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PPT文档下载  

    财务会计报告分析总论.ppt

    • 资源ID:6144829       资源大小:1.39MB        全文页数:112页
    • 资源格式: PPT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财务会计报告分析总论.ppt

    第一章 财务分析概述,第一章财务分析概述,第一节 财务分析的含义和体系第二节 财务会计的主体和标准第三节 财务分析的内容及形成基础第四节 财务分析的程序和方法第五节 财务信息规范体系,第一节财务分析的含义和体系,一、财务分析的含义1、财务分析应用领域的发展 对财务分析产生与发展在早期做出重要贡献的是贷款人和投资者,正是他们对财务报表信息的需要影响着财务分析的产生与发展。在近代与现代,企业经理、银行家和其他人对财务信息的需要进一步影响着财务分析的发展进程。财务分析开始于银行家。投资领域的财务分析。现代财务分析的领域不断扩展,早已不限于初期的银行信贷分析和一般投资分析。,第一节财务分析的含义和体系,2、财务分析的含义 广义:财务分析是以会计核算和报表资料及其他相关资料为依据,采用一系列专门的分析技术和方法,对企业等经济组织过去和现在有关筹资活动、投资活动、经营活动的偿债能力、盈利能力和营运能力状况等进行分析与评价,为企业的投资者、债权人、经营者及其他关心企业的组织或个人了解企业过去、评价企业现状、预测企业未来,做出正确决策提供正确的信息或依据的经济应用学科。,第一节财务分析的含义和体系,2、财务分析的含义 狭义:财务分析是指一定的财务分析主体以企业的财务报表及其他相关资料作为依据,采用一系列专门的分析方法和分析技术,对企业的偿债能力、盈利能力、营运能力、增长能力等进行分析和评价,旨在为信息使用者作出正确决策提供信息或依据的经济应用学科。,第二节财务分析的主体和标准,不同的主体,进行财务报表分析的目的是不同的1、经营者:为进行财务决策必须考虑三个时态、三大指标的全方位分析。,一、财务分析的主体 财务分析的主体,是指与企业存在一定的现时或潜在的经济利益关系,为特定目的对企业进行财务分析的单位、团体和个人。,第二节财务分析的主体和标准,2、投资者:潜在投资者,注重于未来收益及增长趋势,进行营运和盈利分析;现实投资者,注重于当前收益,进行经营状况和财务成果分析。3、债权人:关注债务资金的安全性,关心资本结构、资金来源与用途,分析财务状况,评价偿债能力(短期看流动性,长期看盈利性),第二节财务分析的主体和标准,4、政府部门:主要关注对社会的贡献和社会责任的履行。5、供应商:确定合作关系与信用条件;注重营运能力分析。6、雇员与工会:判断雇员的收入、福利、保险的适应度;以盈利能力为主。7、中介机构:确定下步行动的重点;全方位的分析以盈利为主。,第二节财务分析的主体和标准,二、财务分析的客体(对象)财务分析的客体,即对象,是企业的财务活动。财务分析就是对有关筹资活动、投资活动、经营活动的偿债能力、盈利能力和营运能力状况进行分析与评价,第二节财务分析的主体和标准,三、财务分析的标准1、财务分析标准的种类目标标准行业标准历史标准2、财务分析标准的选择,第三节财务报表的内容及形成基础,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对财务报表重要项目的说明,所有者权益变动表,一、财务报表的内容,第三节财务报表的内容及形成基础,会计报表附注应包括内容:不符合会计核算基本前提的说明;重要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的说明;重要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变更的说明;或有事项和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的说明;关联方关系及其交易的披露;重要资产转让及其出售的说明企业合并、分立的说明;会计报表中重要项目的明细资料;有助于理解和分析会计报表需要说明的其他事项。,第三节财务报表的内容及形成基础,二、财务报表的形成基础1、财务报告的目标,第三节财务报表的内容及形成基础,2、会计基本假设为保证会计工作正常进行和会计信息质量,对会计核算的范围、内容、基本程序和方法等所做的基本假定。,会计基本假设,主 体,会计主体,会计主体假设,是指编制会计报告的任何组织或单位。,是指会计所服务的特定单位。除企业以外,还包括政府、教会、大学和其他非经营组织。,是指会计所反映的是一个特定的并实行独立核算的企业单位的经济活动。它明确了会计工作的空间范围。,会计所服务的特定的经济组织。记录和反映企业本身的各项生产经营活动。,会计主体概念,【案例】假定一家服装店的老板从店里的收银机中取走100元供个人使用。问:这个事项怎样影响主体?怎样影响拥有、经营或根本与主体不相关的人?答:该事项对老板个人来说是可以忽略的;虽然现金已经从商店的“口袋”中取走,装入老板的口袋里,但不论放在哪个口袋里,这些现金都属于老板所有。尽管如此,由于会计主体概念,会计账簿上表明商店的现金比以前减少了。,会计主体假设的意义 明确了核算的空间范围,解决了会计核算谁的经济业务、为谁记账的问题。是持续经营、会计分期和货币计量假设和全部原则建立的基础。,持续经营概念,持续经营假设,是指作为会计主体的企业单位,在可以预见的将来,会计核算应以既定的经营方针和预定的经营目标继续经营下去,不需破产清算。因而其资产将按预定的目标去使用,同时其债务也将按发生时承诺的条件去清偿。它界定了会计的时间范围。,明确了会计核算的时间范围和内容(资金正常运动期间发生的经济活动);(2)企业的资产和负债才可区分为流动和长期的;(3)企业的资产才以历史成本计价,而不以现行成本或清算价格计价;(4)才有必要和可能进行会计分期,并为采用权责发生制奠定基础。,作用,会计分期 1)会计分期的定义 把企业持续不断的生产经营过程(资金运动)划分为相等的会计期间。会计期间分为年度、半年度、季度和月度。,2)确立会计分期前提的意义 解决了会计核算的基本程序,明确了何时记账、算账和报账。可以分期结算账目、编制财务会计报告,提供会计信息。使权责发生制原则、配比原则等会计原则的建立成为可能。,货币计量概念,1.好处:在于货币能够提供一个共同的计量基础,据此,一个会计主体的同类事件就可以用数字表示出来并且可以相加减。2.局限性:不能描绘出有关组织状况的全景。,是指在会计核算中,必须假定以价值不变的货币作为主要计量单位来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会计主体的经营活动及其成果。它明确了会计核算的计量尺度和计量条件。,货币计量,第三节财务报表的内容及形成基础,“币值不变”的 解释:【案例】某企业2010年花200 000元购买的机器设备与10年前花200 000元购买的土地,在2010年的会计记录中都列示为200 000元。问:两者的货币等价吗?,答:2010年20万元的购买力显然远远低于10年前20万元的购买力。“假定货币是价值永恒不变的度量尺度”是不正确的。由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和供求关系的变化,作为商品的货币,其本身的价值总是在不断发生变动。这样,对已经发生的经济活动,包括资产、收入和费用和成本的会计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必然产生影响和发生变化,如果币值每发生一次变动,就对会计记录作出一次相应的调整,这在事实上不仅是没有必要的而且也是做不到的,故货币计量时需假定“币值不变”。,第三节财务报表的内容及形成基础,如果发生恶性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单位货币所包含的价值随现行价格的波动必然很大,在“币值不变”这种假设条件下的货币计量就不能反映出资产的真实价值的缺陷就会突出显露,就会影响会计信息的质量和决策的有用性。这时,需要采用特殊的会计准则物价变动会计准则来处理有关的会计事项。,提示,第三节财务报表的内容及形成基础,3、会计要素及会计等式,会计六要素又称财务报告要素,是会计核算和监督的具体对象,也是财务报告的具体内容。,会计要素 Accounting elements,财务状况要素(静态)经营成果要素(动态),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资产负债表,利润表,(一)财务状况三要素1.资产(asset)资产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1)资产的特征过去发生而不是未来的交易或事项包括购买、生产、建造行为或其他 预期在未来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不形成资产,出售商品形成的应收款项 计划将要购买的设备,为企业拥有或控制企业能排他性地从资源中获得经济利益能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有直接或者间接导致现金和现金等价物流入企业的潜力,(2)资产的分类(按流动性)1)流动资产预计在一年或超过一年的一个正常营业周期中变现、出售或耗用。货币资金;交易性金融资产;应收及预付款项;存货等2)非流动资产流动资产以外的资产应当归类为非流动资产,并应按其性质分类列示。包括: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持有至到期投资、长期股权投资、投资性房地产、固定资产、生物资产、递延所得税资产、无形资产等,EXAMPLE,2.负债(debt)负债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现时义务。(1)负债的特征过去形成的现实义务如:购货形成的应付账款,贷款形成的还款义务();未来计划的贷款()现金、实物等经济利益流出企业企业放弃含有经济利益的资产现时义务在现行条件下已承担的义务,包括法定义务和推定义务,如:购货付款,如:保质期满后对产品缺陷免费修理,30,(2)负债的分类(按流动性)1)流动负债预计在一年或超过一年的一个正常营业周期中清偿。包括:短期借款;应付及预收款项;应交税费;应付职工薪酬;应付利息;一年内到期的长期负债等2)非流动负债流动负债以外的负债应当归类为非流动负债,并应按其性质分类列示。包括:预计负债;长期借款;长期应付款;应付债券;递延所得税负债。,2023/9/28,EXAMPLE,31,3.所有者权益(owners equity)所有者权益是指企业资产扣除负债后由所有者享有的剩余权益。股份有限公司的所有者权益又称为股东权益。,所有者权益=资产-负债,2023/9/28,(1)所有者权益的特征 除非发生减资、清算,否则企业无需偿还;企业清算时,所有者权益后于负债得到清偿;所有者可凭借参与利润分配。,32,(2)所有者权益的来源 所有者投入的资本 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 留存收益(留于以后年度分配的利润或未分配的利润)(3)所有者权益的内容(1)实收资本(或股本):投资者投入的资金;(2)资本公积:是资本的储备形式,包括:,2023/9/28,资本溢价(股本溢价)其他资本公积,(3)盈余公积:从税后利润中提取;(4)未分配利润:留于以后年度分配的利润。,EXAMPLE,(二)经营成果三要素 1.收入(revenue)收入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1)收入的特征 日常活动,而非偶发活动;会导致资产增加、负债减少,或兼而有之;如形成应收账款、增加银行存款 资产减少预收账款 负债部分减少预收账款,部分增加银行存款 资产负债 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收入不包括为第三方或客户代收的款项如增值税(),“日常活动”,是指企业为完成其经营目标所从事的经常性活动以及与之相关的其他活动。工业企业制造并销售产品、商业企业销售商品等()工业企业转让无形资产使用权、出售原材料、对外投资(收取的利息收入、股利收入)等()工业企业处置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活动(),偶发活动,营业外收入,计 入,属 于,(2)收入的确认条件 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从而导致企业资产增加或者负债减少;销售商品时,得知买方信誉很差、发生巨额亏损或资金周转困难收回可能性50%不能确认收入。经济利益的流入额能够可靠计量。销售过程出现售价变动,新售价未确定前不能确认收入。,实务中,企业售出的商品符合合同或协议规定的要求,并已将发票账单交付买方,买方也承诺付款,即表明销售商品的价款能够收回,可确认收入。,(3)收入的列示符合收入定义和收入确认条件的项目,应当列入利润表。(4)收入的分类 按企业所从事日常活动的性质,销售商品收入提供劳务收入让渡资产使用权收入(如对外出租),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按日常活动在企业中所处的地位,EXAMPLE,2.费用(expense)费用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1)费用的特征 日常活动,而非偶发活动形成的;会导致资产减少、负债增加,或兼而有之;如现金支付广告费 资产广告费形成负债 负债广告费部分用现金支付,部分形成负债 资产 负债 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2)费用的列示符合费用定义和费用确认条件的项目,应当列入利润表。(3)费用的分类,费用,直接费用,期间费用,直接材料直接用于产品生产 直接人工生产工人的工资福利费,管理费用销售费用财务费用,间接费用制造费用(间接生产费用),生产成本,成本对象化的费用;期间费用期间化的费用,EXAMPLE,39,3.利润(profit)利润是指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1)利润的组成利润包括收入减去费用后的净额、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等。即:利润=收入-费用+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是指应当计入当期损益、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发生增减变动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或者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利得或者损失。(2)利润的列示利润项目应当列入利润表。,2023/9/28,EXAMPLE,第三节财务报表的内容及形成基础,会计等式的含义 也称会计平衡公式,或会计恒等式。它是运用数学方程的原理描述会计要素之间数量关系的表达式。,会计等式的种类1)静态会计等式(基本会计等式)定义:由静态会计要素组合而成的表明企业某一特定时点财务状况的等式。组合方式: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所有者权益,对静态会计等式的理解 第一,静态会计等式体现了同一资金的两个不同侧面:资金存在形态与资金来源渠道;第二,以货币计量时,会计等式双方数额相等;,第三,资产会随负债、所有者权益增减而成正比例变化。资产会随着负债、所有者权益的增加而增加,资产会随着负债、所有者权益的减少而减少,2)动态会计等式定义:由动态会计要素组合而成的反映企业一定会计期间经营成果的等式。组合方式:收入-费用=利润,对动态会计等式的理解第一,利润的实质是实现的收入减去相关费用以后的差额。收入大于费用时为利润;收入小于费用时为亏损。,第二,利润会随着收入的增减成正比例变化;利润随着收入的增加而增加,利润随着收入的减少而减少,第三,利润会随着费用的增减成反比例变化。利润随费用的增加而减少,3)扩展(综合)会计等式定义:由静态会计等式和动态会计等式综合而成的全面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等式。组合方式:资产+费用=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扩展会计等式的形成过程分析 A.将两个等式合并: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 B.由于“利润”可增加“所有者权益”,变化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利润 或: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C.将上面B中的第一个公式移项即成:资产+费用=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第三节财务报表的内容及形成基础,会计要素之间的关系,经 济 资 源(会计上的资产),权益,投资人,债权人,借 入,投 入,要求权,要 求 权,所有者权益,债权人权益,(1)资 产=权 益,(2)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投入资本,资产=债权人权益+所有者权益,(3)收入费用=利润(亏损),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投入资本+留存收益,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新的利润,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第三节财务报表的内容及形成基础,第三节财务报表的内容及形成基础,4、会计要素的计量历史成本公允价值可变现净值现值重置成本,历史成本概念,历史成本假设:资产通常以最初取得时支付的价格历史成本来登记入账。,公允价值:是指在现行交易中资产交易双方愿意支付的价格,而不是强制的或清算的交易价格。,历史成本的概念 在会计上,所有的资产在取得时都按成本入账(资产的历史成本)。对非货币性资产而言,资产取得后的价值变动通常不影响它的历史成本。【例】如果企业支付250 000元购买了一块土地(非货币性资产),这项资产将以250000元入帐。若一年以后这块土地能以275 000元卖出,或者只能卖220 000元,那么,无论土地价格是多少,会计账簿上都不反映这种变化。但是非货币性资产在会计账簿上所记载的价值(账面价值)并不代表它的公允价值。一项非货币性资产拥有的时间越长,它在会计记录上的价值就越可能偏离当前的公允价值。,非货币性资产及历史成本概念的合理性,历史成本概念的合理性(1)成本概念为非货币性资产的会计计量提供了一个相当客观的基础。但它不是纯粹客观的,必须适合在判断时进行运用。(2)成本概念并不意味若所有非货币资产在整个存续期间一直保持着原始购买价格的会计记录,那些长期但寿命有限的非货币性资产的成本,将在其寿命周期内随着所谓的摊销过程而系统地减小。它的目的是要从资产账上系统地除去资产成本,并将其列示为一种营运成本。,货币性资产及公允价值的合理性,资产和负债按照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者债务清偿的金额计量。1.货币性资产 货币性资产最初以成本入账,并且大多数的货币性资产在以后各期按其公允价值登记余额。思考:货币性资产公允价值的未实现变动应在会计上如何处理?回答:每一个会计期末货币性资产的账面价值都要发生变化,以反映它的现行公允价值,根据该资产的性质,抵消调整有几种不同的处理方法。,货币性资产及公允价值的合理性,2公允价值的合理性(1)公允价值用于货币性资产取得后的会计处理过程,满足用于判断会计准则可按受性的三个基本标准:相关性、客观性与可行性。(2)货币性资产的公允价值对会计报告的使用者是相关的,同时,许多货币性资产的公允价值能够随时客观地决定,并且花费的成本也很低。【例】某公司用多余的现金购买了通用电气公司的100000股普通股。2009年6月12日,公司管理当局欲确定该项投资的公允价值,为达到此目标,管理当局只要等到纽约股票交易所闲市,然后根据报价系统显示的收盘价每股65元,运用简单的乘法运算,就可计算出该项投资的价值是650万元。,重置成本资产按照现在购买相同或者相似资产所需支付的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计量;负债按照现在偿付该项债务所需支付的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计量。,可变现净值资产按照其正常对外销售所能收到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扣减该资产至完工时估计将要发生的成本、估计的销售费用以及相关税金后的金额计量。现值资产按照预计从其持续使用和最终处置中所产生的未来净现金流入量的折现金额计量;负债按照预计期限内需要偿还的未来净现金流出量的折现金额计量。,在实际工作中,款项的收支时间与其归属期间往往出现不一致。为保证相关的收入与其相关的费用相互配比,就要研究按照什么样的方法确认收入和费用的问题。款项的收支时间与其归属期间的关系见下图:,第三节财务报表的内容及形成基础,5、会计基础,收付实现制和权责发生制是在确认收入和费用时采用的两种不同方法。,收付实现制 也称现收现付制或现金制。收付实现制确认收入和费用的标准实收实付。在处理与收入和费用有关的经济业务时,凡实际收到了款项即作为本期收入处理;凡实际支出了款项即作为本期费用处理。而不问其是否属于本期的收入和费用。,收付实现制确认收入和费用举例,权责发生制原则 要求“企业的会计核算应当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凡是当期已经实现的收入和已经发生或应当负担的费用,不论款项是否收付,都应当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凡是不属于当期的收入和费用,即使款项已在当期收付,也不应当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确认当期收入和费用的方法之一;确认当期收入和费用的标准是应收应付;,权责发生制确认收入和费用举例,注意:配比原则 是指企业一定会计期间的收入与费用之间的配合比较。要求“企业进行会计核算时,收入与其成本、费用应当相互配比,同一会计期间内的各项收入和与其相关的成本、费用,应当在该会计期间内确认。”,6、新基本准则第二章:会计信息质量要求(8条)-规范企业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行为,保证会计信息质量。(一)可靠性新基本准则12条:企业应当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为依据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如实反映符合确认和计量要求的各项会计要素及其他相关信息,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可靠,内容完整。,第三节财务报表的内容及形成基础,第三节财务报表的内容及形成基础,四大造假天王:郑百文、琼民源、银广夏、蓝田股份银广夏的16个跌停板,71,聚焦财务造假,第三节财务报表的内容及形成基础,2008最烂股票*ST宏盛(600817)*ST宏盛的总股本只有1.2亿股,去年一年却亏掉了28.14亿元,每股亏损21.86元,创上市公司每股亏损最高纪录。截至2008年12月31日,*ST宏盛每股净资产为-21.18元,每股未分配利润为-22.42元,分别创下了上市公司每股资不抵债、每股累计亏损的最高纪录。2008最能混股票ST东航和S仪化 ST东航上市11年来,有4年亏损、5年微利;S仪化上市13年来,共有3年亏损、7年微利。而上市公司退市的条件之一是连续3年亏损,但ST东航和S仪化却是时亏时盈,始终不触及上市公司退市条件,只能称之为“比较能混”。,(二)相关性新基本准则13条: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的经济决策需要相关,有助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对企业过去、现在或者未来的情况作出评价或者预测。(三)可理解性/明晰性新基本准则14条: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清晰明了,便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理解和使用。(四)可比性新基本准则15条: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具有可比性。,第三节财务报表的内容及形成基础,(1)纵向可比(一贯性)同一企业不同时期发生的相同或者相似的交易或者事项,应当采用一致的会计政策,不得随意变更。确需变更的,应当在附注中说明。,第三节财务报表的内容及形成基础,76,(2)横向可比不同企业发生的相同或者相似的交易或者事项,应当采用规定的会计政策、确保会计信息口径一致、相互可比。,会计主体A,会计主体B,会计指标口径一致,相互可比,2023/9/28,第三节财务报表的内容及形成基础,第三节财务报表的内容及形成基础,(五)实质重于形式新基本准则16条:企业应当按照交易或者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不应仅以交易或者事项的法律形式为依据。如融资租入固定资产其所有权(法律形式)并非属于企业,但其已经是控制和使用的资产(经济实质)。按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可作为企业的自有资产进行核算。即注重交易和事项的经济实质,而不完全拘泥于其法律形式。,第三节财务报表的内容及形成基础,(六)重要性新基本准则17条: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反映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有关的所有重要交易或事项。对重要性的判断:取决于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从量上看,价值总资产的5%重要从质上看,可能对决策产生影响重要,第三节财务报表的内容及形成基础,(七)谨慎性新基本准则18条:企业对交易或者事项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应当保持应有的谨慎,不应高估资产或者收益、低估负债或者费用。,未来可能实现收入,未来可能发生损失,购买股票100 000元,预计获股利20 000元,!不可高估:不能作为企业本月的收入入账,未收货款30 000,预计损失150元,!不可低估:充分预计可能发生的损失和费用,并采用相应措施。如将损失计为本月费用。,80,第三节财务报表的内容及形成基础,(八)及时性新基本准则19条:企业对于已经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应当及时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不得提前或者延后。包括:及时收集、及时处理和及时传递,4月购入A材料4件,买价1 000元,支付运费80元。,2023/9/28,第三节财务报表的内容及形成基础,及时性的具体要求现金、银行存款日记账:日清月结报表的要求年度报表:年度结束后的四个月内,即4月30日之前半年度报表:半年度结束后的两个月内,即8月31日之前季度报表:季度结束后的15天内对外报出,第四节财务分析的程序和方法,一、财务分析的基本程序(1)明确财务分析目的(2)确定财务分析范围(3)收集有关分析资料(4)选择分析方法(5)作出分析结论,第四节财务分析的程序和方法,二、财务分析的基本方法,比率分析法,因素分析法,比较分析法,趋势分析法,杜邦分析法,第四节财务分析的程序和方法,(一)比较分析法 比较分析法又叫对比分析法或水平分析法,是指通过同类财务指标在不同时期或不同情况下数量上的比较,来揭示指标间差异或趋势的一种方法。比较分析法是财务报告分析中最基本、最常用的方法。用于比较的指标可以是绝对数,最重要的是确定一个比较标准即确定一个比较的基础和“参照物”。,第四节财务分析的程序和方法,企业财务状况评价指标,与计划目标比较,与过去业绩比较,与行业水平比较,企业优势/劣势分析,注意二点,口径一致,剔除偶发因素,第四节财务分析的程序和方法,本年度的经营业绩可以与该企业本年度计划实现利润数、上年度实现利润数、历史上实现利润最高年度的利润数,或同行业、同规模企业实现的利润数相比,对企业实现利润情况做出判断,即得出该企业本年度利润是否完成计划、比上年和历史最高水平的增减变化、在同行业同规模企业中实现利润水平是高还是低的结论。,第四节财务分析的程序和方法,其计算公式如下:差异额比较指标数量被比较指标数量 差异额差异率100%被比较指标数量 式中,比较指标一般是指实际指标、本期(分析期或报告期)指标、本企业指标;被比较指标则是指计划(预算、标准、定额)指标、上期(基期)指标(或历史最好水平指标)、同行业中先进企业指标(或行业平均水平指标)。,第四节财务分析的程序和方法,比较方法的运用举例1、横向比较法 横向分析法又称水平分析法,是指将实际达到的结果与某一标准,包括某一期或数期财务报表的相同项目的实际数据作比较。这种比较可以用绝对数比较,也可以用相对数比较。,第四节财务分析的程序和方法,2、纵向比较法 纵向比较分析法又称垂直分析法或动态分析法,即以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等会计报表中的某关键项目为基础项目,其金额为100,分别计算出其余项目的金额占关键项目金额的百分比,即各项目的比重,通过比重对各项目做出判断和评价。,第四节财务分析的程序和方法,(二)比率分析法 比率分析法是将两项或两项以上具有内在联系的经济指标以相对数的形式揭示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据以分析和评价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1.分析内容,构成比率,效率比率,相关比率,2.注意三点,项目相关性,口径一致性,标准科学性,投入产出所费所得,预定目标历史标准行业标准公认标准,各构成部分分别占总体的比重,两个性质不同但又相互联系的财务指标进行对比,第四节财务分析的程序和方法,(三)趋势分析法 趋势分析法是将两个或两个以上连续期的相同财务指标进行持续比较,求出其增减变动的方向、数额和幅度的一种方法。企业财务信息受多方面因素影响,如果只从某一时期或某时点上进行观察,则很难看清它的发展规律和发展趋势,因此,只有把若干时期或时点上的数据按时间顺序整理为数列,对该数列进行观察,并计算出它的发展速度、增长速度、平均发展与增长速度等,才能准确探索它的发展潜力和趋势。,第四节财务分析的程序和方法,趋势分析的方法1、绝对金额式趋势分析 绝对金额式趋势分析是指以连续数年同一指标的绝对金额或增加额为依据,观察其变化趋势。,第四节财务分析的程序和方法,2、环比式比率趋势分析 环比式比率趋势分析是指以环比增长率为依据观察指标变动趋势,环比增长率的计算公式为:环比增长率 本期实际数上期实际数100%上期实际数,第四节财务分析的程序和方法,3、趋势百分比分析 趋势百分比分析是指以某一期为基期,计算各期的定比增长率,以趋势百分比观察其变动趋势。趋势百分比的计算公式为:某期趋势百分比 某期实际数基期实际数100%基期实际数,第四节财务分析的程序和方法,(四)因素分析法 因素分析法又称连锁替代法,它是在经济指标对比确定总差异的基础上,分析影响该经济指标的组成因素,以确定各个因素变动对该经济指标影响程度的一种方法。一般程序是:(1)确定分析对象总差异,分解影响总差异的因素;(2)将各因素进行连环替代,计算各数值;(3)比较各数值间的差异,分析对总差异的影响程度。各因素替代顺序一般是:先替代数量因素,后替代质量因素;先替代用实物量、劳动量表示的因素,后替代用货币表示的价值因素;先替代主要因素、原始因素,后替代次要因素、派生因素;在除式关系中,先替代分子后替代分母。,因素分析法,产量X单耗X单价=材料费用,注意四点,关联性,顺序性,连环性,结果修订性,计划:100X8X5=4000(1),第一次替代:110X8X5=4400(2),第二次替代:110X7X5=3850(3),第三次替代:110X7X6=4620(4),产量变动影响:(2)-(1)4400-4000=400,单耗变动影响:(3)-(2)3850-4400=-550,单价变动影响:(4)-(3)4620-3850=770,因素分析法(举例),预计:100X8X5=4000(元),实际:110X7X6=4620(元),第四节财务分析的程序和方法,(四)杜邦财务分析传统的经典模式以股东财富最大化为目标终极指标:权益资本净利率ROE(权益资本报酬率、净资产收益率),2023/9/28,99,杜邦财务分析体系,第四节财务分析的程序和方法,例如:权益资本净利率销售净利率资产周转率权益乘数已知某企业2005和2006年的杜邦分析结构如下:2005:15.763.463.161.442006:21.644.213.091.66简要结论:2006年权益资本净利率的提高主要来自于销售获利的提高和财务结构的调整,资产的管理效率有所下降,须加强对资产的管理。下一步:分析资产结构,盘活闲置资产,提高利用效率,2023/9/28,101,第四节财务分析的程序和方法,6.沃尔比重评分法选择七种财务比率,确定标准比值和权重虽然缺乏理论论证,但其原理在实际中被广泛应用,第五节 财务信息规范体系,一、我国的会计规范体系 目前,我国的会计规范体系由会计法律、会计法规、会计规章、地方性行政法规和单位内部会计制度以及会计职业道德规范组成。如图1-2所示。,第五节 财务信息规范体系,二、会计法律 会计法律是由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颁布,如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简称会计法)。三、会计行政法规 会计行政法规是由国务院发布并施行的法律规范。四、会计规章 会计规章是由国务院各部、委员会、中国人民银行、审计署和具有行政管理职能的直属机构制定的指导会计工作的规范性文件。,如我国财政部2006年颁布、2007年1月1日起实施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属于会计规章,包括:(一)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二)企业会计准则第1号存货等具体准则(三)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它们之间的关系如图1-3所示。,第五节 财务信息规范体系,会计准则体系,获取财务报告的途径巨潮资讯网(证监会指定信息披露网站)http:/上海证券交易所http:/证券之星http:/各大券商网站,如国泰君安http:/,2023/9/28,107,2023/9/28,108,2023/9/28,109,2023/9/28,110,2023/9/28,111,2023/9/28,112,

    注意事项

    本文(财务会计报告分析总论.ppt)为本站会员(牧羊曲112)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