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PPT文档下载  

    动物蠕虫病学吸虫.ppt

    • 资源ID:6162745       资源大小:14.30MB        全文页数:121页
    • 资源格式: PPT        下载积分:10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0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动物蠕虫病学吸虫.ppt

    第二章 动物蠕虫病学,第一节 概论一 内容 吸虫病、绦虫病、线虫病及棘头虫病。二 流行特征、致病作用与危害性 1 具有地方性、季节性。2 大多寄生于消化道或与消化道相通的器官;动物感染率高,发病率低,一般为慢性病,无特异性症状,许多症状是由多种蠕虫引起。三 诊断 主要靠病原学诊断(尸检或粪检)。,第二节 吸虫病,一、吸虫形态、发育与分类(一)吸虫的形态与生理 1 吸虫的形态构造(1)外部形态 形状与大小 背腹扁平,叶状、圆柱形、线状等,大小差异很大,异吸虫小于1mm,布氏姜片吸虫大于25 mm。颜色 一般呈棕色或白色,但固定后均为灰白色。,表被构造 体表光滑或具小刺、小棘;p2-1-1.jpg p2-1-2.jpg 具肌肉质的杯状吸盘 口吸盘:前端及其腹面p2-1-3.jpg p2-1-4.jpg 腹吸盘:中部或后端 p2-1-5.jpg 体表开口 生殖孔:腹吸盘前后 排泄孔:位于后端 劳氏管孔:位于虫体背面,(2)体壁 由外向内,皮层底膜肌肉层 形成皮肌囊(3)实质 无体腔,内部器官充满实质。实质是由中胚层形成的多细胞物质。,(4)内部构造内部器官包埋在实质中,无循环系统与呼吸系统。消化系统 口前咽咽食道盲肠 p2-1-6.jpg排泄系统 p2-1-7.jpg p2-1-8.jpg,代谢产物由排泄系统排出体外,原肾型排泄系统。焰细胞毛细管收集管合并为排泄总管合并为 排泄囊排泄孔 淋巴系统 由几个淋巴窦组成,每个淋巴窦有2-4对纵排泄管相连。,神经系统 由神经节和神经干组成。在两个神经节之间有背索相连,由两个神经节分别向前、后分出三个神经干,神经干之间有横索相连,再由神经干发出神经纤维。p2-1-9.jpg,生殖系统 p2-1-6.jpg 除他体科吸虫外,均为雌雄同体。雄性生殖系统 p2-1-10.jpg 睾丸(数目、形状)输出管合并为输精管雄茎囊(贮精囊、前列腺、雄茎)生殖腔生殖孔,雌性生殖系统 p2-1-11.jpg 卵巢(数目、形状)输卵管 受精囊 劳氏管 卵黄腺卵黄管卵黄总管 卵模梅氏腺子宫生殖腔生殖孔 p2-1-12.jpg,2 生理(1)代谢(2)生殖 既能异体间交配,又能自体受精。,(二)吸虫的发育 间接发育,都需要中间宿主(1个或2个)。第一中间宿主:螺类;第二中间宿主:鱼、虾、蟹、昆虫等。虫卵毛蚴胞蚴雷蚴尾蚴囊蚴童虫 成虫,1 虫卵 p2-1-13.jpg 大多为卵圆形、具卵盖,有的具卵丝或突起;灰白、淡黄或棕色。虫卵 卵壳卵黄细胞、卵细胞 卵壳毛蚴 2 毛蚴 p2-1-14.jpg 梨形或三角形,外被纤毛,内有头腺穿刺腺及胚细胞等。,3 胞蚴 p2-1-14.jpg 囊状,体表具微绒毛。体内有胚细胞或胚团子胞蚴(雷蚴或尾蚴)4 雷蚴p2-1-14.jpg p2-1-15.jpg p2-1-16.jpg p2-1-17.jpg 囊状,体表具微绒毛。,口 肌质咽雷蚴外部 围领 雷蚴内部 盲肠 子雷蚴 产孔 胚细胞 足突 尾蚴,5 尾蚴 p2-1-14.jpg 蝌蚪形,由体部与尾部构成。,外表:体棘、吸盘体部 口咽食道肠管 内部 生殖基及排泄囊 眼点 穿刺腺 细胞腺 成囊腺6 囊蚴p2-1-14.jpg 圆形或卵圆形,囊壁由多层非细胞性物质组成。,(三)吸虫的分类,单殖目:鱼类寄生虫 吸虫纲 盾腹目:鱼类寄生虫 复殖目 腹口亚目:鱼类寄生虫 片形科 分体科 前口亚目:动物寄生虫 双腔科 腹袋科 棘口科,一、片形科吸虫病,由肝片形吸虫寄生于牛、羊等反刍动物的肝胆管内,引起急性或慢性胆管炎、实质性肝炎和肝硬化等病变。临床上以消瘦、贫血和腹泻等为特征,偶见颌下、胸下部位水肿,是一种慢性、消耗性疾病。,(一)片形吸虫病,1.1形态 成虫:肝片形吸虫呈背腹扁平的叶片状,体长2030mm,宽513mm,新鲜虫体呈棕红色。虫体前端呈圆锥状突出,称为头锥,头锥后方变宽,形成“肩”部,虫体后端呈“V”字形。睾丸两枚,分枝状;卵巢呈鹿角状分枝。肠管亦形成许多分枝。虫卵:虫卵长卵圆形,金黄色,一端有卵盖。,1.病原 肝片形吸虫,鲜活肝片吸虫,固定后的肝片吸虫,肝片吸虫的成熟虫体,肝片吸虫未成熟的虫体,肝片吸虫卵,1.2 生活史,锥实螺科的螺类充当中间宿主。终宿主胆管内的成虫虫卵十二指肠外环境毛蚴胞蚴母雷蚴子雷蚴尾蚴囊蚴成虫,肝片吸虫的生活史(发育),肝片吸虫的各个发育阶段,成虫,虫卵,毛蚴,胞蚴,雷蚴(母),雷蚴(子),尾蚴,囊蚴,中间宿主锥实螺,10-25d,15-30d,毛蚴,胞蚴,雷蚴,尾蚴,囊蚴,幼虫移行途径:a、穿过肠壁腹腔肝实质胆管b、钻入肠粘膜,进入肠系膜静脉经门静脉系统循环肝实质胆管c、十二指肠总胆管肝脏胆管内 从幼虫到发育为成虫约需23个月。,2.流行病学,(1)分布 世界性分布(2)传染源 患病动物和带虫者(3)中间宿主 种类 全世界已报道锥实螺科有40余种淡水螺。在我国,主要是萝卜螺属的耳萝卜螺及土蜗属的小土蜗 分布 池塘、低洼地带、溪流、水稻田等 生物学特性 春末、夏季和秋季大量繁殖。,中间宿主:淡水螺,淡水螺的栖息地,淡水螺的栖息地,(4)终末宿主 有数十种哺乳动物;肝片吸虫在绵羊体内可生存11年,在人体可生存12年。广泛的宿主种类和如此长的生存寿命增加了控制片形吸虫病难度。,水芹,茭白,荸荠,囊蚴在外界可生存很久,在潮湿的饲草中可生存8个月;在干草中亦可生存44天。(6)感染途径 吃草及饮水吃入囊蚴而感染。,(5)虫卵与囊蚴的抵抗力繁殖力较强,一条成虫每昼夜可产800013000个虫卵。虫卵抵抗力强,在中等干燥的粪中可生存数月;,(7)感染季节 本病呈地方性流行,多发生在低洼和沼泽地带的放牧畜群内。夏季和秋季多发。(8)气候因素 气温、雨量,(1)机械性损害 幼虫移行时引起组织损伤和出血。虫体定居于胆管后,其虫体机械性刺激(吸盘和皮棘)及代谢产物刺激(脯氨酸)引起胆管组织增生导致胆管变肥厚硬实。大量虫体寄生于胆管可堵塞胆管,胆汁排出受阻,诱发局部的肝实质变性和坏死。,3.致病作用,(3)夺取营养 虫体以血液和组织细胞为食。一条虫可使宿主每天失血近0.5ml。,(2)毒素作用 虫体分泌的毒素引起稀血症和水肿,毒素吸收后能引起全身中毒现象。,4 临床症状,主要取决于虫体寄生的数量、毒素的强弱以及动物机体的状况。敏感性:绵羊山羊牛骆驼 根据病程长短,一般可分为急性型和慢性型2种类型。,(1)羊:绵羊最敏感,最常发生,死亡率较高。急性型 主要发生于夏末和秋季,是由于短时间内随草或饮水吃入大量囊蚴引起。童虫在宿主肝内移行和摄食而破坏肝组织,引起损伤性肝炎。体温升高,精神沉郁,触诊肝区敏感等。,慢性型 多发于冬、春季,吞食了中等量囊蚴而引起。患畜表现为精神沉郁,进行性消瘦、被毛粗乱、瘤胃膨气或驰缓,反复出现腹泻,后期颌下、胸前和腹下部出现水肿,可视粘膜呈瓷白色。,(2)牛:多呈慢性经过,犊牛症状明显,成年牛症状一般不明显。患畜进行性消瘦,被毛粗乱,出现周期性瘤胃膨气,腹泻,贫血,水肿,母牛不孕或流产。乳牛产奶量减少,如不及时治疗,可引起死亡。,(1)急性病例 可见急性肝炎和大出血后的贫血现象。肝脏肿大,包膜下有小出血点和曲折不规则的25mm长的暗红色虫道,虫道内有凝固的血液和少量幼虫。腹腔中有血红色的液体,有腹膜炎病变。,5 病理剖检变化,(2)慢性病例 引起慢性增生性肝炎、慢性胆管炎和贫血现象。早期肝肿大,后逐渐萎缩变硬,表面凹凸不平,颜色变浅。胆管扩张,管壁增厚,象绳索一样突出于肝表面;胆管内壁有磷酸盐沉积而致粗糙和坚实,管腔内有虫体和污浊稠厚的粘液。,肝片吸虫病(牦牛):切开胆囊,内寄生大量肝片吸虫成虫,胆囊壁见明显出血,肝片吸虫病(牛肝部切面):肝脏纤维性肿大,总胆管和胆囊管极度扩张,纤维性肥厚,内寄生大量肝片吸虫成虫。,(1)生前诊断 虫卵检查:循序沉淀法,6 诊断,免疫学诊断 a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三虫诊断试剂盒(伊氏锥虫、肝片吸虫、日本血吸虫)b Dot-ELISA c 斑点免疫金渗滤法,(2)死后诊断 检测到虫体,(1)丙硫苯咪唑(Albendazole)广谱驱虫药,对胃肠道线虫、肺线虫、绦虫和吸虫均有效。对成虫有效,对童虫无效。有一定的致畸作用,对怀孕的母畜慎用。剂型:片剂 羊:15mg/kg.w,灌服;牛:10-15mg/kg.w,灌服。,7 治疗,(2)三氯苯唑(Triclabendazole肝蛭净)对片形成虫和童虫有高效驱杀作用。常用于野生动物及种畜。剂型:乳剂和片剂。羊:5%混悬液或含250mg的丸剂,按12mg/kg.w,灌服 牛:10%混悬液或含900mg的丸剂,按10mg/kg.w,灌服。药残期为10-14d。,(3)碘醚柳胺(Rafoxanide)对成虫和童虫有效。剂型:片剂和针剂。牛、羊:7-12mg/kg.w,灌服(片剂)或3mg/kg.w,肌注(针剂)。,(4)氯氰碘柳胺(Closantel,三特)广谱驱虫药,对外寄生虫、吸虫、线虫均有一定效果。对成虫和童虫有效。剂型:片剂和针剂。羊:10mg/kg.w,口服;牛:5mg/kg.w,口服。针剂:5-10mg/kg.w,皮下注射。药物残留期28d。,(5)硝碘酚腈 对成虫有较强的驱杀作用(99%以上),对童虫也有效(驱虫率达73%-95%)。剂型:针剂(黄色粉)羊:15mg/kg.w,皮下注射;牛:10 mg/kg.w,皮下注射。药物残留期为30d。,(1)药物驱虫 驱虫的时间与次数根据流行区的具体情况而定。急性病例一般在夏、秋季节的幼虫期驱虫(选用肝蛭净)。慢性病例,北方全年进行两次驱虫:冬季和春季各驱虫一次;而南方因终年放牧,每年可驱虫3次(肝蛭净和三特等)。,8 预防,(2)粪便处理 圈舍内的粪便和驱虫后排出的粪便进行堆肥发酵产热而杀死虫卵。,(3)牧场预防 选择高燥地区放牧,不到沼泽、低洼潮湿地带放牧。轮牧。在牧区有条件的地方,实行有计划的轮牧。将牧区分成4个区,每个区放牧1个月,间隔3个月才能轮牧1次(虫卵发育成囊蚴的时间为55-75d)。,(4)饮水卫生 在发病地区,尽量饮自来水、井水或周围干燥的深水池,不要到低湿、沼泽地带去饮水。,(5)消灭中间宿主 改良土壤:在放牧地区,通过兴修水利、填平改造低洼沼泽地,来改变椎实螺的生活条件,达到灭螺的目的。化学灭螺:0.5%硫酸铜溶液,每平方米喷洒5L;或用1000-1500kg/公顷的石灰。利用天敌灭螺:大量养殖鸭等水禽。,(6)患病脏器的处理 不能将有虫体的肝脏乱弃或在河水中清洗,或把洗肝的水到处乱泼,而使病原人为地扩散,对有严重病变的肝脏立即作深埋或焚烧等销毁处理。,(二)布氏姜吸虫病 由片形科姜片属的布氏姜片吸虫寄生于猪小肠内所引起的疾病。,1 病原(1)形态 成虫:肉红色,宽大肥厚似斜切的姜片状。腹吸盘发达,肠管形成4-6个弯曲,但不分枝。睾丸两个分枝状,卵巢亦呈分枝状,位于睾丸之前。,虫卵:,最大的蠕虫卵,130140m8085m;呈椭圆形或卵圆形;淡黄色;卵壳薄,均匀,卵盖较小不明显;内含卵细胞1个,卵黄细胞2040个。,卵盖,(2)生活史 中间宿主为扁卷螺科的淡水螺。虫卵毛蚴胞蚴母、子雷蚴尾蚴 水面 囊蚴成虫 水生植物上,中间宿主:扁卷螺,姜片吸虫生活史,2 流行病学(1)分布 亚洲的温带和亚热带地区,我国长江以南。(2)终末宿主(3)中间宿主(4)感染季节(5)感染途径 p2-1-47.jpg p2-1-48.jpg 菱角、荸荠、茭白,中间宿主:扁卷螺,菱角,荸荠,水生植物为第二媒介,茭白,水葫芦,喜莲旱子草(水花生),浮萍,3 致病作用(1)夺取营养(2)机械损害:吸盘(3)毒素作用:代谢物和分泌物,姜片吸虫,寄生于肠道的姜片吸虫(肉红色),4 临床症状5 诊断:粪便中检查虫卵6 治疗 吡喹酮(Praziquentel)30-50mg/kg.w,一次性内服,7 预防(1)定期驱虫(2)粪便处理(3)杀灭扁卷螺(4)改变饲养方式及饲喂方法,三、前后盘吸虫病,由同盘科和腹袋科的吸虫寄生于牛、羊等动物的瘤胃内所引起的疾病。少数吸虫见于真胃、盲肠及胆管、胆囊内。(一)病原 国内已报道40多种,在四川已发现40种。1 形态特征 虫体多呈圆柱形或粗颗粒状,深红、淡红或白色;几个毫米至20多个毫米。体后端有一个发达的后吸盘,卵巢位于睾丸之后靠近后吸盘,子宫上升不下降,卵黄腺发达。p2-1-49.jpg p2-1-50.jpg,2 生活史 p2-1-51.jpg 中间宿主为椎实螺科、扁卷螺科的淡水螺。发育过程与肝片吸虫相似。但尾蚴具有眼点。,(二)致病作用与临床症状 p2-1-55.jpg 成虫致病力弱,而童虫致病力强。童虫在移行期造成胃、肠粘膜损伤、出血及炎症。患病动物表现为消瘦、顽固性腹泻,粪呈粥样或水样,带有腥臭味。p2-1-52.jpg p2-1-53.jpg p2-1-54.jpg,(三)诊断 循序沉淀法查虫卵。虫卵呈长卵圆形,灰白色,卵黄细胞大小不均匀。(四)治疗 1 硫双二氯酚(别丁)牛 40-50mg/kg.w,羊80-100mg/kg.w,一次口服 2 氯硝柳胺(Niclosamide)牛50-60mg/kg.w,羊70-80mg/kg.w,一次口服(五)预防 同肝片吸虫病相似。,四、双腔科吸虫病,(一)双腔吸虫病 由双腔科双腔属吸虫寄生于牛、羊等动物的肝脏胆管及胆囊内所引起的疾病。常见种为:矛形双腔吸虫与东方双腔吸虫。,1.病原,1.1 形态特征 p2-1-57.jpg 睾丸前后排列或左右并列于腹吸盘之后,卵黄位于虫体中部的两侧。p2-1-56.jpg 1.2 生活史 第一中间宿主为:陆生螺(蜗牛);第二中间宿主为:蚂蚁。p2-1-58.jpg p2-1-59.jpg 虫卵母胞蚴子胞蚴尾蚴粘球囊蚴成虫,2.流行病学,2.1 分布:世界性分布,我国以西北各省、区和内蒙古较为严重。2.2 终末宿主:已发现70多种。2.3 感染季节:南方(全年可感染);北方(春、秋季节)3.致病作用与临床症状 机械性刺激和毒素作用 多数牛、羊症状轻微或不表现症状;严重感染时,表现为慢性消耗性疾病的临床特征。,4.诊断 p2-1-60.jpg,虫卵为不对称的卵圆形,咖啡色,内含毛蚴。5.治疗 丙硫咪唑:羊30-40mg/kg体重,牛10-15mg/kg体重,一次口服。吡喹酮:羊60-70mg/kg体重,牛35-45mg/kg体重,一次口服。6.预防 定期驱虫;灭螺、灭蚁;加强饲养管理。,(二)阔盘吸虫病,双腔科阔盘属吸虫寄生于牛、羊等动物的胰管内所引起的疾病。常见种:胰阔盘吸虫、腔阔盘吸虫与枝睾阔盘吸虫。1.病原形态p2-1-61.jpg p2-1-62.jpg p2-1-63.jpg 睾丸并列于腹吸盘之后,卵黄腺位于虫体中部的两侧。,2.生活史,第一中间宿主:陆生螺 第二中间宿主:螽斯或针蟀。虫卵毛蚴母胞蚴子胞蚴螽斯、针蟀(囊蚴)成虫 p2-1-64.jpg p2-1-65.jpg p2-1-66.jpg,3、流行病学,(1)分布:分布于亚洲、欧洲及南美洲,我国呈全国性分布。(2)感染季节:主要以夏、秋两季为主。,4、临床症状与病理变化 p2-1-67.jpg,(1)轻度感染:症状不明显。(2)严重感染:消化不良,消瘦、精神沉郁贫血、腹泻。胰脏肿大,呈灰白色;虫体及毒素的作用,使胰管发生慢性增生性炎症,致使胰管壁增厚,管腔缩小,甚至完全闭塞;切开胰脏,可见红色虫体。,5、诊断,沉淀法检测虫卵:虫卵椭圆形,两侧稍不对称,棕色,内含毛蚴。剖检时见到大量虫体。,7、预防,治疗病畜;杀灭中间宿主;合理放牧。,6、治疗,吡喹酮:羊60-70mg/kg体重;牛35-45mg/kg体重,一次口服,五、分体科吸虫病(一)日本血吸虫病 由分体科分体属的日本分体吸虫寄生于人、畜及其它动物的肠系膜静脉和肝门静脉内所引起的吸虫病。,1 病原(1)形态特征 雌雄异体,线状,口吸盘位于头端腹面,腹吸盘有柄。无咽,食道后分为两根肠管,但在后1/3处又含并为一根肠管。p2-1-68.jpg p2-1-69.jpg p2-1-70.jpg,雄虫:粗短,白色,从腹吸盘之后虫体两侧向内卷曲形成抱雌沟。睾丸位于腹吸盘的背面,呈椭圆形,共有6-8个(平均7个)排列呈一排。p2-1-69.jpg p2-1-71.jpg p2-1-72.jpg 雌虫:细长,灰黑色,卵巢呈长椭圆形,位于肠管汇合处的前方。虫卵:短椭圆形,一端侧面有一个小刺,内含毛蚴。p2-1-70.jpg,(2)生活史 p2-1-73.jpg p2-1-74.jpg p2-1-75.jpg 中间宿主为钉螺。p2-1-76.jpg p2-1-77.jpg 合抱状态的虫体产卵达到肝脏或停留于肠粘膜下发育形成毛蚴,毛蚴分泌的溶细胞物质透过卵壳渗出到周围,使肠粘膜组织发炎、坏死、破溃,虫卵进入肠腔随粪排出毛蚴母胞蚴子胞蚴尾蚴成虫 尾蚴成虫,约需30-40天;成虫寿命3-4年,最长可达20年。,2 流行病学(1)分布 亚洲东部,我国长江以南13个省区。(2)终末宿主 人、畜、野生动物。(3)流行条件 血吸虫虫卵、钉螺、终末宿主及接触疫水(4)影响因素 社会因素等(5)家畜易感性 黄牛水牛 非疫区牛疫区牛马 水牛可自愈,3 致病作用 尾蚴尾蚴性皮炎,出现小米粒样的红色丘疹,发痒。成虫 刺激引起血管内膜炎、阻塞;分泌毒素影响造血机能;本身以血为食,引起贫血。p2-1-78.jpg 虫卵 在肝内淤集并分泌毒素,引起迟发型变态反应,导致虫卵结节的形成,影响静脉回流,出现腹水。p2-1-79.jpg p2-1-80.jpg,4.临床症状,在家畜中以黄牛、水牛(多不出现症状)发病率高。黄牛的感染率和感染程度一般都高于水牛,黄牛年龄愈大,阳性率也愈高。症状的严重程度取决于动物品种、营养状况、年龄等。,分为急性型和慢性型。急性期 见于大量感染的幼龄牛。精神不佳,体温4041,前胃迟缓,顽固性腹泻,脓血便,粪检查到大量血吸虫卵,逐渐贫血,消瘦。经23月死亡或转为慢性。,慢性期 较多见,消化不良,发育迟缓,往往成为侏儒牛。表现间断性腹泻、脓血便、肝脾肿大、腹水,贫血和消瘦等。多次粪检可查到虫卵。孕畜易流产。,5 病理剖解变化 在肝脏、肠壁可见到大量呈灰黄色的虫卵结节,结节压片可见虫卵;肝门静脉和肠系膜静脉内可见大量虫体。,6 诊断(1)生前诊断 塑料杯顶管孵化法 间接血凝试验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2)死后诊断,7 治疗 吡喹酮 粉剂:黄牛或水牛 30mg/kg体重,山羊20mg/kg体重,一次口服;针剂:黄牛或水牛10-15mg/kg体重,肌肉注射8 预防(1)查治病人、病畜;(2)管粪、管水;(3)杀灭 钉螺及保虫宿主;(4)安全放牧;(5)防止病畜调动,(二)东毕吸虫病,分体科东毕属的吸虫寄生于牛、羊等的肝门静脉和肠系膜静脉内所引起的疾病。常见种:程氏东毕吸虫、土耳其斯坦东毕吸虫。,1 病原 p2-1-81.jpg(1)形态特征 与日本血吸虫相似,但有以下区别:睾丸数目多,几十个;卵巢呈螺旋状扭曲,子宫短,其内只有一个虫卵;虫卵两端各有一个附属物;(2)生活史 中间宿主为椎实螺科淡水螺。,3临床症状 本病多取慢性经过,一般表现为贫血消瘦,生长发育不良,颌下与腹下水肿,长期腹泻,影响受胎或发生流产。如饲养管理不善,可因恶病质而死亡。,4、病理变化 与血吸虫病相似。5 诊断 粪便孵化法观察毛蚴或沉淀法检测虫卵。6 治疗 吡喹酮 牛 30mg/kg体重,羊20mg/kg体重。7 预防 参考血吸虫病。,分体科毛毕属吸虫寄生于水禽。常见种:包氏毛毕吸虫;中间宿主为椎实螺科的淡水螺。,(三)毛毕吸虫病,p2-1-82.jpg p2-1-83.jpg,六、后睾科吸虫病,(一)华枝睾吸虫病 后睾科枝睾属的华枝睾吸虫寄生于猪、犬、猫及其它野生动物。成虫寄生在人、猪(犬、猫、鼬、貂、獾)等动物的肝脏胆囊及胆管内,引起肝胆病变,对人的危害比对家畜的危害大。,1.病原 1.1 形态特征p2-1-84.jpg p2-1-85.jpg 成虫 虫体扁平长叶片状,前端较尖,后端钝圆。睾丸2个,树枝状分枝,位于虫体后1/3。卵巢分叶。排泄囊呈S型。,虫卵 甚小,黄褐色,内含毛蚴。,1.2 生活史,第一中间宿主:汶沼螺、赤豆螺及长角涵螺等淡水螺 第二中间宿主:鲤科鱼类及虾 虫卵毛蚴胞蚴雷蚴尾蚴囊蚴成虫,p2-1-86.jpg p2-1-87.jpg,2 流行病学(1)分布 我国分布广泛。(2)感染途径 经口感染。,3 致病作用与临床症状,致病作用主要包括虫体的机械性刺激和毒素作用。可引起胆管胆囊发炎、肝脏结缔组织增生、肝硬化等。病畜消化不良、食欲减退、下痢、贫血消瘦。,4 诊断 沉淀法检测虫卵或剖检到虫体。5 治疗(1)吡喹酮 犬、猫50-75mg/kg体重,一次口服。(2)丙硫咪唑 30mg/kg体重,口服,每天一次,连用12d。,6 预防,1)流行区的猪、猫和犬要定期进行检查驱虫。2)禁止以生的或半生的鱼虾饲喂动物。3)消灭第一中间宿主淡水螺类。4)管好人、猪和犬等动物的粪便,防止粪便污染水塘;禁止在鱼塘边盖猪舍或厕所。5)人禁食生鱼虾,改变不良饮食习惯。,(二)禽后睾吸虫病,1.次睾吸虫病 后睾科次睾属的东方次睾吸虫、台湾次睾吸虫等寄生于禽类的胆囊及肝脏胆管内。p2-1-88.jpg p2-1-89.jpg p2-1-90.jpg p2-1-91.jpg p2-1-92.jpg 2.鸭对体吸虫病 后睾科对体属的鸭对体吸虫病寄生于水禽的肝胆管内。第1中间宿-赤豆螺;第2中间宿主:淡水鱼p2-1-93.jpg p2-1-94.jpg,七、并殖科吸虫病,并殖科并殖属与狸殖属的吸虫寄生于犬、猫、人及野生的犬科和猫科动物的肺内引起。常见种:卫氏并殖吸虫、斯氏狸殖吸虫。1.病原形态 p2-1-95.jpg,肥厚,有体棘。肠道呈波浪状弯曲伸至虫体后端。卵巢与子宫左右并列,两个睾丸左右并列。,2 生活史,第一中间宿主:淡水螺类(毛蚴 尾蚴)第二中间宿主:溪蟹类、喇蛄(尾蚴 囊蚴),川卷螺,八、背孔科吸虫病,1.裂叶吸虫病(槽盘吸虫病)p2-1-97.jpg p2-1-98.jpg 背孔科裂叶属的印度列叶吸虫、鹿裂叶吸虫寄生于黄牛、绵羊、山羊、大熊猫等动物的小肠内。2.背孔吸虫病 背孔科背孔属的吸虫寄生于禽类的盲肠内,常见种:纤细背孔吸虫。,九、棘口科吸虫病,棘口科棘口属、棘缘属及低颈属的吸虫寄生于禽类的肠道。常见种:卷棘口吸虫、宫川棘口吸虫、曲领棘缘吸虫与似锥低颈吸虫。p2-1-99.jpg 1.病原 1.1 形态特征 口吸盘小,其周围有头冠,头冠上有1-2列头棘,腹吸盘发达;睾丸前后排列。1.2 生活史 第1中间宿主淡水螺(毛蚴-尾蚴)第2中间宿主-淡水螺、蛙类及淡水鱼(尾蚴-囊蚴),十、前殖科吸虫,前殖科前殖属的吸虫寄生于禽类的输卵管、法氏囊或直肠内。常见种:透明前殖吸虫、卵圆前殖吸虫。1 病原 1.1 形态特征 p2-1-100-1.jpg p2-1-101-1.jpg 1.2 生活史 第一中间宿主:赤豆螺;第二中间宿主:蜻蜓稚虫 p2-1-102.jpg,2 流行病学 前殖吸虫病多呈地方性流行,其流行季节与蜻蜓的出现季节相一致,家禽的感染多因到水池岸边放牧,捕食蜻蜓所引起。3 临床症状 患鸡食欲减退,消瘦,羽毛蓬乱,脱落。产蛋率下降,逐渐产畸形蛋或流出石灰样的液体。蛋内经常有前殖吸虫的存在。,

    注意事项

    本文(动物蠕虫病学吸虫.ppt)为本站会员(sccc)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