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PPT文档下载  

    新教材课件总论.ppt

    • 资源ID:6230593       资源大小:519.50KB        全文页数:56页
    • 资源格式: PPT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新教材课件总论.ppt

    1,方 剂 学,主讲教师,杨力强,2,绪 言,【目的要求】,1.掌握方剂、方剂学的定义。2.明确方剂学研究的内容及学习任务。3.方剂学在祖国医学中的地位。4.学习方剂学的基本要求。,3,1、何谓方剂?,姓名 性别年龄 地址麻黄10g 桂枝10g杏仁10g 炙甘草6g 水煎服 日一付 医生:AAA 年 月 日,药物,用量,用法,辨证审因,确定治法之后,按照组方原则的要求,选择适合的药物,酌定用量,用法,妥善配伍而成的制剂。,4,2、方剂学研究的内容及其定义。(1)方剂学是研究治法、如何运用药物配伍组方、如何运用古今成方。(2)定义方剂学是研究和阐明治法与方剂的理论及其临床运用的一门学科。,【教学内容】,5,方剂学的内涵:方剂学是研究治法与方剂配伍规律及其临床运用的一门学科。其研究已由以往以文献归纳为主要方法的释理性研究,发展为集药物化学、药理学、分子生物学、计算机与信息科学等现代多学科交叉渗透的综合工程。,从前研究:古方进行分类、对组方配伍予以说理、侧重于凭经验指导运用方剂等以文献整理归纳为主要方法的释理性研究模式。现代研究:以中医药学理论为依托,以运用药物化学、药理学、分子生物学、计算机与信息科学等现代科学技术开展实验研究为重要研究手段,以揭示方剂的配伍规律、寻找复方发挥药效的物质基础、分析研究复方产生疗效的机制及在体内的吸收代谢过程、创制高效新方以及明确方剂运用规范。,6,方剂学的外延 数千年传统中医实践经验的积累,现代自然科学研究手段的融入,有学者提出方剂学外延为理论方剂学、实验方剂学、应用方剂学和临床方剂学。,理论方剂学:包括以探讨方剂配伍规律为主要任务的配方学和分析方剂与证候内在联系的方证学。实验方剂学:包括以寻求方剂发挥药效的物质基础为目标的方剂成分化学和深入研究方剂疗效机理及在体内吸收代谢过程的方剂药理学等;应用方剂学:包括专事研制方剂新型工艺的方剂工艺学和以制订方剂质量控制标准为使命的方剂质控学等;临床方剂学:包括评价方剂临床疗效的临床药理学和以监测方剂毒副作用为功能的临床毒理学等。,7,3、方剂学在祖国医学中的地位(1)方剂是治疗疾病的主要工具之一。(2)方剂学是祖国医学理、法、方、药的重 要组成部分。(3)方剂学是基础理论沟通临床的桥梁学科。,8,4、学习方剂学的主要任务(1)掌握治法、组方的原理和配伍规律。(2)学会分析方剂和运用药物组方的能力。(3)掌握一定数量的代表方,初步学会运用 方剂的能力。,9,5、学习方剂学方法与要求(1)具体方剂学习分三级要求:掌握:要求掌握方剂的组成、用法、功用、主治、方解以及临床变化运用(98首方);熟悉:要求熟悉方剂的组成、功用、主治与方解(42首方);了解:要求了解方剂的功用与主治等一般内容(48首方)。,10,(2)课堂讲授与自学相结合,充分发挥同学们的主观 能动性,了解部分的内容原则上要求自学。(3)学习方剂学一级方、二级方要求背诵方剂歌诀,即汤头。,附:学习参考书 伤寒明理论药方论 金镜内台方义 古今名医方论 删补名医方论 绛雪园古方选注 医方集解 成方切用 医方发挥 汤头歌诀 中医方剂大辞典 医方考,11,6 方剂学的学习方法:紧密联系已学各科知识 正确处理理解与记忆的关系 注意理论联系实际 背诵一定数量的方歌 加强预习与及时复习,12,上 篇 总 论第一章 方剂学发展简史目的要求 了解方剂学的发展概况,熟悉各历史阶段具有代表性意义的重要医籍和方书的时代、作者及主要价值。教学内容先秦时期:复方的产生与初步发展 五十二病方-载方283首,用药242种,剂 型有丸、汤、饮、散等,是现存最古老的方书。,13,两汉时期 方剂学形成、方剂理论奠基黄帝内经-全面论述了人体的生理、病因、病 理、病证、诊法、针刺及治则、治法、组方的基本结 构,并载方13首。是最早记载方剂学基本理论的著作,为方剂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伤寒杂病论-汉代张仲景。融理、法、方、药 于一体。其中伤寒论载方113首,金匮要略 载方245首,除重复外共323首。后世称之为“方书之 祖”,称其方为“经方”。,14,魏晋南北朝时期:注意实用,略于理论肘后备急方-东晋葛洪。所载方剂简、便、廉、效。梁代陶弘景增补至101首方,更名为肘后 百一方;金人杨用道又选择了证类本草的附 方增入,又更名为广肘后为急方。,刘涓子鬼遗方主要内容有外伤、痈疽、疥癣、疮疖及其它皮肤病的论述与治疗,有论有方。是现存最早的外科方书。,15,隋唐时期:大部头方书出现备急千金要方-唐代孙思邈。列有诸病、脉 法、针灸等,分132门,载方 5300余首。其后又撰 千金翼方,共30卷,载方 2200 余首。对唐代 以前的医学成就作了一次总结,许多医学资料赖以 传世。外台秘要-唐代王涛。全书计40卷,分1104 门,载方6800余首。整理、保存了一大批唐代及唐 以前的医书,很多方书皆赖以传世,为后世研究唐 以前方书提供了保贵资料。,16,宋金元时期:方剂学全面发展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宋代和剂局制售成药的处 方制剂的规范。最初载方297首,后经修订、增补 至788首。是我国历史上由政府组织编制的成药典。小儿药证直诀-宋代钱乙。是现存最早的儿科 专著。伤寒明理论-金人成无己。其中的伤寒药方 论深入详细地论述了伤寒论20首常用方的组 方原理,方、药间的配伍关系,开方论之先河,是 方论的首创者。,17,明清时期:方药共融普济方-明代朱橚(朱元璋第五子)。共426 卷,1960论,2175类,778法,61700余方。是我 国 古代规模最大,载方最多的方书。医方考-明代吴昆。是我国第一部方论专著,为后世方剂理论专著开其首端。医方集解-清代汪昂。选择临床常用方300余 首(附方不计),按治法、病因,及妇、儿、外 科,分补养、发表、涌吐、攻里、祛寒、清暑 共21门,既是方论的专著,又首开方剂综合分类 之先河。,18,近现代时期:中医方剂大辞典-南京中医药大学主 编。载方96592首,分11个分册,1800多万 字。汇集了古今方剂研究成果,是学习、研 究方剂学的重要参考书。,19,第二章 方剂与治法,【目的要求】1.掌握方剂与治法的关系。2.熟悉八法的含义及其适应证。,20,第一节 方剂与治法的关系方剂的涵义“方者,法也;剂者,调也。”在证辨 审因,确定治法之后,在法的指导下,选择适合的 药物,酌定用量,按照组方结构的要求,并妥善配 伍而成的。治法的涵义治疗疾病的方法。是在辨清证候,审 明病因、病机之后,有针对性地采取的治疗法则。,21,方剂与治法的关系:治法是指导遣药组方的依据 不能有方无法 方剂是治法的具体体现 不能有法无方,方从法立,以法统方治法与辨证统一用方与治法不悖,学习方剂与治法关系的宗旨在临证施治时,必须 遵照先辨证立法,在法的指导下选药组方或运用 成方。,22,第二节 常用治法(八法)1汗法 是通过开泄腠理,调畅营卫,宣发肺气 等作用,使在表的外感六淫之邪随汗解的一类 治法,亦称解表法。作用:通过宣发肺气,开泄腠理毫毛,调畅营卫,并引动人体正气向上向外驱邪,使人体微微汗 出,肌表之邪随汗而解。,23,适应证:外感六淫表证、疹出不透、疮疡初起以及水 肿初起等见恶寒发热等表证者。总之,凡是邪在 肌表或病邪由里达表,需要透邪外出的病证均可 用汗法,以达到解表透疹消肿止痛止痢 之功。分类:主要分辛温法辛凉法。但根据病邪兼夹的不 同以及体质之异,汗法常配合其它治法运用,故 又有扶正解表化饮解表理气解表以及透疹解 表等治法。,24,2吐法通过涌吐的方法,使停留在咽喉胸膈 胃脘的痰涎宿食以及毒物等从口中吐出的一种 治法。作用:引邪上越,促使呕吐,使停留于咽喉胸膈 胃 脘的痰涎宿食以及有毒物质从口中吐出,以 宣通壅塞,通畅气机。适应证:有形之实邪以及毒物停阻于上焦或胃脘,而 病情急迫,急需吐出之证。如痰涎阻于咽喉胸 膈证,宿食壅阻胃脘证,毒物尚留胃中等。,25,3.下法通过泻下、荡涤、攻逐等作用,使停留在 肠胃的宿食、燥屎、冷积、瘀血、结痰、停水等 从下窍而出,以祛邪除病的一类治法。作用:荡涤肠胃,泻下积滞,逐瘀泻水,使停滞于胃 肠的宿食燥屎冷积以及瘀血痰饮等有形之 邪从大便而出。适应证:里实证有形之邪结实于里之证,如宿食 停滞肠胃,燥屎内结,实热内结,冷积内停,水 饮结实,瘀血留蓄等。分类:主要分寒下温下润下逐水以及攻补兼施 等法。根据兼夹证的不同,配合其它治法运用。,26,4.和法是通过和解与调和的方法,使半表半里之邪,或脏腑阴阳表里失和之证得以解除的一种治法。作用:和解少阳半表半里之邪,调和阴阳寒热,调和 脏腑,以及调和营卫等。适应证:邪在少阳半表半里,脏腑不和(肝脾不和 肝胃不不和),寒热错杂,营卫不和以及疟疾等。分类:和解少阳调和肝脾疏肝和胃调和寒热 以及透达膜原调和营卫等法。,27,5温法通过温里祛寒的方法,以治疗里寒证的一 种治法。作用:温里祛寒,回阳通脉,以祛除脏腑、经络间之 寒邪,使阳气得以恢复,经络通而血脉和。适应证:里寒证阴寒之邪在脏腑、经络所致的病 证。如中焦虚寒证、少阴虚寒证、寒凝肝经证、寒凝经脉证以及阳气衰微之证等。分类:温中祛寒、温肝散寒、回阳救逆以及温经散寒 等法。根据兼夹证的不同,温法又常与其它的治法 配合运用,尤其常与温阳益气法同用,因寒为阴邪,最易伤阳气之故。,28,6清法通过清热、泻火、凉血、解毒等方法,使在 里之热邪得以解除的一种治法。作用:清热泻火,凉血解毒,以清除里热。适应证:里热证气分证、营分证、血分证、气血两 燔证、腑热证以及暑热证等。分类:清气法、清营法、凉血法、气血两清法、清热解 毒法、清脏腑热法、清虚热法以及清暑法等。根据 邪气兼夹之不同以及病情虚实之异,清法又常与其 它治法同用。其中,热为阳邪,最易伤阴,大热又 易耗气,故清法最常与补气、养阴法配伍运用。,29,7消法通过消食导滞、行气活血、化痰利水、以及 驱虫的方法,使气、血、痰、食、水、虫等所结成 的有形之邪渐消缓散的一种治法。作用:消食导滞,行气散结,活血祛瘀,化痰利水,消 坚散结以及驱虫等,使气、血、痰、食、水、虫等 郁结之邪得以渐消缓散。适应证:一切郁结积聚之证宿食停滞不化,气机郁 滞,瘀血内停,水湿内停,痰饮不化,疳积虫积等。分类:消食导滞,行气散结,活血祛瘀,化湿利水,祛 痰化饮,消痞化积以及驱虫消疳等法。根据病情寒 热虚实的不同,常配伍相应的治法运用。,30,8补法通过补养的方法,以治疗虚弱证侯一种治 法。作用:补益气、血、阴、阳,以恢复人体的正气。适应证:虚证气、血、阴、阳亏虚之证。分类:补气、补血、补阴、补阳以及气血双补、阴阳 并补等法。另外,根据虚损的脏腑不同,又有补 肺、补脾、补心、补肝、补肾等法(直接补益 法);根据五行相生的理论,还有培土生金法、补火生土法、滋水涵木法、补金生水法等(称间 接补法),即难经“虚者补其母”之法。,31,第三章 方剂的分类,【目的要求】了解历代有关方剂分类的方法及其主要代表著作。其分类方法大致有按病证分类、按病因分类,按脏腑分类,按组成分类,按治法分类等。其中,最适用的是以治法分类,便于以法统方。(具体内容自学),32,第四章 方剂的组成与变化,【目的要求】1熟悉组成方剂的意义。2掌握方剂的基本结构君、臣、佐、使药的涵义 及其构成的方法。3掌握方剂变化的三种形式药味加减的变化、药 量增减的变化、剂型更换的变化。,33,【教学内容】第一节 方剂的配伍目的 1、产生协同作用。2、以增强药力。3、控制多功用单味药的发挥方向。4、扩大治疗范围,适应复杂的病情。5、控制药物的毒副作用。,34,第二节 方剂的基本结构君药 含义:针对主病或主证起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主病之谓君”素问至真要大论)构成方法:1.君药为一方之主,是方中不可缺少的药物;2.选药组方时,应首先确定君药;3.君药一般药味少而药量大。(李东垣:“君药分量最多”。张元素:“力大者为 君”。),35,臣药 含义有二:1.辅助君药加强治疗主病或主证的药物;2.针对兼病或兼证起治疗作用的药物。构成方法:1.当君药治疗主病或主证须增强其治疗作用时,一 般选择与君药同类性质的药物;2.当病情复杂,出现兼病或兼证时,宜选用相应的 物为臣;3.臣药的药力小于君药(即张元素“臣药次之”);4.当病情较单纯,君药足以胜任治疗主病或主证时,臣药可不选用。,36,佐药含义有三:1.佐助药:协助君、臣药以加强治疗作用或直接治 疗次要的兼证。2.佐制药:用以消除或减缓君、药的毒性与烈性。3.反佐药:病重邪甚,可能拒药时,用与君药相反 而又能疗中起相成作用的药物。,病重邪甚 阴阳格拒,阴寒内盛格阳于外,阳热内盛格阴于外,治以温热之药 阴寒之邪格拒热药于外,治以寒凉之药 阳热之邪格拒寒药于外,服药即吐(拒药),服药即吐(拒药),配伍寒凉之品,配伍温热之药,反 佐,37,构成方法:1.佐助药的构成:(1)当君、臣药治疗主证或兼证需要增强药力时,宜 选择具有协同作用的药物为佐助;(2)当次要兼证比较明显,君、臣药又无以兼顾时,可选用相应的药物以治疗;(3)君、臣药足以胜病,而次要兼证又不明显时,可不 选用;(4)佐助药的用量,一般小于君、臣药。,38,2.佐制药的构成(1)当方中的君药或臣药有毒性,或药性峻烈 时,宜选择能消除或减弱其毒性,或制约 其烈性的药物以为佐制,减轻对人体的不 良反应;(2)如方中君、臣药平和无毒,佐制药可不选 用。,39,3.反佐药的构成(1)当病重邪甚,阴阳格拒,可能拒药时,当选用与 君药味相反(主要是药性相反)的药物以为反佐;(2)反佐药的药味宜少,药量宜小,量大则欺君;(3)如病情轻缓而无格拒者,不宜选用。,40,使药 含义有二:1.引经药:能引方中诸药以达病所的药物。(引经报使,方中卒徒之药)2.调和药:用以调和方中诸药作用的药物。其中,又 有两个方面的意义:一是调和方中诸药的功能,一 是调和方中的药味。,41,构成方法:1.引经药的构成:(1)应根据病位所在的脏腑、经络不同,选择善入该 脏腑、经络的药物以为引导;(2)如方中君、臣药能直达病所而兼有引经作用时,应不另选引经药;(3)引经药用量宜轻。2.调和药的构成:(1)当方中运用相反配伍,如寒热并用、升降同施、散收合等组方时,常选配调和药;(2)方中用药过辛或过苦,或有不良气味,可配调味 药;(3)调和药一般药味少而用量小。,42,第三节 方剂的变化形式,方剂变化的意义:1.病人所呈现的症状与原方所列的主治证不完全相 符,所谓“证有千变,药亦千变”。2.病情的轻重、体质的强弱、年龄的大小、四时气 候以及地土方偶、生活习惯等不同情况,都有与 用药、剂量、剂型等密切相关。,43,方剂变化的形式(方法)1药味加减的变化(1)主药、主证不变,随着次要症状的出现及 兼夹证的不同,增减方中次要的药物(主要 是佐、使药),以适病情的须要。(称为随 证加减),44,例一 桂枝汤的加减变化,45,(2)增减方中的药味,改变方中的主要配伍,可以改 变该方的功用与主治。,例二 麻黄汤的加减变化,46,2药量增减的变化(1)主治、功用、药味均不变,根据年龄的大小、病 情的轻重、体质的强弱以及四时气候等不同情况,按一定比例增减方中药物的用量,以改变该方药 力的大小。(2)组成方剂的药味不变,增减方中药的用量,改变 该方药量的配伍关系,可以改变该方的功用与主 治。,47,例三 小承气汤与厚朴三物汤的鉴别,48,3 剂型更换的变化 同一首方剂(药味、用量均不变),根据病情轻重缓急的不同,以运用不同的剂型,以改变其药力的大小与峻缓。,例四 理中丸与理中汤的鉴别,49,第五章 剂 型,【目的要求】1了解各种剂型的含义及其特点。2熟悉汤剂、散剂、丸剂、丹剂、膏剂、酒剂等传 统剂的制作方法及临床意义。3自学为主,结合观看录像。,50,第六章 方剂的服法【目的要求】1.掌握服药的方法。2.熟悉服药的时间。,51,【教学内容】,1服药时间 一般药物宜饭前一小时左右服用,有利于脾胃充分 运化药力;病在上焦者,宜食后服,以利药力游溢于上焦;病在下焦者,宜食前服,以利药力行于下焦;补益药宜空腹服,以利脾胃运化药力,使补而不滞 碍脾胃;,52,泻下药亦宜空腹服,以增强通下之力;安神药宜临卧前服,以利镇静安眠;治疟药宜发作前期2小时服,使正气得安,邪气消亡,以利控制疟疾的发作;治疗慢性病宜定时服,使药力持续不断,以利调治;治疗急性重病则不拘时候服,并应根据病情的变化,随时服药治疗。,53,2服药方法 一般一日一剂,分23次温服;病情急重者,一剂药可一次顿服,根据病情的需要,一日可服23剂;呕吐的病人,宜小剂量频服,以减少药后呕吐;药性峻烈或毒性大的药物,宜从小剂量开始,逐渐 增加剂量,并做到得效即止,以免中毒;,54,昏迷的病人或口噤者,因吞咽困难,可用鼻饲法 给药;一般说,用寒凉药治热病,宜凉服;用温热药治 寒病,宜热服,以增强清热或祛寒之力。若病重 邪甚,阴阳格拒,可能病邪拒药时,又应寒药热 服,热药凉服,是服法反佐。即素问五常政大 论:“治热以寒,温而行之;治寒以热,凉而行 之”。,55,附:处方常识 某某 医 院 处 方 笺,姓名 张 三 姓别 男 年龄 36岁 科别中内,(先煎),(先煎),(先煎),(先煎),30g,30g,15g,15g,15g,15g,15g,6g,6g,6g,4.5g,15g,56,复习思考题:1、如何理解方剂与治法的关系?2、何谓“八法”?各法的作用及适应证怎样?3、方剂基本结构-君、臣、佐、使药的含义怎样?试举一方为例说明。4、方剂变化有哪几种形式?厚朴三物汤与小承气汤的变化属哪一种变化?5、如何控制药物在方中的发挥趋向及毒副作用?,

    注意事项

    本文(新教材课件总论.ppt)为本站会员(小飞机)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