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PPT文档下载  

    财政学课件第二章.ppt

    • 资源ID:6145199       资源大小:1.50MB        全文页数:99页
    • 资源格式: PPT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财政学课件第二章.ppt

    ,第一节 财政支出的基本理论第二节 财政支出的分类第三节 财政支出的规模和结构,第二章 财政支出概述,学习目的和要求:财政支出的基本理论和一般理论公共物品的提供方式有哪些?如何提高公共物品的效率和效益?我国公共物品提供过程中面临什么样的问题?什么样的财政支出规模和结构符合经济规律?我国财政支出规模变化发展的特殊性原因是什么?,掌握和理解的问题:掌握混合公共物品的提供方式了解公共生产、财政支出效率和财政支出效益(重点)掌握财政支出效益的评价方法理解公共选择理论及财政决策的民主化和法制化掌握购买性支出和转移性支出的含义及划分意义掌握衡量财政活动规模的几个指标掌握西方学者对财政支出规模的理论解读“内生增长理论”对我国财政支出结构的借鉴意义掌握我国财政支出规模变化的趋势及其成因掌握我国财政支出结构性变化的情况及成因,第一节 财政支出的基本理论-公共物品的提供、生产和定价-财政支出效益的分析和评价-财政的法制化、民主化和财政监督,一、公共物品的提供、生产和定价 1.公共物品的提供方式(methods of public goods provision)2.公共生产(public production)3.公共定价(public pricing),1.公共物品的提供方式研究公共物品提供要解决的前提问题:资源最优配置的市场原则是否适用于公共物品的生产和消费?公共物品的市场均衡是一个特殊问题,不可能通过市场上的个人决策方式来决定,须寻求决定公共物品提供的特殊方式。公共提供:政府提供公共物品来满足公共需要私人提供:市场提供私人物品来满足私人需要,公共物品的提供方式:(1)纯公共物品提供方式:一般而言,只能由政府来提供,为什么?第一,市场是通过买卖提供产品和服务的,要求利益边界的精确性及物品可分割和量化;第二,公共物品的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决定了竞争性的市场机制不适合提供纯公共物品:非竞争性意味着公共物品按边际成本定价,私人部门提供无利可图(提供);非排他性意味着免费搭车问题的存在,技术上解决涉及成本太高(消费)。第三,政府的性质和运行机制解决了市场提供的所有难题。政府的社会职能(应该)公共权力机构(能够),(2)混合公共物品提供方式:公共提供、市场提供、混合提供,如何选择?混合物品的类型:具有非竞争性同时具有排他性由外部效应引起的混合公共物品提供方式:具有竞争性但同时具有排他性-提供方式选择时必须比较效益和成本。比如一座桥梁。由外部效应引起的混合公共物品-提供方式选择时首先判断外部效应的大小。如医疗保健。,混合公共物品提供方式:从各国的实践来看,混合物品的有效提供方式:政府授权经营:城市公共交通政府参股:基础设施政府补助:教育、卫生、高新技术,1974年,科斯经济学中的灯塔是公共物品私人提供理论研究之开端。美国布坎南研究中心的Tyler Cowen 从多个方面做了进一步阐述。实践中:美国的司法私有化,注意:公共物品私人提供问题的研究和实践,2.公共生产公共生产的地位和类型:广义:政府出资兴办的企事业(提供有形和无形)提供公共物品;狭义:国有工商企业(我国)包括垄断性国有企业公共提供不等于公共生产,两者的搭配组合:公共提供公共生产:行政国防提供的服务,国企提供的产品。公共提供私人生产:政府采购私企产品,私企承包政府工程。公共生产混合提供或私人生产混合提供:公共生产部分收费或私人生产政府补贴的混合物品。,国有企业的改革:提供公共物品的国有部门和单位,采取国有国营模式:纯公共物品-预算拨款免费提供;混合公共物品如医院、自来水-预算拨款和收费,不同管理。垄断性国有企业宜采取国有国控模式,邮电、交通、能源原材料、工业基础设施和部门,命脉,防安全,控股权。竞争性大中型企业宜进行公司制改造,加工业、商业服务业。中小型国有企业:放开搞活,3.公共定价 什么是公共定价?政府相关管理部门通过一定的程序和规则制定提供公共物品的价格和收费标准,即公共物品价格和收费标准的确定,就是所谓的公共定价。公共定价实际包括两个方面:纯公共定价:政府直接制定自然垄断行业的价格(能源、通讯交通、公用事业、煤、石油、原子能);管制定价或价格管制,即政府规定涉及国计民生而又带有竞争性(金融、农业、高等教育、医药)的价格。,公共定价的一般方法:平均成本定价法:二步定价法:负荷定价法:自然垄断行业的公共定价:参看教材;第52页,自然垄断行业的公共定价法,单价,Pm,Pat,Pmt,I,H,E,MC边际成本,AC平均成本,D,MR,AR,O,C,B,A,数量,图2-1自然垄断的公共定价法,G,F,二、财政支出效益的分析和评价 财政支出中的效率与公平 财政支出的效率 财政支出效益的分析 财政支出效益评价方法,财政支出中的效率与公平效率与公平的一般关系效率与公平的协调:效率与公平既然具有统一性,则两者必须兼顾,只顾某一方面而忽视另一方面,必然导致经济运行的失衡。如何通过市场和财政两种机制的有效结合实现两种原则的兼顾,是一个关键问题。正确处理收入差距与效率的关系。,财政支出的配置效率和“生产效率”财政支出的配置效率:与财政的配置职能密切相关。标准是社会净效益最大化:经济和社会效益之和应大于聚集收入过程中的成本。财政支出的配置效率首先是财政支出占GDP 的比重的适度问题,即财政配置和市场配置(政府和民间)的恰当结合问题。政府按照居民的意愿配置资源才是有效率的。这套有效率的政治制度就是“公共选择制度”。,财政支出的“生产效率”:资源配置既定条件下,政府内部的组织管理状况直接决定的效率。即政府部门内部的组织管理状况将直接决定着财政支出的效率潜力,利用组织管理的程度决定着公共部门提供供公共物品的数量和质量的状况。如反腐、事业单位的企业化经营、公共采购等都是提高政府部门生产效率的尝试。社会经济的稳定和发展是兼顾公平与效率的体现,财政支出效益的分析 财政支出的效益:财政资源配置所产生的效益,是财政支出效率的表现。提高财政支出使用效益是财政支出管理中的核心问题。财政支出效益和微观主体支出效益的区别:(1)两者计算的所费和所得的范围不同:微观只计算发生在自身范围内的直接和有形所费和所得;财政不仅有直接和有形的所费和所得,还有长期间接无形。(2)两者的选优标准不同:微观追求利润最大化;财政整个社会效益最大化。,财政支出效益的内涵和范围:内源性效益、部门绩效评价、单位绩效评价内源性效益:财政支出本身产生的效益,直接效益(项目直接产生的可计量的经济效益)和间接效益(无直接经济效益但具有社会效益,可量化、不可量化)。三方面:支出总量效益:总支出/GDP、支出结构效益:支出项目间的组合,即各类财政支出的比重是否合理,寻求最优结构模式。衡量标准有直接间接经济效益指标、直接间接社会效益指标。支出项目效益:具体支出项目所产生的效益,是支出效益的细化。难点是各项支出的不可比性;隐含效益的不可量化、以社会效益为主的项目其最优值难以计算。,部门绩效评价:财政支出的公共部门财政年度内的工作绩效。两方面:一是部门在财政资源的配置上是否合理并得以优化,财政资源使用是否得到相应的产出,即对部门配置资源的总体状况进行评价。二是部门本身的工作绩效评价,如是否完成既定社会经济发展指标、完成预算目标的财力保障程度。单位绩效评价:财政支出的使用单位对预算及相关决策的执行情况;单位的资金管理机制是否完备;资金的最终使用效益是否得到完全体现;对同类项目进行历史的、区域性的评价。单位绩效评价评价工作应由其主管部门实施。,财政支出效益评价方法财政支出效益评价方法:(1)成本-效益分析法:是将一定时期内项目的总成本和总效益进行对比分析,更多地应用于公共支出决策程序中。通过多个选择方案进行成本效益分析,根据对边际社会效益和社会成本的对比,选择最优支出方案。成本-效益分析法也称成本-收益分析法,最早产生于某美国1936年防洪法案。,某防洪工程的成本效益分析表 单位:万元,编制备选方案过程中有三个需要解决的问题:第一,如何归纳成本与效益 财政支出的成本与效益包含两大类:实际的成本与效益;金融的成本与效益。实际的成本与效益-直接的成本与效益和间接的成本与效益;内部的成本与效益和外部的成本与效益。直接的和间接的成本与效益中,分有形与无形的成本与效益。金融的成本与效益:以上述防洪工程为例的不同类型的成本与效益:,防洪工程成本与效益类型,第二,如何计算成本与效益 对备选方案的成本与效益进行比较分析,需有统一的计量尺度:价值形式是最优尺度。有形成本与效益的计量较容易,但需慎重考虑所使用的市场价格是否符合其价值。如果市场价格受到非经济因素的影响,被人为扭曲,则应用影子价格进行调整。所谓影子价格就是指某种资源得到合理利用的估算价格。最困难的是对无形成本与效益的计量,因其难以直接用货币来计算。通常使用一些替代的办法进行间接估算。比如估算防洪工程的建立对美化环境和有利于人民健康所产生的效益时,就可以用当地卫生防疫费用和医疗费用的减少额来替代。,第三,考虑货币的时间价值 一项工程的建设所需时间和建成后发挥效益的时间很长,成本的投入与效益的回收都是按年度逐渐实现的。在用货币形式表现其总额时,要考虑货币的时间价值,应把若干年里发生的成本与效益通过利息折算成现值,然后才能汇总加以比较。这就需要运用贴现手段。根据银行的贴现率,通过公式将一个建设项目(或方案)的全部成本和全部效益计算出来。在此基础上,再计算出项目(或方案)的成本效益的比率,并按比率排出项目或方案的优劣的次序。,最后,还要对选定的财政支出方案进行机会成本对比分析。即将政府支出效益同微观经济主体支出效益作比较进行的成本分析。在有限的资源中被政府支出占用一部分之后,就会减少私人占用的机会,从而牺牲了私人对该部分资源占用而可能获取的效益,这种牺牲就构成了政府占用这部分资源的机会成本。如果机会成本大于政府支出的效益,则政府支出是不可取的。这就需要重新调整财政支出总量和结构。,运用“成本-效益”分析法的步骤:(1)政府根据国民经济发展的要求,确定若干备选的支出项目,组织各方面专家为每一个备选项目制定出若干备选的支出方案;(2)用贴现率计算各备选方案的成本与效益及其比率并排出优劣次序;(3)为每个备选项目,从其备选方案中选择一个最佳的实施方案;(4)根据已确定的财政支出总规模,从备选项目中,选择一个最佳的项目组合;(5)对选定的项目组合进行机会成本分析,最后将支出项目确定下来。,最后应该指出,“成本效益”分析法一般适用于政府的公共工程建设支出。因建设支出的效益是可以用货币计量的。对于不能准确计算成本与效益的一些支出,需考虑其它方法。如,以社会效益为主的支出项目不能采取成本效益分析法。,(2)成本-效用分析法也称成本效应分析法,是在实物目标确定之后,通过对各种方案的成本计算,帮助选择效率最高的方案。例如:政府的扶贫计划:10亿资金解决1000万人口的脱贫;20亿1500万人口;25亿1700万人口。100万资金:建10所小学;1所医院;1所养老院的比较,(3)因素分析法就是将影响投入(财政支出)和产出(效益)的各项因素罗列出来进行分析,并将投入产出比进行计算,据以评价的一种方法。要求尽量对各相关因素进行量化计算或进行评估,并根据不同影响程度进行排序分析。具体做法是:对各因素的功能进行评分,功能重要单位分值高,否则分值低,将定性概念量化之后进行比较。用于效益无法用货币计量的指标。例如:环境效益的评估,(4)最低成本法 也称最低费用选择法,是指对每个备选的财政支出方案进行经济分析时,只计算备选方案的有形成本,而不用货币计算备选方案支出的社会效益,并以成本最低为择优的标准。就是选择那些使用最少的费用就可以达到财政支出目的的方案。该方法主要适用于成本易于计算但效益不宜计算的项目,如军事、政治、文化、卫生等支出项目。,(5)“公共劳务”收费法 所谓“公共劳务”,是指政府为行使其职能而进行的各种工作,包括行政工作、道路的建设与维护、城市供水与排水工作、住宅供应与公园的建设与维护等。“公共劳务”收费法,就是通过制定和调整“公共劳务”的价格或收费标准,来改进“公共劳务”的使用状况,使之达到提高财政支出效益的目的。,“公共劳务”的定价:一般有四种情况,即免费、低价、平价和高价 免费和低价政策,可以促进社会成员最大限度地使用这些“公共劳务”,使之获取极大的社会效益。平价政策,即用收取的费用弥补该项“公共劳务”的人力、物力耗费。平价政策一般适用于从全社会的利益来看,无需特别鼓励使用,又无必要特别加以限制使用的“公共劳务”,如公路、公园、铁路、医疗等。高价政策,主要适用于从全社会利益来看必须限制使用的“公共劳务”。实行高价政策既可以达到有效限制使用的目的,又可以提供较多的财政收入。,三、财政的法制化、民主化和财政监督一公共选择理论简介我国财政决策的民主化和法制化,公共选择理论简介(一)什么是公共选择理论(二)“公共选择”的基本内容(三)政府决策程序与选举制度(四)公共选择理论对我国财政法制化和 民主化的借鉴意义,(一)什么是公共选择理论是西方经济学的一个分支,是运用经济分析方法来研究政府决策的方式和过程的一种理论。布坎南和塔洛克同意的计算(1959)一书在前人研究基础上对公共选择理论作了进一步研究,因此,布坎南获1986年诺贝尔奖。公共决策是政治上的观点,可理解为非市场决策的研究,即将经济学运用到政治科学。,(二)“公共选择”的基本内容是与个别私人选择相区别的集团选择,指人们通过民主政治过程来决定公共物品的需求、供给和产量,是把个人选择转化为集体选择的一种机制或过程,是对资源配置的非市场决策,实际上是一种政治过程。政治过程要经过立宪、立法或议会、行政和司法三阶段。立宪阶段的选择是制定或改变根本性的法规,以约束人们的活动。立法或议会阶段即在现行规则和法律范围内展开集体活动。行政和司法阶段即由行政机构生产和提供社会公共需要的产品。,(三)政府决策程序与选举制度公共选择理论对政府决策程序和选举制度进行了深入研究。市场决策是“货币投票”,政府决策是“政治投票”。政府决策程序和选举制度:直接民主决策与间接民主决策。全体公民参与决策,一人一票制,投票表决就是直接民主决策。间接民主决策是公民授权代表做出公共决策,其中,公民、政治家、管理者三者影响决策结果。,(四)公共选择理论对我国财政法制化和 民主化的借鉴意义对合理解决政府与市场关系具有指导意义;对政治体制及行政体制的改革具有借鉴意义;对实现公共决策的法制化和民主化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对在政治决策中正视政府行为的“经济人”特征具有借鉴意义;,我国财政决策的民主化和法制化(一)我国财政民主化和法制化程序财政领域的民主化与法制化:一是确定国家预算收支规模,实现国家预算效益最大化;二是按国家政策确定公共项目的种类;三是通过立法确定预算收入的筹集方式和制度;四是对预算执行实施日常财政监督,审核费国家预算。,(二)我国财政的法制化 财政立法 财政执法 财政行政复议,财政监督(一)财政监督的内涵及其作用(二)财政监督的构成要素(三)财政监督流程和财政监督方式(四)我国财政监督的实践,财政监督的构成要素:1财政监督主体2财政监督范围(1)预算监督(2)税务监督(3)国有资产监督(4)财务会计监督(5)预算外资金监督,财政监督流程和财政监督方式:1财政监督流程2财政监督的方式(1)日常监督检查(2)专项监督检查(3)个案检查,第二节 财政支出分类,一、按财政功能分类二、按支出用途分类三、按经济性质分类 购买性支出与转移性支出四、按支出产生效益的时间分类 经常性支出和资本性支出五、国际分类方法,财政支出的分类 财政支出和财政收入是财政分配的两个环节,两者既是财政的分配过程,也是国家各级政府经济行为的体现。财政支出是国家将集中起来的货币资金有计划地分配使用到各种用途上去的过程。是为实现国家的各种职能服务,所以财政支出也称政府支出或公共财政支出。,概念的理解 财政支出是政府的总支出,从支出的完整性要求出发,包括政府的所有支出;财政支出反映了国家的政策,规定了政府活动的范围和方向;财政支出反映政府在一定时期内已经耗费掉的支出。通常财政部门以国库实际拨款数为依据来计算支出,行政事业单位以实际支出数来计算支出。,按经济性质分类 购买支出:指政府在商品和劳务市场上购买所需商品和劳务的支出。既包括政府购买日常行政管理所需商品与劳务的支出,又包括政府投资兴办各种事业所需商品与劳务的支出。各种经济建设支出、文教行政国防支出等。转移支出:指政府单方面的、无偿的资金支付,不相应地取得商品和劳务。大体包括社会保险和救济方面的各种福利支出,对居民的补助支出、债务利息支出、捐赠支出。,购买支出和转移支出对宏观经济运行的影响 购买支出可以直接增加当期的社会购买力,并由政府直接占有社会产品和劳务。如果运用得当,对社会生产和就业有直接影响,有助于优化资源配置。但对国民收入分配只产生间接的影响。转移支出只是资金使用权的转移,对分配产生直接影响,但并不会立即形成当期社会购买力,对资源配置的影响是间接的。,财政支出经济性质的分类的经济分析意义:1支出所起的作用:对社会生产和就业;对收入分配两领域的影响2安排支出的原则:等价交换原则和谈判原则;对政府活动效益约束的软和硬3对微观经济主体的约束:同2,结论:当购买支出在财政支出总额中占有较大比重时,财政支出对经济运行的影响较大,执行资源配置的功能较强;当转移支出在财政支出总额中占有较大比重时,财政支出对收入分配的影响较大,执行国民收入分配的功能较强。因此,这种分类对研究财政支出、对宏观经济运行的影响有重要意义。,按支出产生效益的时间分类经常性支出:维持公共部门正常运转或保障人民进本生活所必需的支出,主要包括人员经费、公用经费及社会保障支出。特点:其消耗会使社会当期收益,构成当期公共产品成本,用税收补偿。资本性支出:用于购买或生产使用年限在一年以上的耐用消费品所需的支出。特点:消耗结果形成一年以上的长期固定资产。税收补偿当期成本,国债补偿未来成本。,国际分类方法(两类)一类是用于理论和经验分析的理论分类;另一类是用于编制国家预算的统计分类。从理论分类来看,根据分析的目的不同,可按政府职能、支出目的、组织单位、支出利益等标准分类。例如,以财政支出的用途和去向为标准,财政支出可分为防务支出和民用支出两大类,前者包括国防、公安、司法等与防务有关的支出,后者包括除防务支出以外所有的其他各项支出。这种分类方法的目的在于分析一国财政支出的军事化程度或民用化程度。,从统计分类来看,按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分类方法,有职能分类法和经济分类法。按职能分类,财政支出包括一般公共服务支出等。安经济分类,财政支出包括经常性支出、资本性支出、经贷款支出。(见下表),第三节 财政支出的规模和结构一、财政支出规模分析 1.衡量财政活动规模的指标 2.财政支出规模发展变化的一般趋势 3.我国财政支出规模发展变化的特殊性 4.财政支出合理规模的选择,1.衡量财政活动规模的指标 衡量财政活动规模可以用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的绝对数指标来表示,但通常以两个相对数指标来表示,即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和财政支出占GDP的比重。注意:财政支出不存在疑义,但财政收入的理解不同:税收和少量经常性收入;债务收入计入财政收入。财政活动规模为什么采用财政支出指标?,反映财政支出规模及其变化的指标:财政支出增长率:财政支出增长的弹性系数:财政支出增长边际倾向:,2.财政支出规模发展变化的一般趋势 各个国家不同,同一国家不同时期比重也不同。总体来讲:财政支出不断增长是一种共同的趋势。关于财政支出增长原因的分析:各种理论和观点:瓦格纳法则;皮科克和怀斯曼的“替代规模效应”理论;马斯格雷夫和罗托斯的经济发展阶段论。,(1)瓦格纳法则 19世纪德国经济学家阿道夫瓦格纳最为著名,他的研究成果被称为“瓦格纳法则”。1959年马斯格雷夫表述为:随着人均收入的提高,财政支出的相对规模也随之提高。瓦格纳的结论是建立在经验分析基础之上的,他对19世纪的许多欧洲国家加上日本和美国的公共部门的增长情况做了考察。他认为,现代工业的发展会引起社会进步的要求,社会进步必然导致国家活动的增长,尽而财政支出的膨胀。,瓦格纳法则的解释,G3,G2,G1,Y3,Y2,Y1,0,人均GDP,财政支出占GDP的比重,图2-1瓦格纳法则的解释,随着人均收入的提高,财政支出的相对规模也随之提高导致这一现象出现的因素:政治和经济因素:经济发达国家200年的实践证实了瓦格纳法则的结论:出现的共同趋势:,主要经济发达国家财政支出占GDP比重变化趋势,图2-2主要经济发达国家财政支出占GDP比重变化趋势(),表2-1 美国财政支出增长弹性和增长边际倾向,(2)皮科克和怀斯曼的“替代规模效应”理论;导致财政支出增长的原因存在内在因素和外在因素,认为外在因素是财政支出增长超过GDP增长速度的主要原因。内在因素:经济发展收入增加税收增加财政支出增加:财政支出增长和GDP增长呈现线性关系。外在因素:一旦外部冲突和战争,税率提高,公共支出代替私人支出,财政支出比重增加,之后,支出不会退回原来。,(3)马斯格雷夫和罗托斯的经济发展阶段论 马斯格雷夫和罗期托用经济发展阶段论来解释公共支出膨胀的原因。他们认为:经济发展早期,政府投资在社会总投资中比重大,为经济发展提供基础设施。中期阶段,政府投资是对私人投资的补充。早期中期都存在市场失灵,要求干预,但整个干预过程中,政府投资比重会下降。罗托斯认为一旦经济达到成熟状态,公共支出将从基础设施转向教育、待遇、福利等支出,其支出会超出其它支出,也会快于GDP的增长速度。,美国财政支出中主要项目所占比重的发展变化趋势,图2-3 美国财政支出中主要项目所占比重的发展变化趋势(),3.我国财政支出规模发展变化的特殊性(1)我国财政支出占GDP的发展变化1978年体制改革之前,比重较高,改革之后,分配格局发生变化,财政支出占GDP的比重下降速度过快,幅度过大,18年间下降了近20个百分点,平均每年下降1个百分点。总体趋势:先下降后回升,体现了转轨 时期的特征。,我国财政支出增长率和 财政支出占GDP比重发展变化趋势,图2-3 我国财政支出增长率和财政支出占GDP比重发展变化趋势(),表2-2 我国财政支出增长变化趋势 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01)。,中国财政支出增长弹性和增长边际倾向,图2-4中国财政支出增长弹性和增长边际倾向,(2)我国财政支出占GDP比重发展变化原因的分析 1978年体制改革之前,比重较高,原因:一是低工资,高就业政策,GDP分配格局中个人所占份额小,很多生活品无偿或低价提供;二是国企利润、折旧基金全部上缴,“统收统支”体制下,企业的所有支出国家拨付。国家扮演总企业家和总家长的角色。改革开放过程中,放权让利和提高城乡居民收入税品的阶段,财政收入增长放缓甚至缩小。财政支出占GDP的比重下滑。,财政支出增长是市场经济国家发展中的一条规律 社会主义国家改革前也呈现扩张的趋势,改革时期之所以下降,是因为政府在摆脱包得过多、统得过死的局面。一旦经济体制迈上市场经济的运行轨道并达到一定阶段以后,下降趋势会在某一时期中止,转而趋于回升,达到适度水平则相对停滞。我国财政支出占GDP的比重1996年停止下降,1997年已开始有所回升,特别是自1998年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以后,回升较快,2000年已达17.77%,比1995年上升了6.1个百分点,表2-3 中国财政支出增长弹性和增长边际倾向,4.财政支出合理规模的选择影响财政支出规模的宏观因素分析分析影响财政支出规模的微观因素完善政治决策程序,影响财政支出规模的宏观因素分析1.经济性因素2.政治性因素3.社会性因素,影响财政支出合理规模的因素:第一,经济性因素:主要指经济发展的水平;经济体制的选择;物价水平;征税能力;政府的经济干预政策和手段等。第二,政治性因素:三方面:政局是否稳定;政体结构的行政效率;政府干预政策。教材91-92 第三,社会性因素:如人口状况、文化背景等因素,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财政支出规模。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面临的问题不同。,影响财政支出合理规模的微观因素:政治决策程序:参看教材:9293页,我国财政支出增长面临的潜在压力:第一,市场经济的初级阶段,工业化的关键时期:基础设施同时要满足文化教育、社会保障等社会性基础设施;第二,官方从未公布的利息支出:债务规模越来越大,预计2011年,利息支出将占GDP的4.5%;第三,社会保障性支出并未列入预算,列在预算外资金管理;财政收入的可能性与控制财政支出规模增长的必要性的矛盾。,二、财政支出的结构分析,1.政府职能与财政支出结构 我国财政学界普遍认为财政支出结构与政府职能存在着紧密的对应关系。政府职能划分为两大类,即经济管理职能和社会管理职能,从而形成了财政的经济管理支出和社会管理支出,前者也称为经济建设支出,后者也称为公共支出。,我国财政支出结构变化趋势显示图,图2-5 我国财政支出结构变化趋势显示图(%),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确立,政府的经济管理职能逐步弱化,社会管理职能日益加强。政府职能的转变使财政支出结构发生变化:经济建设支出占财政支出总额的比重从改革前的平均60%左右下降到“九五”时期的38.3%,下降了近20多个百分点;社会公共管理支出则大幅度提高。,经济建设支出比重下降的原因:(1)流动资金支出下降;(83年7月开始,核工业部、航空航天工业之外)(2)基本建设支出下降;(主体、资金多元化)。基本建设支出比重由改革前的40%左右急剧下降为“八五”时期的15.8%。下降有合理有不合理的(科教增行政管理费也增)。但幅度之大已制约了对重点、基础设施发展的支持力度。,表2-4 我国各时期财政支出主要项目的比重(%),2.财政支出的经济性质与财政支出结构 购买支出与转移支出在财政支出总额中所占比重的大小,反映出政府在一定时期内直接动员社会资源的能力。但各个国家有所不同。一般地说,经济发达国家由于政府较少直接参与生产活动,财政职能侧重于收入分配和经济稳定,因而转移性支出占总支出的比重较大。发展中国家则相反。,表25 两类国家购买性支出与转移性支出所占比重,类别 发达国家 发展中国家,合计 100.0 100.0,购买性支出 45.2 61.5 其中:经常性支出 34.9 50.1 资本性支出 10.3 11.4 转移性支出 41.0 22.5 其中:公债利息 5.6 5.5 补助金 35.4 17.0 其他 13.8 16.0,表2-6我国财政支出中转移性支出及其比重 教材97页,我国具有发展中国家的一般特征。变化:购买性支出所占比重有所下降,转移性支出所占比重有所上升,后者1978年仅为2.7%,1985年曾达32.9。说明,进入20世纪80年代,财政的资源配置能力减弱,收入分配能力增强。但随后的10年间转移性支出比重又有所下降,主要原因:转移性支出中占据举足轻重地位的价格补贴和企业亏损补贴有所控制,其绝对额或占全部支出的比重均有所下降,这是财政支出结构优化的一种表现。,3.财政支出结构的调整和优化(1)内生增长理论:新古典经济理论认为:经济增长是生产要素的积累过程,技术进步是经济增长的一种外在因素。20世纪80年代开始,以罗默和卢卡斯为代表的一批学者提出了一种新的经济增长理论,基本思想:劳动投入过程中包含着因教育、培训及职工再教育而形成的人力资本,物质资本积累过程中包含着因研究开发活动而形成的技术进步,生产性公共投资的增加也有助于提高物质资本的边际收益率,因此,生产性要素积累的收益率不会发生递减趋势。该理论将原来被认为是促进经济增长的外在要素内在化,据此成该理论为内生增长理论。,内生增长理论对财政政策在经济增长中作用的新诠释:生产性公共资本、人力资本和研究开发活动是一个国家长期经济增长的内在因素和内在动力,而这些因素具有明显的非竞争性、非排他性和外部效应,具有公共物品的某些属性。上述因素属于财政政策的变量范围之内。所以,财政政策对经济增长和经济结构的调整,特别是对长期经济增长和经济结构的调整具有特殊重要作用。,(2)调整和优化财政支出的职能结构和支出用途结构、支出的经济性质结构 职能、用途结构-公共支出和经济建设支出(经济管理职能和社会职能)第一,保证适度的预算内投资规模,支撑经济增长,加快结构调整,促进技术进步;第二,增大教育和科研投入,增强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第三,重视农业的基础地位,加大对解决“三农”问题的投入;,经济性质结构-购买性支出和转移性支出主要问题在于转移性支出财政支出经济结构的变化趋势:购买性支出下降;转移性支出上升。,调整和优化支出结构是提高支出效益的关键。财政支出结构从客观上说,取决于一个国家所处的经济发展阶段,不同经济发展阶段对财政支出结构具有决定性作用,使其发展变化带有一定的规律性。从政府政策的角度看,财政政策的调整必须符合一定时期的发展战略和政策目标以及经济形势的发展变化,例如:初级阶段面临的双重任务,加大科技教育投资应是新世纪财政政策以及结构支出优化的总的指导思想;体制改革必然要求财政体制改革,改变“错位”、“越位”必须对支出结构调整;1996年经济“软着陆”后处于买方市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调整产业结构,也要求优化支出结构;同时,行政管理体制、养老、医疗、住房、教育制度改革也要求改变支出结构。,【关键词】免费搭车公共提供私人提供 公共生产公共定价 财政支出的效率 财政支出效益按财政功能的分类 按支出用途分类 经济建设费社会文教费 购买性支出 转移性支出 财政支出增长弹性系数 财政支出增长边际倾向,【复习与思考】1试述财政支出按经济性质分类及其对经济分析的意义。2“瓦格纳法则”阐述的基本原理是什么?3试述我国财政支出规模发展变化的特殊性及其原因。4影响财政支出规模的宏观原因是什么?5“内生增长理论”对我国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的借鉴意义是什么?6根据个人的理解,阐述我国当前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应采取的政策和措施。,

    注意事项

    本文(财政学课件第二章.ppt)为本站会员(小飞机)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