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PPT文档下载  

    中古音的语音系统.ppt

    • 资源ID:6219777       资源大小:334.49KB        全文页数:15页
    • 资源格式: PPT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中古音的语音系统.ppt

    ,中古音的语音系统,一韵书的产生和切韵系韵书的沿革(一)韵书的产生 韵书是我国古代一种按音系编排的字典,它把同韵字编排在一起,目的在于帮助人们做诗、写文章(主要是韵文)时便于押韵。宋书谢灵运传:“一简之内,音韵尽殊;两句之中,轻重悉异。妙达此意,始可言文。”陆法言切韵序:“欲广文路,自可清浊皆通,若赏知音,即须轻重有异。”又说:“凡有文藻,即须明声韵。”在韵书史上,据隋书经籍志记载,我国最早的韵书是魏李登的声类,其次是西晋时小学家吕忱之弟吕静仿照声类写的韵集,但是这两部书早已失传,我们只能从有关记载中了解一些概况。比如唐封演闻见记著录说:“魏时有李登者,撰声类十卷,凡一万一千五百二十字,以五声命字,不立诸部。”,中古音的语音系统,颜氏家训音辞篇:“自兹厥后,音韵蜂出,各有土风,递相非笑。”(二)切韵的成书情况刘臻,沛国相人(今安徽宿县西北)颜之推,祖籍琅邪临沂(今山东临沂县),祖辈后迁居建康(南京)卢思道,范阳人(今河北涿县)魏彦渊,钜鹿下曲阳人(今河北晋县)李若,顿丘人(今河北清丰县)萧该,兰陵人(今江苏武进县)辛德源,陇西狄道人(今甘肃狄道县)薛道衡,河东汾阴人(今陕西荣河县),中古音的语音系统,陆法言切韵序:昔开皇初,有仪同刘臻等八人,同诣法言门宿。夜永酒阑,论及音韵。以古今声调既自有别,诸家取舍亦复不同,吴楚则时伤轻浅,燕赵则多涉重浊,秦陇则去声为入,梁益则平声似去。又支章移切脂旨夷切鱼语居切虞遇俱切共为一韵,先苏前切仙相然切尤于求切侯胡沟切俱论是切。欲广文路,自可清浊皆通;若赏知音,即须轻重有异。吕静韵集、夏侯詠韵略、阳休之韵略、周思言音韵、李季节音谱、杜台卿韵略等,各有乖互,江东取韵,与河北复殊。因论南北是非,古今通塞,欲更捃选精切,除削疏缓,萧、颜多所决定。魏著作谓法言曰:“向来论难,疑处尽悉,何为不随口记之?我辈数人,定则定矣。”法言即烛下握笔,略记纲纪。后博问英辩,殆得精华。於是更涉馀学,兼从薄宦,十数年间,不遑修集。今返初服,私训诸弟子,凡有文藻,即须明声韵。屏居山野,交游阻绝,疑惑之所,质问无从。亡者则生死路殊,空怀可作之叹;存者则贵贱礼隔,以报绝交之旨。遂取诸家音韵、古今字书,以前所记者,定之为切韵五卷。剖析毫厘,分别黍累,何烦泣玉,未得县金。藏之名山,昔怪马迁之言大;持以盖酱,今叹扬雄之口吃。非是小子专辄,乃述群贤遗意。宁敢施行人世,直欲不出户庭。于时岁次辛酉,大隋仁寿元年也。,中古音的语音系统,(三)切韵系韵书的沿革 由于切韵撰者名高,审音精确,权威性强,适应范围广,故切韵一出,六朝以来的韵书就失去市场,湮没无闻。由于它继承了前代韵书的优点,总结了韵书编写的得失,是我国韵书史上划时代的产物。到了唐代,切韵被作为科举考试的标准韵书,其地位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因此为切韵增字作注的人很多,其中主要的有王仁昫的刊谬补缺切韵、孙愐的唐韵以及李舟的切韵等。可惜的是,切韵及唐人的增订本在以后很长的时间里失传了,今天所能看到的是清末以后才陆续从敦煌石室、新疆吐鲁番及故宫等地发现的,而且大多数是一些残卷,大约有四类:即唐写本切韵、五代切韵刻本、唐写本孙愐的唐韵、唐写本王仁昫的刊谬补缺切韵。可参见周祖谟编著唐五代韵书集存(中华书局,1983)、北京大学影印的十韵汇编(1936)。到北宋初,陈彭年、丘雍等人据切韵及唐人的增订本对切韵进行了修订。修订本于真宗景德四年(1007)完成,于真宗大中祥符元年(1008)改名为大宋重修广韵,简称广韵。这是第一部官修韵书,是切韵最重要的增订本。广韵虽距切韵成书时间已有400多年,但其语音系统与切韵基本上是一致的,属切韵系统的韵书,只是收字大为增加,计有26194字,比切韵的字(11000余字)多出一倍以上,注释也较详细。,中古音的语音系统,广韵撰成后,一直流传到今天,切韵及唐人的增订本反而销声匿迹了,直到清代末年,人们始终未见到切韵。然而广韵虽非切韵,但由于没有改变切韵的音系,所以在完整的切韵重现之前,它就成了研究中古音最重要的材料。不仅如此,研究上古音和近代音也需要根据广韵上推下演,它是连接二者的重要桥梁。广韵现存的本子较多,目前较好的本子有周祖谟先生的广韵校本(中华书局,1960)和余迺永新校互注宋本广韵(上海辞书出版社,2000)礼部韵略 集韵 平水韵(四)切韵音系的性质 切韵题解:沈括梦溪笔谈卷十五:“所谓切韵者,上字为切,下字为韵。”晁公武群斋读书志卷四:“切韵者,上字为切,下字为韵。”韩道昭五音集韵序:“迄于隋唐,斯有陆生,定为切韵五卷。夫切韵者,盖以上切下韵,合而翻之,因为号,以为名。”,中古音的语音系统,王显切韵的命名及切韵的性质(中国语文1961年第4期)封演封氏闻见记:“周颙好为体语,因此切字皆有纽,纽有平上去入之异。”切韵序:“欲更捃选精切,除消疏缓。”颜氏家训音辞篇:“至鄴以来,唯见崔子豹、崔瞻叔侄,李祖仁、李蔚兄弟,颇事言词,少为切正。”文镜秘府论转载隋人刘善经的四声谱说:“音有楚夏,韵有讹切。”对于切韵音系性质的看法如何,历来就是学者们非常关心的话题,从唐末开始即聚讼纷纭,迄今仍未达一统。关于这个问题,从我们所掌握的材料看,大致可分为三种意见,主要为:一单一音系说1吴音说 唐末李涪切韵刊误里论切韵:“然吴音乖舛,不亦甚乎?”2长安音说 瑞典高本汉中上古汉语音韵纲要:“实质上就是陕西长安方言”。法国马伯乐唐代长安音:“切韵依据的肯定是北方方言,最有可能是作为陆法言及其同好们供职地点的京城的方言切韵从总体上看是记录了略早于唐代的6世纪长安方言。”,中古音的语音系统,周法高玄应反切考、葛毅卿隋唐音研究都肯定为长安音。3洛阳音A 一派为洛阳旧音说 陈寅恪从史实论切韵:“切韵所悬之标准音,乃东晋南渡以前,洛阳京畿旧音之系统。”黄典诚切韵综合研究:“切韵音系是历史悠久的洛阳官音移植到金陵后由文读系统和白读系统交相为用构成的。”B 一派是以李荣、王显、邵荣芬、赵振铎等人为代表的洛阳活方音说(二)综合音系说 综合音系说认为切韵音不是一时一地之音,而是综合古今南北的语音特点而形成的,持论代表为章太炎、王力、黄淬伯、何九盈、张琨等人。(三)读书音说周祖谟切韵的性质和它的音系基础主张切韵音系的基础应当是公元六世纪南北士人通用的雅言,而在审音方面的细微分别则主要根据南方承用的书音,其主要依据是切韵的分韵与齐、梁、陈诗文押韵以及玉篇的韵类基本保持了一致。,中古音的语音系统,周法高考察玄应音时曾判断切韵音系跟玄应音一样反映了长安音,后在论切韵音一文中又修正了自己的观点,他根据周祖谟先生考察玉篇的韵类与切韵非常相近,以及他自己研究玄应音的结果也得出跟切韵差不多的音韵系统,推断“在六七世纪中,不管金陵、洛阳、长安,士大夫阶层的读书音都有共同的标准”,由此也肯定切韵大体代表当时的读书音。何九盈中国古代语言学史:“我们说切韵音系具有杂凑性的特点,这个结论的全部含义仅在于说明切韵非单一性的音系而已,而不能理解为切韵音系与当时的实际语音没有任何的一致性。应该承认:一致性是主要的。只不过它不是跟个别方音一致,而是跟大多数方言区的人都基本上能听得懂、能理解得了的雅音一致。”黄笑山切韵和中唐五代音位系统主要从标准方言基础转移的角度,论证切韵音系是齐梁以来以洛阳皇室旧音为基础、浸染金陵的某些语音而形成的雅音系统,这个系统有以洛阳为代表的北方话和以金陵为代表的南方话两种主要的地域变体。,中古音的语音系统,我们的观点:可以将切韵音系与经典释文、博雅音音系结合起来进行比较研究,结论是经典释文、博雅音音系同样也跟切韵音系保持了高度的一致性,可见六、七世纪中经典释文、切韵、博雅音音系(包括玉篇、玄应一切经音义)一贯秉承的就是士大夫阶层的读书音系统。如果再往更远追溯,受齐永明以来注重精辨音韵的风气的推动,六朝(主要是南朝)文人在承继洛阳皇室旧音的基础上,结合当时某些正音的习惯与要求,逐渐凝定的一套雅音当是切韵的源头。隋书李谔传:“江左齐梁,其弊弥甚,贵贱贤愚,唯务吟咏。遂复遗理存异,寻虚逐微,竞一韵之奇,争一字之巧。南史陆厥传:“时盛为文章,吴兴沈约、陈郡谢朓、琅玡王融,以气类相推毂。汝南周颙,善识音韵。约等为文,皆用宫商,将平上去入四声五字之中,音韵悉异;两句之内,角徵不同,不可增减,世呼为永明体。”,中古音的语音系统,(五)广韵的体例广韵正文共收26194字,分属于206韵,这206韵按平上去入四声分置于五卷之中。其中平声57韵,放在第一、二卷;上声55韵,去声60韵,入声34韵,分别放在第三、四、五卷。一韵之中所含各字按照声母的不同分别排列。同声母的字,唐人称之为“小韵”,小韵也称作“纽”,小韵所含各字均属同音字。每个小韵的首字上都打了一个小圆圈。同音字为同一小韵,不同音字为不同小韵。每一个小韵首字下先注释字义,然后是反切注音(注音只在这个首字下面,代表整个小韵的读音),最后用数字标明该小韵所含字数(包括异体字也计算在内)。另外,有些字释义后注了“又音”,这个“又音”是指这个字除了这里的读音外,还有其他的读音,表现形式为“又某某切”或“又音某”。,中古音的语音系统,(六)根据广韵探求中古音的方法 广韵是一部韵书,它只向我们展示了中古音的韵和声调,而没有直接告诉我们中古有多少声母和韵母。所以要想了解中古声韵的实际情况,还得另辟蹊径。广韵虽然没有直接展示中古的声母和韵母,但它所收的每个字都是用反切注音的,因此中古的各类声母和韵母自然就都包含在这些反切上下字中。那么该如何把广韵中的这些反切上、下字进行归纳,从而得出广韵的声韵系统呢?在这方面,清人陈澧是第一个找到了归纳反切上下字方法的人,他的切韵考运用系联的方法,求出了广韵的声类和韵类。后人一般把他的系联法归纳为三个条例,即基本条例、分析条例和补充条例。(七)广韵的声母及其与宋人三十六字母的差异1在考求广韵声类的基础上对广韵声母所做的归纳见补充的学习材料2广韵声母跟宋人三十六字母的对应关系见教材P61,中古音的语音系统,(八)广韵音系与现代普通话语音系统的比较【从中古到现代音的语音发展】1声母的发展从中古到现代,汉语普通话的声母趋向于简化,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全浊声母的清化 塞音並、定、澄、群;塞擦音从、崇、船;擦音匣、邪、禅。(2)唇音【f】的产生 九世纪中期唐代俗文学里,记载了当时一个叫李及可的著名演员和他所表演的一出滑稽戏,当李及可在舞台上宣称他是精通儒、释吧、道三教的专家后,另一个演员就跟他开始了下面的一段对话:既言博通三教,释迦如来是何人?对曰:“是妇人。”问者惊曰:“何也?”对曰:“金刚经云:敷座而坐。或非妇人,何烦夫坐,然后儿坐也?”(3)知、庄、章三组合流为卷舌声母【t】【t】【】(4)见溪群晓匣和精清从心邪两套声母中各分出【t】【t】【】(5)影、喻三(于)、喻四(以)、疑、明合三(微)合为零声母,中古音的语音系统,2 韵母的发展(1)入声韵韵尾【-p】【-t】【-k】的消失(2)阳声韵韵尾【m】变为【n】唐末胡曾戏妻族语不正:呼十却为石,唤针将作真。忽然云雨至,总道是天因【阴】。(3)开、合、四等变为四呼 四呼形成的时间,不晚于明代初年,明初兰茂韵略易通(1642)已经把中原音韵中的“鱼模”部分成了“居鱼”和“呼模”两部,可见当时【y】韵母和介音应该已经出现,而直到清代音韵学家潘耒在类音里才正式提出来:初处于喉,平舌舒唇,谓之开口;举舌对齿,声在舌腭之间,谓之齐齿;敛唇而呼之,声满颐辅之间,谓之合口;蹙唇而成声,谓之撮口。一般说来,中古开口一二等韵大致变成了今天的开口呼,如来、寒、山、歌、庚等;中古开口三四等韵大致变成了今天的齐齿呼,如齐、尼、祭、先等;中古合口一二等韵大致变成了今天的合口呼,如东、冬、模、卦、桓、瓜、惯等;中古合口三四等韵大致变成了今天的撮口呼,如元、云、律、玄、决、靴等。(4)韵的分化和合流,中古音的语音系统,3 声调的发展(1)平分阴阳(2)浊上变去(3)入派四声4识别入声字的一些方法(1)从自己方言出发,如武汉话里读阳平而普通话里读非阳平的字绝大多数是入声:一 六 七 八 热 黑 屋(2)声调读阳平,声母是不送气的塞音、塞擦音ptk和tstt的字,绝大多数来自入声:白 薄 帛 博 敌 的 德 独 铎 革 国 格 卒 泽 足 族 及 急 觉 节 结 逐 竹 茁 值(3)韵母念ye的字绝大多数来自入声,如:约 岳 崛 缺 薛 虐 榷 橛 越 粤 爵 在常用字中只有“瘸 靴”,来自中古阴声韵戈韵。(4)uo韵母和卷舌声母相拼的字绝大多数来自古入声,如:浊 捉 桌 拙 绰 戳 说 硕 若 弱(5)声母是ttnl和tstss而跟韵母相拼的字,绝大部分来自古入声字,如:得德忒特讷 勒乐则泽择侧策塞色 例外有 呢(女夷切)了(卢鸟),中古音的语音系统,(6)ttnl和ppm跟韵母ie相拼的字,大多来自古入声,如:跌蝶铁帖捏涅聂列烈劣 憋别瞥撇灭蔑(7)声母tstssf跟韵母a相拼的字,一般来自古入声,如:匝杂擦撒萨飒发法罚伐乏(8)利用形声字的声符进行类推:或:惑域蜮魊國 昔:惜腊借鹊错碏 勺:芍灼酌妁药约(9)还可以从反面排除入声字,如阳声韵字肯定不是入声字;声调是阳平,声母是送气塞音、塞擦音的字一般不会是入声字;普通话中念tstss的字,都不是入声字,因为他们都是从止摄支之脂三韵开口精组变来的,如兹子字自疵慈雌刺次赐私司等;还有念 ueiuai韵的,是从止摄、蟹摄而来,一般也不是古入声字,只有个别字例外,如“率”“蟀”(山母质韵),

    注意事项

    本文(中古音的语音系统.ppt)为本站会员(牧羊曲112)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