貌,但我们从中可以看到商代词汇的大体情况。,商代词汇的特点:内容广泛,但数量有限;绝大多数是单音词,复音词很少;单义词多,多义词少;有一义多字现象 词性上:名词最多,动词次之,形容词较少,虚词更少;兼类现象较多。,(一)名词 已确定的甲骨文中,有名词约800个。名词的意义包括天象、地理、时间、方位、动植物名称、物质生活、武器和生产工具、管制等级、祭祀迷信、人体、亲属称谓等方面。1、有关天象、地理的名称 有“日、月、星、火、云、雷、雨、霝、霋、雪、霾、(雾)、虹、蜺、凤、晕、晦、啟”等,关于地理方面的名词有:土、山、丘、岩、嶽、阜、陵、陆、谷、石、野、川、州、沚、汜、泉、渊、涧 2、时间、方位名称 时间词有:日、月、年、岁、春、秋、旬、昱(翌)、晨、时、莫、夕、昏、朝、旦、明、昃、昔,甲骨卜辞中的方位词有“东、南、西、北、中、外、上、下”等。3、植物名称 卜辞中的植物名称不多,可分两类:树木名称有:木、林、森、竹、柳、栗、桑、枚 农作物名称有:禾、麦、来、黍、秫、稻、穆、粟,4、动物名称 甲骨刻辞里动物名称很多,兽类有“虎、兕、象、狼、鹿、麀、麛、麋、(麟)、廌、彘、猴、兔、狐、狈”等。虫类名称有“虫(hu)、它(蛇)、(kn)、蚕、蠹、萬、蜀、鼄、蠱”等 水族有“鱼、黽、龜、鼍、龙”等。家畜名称有“鸡、雏、犬、豕、豚、羊、马、牛、牢”等,5、武器、生产工具名称 武器:兵、戈、弓、弜(b)、弦、矢、箙、医、干、殳、刀、斧、戉 生产工具:斤、耒、耜、臿、柄 农田:田、畴、畺 6、有关物质生活方面的名称 包括服饰、饮食、宫室、器用几个方面。,服饰是和纺织技术分不开的,我国先民大约7000年前开始掌握纺织技术,商代更有发展。衣着名称有“衣、裘、弁、巾、丝”等。装饰品名称有“玉、珏、玦、贝、朋”。饮食方面的名称有“肉、胾(z)、羹、酒、醴、鬯”等 宫室方面的名称有“宫、室、宗、宣、寝、官、家、庭、户、门、向”等。器用方面的名称有“车、舟”等,盛器的名称有“鼎、镬、鬲、甗、簋、皿、缶、盂、槃、豆、尊、斝、爵、壶、卣、酉、斗、升”等。乐器名称有“鼓、磬、庸、龠”等。7、等级管制名称 商代是奴隶社会,有奴隶主和奴隶两大阶级,属于奴隶主阶级的名称有“王、君、尹、后、公、侯、伯、子、史”等。属于奴隶阶级的名称有“臣、宰、众、仆、奴、妾、婢、臧、奚”等,8、有关祭祀迷信的名称 商代统治者迷信鬼神,除每事必卜外,每年还要举行多种祭祀。所祀对象有先公先王、上帝、神祇。卜辞中有“帝、上帝、示、祇、鬼、鬽、巫”等名称。祭祀名称有“祠、祡、沈、禘、福、刚、告(祰)、祭、烄、尞、吕、薶、肜、祀、祏、祐、熹、焱、衣、雩、禦、礿(yu)、烝、祉、祝”等,9、关于人体的名称 卜辞中的人体名称有“首、页、天、眉、目、面、耳、舌、齿、自、身、亦、肱、叉、肘、腹、足、疋、止、骨、肉”等。10、称谓词 卜辞中的称谓词有“祖、父、母、妣、妃、(cho)、妾、兄、弟、夫、妻、妇、子、侄、孙、友、宾”等。,(二)动词,甲骨文已经认识的动词约300个,涉及面也很广泛。有些词的意义和字形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某些情况。如:有关农业生产的动词有:农、埶(藝)、耤、啬、蓐、乂、刍、采、为等。有关畜牧渔猎的动词有:牧、豢、渔、田、禽、狩、兽、隻(獲)等。有关战争的动词有:征、伐、戔、杀、俘、聝、侵、鬥、败等。,有关日常生活的动词有:宿、盥、沫、浴、湔、洒、饮、食、饗、鄉、卿、扫等。有关人的行动的动词有:立、跽、来、出、入、辵chu、chn、(徒)、行、进、登、陟、降、还、归、遘、遇、逆、追、逐、从等。有关言语的动词有:言、曰、呼、告、问、令、占等。表示存在或变化的动词:在、有、亡、成、同、生、死等。,(三)形容词及其它,卜辞中形容词较少,仅有几十个而已。表示性质的有:吉、利、良、善、文、武、新、旧、湿、熯hn、安、宓m、宁等。表状态形貌的有:大、小、长、幼、老、耋、弘、齐、高、美、敏等。卜辞中已有从“一”到“万”的一整套数词,表示殷代人已有清晰的数量概念。,从词义看,卜辞有用本义的,有用引申义的。如“京”的本义是人为的高丘,卜辞中有“贞:翌辛亥乎妇妍宜于磬京”(馀7.1)。“彗”的本义是扫帚,卜辞用引申义,如:“庚戌卜,贞:彗不乍艰”(“彗”义为祓(f)除。粹1245)有的词几种词义都有,有多到四五个意义的。如“见”,有“看见”、“巡视”、“谒见”、“展阅”等义。,关于商代卜辞中的词汇,总结如下:商代词汇的范围非常广泛,足以满足当时的社会交际需要。它有相当数量的基本词,有的一直用到现在,如“日、月、山、水、人、大、小”等;有的被它词代替但作为语素,或在人们口语里,如“首、目、足”等。新词产生和旧词消亡这两个词汇发展的主要方面,在卜辞中都有表现。后世汉语的许多词在商代还没有产生,也有许多商代的词到周秦以后逐渐消亡。,商代词语绝大多数是单音词,也有极少数复音词,如“上帝”、“小食”、“小示”、“大室”、“血室”等。卜辞里已有相当数量的多义词,有的多到五六个义项。但总的看来商代的词义系统还比较简单。卜辞里出现的词义有的可以从字形分析中看出;一部分词义和字义存在较大差别,主要是因为假借和专名应用的结果。,二、上古汉语单音词的发展,我国社会发展到春秋战国时代,产生了巨大的变革。铁器的发明及其在农业生产中的普遍使用,大大提高了生产力;奴隶制度的崩溃,封建制度的建立,在一定程度上调整了人际关系;诸子并起,百家争鸣,造就中国学术史上的黄金时代。秦始皇统一全国,随后汉朝兴起,在较长时期内社会比较安定,政治、经济、文化、科学都有新的发展。为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汉语词汇也迅速发展起来,产生了大量新词,词义大大丰富,一些旧词死亡了。,上古汉语词汇发展的主要特点是单音词占绝对优势。一个词一个音节,书面上就是一个汉字,词和字基本统一。上古汉语单音词有一万数千个之多,这些词小部分是从商代继承下来的,大部分产生于周秦,是商代甲骨文所没有的。这从各种意义范围的词都可以得到证明。,从词性上来分析,甲骨刻辞里出现的动词不过300余个,而说文解字9353个字里,表示动作行为的有1600余个。如果把周秦两汉典籍中出现的动词加在一起,上古动词当在3000个以上,为甲骨刻辞的10倍。甲骨刻辞里形容词总共只有几十个,到了周秦,汉语形容词增加到一千个以上,数量增长了几十倍。如颜色词,甲骨文里只有“白、赤、黄、绿、幽”等几个表示基本颜色的形容词,到周秦增加到70多个。,总的来看,上古单音词的产生可以分为以下三种情况:1、完全创新的词。2、在旧词的基础上构成新词。又分三种情况:同音同形,如二十八宿名称;同音异形,如“才”分为“才”、“材”、“财”;异音异形,如“隻”周秦变为“獲”和“穫”hu。3、借用旧形构成新词。如“而”和五音之名。,三、上古汉语复音词的发展,有单音走向复音,这是汉语词汇发展的内部规律之一。这一规律在上古汉语词汇中已经开始表现出来。甲骨卜辞只有少数名词是复音词,周秦汉语仍以单音词为主,但复音词所占的比例增大。如论语全书共出现1700多个词,复音词有200多个,约占15%;诗经有3400多个词,其中复音词900余个,占25%;说文解字中出现的复音词有1690个。,上古产生的新词大多数是单音词,多义词的发展以单音词为主。但是单音词的发展受语音形式的限制。单音词太多,会产生过多的同音词,或者过于复杂,不便于人们的社会交际。鉴于以上情况,上古新词的产生自然向着复音化的方向发展。复音词以双音为主。其中用语音造词方式构成的单纯词较少,以两个单音词为构词语素,按一定语法关系构成的复合词占绝大多数。复音化为汉语词汇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道路。,例证:论语子产:“子曰:为命,裨谌chn草创之,世叔讨论之,行人子羽修饰之,东里子产润色之。”其中有10 个复音词。从结构上看,上古复音词可分为单纯复音词、重言词、合成词三类。(一)单纯复音词 这类词大部分是联绵词,由两个音节构成一个语素,一般不能拆开来解释。数量上有几百个,又分为双声叠韵和非双声叠韵两类。,1、双声叠韵的单纯复音词 两个音节之间有双声、叠韵或双声兼叠韵的关系。(1)双声 觱发 踟蹰 恍惚 靡曼(2)叠韵 绸缪 扶疏 消摇 侏儒(3)双声兼叠韵 缱绻 蟏蛸 优游 辗转,2、非双声叠韵的单纯复音词 苌楚 科斗 滂沱 权舆*望洋*犹豫(望文生义者)二、重言词 是由两个相同的音节构成的复音词。上古汉语里重言词相当丰富。如诗经中出现重言词有359 个,比先秦其他典籍要多。上古汉语的重言词总数在600个以上。,重言词的语音关系,有的两个字纯粹表音,书面上写成哪几个字,只是同音借用,与这些字的本义并无关系。如诗经周南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关关”是鸟鸣声,与“关门”之“关”毫无联系。有的重言与单音的意义基本相同,但重言后描写性强,通常在局中作状语或谓语。如“黄”与“黄黄”都指黄色,如诗邶风绿衣:“绿兮衣兮,绿衣黄裳。”诗小雅都人士:“彼都人士,狐裘黄黄。”,“皎”和“皎皎”都是明亮的意思,诗陈风月出:“月出皎兮。”易林乾之泰:“不风不雨,白日皎皎。”等等。从词类看,上古汉语的重言词大多数是形容词,所表达的内容主要是绘景和象声。重言词可以带词尾,也可以放在别的形容词后面。如:侃侃如 郁郁乎 芳菲菲 纷总总 杳冥冥,(三)合成词 由两个以上语素合成,包括派生词和复合词两类。1、派生词 有夏 有殷 有众 名词 反而 莞尔 翕如 沃若 勃然 忽焉 形容词或副词 2、联合式复合词 上古汉语里这类复合词非常发达。,诗经900个复音词中有200多个联合式复合词;论衡2000多复音词中联合式复合词有1400多个。联合式复合词主要是为了提高汉语表达的明晰度和精确度产生的。联合式复合词分三种情况:(1)同义语素构成的 财贿 庖厨 供给 休息 便利 和睦(2)不同义语素构成 干戈 社稷 威武 稼穑 刻薄 衰老,(3)反义语素构成的 得失 俯仰 妖祥 依违 3、偏正式复合词 上古汉语偏正式复合词也很发达,(1)修饰部分说明中心部分的数量 九天 四海 万幾(2)修饰部分说明中心部分的地域或方位 东风 内子 云汉,(3)修饰部分说明中心部分的时间。晨风 后生 朝阳(4)修饰部分和中心部分有种属关系 羝羊 鲋鱼 飘风 草芥 草茅 虫螟 鸟乌 禽犊 鱼鲔(5)修饰部分和中心部分有领属关系 骨节 天子,(6)修饰部分说明中心部分所指事物的原料 布衣 木鸢 玉版(7)修饰部分说明中心部分所指事物的颜色、性质或大小 黄金 女萝 青蝇(8)修饰部分说明中心部分所指实物的形状特点 飞蓬 角弓 龙旂,(9)修饰部分说明中心部分所指人物的职业和地位 农夫 舟子(10)修饰部分说明中心部分所属事物的功能或作用 户籍 食邑 田车(11)修饰部分说明中心部分所表示的行为的方式 假寐 毛炮 瓦合,4、支配式复合词 上古汉语里支配式复合词数量不多,主要限于名词或动词,如:将军 屏风 司南 从事 当路 折中 5、表述式复合词 上古汉语里,表述式复合词更少。如:公主 屋漏 肢解 自杀,总起来说,上古汉语复音词的发展可归纳为以下几点:上古词汇以单音词为主,但复音词已有明显的发展趋势,上古后期(两汉)这种趋势尤为明显。上古复音词已有多种结构形式,其中以联合式和偏正式为最多,其它形式较少。这与汉语词汇发展的总趋势是一致的。不少单音词已有较强的构词能力,多义词的不同意义可以和不同的语素构成不同的复合词。,四、上古汉语词义的发展,词义发展是词汇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汉语词汇发展到周秦两汉,已经有了一个复杂的词义系统。常用单音词大都变成了多义词。词义中有本义、引申义,在书面语中还有通假义。,(一)单义和多义 上古汉语的单音词里,有单义词,也有多义词。单义词只有一个意义,如:(h)石青之类的颜料、旞(su)古代系在导车旗杆上用完整的五色鸟羽做成的装饰物、虻、擉(chu)刺、戳、觋x、皲jn、犒、誷wng欺骗,诬罔、斐(五色相错,文采)、錈jun、烑(yo)光,明亮等。这类单义词始终只有一个意义,没有引申出新的意义来。常用词绝大多数是多义词。有本义与引申义并存的,有本义和通假义并存的,有几种意义同时并存的。少的两三个意义,多的六七个甚至十几个意义。,如:“瞽”上古有三个意义:眼瞎。庄子逍遥遊“瞽者无以与乎文章之观。”乐师。古代乐师常以瞎子担任,故乐师称瞽。不懂事理,没有见识。荀子劝学:“故未可与言而言谓之傲,可与言而不言谓之隐,不观气色而言谓之瞽。”“股”上古有六个意义。“力”上古至少有九个义项。,(二)上古词义中的本义 词的本义是派生其它词义的根源。研究词的本义可以帮助我们精确地掌握词义,了解词义的演变规律。词的本义大都保存上古的典籍里。词的本义不等于字的本义,但上古汉语以单音词为主,一个字大都代表一个词,因此字的本义往往就是词的本义。许慎说文解字通过字形分析系统地探讨了9000多个汉字的本义,在这个基础上,充分利用先秦语言材料,互相印证,就可以对上古词义系统中 的本义进行比较全面的研究。,如:“表”本义是外衣。说文衣部:“表,上衣也,从衣,从毛,古者衣裘,毛皆在外,故衣毛为表。”庄子让王:“子贡乘大马,中绀而表素,轩车不容巷,往见原宪。”陆德明释文:“绀为中衣,加素为表。”“姑”本义是丈夫的母亲。尔雅释亲:“妇称夫父曰舅,称夫之母曰姑。姑舅在则曰君舅君姑,没则曰先舅先姑。”礼记檀弓下:“妇人不饰,不敢见舅姑。”“贿”本义是财物。“宇”本义是屋檐。“质”本义是抵押。,(三)上古汉语的引申义 词义引申是丰富词义表达的重要手段。通过词义引申,可以使同一个词传递更多的信息内容。上古汉语词义系统中,本义和引申义存在种种关系。1、词义引申,词性不变 如:距,名词,本义是鸡、雉等腿后面突出像脚趾的部分。说文:“距,鸡距也。”引申为钓钩等的倒刺。如淮南子原道:“夫临江而钓,旷日而不能盈罗,虽有钩箴芒距,微纶芳饵,加之以詹何、娟嬛之数,犹不能与网罟争得也。”,2、词义引申,词性变化(1)本义是名词,引申义属动词、形容词或其它词类。如“俘”本义是俘虏,引申为俘获、缴获。“牧”本义是放养牲畜的人,引申为放养牲畜。(2)本义是动词,引申义是其它词类。如“贡”本义是把物品献给天子。引申为贡品。“洎”本义是往锅里添水,引申为汤汁。“媵yng”本义是配送出嫁,引申为随嫁的人。,(3)本义是形容词,引申义是其它词类。如“隘”本义是狭窄、狭小,引申为险要的地方。“枉”本义是弯曲,邪曲,引申为邪曲的人。(四)多个引申义的引申方式 上古词义系统中,许多词往往有两个或多个引申义,形成复杂的词义引申系统。引申方式主要有连锁式、辐射式、综合式三种。,连锁式如“秉”,本义是禾束、禾把,引申为拿、持,又引申为操持、掌握,又引申为权柄、权力。辐射式如“齿”,本义是牙齿,又特指象牙,引申为年龄,又为并列,又为录用。综合式是连锁式和辐射式引申方式在一个词的意义里同时出现的情形。,(五)通假义 通假义是由文字通假产生的意义,它和本义没有联系。通假义是字的意义而不是词的意义,所以研究现代汉语词义的著作一般不讨论通假义,但古代汉语是用汉字记录下来的书面语,单音词词义和字义交织在一起,通假义的应用十分广泛,因此研究上古汉语词义系统,不讨论通假义是不全面的。,五、上古汉语同义词的发展,上古汉语词汇发展的表现之一是有了非常丰富的同义词。据粗略统计上古汉语的同义词不下1000组。尔雅释诂等三篇是罗列以前的同义词的,据统计有625条,绝大多数是同义词组。每组之中,少的二三字。多的十几到几十字。如:初、哉、首、基、肇、祖、元、胎、俶落、权舆,始也。(释诂),还、復,返也。(释言)明明、斤斤,察也。(释训)许慎说文解字有175对互训的例子,它们绝大多数也是同义词。如:颠,顶也(页部)顶,颠也(页部)舟,船也(舟部)船,舟也(舟部)吹,嘘也(口部)嘘,吹也(口部)逢,遇也(辵部)遇,逢也(辵部),诚,信也(言部)信,诚也(言部)吉,善也(口部)善,吉也(羊部)据统计,诗经里保存的同义词有250组。上古汉语同义词可分两大类:一类是绝对同义词。它们大都是同一类事物的不同名称,意义上完全相同。例如:葍(f)-(f)都指旋花,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花似蕹wng菜而小,生田野,蔓延,根茎多流粉,古用以救荒。,殳-祋(du)古代同一种兵器,用竹木制成,一端有棱。另一类是相对同义词。这类同义词基本意义相同,但又各有词义或色彩的特点。又有以下几种情况:(1)形制不同。如“燈”与“锭”,泛言都指油灯,析言之,“燈”有脚,“锭”无脚。(2)大小不同。如“邦”与“国”,泛言都指诸侯的封地,国家。但“邦”大于“国”。又如“犬”与“狗”,都指同一种哺乳动物,析言之,大的叫“犬”,小的叫“狗”。,(3)质地不同。如“札”“牒”“简”“牍”,泛言都指书写用的竹片或木片,析言之,四者有竹木、大小、厚薄的不同。“简”“牒”用竹制,“札”“牍”用木制,“简”“牍”大厚,“札”“牒”薄小。但木制亦可称“简”“牒”。(4)范围不同。如“柱”“楹”泛言都指柱子,支撑屋顶的直立木头。对言则“楹”指厅堂前面的大柱,范围小。(5)行为方式不同。如“排”“挤”都有推挤的意思。析言之,“排”是向两边推开;“挤”是向前推之使坠。,(6)行为对象不同。“洒、涤、濯、洗”四字都是用水去掉脏东西。但洒主要用于洗人体;涤主要用于洗物;濯可用于洗物不可用于洗人体;洗本是洗脚,后来代替“洒”,可用于物和人。(7)轻重不同。饥、饿散文都指挨饿,对言则两者程度不同。“饥”只是一般的吃不饱,“饿”是严重地挨饿。(8)词义色彩不同。“赐”和“予”都是给予、把东西给人的意思。两字对用,“予”不分上下,“赐”则是地位、辈分、年寿高的人给予地位、辈分、年寿低的人。上古汉语同义词的来源是多方面的。计有:第一,方言词的大量运用并进入普通词汇。如“虎”和“於菟(wt)”,后者是方言词。第二,古今词的并存。如“甲”和“铠”,前者是古语,后者是“今语”。,第三,同源词并存。同源词是由同一语源派生出来的一组词。如民与氓、甿、萌,四字同源同义。第四,词义引申的交叉。有些词本来没有同义关系,由于词义的引申,变成了同义词。如“辟”与“戾”,“辟”本义是“法、法度”;“戾”本义是“弯曲”,由于两者都引申出“罪行、罪恶”的意思于是变成了同义词。第五,语音的分合和变化。上古汉语的词,有的急读时是一个音节,书面上写成一个汉字,缓读时是两个音节,书面上写成两个汉字,它们之间构成同义关系。如“猋”和“扶摇”,都指旋风、暴风。,第六,由复音词构成。上古汉语已有相当数量的复合词,由意义相同或相近的单音词作为语素构成的复合词之间,以及单音词和复合词之间,往往有同义关系。(1)单音词和复合词同义。如“粲、烂与粲粲、粲烂”,都有“光明、鲜明”的意思。(2)双音词和双音词同义。如:狼戾与狼藉,都是“纵横散乱”的意思。,六、上古汉语成语和谚语的发展,成语是人民智慧的结晶,成语的丰富和发展是语言和词汇发展的重要标志。汉语的成语大都是四字格的,这种格式在先秦已经奠定。成语有两个共同特点:一是结构上的固定性;二是意义上的完整性。商代的甲骨卜辞中还没见到四字格的成语,到了春秋战国以及两汉,成语逐渐多起来。来源上主要有两类:一是来自日常口语,如唇亡齿寒、多钱善贾、狼子野心、利令智昏、畏首畏尾、众口铄金;二是来自书面语,这类成语数量更多。如百战百胜、不教而诛、不远千里、高山仰止、冠盖相望、兢兢业业、华而不实、令行禁止等。,谚语是人民口语中广泛流传的现成语句。跟成语一样,也富于概括性和启示意义,有的生动形象,是语言运用成熟的表现。不同的是,成语有的来自书面作品,谚语通常只来自民间口语;成语以四字为主,在句中起词或词组(短语)的作用,谚语通常是一个句子,表示一个固定而完整的意思,在形式上有较大的灵活性。如:“不瘖不聋,不成姑公”、“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流言止于智者”、“宁为鸡口,不为牛后”、“匹夫无罪,怀璧其罪”、“千夫所指,无病而死”、“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察见渊鱼者不祥”等。,关于古代汉语基本词汇的一些结论:第一,汉语的基本词汇是富于稳固性的;多数基本词汇有了几千年的历史。在复音词逐渐发展以后,有些基本词转变为词素。第二,基本词汇虽然稳定,变化还是可能的。首先是跟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其次是变化,有些变化是跟社会的发展有关系的,最后就是方言和外来词的影响。第三,古代没有而后代产生的东西,需要产生新词。第四,一般词汇的词可以转变为基本词汇的词,反之,基本词汇也可以转变为一般词汇。,第二节 中古汉语词汇的发展,我国从魏晋南北朝到唐宋,社会政治、经济、文化、都有很大的变化,与此相应,汉语词汇也有大发展。特别是六朝以后,一种比较接近口语的文学语言(白话文)逐渐兴起,这对汉语词汇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新词大量出现,特别是复音词大量产生,成为中古词汇发展的重要特点。许多词的意义发生了变化。同义词进一步丰富。成语和谚语大量增加。由于中西文化的交流和佛教的传入,汉语里增加了大批外来词。,一、中古汉语单音词的发展,(一)由上古旧词派生的新词 中古产生的新词大多数是双音词,但也有一部分是单音词,单音词汇进一步丰富。中古新产生的单音词里,有一部分是由上古旧词派生出来的。它们与原有的词存在着某种意义上的联系。例如:“步”是停船的码头。产生于六朝。宋元以后写作“埠”。“村”,村庄、村子,“村”本作“邨”,与“屯”同源,都由“聚集”取义。,(二)与上古旧词无关的新词 中古新词大部分和旧词没有意义上的联系。从构成方式看,这类新词又有两种情况:1新词旧形 这类词中有的读音和字形跟旧词相同,但意义上跟旧词没有关系。(1)名词。如:坊,城镇街道里巷的通称。这是六朝产生的词。上古坊与防同,指堤防,又为防范。,弄,上古是玩弄。说文廾(gng)部:“弄,玩也。”诗小雅斯干:“乃生男子,载弄之璋。”六朝以后,“弄”作“巷子、胡同”讲,是新词。南史齐郁林王纪:“萧谌领兵先入宫(帝)出西弄,遇弑。”这与玩弄的弄无关。,(2)动词。如:波,逃跑,逃散。中古新词。明李翊俗呼小录(郑志鸿常语寻源引):“跑谓之波,立谓之站。”乐府诗集企喻歌:“鹞子经天飞,群雀两向波。敦煌变文集韩擒虎话本:“遂乃波逃入一枯井。”上古“波”的本义是起伏的水面、波浪。作“逃跑”讲的“波”与此没有关系。,泊,船靠岸,停泊。中古新词。玉篇水部:“泊,止舟也。”世说新语德行:“周镇罢临川郡还都,未及上住,泊青溪渚zh。”杜甫绝句四首之三:“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上古“泊”是淡泊,恬静。老子二十章:“我独泊兮其未兆。”停泊的“泊”与此没有关系。,2、新词新形。这类词,意义和形式都是中古新产生的,不依傍旧的字形。(1)名词。如:襖,有里子的上衣。广韵皓韵:“襖,袍襖。”上古汉语里,两层的上衣有“袷”(裌)”、“”,夹层中著絮的长衣有“袍”等,“襖”是六朝出现的新词。其他如“爹”、“娘”等。,(2)动词。如:喫、吃,把食物放在嘴里咀嚼后咽下去。本作“喫”。产生于六朝。玉篇口部:“喫,啖也。”也指“饮、喝”。其它词语如“打”(汉末)、“滚”、“划”、“捺”、“觅”、“抛”等。,(3)形容词。如:矮,这是唐代出现的词。表示身材短。说文新附矢部:“矮,短人也。”其它如“凹”、“凸”、“伧cng”、“绯”、“尖”、“硬”等。,二、中古汉语复音词的发展,复音词大量产生是中古汉语词汇发展的重要特点。中古产生的新词绝大多数是双音词。上古词汇以单音为主,到了中古,就口语而论,复音词变得逐渐占有优势了。不少单音词,中古往往有双音词可以代替。这一点,我们从魏晋以后学者对上古书籍所作的注疏中可以清楚地看出来。,例如:尔雅釋诂:“骛、务强也。”郭璞注:“驰骛、事务、皆自勉强。”又:“苞、芜、茂,丰也。”郭璞注:“苞丛、繁芜,皆丰盛。”早在上古后期(东汉),汉语词汇已经明显地显示出双音化的趋势。例如左传和论衡两书篇幅接近,左传全书约20万字,只出现284个双音词;而论衡21万字,出现了2000多个双音词,两书的复音词数量相差八倍有余。魏晋以后,特别是到了唐代,随着社会和变革和经济、文化的发展,新事物、新概念大量涌现,需要大量新词来表达。新词产生的方式主要是复音化。此外,由于要求整齐和谐而产生的六朝骈文的四言、六言的格式,对汉语词汇的双音化也有影响。,上古汉语已有单纯词、重言词和附加式、联合式、偏正式、支配式、表述式等多种形式的复合词。中古汉语复音词仍然以这些格式为主,但数量大大增加,内容大大充实。此外,还出现了补充式、名量式、超层次组合三种新结构的复合词。,1、补充式复合词 补充式复合词在上古末期偶有出现,中古仍然很少。例如:摆脱 撇开,不受拘束。唐韩偓送人弃官入道:“忸怩非壮志,摆脱是良图。”其它如:割裂、了却、说合、织成,2、名量式复合词 名量式复合词由一个名词性语素加一个量词性语素构成,整个复合词的意义与名词性语素的复数相同。例如:车乘 车辆。后汉书蔡邕传:“及碑始立,其观视及摹写者,车乘日千余两,填塞街陌。”其它如:车两、船承、官员、花朵、书卷、麦粒、蒜颗、羊群等。,3、超层次的复合词 构成词的两个语素的意义并无联系也不在同一语法层次。多由用典产生。例如:而立 论语为政:“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而”是连词,中古以后与“立”连用作为30岁的代称。其它如:景仰、涟漪、友于。,词义发展是中古汉语词汇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词汇多义化可以用数量较少的词表达更多的意义。汉语常用的单音词,上古大部分已经多义化,中古增加了更多的意义;一部分上古还是单义的词,中古增加一个或几个新义,变成了多义词。中古汉语词义系统更加丰富了。进一步发展到现代,这些词义有的保留,有的消亡,情况各不相同。,三、中古汉语词义的发展,(一)中古单音词词义的发展 中古单音词产生的新词义很多,所涉及的方面非常广泛。1单音单义词多义化 这些单义词中古有增加一个新义的。如:惭,本义是惭愧。说文心部:“惭,愧也。孟子公孙丑下:“吾甚惭于孟子。”这个意义至今常用。中古产生了“感激”义,搜神记卷二十:“不慎堕江,惭君济活。若有急难,当见告语。”,2单音多义词中古增加更多的新义 中古有增加一个新义的。如:钞、抄,本义是“叉取”。说文金部:“钞,叉取也。”段玉裁注:“叉者,手指相逪也,手指突入其间而取之,是之谓钞。”上古又有“掠取、抢掠”义。也写作“抄”。中古产生“抄写,誊写”义。,中古有增加两个新义的。如:的(d),上古是一个多义词。有“箭靶的中心”、“鲜明”、“白色”、“用朱色点在面部”等意义。中古产生两个新义:确实。一定,究竟。其中“箭靶的中心”义现在保存在“目的”、“有的放矢”、“众矢之的”等词语里。“确实”义现在保存在“的确”、“的款”等词里,其余各义已消亡。,中古有增加三个或更多新义的。如:唱,本义是领唱。说文口部:“唱,导也。”上古又有“倡导”“称赞”等意义,现代已亡佚。中古产生三个新义:“歌唱”。王勃滕王阁序:“渔歌唱晚,响穷彭蠡之滨。”歌、歌曲。严羽沧浪诗话诗体:“曰引,曰咏、曰曲、曰篇、曰唱。”叫,喊。李贺恼公:“鸡唱声悬柳,鸦啼露滴桐。”,(二)中古汉语复音词词义的发展 中古汉语复音词数量比单音词少,词义也比单音词简单,大部分是单义词,小部分是多义词。中古产生的新义远不及单音词复杂。1.复音单义词中古开始多义化 大多数复音单义词中古增加一个新义。如:,伉俪,上古指妻子,配偶。这个意义中古仍用。中古产生“夫妇”义。现在“夫妇”义保存,“妻子”义消亡。乖戾,上古是“抵触,不一致”的意思。史记天官书:“三能色齐,君臣和,不齐为乖戾。”中古产生“悖谬,不合情理”义。现代汉语保存中古义,上古义消亡。,博士:上古本学官名。从战国以迄秦汉,都设置“博士”。史记循吏列传:“公仪休者,鲁博士也,以高第为相鲁。”从唐代开始,“博士”又为具有专门技艺或专门从事某种职业的人的尊称。封演封氏闻见记饮茶:“李公心鄙之。茶毕,命奴子:取钱五十文酬博士。”吴自牧梦梁录分茶酒店:“凡分茶酒肄、卖酒食品厨子,谓之量酒博士。”宋无名氏靖康要录卷十:“有南剑州通刘蔡倬者,昔居乡为木匠,今剑南人以通判博士呼之,盖其取侮多矣。”现代汉语“博士”指学位最高一级。与古义不同。,2复音多义词中古增加一些新义 上古汉语虽有一定数量的复音词,其中多义词并不太多,中古增加新义的也只是少数例子。如:修理 上古有“治理”和“修整”两义。中古产生至少三个新义:操持,料理。百喻经观作瓶喻:“愚人亦尔,修理家务,不觉非常。”处置。敦蝗变文集舜子变:“缘人命至重,如何但修理他?有计但知说来,一任与娘子鞭耻。”烹调。西阳杂规酒食食:“善均五味,尝取败障泥胡禄修理食之,其味极佳。”现代上古“修整”义保留,其余各义都已消亡。,第三节 古今词义的异同,语言是发展的,所以古今的词义是变化的。有些词的意义自古至今都是一样的,如“马”、“牛”、“羊”、“鸡”等。词义的变化大小不等,变化大的,今人看不出历史联系来,如“集”;变化小的令人觉察不到其变化,如“红”。还有字形虽相同,词义来源却不同的情况,如“颁”。,本节主要谈词义变化小的词语,因为有些有微别的词语容易为人所忽视。古今词义之间的微殊,从信、书、幸、祥、臭、文章、风流、完、往、来、去、爱等常用词看古今词义的异同。,举例:信:幸:祥:臭:涕:文章:,风流:恶:完:往:来:去:爱:,词义是发展的,其发展变化的情况比一般人所料想的要复杂得多。在词义的研究上,不能忘记语音、语法、词汇三方面联系。,第四节 新词的产生和发展,新词的产生,可以通过借用外来的语词,但最主要的途径是利用本民族语言里原有的语素材料以构成新词。因此构词法的研究也属于词汇学的范围。汉语新词的创造在历史上主要通过两种构词手段,即音变构词和句法构词。,在远古和上古时期,汉语的词汇以单音节为主,新词的产生也多数是单音节的,所以这个时期的新词主要是借助于音变的手段构成的。所谓音变构词,就是通过声母、韵母或声调的变化构成新词。这种构词法,有人把它叫做形态变化法。中古以后,产生的新词以双音节的逐渐占优势,而这些双音词又大多数是由两个语素合成的,也就是通过造句法的手段构成的。,历代都有新词产生。借词和译词都是受别的语言的影响而产生的新词。借词是把别的语言中的词连音带义都接受过来的词。利用汉语原来的构词方式把别的语言里的词所代表的概念介绍到汉语里来的词是译词(意译词)。汉语的借词和译词都有两种,一种是来自国内各族的,另一种是来自国外的。,在中国历史上种族杂居的时代,汉族语言不可避免地要受他族语言的影响。如南北朝时期、元代和清代等,现代汉语的普通话和各地汉语方言中有不少受国内各民族语言影响而产生的新词。,除此之外,汉语中还有大量来自国外的借词和译词。鸦片战争以前汉语的借词和译词,大致分为三类:来自西域的借词和译词;来自佛教的借词和译词;西洋借词和译词。1、西域借词和译词。如“葡萄”、“石榴”、“苜蓿”“玻璃”等。,2、佛教借词和译词。自从东汉佛教传入中国以来,由于翻译佛经及佛教对中国的影响而产生了一些佛教借词和译词。如“禅”、“偈j”、“般若”、“刹”、“罗汉”、“佛”、“塔”、“地狱”、“世界”、“现在”、“因果”、“结果”、“法宝”、“圆满”、“浮屠”、“南无nm”、“忏悔”等。,3、西洋借词和译词。明清之际,我国开始了与欧洲的交往,西洋传教士和商人来到中国。除学习中国文化外,也把欧洲的文化介绍到中国来,导致汉语里出现一些西洋语言里的借词和译词。如“鸦片”、“公司”、“火轮车”、“银馆”等。,鸦片战争后,随着资本主义的萌芽,社会要求新的词语来充实其词汇。从鸦片战争到戊戌变法,新词的产生是有限的。从戊戌变法到五四运动新词增加的比较快。鸦片战争以后的新词,有两个特点,一是尽量利用意译,一是大量利用日本译名。,鸦片战争以后产生的新词,多数是通过意译的方式产生的,通过音译的方式产生的很少。意译的不算借词,但有一种特殊的意译词即所谓“摹借”词是近似借词的。“摹借”是把外语中的一个词,用同样的构成方式搬到汉语中来的借用方法。如英语的“football”汉语译成“足球”。,汉语在接受外语影响的时候是尽量利用意译的,因为它简单易懂,容易记忆,所以容易为群众所接受。现代汉语中的意译词多数不是汉人自己创译,而是采用日本人的原译。即现代汉语吸收西洋词多通过日语来吸收。中国人介绍西洋文化在日本人之后,可以通过日本语吸收过来。,现代汉语中的意译词采用日本人译名的原因:中国的一些学者也曾试图自己翻译西洋词语,但因译名不太通俗或不太科学的原因而流传不广,故未能竞争过日本译名。中国早期留学生多留学日本,由于日本明治维新的影响,他们自然地把日本译名搬到中国来。另外,当时为西方语言编词典的人为贪图便利,照抄了日本人所编的西洋语言词典的译名。这样利用日本译名就成了一种风气了。,汉语之所以可以和日语共用一种译名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因为日本人翻译西洋的新名词是用汉字翻译的。,由日本传到中国来的意译的译名,大致可分为两种情况:一是利用古代汉语原有的词语,给予新的涵义,二是利用两个汉字构成双音词,这种双音词按照汉语的原有意义是讲得通的,此类最多。,属于前一种情况的,如“革命”、“教育”、“文学”、“文化”、“文明”、“经济”、“封建”等词;属于后一种情况的,名词如“哲学”“科学”“企业”“政策”“单位”“代表”“现象”等,动词如“改良”“改善”“解放”“批评”“批判”“概括”“制约”“调整”等;形容词如“肯定”“积极”“主观”“抽象”“绝对”“直接”“间接”等。,第五节 同源词和同类词,同源词主要结合语音来谈词与词之间的亲属关系;同类词结合汉字的偏旁来谈词与词之间的意义联系。一、同类词 1、含义 意义相通的词,叫同类词。就字形来说多数有字形上的联系,即往往是同部首的字,这类字就语源来说应该是同类字(词)。不同部首但意义相通的字也可以认为是同类字。,由同类字可推知它们的词义在原始时代有或多或少的联系。如“欠”部与“口”的关系,“斤”部与“斧”的联系,“示”部与“神”的关系等等。2、作用 用以探求语源。,二、同源词 1、含义 声音相近而意义又相似的词。探讨同源词要脱离字形的束缚,从声音上去追究词与词之间的意义联系。王氏父子、朱骏声、章炳麟、刘师培等人在这方面都有不少贡献。从语音的联系去看词义的联系,是研究汉语词汇的一条非常宽广的道路。但须注意要采取谨慎和科学的态度。,关于否定词。关于“左”和“右”。关于“词族”的问题。应该肯定某些词相互间的亲属关系。,关于“右文说”。“右文”就是声符,它往往在字的右边所以叫“右文”。有些文字学家注意到凡同声符的字其意义往往也有相通之处。这种观察是有道理的,意思大致不错。但有局限。因为有些声音相似的词是偶合的,用同一声符仅仅表示其声音上的联系,并无意义的相通。反之,不用同一声符表示的字所代表的词不一定没有亲属关系。,关于词汇的系统性 同源词是词汇系统性的体现之一。,

    注意事项

    本文(汉语词汇的发展.ppt)为本站会员(牧羊曲112)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