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PPT文档下载  

    中考记叙文复习.ppt

    • 资源ID:6238413       资源大小:526.50KB        全文页数:131页
    • 资源格式: PPT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中考记叙文复习.ppt

    中考记叙文复习,一、考点分析,1、记叙文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2、记叙的顺序(顺叙、倒叙、插叙)3、记叙的人称(第一人称 第二人称 第三人称)4、记叙的线索(人物、事件、时间、地点、情感),5、记叙的中心和详略的关系6、分辨不同的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议论、抒情、说明)7、整体把握文意,概括文章中心8、记叙文的结构(开头和结尾、段落和层次、过渡和照应、选材等等)9、结合语境理解和辨析一些关键字词,重点语句的含义及其作用。10、揣摩人物的心理,11、小说的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12、刻画人物的主要手法(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13、修辞手法及作用14、写作手法(先抑后扬、想象、联想、象征、开门见山、托物言志、设置悬念、象征、借景抒情、正反对比、侧面烘托、虚实结合、以小见大、卒章显志、首尾呼应等等。),15、结合生活谈自己的感受,记叙文定义 记叙文是以 记叙、描写 为主要表达方式。记叙文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记叙文既包括记叙性的文学作品,如散文、小说等,又包括一般的记叙性文章。狭义的记叙文是指以记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对社会生活中的人、事、景、物的情态变化和发展进行叙述和描写的一类文章,常见的如消息、通讯、特写、报告文学、童话、神话、游记、日记、参观记、回忆录,以及一部分书信等。在本章指导大家阅读分析的是包括文学作品在内的广义的记叙文。,记叙文分类:1、侧重写人记叙文,以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心理描写为主。如背景。2、侧重叙事记叙文,以叙述事情的发生、发展、经过和结果为重点。如走一步,再走一步 3、侧重写景抒情记叙文,以描绘景物寄托情怀为主。如春。4、侧重状物记叙文,以状物为主,借象征以抒怀。如紫藤萝瀑布、爱莲说。如中考先锋P84(二),四大文学样式:诗歌、散文、小说和戏剧。,一、记叙文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掌握六要素,有助于分析文章的结构,理清事情的发生、发展的脉络,概括文章中心或段落大意。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这三个要素,是记叙文的主体部分,内容的展现,人物的塑造,中心的表达,就是通过这些来实现的。阅读记叙文要能明确这三个要素,即使不要求准确概括,也须达到能大体将这三点说出来的地步。把握六要素技巧,即:什么时间?什么地点?谁?干什么?,二、记叙的顺序 种类?作用?,顺叙、倒叙、插叙1、顺叙:按事情发生、发展的先后顺序(即时间顺序)记叙。如藤野先生 按事物或观察的空间方位顺序来记叙。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作用:脉络清晰、条理分明,使人印象深刻。2、倒叙:把事情的结局或后面发生的事情先写出来,然后再按事件的发展顺序进行叙述。如背影。作用:造成悬念、吸引读者,避免叙述的平板单调,增强文章的生动性。,3、插叙。在顺叙的过程中,由于内容的需要,中断原来的情节的叙述,插入相关的情节或事件,然后再继续原来的叙述。如爸爸的花落了时而写眼前的事,时而又回忆往事:用衣襟上的粉红色夹竹桃,引出探望爸爸的情景;忆述探病时爸爸说的一番话,引出因赖床不起受爸爸惩罚情形;礼堂的钟声响了,想到爸爸的病和爸爸因病不能料理花,于是又忆起爸爸爱花的情形;唱骊歌,想到盼望自己长大,忆起爸爸让她汇款一事。,如心声插叙和爷爷、妮儿在一起相处的生活,交代了想读万卡的原因,表达他对幸福、自由、快乐的美好生活的追求。如羚羊木雕插叙我与万芳的友谊,交代了我送羚羊木雕给万芳的原因,丰富了故事情节,也使结构紧凑。作用:对主要情节起补充作用和衬托作用,可以帮助展开情节和刻画人物,使结构紧凑。,三、记叙的人称:种类?作用?,第一人称(我)第二人称(你)第三人称(他)1、第一人称(以我的口吻展开叙述)写法的作用:以当事人的身份叙述,使故事显得真实(作为故事的见证人)、自然、有亲切感。小说中的“我”不是作者本人,散文中的“我”是作者本人。2、第二人称记叙,最贴近读者,使人感到特别亲切,便于直抒感情。如雨说、地下森林断想等。3、第三人称写法可以多角度写,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写起来开阔充分。如中考先锋P82最美的善举第4题。,四、记叙的线索 1、定义:记叙文的线索,是指自始至终贯穿于全文的一条线,它可以是人、物、事、情、活动,也可以是时空的变换,某种行为,问题、认识,甚至是一句话。它是作者展开文章内容、安排情节的思路。因而,理清线索有利于掌握全文的布局。,2、线索类型:物线、人线、事线、感情线、时间线、地点线、见闻线。,(1)物线以具体事物或事物的特征为线索。如:我的第一本书以一本书为线索(引出第一本书追问书的故事父亲灯下补书送书转学);羚羊木雕以“羚羊木雕”为线索。(2)人线以人物或人物的特征为线索。如 背影 以父亲的背影为线索;我的叔叔于勒以于勒的贫富变化为线索。(3)事线以中心事件为线索。如 变色龙 以警官奥楚蔑洛夫处理狗咬人事件为线索展开故事情节;收藏阳光以“收藏阳光”为线索。社戏以看社戏为线索。(4)情线以作者或作品中主要人物的思想感情为线索。如 阿长与山海经:以“我”对阿长的感情变化为线索组织材料:(谋害隐鼠)憎恶 不大佩服她 空前的敬意 新的敬意深切怀念。藤野先生以“我”的爱国主义思想为线索(暗线),(5)时空线 以时间推移或空间变换为线索。如 藤野先生 以时间的推移、地点的转换为叙事线索组织材料,在东京的见闻和感受 到仙台与藤野先生的交往 离别后对藤野先生的怀念。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百草园三味书屋)。(6)见闻线以“我”的所见所闻为线索。如 孔乙己 以小伙计“我”的所见所闻为线索塑造孔乙己这个人物形象。如最后一课以小弗朗士的所见、所闻、所感为线索。如故乡以“我”回故乡的见闻、感受为线索。技巧:注意题目、文中多次出现的字眼、议论抒情的句子。线索(有时出要注意明线和暗线),五、记叙的中心和详略的关系 材料的详略由什么所决定?,1、材料要根据中心定详略。要能整体感知,准确把握文章中心。分析材料与中心的关系,理解材料的详略安排。明确:记叙文中涉及的人、事、景、物等叫材料,作者对生活的认识和感受叫中心。材料是为表达中心服务的。,2、总的原则是:作者要根据中心的需要选材和剪裁。对表达中心有用的材料就写,无用的就不写;能表现文章主题的人或事就要详写,反之则要略写。如背影略写在南京的勾留而详写在车站买橘送别,就是由文章要表现父子情深这一主题所决定的。,3、作用:在一篇文章里,详略得当,就能重点突出,更好地表现中心,增强表达效果。4、题型:(1)短文中什么内容详写(略写)?为什么要详写(略写)?因为它能够充分表现_这一主题,所以要详写,或因为本文所要表现的主题是_,而它与主题无关(关系不大),所以要略写。(2)某句或某段是否能删去?(要考虑它在全文的作用是否能表现中心、是否承上启下,是否),六、分辨不同的表达方式 种 类?,记叙、说明、议论、描写、抒情 题型:要能够说明该句或者该段主要采用什么表达方式?这样写有何作用?,1、记叙(叙述):记载、述说人物活动的一般情况和事件的发生、发展过程。作用:(1)介绍人物的身世、地位、经历、事迹等,叙述事情的发生、发展或变化过程,交代事件的前因后果等。(2)为议论文提供事实论据,以用来证明论点。例:麦克去看电影,他买了票走进了电影院。可是,过了一会儿,他走出来又重新买了一张票,再走进电影院。过了一分钟,麦克又走了出来,第三次走到售票处,售票小姐很惊讶地问:“你不是已经买过票了吗?为什么还要买啊?”麦克很生气地回答:“我也不知道为什么,我每次走进电影院,就有一个人把我的票撕掉!”叙述方式:概括叙述、细节描写,2、说明:对事物的形象、性质、特点、构造、功能、作用、成因、关系等所作的客观的介绍。一般不是感性形象的描绘。作用:(1)用来把事物的外形、特点、性质、构造、功能等解说清楚,使读者对这一事物有明晰、完整的了解和认识。(2)是说明文的主要表达方式;也常在议论文中与议论交叉使用。(3)常用于应用文。例:泡沫塑料内部充满了气孔,所以透气性好,又耐洗易干,即使气温升到200,或是降到-32时,它也不变,保持着良好的柔软性。,3、议论:对人和事物的好坏、是非、价值、特点、作用等所表示的意见、看法或提出自己的主张。作用:(1)是议论文的主要表达方式。(2)在记叙文中常穿插在叙述、描写之中,用以点明或更鲜明地突出文章的中心思想,增强文章的感染力孔乙已(孔乙己是这样的使人快活,可是没有他,别人也便这么过。)承上启下。(3)在文末常起到首尾呼应,总结全文,点明中心或画龙点晴,深化主题思想的作用。例:虽然她年纪轻、资历浅,又初来乍到,可是她教学水平高,工作又认真负责,所以她深受学生的爱戴和欢迎。题型:如中考先锋P89中的母亲石,4、描写:用形象生动的语言对人物、事件、环境所作的具体描绘和刻划。作用:(1)再现美丽的自然景色和山川风光,抒发感情。(2)描写人物的外貌、言行和内心世界,表现人物性格,刻划人物形象。(3)描写人物活动的自然或社会环境,交代背景,渲染气氛,帮助刻划人物性格,衬托人物的思想感情。(4)增强文章的形象性、生动性和真实感。例:看上去她只有二十出头,高挑的个儿,一双明亮的眼睛,话音里带点南方口音。她知识丰富,课讲得有条有理,绘声绘色,同学们特别乐意听她讲课。,根据描写对象把描写分为:人物描写、环境描写、场面描写、细节描写。,A、人物描写(方法):外貌描写、行动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神态描写。外貌描写:也叫肖像描写。描写人物的容貌、姿态、服饰、气质等。语言描写:描写人物的语言(包括人物对话)。动作描写:描写人物的动作和行为、举止。心理描写:描写人物的思想活动和内心世界。神态描写:神态描写专指脸部表情,描写时要用表示表情、神态的词语,例如:哭丧着脸,专注的神情等。,几种人物描写的作用及答题格式:外貌描写(描写人物容貌、衣着、神情、姿态等):交代了人物的身份、地位、处境、经历以及心理状态、思想性格等情况。语言描写和动作描写:形象生动地表现出人物的心理(心情),并反映了人物的性格特征或精神品质。有时还推动了情节的发展。心理描写:形象生动地反映出人物的思想,揭示了人物的性格或者品质。例如:测试题(五)第7题,B、环境描写:包括自然景物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a、自然环境描写(景物描写):描写天气、季节、山川、湖海等自然景物和景象。作用:(1)、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暗示时代背景。(2)、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理。如羚羊木雕中“月亮出来了,冷冷的,我不禁打了个寒颤。”清冷的月光衬托出人物悲伤、难过的心境。(3)、展示人物性格、(4)、推动情节发展、预示结局。如孔乙已第二次到酒店喝酒时的景物描写。(5)、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例如中考先锋P85风雨中的菊花第三题。测试题(六)第22题,小 试 身 手 月色皎洁,如闪亮的白绸宁静而又安详地弥漫。我握着母亲的手,站在街口等放晚学的弟弟回家。并不冷。然而街静人空。我等地焦急而耐心,母亲却等得耐心又耐心。母亲说:“一直这样等,惯了。”我的心怦然一动,目光在母亲单薄的身影里模糊了。文章首段的景物描写写了景物的什么特点?在文中起什么作用?,特点:月色皎洁,宁静安详。作用:为人物活动提供场所,渲染宁静平和的气氛,衬托人物的美丽和充满母爱的性格。,景物描写的其他相关知识:描写景物的角度:视觉、听觉、味觉、触觉 描写景物的方法:动静结合(以动写静)、概括与具体相结合、由远到近(或由近到远),b、社会环境描写:描写人物活动的场景和周围的布局、陈设等。作用:交代背景,渲染气氛,帮助刻划人物性格,衬托人物的思想感情。如孔已己中,开头对鲁镇酒店的格局的描写“鲁镇的酒店的格局,是和别处不同的:都是当街一个曲尺形的大柜台,柜里面预备着热水,可以随时温酒。做工的人,傍午傍晚散了工,每每花四文铜饯,买一碗酒。”交代了当时的社会背景和具体的人文特点。如中考先锋P87我们一样爱他们第3 题。,C、场面描写:同一时间、地点、众多人物的活动所构成的画面。要有特定的场合气氛。如安塞腰鼓、观潮。D、细节描写:对某些细小的举止行动或对细小的景物片断的描写。(有时也叫特写)成功的细节描写有什么作用?细节描写在刻画人物性格、丰满人物形象、连接故事情节、丰富作品内涵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生动的细节描写,有助于折射广阔的生活画面,表现深刻的社会主题,a、场景细节描写 锯木厂后边的草地上,普鲁士士兵正在操练。(都德最后一课)对社会环境的描述,真实、简单地交代自己的国土已被敌人占领。在法兰西绿草如茵的土地上,敌人在这里操练和践踏,这个细节,向读者揭示“最后一课”这场悲剧的社会根源(社会背景)。b、语言细节描写 母亲也常常说:“只要这个好心的于勒一回来,我们的情况就不同了。他可真算得一个有办法的人。”(莫泊桑我的叔叔于勒),c、动作细节描写(1)孔乙己着了慌,伸开五指将碟子罩住,弯腰下去说道:“不多了,我已经不多了。”(鲁迅孔乙己)“罩”这个动词准确地描写出孔乙己在自己不多的茴香豆中分给孩子们一人一颗,而孩子们吃完茴香豆后不肯离开的情况下迫不得已和无奈的动作,表现出他心地的善良。(2)他不回答,便排出九文大钱。(鲁迅孔乙己)“排”的动作活灵活现地揭示了孔乙己明明穷得要命却还要摆阔的迂腐性格。(3)背影、变色龙(一脱一穿)、皇帝的新装、范进中举,d、心理细节描写 他们该不会强迫这些鸽子也用德国话唱歌吧!(都德最后一课)当小弗郎士听到学校屋顶上鸽子咕咕的叫声时,内心表现出对敌人禁教法语的卑劣行径的轻蔑、憎恨和珍视祖国语言的深厚感情。e、肖像细节描写 那汉子满脸的络腮胡子,像无数根横七竖八的银针,眉毛的左上边有一道特别显眼的刀疤。细节描写种类繁多,不一一列举。文章中每一细节描写都蕴含新意,发人深思,耐人寻味,我们阅读时一定要认真揣摩其绝妙之处。尤其要关注动作细节描写。,从表现手法(描写角度)上分类: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A、正面描写:对所要表现的人物或中心事件进行直接地描写,用以直接刻画人物、表现主题。(也叫直接描写)B、侧面描写:描写所要表现的人物和事件周围的事物(包括旁人的反映),使所要表现的人物、事件更鲜明突出。(也叫间接描写),5、抒情:抒发、倾吐感情的一种表现手法。分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1)直接抒情:作者和作品中的主人公公开表白爱憎,直接抒发、倾吐感情的一种表现手法。例:像这样的教师,我们怎么会不喜欢她,并且愿意和她亲近呢?我的老师(2)间接抒情:作者把爱憎、好恶、喜怒、哀乐等感情渗透到叙述和描写之中,使感情同写人、叙事、写景、状物融合在一起自然地流露出来。一般写景、状物的文章都用间接抒情。,间接抒情:分寓情于事、寓情于景、寓情于理三种。寓情于事:“我们见了她不由得就围上去。即使她写字的时候,我们也默默地看着她,连她握铅笔的姿势都急于模仿。”我的老师 寓情于景: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象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济南的冬天 寓情于理:“对人无所求,给人的却是极好的东西。蜜蜂是在酿蜜,又是在酿造生活,不是为自己,而是为人类酿造最甜的生活。”,记叙文中抒情的作用 这句话(这段话)抒发作者_(真挚深沉、由衷赞美、热爱)的情感,引发读者的感情共鸣,使文章具有强大的感染力。例:昙花的品性令人感佩:她不急功近利,不争宠于群芳,只求一瞬的辉煌就已满足昙花的生命力可谓强矣!她随处能够生存,叶可青万年,花可放万年!链接材料:昙花,常绿灌木,主枝圆筒状,分枝扁平呈叶状,绿色,没有叶片,花大,白色,在分枝边缘上,多在夜间开放,开花的时间极短。供观赏。原产于墨西哥。21选文第段和链接材料运用的表达方式有什么不同?(2分),21第段运用了议论、抒情的表达方式:链接材料运用了说明的表达方式。,七、整体把握文意,概括文章中心 1、记叙文的中心是文章的灵魂,是对写人、记事、写景、状物等的内容的概括、提炼,是通过人、事、景物所表现出的中心思想。概括中心思想应分“三步走”:(1)读通文章,理解内容,知道文章写了哪些内容;(2)理清思路,分清主次,知道主要写了什么内容;(3)领会写作意图,知道作者在文章中赞扬什么,批评什么;歌颂什么,揭露什么;说明什么问题,抒发了什么感情。,2、如何概括文章的中心思想??,(1)、分析文题,概括中心。标题是文章的眼睛,有的文章标题可揭示文章的中心,可先通过分析文章的标题,结合文章的内容,准确概括出文章中心。如敬畏自然、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题目就直接揭示了主题;变色龙、驿路梨花等题目形象含蓄地揭示文章主题。,(2)、分析首段,确定中心。文章常常开篇点题,分析开篇的语句、段落,往往可以把握文章主题。如背影、谁是最可爱的人开篇写了作者的切身感受,概括起来就是文章的主题。(3)、分析结尾,总结中心。篇尾点题也是为文之法,有的记叙文卒章显志,往往在结尾用简短的议论、抒情揭示文章的中心,可细心品味文章的结尾,结合文章的内容,准确概括文章的中心。,(4)、记叙文中过渡段也是不可忽视的。这些过渡段绝大多数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使文章过渡自然,浑然一体。同时,过渡段往往既是对上文的小结,点明主要内容,又是对下文的提示。(5)分析议论、抒情句,品味中心。有的记叙文,作者往往用议论、抒情的语句,表达情感,这些句子往往与中心密切相关,要认真品读这些句子,就能准确概括文章的中心。如谁是最可爱的人一文,每叙述完一个故事后,就有一段议论抒情的句子,分析每一个典型事例后面的议论抒情性句子,就能把握文章的中心。,(6)、抓每段的中心句,归纳中心。一般的记叙文,每一段落都有一个中心句或重点句,要抓住这些中心句或重点句,归纳出文章的中心。(7)、概括各段大意,归纳中心。要先把每一段的意思概括出来,在各段大意的基础上,归纳出文意的中心。如胡适的我的母亲,(8)、分析文章的结构,总结主题。结构是为表现主题服务的,分析结构可以了解作者意图,总结归纳出主题。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作者先写百草园快乐自由的生活,再写三味书屋的枯燥生活,对比中就揭示了封建教育束缚儿童的健康成长。(9)、综合分析,把握中心。有些文章比较复杂,必须从多方面入手,综合分析,才能全面准确地把握文章中心。,总之,把握记叙文的中心要特别注意标题、文章的开头、结尾和过渡。开头、结尾的文字往往能够点明文章的中心或者所要塑造的人物形象的意义,从表达方式上看多是抒情和议论的句段。另外,记叙文中过渡段也是不可忽视的。这些过渡段绝大多数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使文章过渡自然,浑然一体。同时,过渡段往往既是对上文的小结,点明主要内容,又是对下文的提示。从分析人物和事件入手,沿着作者的思路去分析文章,迅捷、准确地把握主旨。,3、把握中心思想的原则是:确切、完整、简要。确切,就是要准确地概括出一篇文章所特有的思想意义;完整,就是要将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完整地概括出来,就必须从整体上去把握感知,切忌拘泥、局限某一局部纠缠不清,即使是某一片段、段落的分析,也必须立足于文章的整体去思考、探究,既不能孤立地看待某一个段落,更不能漏掉某一段的内容,要把中心思想概括得准确、完整。简要,就是语句应简明扼要。,4、概括记叙文的中心常用的格式:本文记叙了(描写了)_的故事(事迹、经过、事件、景物),表现了(反映了、歌颂了、揭露了、批判了)_ 的思想(性格、精神、实质),抒发了作者 _ 的感情。举例1:背影 通过写车站送别,表现了父亲对儿子的深挚的爱,抒发了作者对父亲深切的思念。举例2:我的叔叔于勒 本文通过叙述菲利普夫妇对于勒的态度变化,表现了菲利普夫妇自私冷酷、惟利是图的思想性格,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5、要与概括记叙文的基本内容或基本情节相区别。如中考先锋P87我们一样爱他们第一题。注意:不同的的文体概括的用语是有所区别的:记叙文:本文通过记叙(写、描写)说明文:本文通过说明(介绍)议论文:本文通过论述(论证、阐述)观点,八、记叙文的结构 记叙文的结构是指记叙文的具体内容的构成,即材料与材料之间的排列组合。它包括(开头和结尾、过渡和照应、段落和层次、选材等等),(一)、记叙文常见的几种结构类型 1、并列式 不同的空间、角度、内容,各层之间是并列关系。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两空间并列;春盼春、绘春、颂春,不同角度并列。2、连贯式 按事情的发展过程或时间的先后顺序安排结构,各层之间互相连贯。如最后一课的内容是按:“上学路上上课前上课时散学”来安排结构的。,3、递进式 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地层层深入的结构形式。如 阿长与山海经:(谋害隐鼠)憎恶 不大佩服她 空前的敬意 新的敬意深切怀念4、总分式(1)总分总。如谁是最可爱的人(2)总分。如春的绘春部分先总写大地回春,再分别写春草、春花、春风、春雨和迎春图。(3)分总。,(二)、记叙文结构的各个部分 1、开头和结尾(1)开头:常见的开头方法有:开篇点题、开篇点明写作缘由;开篇进入故事情节;环境描写开头;场面描写开头;人物描写开头;抒情议论开头;设问开头;引用故事、传说开头;引用诗歌、谚语开头等 作用:内容上(开篇点题、渲染气氛、埋下伏笔、设置悬念,引出下文)结构上(为下文作铺垫、总领下文)(2)结尾:常见的结尾方法有:提出希望;点明主旨;启发联想;抒情议论等。作用:内容上总结上文,点明中心、深化主题、画龙点睛或含蓄地表达主旨(往往是借助象征性的景物描写)结构上(首尾照应,结构完整。),2、过渡和照应(1)过渡:过渡是段落层次连接的桥梁,对语气的连贯、布局的缜密、转承的自然等都起到重要的 作用。它包括过渡词、过渡句和过渡段,主要作用是承上启下(小结上文,引出下文)。(2)照应:注意文中的交代照应。一种是文题照应,一种是文章的首尾照应,一种是句与句的照应。照应能使文章结构清晰,同时对表达主旨有强化作用。,3、段落和层次(1)划分段落层次方法(不同的依据可有不同的划分法)?,a、按时间推进划分(时间词语为标志)b、按空间变换划分(地点词语为标志)c、按感情的变化划分 d、按选材角度或内容的变化划分 e、按逻辑关系划分(总分式、层进式、并列式)f、分析段内层次时,要特别注意标点符号,因为标点对层次常有明显的提示作用,尤其是分号和句号。划分记叙文的结构依据很多,在划分时要综合考虑,把握文章的特点,理清文章的结构层次,进而把握文章的中心。,(2)、划分段落层次的原则:不论采用哪种形式,都要遵循 基本的原则:a、是力求完整,不能以偏概全;b、是力求简洁,不要过多复述;c、是力求明确,不能笼统含糊。,(3)段意、层意的概括 简单说就是合并同类项,把相同内容的合为一层,把不同的分开来。找中心句,注意段首句、段尾句。(如无中心句)归纳段意:本段(概括或具体)写了“谁干什么”(或“什么怎么样”)归纳大意是在分层次的基础上进行的,或者是同步进行的,一般说来在分层次合并同类项的同时,大脑也就在归纳各层的大致意思,再进而形诸文字而已。归纳层次大意主要有三种形式:一 是用最简洁的文字说明各层写了什么;二 是用表明作者观点的话来概括;三 是选用文中现有的关键词自己组合成句来概括。,概括事件的方法:(1)摘句法:在文中找出中心句作为段意(有时要中心句进行适当的删改)。(2)概括法:记叙了+人(组织或单位)+时地+何种情况下+做+结果。(注意原文强调的是什么)描写的段落:描写了+景物+特征。抒情的段落:抒发了怎么样的感情。(3)叠加法:有些文段有两个以上的主要内容,就要把表达这些内容组合成句就行。示例:中考先锋P85风雨中的菊花的第一题。测试题(六)第19题,4、材料组织特点?选材:材料典型、真实、剪裁得体、详略得当、表现、突出了中心。中心思想是记叙文通过记叙具体事件而表现出来的最主要的内容:或者歌颂人物的高尚品质,或者表述作者的观点等等。要认识到所选用的材料必须紧紧围绕中心,记叙的材料能表现文章的主旨。短小的记叙文,一般通过一件或者两件事来表现主题,较长的记叙文有时需要多件事从多方面、多角度进行描述。如藤野先生一文,记叙的事情有东京的,有仙台的,还有国内的,以在仙台我和藤野先生的交往为重点展开记叙,既表现了作者对先生的思念,又含蓄地表现了作者强烈的爱国之情。可以说,材料是中心的载体,中心是材料的结晶,两者相辅相成。,九、结合语境理解和辨析一些关键字词,重点语句的含义及其作用。能够发现并理解文中重要的关键性词语。一些语句或者能标志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或者在写人叙事状物方面富于表现力,或者意味深长,耐人寻味,或者最能表现作者的感情,这样的语句称为关键性语句。对于这些语句,有时我们要结合语境进行理解。脱离开语言环境,单纯的解释词语,已经被摒弃,代之的则是把词放到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去解释,我们称之为“动态解词”。词的含义受语境的制约和影响,同一个词,由于语境不同,意思也不一样。在新的语境中,会产生新的意思。,关键句子主要包括五个方面:a、点明题旨的句子;b、描写、议论、抒情的句子;c、总结全文的句子;d、引用的句子;e、起承转合的句子;f、看似矛盾的句子。(段考中的梅西为什么要感谢那些人)理解关键句子主要是指能体味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如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喜怒哀乐、褒贬态度及思想倾向等。同时要理解句子在文中的功能作用、特点完全相同的一个句子,在不同文体中其功能作用是不同的。,示例:2010年河北省中考最美的善举21结合具体语境,理解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词语的含义。(4分)起初1号床的女人不肯收,我谎称车小,再跑一趟还不够油钱,那女人才讪讪地接受了。答:他抬头,见是我,尴尬地笑了笑:“买得太多了”答:本题考查综合语境理解词语的含义的能力。可采用由表及里的方法。(1)题加点的“讪讪”原意是“不好意思的样子”。(2)题“尴尬”原意是“处境窘困,不易处理”。这里不能只解释字面意思或本来意义,要结合上下文有关情节和词语本身作具体解释,大意对即可。,【答案】:(1)女人因接受别人的施舍而感到不好意思。(2)“络腮胡子”助人的秘密被发现后表情很不自然。,(一)关键词语和重点语句的含义 1、联系具体语言环境,借助上下文去推测,判断词语的具体含义和特殊含义。要理解词语的语境含义首先必须正确理解词语所在的语境(上下文)。一般来说,考试测试的词语的含义,都不是字面意思,也不是词典中规范的意思,而是文章中与上下文乃至中心有关联的特定意思。因此阅读时要瞻前顾后,联系语词上下文的内容,从多角度思考,才能准确理解其含义。例:中考先锋P82第1题和P85第4题,例:如何理解 藤野先生 中的“标致”一词的含义?首先必须知道该语境表达的是对清国留学生的厌恶之情,然后才能对“标致”作出准确理解。是反语,实指丑陋,表示讽刺。例:怎样理解句子“我用儿童的狡猾的眼光察觉,她爱我们,并没有存心要打的意思。”中“狡猾”一词的表达效果、(我的老师)“狡猾”本是贬义词,“诡计多端”的意思,为什么要用在一个孩子的身上呢?联系上下文的语境,则知这是贬义词褒用,用以形容儿童天真顽皮的神态,从侧面表现了蔡老师对孩子的爱。,2、联系具体语言环境,借助上下文去推测,判断词语的言外之意。如故乡中“我只觉得四周有看不见的高墙,将我隔成孤身,使我非常苦闷。”的“高墙”是比喻的说法,既包含着作者对故乡的失望,也包含着和故乡人的隔膜,而造成这种隔膜的原因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等级观念,而这正是作者苦闷的所在,也是文章所要揭示的主题所在。示例:中考先锋P88淡竹第1题,3、结合整篇文章的语境分析句子的深层含义。解题方法1:文中关键的语句常常是指能够提示和概括文章中心或段意的,内涵丰富,耐人寻味,对全文的内容和结构有重要作用,或在写景状物、刻画人物和议论抒情方面有画龙点睛作用的句子。正确理解和分析这些语句,有助于我们把握文段的意思和全文的主旨。,解题方法2:含义要结合文章的写作背景、写作意图和全文中心去分析。作者的写作意图、感情倾向、文章要表达的中心往往渗透在字里行间,文中的词语和句子都带着作者的感情色彩,任何一个句子都和中心有关,所以结合写作背景,写作意图和中心,可以使对句子的理解更深入、更准确。做到词不离句,句不离篇。表述要准确、通顺。,4、句子赏析题。需要正确判断句子在修辞、描写或语言等方面的特点,进而结合内容分析其作用。A从语言角度去回答:用xx词准确,生动,形象,描绘出了X事物的X特征。B从修辞角度回答:句子往往用了比喻、对比、借代等修辞手法。答题时,把它们所指的对象揭示出来,再疏通句子,就可以了。修辞方法赏析思路为:修辞方法+作用+思想感情。C要分析出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D挖掘语句的深层含义。象征,双关,托物言志等。注:还要联系上下文解释。例如:测试题(六)第18题,示例1:(2009年河北省昙花终于怒放)今年中秋佳节将临的前几天,我突然发现最长的那枝已冒出小蕾来,每隔一天就大了许多,如小型的佛手农历八月十三日,我来到花架边观察,只见嫩绿的花苞低首含羞,微启小口。我立即预感到,今夜昙花终于要怒放了。大约到晚上九时,她便开始悄然开放。原先柔软下垂的筒状萼部,徐徐向上翘升,作白天鹅抬头状。随之花瓣缓缓展开,如玉女提裙起舞,清香阵阵,优美绝伦。啊,她就是“月下美人”啊!20.简要分析选文第段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3分)_。,答: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描写了昙花含苞待放的情态,将昙花人格化,更加生动形象。,示例2:2010年河北省中考最美的善举 20对下面句子中画线部分进行简要赏析。(3分)尤其是到了中午,他总是喜欢买回五六个酱紫色的猪蹄儿,啃得啧啧作响,弄得那张原本就腻乎乎的脸像是刚从油锅里浸过一般。答:本题是一道句子赏析题。需要正确判断句子在修辞、描写或语言等方面的特点,进而结合内容分析其作用。首先可采用抓关键词法进行词语赏析;然后再用情境法进行修辞方法赏析,要分析出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修辞方法赏析思路为:修辞方法+作用(写出了什么特点+思想感情(哲理情趣)。,【答案】示例:用“啃”和“啧啧”写出了“络腮胡子”吃相的不雅,用词准确而生动;“像是刚从油锅里浸过一般”,用夸张的修辞手法,突出(强调)“络腮胡子”脸面油腻的特点。画线句子传神地表达了“我”对“络腮胡子”的厌恶之感。示例3:中考先锋P83惊蛰第3题示例4:中考先锋P89母亲石第1题,5、一句话在文中的作用:(要从内容和结构两个方面去回答)A、文首:内容上(开篇点题、渲染气氛、埋下伏笔、设置悬念)结构上(为下文作铺垫、总领下文)B、文中:结构上(承上启下、小结上文、引出下文),内容上结合具体语境来回答。测试题(六)第15题 C、文末:内容上(点明中心、深化主题或画龙点睛、)结构上(首尾照应,结构完整,总结全文。)示例:中考先锋P83惊蛰第4 题。示例:中考先锋P89母亲石第4题,6、能确定词语指代的内容:一般出现在上文,找出后带入原文,看是否通顺合理。(1)文段(各种文体)指示代词指代对象的判断。A、常用的指代词有:这、那、这些、那些、其他、以上、如此、此 B、一般是往前找(有时也往后找)。C、找到之后,将找到的内容放在指代词所在句读一读,看是否合适。例如:测试题(七)第19题,(2)具体词语的含义与作用?方法:联系词语本义,解释在文中的含义,找出其指代的具体内容。答:“”一词原指,这里指,起到了的作用。示例:中考先锋P87我们一样爱他们第2 题。示例:中考先锋P82第1题,7、文中某句话的某个词可以换成另一个词吗?动词:不能,因为这个动词准确、具体、生动地描写了 对象 所以 形容词:不能,因为这个形容词生动形象地描写了 对象 所以 副词:不能,因为该词准确地说明 对象 的情况(程度、限制、时间、范围),换了之后就变成 与事实不符。,8、一句话中某两三个词(或两三句话,两三段话)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 不能。因为(1)与人们认识事物的(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现象到本质)规律不一致(2)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3)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不能互换。,总之,要注意句子所处的具体语言环境。此外,还可以 抓住中心 来理解句意(任何一个关键句都与中心有着密切的联系);可以结合 社会背景 来理解句意(社会背景与作品的内容和作者的写作目的有密切关系);还可以从 表达方式 入手分析句意,比如记叙文中的议论往往起画龙点睛、揭示记叙的目的和意义的作用,而议论文中的记叙则往往起例证的作用,说明文中的描写或起再现说明对象的特征的作用,或起点染作品使之更生动的作用。以上方法都应结合句子所处的具体环境灵活运用。,十、揣摩人物的心理 1、根据语境,揣摩人物的心理活动或内心情感。示例4:中考先锋P89母亲石第2题 解题:必须把握文意,符合作品中人物的身份、地位、性格特点和当时的情境,分析出人物的内心情感。2、根据语境,补写心理活动。(1)必须用第一人称。(2)必须仔细研读具体语境。,十一、小说的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1、人物(主要要素)。题型:根据选文分析人物的形象(或人物的性格特点),并说出刻划人物时采用了什么方法?(一定要注意是否要求结合选文的相关描写来分析)示例:中考先锋P84第3题。示例:中考先锋P85风雨中的菊花第2 题。示例:中考先锋P86让儿子独立一回第2 题。示例:中考先锋P90厨房中的父亲第5 题。,2、情节:其中情节包括(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尾声)题型:(1)概括情节一个情节或几个情节(每个情节用四字词语概括)(2)你觉得文段的什么地方是故事的高潮,说说理由?(表达的情节最激动人心,情感最强烈,或最能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或最能突出文章的主旨等)(3)续写小说结尾按照小说故事情节发展的规律续写,要简洁含蓄,富有哲理,引人深思。3、环境:,十二、刻画人物的主要手法(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神态描写)肖像(外貌)描写包括神态描写(描写人物容貌、衣着、神情、姿态等):交代了人物的身份、地位、处境、经历以及心理状态、思想性格等情况。语言(对话)描写和行动(动作)描写:形象生动地表现出人物的心理(心情),并反映了人物的性格特征或精神品质。有时还推动了情节的发展。心理描写:形象生动地反映出人物的思想,揭示了人物的性格或者品质。,十三、修辞手法及作用示例中考先锋P89鸟是树的花朵第1题示例中考先锋P89母亲石第1题,十四、写作手法 种类?,先抑后扬、托物言志、正反对比、借景抒情、衬托(正衬、反衬)、侧面烘托、象征、想象、联想、象征、开门见山、设置悬念,埋下伏笔,为后文作铺垫、虚实结合、以小见大、卒章显志、首尾呼应等等。,常用具体如下:(1)对比手法通过比较,突出事物或描写对象的特点,更好地表现文章的主题。(2)欲扬先抑和先扬后抑。先贬抑再大力颂扬所描写的对象,上下文形成对比,突出所写的对象,收到出人意料的感人效果。(3)前后照应(首尾呼应)使情节完整、结构严谨、中心突出。(4)象征手法 把特定的意义寄托在所描写的事物上,表达了的情感,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5)衬托(侧面烘托)手法和正面描写。以次要人或事物衬托主要的人或事物,突出主要的人或事物的特点、性格、思想、感情等。(6)拟人手法:赋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动作,使物人格化,从而达到形象生动的效果。(7)设置悬念:为下文做铺垫,为下文埋下伏笔,吸引读者阅读的兴趣和思考,丰富文章内容,使文章的结构跌宕起伏,可读性增强。(8)埋下伏笔,(为后文作铺垫):引出下文,使下文的能自然的展开。,2010年河北省中考最美的善举 23选文主要运用了欲扬先抑和对比的写法,请就其中的一种写法结合选文作简要分析。(3分)答:本题考查了文章的表现手法。常见的表现手法有:1、对比;2、欲扬先抑;3、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等。要求考生要理解这些表现手法,并能结合文章进行分析,注意要组织好答题语言。本题属选择作答。,【答案】示例一:选文运用了欲扬先抑的写法,先写“络腮胡子”的粗俗,后写他的善举。这样写使文章内容更有波澜,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明。示例二:选文运用了对比的写法,如“络腮胡子”的粗俗与他的细心善良对比。(“我”的施舍与“络腮胡子”的善举对比;“络腮胡子”的大大咧咧与1号床母子的安安静静对比。等等)对比手法的运用,突出了人物形象和文章主题。,十五、结合生活谈自己的感受?,1、此考点包括的主要内容有:(1)对作品中感人的情景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2)表达自己从作品中获得的

    注意事项

    本文(中考记叙文复习.ppt)为本站会员(小飞机)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