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PPT文档下载
     

    第三章人类传播的符号与意义.ppt

    • 资源ID:6114279       资源大小:294.55KB        全文页数:103页
    • 资源格式: PPT        下载积分:10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0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第三章人类传播的符号与意义.ppt

    传播学教程第三章 人类传播的符号与意义,主讲:刘蒙之传播学博士、副教授 硕士研究生导师,第一节 符号在人类传播中的作用,一、符号的定义人类传播是一种交流和交换信息的行为。信息是符号和意义的统一体,符号是信息的外在形式或物质载体,而意义则是信息的精神内容。符号是信息的外在形式或物质载体,是信息表达和传播中不可缺少的一种基本要素。声音语言是人类掌握的第一套完整的听觉符号体系,文字是人类创造的第一套完整的视觉符号体系。并称为语言符号体系。语言是人类传播的基本符号体系。,第一节 符号在人类传播中的作用,二、信号和象征符符号可分为信号和象征符。1、信号具有物理性质,象征符则具人类语义性质。信号是对象事物的代替物,象征符是对象事物之表象的载体。,第一节 符号在人类传播中的作用,2、信号的特点:信号与其表示的对象事物之间具有自然的因果性。一切自然符号都是信号。如冒烟是着火的信号,这种对应关系是客观的、具有因果性的联系。信号与其表示的事物之间通常具有一对一的固定对应关系。,第一节 符号在人类传播中的作用,3、象征符的特点:必须是人工符号,是人类社会的创造物。不仅能够表示具体的事物,还能表达观念、思想等抽象的事物。象征符不是遗传的,而是通过传统、通过学习来继承的。,第一节 符号在人类传播中的作用,可以自由创造,象征符与其指代的对象事物之间不需要有必然的联系,它们的关系具有随意性。象征符的作用已经超出了知觉的层次,而具有表象和概念的功能。一种对象事物可以用多种象征符表示,而一种象征符也可以表达多种事物。,第一节 符号在人类传播中的作用,语言就是一种典型的象征符体系。象征符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同一个象征符在不同社会里会有不同的解释。,第一节 符号在人类传播中的作用,三、语言符号和非语言符号人类使用的符号分为语言符号和非语言符号。非语言符号的几种类型:1、语言的符号的伴生符,如声音的高低、大小、速度的快慢,文字的字体、大小、工整度等。也称为副语言。不仅对语言起着辅助作用,本身也具有自己的意义。加强语言符号的作用或传递着语言符号以外的信息。,第一节 符号在人类传播中的作用,2、体态符号,如手势、动作、表情、视线、姿势等。在形成语境(传播情景)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第一节 符号在人类传播中的作用,3、物化、活动化、程式化的符号。更具有独立性和能动性。如仪式和习惯、服装恶和饮食、音乐和舞蹈等。象征性和体系性是这一类符号的特点。,第一节 符号在人类传播中的作用,四、符号的基本功能:1、表述和理解功能。传播的目的是交流意义,需借助可感的物质形式。人与人之间的传播活动首先表现为符号化和符号解读的过程。传播者,传播对象。反馈的过程也伴随着在符号解读基础上的再次符号化活动。,第一节 符号在人类传播中的作用,2、传达功能。意义具有了一定的物质形式,由符号承载,才能在时间和空间中得到传播和保存。,第一节 符号在人类传播中的作用,3、思考功能。思考是内在意识活动,是内在的信息处理过程。思考本身就是一个操作符号、在各种符号之间建立联系的过程。,第一节 符号在人类传播中的作用,五、符号理论知识补充1、巴赫金的符号学理论巴赫金站在唯物论基础上,指出符号作为意识观念,由物质现实决定,是对现实的反映,任何符号都具有物质形式的外观和载体。,第一节 符号在人类传播中的作用,他极为重视符号的“意识形态”属性,认为“一切意识形态的东西都有意义:它代表、表现、替代着在它之外的某个东西,也就是说,它是一个符号。哪里没有符号,哪里就没有意识形态。”符号能够反映或折射、歪曲或证实现实,所以,对待每个符号,都有各种意识形态评价标准。,第一节 符号在人类传播中的作用,巴赫金提出对唯心主义、心理主义的反对,认为对符号的理解的基础,在于以已掌握的符号来阐释新符号,而这个阐释过程本身,是意识形态范畴行为。巴赫金符号学是根据语言实践的社会基础和历史变化来解释语言符号系统所确立的形式和意义统一的特殊性。,第一节 符号在人类传播中的作用,巴赫金强调,个人意识是社会意识形态的事实。这是由于,符号只产生于众多单个意识之间的相互作用的过程之中来解释(对话理论)。,第一节 符号在人类传播中的作用,单个意识本身就充满着符号。而对意识而言,只有当它充满思想的、相应的符号内容,只有在社会的相互作用的过程之中,才能成为意识。这样,符号的存在不是别的,就是这一交际的物质化,而意识的客观定义只可能是社会学的。只有弄清意识与意识形态的区别,才能明白符号与意识的关系。意识是在由有组织的集体的社会交际过程而创造出来的符号材料中构成并出现的。个人意识有赖于符号,自身反映出符号的逻辑和符号的规律性。,第一节 符号在人类传播中的作用,2、卡西尔的符号学(1)生平:卡西尔(18741945)德国哲学家,生于波兰弗罗茨瓦夫,被认为是与爱因斯坦、罗素、杜威等当代名家相提并论的重要哲学家之一。他一生著述广泛,在逻辑学、语言哲学以及美学方面都有重大影响,尤其是美学,被人们视为符号美学运动的“开路先锋”,“马堡学派的集大成者”。,第一节 符号在人类传播中的作用,(2)著作卡西尔的主要著作是三卷本的符号形式的哲学(1923-1929),1979年耶鲁大学还整理出版了他1935-1945年的论文讲演集符号、神话、文化。,第一节 符号在人类传播中的作用,卡西尔的哲学思想是一种人类文化哲学,是从探讨人和人类文化本质入手来展开全部思想体系的。卡西尔强调艺术是生命形式的符号化表达,读者通过阅读参与艺术家的创造过程,通过对艺术品的直观对其所表达的生命形式进行把握,使人的整个生命都发生运动和颤栗,从而更新自己的生命。卡西尔的这一理论后来被美国哲学家、美学家苏栅朗格所发挥,从而形成了20世纪较有影响的一个美学流派象征符号美学。,第一节 符号在人类传播中的作用,主要符号学论述他认为人是符号的动物,文化是符号的形式,人类活动本质上是一种“符号”或“象征”活动,在此过程中,人建立起人之为人的“主体性”(符号功能),并构成一个文化世界。语言、神话、宗教、艺术、科学和历史都是符号活动的组成和生成,彼此表示人类种种经验,趋向一个共同的目标塑造“文化人”。,第一节 符号在人类传播中的作用,艺术是从人类最原初经验的符号化神话中分离出来的独立的符号形式,艺术同其他的符号形式一样是人的一种行为方式和把握世界的方式,其独特性在于艺术是对自然和生活的发现,对自然和生活所作出的新的探讨和解释,美的形式是一种自由主动性的产物。由于每一件艺术品都是一种生命的形式,都有一个直观的结构,意味着一种理性的品格,因而艺术品应该具有“审美的普遍性”。,第一节 符号在人类传播中的作用,审美价值的本质不仅是要激发起某种情感,而是要由所激发的情感洞见这种情感的本质,洞见一种生命形式,再由这种生命形式去统承由艺术所产生的激情,从而达到一种自由自主的境界,最终实现生命的解放。,第二节 人类传播中的意义交流,一、什么是意义意义:人对自然事物或社会事物的认识,是人给对象事物赋予的含义,是人类以符号形式传递和交流的精神内容。在与自然和社会打交道的过程中,人不断地认识和把握对象事物的性质和规律,并从中抽象出意义。意义本身是抽象和无形的,但可以通过语言及其他符号得到表达和传递。,第二节 人类传播中的意义交流,二、符号的意义的分类1、明示性意义和暗示性意义。前者是符号的字面意义,是意义的核心部分。后者是符号的引申意义,属于意义的外围部分。前者具有相对稳定性,后者较容易发生变化。2、外延意义和内涵意义。外延是概念符号所指示的事物的集合,内涵则是对所指示事物的特征和本质属性的概括。,第二节 人类传播中的意义交流,3、指示性意义和区别性意义。指示性意义是将符号与现实世界的事物联系起来进行思考之际的意义。区别性意义是表示两个符号的含义之异同的意义。区别性意义是通过分析符号间的关系来显示的。,第二节 人类传播中的意义交流,语言符号的暧昧性:1、语言符号本身意义的模糊性。如“水果”一词,包容范围很大,西红柿、西瓜等属于“水果”还是“蔬菜”,一般人很难分清。2、语言符号的多义性。指一种符号具有两种以上的意义。,第二节 人类传播中的意义交流,三、传播过程中的意义1、传播者的意义传播者通过符号来传达他所要表达的意义,但符号有时并不能正确传达我们的意图或本意。符号本体的意义与传播者的意义未必是一回事。,第二节 人类传播中的意义交流,2、受传者的意义对同一组符号构成的讯息,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和解释。符号本身的意义与受传者接受到的意义也未必是一回事。每个受传者都是根据自己的经验、经历等社会背景来理解和解释符号的意义的。受传者的意义既不等于传播者的意义,也不等于符号本身的意义。,第二节 人类传播中的意义交流,3、情境意义传播情境指的是对特定的传播行为直接或间接产生影响的外部事物、条件或因素的总称。包括具体的传播活动进行的场景。广义上还包括传播行为的参与人所处的群体、组织、制度、规范、语言、文化等较大的环境。传播情境会形成符号本身所不具有的新意义,并对符号本身的意义产生制约。,第二节 人类传播中的意义交流,四、相关理论1、托马斯情境定义社会学家托马斯认为,一个人对情境的主观解释(或定义)会直接影响他的行为。他甚至得出了如下结论,“如果人们把某种情境定义为真实的,那么这种情境就会造成真实的影响。”,第二节 人类传播中的意义交流,情境定义:托马斯认为,一个人对情境的主观解释(或定义)会直接影响他的行为。如果人们把某种情境定义为真实的,那么这种情境就会造成真实的影响。在任何自决行为之前,总有一个审视和考虑的阶段,我们可以称之为情境定义。一套支配人们行为、调节个人愿望的道德法规是通过连续的情境定义才建立起来的。,第二节 人类传播中的意义交流,情境定义的概念使人们主义在环境刺激与行为反应之间,有一个人类行为特有的解释、选择、判断等主观心理活动。这也就是为什么托马斯强调知道人们实际上怎样想要比知道他们所想的内容在客观知识意义上的真伪更重要的缘故。,第二节 人类传播中的意义交流,总之,意义不仅存在于符号本身,而是存在于人类传播的全部过程和环节当中。不能以明确的符号形式表达出来的意义不是清晰的意义,只能说是模糊的意义或者意义的胚芽。符号与意义的关系是形式与内容的关系,形式具有相对稳定性,而与丰富的社会生活世纪相联系的意义具有多变性。,第二节 人类传播中的意义交流,人类整体驾驭符号表述意义的能力是无限的,而作为个人这种能力是有限的,因此会出现辞不达意的情况。至于情境意义,也可以说是由一系列情境符号相互组合而成的意义。,第二节 人类传播中的意义交流,2、霍尔的编码解码理论霍尔受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价值循环论的影响,提出了信息交流的四阶段理论:生产、流通、分配消费和再生产,第二节 人类传播中的意义交流,这四个环节是信息传播的循环过程,各环节均有联系,但又保持着相对自治。霍尔认为,信息在流通过程中是以符号为载体形式传播意义,这一过程既有赖于技术和物质工具,也取决于信息发送者和接收者各自的社会关系。传统的大众传播研究模式“由于仅只关注信息交流的层面而未能把不同时刻作为一个复杂关系结构的结构化概念而受到批判。”,第二节 人类传播中的意义交流,霍尔提出三个“假想的立场”来描述话语的各种解码过程。主导一霸权立场。传播的目的是实现传播者与受众之间实际相同含义的交流。处于这一立场的新闻传播者的理想的传播方式是“完全清晰的传播”,即受众在主导符码的范围内进行解码,其对信息解读的方式和过程完全符合于编码时刻所设定的预期。,第二节 人类传播中的意义交流,协商式立场。霍尔援引葛兰西的霸权思想:“在协调的看法内解码包含着相容因素与对抗因素的混合:它认可旨在形成宏大意义(抽象的)的霸权性界定的合法性,然而,在一个更有限的、情境的(定位的)层次上,它制定自己的基本规则依据背离规则的例外运作。”在此,霍尔看到了编码一解码过程中存在着包容与控制的双向运作。,第二节 人类传播中的意义交流,抵制式或对抗式立场。霍尔认为,虽然主流意识形态话语在主导媒体文本中处于优先解读地位,但并非说明所有的受众都会自动做出这种选择,解码人的社会状况会激励他们采用不同的姿态来对待同一媒体文本。因而,如霍尔所分析的,工人受众往往会将主流媒体编码的关于“限制工资必要性”的“国家利益”解码为阶级利益。这一立场富于批判性和抵制性。,第三节 象征性社会互动,一、人类的象征行为象征行为,指的是用具体事物来表示某种抽象概念或思想感情的行为。人类特有。象征符具有双层意义,第一层是符号的字面意义,第二层是符号的类比或联想意义。两层意义之间必须要有某种类似性。这种类似性基于社会生活的联想或想象。,第三节 象征性社会互动,象征性互动理论,倡始人是米德精神、社会与自我象征性社会理论把人看作是具有象征行为的社会动物,把人类的象征活动看作是一个积极的、创造性的过程,是人类创造出广泛的文化的一种活力。,第三节 象征性社会互动,核心问题是考察以象征符为媒介的人与人之间的互动关系。三个基本前提:认识根据“意义”(关于对象事物的认识)来从事行动的;意义是在“社会互动”的过程中产生的;意义是由人来“解释”的。,第三节 象征性社会互动,二、象征性社会互动与传播象征性社会互动,指的是人与人之间通过传递象征符和意义而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的过程。也称为符号互动,意义互动。,第三节 象征性社会互动,象征性社会互动,首先是一个互动双方通过象征符来交流或交换意义的活动。被交流或交换的意义,对传播者是,为发出的符号赋予的含义和对符号可能引起的反应的预想。对受传者而言,是对传来的符号的理解、解释和反应。通常具有赋予行为动机和确定行为取向的功能。,第三节 象征性社会互动,意义交换有一个前提,即交换的双方必须要有共通的意义空间。两层含义:一是对传播中所使用的语言、文字等符号含义的共通的理解,二是大体一致或接近的生活经验或文化背景。意义的交换或互动只能通过共通的部分来进行。作为社会互动过程的传播,其重要功能之一就是扩大传播双方共通的意义空间,加深双方的了解和互相理解。,第三节 象征性社会互动,三、符号互动论1、符号互动论的基本内涵符号互动论是一种通过分析在日常环境中的人们的互动来研究人类群体生活的社会学 理论派别,它主要研究的是人们相互作用发生的方式、机制和规律。,第三节 象征性社会互动,社会心理学家米德被认为是符号互动论的开创者,除了米德之外,托马斯库利等人也对符号互动论做出了重要贡献。布鲁默和G.库恩等发展了米德的思想,并形成了以布鲁默为首的芝加哥学派和以库恩为首的衣阿华学派,它们在研究方法等问题上形成了不同的看法。,第三节 象征性社会互动,美国社会心理学家米德认为:符号是社会生活的基础,人们通过各种符号进行互动,人们可以借助于符号理解他人的行为,也可以借此评估自己的行为对他人的影响。符号互动论认为,人的行动是有社会意义的,人们之间的互动是以各种各样的符号为中介进行的,人们通过解释代表行动者行动的符号所包含的意义而做出反应,从而实现他们之间的互动。,第三节 象征性社会互动,米德认为,自我是人们在与他人的互动过程中逐渐获得的,其中并无先天成份。人的思维过程很大程度上是主体的我(I)与客体的我(Me)之间的互动过程。就好像他人是一面镜子,我们在他人那看到了自己,并且认为那是真正的自己。,第三节 象征性社会互动,在符号互动论那里,符号是基本的概念。符号是指所有能代表人的某种意义的事物,比如语言、文字、动作、物品甚至场景等。一个事物之所以成为符号是因为人们赋予了它某种意义,而这种意义是大家(相关的人们)所公认的。文字是一种符号,它是认识或使用该种文字的人的沟通工具。语言是所有符号中最丰富、最灵活的一个符号系统,通过口头语言、身体语言(包括表情与体态)等人们可以传达各种意义,实现人们之间的复杂交往。,第三节 象征性社会互动,一定的社会情境也具有符号的意义。比如,中国人认为红色代表吉祥,于是人们把婚姻的场合布置得红火热烈。组织中的成员遇到负责人在场且凝重的场面,他会意识到可能发生了什么事,因为在人们的经验中这种场合代表了特殊的意义。,第三节 象征性社会互动,在符号互动论那里,情境是指人们在行动之前所面对的情况或场景,包括作为行动主体的人、角色关系、人的行为、时间、地点和具体场合等。因为人们可以将上述因素进行组合以表达自己的意义。实际上,任何具有意义的符号只有在一定的情境之中才能确切地表示出其意义。同样,人们只有将符号视为一个系统,或者在一定背景下去理解符号才能真正领会其中的涵义。比如,打了人耳光这一动作在各种不同的背景下意义会有不同,甚至意义完全相反。,第三节 象征性社会互动,解释情境对于理解人的行为和进行互动就十分重要。托马斯认为,人们在自觉的行动之前总有一个审视和考虑阶段,即要对他所面对的情景做出解释,赋予这一既定情境以意义,他称此为情境定义。,第三节 象征性社会互动,托马斯认为,一个人对情境的主观解释(或定义)会直接影响他的行为。在这里,主观的含义包括他把哪些因素纳入考虑之中和怎样去解释它们。当然,所谓主观解释并不完全是主观的,实际上一个人对情景的解释是他以往社会化成果的反映。,第三节 象征性社会互动,2、符号互动论的主要观点有:(1)心灵、自我和社会不是分离的结构心灵、自我和社会不是分离的结构,而是人际符号互动的过程。心灵、自我和社会的形成和发展,都以符号使用为先决条件。如果人不具备使用符号的能力,那么心灵、自我和社会就处于一片混乱之中,或者说失去了存在的根据。,第三节 象征性社会互动,(2)语言是心灵和自我形成的主要机制人与动物的区别就在于人能使用语言这种符号系统。人际符号互动主要通过自然语言进行。人通过语言认识自我、他人和社会。心灵是社会过程的内化。事实上内化的过程就是人的“自我互动”过程,人通过人际互动学到了有意义的符号,然后用这种符号来进行内向互动并发展自我。社会的内化过程,伴随着个体的外化过程。,第三节 象征性社会互动,(3)行为是个体在行动过程中自己“设计”的它并不是对外界刺激的机械反应。个体在符号互动中逐渐学会在社会允许的。限度内行动,但在这个限度内,个体可以按照自己的目的处世行事。,第三节 象征性社会互动,(4)个体的行为受他自身对情境的定义的影响人对情境的定义,表现在他不停地解释所见所闻,赋各种意义于各种事件和物体中,这个解释过程,或者说定义过程,也是一种符号互动。(5)存在于互动之中在个体面对面的互动中有待于协商的中心对象是身份和身份的意义,个人和他人并不存在于人自身之中,而是存在于互动本身之中。,第三节 象征性社会互动,(6)自我是社会的产物,是主我和客我互动的结果主我是行动者,客我是通过角色获得形成的在他人心目中的我,即社会我。行动由主我引起,受客我约束控制。前者是行动动力,后者是行动方向。,第三节 象征性社会互动,四、象征性文化与现代社会1、“文化”人类为了传达关于生活的知识和态度,使之得到传承和发展而使用的、以象征符形式来表现的继承性的观念体系。人类创造出以语言为代表的象征符体系,又通过形成文化秩序反过来制约社会生活和人的行为。文化符号体系的内容和含义是以社会合约的方式形成的,而它们一旦具有了这种共同性和统一性,就会对社会成员的行为产生约束作用,这种约束有时甚至是强制性的。,第三节 象征性社会互动,2、现代消费文化现代社会的消费由物质消费变成了精神消费,变成了符号化的物品、符号化的服务中所蕴含的“意义”消费。购买商品或服务主要不是为了它的实用价值,而是为了寻找某种“感觉”体验某种“意境”,追求某种“意义”。,第三节 象征性社会互动,消费传播体现出“差异化”特点,追求个性和与众不同,“风格传播”突出。流行性越来越强,流行周期越来越短。大众传播不断创造出新的流行语和流行话题,各种广告、公关和营销活动不断策划出新的符号和新的意义,把提供新的“概念”(消费意境)作为打开商品市场的主要手段。消费的符号化和象征化成了我们这个时代的一大特色。,第三节 象征性社会互动,象征符过滥也会造成意义、价值和规范的流动化和无序化,使社会成员的认知、判断和行动产生混乱。现代社会,人们的生活环境到处充满了象征符,街头的、路边的、建筑物上的,报刊、广播、电视以及互联网中的等。我们的生活空间正在成为一个符号空间或意义空间。,第三节 象征性社会互动,3、鲍德里亚“拟像理论”(1)概念“拟像理论”是鲍德里亚最重要的理论之一,他认为,正是传媒的推波助澜加速了从现代生产领域向后现代拟像社会的堕落。而当代社会,则是由大众媒介营造的一个仿真社会,“拟象和仿真的东西因为大规模地类型化而取代了真实和原初的东西,世界因而变得拟象化了”。,第三节 象征性社会互动,(2)理论基础鲍德里亚为后现代的文化设立了一个坐标系,他考察了“仿真”的历史谱系,提出了“拟像三序列”(The Three Orders of Simulacra)说。拟像的第一个序列时期是仿造(counterfeit),仿造是从文艺复兴到工业革命时期的主导模式,这一序列的类像遵循“自然价值规律”,也就是承袭了亚历士多德以来的“模拟说”,这一时期的仿真追求的是模拟、复制自然和反映自然。,第三节 象征性社会互动,拟像的第二个序列是生产(production),生产是工业时代的主导模式,这一阶段拟像遵循“市场价值规律”,在这一阶段仿真受价值和市场规律支配,目的是市场盈利。,第三节 象征性社会互动,拟像的第三个序列是仿真(simulation)这是被代码所主宰的目前时代的主导模式。这一阶段的拟像遵循的则是“结构价值规律”。在鲍德里亚看来,这一阶段拟像创造了“超真实”,传统的表现反映真实的规律被打破,模型构造了真实。,第三节 象征性社会互动,(3)拟像理论与大众媒介鲍德里亚借用了麦克卢汉的“内爆”(bedhead)的概念,“内爆”是一种社会力趋疲的过程,后现代社会中的媒体造成了各种界限的崩溃,包括意义内爆于媒体。鲍德里亚认为拟像与真实之间的界限已经内爆。,第三节 象征性社会互动,拟像不再是对某个领域、某种指涉对象或某种实体的模拟。它无需原物或者实体,而是通过模型来生产真实,这种真实被鲍德里亚称为“超真实”(hyperreality)。而当代社会,则是由大众媒介营造的一个仿真社会,“拟象和仿真的东西因为大规模地类型化而取代了真实和原初的东西,世界因而变得拟象化了”。,第三节 象征性社会互动,鲍德里亚认为我们通过大众媒体所看到的世界,并不是一个真实的世界,甚至因为我们只能通过大众媒体来认识世界,真正的真实已经消失了,我们所看见的是媒体所营造的由被操控的符码组成的“超真实”世界。,第三节 象征性社会互动,“被拍摄成照片的物体,都只能是为所有其他物体的消失而残留下来的痕迹,几乎是完美的犯罪。只有以消失的模式生成的物体才是世界的他者。再者,这个消失留下了痕迹这的确是他者存在的唯一的方式这只能以你自身的消失为基础”。,第三节 象征性社会互动,对于媒介技术模拟世界的分析,是鲍德里亚拟像理论的实际应用。既然一切都在媒介中存在,一切都在媒介中被感知,超真实以模式和符号取代了真实,那么现实世界将是一个由模式和符号决定了的世界。,第三节 象征性社会互动,同时,模式和符号也变成了控制这个世界的方式。大众媒介在后现代的语境中变得无意义,大众传播“并非出自其内容、其传播模式、其明确的目的(经济的或心理的),也不是出自其容量或其真正的受众(尽管这一切都具有一定的重要性并构成其支持),而是出自其自主化媒介的逻辑本身。,第三节 象征性社会互动,这就是说它参照的并非某些真实的物品、某个真实的世界或某个参照物,而是让一个符号参照另一个符号、一件物品参照另一件物品、一个消费者参照另一个消费者。,第三节 象征性社会互动,(4)理论案例基于对媒介营造的超真实的认识和批判,鲍德里亚对1991年爆发的海湾战争作出了惊人的评价。在海湾战争爆发之后数月,鲍德里亚出版了名为海湾战争不曾发生的文集,他把海湾战争看作是消灭战争的一个过程,是对事实的一种运作。,第三节 象征性社会互动,而在以往,战争首先是一种具有象征意味的决斗。海湾战争被复杂的技术手段“实现”了,在缺少事件的意义上,它根本没有发生。当德国明镜周刊的记者问他是否愿意到伊拉克战场走一走时,鲍德里亚回答说:“我靠虚象生活。”大众传媒取消了意义和现实,从而消解了交流,正是在这种意义上,鲍德里亚才否认了海湾战争的现实性。,第三节 象征性社会互动,鲍德里亚对于911事件的分析,也同样能够印证其对后现代社会媒体的观点,他认为恐怖主义正是霸权主义这枚硬币的反面,而媒体是被操控的工具。“正是这个超级大国利用它自身无穷的力量酝酿了全世界范围内的暴力,正是它神不知鬼不觉地将恐怖想像根植在我们每个人的心中”。,第三节 象征性社会互动,在伊拉克战争中,当大众夜以继日的观看美军与伊拉克官方的军事力量交火的时候,他对这场战争的观赏实际上与对美国越战大片的观感并无两样。因为他们所看到的电视影像,只是由持某一政治倾向的摄影师捕捉、剪接和变形的结果,大众看到已远非是真实的伊拉克,而是被具有实时转播功能的媒体所“虚拟化”的纪实叙事作品。,第三节 象征性社会互动,在鲍德里亚的眼中,超真实被确认为越来越居支配地位的意识形态的某一时刻。鲍德里亚赋予了符码几乎所有的优势,包括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以及意识形态的。,第三节 象征性社会互动,4、媒介事件20世纪50年代之后,在传播学界出现了关于“媒介真实”、“符号真实”与“客观现实”之间相互关系的实证研究。,第三节 象征性社会互动,郎氏夫妇 在50年代做过一项题为“麦克阿瑟在芝加哥的一天”的实证研究:朝鲜战争结束后,麦克阿瑟从战场“凯旋归来”,途经芝加哥市,当局专门为他主持一个欢迎仪式,郎氏夫妇将欢迎仪式现场的情景与电视的仪式再现之间进行对比,发现两者间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即现场观众的经验是失望与乏味的,但在经过电视处理之后,电视机前的观众却看到的是满意、兴奋的场面,从而得出电视具有建构社会现实的功能的结论。,第三节 象征性社会互动,到了70年代,伯格、拉克曼正式提出的“真实的社会建构”理论,认为个人的主观真实主要来自媒介建构的符号真实与社会情境。进入90年代之后,出现了大量的关于媒介事件的研究著述。在媒介事件日常文化与政治变迁一书中,约翰费斯克(John Fiske)指出,我们生活在一个由“媒介事件”与“媒介现实”构成的世界中。费斯克简洁地将媒介事件界定为:媒介(尤其是电视)化(mediation)的事件,这些事件的真实就部分依赖于其媒介化。,第三节 象征性社会互动,法国社会学家盖德堡(Guy Debord)与美国文化学家道格拉斯凯尔纳使用“奇观”(spectacle,又译“景观”)来描述与费斯克所称的“媒介事件”类似的媒介文化现象。,第三节 象征性社会互动,盖德堡首创了这个新的文化概念“奇观”;在奇观社会中,他指出奇观“是现实社会非现实主义的核心。”德堡所说的“奇观”是指诸如信息或宣传资料、广告或直接的娱乐消费,以其特有的形式,成为主导的社会生活的现存模式。(1931-1994年,法国理论家、“国际境域主义运动”的创始人之一),第三节 象征性社会互动,他指出:“在现代生产条件无所不在的社会中,生活本身展示为许多奇观的高度聚积。直接存在的一切全都转化为一个表象。”这些表象已经成为社会的一个组成部分,是人们的注视及意识活动的中心。德堡认为当代西方文化世界已经丧失了真实/奇观、现象/本质、符号/实物等二元对立的基础,作为“虚假意识”的奇观景象就是现实,真实与虚假已经汇流。,第三节 象征性社会互动,这种范式下最具代表性的定义来自于以色列学者丹尼尔戴扬(Daniel Dayan)和国际著名传播学家伊莱休卡茨(Elihu Katz)在其著作媒介事件中的解释。,第三节 象征性社会互动,这两位国际著名的传播学家自20 世纪70 年代初便开始关注并收集一些具有典型性的媒介事件进行研究。在1992 年出版的媒介事件一书中,他们对媒介事件的概念进行了重新界说,建构了一个极其狭义的操作化概念,认为媒介事件是指“对电视的节日性收看,即关于那些令国人乃至世人屏息驻足的电视直播的历史事件”。,第三节 象征性社会互动,媒介事件历史的传播现场全书以几个典型的媒介事件为例,阐释了这三类媒介事件在传播学、社会学、符号学、人类文化学等方面的意义和在不同的社会政治、文化架构中的运作和表征,以及媒介事件得以实现时的组织者、电视台、受众三者之间的复杂互动关系,同时充分阐释了媒介事件获得成功的动力与压力,它所产生的多方面的社会效果。,第三节 象征性社会互动,媒介事件三个特点:1、直播性:突破空间界限,使观众直接参与到事件的进程当中;2、非常规性:它们是对日常生活和常规的干扰,干扰着正常的播出乃至生活的流动。打破了时间的限制,让受众以改变日常的生活规律为代价,投入到“表演”的收看当中;3、提前策划性:由于媒介经过了提前的策划和电视参与,使得媒介事件在转播之前就产生了相当的“知名度”。,第三节 象征性社会互动,媒介事件三种“脚本”:媒介事件有三种主要的叙述形式,也称“脚本”,即“竞赛”“加冕”和“征服”,它们决定着每一事件内人物角色的分配以及扮演的方式。1.“竞赛”(contest)强调竞争双方的对抗性,如奥运会比赛、总统竞选等;,第三节 象征性社会互动,2.“加冕”(coronation)则是游行,完全是仪式,如皇室婚礼、总统就职等,它向观众讲述它的象征意义,引导观众按规定的思路进行意义的解读;3.“征服”(conquest)指人类巨大飞跃的电视直播,“征服者”通过自由意志的行为实现对已知极限的超越,以超凡魅力为结果,如宇航员登上月球、柯受良驾驶汽车飞越黄河等。,第三节 象征性社会互动,媒介事件三个伙伴:1.事件的组织者,负责收集元素并拟定其历史意义;2.电视台,通过对元素的重新组合完成事件再生产;3.观众,在现场和在家里,对事件感兴趣。典型的事件组织者是媒介与之合作的公共机构。每一方都必须给予积极的认同并拿出相当的时间和其它投入才能使一个事件顺利地成为电视事件。即媒介事件的形成是在三方达成一种协议的基础上形成的。,第三节 象征性社会互动,对这种协议的理解为:1、事件是被组织的,组织者认为该事件是具有历史价值的,即它具有感染力和号召力,而这正是媒介事件得以形成的一个前提。2、观众对该事件充满期待,在观看该事件时他们怀着或敬畏或崇尚的心情,即在感情上观众对事件有一个共同的需求、共同的表达。,第三节 象征性社会互动,3、电视在媒介事件形成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它接受事件组织者的组织,唤起观众对事件发生前、中、后的整体性和长期性(书中称为“阈限期”对惯常社会的干扰期)关注,即电视针对媒介事件的表演、努力提供“自己的”媒介事件,力图使全民沉浸在电视事件中而忘记惯常生活。正如书中所说,“电视台在愉快地被列为主要演员的同时也许没有意识到它们已经把自己重塑为某一事件的演员而不是观察员”。,第三节 象征性社会互动,2.地位赋与功能:这首先指媒介事件授予它所关注的问题以特殊的重要性,即我们通常所说的“议程设置”功能,例如皇室婚礼使人们无暇顾及北爱尔兰问题、英磅币值升降等种种社会问题。媒介事件还提高了事件组织者和主演的地位,授予他们在事件期间和之后的合法性和超凡魅力,例如香港回归的直播使我国的国际威望空前提高。电视台也由于有机会重申它们对全体公民的中心价值的效忠而得到地位及合法化的报酬,赢得事件的“捐赠者”的地位。,第三节 象征性社会互动,媒介事件功能效果:作者从内部与外部两个层面,分别论述了媒介事件对于组织者和主演、记者和播出组织、观众、公众舆论、政治机构、外交、家庭、闲暇、宗教、大众仪式、集体记忆的效果。,第三节 象征性社会互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说服与变革功能:媒介事件首先征服了有史以来人数最多的观众,它有能力宣布假日而扮演一种“世俗宗教”的角色,激发了人们对“神圣日子”的沉湎。媒介事件不仅征服了观众,而且有可能引起具有重大意义的态度改变,某些媒介事件还直接导致社会和政治变化,成为社会运动的催化剂。,第三节 象征性社会互动,3.社会整合功能:媒介事件是在崇敬和礼仪的氛围中完成的,它颂扬重要人物的志愿行动,庆祝那种拥护现存社会制度并由此毫无疑问获得霸权地位的进取精神,这些事件以集体的心声凝聚社会,唤起人们对社会及其合法权威的忠诚,提供一个“机械的团结”的时刻,使社会最高秩序的统一通过大众传播得到实现。,第三节 象征性社会互动,4.人际关系协调功能:媒介事件暂时扭转了收视模式分众化的发展趋势,呈现家庭假日的特征,家庭成员一起体验事件,因而加强了群体记忆和代与代之间的关系,家庭纽带和友谊被重新激活,人们打电话并互相走访来评论事件,人们制定在一起收视的计划。同时,大家都参与一种体验,这种体验“把一个危险的城市变成一座和蔼可亲的体育馆”。,第三节 象征性社会互动,5.激活功能:媒介事件聚焦于大众舆论并激发关于某一给定问题的讨论,使某些大众舆论的潜在趋势成型,抒发先前未表达清楚的或休眠的声音,并培育了公众对政治和外交公开性的期待。对于媒介组织来说,事件的挑战性重新激活了那常常被遗忘了的电视初期的热情,给媒介组织提供试验新形式以及进行技术实验的机会。媒介事件还解放了领袖,使之可能从事更多或不同的活动,充分施展自己的魅力。,第三节 象征性社会互动,6.非中介化:媒介事件撤换中间人的位置,允许其主演使自己的声音压过通常在领袖和大众之间起中介作用的中间人,也就是电视在组织上和地域上取代原有的中介机构。这说明在大众仪式范畴内,一种新的媒介的引入不仅能够转化一个“信息”,转化反应的性质,而且转化整个社会关系结构。事实上,媒介事件的直播重新定义了组织者、中介人、电视台以及观众的相对权力,并且重新定义了大众事件的本质。,

    注意事项

    本文(第三章人类传播的符号与意义.ppt)为本站会员(sccc)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