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PPT文档下载  

    环境应急管理培训资料.ppt

    • 资源ID:6187229       资源大小:2.31MB        全文页数:84页
    • 资源格式: PPT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环境应急管理培训资料.ppt

    加强环境应急管理,西北大学梁丽华,充分认识加强环境应急管理工作的重大意义,加强环境应急管理,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是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全面履行环境综合管理职能的应有之义。各级环保部门要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提高对加强环境应急管理工作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切实把这项工作摆上更加重要的位置,全面推进环境应急全过程管理,积极防范环境风险,妥善处置突发环境事件,确保国家环境安全和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环发2009130号关于加强环境应急管理工作的意见,目 录,第一章 突发环境事件概述第二章 环境应急管理第三章 企业环境风险隐患排查监管第四章 突发事件应对,第一章 突发环境事件概述,一、突发环境事件概念 二、突发环境事件现状 三、突发环境事件分类,突发环境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重大人员伤亡、重大财产损失和对全国或者某一地区的经济社会稳定、政治安定构成重大威胁和损害,有重大社会影响的涉及公共安全的环境事件。环境应急针对可能或已发生的突发环境事件需要立即采取某些超出正常工作程序的行动,以避免事件发生或减轻事件后果的状态,也称为紧急状态;同时也泛指立即采取超出正常工作程序的行动。国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一、突发环境事件的概念,泄漏处理泄漏处理是指对危险化学品、危险废物、放射性物质、有毒气体等污染源因事件发生泄漏时的所采取的应急处置措施。泄漏处理要及时、得当,避免重大事件的发生。泄漏处理一般分为泄漏源控制和泄漏物处置两部分。,一、突发环境事件的概念,二、突发环境事件现状,8,典型重大环境风险事件,松花江重大水污染事件,2005年11月13日,吉林石化公司双苯厂一车间发生爆炸。截至同年11月14日,共造成5人死亡、1人失踪,近70人受伤。爆炸发生后,约100吨苯类物质(苯、硝基苯等)流入松花江,造成了江水严重污染,沿岸数百万居民的生活受到影响。2005年11月21日,哈尔滨市政府向社会发布公告称全市停水4天,“要对市政供水管网进行检修”。此后市民怀疑停水与地震有关出现抢购。同年11月22日,哈尔滨市政府连续发布2个公告,证实上游化工厂爆炸导致了松花江水污染,动员居民储水。同年11月23日,国家环保总局向媒体通报,受中国石油吉林石化公司双苯厂爆炸事故影响,松花江发生重大水污染事件。2005年11月底,国家环保总局称,这次污染事故负主要责任的是吉化公司双苯厂。国家环保总局局长解振华因这起事件提出辞职,2005年12月初,国务院同意他辞去局长职务,任命周生贤为局长。吉化公司双苯厂厂长申东明、苯胺二车间主任王芳、吉林石化分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于力,先后于2005年11月底同年12月初被责令停职,接受事故调查。,四川沱江特大水污染事故,2004年2月中旬到3月2日,四川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对技改项目在试生产过程中,尿素生产系统产生的工艺冷凝液未经有效处理,大量高浓度氨氮废水直接排入沱江,导致了沱江中下游水体氨氮指标严重超标。江水变黄变臭,泛着白色泡沫,江面上漂浮大量死鱼,自来水也变成了褐色并带有氨水的味道。事故给成都、资阳等5市的数百万群众和千家工商企业造成严重的影响和经济损失。事故导致沿江简阳、资中、内江三地百万群众饮水被迫中断,50万公斤网箱鱼死亡,直接经济损失在3亿元左右,被破坏的生态需要5年时间来恢复。四川沱江特大污染事故是一次严重的公共安全事件。事故调查组认为:川化股份公司第二化肥厂在技改项目建设中,严重违反环保法规和相关制度,对事故负有直接责任。事故发生后,位于污染源附近的青白江区环境保护监测站、环境监理所、环保局以及水务局都发现了沱江水质情况的异常,但都没有及时向上级环保部门汇报,也没有采取有效措施及时切断污染源,负有监督监管责任,川化公司所在的青白江区政府对事故负有重要领导责任。成都市锦江区法院一审以重大环境污染事故罪,判处被告人何立光(川化股份有限公司环安处处长)有期徒刑5年,并处罚金人民币4万元;判处被告人吴贵鑫(川化公司分管环保工作的副总经理)有期徒刑4年,并处罚金人民币3万元;判处被告人李俭(川化公司总经理)有期徒刑3年,缓刑3年,并处罚金人民币2万元。法院经审理认为,被告人宋世英、张明、张山分别作为青白江区环保局分管环境监测、环境监理、污染管理的副局长、环境监测站站长和环境监理所所长,违反相关的职责规定,在工作中严重不负责任,未能及时有效地预防、阻止重大环境污染事故的发生,致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其行为已构成环境监管失职罪。据此,法院一审分别判处:宋世英有期徒刑2年6个月;张明有期徒刑2年6个月;张山有期徒刑1年6个月,缓刑2年。,(一)基本情况,环境安全形势十分严峻。当前,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加速发展时期,各种自然灾害和人为活动带来的环境风险不断加剧,突发环境事件的诱因更加多样、复杂。环境恶化状况尚未得到根本遏制;企业环境违法问题仍然普遍存在,环境风险隐患突出;突发环境事件仍呈高发态势,跨界污染、重金属及有毒有害物质污染事件频发,社会危害和影响明显加大。温家宝总理在全国应急管理工作会议上指出:环境污染确实已经成为当前中国发展中的一个重大问题。,平均两天发生1-2起;有时一天同时处理7起以上事件;事件一般持续2-3个月。,近年来全国突发环境事件的基本情况环境保护部直接调度处理的重大事件,2010年截至7月底,全国已经发生118起环境突发事件,2009年突发环境事件仍以水污染和大气污染为主,占总数82.5%。环境污染事件中存在污染物种类多、毒性大等特征。据统计,2009年的171起事件中涉及80多种污染物(包括高毒类化学物),涉及饮用水源污染事件有25起。2005年全国共发生环境污染事故1406起,其中水污染事故693起,占全部环境污染事故总量的49.2%。,2010年以来污染事件频发,福建上杭紫金矿业污染事件,吉林原料桶流入松花江事件,大连油管爆炸污染事件,广东北江韶关镉污染事件,2005年12月16日中午,北江韶关段出现严重镉污染。12月15日,高桥断面监测显示,镉浓度超标12倍多。广东省环保局第一时间向省政府报告,同时查清污染源工作立即开展。在铁的证据面前,冶炼厂的工段长交待了偷排的事情。原来是工厂废水处理一、二系统在停产检修时,为抢进度,将高浓度的含镉废水及污泥直排入北江。与此同时,调查组在韶关冶炼厂马坝分车间,现场发现违法偷排行为铟加工废水混入冷却水直排入北江,镉浓度为2.37毫克/升,超标23.7倍!污染事故发生后,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张德江就北江镉污染事故处理先后作出五道批示,这在广东环保工作史上是第一次,在全国环保工作中也不多见。当日17时55分,在充分听取专家论证意见后,黄华华省长毅然做出决策:立即启动白石窑削污降镉工程和南华水厂除镉应急工程。通过工程措施和流域联合调水等手段,降低水体中的镉浓度,减少随水迁移的镉通量,实现在飞来峡水库出水时镉浓度降至约0.01毫克/升的目标。,(二)突发环境事件原因分析,外因:1、高速发展的工业化、城镇化加剧了突发环境事件的突发与频发;2、产业粗放,布局与结构不合理;结构:目前主要以冶金、化工、有色、电力、水泥等高耗能、高污染的产业为主。布局:化工、石化企业一般都建在大江大河两岸或饮用水源上游。3、排污大。排污总量居高不下。COD排放位于世界第一位 SO2排放位于世界第一位 4、地方为了片面的发展经济,重经济轻环保加速了污染危害的发生。,内因(待查):,政府监管不力,企业监管跟不上,失职,渎职,1监管,无制度,只引进生产技术未引进环保技术(陕西凤翔血铅超标事件),2操作人员,不会操作,一知半解,(如四川沱江事件就是在强行开车时运营造成泄漏引发的。),主观上:企业把追求利益最大化放在首位,把对外部的不经济性转化给社会,客观上:大部分企业规模小、工艺落后、设备陈旧、管理粗放,防范和处置突发事件能力弱。,3 企业防范环境风险意识弱、基础差,4社会公共管理比较薄弱:预警预测能力薄弱,技术支撑不足,法律法规不健全,应急组织体系和队伍还未构架起来,5 社会公众环境诉求不断提高,导致环境群体性事件不断增多,三、突发环境事件分类,(一)按重大程度划分:,根据国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突发环境事件分为特别重大环境事件(级)、重大环境事件(级)、较大环境事件(级)和一般环境事件(级)四级:特别重大环境事件(级)凡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为特别重大环境事件:(1)发生30人以上死亡,或中毒(重伤)100人以上;(2)因环境事件需疏散、转移群众5万人以上,或直接经济损失1000万元以上;(3)区域生态功能严重丧失或濒危物种生存环境遭到严重污染;(4)因环境污染使当地正常的经济、社会活动受到严重影响;,(5)因环境污染造成城市主要水源地取水中断的污染事故;(6)因危险化学品(含剧毒品)生产和贮运中发生泄漏,严重影响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污染事故;(7)利用放射性物质进行人为破坏事件,或、类放射源失控造成大范围严重辐射污染后果;(8)核设施发生需要进入场外应急的严重核事故,或事故辐射后果可能影响邻省的,或按照“国际核事件分级(INES)标准”3级以上的核事件;,(9)高致病病毒、细菌等微生物在实验室研究过程中造成的特大污染事故。(10)转基因生物对人类、动物、植物、微生物和生态系统构成严重威胁,或造成高度侵袭性、传染性、转移性、致病性和破坏性的灾害:(11)盗伐、滥伐、聚众哄抢森林、林木数量达5000立方米(幼树25万株)以上的事件,毁林开垦、乱占林地、非法改变林地用途属防护林和特种用途林林地1500亩以上,属其他林地 3000亩以上的事件。,重大环境事件(级),凡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为重大环境事件:(1)发生10人以上、30人以下死亡,或中毒(重伤)50人以上、100人以下;(2)因环境污染使当地经济、社会活动受到较大影响,疏散转移群众1万人以上、5万人以下;(3)区域生态功能部分丧失或濒危物种生存环境受到污染;(4)因环境污染造成重要河流、湖泊、水库等水域大面积污染,或县级以上城镇水源地取水中断的污染事故;(5)盗伐、滥伐、聚众哄抢森林、林木数量达10005000立方米(幼树5万一25万株)的事件,毁林开垦、乱占林地、非法改变林地用途属防护林和特种用途林林地5001500亩,属其他林地10003000亩的事件;,(6)对省级自然保护区和风景名胜区造成重大直接经济损失的环境污染事故,或资源开发造成严重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可能导致主要保护对象或其栖息地遭受毁灭性破坏,或直接威胁当地群众生产、生活和游客安全的事故;(7)由于自然、生物、人为因素造成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种群大批死亡或可能造成物种灭绝事件;(8)、类放射源丢失、被盗或失控;(9)核设施和铀矿冶炼设施发生的,达到进入场区应急状态标准;(10)进口再生原料严重环保超标和进口货物严重核辐射超标或含有爆炸物品的事件;(11)非法倾倒、埋藏剧毒危险废物事件。,较大环境事件(级),凡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为较大环境事件:(1)盗伐、滥伐、聚众哄抢森林、林木数量达1001000立万米(幼树500050000株)的事件,毁林开垦、乱占林地、非法改变林地用途属防护林和特种用途林林地50一500亩,属其他林地1001000亩的事件;(2)发生3人以上、10人以下死亡,或中毒(重伤)50人 以下;(3)因环境污染造成跨地级行政区域纠纷,使当地经济、社会活动受到影响。(4)类放射源丢失、被盗或失控。,一般环境事件(级),凡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为一般环境事件:(1)盗伐、滥伐、聚众哄抢森林、林木数量达10100立方米(幼树5005000株)的事件,毁林开垦、乱占林地、非法改变林地用途属防护林和特种用途林林地10一50亩,属其他林地20100亩的事件;(2)发生3人以下死亡;(3)因环境污染造成跨县级行政区域纠纷,引起一般群体性影响的;(4)、类放射源丢失、被盗或失控。,(二)按突发环境事件的发生过程、性质和机理,根据突发环境事件的发生过程、性质和机理,突发环境事件主要分为三类:突发环境污染事件、生物物种安全环境事件和辐射环境污染事件。突发环境污染事件包括重点流域、敏感水域水环境污染事件;重点城市光化学烟雾污染事件;危险化学品、废弃化学品污染事件;海上石油勘探开发溢油事件;突发船舶污染事件等。生物物种安全环境事件主要是指生物物种受到不当采集、猎杀、走私、非法携带出入境或合作交换、工程建设危害以及外来入侵物种对生物多样性造成损失和对生态环境造成威胁和危害事件;辐射环境污染事件包括放射性同位素、放射源、辐射装置、放射性废物辐射污染事件。,(二)按发生原因分类,安全生产事故引发突发环境事件(松花江水污染事件)交通事故引发突发环境事件(淮安液氯泄漏事件)违法排污造成突发环境事件(紫金矿业污染事件)水利工程调节引发突发环境事件 开发与施工引发突发环境事件 自然灾害引发突发环境事件(5.12汶川地震后环境破坏、辐射危险)其他原因引发突发环境事件,(三)按污染对象分类,水:影响饮用水事件(千岛湖尾矿库垮塌事件、紫金矿业污水池渗漏)、影响跨界事件(山东临沂砷污染事件,造成下游江苏邳州断水,居民恐慌)气:江苏氯气翻车事件、湖南浏阳隔污染事件、沧州光气事件土壤作物:重金属污染事件(铅、隔、砷),(四)按环境敏感对象受到危害的原因分类,如:污染物长期积累,常态:太湖蓝藻事件,不属于环境应急非常态:凤阳血铅事件、湖南浏阳镇头镇镉污染事件,突然危害:大连油管爆炸、吉林原料桶进入松花江,群体性事件:浙江东阳画水镇化工污染爆发群体性事件,导致数十人被打死,上千人受伤,数百部警车破坏,34,第二章 环境应急管理,一、环境应急法律法规二、危险化学品相关规定,35,环境应急管理可以概括为“一案三制”。,“一案”,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应急管理体制主要指建立健全集中统一、坚强有力、政令畅通的指挥机构;运行机制主要指建立健全监测预警机制、应急信息报告机制、应急决策和协调机制;而法制建设方面,主要通过依法行政,努力使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处置逐步走上规范化、制度化和法制化轨道。,突发事件应对法第十七条国家建立健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体系:国务院: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 25个国家专项应急预案(其中包括国家突发环境事件 应急预案)国务院有关部门:80个国务院有关部门应急预案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和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地方政府总体应急预案 基层(企业、社区、学校)应急预案 临时预案(重大集会、重点工程建设等),我国的应急预案体系,一、环境应急法律法规,二、危险化学品相关规定,第三章 企业环境风险隐患排查监管,一、几个基本概念 二、环境风险隐患排查、治理、防控的责任 主体 三、环境风险隐患排查监管的主体,一、几个基本概念,45,什么是环境风险 什么是环境风险隐患 什么是环境风险隐患排查,46,(一)环境风险,环境风险是指突发性事故对环境(或健康)的危害程度,用风险值R表征,其定义为事故发生概率P与事故造成的环境(或健康)后果C的乘积,用R表示,即:R危害/单位时间=P事故/单位时间C危害/事故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T 1692004 所谓防范环境风险,就是既要减少事故发生的概率又要减轻事故造成的危害。,47,根据研究的对象不同,环境风险隐患的定义不同:广义:区域(流域)的环境风险隐患 狭义:指特定主体的环境风险隐患 根据立场、角度不同,可以指:“源”的环境风险隐患“受体”的环境风险隐患,(二)什么是环境风险隐患,48,环境风险隐患-狭义:隐患主体:各种产业活动单位 产生原因:违反国家(环境保护、安全生产、交通运输、质量检验等)法律、法规、规章、标准和相关管理制度或者其他因素 隐患组成:在生产、经营、储存、运输、使用中存在的可能导致环境事件发生的物的危险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管理上的缺陷,49,1、物的危险状态(不安全状态)1)设施、设备、物质的危险状态 违反安全生产法、产品质量法、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环保法律法规等 生产、贮存的设备处于危险状态:设备老化、装备技术水平低、污染防治设施简陋;管道有裂缝、法兰年久老化、压力贮罐压力不够、冷却循环装置不能正常工作等(安全生产),50,有毒有害、危险化学物质未按有关规定贮存: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第二十八条 易碎、易燃、易爆、有毒、有腐蚀性、有放射性等危险物品以及储运中不能倒置和其他有特殊要求的产品,其包装质量必须符合相应要求,依照国家有关规定作出警示标志或者中文警示说明,标明储运注意事项。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第十六条 生产、储存、使用危险化学品的,应当根据危险化学品的种类、特性,在车间、库房等作业场所设置相应的监测、通风、防晒、调温、防火、灭火、防爆、泄压、防毒、消毒、中和、防潮、防雷、防静电、防腐、防渗漏、防护围堤或者隔离操作等安全设施、设备,并按照国家标准和国家有关规定进行维护、保养,保证符合安全运行要求。,51,没有防范的设施或者设施达不到要求:各种污水装置的处理能力、各种事故池、监控池的实际容量;各清、污、雨水管网的布设以及最终排放口,是否设置消防水收集系统;排放口与外部水体间是否安装切断设施;主体装置区和易燃易爆及有毒有害物储存区(包括罐区)是否设置隔水围堰等(环保)2)环境的危险状态(环保)对周边环境,如环境敏感点、保护目标产生威胁 周边环境本身具有一定的脆弱性,52,2、人的不安全行为 故 意:违法排污行为,违反操作规程行为2005年12月,北江镉污染事件,关东韶关冶炼厂设备检修期间违法超标排放含镉废水;2006年8月,牤牛河水污染事件:吉林省蛟河市吉林长白精细化工有限公司人为倾倒约10吨工业废液至松花江支流牤牛河;2009年2月,江苏盐城市两自来水厂因污染停水特大突发环境事件:取水口约10公里上游的盐城市标新化工有限公司利用停产检修间隙,将储存的含酚高浓度废液及生产废水偷排入厂北边的生产沟,通过蟒蛇河进入新洋港。2009年12月30日凌晨,中石油兰郑长成品油管道渭南支线发生柴油泄漏事故,有大量漏油进入赤水河,并流入渭河、黄河。非故意:粗心大意,由于人对有关安全、环保知识的匮乏而导致的不安全行为,53,3、管理上的缺陷(政府、部门、企业)缺乏社会责任感;决策、规划失误;忽视安全管理、环保管理;缺乏必要的安全教育培训、个人防护培训;生产操作规程制定不当;有关应急预案(安全、环保)制定不当等。,54,环境风险隐患成因示意图,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危险状态,设备的危险状态,环境的危险状态,事故,管理缺陷,隐 患,在一定条件下,55,企业风险因子、事故隐患和事故的关系,企业内部的环境风险因子有很多,但并不是每个风险因子都能成为事故隐患;隐患是事故发生的基础,如果有效地消除或减少了隐患,事故发生的概率就能大大降低。,56,海因里希法则,海因里希认为,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是事故的直接原因,企业事故预防工作的中心就是消除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当一个企业有300个隐患或违章,必然要发生29起轻伤或故障,在这29起轻伤事故或故障当中,必然包含有1起重伤、死亡或重大事故。,57,海恩法则,每一起严重事故的背后,必然有29次轻微事故和300起未遂先兆以及1000起事故隐患。,海恩法则强调两点:一是事故的发生是量的积累的结果;二是再好的技术,再完美的规章,在实际操作层面,也无法取代人自身的素质和责任心。,58,(三)什么是环境风险隐患排查,在环境风险隐患识别的基础上,对环境风险隐患进行逐一检查,通过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并采取有效措施对隐患进行整改、治理,从而彻底消灭隐患,有效控制环境风险。,59,产业活动单位(包括生产、经营、储存、运输)是环境风险隐患排查、治理、防控的责任主体。,二、环境风险隐患排查、治理、防控的责任主体,61,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 第二十二条 所有单位应当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定期检查本单位各项安全防范措施的落实情况,及时消除事故隐患;第二十三条 矿山、建筑施工单位和易燃易爆物品、危险化学品、放射性物品等危险物品的生产、经营、储运、使用单位,应当制定具体应急预案,并对生产经营场所、有危险物品的建筑物、构住物及周边环境开展隐患排查,及时采取措施消除隐患,防治发生突发事件。,2、环境保护法(1989年)第三十一条 因发生事故或者其他突然性事件,造成或者可能造成污染事故的单位,必须立即采取措施处理,及时通报可能受到污染危害的单位和居民,并向当地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和有关部门报告,接受调查处理。可能发生重大污染事故的企业事业单位,应当采取措施,加强防范。,3、新修订的水污染防治法 第六十六条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可能发生水污染事故的企业事业单位,应当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的规定,做好突发水污染事故的应急准备、应急处置和事后恢复等工作。第六十七条可能发生水污染事故的企业事业单位,应当制定有关水污染事故的应急方案,做好应急准备,并定期进行演练。生产、储存危险化学品的企业事业单位,应当采取措施,防止在处理安全生产事故过程中产生的可能严重污染水体的消防废水、废液直接排入水体。,64,4、正在修订大气污染防治法5、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暂行规定(安全监管总局令第16号)第八条 生产经营单位是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和防控的责任主体。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建立健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和建档监控等制度,逐级建立并落实从主要责任人到每个从业人员的隐患排查治理和监控责任制。,企业环境事故防范的主要任务,工业企业,1、安全文化,总则安全政策安全管理系统安全报告制度,2、危险源的辨别和风险评估,3、选址、设计、布局、建设,4、操作,程序人员内部交流教育、培训人的影响因素,5、保养和维修6、技术改造和组织的变更7、安全管理的检查和评估8、服务/期满/关闭,9、企业的其他责任,生产者对其他企业的服务和帮助技术转让联合体,三、环境风险隐患排查监管的主体,67,环境风险源的监管涉及多个政府部门:安监、交通、质检、环保、消防、公安、经贸、工商等如: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 第五条 对危险化学品的生产、经营、储存、运输、使用和对废弃危险化学品处置实施监督管理的有关部门,依照下列规定履行职责:(五)环境保护部门负责废弃危险化学品处置的监督管理,负责调查重大危险化学品污染事故和生态破坏事件,负责有毒化学品事故现场的应急监测和进口危险化学品的登记,并负责前述事项的监督检查。,68,依据:,1、环境保护法(1989年)第七条 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对全国环境保护工作实施统一监督管理。2、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暂行规定(安全监管总局令第16号)第五条 各级安全监管监察部门按照职责对所辖区域内生产经营单位治理事故隐患工作依法实施综合监督管理;各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对生产经营单位排查治理事故隐患工作依法实施监督管理。3、制订企业环风险隐患排查治理规定,强化企业环境风险隐患排查和治理的责任主体,明确环保部门的监管职责。,69,在环境保护部门内部:环评审批、三同时验收部门:建设项目环境风险控制环境监察部门:现场执法、企业监督员、绿色信贷环境监测部门:监督性监测、环境质量监测、应急监测污染防治部门:区域(流域)污染治理、化学品管理、固废管理、公司上市环保核查政策法规部门:污染损害评估、环境责任保险、“双高”(高污染和高环境风险)产品环境应急部门:应急工作统一管理,制定各类防控方案及应急 预案,70,从环境应急管理工作的实际需要出发,为预防、应急准备、监测预警、处置乃至救援服务:1、开展环境风险源调查掌握现状、建立档案 2、制定环境风险源分级、分类标准评估风险源、实现动态管理化学物质种类、数量达到“一定标准”的企业周边有环境敏感点的企业 3、开展部门间合作:安监、交通、公安、消防等,环境风险监管工作重点:,第四章 突发事件应对,一、环保部门职责 二、企事业单位职责 三、应急响应工作流程 四、报告 五、响应 六、处置 七、终止,一、环保部门在突发环境事件中的职责,1、向本级人民政府和上级环保部门报告;2、开展环境应急监测工作;3、向毗邻地区环保部门进行通报;4、向政府提出应急处置建议;5、对突发环境事件发生的经过和原因进行调查处理,对处置过程进行总结分析;6、处置结束后对环境损失的评估及对生态恢复 提出建议,二、企事业单位在突发环境事件中的职责,1、向所在地人民政府、环保部门及行业主管部门报告;2、按照本单位环境应急预案规定,进行先期响应和处置;3、向周边可能受影响的单位和居民进行通报;4、积极配合政府部门的应急处置;5、事后向环保部门提供调查报告。,三、应急响应流程,善后处理,先期处置,恢复重建,总结评估,突发环境事件,信息报送,应急响应,应急准备,市环保局(、级应急响应),国家环保部(级应急响应),市 级指 挥,现 场指 挥,市级有关部门救援队伍驻津部队,扩大应急,国务院工作组或指导组,区、县环保局(负责级及未上等级应急响应,向市局报送),事,中,事前,事,后,应急处置过程,应急运行程序,信息传递,蓝、黄、橙、红色箭头分别代表四个不同响应等级,四、报告,(一)接警 接警单位或负责人:突发环境事件责任单位及其主管部门,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及其相关部门,以及其他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公民有义务向政府及其相关部门反映突发环境事件的有关信息。接警人员要分析判断可能发生的危害,是水污染事件要分析是否影响到饮用水源地,是否造成跨界;是大气污染事件要分析危害与毒性,影响或可能影响的人群等。,(二)报送制度,突 发 环 境 污 染 事 件,影响或可能影响饮用水源以及居民区、医院、学校、机关单位、自然保护区等敏感区域的突发环境污染事件,及时准确上报,级以上,省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环境保护部,国务院总值班室,同级人民政府上一级环保行政主管部门,立即核实(4小时内上报),级以上,立即,级以上,1小时,1小时,级以上,(三)报告方式与内容,初报:发现事件起4小时内上报。可用电话或直接报告,内容包括:环境事件的类型、发生时间、地点、污染源、主要污染物、人员受害情况、自然保护区受害面积及程度、事件潜在的危害程度、转化方式趋向等初步情况。续报:查清有关基本情况后随时上报。可通过网络或书面报告,在初报的基础上报告有关确切数据,事件发生的原因、过程、进展情况及采取的应急措施等基本情况。终报:在事件处理完毕后立即上报。采取书面报告,在初报、续报的基础上,报告处理事件的措施、过程和结果,事件潜在或间接的危害、社会影响、处理后的遗留问题,参与处理的部门和工作内容,出具有关危害与损失的证明文件等详细情况。,(四)企事业单位报告时限、程序与内容,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实施细则和2004年修正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第六十三条的规定:企事业单位造成污染事故时,及时通报可能受到污染危害的单位和居民,并在事故发生后48h内,向当地环保部门作出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类型和排放污染物的种类、数量、经济损失、人员受害及应急措施等情况的初步报告;事故查清后,应向当地环保部门作出事故发生的原因、过程、危害、采取的措施、处理结果以及事故潜在危害或间接危害、社会影响、遗留问题和防范措施等情况的书面报告,并附有关证明文件。,五、响应,1、预警一般环境事件:蓝色预警:县级人民政府发布较大环境事件:黄色预警:市(地)级人民政府发布重大环境事件:橙色预警:省级人民政府发布特别重大环境事件:红色预警:事发地省级人民政府根据国务院授权发布2、环保部门五个第一时间要求:第一时间报告、第一时间赶赴现场、第一时间开展监测、第一时间组织开展调查、第一时间向社会发布信息3、启动环境应急预案,成立环境应急指挥部,4、企业应急响应与指挥 企业值班操作人员(含污染治理设施值班操作人员)是最初应急组织。如发现污染事故苗头,应及时报告值班主管,评价状况,同时报告企业应急总指挥,成立应急小组。根据企业应急总指挥的指示,报告企业管理层,同时向政府相关部门通报,对所有纠正和防护行动进行连续评价和控制,严格监控事态发展。当污染继续扩大,应启动企业全体应急,如必要,建议政府主管部门采取防护行动以保护临近区公众的安全和健康。企业环境应急人员应向应急总指挥提供行动计划或启动应急的建议,企业应急总指挥应召集全体应急反应组织采取行动,消除污染事故,并请求政府部门救援和企业外机构增援。,六、救援与处置,1、配合政府开展抢险与救援2、应急监测(1)制定查找污染源、污染因素、污染因子、污染范围、污染迁移转化规律的监测方案,确定监测项目;(2)确定监测范围和布点;(3)现场采样与监测;3、控制和消除污染(1)配合政府及组织企业做好现场污染源排查(2)向政府提出切断与控制污染源及减轻与消除污染的措施建议4、应急指导(1)组织专家组进行应急处置指导(2)组织环境应急部门及相关业务处室进行现场工作指导,七、应急终止,1、应急终止的条件(1)事故现场得到控制,事件条件已经消除;(2)污染源的泄露或释放已降至规定限值内;(3)事故所造成的危害已经被彻底消除,无继发可能;(4)事故现场的各种专业应急处置行动已无继续的必要;(5)已采取一切必要的防护措施以保护公众再次免受危害,并使事故可能引起的中长期影响趋于合理且尽量低的水平。,2、应急终止的程序(1)现场指挥部确认终止时机;(2)现场指挥部向所属各应急救援队伍下达应急终止命令;(3)应急状态终止后,环保部门应根据有关指示和实际情况,急需进行后续环境监测和评价工作。3、应急终止后的行动(1)由专家进行应急过程评价及环境损失评估;(2)指导有关单位查找事件原因,防止类似问题重复发生;(3)编制环境应急总结报告,并上报备案;(4)由相关部门提出生态恢复建议。,谢谢!,

    注意事项

    本文(环境应急管理培训资料.ppt)为本站会员(牧羊曲112)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