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PPT文档下载
     

    构建生活课堂享受生活德育.ppt

    • 资源ID:6169438       资源大小:1.37MB        全文页数:73页
    • 资源格式: PPT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构建生活课堂享受生活德育.ppt

    海宁市教师进修学校(教研室)徐晓红,构建生活课堂享受生活德育,小学德育课程如何走向生活,构建“生活化”的品德课堂,走向生活小学德育课程的现代转型,小学德育课程为什么要走向生活,道德寓于儿童生活的方方面面,没有能与生活分离的“纯道德的生活”。儿童品德的形成源于他们对生活的体验、认识和感悟,只有源于儿童实际生活的教育活动才能引发他们内心的而非表面的道德情感、真实的而非虚假的道德体验和道德认知。因此,良好品德的形成必须在儿童的生活过程之中,而非在生活之外进行。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实验稿),一、小学德育课程为什么要走向生活,走向生活是改革传统德育课程的必然要求走向生活是儿童道德主体发展的必然选择走向生活是世界德育课程改革的必然趋势,中国小学生守则,1、热爱祖国,热爱人民。2、遵守法律法规,增强法律意识。遵守校规校纪,遵守社会公德。3、热爱科学,努力学习,勤思好问,乐于探究,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和有益的活动。4、珍爱生命,注意安全,锻炼身体,讲究卫生。5、自尊自爱,自信自强,生活习惯文明健康。6、积极参加劳动,勤俭朴素,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7、孝敬父母,尊敬师长,礼貌待人。8、热爱集体,团结同学,互相帮助,关心他人。9、诚实守信,言行一致,知错就改,有责任心。10、热爱大自然,爱护生活环境。,美国小学生守则,1、总是称呼老师职位或尊姓。2、按时或稍提前到课堂。3、提问时举手。4、可以在你的座位上与老师讲话。5、缺席时须补上所缺的课业,向老师或同学请教。6、如果因紧急事情离开学校,事先告诉你的老师并索取耽误的功课。7、所有作业必须是你自己完成的。8、考试不许作弊。9、如果你听课有困难,可以约见老师寻求帮助,老师会高兴地帮你。10、任何缺勤或迟到,需要出示家长的请假条。11、唯一可以允许的缺勤理由是个人生病、家人亡故或宗教节日。其他原因呆在家里不上课都是违规。12、当老师提问且没有提定某一学生回答时,知道答案的都应该举手。,对于中国小学生守则,我们是能背个八九不离十的,这不仅是因为我们都念过小学,更因为我们在后来的初中、高中、大学的学生守则中可以不断看到小学生守则的影子。美国的小学生守则规定得实用、有针对性、简洁而又全面了;而中国的小学生守则刚好相反,大、空、摸不着边际。可以这么说,中、美两国的小学生守则并无本质区别,两国小学生守则的愿景目标都是很好的,但中国小学生守则似乎只是规定了一种目标,表达一种理想追求,而美国小学生守则的条款恰好是落实中国小学生守则的具体措施。,法家在“礼仪之邦”的国度里,像“大海上的一滴水花“,消失得无影无踪。要求每个人成为道德圣人。(毫不利己,专门利人)服务、奉献、牺牲。(赖宁)高尚、激动人心。有利于民族生存。(“还我河山”!),东方,西方,要求每个人成为守法的公民。利己:人不为己,天诛地灭利己不损人,制裁损人利己。公平、公正(抽签)低级但平凡、真实。有利于个人的自由、个性的解放。(“还我自由”!),强调整体性伟大、神圣、理想。(和现实生活脱节)难以切实实施、普遍实施。在一定程度上,比较虚假。只能造就少数高尚的人,但造就了一大批虚假的人。,东方,西方,强调内部的思考、觉醒。平庸、功利、实用。(和社会一致)可以对每个人普遍实施。比较真实。很难造就道德高尚的人,但造就了一大批守法的公民。,两种不同的文化孕育出了两种完全不同的德育观。从东西方德育观的比较,我们似乎可以看到美国之所以总是那么强大,而中国的事业总是那么步履维艰的原因了。当然,一个国家和民族不能没有远大理想目标,但理想目标的实现过程却是实实在在的行动,来不得半点虚空。从某种意义上说,有了实实在在的行动,自然就是在朝着理想迈进,但如果只是空喊理想而缺乏行动,那理想就是幻想,是很难实现的。,走向生活是改革传统德育课程的必然要求,一、小学德育课程为什么要走向生活,传统的知性德育观表现在德育课程的置上,就是把道德、品德从人的生活、社会生活中剥离出来,将它作为一种孤立现象来对待,这在教材设计上,就表现为品德课的学科化和知识化倾向,教材的呈现往往以德目或道德规范为逻辑,强调严密的知识体系结构。,德育课程与其他课程相比,它不是以知识教学或思维训练为目的,而是以态度和行为的转变为主要目的。也就是说,道德课程要解决的并不是学生知不知的问题,而是学生信不信、行不行的问题。,檀传宝教授认为:“在中国的道德教育实践中最大的问题在于:在道德学科的直接讲授中,没有对学生道德批判能力有足够的重视,没有应有的讨论;即使有所谓的讨论,其目的也 不是通过讨论求得道德认知、反省能力的通过,而是着眼于得出既定的道德结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明确指出:改革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因此,作为以促进人的德性发展为目的的德育课程自然更应该淡化知识教学的痕迹,走向生活成为德育课程改革的必然选择。,走向生活是儿童道德主体发展的必然选择,儿童的道德发展大致可以概括为“无律他律自律自由”的过程。处于小学阶段的儿童,他们大多处于由他律向自律发展的阶段。,小学德育课程必须贴近学生生活,通过生活学习道德,即儿童的道德学习必须在遵循儿童身心发展规律的前提下,按照儿童生活的逻辑来建构,如力求从某一年龄段儿童在生活中所遭遇到的人、事、物,他们所关注的问题,可能产生的烦恼来安排内容。,如小学一年级的儿童遭遇到的第一件大事就是开始踏进学校,要遇到许多不认识的陌生人因此,儿童的道德学习通过与他们的日常生活联系,或者创设与他们的道德生活息息相关的情境,从生活出发,紧密联系生活中的现实、生活中的需要、生活中的问题与困惑,并设计各种与主题相应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自我体验、自我感悟、自我建构。只有这样,道德对于学生而言,才是与他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才是有生命力的,而不再是枯燥的说教或书本上的教条。,道德实践能力提高的唯一途径就是道德实践活动,即只有使学生回到活生生的道德生活,在交往中学会交往,在责任承担中建立真正的责任意识。,走向生活是否意味着道德教育关注的是儿童的直接经验,而忽视学生的间接经验?,否定!,对于广泛涉及价值和道德价值的社会学习领域,除却直接经验以外,间接经验亦有重要意义。事事亲身经历、亲身体会。既不必要,也无可能。,在小学德育课程中,我们更强调学生的直接经验对道德发展的影响力,而对处于较高年龄段的儿童来说,学习涉及到重大历史事件、人文地理以及远离日常生活空间的知识领域,则更需要以合适的方式来呈现间接经验。,但无论是直接经验的表达还是间接经验的获取,我们都强调要有学生主体的参与,强调道德学习与实际生活的联系,让学生在道德学习中去感受、体验、领悟与表达,使学习过程成为学生完整生命投入的过程,成为完整心理结构参与的过程,学习的过程不仅要经受认识的挑战,从中获得理智上的满足,在情感、心灵的充盈中获得真切的体验。,(三)走向生活是世界德育课程改革的 必然趋势,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世界课程改革向前推进的一个重要走向就是综合化,而综合化的一个最重要的根据和要旨就是课程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德育课程的综合化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课程内容的综合化。,二是课程目标的综合化。,三是主题学习的综合化。,德育课程走向生活、走向综合是世界课程改革的趋势。过去,我们常常在教育是为发展个人还是为发展社会的教育本位问题上争论不休,而生活真正将个体发展与社会发展很好地融合为一体。因为,人们在生活中个体得到发展,也在生活中与他们、与社会发生内在联系。,二、小学德育课程如何走向生活,关注学生的现实生活,在生活中实现学生主体建构与教师价值引领的有机结合,重视儿童生活经验的价值,(一)关注学生的现实生活1、关注学生正在进行中的现实生活,新课程要求我们关注学生的现实生活,要求我们争取通过课程的实施让儿童学会营造一种属于他们自己的健康、积极、快乐、负责、有爱心、有创意、肯动脑的生活。,学生在这种传统的德育模式下,只有消极的追随,没有自觉的参与;只有他人的观点,没有自己的创见;只有被动的接收,没有主动的发现;只有虔诚的仰视与遵从,没有平等的交流与对话;只有应和式的肯定和赞成,没有追问式的否定和批判。,案例污染的包围圈 污染的包围圈一课上课之前,老师布置学生搜集资料,调查环境污染情况,这是主体实践的基础。学生根据自己的家庭条件、所居住的社区条件收集相关信息,也利用了图书、报刊杂志、网络媒体搜寻相关内容。这样的活动过程是开放的,给教学带来了新的思路。,学生在调查过程中,亲眼目睹了那污黑的河水,闻到了那发臭的气味,亲自感受了汽车、助动车尾气的刺鼻呛人,亲身体会到了人类破坏环境给自己带来的灾难此时此刻,一个个鲜活的事例,一张张不堪入目的照片,一串串触目惊心的数字,一幅幅难以置信的画面掀起了学生情感的波澜,使学生幼小的心灵受到巨大的震撼。这种活动空间的开放,使学生不知不觉地进入角色,参与课中体验,为情感目标的达成奠定了有力的基础。,2、还学生以儿童:用儿童的眼光关注儿 童的生活,构建生活的课堂,一个显著的特征便是把课堂还给学生,并且“还学生以儿童”。因此,回归的是儿童的生活而不是成人的生活。,教师必须树立全新的师生观,要由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儿童活动的指导者、支持者和合作者,他们不再是“道德的法官”或是“道德的大使”,其主要任务不再是讲解教科书上的道德知识,而是要认真研究儿童的生活,了解儿童的所思、所想,学会倾听学生的心声,学会与学生平等交流,从而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真正了解学生,即在某种程度上让自己变成一个孩子,然后用平视的眼光感受孩子们的思想、情感和意愿。,3、源于生活,高于生活,高于生活、引领生活指的是教材中呈现的不仅是一种“生活图景”,而且应该是一种“美好的生活图景”,或“富含价值的生活图景”,即经过“重构”的、体现教育意图的、有教育意义的、能够发挥价值教化作用和引导儿童创造与发展美好生活的“生活图景”。,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课程以儿童生活为基础,但并不是儿童生活的简单翻版,课程的教育意义在于对儿童生活的引导,用经过生活锤炼的有意义的教育内容教育儿童。,经验是道德学习的基础,而体验则是新课程倡导的一种重要的教学活动形式,更是儿童品德内化的重要心里机制。对孩子来说,听到的容易忘记,看到的记忆不深,只有亲身实践和体验到的才刻骨铭心,终身难忘。,(二)重视儿童生活经验的价值,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实验稿)教学活动建议:“回忆自己在面对压力。冲突和挫折时的想法和表现,在小组中交流交流各自的经验和体会。”“观察和体会日常生活中父母的辛苦操劳,选择一些自己可以承担的家务劳动,坚持去做。”,案例父母关怀我成长,活动一:爱的纪念1、情景导入:同学们,今天呀,老师特意你们准备了一些小礼物,想不想看看?(1)一件一件出示:小奶瓶、小鞋子、小衣服、小玩具、小衣服等。(2)看到这些东西,你有什么感觉?2、学生交流展示课前找到的小时侯的物品,说说你发现了什么。3、小结过渡:是呀,我们在长大!而爸爸妈妈还是细心地保存着这一件件爱的纪念品。,活动二:真情故事1、幸福的回忆:说说生活中父母关心爱护我们的事,谈谈感受师:生活中爸爸妈妈关心爱护我们的故事有很多很多。你们还记得吗?”(在轻柔的音乐声中,学生静静地回忆着。)生:我记得去年到大连旅游,我在轮船上吐得一塌糊涂。爸爸一个晚上寸步不离地守在身边,一,个晚上也没有合眼。生:妈妈告诉我,小时候一次生病了,她带我上医院,挂盐水的时候我拼命哭,妈妈的眼泪也不住地流。,生:我的爸爸妈妈好象不是这样,他们平时不管我,总是让爷爷奶奶照顾我,只是经常给给我零花钱。(老师哦了一声,不置可否请学生坐下了。交流继续。)师:再次回忆起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你们有什么感受?”生:我觉得自己真幸福,我要感谢爸爸妈妈。生:以前我总是很任性,以后可要懂事一点,少让爸爸妈妈操心。生:听了刚才的故事,我觉得我也说不清,反正很感动的。,(三)在生活中实现学生主体建构与教师价值引领的有机结合,在新课程中,我们强调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活学生主体,通过现实的或创设的生活情境,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主体参与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扩大和挖掘学生的感受和体验,把道德规则和道德观念的学习建立在真实的生活背景和丰富的情感体验上,使之成为一种潜移默化的陶冶过程。,学生的自主探究、自主建构不是绝对的,它不能没有教师的价值引导。学生作为受教育者,不管我们是否承认,他都是一个正在成长中的人,具有一定的不成熟性,需要成人对他进行适当的价值引导,只有这样才不至于让学生在发展的过程中迷失方向。,绝不是“干什么行”、“做什么都容许”的片面相对主义。,鲁洁教授指出,品德教育是一种价值观教育,在一个价值多元的社会中,我们要引导儿童在多元价值中作出正确的、合理的选择,三、构建“生活化”的品德课堂,“回归生活”是品德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要“构建生活化的品德课堂”,教师必须营造和谐的生活氛围,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的兴奋点;了解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选取教材内容与学生生活的链接点;关注学生当前生活需要,确定有意义、有价值的沟通点;创设典型的开放的生活情境,把握品德课堂教学的落脚点,让学生在“生活化”的舞台上享受具体、丰富的道德训练,发展道德智慧,内化道德行为。,三、构建“生活化”的品德课堂,营造和谐生活氛围,激发兴奋点,了解已有生活经验,寻找链接点,关注当前生活需要,确定沟通点,创设开放生活情境,把握落脚点,1、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教师要充分实现教学观的转变,放下“道德权威”的架子,以学生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和指导者的身份亲近学生;要善于把品德教育自然、有机地融入课堂教学;要善于调动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经历,以自己的真实情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要以一颗真诚的心去影响学生,感染学生,引发学生思维的兴奋点,激发他们交流的欲望,同时享受体验的快乐,并最终在平等真诚的沟通交流中形成共识,在融合中进行道德的自主构建。,(一)营造和谐生活氛围,激发兴奋点,2、创设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1)让学生自主选择 品德课程所建构的是一种快乐、积极有意义的生活。要让学生在这种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并从这种生活中得到身体、精神的满足,快乐喜悦的享受,就必须给学生一个自由的空间,解放他们的手脚,解放他们的心灵,让他们有充分自主的选择,选择活动的形式,选择交流的内容,选择沟通的伙伴,因为学生只有在充分自主选择的场景中才会激起学习的兴奋点,才会真正毫无顾忌地畅所欲言,充分享受课堂的快乐,课堂才会真正与生活接轨。,(一)营造和谐生活氛围,激发兴奋点,例如在客人来了(苏教版品德与生活第一册)一课的教学中,可以从学生日常生活中接待客人的经验切入和展开,让学生自主选择伙伴表演招待客人的情景,让学生在自主活动、自主评价中愉悦地去感受、去体会、去思考接待客人应有的礼貌以及如何对待敲门的陌生人。,2、创设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一)营造和谐生活氛围,激发兴奋点,(2)让学生充分展示 品德教育关注的应该是每一位学生,但在课堂中,我们常常会发现一些“无事可做”的旁观者。在教学中,教师对这部分“旁观者”应给予更多的关注,要创设机会让每一位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见解,倾诉自己的烦恼,展示自己的才华。教师可以通过课堂中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小组讨论、合作学习、情景表演等形式满足学生与他人交往的需要,让他们看到自己在小组合作中的力量,找到自己与他人的共同感悟,感受人与人之间达成融合和沟通的快乐。,例如在客人来了一课的教学中,除了安排个别学生的上台表演,更要安排并关注小组内的合作表演,因为这种常态下让每位学生参与的表演更接近学生的生活,也更容易暴露生活中的真实问题,有助于教师在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同时进行正确价值观的引领,使品德教学真正落到实处。,(二)了解已有生活经验,寻找链接点,1、选择熟悉生活场景 品德教学是教师带着教材走向儿童的生活和生活中的儿童的过程。品德教材中呈现的基本上是一些“美好的生活图景”,与学生原汁原味的生活场景有一定的区别。所以,教师应该从学生熟悉的日常生活场景中选择合适的素材进行一定的加工,在教材与儿童的真实生活之间,建立起一种“互相进入”的通道,让学生感受品德与生活的内在联系,引导儿童进入或重新进入自己的真实的生活世界,对自己的真实生活进行有意义的观察、感受、体验、分析和反思。,例如这是我们的社区(浙教版品德与社会四下)这一单元的教学,如果教师只是照搬教材,就很难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就更谈不上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所以,教师不妨从学生生活的社区入手,让学生互相介绍自己生活的社区,以及自己在社区中的活动情况,让熟悉的场景、类似的经历激起学生交流的欲望;还可以带领学生参观附近的社区,听取社区负责人的介绍,让学生了解社区居住条件、环境、文化生活的变化,帮助学生了解社区的历史,引起探究本地区社区变化的兴趣。这样,在了解本地社区的基础上再联系教材内容了解目前我国各种社区的共性与个性,就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进一步加深对社区的认识和理解。,2、激活已有生活经验 儿童品德的形成源于他们对生活的感受、认知、体验和感悟。教学只有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才能激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学生正是通过自己对真实生活的检验来建构知识的。在教学中,可以通过观察、调查、了解等活动和互相交流,激活他们已有的生活经验,深化他们对自身经验的体验。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虽然有一定的实践基础,但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和片面性,而课堂正好为学生的这些生活经验提供了一个交流、感悟、展示的平台,使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得到进一步的完善、体验和提升,从而增强学生道德自我发展、自我完善、自我建构的机能。,(二)了解已有生活经验,寻找链接点,例如关于买东西的学问(苏教版品德与社会四上)这个话题,每个学生都有过购物的生活经历和生活体验,教师在本课教学前应对学生进行充分的调查,了解学生经常光顾的购物场所、经常购买的商品以及在购物中遇到的困难,让学生这些已有的生活经历和生活经验成为教学的重要资源。比如对于城市的学生来说,“超市”是他们购物的主要场所,学生一般经常会和父母一起去超市购物,但独立购物的较少,因此学生对超市购物的一般程序和常识并不十分了解。教学时,就可将学生的这些生活经历作为教学的出发点,将教材、学生、生活、社会有机地结合起来,让学生自主交流生活中的发现,介绍购物的经过,讨论问题的解决办法在回归现实生活的过程中实践、拓展、提升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创造和享受美好生活。,(三)关注当前生活需要,确定沟通点,1、抓热点 学生生活的时空是瞬息万变的,尤其是在当前这个信息社会,生活中常有一些热点问题引起大家的广泛关注,作为社会人的学生也不例外,而且往往对此很感兴趣。所以在品德教学中,教师要做个生活的有心人,有意识地关注一些学生感兴趣的社会热点问题,及时从真实的生活世界中选取那些具有一定的综合性、实践性、现实性的问题、事件、现象加工成教学内容,引进时代活水,充实时代精神,让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接轨,带学生走进“活”教材,走进现实生活,引导学生以主体的身份去关注、实践和创造自己的生活。,2005年10月12日是我国自行研制的载人飞船“神州六号”胜利发射升空的日子,举国欢腾,学生也被深深地吸引住了。一直到10月17日“神州六号”胜利返回的这段日子里,不管是在下课休息的走廊上,还是在放学回家的路上,学生交流的话题都离不开“神六”。是啊,这一件令全世界人民瞩目的喜庆事件,当然也是学生最希望了解的“热点”问题,同时也是一次“爱国主义教育”的极好机会。如果教师能在这特定的时刻抓住这一“热点问题”,结合品德课程中的有关话题组织起关于“神州六号”的系列探究活动,无疑是资源的一种最佳整合。,2、聚焦点 品德教学中,学生不应该只是别人生活的旁观者、评论者、模仿者,更要对自己正在进行的真实生活进行观察、思考、反省、体验,这是学生最感兴趣的,也是他们最需要的。所以,教师要在课前作好深入的调查,了解学生最需要的是什么,发现学生生活中值得关注的,急需解决的一些焦点问题,制定可行的教学目标,确定一个大家都感兴趣的沟通点,在开放的教学活动中引领学生进行道德的体验,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并最终建立一种关注生活,认识生活的态度。,(三)关注当前生活需要,确定沟通点,例如媒体连着我和你(苏教版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下册)这一主题的教学,“电视”是一个学生都感兴趣的话题,学生都喜欢看电视,一说起电视,孩子们就有说不完的话:动画片、武打片、科普片学生都喜欢,只嫌时间不够,来不及看。这也难怪,现在的孩子没有兄弟姐妹,也没有多少课外活动,自然,电视就成了他们的好伙伴。只是由于视力下降、影响学习等原因,家长往往持反对态度,学生为此也感到非常苦恼。怎么办?显然,这是学生急需解决的一个生活中的焦点问题。,(四)创设开放生活情境,把握落脚点,1、选取典型生活素材 道德不仅是“心灵之知”,更是一种“实践之知”。新课程倡导“教学即生活”、“生活即教学”,但课堂中的生活永远不可能真正等同于真实生活,也不应该变成真实生活,而应该是一种经过“重构”的、体现教育意图的、有教育意义的、“近似真实”的生活,或者说“准真实”的生活。,在友爱残疾人(北师大版品德与社会三上)的教学中,我们常常会看到:课堂上,学生们对残疾人的难处分析得头头是道,诸如“上下楼梯”、“上厕所”、“吃饭”、“穿衣”、“过马路”、“下课游戏”等许多的困难和不便他们都知道。但我们也发现,他们的叙述却是那么的冷静和理智;课后,即使对身边的残疾同学,他们仍缺少关注,更谈不上帮助。显然,他们只是处于“隔岸观火”的状态,还没有真正走近残疾人。,(四)创设开放生活情境,把握落脚点,2、运用恰当呈现方式 多媒体是创设情境的一种手段,但不是唯一的;教学情境的创设不仅要考虑其形象性、生动性,同时也应考虑学生的年龄特征、认知水平及教育的发展特点。课堂教学中的情境创设并不是越多越好,呈现的方式也并不是越花哨越好,关键在于要在深入了解学生的兴趣、需要、经验和能力的基础上,把握教学目标与学生精神需求的最佳结合点,让学生在自然和谐的氛围中进行思与思的碰撞,心与心的交流,引导学生自主参与活动,经历道德实践和体验,并从中有所感悟,获得快乐。,例如春天的歌(浙教版品德与生活一下)这一单元的教学中,一位教师为了让孩子们更好地、全方位地了解春天,课前花了大量的准备时间,扛起摄像机到公园、田野、山坡等好多地方拍摄了许多美丽的景色。课堂上,教师创设了一个“欣赏春天”的情境:那一个个漂亮精美的画面的确对学生的视觉、听觉等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力,引起了学生一阵阵哇哇的惊叹声,课堂气氛显得非常热闹。但是当教师要请学生介绍一下画面中的内容时,好多学生却对画面中的许多植物不认识,教师就显得很无奈,辛辛苦苦创设的这一情境却没有起到很好的作用。,沟通无极限,一、课例背景 小学中高年级是学生的交往能力形成和巩固的重要阶段。当今的孩子以独生子女为主,在其成长过程中,家庭环境大都以他们为中心,所以在与同学的相处中,往往自我意识太强。当有些小矛盾、小误会产生时,谁都不肯主动退一步,不能正确处理,有时还会使矛盾激化,久而久之会形成孩子自私,心胸狭窄的不健康的心理状态,这些毛病将成为孩子接触社会、走向社会的障碍。苏教版品德与社会五上第4课怎样与人相处中沟通无极限这个话题就是要引导学生学会真诚与人沟通,真心与人交往。,于丹曾说:在现代社会,人与人的沟通变得越来越困难,一个一个单元门,都关得紧紧的,每一个人越来越封闭。其实,真正艰难的永远不是物理的障碍,而是心灵上的樊篱。樊篱何在?就在我们自己的苛刻和挑剔,就在我们自己缺乏一种推己及人的恕道。,1、立足生活性,给学生一个对话的课堂。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的课程理念是:课程源于生活,生活是第一性的。教学只有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才能激起学习者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学生正是通过自己对真实生活的检验来建构知识的。说实话,面对陌生的老师、陌生的场地,要让学生敞开心扉,说出和同学的不愉快经历,说出内心的真实想法,很难。而把课堂学习看作是一种生活,使教学成为一种生活的对话,心灵才能彼此敞开,彼此接纳。,教学片段(家有儿女大家谈)1、师生一起观看家有儿女片断。2、师:小雪为什么生气?生1:因为刘星不经小雪的同意就拿走了她的运动鞋,却还要让小雪给他赔礼道歉。生2:小雪让刘星向她道歉,可是刘星道歉油腔滑调。师:是啊,道歉不真诚。生3:小雪认为刘星得理不让人。师:那刘星为什么生气呀?生1:因为小雪不借他鞋子,还冤枉他。生2:刘星生气是因为他认为小雪无缘无故地冤枉了他。生3:小雪事后不向他道歉。生4:因为小雪不借他鞋,还指责他,所以刘星很生气。3、师小结:是啊,这样一想,小雪是越想越生气,刘星也是越想越生气,两人谁也不理谁了。生活就是这样,在人与人的交往中,会有很多这样的烦恼。,2、立足生活性,给学生一个体验的课堂。生活中什么最感人?真情实感最感人!品德教学与语、数教学最大的不同在于:在语文、数学课堂教学中,知识的传授的确是非常重要的,即教学生懂得这个知识,解决“知不知”的问题。而在品德教学中,要让学生相信你所持的道德观念并付诸于行动,必须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用学生生活中的事例去教育他们、感染他们,打动他们。也就是说,要解决的是“信不信”的问题。只有先让他们“信”,才有可能让他们“行”。,教学片段一(烦恼知多少)1、师:同学们,让我们静静地回忆一下,在你和同学的相处中,有过不开心的事吗?哪件事到现在这疙瘩还未解开?请你在这张纸上写下这件事的几个关键词。2、学生在舒缓的音乐中回忆3、师:愿意说说你的烦恼吗?不过,为了尊重别人,请不要说出他的名字。生1:我是一个体育谜,尤其喜欢看NBA,我支持的球队是火箭队,他支持另一个队。一天,火箭队和他支持的球队打比赛,我们都说自己支持的球队会取胜,为此争得面红耳赤。师:结果哪支球队赢了?生1:结果是火箭队赢了,但我们的关系却因此闹得很僵。师:哦,支持的球队不一样也引起不快了。,生2:一次班中有两位同学为一件小事吵架了,我去劝架时一位同学反而骂了我,我不服气,就和他对骂了起来。师:劝架不成,反而遭骂,特别不开心吧?生2:是的。生3:一次,我向一位同学借书,可她却冷冷地回答我说:“我把书借了你,我自己怎么办?”当时我感觉非常难受,只能无奈地回到了座位上。生4:有一次,我和一位同学一起做一件事,我不大会做,她就生气地奚落了我。被她奚落一顿后,我很不开心。师:现在你们的关系好了吗?生4:没有好,现在关系还很僵。,生5:我有两位好朋友,其中一个人比较老实,总受到伤害,我想让她开心点,就和另外一位朋友绝交了。师:那你舍得和那位朋友就这样绝交吗?生5:不舍得,但没有办法。生6:一直以来,我都把她当成是自己的好朋友,什么事都会告诉她。可是,谁知道她居然把我的秘密告诉了别人。直到现在她都没有向我道过歉。师:你感觉好朋友背叛了你,是吗?想起这件事,你心情怎么样?生6:我仍旧很不开心。4、师小结:看来这些疙瘩就像一块块石头,堵在我们的心里,影响了自己的心情,也破坏了同学间的友谊。,教学片段二(优点我知道),生1:她是一个热情、诚恳、友善、懂事的人,她一直对我非常好,现在想想,当时我也有错。我想把自己的想法和她去沟通一下。生2:他老实、热情、随和、善良、有责任心、重情义。一次,他教我题目,我明白后,我们都开心地笑了。我愿意主动找他沟通。生3:或许,在别人的眼里,她有这样那样的缺点,但在我的心目中,她简直是个十全十美的人。她不仅热情、善良、大方、上进,耐心、聪明,而且美丽、爱劳动,善解人意、可爱她是如此的完美。(生动情地哭了。)生4:现在想来,她其实是个很好相处的人,热情大方,直率。我想我会找她好好谈谈,我有信心把这个矛盾解决了,重新找回过去的友情。,3、立足生活性,给学生一个开放的课堂。品德课面向的是儿童的整个世界,课程内容从教科书扩展到所有对儿童有意义有兴趣的题材;课堂从教室扩展到家庭、社区及其儿童的其他生活空间。教学既要依据教材而不拘泥于教材,结合学生实际,开发相关课程资源灵活进行。课堂上,学生是一个有自己的思想和理性的生活者,教师努力通过引导实现道德自我建构。教师在教学中努力营造一种民主宽松的教学氛围,同时设计了开放的教学活动,允许学生对问题有着自己的合理的看法,有多样化的价值观念。,教学片段(沟通方法交流)生1:要心平气和些,不要提起以前不快乐的往事。生2:态度应该好一点,找个没人的地方谈,特别是应该先听听他的意见。生3:在沟通时双方意见肯定会不同,可以先赞同对方的观点,然后说自己的,对方会更容易接受。生4:和他玩以前一起玩过的游戏,找回快乐的过去。生5:应该为了友谊,多分担些责任,为这份友谊包容一切,包括对方的错。生6:可以用QQ、邮箱、打电话、发短信等方式,道歉时态度要端正。生7:如果实在不好意思见面,可以打电话或写在纸条上。生8:应该心平气和地谈一谈,多站在对方的立场上想想,让那件不愉快的事随风飘逝。生9:把曾经和他一起玩耍时的照片做成幻灯片,发给他看,并向他道歉,相信他一定会原谅自己的。,一位教育家说得好:当学生意识到你在教育他时,就意味着教育的失败。的确,我们的品德教育需要智慧,需要我们教育者当好知心的钥匙,开启一扇智慧的门,为学生带去舒适的风,去无声地滋润他们。无痕德育的最高境界!”,感受本身就是道德教育!,谢谢大家!,

    注意事项

    本文(构建生活课堂享受生活德育.ppt)为本站会员(小飞机)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