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PPT文档下载  

    第二章价值态度偏好选择.ppt

    • 资源ID:6114347       资源大小:201.55KB        全文页数:67页
    • 资源格式: PPT        下载积分:10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0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第二章价值态度偏好选择.ppt

    2023/9/25,1,第二章价值、态度、偏好与选择,2.1标准经济学模型2.1.1消费者行为模型描述性定义:人们选择他们能负担得起的最好的东西(Varian,2006)。量化性定义:消费者在个人约束条件下,求得所购买的商品组合使满足最大化。商品选择的影响因素:时间、地点、环境。2.1.2 偏好偏好的排序性:严格偏好消费者明确想要商品组合X而非商品组合Y,则称相对于商品,2023/9/25,2,第二章价值、态度、偏好与选择,组合Y,其严格偏好商品组合X,记作XY;无差异对两个商品组合X和Y,如果消费者认为任一个商品组合不会好过另一个商品组合,则称其对这两个商品组合是无差异的,记作XY;弱偏好-对两个商品组合X和Y,如果消费者偏好X或对X和Y无差别,则称其弱偏好于X,记作XY。显示偏好:标准经济学假定,选择由偏好决定,但因偏好无法被直接观察,能直接观察到的是选择;故如果消费者选择了某种商品,2023/9/25,3,第二章价值、态度、偏好与选择,组合,则可假定消费者偏好是商品组合X;亦即消费者通过选择显示了其偏好,亦称为显示偏好(revealed preference)。2.1.3 无差异曲线2.1.4 消费者均衡序数效用与无差异曲线消费者均衡的含义:经济学借用物理学的均衡概念,指消费者在预算(线)约束下,使购买的商品组合的效用最大化。在各种条件保持不变的情况下,消费者将保持该状态。,2023/9/25,4,第二章价值、态度、偏好与选择,消费者均衡的条件:消费者预算线与其无差异曲线的切点;在该切点处,消费者花费在任何商品上最后一块钱的边际效用都相等。即若预算线是PXM且总效用函数是U(X,),则U(X)/P=C。避开效用概念的消费者均衡条件:-MRSxy=Px/Py2.2关于公理与假定和本章重要概念的定义2.2.1公理定义及主要形式“公理”1)须是经过人类长期反复的实践检,2023/9/25,5,第二章价值、态度、偏好与选择,验是真实的,不需要由其他判断加以证明的命题和原理;2)某个演绎系统的初始命题,这样的命题在该系统内是不需要其他命题加以证明的,并且它们是推出该系统内其他命题的基本命题。完备性:完备性公理涵盖偏好的各种关系。对任何两个商品组合X与Y,要么XY;要么YX;要么X与Y无差异。传递性:若XY且Y Z则X Z;若X与Y 无差异且Y与Z无差异,则X与Z也无差异。,2023/9/25,6,第二章价值、态度、偏好与选择,自反性:任何商品组合至少与自身一样好,即XX。显示偏好非逆转性:若X被直接/间接显示偏好于Y,且两个商品组合不同,则Y不能被直接/间接显示偏好于X。2.2.2假定的含义及主要形式假定的含义:从某种意义上说,公理与假定没有本质性的区别,都是人们构建一个逻辑演绎系统中的基本命题或基本原理,但一般认为假定需要证实,而公理则不需要证实。,2023/9/25,7,第二章价值、态度、偏好与选择,但在英文或拉丁文或希腊文的原创语义中,两者肯定还是存在差别,如公理的英语表达是:阿基米德公理 Archimedean property;Archimedean axiom;Archimedean principle;Axiom of Archimedes;与经济学家不同的是,物理学家习惯用怀疑的目光看待公理。Physicists,on the other hand,have learned to be suspicious of axioms.,2023/9/25,8,第二章价值、态度、偏好与选择,概率公理 Probability axioms;Axioms of probability;Kolmogorov Axioms新汉英大辞典:公理gng l(社会公认的正确道理)generally acknowledged truth;self-evident truth:数(无需再加证明的命题)axiom;postulate短语:公理法 axiomatic method;axiomatic approach;公理概率 axioms probability;公理集合论 axiomatic potential theory;公理论 axiomatic theory;公理位势论 axiomatic potential theory;公理系统 axiomatics;axiomatic system;,2023/9/25,9,第二章价值、态度、偏好与选择,假定ji dngn.hypothesis;assumptionvt.suppose;presume;premise新汉英大辞典:假定ji dng(科学上的假设,从前也叫假定)Hypothesis:The new discoveries have falsified that hypothesis.新的发现已证明那个假定是无根据的。数 assumption;postulation;presumption。,2023/9/25,10,第二章价值、态度、偏好与选择,让我们假定另外有一个具有和地球上相似条件的行星。Let us suppose another planet with conditions similar to those on the earth.新英汉大辞典与行为经济学争论有关的假定形式删减性:若某一个体在某一状态下无论做何种选择结果都相同,则该个体就会删除或忽视该状态。占优性:若在某种状态下XY,且在其他状态下XY,则X就占优于Y,且将被选择。,2023/9/25,11,第二章价值、态度、偏好与选择,外延性:无论在何种信息水平上描述某个特定事物,人们对该事物的偏好都不变,且对其赋予的价值也不变。不变性:对实质性相同的选择问题做不同的描述,不会引致不同的偏好。这排除了所谓的“框架效应”(见下章的详细讨论和本章下文简述)。不变性的隐含假定:偏好关系与选项的描述形式无关,即“描述不变性”;偏好关系与选项的引出程序无关,即“过程不变性”。否则在标准的期望效用理论中会出现偏好悖论。,2023/9/25,12,第二章价值、态度、偏好与选择,其他有关假定:偏好的单调性:对正常物品也会失效;而对劣质物品则比较复杂。偏好的凸性:由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决定,并用来推导需求曲线。2.2.3关于态度、价值、偏好和选择的定义态度:指人在评价某个特定的实体时,所表现出的心理倾向与行为倾向上某种程度的喜好或厌恶。实体包括物体、生物体以及抽象的概念,涉及任何能够有效引发态度的事物。,2023/9/25,13,第二章价值、态度、偏好与选择,态度的属性:态度属于心理表征而非事物的客观状态。价值:指人对某一事物的定量评估,而这种评估又与态度有关。价值与态度:一方面价值决定态度;另一方面态度决定价值。两者相互依存,是一个“鸡与蛋”的问题价值与效用:标准经济学家认为两者相同偏好:标准经济学家认为选择反映偏好,即所谓“显示偏好”,并假定态度决定偏好。但心理学家关注态度,并认为前者并非正确。,2023/9/25,14,第二章价值、态度、偏好与选择,选择:标准经济学一般假定,选择代表显示偏好;行为经济学则认为选择与偏好并非等价,且选择也并非是对态度与判断的反映。2.3标准经济学模型的缺陷2.3.1标准经济学的而两大缺陷异象:指标准经济学模型会做出错误预测的情形。不完全性:指标准经济学模型无法解释也无法做出任何预测的情形。存在的争议是:标准经济学认为,这是“沉默的部分”,并非缺陷。沉默的原因,仅仅是他们不感兴趣。,2023/9/25,15,第二章价值、态度、偏好与选择,2.3.1幸福感的三幕悲剧(三个重要特征)幸福感涉及人与人对所得福利的比较。虽然在任何时点,有些人宣称自己的幸福感随收入增加而显著上升(Easterlin,2001),但对美国(Myers and Diener,1995)和日本(Easterlin,1995)的研究却证明:尽管几十年来收入呈倍数增长,但人们自我报告的幸福感却一般没有上升。这如同格尔维达尔(Gore Vidal)所说“自我成功还不够,其他人必须失败。”幸福感涉及对当前福利与过去福利的自我比较。如Brickman等(1978)的经典研究表明: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整后,彩票赢家的幸,2023/9/25,16,第二章价值、态度、偏好与选择,福感就不再比对照组高出很多了,而截瘫患者也不再觉得过于沮丧了。这种现象引发了参考点(reference point)的概念,它是前景理论的核心要素。幸福与悲伤并不对称反映收益与损失。损失要比等量收益具有更大的心理刺激。如网球明星Connors所说:“我对失败的憎恨要甚于我对胜利的喜爱。”这种现象引发了损失厌恶(loss-aversion)的概念,它是前景理论另一个核心要素。经济学家一般并不关心幸福感这个概念,因,2023/9/25,17,第二章价值、态度、偏好与选择,而不认为上述关于幸福感的三个重要特征是标准经济学模型中的异象。帕累托有效与幸福感之间的冲突帕累托最优((Pareto Optimality):帕累托最优指资源分配的一种理想状态。这个状态下任意参与人的福利改进必须以损害其他某个参与人的福利为前提。帕累托有效(Pareto Efficiency)的含义:现在的学术界通常称帕累托有效而非帕累托最优。因为它的定义仅表示经济中没有浪费和无效率配置,而没有浪费是效率的一种。,2023/9/25,18,第二章价值、态度、偏好与选择,帕累托改进:假定固有的一群人和可分配的资源,如果从一种分配状态到另一种状态的变化中,在没有使任何人境况变坏的前提下,使得至少一个人变得更好,这就是帕累托改进。帕累托改进与帕累托最优:一方面,帕累托最优是指没有进行帕累托改进的余地的状态;另一方面,帕累托改进是达到帕累托最优的路径和方法。帕累托最优的三个重要隐含假定:一是假定社会中每个成员的权利是相同的;否则权贵,2023/9/25,19,第二章价值、态度、偏好与选择,者凭借权势或官商结合损害他人的利益而增加自己的利益,就无法实现帕累托最优;这一假定的深刻含义是说市场经济是一个人人权利平等的经济。二是假定承认每个社会成员的合法初始资源(个人天赋、健康遗传、家庭环境及财富、受教育程度、上一辈的人脉关系和继承的遗产等)存在的合理性与“公平性”,即承认社会成员参与市场经济时的“合法起始点”可以不同或存在差异;这一假定的重要含义是不能任意剥夺或平均化社会成员的“初始资源”;否则初始就不会有帕累托改进,当然也就无法实现帕累托最优。三,2023/9/25,20,第二章价值、态度、偏好与选择,是假定社会成员的感受到的改善程度仅仅取决于他所获得的物质的程度;即无论是帕累托改进还是帕累托最优,都涉及到增加某些人的物质程度是否影响其他人的物质程度;如果“不影响”,就是“帕累托改进”;如果“影响”,则已经达到“帕累托最优”。但这一假定存在重大的瑕疵(见以下讨论)。社会成员幸福感对帕累托最优的挑战:幸福感的三个重要特征表明:社会成员的幸福感涉及到人与人之间所得福利的比较;因此,一部分人幸福感因收入增加而提升,即使这不会影响其他人的收入,也会自动降低其他,2023/9/25,21,第二章价值、态度、偏好与选择,人的幸福感。例如,制度因素导致贫富差距拉大;或原罪商人通过官商结合增加财富,或权贵者以权势增加其财富,或企事业高管利用其职务与权力增加收入,即使没有影响到中低收入或贫困人群的收入,他们也会觉得自己的境况变坏了,因而感到幸福感下降了。再如,参考点(reference point)的概念也会使社会成员的幸福感经过一段时间后相对下降或提高。而(loss-aversion)的概念则使“各种改革”充满巨大的风险。2.3.2客观原因与主观效应之间的差异研究表明两者之间存在一些差异。标准经济学家认为主观感受的报告值不属经,2023/9/25,22,第二章价值、态度、偏好与选择,济现象,因而不在经济学家的关注范围之内(Gul等,2005)。行为经济学家认为主观感受确实或能够影响后续选择。峰尾定律(peak-end rule)及其应用峰尾定律的含义:对某一事物体验的主观感受,取决于体验中那一刻(无论发生在体验的何时)最为强烈的生理刺激与最后一段时间(如最后3分钟)体验感受到的生理刺激的平均值(Redelmeier等,1996)。,2023/9/25,23,第二章价值、态度、偏好与选择,峰尾定律应用:如果要让人们再次愿意选择所经历过的体验,则应该按照峰尾定律改善其最后一段时间所体验到的不舒适的生理刺激,来强化其再次选择该体验(Katz等1997)。峰尾定律行为经济学的意义:改变人的主观感受可以改变人的行为,但也会误导行为。2.3.3期望效应行为经济学家的研究认为:对幸福的过高期望会导致失望(Schooler等,2003)。这种现象与参考点(reference point)的概,2023/9/25,24,第二章价值、态度、偏好与选择,念有关,或者与期待效用(anticipatory utility)有关。期待效用(anticipatory utility):指人们可以从对未来消费的期待中获得效用,就像从当前和过去的消费中获得效用一样。期待效用与失望:对快乐事件的期待会增大期待效用;因此快乐事件结束后,失望的效用抵消了快乐的效用有余,就会产生巨大的失望。2.3.4成瘾与节制标准经济学模型假定效用的单调性(适用于正常商品和劣质品),尤其是对劣质品的消,2023/9/25,25,第二章价值、态度、偏好与选择,费(如阴暗潮湿且拥挤的住房、雾霾、污染的饮用水等),会不断降低总效用。但却无法解释“成瘾现象”或“成瘾性商品或服务”的消费。“成瘾现象”或“成瘾性商品或服务”的含义:指这样的商品或服务,它们能带来过量欢愉、兴奋和利益,但对其过分的消费和滥用,会带来各种与健康、时间、金钱与他人权利有关的问题。这样的商品与服务包括酒精饮料、烟草以及其他消遣性药品(如吗啡),还包括一些普通或特殊类型的普通商,2023/9/25,26,第二章价值、态度、偏好与选择,品,如碳酸饮料和方便面等“垃圾”食品、博彩性爱、电脑游戏、不良的健身习惯、贪腐和滥用公权等。“成瘾现象”的心理机制:复杂性和双刃性。诊断效用与自我释放信号的意义诊断效用(diagnostic utility):指人们从其行为中推断效用的情形。自我释放信号(self-signaling)指人们从其行为中得到了什么样的信息,即是向外界揭示自己身上被外界公认的正面信息或是负面信息.意义:诊断效用不仅与体验效用有关,还与,2023/9/25,27,第二章价值、态度、偏好与选择,自我释放信号有关。故对解释“旧瘾复发”有重要意义。2.3.5禀赋效应(见禀赋效应参考资料)禀赋效应的含义禀赋效应的实验禀赋效应的经济学意义2.3.5框架效应(见框架效应参考资料)框架效应的含义锚定效应与偏好反转经济学意义,2023/9/25,28,第二章价值、态度、偏好与选择,2.4效用的属性 为进一步深刻理解标准经济学模型的缺陷,以下深入考察效用的各种属性、度量以及与决策制定有关的各类效用。2.4.1效用历史的演进 效用是构建经济学理论的重要基石之一,尤其是消费者选择的理论基础,这里仅考虑无风险情形下的选择问题。有关风险和不确定情形下的选择问题下一章讨论。杰里米边沁(Jeremy Bentham,1789)关于效用属性的表述:意指有关快乐和痛苦的体,2023/9/25,29,第二章价值、态度、偏好与选择,验,使效用有了某种享乐(hedonic)的特性。卡尼曼(Kahneman,2000)将效用的享乐(hedonic)特性称为(experienced utility)体验效用。标准经济学家则认为效用的属性是决策,即效用实质上是决策效用(decision utility),或者说是“显示偏好效用”。决策效用的对标准经济学的意义:一是容易测度,因为其可从人们的选择和行为中显示出来;二是人们不必再拘泥于享乐主义的哲学;三是体验效用的最大化并非人们总希望能做到的事情;四是经济学并不关心心理学甚至哲学的范畴。,2023/9/25,30,第二章价值、态度、偏好与选择,行为经济学家认为:边沁享乐式“效用属性”在决定人类的选择和行为时仍然是合理的,并且有利于构建一个更为简约的行为模型。后续有关效用的讨论将使该观点更为清晰。2.4.2基数效用与序数效用基数效用到序数效用的演进说明:效用是一个具有多样化属性和多重决定因素的复杂概念;通过对其多方位的考察,可以更深入地理解所观察到的人类行为,尤其是标准经济学模型存在的各种缺陷。2.4.3决策效用及其缺陷,2023/9/25,31,第二章价值、态度、偏好与选择,决策效用的含义:指人们通过选择而显示偏好;显示偏好被认为是内心的一种满足(效用),并用“基数”或“序数”可以衡量其大小;故有决策的意义。决策效用的缺陷:并非能反映态度和价值判断(Tversky and Griffin,2000)。决策效用缺陷的实验证明(P46):Tversky等(2000)向66名大学生提供了这样的信息:假设你刚完成传媒学的硕士学业,现在你要考虑的是在两个杂志社的一年期工作。(A)在杂志社A,年薪为3.5万美元,与你同等,2023/9/25,32,第二章价值、态度、偏好与选择,情况的其他员工却可获得3.8万美元。(B)在杂志社B,年薪为3.3万美元,与你同等情况的其他员工只能获得3.0万美元。将学生分为2组。第一组的问题“你将选择那份工作”;第二组的问题是“你觉得哪一份工作更愉快”。第一个问题与“决策效用”有关,第二个问题与“享乐主义或体验效用”有关。结果是:第一组84%的受试者选择了杂志社A,其中绝对工资较高但相对低位较低;第二组62%的受试者认为在杂志社B工作更愉快,其中绝对工资低,2023/9/25,33,第二章价值、态度、偏好与选择,但相对地位较高,即在这个意义上对该组受试者来说,他们更偏好杂志社B。因此,人们在“决策效用”和“体验效用”之间出现了分歧。至于人们为何选择令其不愉快的的选项,其中的原因需要进行探讨。“决策效用”和“体验效用”之间分歧的原因:当各个选项中具有多个属性时,人们就会在“决策效用”和“体验效用”之间产生分歧。标准的决策程序分为2步:(1)按某种标准对每种属性的价值进行评估;(2)对每种属,2023/9/25,34,第二章价值、态度、偏好与选择,性赋予一定的权重,以便进行比较。其中每种属性有最低要求。行为经济学家认为这种决策程序更与态度和价值判断有关(Tversky等,1988);而且形成偏好时,其中最重要的属性被赋予过高的权重,这种倾向也称为突出效应(prominence effect)。躯体标记说(somaticmarker hypothesis)该假说认为,在传统的效用最大化模型中,人们仍然能够基于“直觉”做出又快又好的选择(Damasio,1994)。结论:显示偏好所揭示的决策效用有时会导,2023/9/25,35,第二章价值、态度、偏好与选择,至人们的选择在快乐意义上看比较差。但在另一些环境下,当考虑躯体标记假说以及任何与决策制定有关的潜意识因素时,人们在真实心理过程中即使没有考虑效用最大化的情况,也仍然能做出合理的选择。这也称为“近似理性”的行为模式,并不与标准经济学模型中的行为相冲突。2.4.4体验效用 Kahneman(2000)将体验效用分为事件结束后的记忆效用(remembered utility)和事件过程中的实时效用(real-time utility)。,2023/9/25,36,第二章价值、态度、偏好与选择,两种效用概念的量度方法和用途均不同。记忆效用。度量基于记忆的方法(memory-based approach),即涉及对过去经验的回顾性评价。因此,这个概念与标准经济学模型中的占优原理相矛盾。例如,在著名的肠镜检查研究中所发现的“峰尾定律”,通过控制最后3分钟的痛苦程度,反而会使患者对整个经历做出更积极的评价(Katz,Redelmeier,and Kahneman,1997)。如果人们的决策是基于对过去效用或负效用的记忆,就会对决策制定产生重大影响。,2023/9/25,37,第二章价值、态度、偏好与选择,实时效用。度量基于瞬时的方法(moment-based approach)。该方法必须对受试者进行连续监测。这是一个更难于操作的过程。2.4.5禀赋效应与对比效应禀赋效应(endowment effect):指某一事件对个人幸福程度的贡献。如好消息或令人鼓舞的经历能充实我们的生活并增强我们的幸福感;而坏消息与艰辛的时日却会降低我们的福利(Tversky and Griffins,2000)。对比效应(contrast effect):指一次令人鼓舞的经历不但让我们感到幸福,还会弥补一,2023/9/25,38,第二章价值、态度、偏好与选择,些不够令人幸福的经历;一次令人难过的经历虽让我们感到沮丧,但却可帮助我们泰然度过日后不太艰难的局面(Tversky and Griffins,2000)。Tversky and Griffins(2000)认为:人们基于禀赋效应和对比效应来评价其幸福和福利水平。水车效应(treadmill effect):对比效应的特殊表现形式,指消费往往成为最常见的刺激,富足社会的一大特征就是消费社会。人们更为卖力,为了赚更多的钱,为了消费得更多。只有通过不断地加大消费来维持自身的幸福度,所以尽管客观幸福增加,主观幸,2023/9/25,39,第二章价值、态度、偏好与选择,福却仍在原地,这就是经济学上所谓的“水车效应”(treadmill effect)。“水车效应”(treadmill effect)的成因适应(adaptation)理论(Helson,1964;and Brickman and Campbell,1971),强调生理与心理感觉会逐渐适应外部与内部刺激的变化,可用于解释彩票中奖者和半身不遂者会很快适应生活的巨变。满意度水车(Satisfaction treadmill)与欲望效应(aspiration effect)理论(Kahneman,2000),认为欲望水平就像水车一样只能单调向前,在较高欲望水平上的满意度(效用)开始会有所提高,但过渡期结束后,满,2023/9/25,40,第二章价值、态度、偏好与选择,意度却会有所下降,甚至与原来较低欲望水平上的满意度持平或无差异(毕业生收入变化与用餐档次变化的观察,Kahneman)。欲望效应与棘轮效应(ratchet effect):棘轮效应是指只有前进无法后退的棘齿效果,因此提高人们的欲望水平远比降低人们的欲望水平要容易得多,更深刻的原因在于损失厌恶。对比效应的重要意义:人们在恶劣状况下的满意度并非低于在优良状况下的满意度。2.4.6期待效用,2023/9/25,41,第二章价值、态度、偏好与选择,期待效用(anticipatory utility)的含义:指人们从对未来事件的期待中获得的与快乐或痛苦有关的效用。如对未来度假的快乐期待或对约定看牙医的(痛苦)恐惧预期。禀赋效应和对比效应对期待效用的影响:对未来事件的快乐或痛苦的期待效用,其中包含着正面或负面的禀赋效应(对比效应)。应用:用来解释期望效用理论不能很好解释的诸如购买彩票等行为:每张彩票获大奖是极小概率事件,但一无所获损失也非常小。因此,“对一夜暴富的梦想所带来的欢愉,足,2023/9/25,42,第二章价值、态度、偏好与选择,以弥补一无所获(很小的损失)带来的微小失望。”(Tversky and Griffins,2000)当正面的禀赋效应超出负面的对比效应时,人们就会对购买彩票乐此不疲。对比效应关于获胜机率高敏感度的意义:研究表明,对比效应关于获胜机率高度敏感,即获胜几率上升时,相比预期获胜带来的希望所产生的收益(禀赋效应),预期失败带来的失望所产生的成本(对比效应)上升的更快。这暗示着:对于一个给定的期望值,人们似乎更偏好几率上赢少输多的选项,而不是偏好几率上输赢对半的选项;这样的话,2023/9/25,43,第二章价值、态度、偏好与选择,人们就能保持美好的梦想,并且不必承担太多的失望。这正是彩票设计的基本原理。2.4.7剩余效用剩余效用(residual utility)含义:指人们经历某个事件后不同时间段内所感受到的快乐或痛苦的程度;与期待效用(与未来可能将要经历的事件有关)和体验效用(与将要或正在经历的事件有关)形成对照或对比。剩余效用的起因:效用可以被分割或者被衔接;而且“分割和衔接”的时间段对个体并无定式,对各个群体范式需要深入研究。,2023/9/25,44,第二章价值、态度、偏好与选择,2.4.8诊断效用诊断效用(diagnostic utility)含义:指人们从其自身行为中推断效用的情形。自我释放信号(self-signaling)指人们从其行为中得到了什么样的信息,即行为者自认为其行为是向外界揭示了自己身上被外界公认的正面信息或是负面信息。自我释放信号与诊断效用诊断效用与行为的选择2.5效用的度量,2023/9/25,45,第二章价值、态度、偏好与选择,2.5.1总计效用与客观幸福目的与解决的问题:建立一个内涵更为丰富的消费者偏好模型。该模型比标准经济学模型更为复杂,一方面能解释标准经济学有关效用的缺点,另一方面能解释效用与幸福感之间的关系。客观幸福及其重要意义客观幸福(objective happiness)的含义:以总计效用概念为基础,总计效用则可通过对实时效用(real-time utility)进行求和得到。记忆效用(remembered utility)的误导,2023/9/25,46,第二章价值、态度、偏好与选择,由于峰尾定律的存在及影响记忆效用不能很好反映实际中的体验效用。记忆效用和实时效用之间的区别:一般认为人们基于预测效用(predicted utility)来进行决策,这类似基于过去享受到的记忆效用做决策。因此,人们这样的决策结果或许会出现偏差,即相比按照实时效用方法度量的真实效用,人们用记忆效用模式进行决策无法实现效用最大化(见著名肠镜检查实验结果:人们根据其记忆效用,反而会选择较长时间肠镜检查,尽管较短时间肠镜检查所带来的总的实际痛苦要小)。,2023/9/25,47,第二章价值、态度、偏好与选择,结论:A.在解释人们的决策行为时,记忆效用与描述性模型(descriptive model)是更为相关的决定因素。B.在考虑人们应该怎样做才能最大化其效用时,实时效用与规范性模型(normative model)是更为相关的决定因素。2.5.2效用的维度标准经济学的效用维度:单一维度即从正效用到负效用,数学上是以零为中点的直线。行为经济学的效用维度:理论与实验神经科学研究发现基础:A.人的痛苦与快乐,2023/9/25,48,第二章价值、态度、偏好与选择,在其大脑中不同部位被记录和处理(Casioppo等,1999),可被同时激活(两个维度)。B.两种情感之间的关系,并非是简单地此消彼长,而是彼此相互抑制;如研究表明,观看令人愉快的美食图片或微笑的婴儿图片,可以减轻人们对噪音的反感(快乐抑制痛苦);反之也是如此。另外,“快乐会加剧快乐”,“痛苦会加剧痛苦”。如果面对的是令人作呕的图片,则会加剧人们对噪音的反感(痛苦加剧痛苦)。幸福情感的两个维度:主观效价(valence)分为好、中、差;及客观刺激(stimuli)程度,从积极的狂热到消极的冷淡。如球迷观,2023/9/25,49,第二章价值、态度、偏好与选择,看本国球队世界杯夺冠后的狂热激情与他们工作劳累一天后享受热水浴的平静愉悦截然不同。这两种体验都会带来正效用但性质不同,而且还涉及两者之间的独立性问题。幸福情感二维模式情感网格(affect grid),2023/9/25,50,第二章价值、态度、偏好与选择,2.5.3效用度量的标准2.5.3.1全面性全面性的含义:指对一次经验事件的效用能够产生影响各种因素都应该加以考虑。这包括对该事件的渴望(或惧怕)所引起的期待效用、在体验该事件前的诊断效用以及事后回忆所引起的剩余效用。关于全面性的争论:认为用上述几种效用定义幸福感,无法囊括影响幸福感的所有要素;尤其认为,这种定义过于狭隘,忽视了构成“幸福生活”的任何道德因素(Nussbaum,2023/9/25,51,第二章价值、态度、偏好与选择,等,1993)。卡尼曼(2000)则认为“客观幸福感仅仅是个人生活质量的一个部分而已,但却是十分重要的部分。”作者的观点:批评全面性的人并未从一个足够宽广的角度来理解幸福的概念。道德与其他心理因素必然是通过相似的神经生理过程产生。近年来神经科学的发展使得实时效用的生理学依据(情感效价)不断被发现。人们还发现,积极与消极的效应分别对应于前脑左、右半球的较强活动。这种电活动的差异特性值在不同的人身上表现出的差别,与对每个人进行的性格及个性评估高度相关。,2023/9/25,52,第二章价值、态度、偏好与选择,2.5.3.2排序性度量排序性的含义:指对人经历不同事件感受到的快乐与痛苦程度进行排序。即在一个共同的尺度下,对不同类别的经验事件带来的快乐与痛苦程度进行排序。理想状态下的排序效用度量方法:利用实时效用得到总计效用,方法是计算实时效用曲线下的积分。2.5.3.3独立中性点中性点的含义:指的是既无愉悦也无痛苦的状态。也称为零点。,2023/9/25,53,第二章价值、态度、偏好与选择,中性点的意义:使效用度量单位有了一个基点。有利于按一定尺度对效用进行基数性度量。如2个单位“时间-快乐”。2.5.3.4可比性可比性的含义:指度量效用的尺度必须使我们在人际间或群体间进行比较。可比性的意义:A.对公共政策选择等问题至关重要。这里最显著的问题是主观性问题:不同的受试者可能按自己个人的尺度评估效用。但神经生理学研究表明:对受试者给予某种客观的可测度的刺激,他们之间所报告,2023/9/25,54,第二章价值、态度、偏好与选择,体验到的痛苦程度存在着本质上的一致性。如不同妇女,对分娩痛苦的自我报告值是相近的。B.提高某个群体的效用,可能会以某种不易察觉的方式使其他群体获得一定的负效用。2.5.3.5时间中性时间中性的含义:指在度量总计效用时,必须对所有时刻都赋予相同的权重。决策效用的权重:对时间越靠后的事件的效用,被赋予的权重越低,其原因是这部分效用受到的重视程度较低。记忆效用的权重:由于峰尾定律的影响,对,2023/9/25,55,第二章价值、态度、偏好与选择,时间越靠后的事件的效用,被赋予的权重越高。由此看出时间中性的重要意义。2.5.3.6经验事件效用的独立性经验事件效用的独立性:指任一经验事件的效用大小独立于时间。卡尼曼(2000)将这一特性称为可分离性(separability)。经验事件效用非独立性的实例:大餐前网球比赛的效用高于大餐后网球比赛的效用;再如,当考虑两个维度表示效用大小时,问题更为复杂,因为与“刺激-压抑”维度有关的效用对时间顺序尤其敏感(某人在健身房锻炼,2023/9/25,56,第二章价值、态度、偏好与选择,时,可从刺激性极强的劲爆音乐中获得高度快感;但当其驾车回家时,此音乐就显得过分刺激,此时其更偏好轻松平静的轻音乐。结论:A.人们的偏好会随着时刻的不同而有截然不同的变化,且在更一般的情况下还受情绪的影响。B.标准经济学模型的一般假定是:人们自身的判断和偏好是相当稳定的,但该假定似乎并未在实际经验中的到证实;即使有“边际效用递减”,也仅仅是“速率”在时间上的减函数。2.6期望心理效用模型,2023/9/25,57,第二章价值、态度、偏好与选择,建模的目的:并非以批判标准经济学模型的缺点为目的,而是从消费者偏好方面在对其地位给出结论的基础上,来建立一个更完善的可替代的消费者偏好模型。当前建模的假定条件:A.仍然使用“期望”一词,因为当人们决策时,从决策中所能获取的效用要在未来才能实现;B.当前暂时不考虑风险与不确定性、跨期因素对决策的影响以及策略互动。2.6.1进化神经生物学的基础还原论:这里主要指“解释性的和层级的还原,2023/9/25,58,第二章价值、态度、偏好与选择,论。该类型的还原论认为,较为复杂的实体和概念可被低一层级的实体和概念做出最优解释,继而该层级又可被更低一层级的概念所解释,如此下去,直至到达层级底部的物理学的有关概念来解释(P18)。人脑进化的动力与目的:自然选择的力量(即优胜劣汰)使人脑进化成最大化生物适应性(biological fitness)的一个系统;这个进化过程的目的是为了人们有生存和繁殖能力,而非是为了最大化效用、幸福感或快乐感。对包括亲缘个体在内的群体也是如此。,2023/9/25,59,第二章价值、态度、偏好与选择,结论:A.最大化效用或快乐感只是人类的一种手段,其最终目的是为了实现人类的生物适应性最大化。即能引发快乐的过往行为会增强人的生物适应性,而导致不悦和痛苦的过往行为则标志人们的生物适应性受到了威胁。B.这种快乐感不仅与人们选择的传统意义上的物质商品有关(认识世界过程中,物质决定精神),且与称之为”道德情感“的因素有关(改造世界过程中,精神决定物质)。附录:一元论与二元论(见有关参考资料)2.6.1时间的滞后性,2023/9/25,60,第二章价值、态度、偏好与选择,时间滞后性的含义:指人的某些偏好经过长期的生物适应性保留至今,在大脑的最优设计与现实环境需要之间存在着滞后性。实例:如人类偏爱高脂肪的食物,是远古时期为了生存和体质强壮而形成的,保留至今,但在当前是人类严重的危险。如今天人们需要的是健康的“三低食品”,而高脂肪的食品随处可得加之进化的生物适应性偏好保留至今,故很多人仍然会选择高脂肪的食品。2.6.2凭直觉推断含义:指人们使用直觉这一捷径进行决策的情况,尤其是在缺乏时间和在有限理性的情况下。,2023/9/25,61,第二章价值、态度、偏好与选择,缺陷:容易失误。2.6.2期望心理效用模型的特征2.6.2.1全容性(包容性)全容性(包容性)含义:指期望心理效用模型需要一个统一的理论框架,以使我们考虑到的所有效用因素都被容纳进来。心理学效用(psychological utility)可理解为是一个全容性的概念,其中包括了我们所体验到的所有感觉:既有来自生理上舒适或痛苦,也有来自自尊心、责任心、归属感和生活目标等方面的精神情感。全容性(包容性)度量的挑战性:根据全容,2023/9/25,62,第二章价值、态度、偏好与选择,性的含义,所有效用因素都应该置于一个统一的尺度下进行彼此衡量,以作为我们决策的依据。但在当前神经科学的知识水平下,对于像这样高度复杂的生理与心理过程,尚有许多未知之处有待探索,不过确定的是这些过程必然发生,人们的研究将逐渐揭开更多的未解之谜。2.6.2.2偏好的动态性偏好动态性的含义:指偏好的不稳定性。偏好动态性的决定因素:影响人们偏好愉快而不是痛苦的主要因素,包括情绪、时间以及前后活动的变化等。,2023/9/25,63,第二章价值、态度、偏好与选择,2.6.2.3考虑态度与偏好的差别态度的作用:人们的态度会决定价值,因此人们会选择增加幸福感的选项,如选择一份绝对工资较低但相对工资较高的工作。(显示)偏好的作用:人们经常选择那些他们认为会降低其幸福感的选项,如选择一份绝对工资很高但相对工资很低的工作。结论:任何模型要想成功解释和预测行为的话就必须考虑这种差别。如在显示偏好的情境下,高工资一定会使人过得更好,这可能是确定因素在起作用;因此要考虑风险与不确定因素以及跨期因素的作用。,2023/9/25,64,第二章价值、态度、偏好与选择,2.6.2.4考虑描述性模型与规范性模型的差别使用何种模型的前提:取决于解释和预测的目的。使用描述性模型的目的:目的是对人们的实际选择进行解释和预测。其中涉及的解释和预测工具是决策效用和相应的总计效用的概念,经常以记忆效用为基础,且主要关注显示偏好而不是态度。使用规范性模型的目的:目的是研究怎样的政策选择才能使人们的福利最大化。其中涉及的是实时效用和相应的总计效用概念,所基于的

    注意事项

    本文(第二章价值态度偏好选择.ppt)为本站会员(sccc)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