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PPT文档下载
     

    环境法规、标准、监测与评价概述.ppt

    • 资源ID:6178269       资源大小:2.66MB        全文页数:80页
    • 资源格式: PPT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环境法规、标准、监测与评价概述.ppt

    第四讲 环境法规、标准、监测和评价,第一节 中国环境保护法规与法规体系第二节 环境标准和环境标准体系第三节 环境监测第四节 环境评价,第一节 中国环境保护法规与法规体系,一、我国环境法规的构成,(一)环境保护基本法(1),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82)是制订我国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及政策的根本依据与原则。其中第二十六条规定:国家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和生态环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国家组织和鼓励植树造林,保护林木。1979年颁布试行并与1989年重新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主席令198922号)。这是综合性环境保护基本法,是从整体上规定国家环境政策、环境保护的原则、制度和措施。环境保护基本法是环境保护工作和制定专门性环境保护单行法规的基本依据。,一、我国环境法规的构成,(一)环境保护基本法(2),2002年10月,第九界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环境影响评价从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扩展到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从决策源头防治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全面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规定了环境影响评价的分类管理、环评文件的编制要求、环评文件的报批、环评机构和人员的资质管理以及环境影响评价的法律责任等。,一、我国环境法规的构成,(一)环境保护基本法(3),1982年通过1999年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海洋环境保护法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内海、领海、毗连区、专属经济区、大陆架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管辖的其它海域。沿海陆域以及管辖海域外对管辖海域污染的也使用海洋环境保护法。,(一)环境保护基本法(4),领水就是主权国家内水和领海的水域,是国家领土的组成部分。内水就是国家内陆水域和领海基线向陆一侧的水域的统称,包括陆内的河流、湖泊,以及领海基线内的海湾、海峡、海港、内海、河口等。领海就是濒海国陆地领土及其内水以外相邻接的一定宽度的海域,其范围为领海基线至领海线之间的海域。国家主权包括领海的海床、底土及其上空。,一、我国环境法规的构成,(二)污染防治法律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1996年5月1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2000年4月2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噪声污染防治法(1996年10月2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弃物污染环境防治法(1995年10月3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放射性污染防治法(1996年6月28日),一、我国环境法规的构成,(三)自然资源保护及其它相关法律法规(1),中华人民共和国草原法(1985年颁布,2002年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1984年颁布,2000年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1988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1986年颁布,2000年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1988年颁布,2002年修订),一、我国环境法规的构成,(三)自然资源保护及其它相关法律法规(2),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1991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2002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矿藏资源法1986年颁布,1996年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1997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2002颁布),二、环境法规体现的政策,(一)预防政策,环境法规体现三方面政策:预防政策、治理政策和强化环境管理的政策,“预防为主”环境保护政策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把环境保护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2)实行城市综合整治(3)加强了对新建、扩建、改建工程项目的环境管理,严格控制新污染。主要实行了两项政策:一是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二是“三同时”制度。,二、环境法规体现的政策,(二)治理政策,治理政策实行“谁污染谁治理”原则。其指导思想是:应由行为者补偿其外部不经济成本。实行该原则可以明确两点:一是环境污染或破坏的责任者,即“谁污染”二是环境污染或破坏治理的资金承担者,即“谁负责治理”。“谁污染谁治理”的政策,包括了结合技术改造防治工业污染、对工业污染实行限期治理和实行征收排污费制度。,二、环境法规体现的政策,(三)强化环境管理政策,强化环境管理的主要内容是:(1)制定法规,使各行各业有所遵循(2)建立环境管理机构,加强监督管理(3)广泛开展环境保护宣传,提高全民族的环境意识 环境监督管理主要通过法律手段、行政手段、经济手段、教育手段和技术手段来实现。,第二节 环境标准和环境标准体系,一、标准和环境标准,(一)标准,标准是对经济、技术、科学及其管理中需要协调统一的事物和概念所做的统一技术规定。这种规定是为获得最佳秩序和社会效益,根据科学、技术和实践经验的综合成果,经有关方面协商同意,由主管机关批准,以特定形式发布,作为共同遵守的准则。,一、标准和环境标准,(二)环境标准,环境标准是为了防止环境污染、维护生态平衡、保护人体健康,而对环境保护领域中需要统一的各项技术规范和技术要求所做的规定。它是在综合考虑自然环境特征、科学技术水平和经济条件的基础上,由国家按照法定程序制定和批准的技术规范;是国家环境政策在技术方面的具体体现,也是执行各项环境法规的基本依据,环境标准具有法律效力。,一、标准和环境标准,(三)环境标准的作用,环境标准所起的作用为:1制订环境规划和环境计划的主要依据 2环境评价的准绳 3环境管理的技术基础 4提高环境质量的重要手段 环境标准的作用不仅表现在环境效益上,也表现在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上。,二、环境标准体系,(一)环境标准分类及含义(1),按标准的级别可分为:国家级和地方级按标准的性质可分为具有法律效力的强制性标准和推荐性标准。按标准控制的对象和形式可分为环境质量标准、污染物排放标准、基础标准、方法和物质标准和环保仪器设备标准。,二、环境标准体系,(一)环境标准分类及含义(2),(1)国家环境质量标准:是为了保障人群健康、维护生态环境和保障社会物质财富,并考虑技术、经济条件,对环境中有害物质和因素所作的限制性规定。国家环境质量标准是一定时期内衡量环境优劣程度的标准,是环境质量的目标标准。,二、环境标准体系,(一)环境标准分类及含义(3),(2)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或控制标准);是根据国家环境质量标准,以及适用的污染控制技术,并考虑经济承受能力,对排入环境的有害物质和产生污染的各种因素所做的限制性规定。是对污染源控制的标准。,二、环境标准体系,(一)环境标准分类及含义(4),(3)国家环境监测方法标准:为监测环境质量和污染物排放,规范采样、分析、测试、数据处理等所做的统一规定。(4)国家环境标准样品标准:为保证环境监测数据的准确、可靠,对用于量值传递或质量控制的材料、实物样品,而制定的标准物质。(5)国家环境基础标准:对环境标准工作中需要统一的技术术语、符号、代号(代码)、图形、指南、导则、量纲单位及信息编码等所做的统一规定。,二、环境标准体系,(一)环境标准分类及含义(5),(6)国家环境保护行业标准 环境保护领域中对需要统一的技术要求所制定的标准(包括环境区划、规划的技术要求、规范、导则等等)。,二、环境标准体系,(二)中国现行的环境标准体系,第四章讲 环境法规、标准、监测和评价,第三节 环境监测,一、环境监测定义-对象-目的,环境监测,是指用科学的方法(包括物理、化学、生物等)间断地或连续地监视和检测代表环境质量及其发展变化趋势的各种数据的全过程,就称为环境监测。环境监测包括:化学监测、物理监测、生物监测、生态监测。目前,环境监测已成为一个涵盖监测网设计、采样与分析技术方法、质量控制与质量保证以及信息管理的系统性学科。,监测含义可理解为监视、测定、监控等。,一、环境监测的定义及监测对象,1、环境监测的定义,监测对象 1、反映环境质量变化的各种自然因素(地表水、地下水、大气)或称环境质量状况(包括水体、大气、噪声、土壤、作物、水产品、畜产品、放射性物质、电磁波、地面下沉、土壤盐碱化、沙漠化、森林植被、自然保护区等)2、对人类活动与环境有影响的各种人为因素(三废)或称污染源(包括工业、农业、交通、医院、城市第三产业、污水灌溉污染源等)3、对环境造成污染危害的各种成分,一、环境监测的定义及监测对象,2、环境监测的对象,环境监测的最终目的,就是提供及时、准确、全面反映环境质量和污染源现状及其发展趋势的信息,为环境管理、环境评价、环境规划和环境治理、环境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和决策依据。,一、环境监测的目的及分类,3、环境监测目的或作用,根据环境质量标准,检验和评价环境质量,通过监测来检验和判别工业排放物浓度或排放量是否超标;根据污染分布情况,追踪寻找污染源,为实现监督管理、控制污染提供依据;收集本底数据,积累长期监测资料,为研究环境容量、实施总量控制和目标管理、预测预报环境质量提供数据;为保护人类健康、保护环境,合理使用自然资源,制订环境法规、标准、规划等服务。通过监测确定环保设施运行效果,以便采取措施和管理对策,达到减少污染、保护环境的目的。为环境科学研究提供科学依据。,一、环境监测的目的及分类,二、环境监测的分类(类型),环境监测的分类(类型),环境监测,一般按监测目的的不同来分类,也可以按监测对象的不同或专业部门来分类。,二、环境监测的分类(类型),环境监测按监测目的可分为三种:常规监测、特定目的监测、研究性监测。,常规监测,特定目的监测,研究性监测,环境质量监测,污染源监测,污染事故监测,仲 裁 监 测,考核验证监测,咨询服务监测,环境监测,二、环境监测的分类(类型),1、按监测目的或任务分类,常规监测(又称为例行监测或监视性监测):是指对指定的项目进行定期的和长期的、连续的监测,以明确环境质量和污染源状况,评价环境标准的实施情况和环境保护工作的进展等。以建立各种监测网,如大气污染监测网、水体污染监测网等,累积监测数据。据此确定一个城市、省、区域、国家,甚至全球的污染状况及其发展趋势。这是环境管理部门的一项经常性的、制度性的工作。常规监测包括:环境质量监测和污染源监测。,二、环境监测的分类(类型),(1)常规监测,环境质量监测:指对大气、水体、土壤等各种环境要素,进行定时、定点的监测测定。通过对环境质量的监测,可以掌握环境污染的变化情况,为选择防治措施,实施目标管理提供可靠的环境数据,为制定环保法规、标准及污染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污染源监测:指对各种污染源的排放情况(包括污染物的种类、浓度及污染趋势等)进行定时的监测。通过对污染源的监测,可以检查、监督各企事业单位遵守国家规定的污染物排放标准。,二、环境监测的分类(类型),特定目的监测(又称为应急性监测):这类监测是为了完成某种任务而进行的监测。根据特定目的,此类监测可分为污染事故监测、仲裁监测、考核验证监测、咨询服务监测四种:污染事故监测:这类监测是污染事故发生时进行应急性现场监测,以明确污染物的扩散方向、速度和可能波及的范围,目的是确定污染的因子、程度和范围。从而确定产生污染事故的原因及所造成的损失,以便采取措施.如石油溢出事故所造成的海洋污染、核动力厂发生事故时放射性微尘所造成的大气污染等进行监测。此类监测形式除一般的地面固定监测外,经常还有流动(如监测车或监测船)监测、空中监测和卫星遥测等形式。,二、环境监测的分类(类型),(2)特定目的监测,仲 裁 监 测:这类监测是指发生环境污染事故纠纷、或为解决环境执法过程中出现的污染物排放及监测技术等方面产生矛盾和争端时,进行的仲裁监测。为执法部门、司法部门提供具有法律效力的数据,为公正仲裁提供基本依据。仲裁监测只能由国家指定的权威部门进行。考核验证监测:这类监测包括人员、实验室的考核,方法的验证和污染治理工程竣工时的验收监测等。咨询服务监测:这类监测是指为政府部门、生产部门和科研部门等,提供的咨询性监测。如建设项目或区域开发所进行的环境影响评价时,所进行的环境监测。,二、环境监测的分类(类型),这类监测,是根据或针对特定目的的科学研究所进行的高层次监测,为开展环境科学研究提供科学依据。如对某一特定环境或某类污染因子监测,研究确定污染因子的运动规律,对环境、人体和生物的危害和影响程度;如探索污染物的迁移、转化规律、以及所产生的各种环境效应和生物生态效应。如环境监测方法的建立、环境标准物质的研制、环境本底值的确定等.,二、环境监测的分类(类型),(3)研究性监测,水质(污染)监测,空气(污染)监测,土壤(污染)监测,固体废弃物监测,生物(污染)监测,噪声(污染)监测,放射性(污染)监测,振动(污染)监测,热(污染)监测,电磁波(污染)监测,光(污染)监测,卫生(病原体)监测,环境监测按监测的介质或对象分类可分为,生态监测,资源监测,等等,二、环境监测的分类(类型),2、按监测介质或对象分类,按专业部门分类:分为:气象监测、卫生监测、资源监测等 或分为:化学监测、物理监测、生物监测等。,二、环境监测的分类(类型),3、环境监测按专业部门分类,三、环境监测的特点及发展,综合性包括环境监测手段的多样性(物理、化学、生物等一切能表达环境质量或环境污染因子的方法都已被用于环境监测)、测定对象的多样性(包括水、大气、土壤、噪声、固体废弃物、生物、生态等客体)等方面。整体性环境监测必须把握一系列关键环节,包括布点、采样、分析测试、数据处理、质量保证、综合、评价等环节构成。相关性环境监测对象或要素的多样性,各要素或因子有时空的变化与密切的联系。只有进行综合分析、相关分析,才能说明环境质量的状况和揭示数据的真正内涵。,三、环境监测的特点及发展,1、环境监测的特点,目的性环境监测的目的明确,就是要及时、准确、全面把握环境质量现状及其变化趋势。动态性这体现在环境质量要素或污染因子分布,有随时空变化,不同时段、不同地域等的差异。连续性环境要素或污染因子的时空分布性,决定了环境监测必须坚持长期连续测定,才能从大量的数据中揭示环境质量要素及污染因子的分布和变化规律,进而预测其变化趋势。,三、环境监测的特点及发展,环境监测特点,环境监测,涉及面广,方法和手段多样,重视动态分析,监测对象种类多,污染物浓度低,重视价态和形态分析,三、环境监测的特点及发展,环境监测的原则:优先监测原则 优先污染物:是指难以降解,在环境中有一定残留水平,出现频率较高具有生物积累性,毒性较大以及现代已有检出方法的化学品。环境监测遵循该原则。就是对以下污染物实行优先监测。对环境影响大的污染物已有可靠监测方法并获得准确数据的污染物已有环境标准或其它依据的污染物在环境中的含量已接近或超过规定的标准浓度的污染物环境样品有代表性的污染物,三、环境监测的特点及发展,2、环境监测的原则,环境监测数据必须符合“五性”,1.代表性:监测结果能表示所测要素一定空间、时期情况,2.准确性:测定数据的平均值与真实值的接近程度,“五性”,3.精确性:重复测量值相互接近的程度,4.完整性:数据可满足预定额度,5.可比性:方法条件一致、不同地区时期数据可比,三、环境监测的特点及发展,3、环境监测(数据)要求,最初是对影响较大的环境污染事件(主要是由化学污染物造成的),为寻求环境质量变化的原因,人们着手调查污染物质的性质、来源、含量及其分布状态。随着工业及人为生产生活活动的向深度、广度的发展,以及环境学科的发展,环境监测的内容也由工业污染源的监测,逐步发展到对大环境的监测,监测对象不仅是影响环境质量的污染因子,还包括对生物、生态变化的监测、对物理污染因素(如噪声、振动、热、光、电磁辐射、放射性等)和生物污染因素也进行监测。从单一的环境分析发展到化学监测、物理监测、生物监测、生态监测和遥感、卫星监测,各种自动连续监测系统相继问世,实现了环境质量现场连续监测和长期的监测。,三、环境监测的特点及发展,4、环境监测的发展,被动监测阶段:依靠化学手段,以分析环境中有害化学毒物为主要任务的被动监测阶段。,主动监测阶段:以化学、物理、生物等综合手段,进行区域性监测的主动监测阶段。用遥感、遥测等手段和自动连续监测系统对环境要素、污染因子进行自动、连续监测。,防治污染和生态破坏阶段:如环境评价、环境影响评价的监测。以实现污染防治和防治生态破坏的监测阶段。,三个阶段,三、环境监测的特点及发展,环境监测的发展,大体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环境监测发展的三个阶段,被动监测阶段,主动监测、目的监测阶段,自动监测阶段,我国环境监测工作起步较晚,经过30多年的发展,目前已形成了全国性的环境监测站组成的环境监测网络,国家地表水环境监测网2003年原国家环保总局下发了关于新建和调整重点流域环境监测网的通知(环发200346号),新建和重新调整了国家环境监测网。文件确定了长江、黄河、淮河、海河、珠江、辽河、松花江、太湖、巢湖和滇池十大流域国家环境监测网。目前环保部在全国重点水域共布设759个国控断面(其中含国界断面26个,省界断面145个,入海口断面30个),监控318条河流,26个湖(库),共262个环境监测站承担国控网点的监测任务。其中:长江流域105个;黄河流域44个;珠江流域33个;松花江流域42个;淮河流域86个;海河流域70个;辽河流域38个;太湖流域111个;滇池流域19个;巢湖流域24个;另外还在26个国控重点湖库上设置断面110个,浙闽片、西南和内陆诸河共77个。,国家地表水水质自动监测网 水质自动监测网组成国家网由网络中心站和水质自动监测子站组成。网络中心站设在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各水质自动监测子站委托地方环境监测站(简称托管站)负责日常运行和维护。国家地表水水质自动监测站的点位布设原则为重要河流的省界、重要支流入河(江)口和入海口,重要湖库湖体及出入湖河流,国界河流及出入境河流,重大水利工程项目等。从2000年9月开始,原国家环保总局陆续在松花江、辽河、海河、黄河、淮河、长江、珠江、太湖、巢湖、滇池流域建成了32个水质自动监测站。至目前,在重点流域主要断面已经建设了100个水质自动监测站,分布在2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其中河流上83个、湖库上17个;国界河流或出入国境断面上6个、省界断面上37个、入海口5个、其他52个。,四、环境监测的程序及方法,首先是进行现场调查及资料收集:调查的主要内容是各种污染源及排放规律,自然和社会的环境特征,包括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象气候、土地利用情况、以及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四、环境监测的程序及方法,1、环境监测的程序,环境监测的程序,因监测项目不同而有所差异,但其基本程序是一致的。主要包括:,其次是确定监测项目:应根据国家规定的环境质量标准,结合本地区主要污染源及其主要排放物的特点来选择。同时还要测定一些如气象、水文等项目。之后是确定监测点的布设及采样时间和方法:采样点布设是否合理,是能否获得有代表性样品的前提,应予以充分的重视。再者是选择和确定环境样品的保存方法。接下是环境样品的分析测试:根据环境样品的特征和所测组分特点选择适宜的分析测试方法。最后是数据处理和分析与结果上报。,四、环境监测的程序及方法,一般来说,环境监测面对的是一个大范围,同时各种环境因素随时间、空间而变化。我们不可能对环境全体(总体)进行监测,只能以少量环境样品(样本)的分析结果来推断总体环境质量。因此,环境监测必须做好各个环节,包括:确定监测的项目和范围、采样的位置和数量、采样时间和方法、样品的分析和数据处理等,以及质量保证工作。保证监测数据具有完整的质量特征,即环境监测测定数据要符合“五性”。,四、环境监测的程序及方法,2、环境监测的关键环节,环境监测的方法从技术角度来看,环境监测的方法多种多样,有物理的监测、有化学的监测、生物的监测;从先进程度来看,有人工的监测,有自动化的监测等。近年来,由于遥感技术、信息技术和数字技术的迅猛发展,环境监测的方法也在日新月异的发展与更新。但不管什么方法,都决定于监测的目的和实际可能的条件。,四、环境监测的程序及方法,3、环境监测的方法,一个监测项目的测定,往往有多种测定方法,各种方法的原理、所用仪器和操作程序不同,检出限及可测定的浓度范围、干扰情况,甚至结果表示的涵义也不尽相同。当用不同的方法测定同一项目时,会出现结果不一致的现象。因此,必须进行分析测定方法的选择。分析方法按其发展程度,即成熟程度分为三个层次:,四、环境监测的程序及方法,4、环境监测的分析测定方法,标准方法(也称分析方法标准):是经方法的标准化程序,有权威机构所作的统一规定的技术准则和必须共同遵守的技术依据,可以保证分析结果良好的重复性,再现性和准确性。统一方法(也称实用方法):是常规监测中实际采用的统一方法,尚需积累更多经验和多个实验室的反复验证,再经标准化的程序使之标准化。试行方法(也称预备方法):该方法尚未成熟,需通过实践不断研究、修改和完善。,四、环境监测的程序及方法,选择分析方法时,首先要选择标准方法,如果没有标准方法,可暂采用统一方法或试行方法,待标准方法发布后执行国家标准。所选择的方法,应能达到所需要的检出限,检出限至少应小于环境标准值的 1/3,最好低于标准值的1/10,对各种环境样品能得到与要求相近的准确度和精密度.,四、环境监测的程序及方法,第四章讲 环境法规、标准、监测和评价,第四节 环境评价,环境评价回顾性评价、现状质量评价、影响评价,环境质量,是指一个具体的环境内,环境的总体或环境的某些要素,对人群健康、生存和繁衍以及社会经济发展的适宜程度。环境质量评价 就是指按一定的评价标准和评价方法,对一定区域范围内的环境质量进行说明、评定和预测。评价环境质量优劣的基本依据是环境质量标准。,1、环境质量评价,在地学等科学领域,对一定区域的自然条件或某些资源(矿产、水源、土壤、气候、森林等),本就有进行评价的传统。由于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日益严重,环境质量评价已经具有新的含义。从20世纪60年代中期起,人们对环境质量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和评价,来表述环境质量。环境质量评价的基本目的,是为环境规划、环境管理提供依据,同时也是为了比较各地区受污染的程度。,按 照地域范围,按 照环境要素,按 照时间因素,局地的环境质量评价,区域的环境质量评价,海洋的环境质量评价,大气环境质量评价,水环境质量评价,全球的环境质量评价,环境质量评价的类型,环境质量现状评价,环境质量回顾评价,生态环境质量评价,土壤环境质量评价,环境质量预测评价,声环境质量评价,环境质量评价的类型,单要素质量评价,某一环境要素的环境质量进行评价,就称为单要素环境质量评价。综合环境质量评价,就诸要素综合进行的评价,就称为综合质量评价。即按一定的目的,对一个区域的环境质量进行总体的定性和定量的评定。这种工作通常是在各种单要素评价的基础上综合归纳的,所以称为环境质量综合评价。,单要素评价和综合评价,(1)什么是环境预测环境预测,是指依据调查或监测所得的历史资料,运用现代科学方法和手段,给出未来的环境变化和发展趋势。即预测是指对研究对象的未来发展,作出推测和估计。或者说预测就是对发展变化事物的未来作出科学的分析。,2、环 境 预 测,定性预测方法,定量预测方法,综合预测方法,一般环境预测方法主要有三种,(2)一般环境预测的方法,定性预测方法,指不是靠历史数据进行数值计算,而是采用如经验推断法、启发式预测法、专业判断法、层次分析法、先导指标分析法等。在经济、社会和环境活动中,有许多现象无法作出定量的描述,另外有时也不需要预测出未来的细节,只要掌握了主要的发展趋势即可。这是定性预测方法将起到定量预测方法无法代替的作用。,(A)定性预测方法,定量预测方法,主要是依靠历史统计数据,在定性分析的基础上构建数学模型进行预测的方法。属于定量预测方法的有:趋势外推法、回归分析法、投入产出法、模糊推理法等。,(B)定量预测方法,综合预测法,是指定性预测方法与定量预测方法相结合的预测方法。即在定性的预测方法中,也要辅之以必要的数值计算;而在定量的预测方法中,模型的选择,因素的取舍、以及结果的鉴别等,也都必须以人的主观判断为前提。,(C)综合预测方法,(1)环境影响 环境影响,是指人类活动(包括经济活动、政治活动和社会活动等),导致的环境变化以及由此引起的对人类社会的效应。环境影响概念包括人类活动对环境的作用和环境对人类的反作用两个层次。,3、环境影响评价,按照影响来源分类,按照影响效果分类,按照影响时间分类,直接影响,间接影响,累积影响,有利影响,不利影响,环境影响的分类,长期影响,短期影响,建设期影响,可恢复影响,按照影响程度分类,营运期影响,退役期影响,按照影响时段分类,不可恢复影响,环境影响分类(类型)有多种方法,环境影响评价:是对建设项目、区域开发计划或规划计划、以及国家政策实施后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估,并提出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措施。到目前为止,我国只作前两项评价。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指出:“本法所称环境影响评价,是指对规划和建设项目实施后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估,提出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进行跟踪监测的方法与制度。”,(2)环境影响评价,按照评价对象,按照环境要素,按照时间顺序,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政策(战略)环境影响评价,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声环境影响评价,环境影响评价,环境影响预测评价,环境质量现状评价,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固体废物环境影响评价,环境影响后评价,环境影响跟踪评价,环境影响评价的类型,数学模式法,物理模型法,类比分析法,环境影响预测目前使用较多的主要方法,专业判断法,环境预测应尽量选用通用、成熟、简便并能满足准确度要求的方法,(3)环境影响预测的方法及特点,数学模式法:能给出定量的预测结果,但需一定的计算条件和输入必要的参数、数据。一般情况此方法比较简便,应首先考虑。选用数学模式时要注意模式的应用条件,如实际情况不能很好满足模式条件而又拟采用时,要对模式进行修正并验证。,(A)数学模式法,物理模式法:定量化程度较高,再现性较好,能反映比较复杂的环境特征,但需要有合适的试验条件和必要的基础数据,且制作复杂的环境模型需要较多的人力、物力和时间。在无法利用数学模式预测而又要求定量精度较高时,应选用此方法。,(B)物理模式法,类比分析法:属于半定量性质。如由于评价工作时间较短等原因,无法取得足够的参数、数据,不能采用前述两种方法进行预测时,可选用此方法。生态环境影响评价中常用此方法。,(C)类比分析法,专业判断法:是定性地反映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建设项目的某些环境影响很难定量估测,如对人文遗迹、自然遗迹与“珍贵”景观的环境影响等,或由于评价时间过短而无法采用以上三种方法时,可选用此方法,生态影响预测采用的生态机理分析法、景观生态分析法等属此类方法。,(D)专业判断法,环境影响评价的依据,主要包括:环境标准,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环境政策,产业政策等。,(4)环境影响评价的依据,下 课,

    注意事项

    本文(环境法规、标准、监测与评价概述.ppt)为本站会员(牧羊曲112)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