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PPT文档下载  

    妇科儿科疾病推拿治疗.ppt

    • 资源ID:6111189       资源大小:1.27MB        全文页数:234页
    • 资源格式: PPT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妇科儿科疾病推拿治疗.ppt

    妇、儿科疾病推拿治疗,湖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主讲:李迎红 Email:,也许大家很久没有坐在教室,当学生的那种感觉了吧!回忆起儿时背着书包上学的情景,那是多么幸福快乐的事儿啊!今天,就让我们来一回“穿越”,让时空再前移十几年、几十年吧!,荀子劝学:“君子曰:学不可以已。”,形成一种观念-推拿不仅仅擅长治疗颈肩腰腿痛,妇儿科疾病也可取得满意治疗效果;掌握一种技术-推拿操作技术(尤其小儿推拿);治疗几种疾病-妇科病、儿科病;造福一方百姓-百姓受益,社会进步,教学目标,4,提 纲,必一其神,令志在手,儿科疾病,妇科疾病,5,提 纲(儿科疾病),第一部分 儿科概要第二部分 小儿推拿手法第三部分 小儿推拿穴位第四部分 常见儿科疾病推拿治疗,一、小儿推拿发展优势,1.小儿推拿学科极具研究价值。不仅是治病之术,而且是一种绿色保健方法(绿色医疗)。,第一部分 儿科概要,一、小儿推拿发展优势,2.小儿推拿学科迎合小儿医疗保健需求。非药物、无痛苦、易接受、有效的自然外源性疗法,第一部分 儿科概要,一、小儿推拿发展优势,3.小儿推拿学科的发展前景广阔小儿健康是关系家庭幸福、民族兴旺的大事,防治保健要从小儿抓起。小儿推拿疗法不是以消除原始致病因素及逆转病理变化为特长,而是从总体上对小儿的各种机能状态进行整体性调节,增强体质。,第一部分 儿科概要,一、小儿推拿发展优势,4.小儿推拿学科发展有坚实的基础小儿按摩经、小儿推拿秘诀等著作,第一部分 儿科概要,一、小儿推拿发展优势,5.小儿推拿学科将成为国际医学交流热门学科世界儿科领域正逐渐认识。,第一部分 儿科概要,小儿推拿的注意事项,第三,小儿推拿的适应症、禁忌症,小儿推拿治疗特点,第二,第一,二、小儿推拿治疗概要,第一部分 儿科概要,(一)小儿推拿治疗特点,第一部分 儿科概要,新生儿,婴儿,幼儿,学龄前儿童,学龄期儿童,小儿推拿的对象为14岁以下的小儿,尤其5岁以下的小儿为好,婴幼儿效果更好。,第一部分 儿科概要,一般情况下来说.小儿按摩应按“先头面、次上肢、次胸腹、次腰背、次下肢”的操作顺序进行。有些穴位刺激性较强,容易引起小儿哭闹,应先按摩刺激较轻、不易引起小儿哭闹的穴位,并且尽量先按摩主穴,后按摩配穴。,第一部分 儿科概要,根据年龄的大小、体质的强弱、疾病的缓急、病情的轻重,以及手法的特性等因素而定。,第一部分 儿科概要,第一部分 儿科概要,儿推拿手法相对于成人推拿手法而言,有什么特点?,第一部分 儿科概要,(二)小儿推拿的适应症禁忌症,1、适应症 小儿推拿具有疏通经络,活利关节,畅通血气,祛除邪气,调节脏腑功能,增强抗病能力的作用,故能防病也能治病。小儿常见病症,大多适用于推拿治疗,其中泄泻、便秘、脱肛、呕吐、腹痛、疳积、痢疾、感冒、咳喘、遗尿、惊风、夜啼、发热等病症,推拿治疗及时疗效显著。另外,体弱的小儿常施以推拿,能起保健防病的作用,如常用摩腹,按揉足三里,捏脊,具有促进消化,增强食欲,强壮体质之功。,第一部分 儿科概要,2、禁忌症小儿推拿亦绝非万能,包治百病,有些疾病不宜使用,应视之为禁忌症。1某些外伤科疾患:如骨折、脱臼、创伤性出血、烧伤、烫伤、急腹症、皮肤破裂、溃疡性皮炎、疗、痈、疥等。2各种恶性肿瘤疾病。3某些感染性疾患:如丹毒、脓肿、骨髓炎、骨结核、化脓性关节炎等。,第一部分 儿科概要,(三)小儿推拿操作时的注意事项,1、治疗室内应保持安静,保持一定的温度,空气流通,有条件的情况下,室内布置应注意适应儿童的心理,如增加点色彩图案。2、患儿推拿时可能会出现一些负性心理,如畏怯心理、忿怒心理、抵触心理、疑虑心理等为临床所常见。故医生应态度和谒,言语亲切,避免粗暴,强制。3、手法操作时需要用一定的润滑剂。它不但能润泽皮肤,防止皮肤破损,还能增强疗效,常用的润滑剂有姜汁、酒精、肥皂水或其他药物的汤剂。润滑剂的取用要适病,适时,就地取材。一般冬春季宜取姜汁之类的温热剂,夏秋季宜用酒精之类的寒凉剂,第一部分 儿科概要,4、手法一定要轻巧柔和,避免用力过重造成抵触,尤其是使用掐法时,应以不掐破皮肤为度。推拿中一次选穴不宜太多,时间不宜太长,换穴推拿时可稍作休息,减少对患儿活动的限制。哭闹时不宜强行施术。5、推拿以一日一次为度,必要时可日推23次。6、推拿后应避风,以免复感外邪加重病情,特别是通过推拿治疗使之发汗者,更应注意。7、小儿推拿,一般适用于10岁以下的患儿,尤以5岁以下最佳。,第一部分 儿科概要,小儿病理特点,第二,小儿生理特点,第一,三、小儿生理病理特点,第一部分 儿科概要,(一)生理特点,小儿在其生长发育过程中,其生理病理特点与成人有着显著的不同,因此不能将小儿看成是成人的缩影。关于小儿生理特点,古代医家论述甚多,可归纳为两方面。脏腑娇嫩,形气未充;生机蓬勃,发育迅速,第一部分 儿科概要,(二)病理特点,病理特点:发病容易、传变迅速;脏气清灵、易趋康复。,第一部分 儿科概要,25,提 纲(儿科疾病),第一部分 儿科概要第二部分 小儿推拿手法第三部分 小儿推拿穴位第四部分 常见儿科疾病推拿治疗,常用手法,以推、揉为主,拿、按为次,兼以摩、运、搓、摇、掐、捏。轻快柔和,平稳着实,补泻分明。,特点,手法,第二部分 小儿推拿手法,【手法含义】此法演变于成人推法。它属于螺纹推的范畴。根据其操作形式的不同,有直推,旋推,分推之别。直推法:用拇指或食中二指螺纹面在穴位上做直线推移。旋推法:用拇指或食中二指螺纹面在穴位做旋转推移。分推法:两手拇指螺纹面同时操作,由一点向两个相反方向同时推移。,推法,第二部分 小儿推拿手法,(一)直推法:用拇指或食中二指螺纹面在穴位上做直线推移。,第二部分 小儿推拿手法,(二)旋推法:用拇指或食中二指螺纹面在穴位推移。,第二部分 小儿推拿手法,(三)分推法:两手拇指螺纹面同时操作,由一点向两个相反方向同时推移。,第二部分 小儿推拿手法,【手法要求】着力自然,均匀,轻巧而柔和,推时穴位有推动感。但皮肤无移动。速度宜快,200次/分【临床运用】功能特点是推以通之,即开通关窍,疏通经络,祛除邪气,调节脏腑,适用于小儿各种疾病的治疗。其中,直推重在祛邪,多为清法;旋推重在补虚,多为补法;分推即分阴阳,重在调和人体的阴阳。,第二部分 小儿推拿手法,【手法含义】小儿揉法有别于成人。以指端揉运用最多。根据其操作形式的不同,分为旋转揉和往返揉 旋转揉法:用指端吸定于一定部位,作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旋转揉动。往返揉法:用指端吸定于一定部位,作前后或上下的往返揉动。,揉法,第二部分 小儿推拿手法,第二部分 小儿推拿手法,拇指揉法,二指揉法,大鱼际揉法,掌根揉,中指揉,第二部分 小儿推拿手法,临床上揉法除单独使用外,往往与按法、掐法相结合,形成复合手法,其常用形式有三种:揉中加按法:旋转揉时,揉数下按一下。掐后加揉法:拇指甲按掐一定时间后旋转揉动数下。,第二部分 小儿推拿手法,【手法要求】揉时着力点按定穴位,手指不离皮肤,力宜轻揉均匀,速度宜快,200次/分钟。【临床运用】功能特点是揉以散之,即具有理气导滞,活血化淤,消肿止痛之功能,多用于胸胁腹部胀满疼痛、食积、呕吐、发热、便秘,甚至昏迷,惊风等病症的治疗。,第二部分 小儿推拿手法,【手法含义】将拇指和其他手指对称用力,连续一紧一松的拿起某一穴位的皮肤称拿法。【动作要求】动作缓和而有连贯性。力宜适宜,避免突然性。【临床运用】拿法是具有强心通络之功,即拿以强之。小儿主要用于惊风。昏迷等危重病症抢救及推拿收尾。常用穴位有肩井、合谷、承山。,拿法,第二部分 小儿推拿手法,第二部分 小儿推拿手法,【手法含义】用指尖或螺纹心按压穴位上的称按法。【手法要求】按而不动,逐渐向下用力,力量适度,避免过猛而产生抵触。【临床运用】功能特点是按以止之,即有止痛、止呕吐、止咳喘、止泻等功能。临床上单独使用较少,往往与揉法相结合,形成复合手法。,按法,第二部分 小儿推拿手法,【手法含义】以手掌或指(食中无名指)面附着于一定穴位上,以腕关节连同前臂作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环形移动摩檫,称之摩法。【手法要求】手指用力宜轻柔而软,不宜过急,与皮肤形成摩擦尤如盲人导物状。120150/分。【临床运用】功能特点是摩以解之。即疏通气机,缓解疼痛,消食导滞。多用与食积,腹痛等病证治疗。中脘、神阙为常施穴位。,摩法,第二部分 小儿推拿手法,【手法含义】以指端或掌根,鱼际等处在皮肤上由甲方沿着一定的方向通过直线或弧线运达乙方的称运法。【手法要求】此法与推法相似,但较之推法宜轻宜慢,摩擦而行,深部组织不被带动,同时弧度面积也较大。,运法,第二部分 小儿推拿手法,【临床运用】功能特点是运以祛之,即运正祛邪。运法小儿多施于上肢的穴位,且往往与掐法相结合。如惊风、翻眼者:小天心(运掐)内劳;腹泻呕吐者:虎口(运掐)总筋;脾胃不和者:运脾(土)入肾(水),运肾(水)入脾(土)。,第二部分 小儿推拿手法,【手法含义】用双手掌挟住一定的部位,相对用力快速搓揉,且同时作上下往返移动的称为搓法。搓法小儿少用。临床上以捻法代之,即仅以两指对称用力搓捻。【手法要求】两指对称用力,着力不宜大,捻运快,移动慢。【临床运用】功能特点是搓以除之,即活筋脉,除麻木。小儿多施于手指关节部。主治关节疼痛,麻木,屈伸不利等病症。,搓法,第二部分 小儿推拿手法,【手法含义】用手挟住某部位的两端进行可能范围(顺势)的前后、左右摇摆的称摇法。【手法要求】动作缓和,用力由小渐大,由轻渐重,自慢而快,摇动方向及幅度须在生理范围内。【临床运用】功能特点是是摇以活之,即活利关节,主要用于四肢关节、颈项、腰部。,摇法,第二部分 小儿推拿手法,【手法含义】拇指指甲刺入穴部的称掐法。【手法要求】逐渐用力,达深透为止,避免掐破皮肤,掐后轻揉局部。【临床运用】功能特点是掐以醒之,即强心醒神,属刺激手法。常用于高热、昏迷、抽搐等病症的治疗。临床上掐法往往与揉法相伍,形成复合手法。,掐法,第二部分 小儿推拿手法,【手法含义】用拇指与食指对称的将某一部分皮肤用力提起,两手交替向前推移的称捏法用两拇指与食指对捏脊柱旁开一、二指的皮肤,由肾俞交替向上推移至肺俞的称为捏脊法,亦称翻皮法。【手法要求】提时用力适度。不宜重捏或拧转,两手交替向前,捻推要灵活。【临床运用】功能特点是捏以松之,即络行松气。小儿单用主要为捏脊(翻皮),用以治疗胃肠道的各种病症,复合手法往往与拿揉相伍,如拿捏合谷,肥胖患儿捏脊多拿捏合用。,捏法,第二部分 小儿推拿手法,45,提 纲(儿科疾病),第一部分 儿科概要第二部分 小儿推拿手法第三部分 小儿推拿穴位第四部分 常见儿科疾病推拿治疗,小儿推拿穴位包括十四经穴、经外奇穴、推拿特定穴 小儿推拿特定穴具有以下特点:第一:其穴位表面形态不仅具有点状;还有线(带)状,以及面状。第二:其多数分布于双手,其次为头面,胸背及下肢较少。第三:有关特定穴的内容比较朴素,尚没有象十四经那样成为一个理论系统。小儿推拿穴部与手法、功效往往结合为一体,形成相对固定形式。,第三部分 小儿推拿穴位,刘氏小儿推拿常用穴部50余个,其中重点穴部30个。刘氏小儿推拿重视五经配伍推治,强调开门关门,并推出推胸法、推腹法、推背法等。,第三部分 小儿推拿穴位,头面部,第三部分 小儿推拿穴位,头面部,1、天门【位置】从印堂到神庭穴之间。【操作】运用大拇指侧面从印堂穴向额上神庭穴两手交互直推二十次左右。此法为“开天门”和“头部手法一”,属常例手法。【功能】疏风解表开窍醒脑 镇惊安神【主治】外感内伤诸病证。,天门,第三部分 小儿推拿穴位,2、坎宫【位置】自眉头起沿眉心向眉梢成一横线。【操作】用大拇指正面从印堂穴处沿眉骨向眉梢分推十数次。此法名为“推坎官”“头部手法二”,属常例手法。【功能】疏风解表 醒脑明目 止头疼【主治】外感内伤诸病证。,坎宫,第三部分 小儿推拿穴位,3、太阳【位置】眉梢外侧一横指之凹陷处。【操作】由眉梢向耳后处用两大指斜推二十次左右名为“推太阳”,“头部手法三”,属常例手法。与开天门,推坎宫合用,为推拿时的首推穴。用左手或右手的中指端按压于太阳穴,向耳或眼方向揉按之名“揉运太阳”。【功能】推太阳:疏风解表 清热明目止头疼。运太阳:向眼方向运转为补(双则),向耳方向揉中加按为泻。男:揉按左太阳发汗,右太阳止汗。女:揉按右太阳发汗,左太阳止汗。【主治】外感发热 头疼 汗证 外感内伤诸病症。,太阳,第三部分 小儿推拿穴位,开天门、推坎宫、推揉运太阳比较:共同属常例手法、疏风解表。开天门侧重开窍醒脑、镇惊安神。推坎宫侧重醒脑明目、止头疼。推、运太阳侧重清热明目、止头疼、发汗、止汗。,第三部分 小儿推拿穴位,4、耳后高骨【位置】耳后乳突下凹陷处。【操作】用中指作揉按法。揉5下按一下,共3050次。【功能】止咳化痰 安神除烦【主治】咳嗽 吐痰 惊风,耳后高骨,第三部分 小儿推拿穴位,5、风池【位置】风府穴两侧入发际凹陷中。【操作】用两中指按风池穴35下,按后加揉1020下。【功能】祛风解表【主治】感冒 头疼 项强,风池,第三部分 小儿推拿穴位,6、百会【位置】头顶正中线与两耳尖联线的交叉点。【操作】用大指端揉按之,也可用灸法。【功能】镇惊安神 升阳举陷【主治】惊风 眩晕 昏厥 脱肛 遗尿等,百会,7、印堂【位置】两眉连线中点。【操作】用大指甲按后加揉运。【功能】醒神开窍 疏风解表【主治】神志昏迷 头疼,印堂,第三部分 小儿推拿穴位,第三部分 小儿推拿穴位,8、人中【位置】在鼻下人中沟上三分之一处。【操作】用大指甲陷之,掐后加揉或掐之醒神即止(不要掐破皮肤)。【功能】醒神开窍【主治】昏迷 牙关紧闭 抽搐不止,人中,第三部分 小儿推拿穴位,9、承浆【位置】下唇下中央的凹陷中。【操作】用大指甲掐之,掐后加揉按【功能】醒神开窍 止吐止泻【主治】实热 吐泻 惊风 昏迷,承浆,第三部分 小儿推拿穴位,胸腹部,第三部分 小儿推拿穴位,胸腹部,1、膻中【位置】两乳头连线的中点。【操作】以大指或中指面按而揉之数十下,揉后再用两手中指横开左右分推数十下。继用食、中、无名指由上往下直推数十下,最后用中、食指分开按压胸部各肋间三至五遍。此法名为“推胸法”。【功能】宽胸理气 止咳化痰【主治】胸闷 咳嗽 气喘 痰鸣等,第三部分 小儿推拿穴位,2、乳旁【位置】乳头外侧旁开两分处。【操作】以大指或中指两边揉 边按数下。【功能】宽胸理气 止咳化痰 降逆止呕【主治】胸闷 咳嗽 呕吐,乳旁,3、乳根【位置】乳头下一肋间处。【操作】以大指或中指面边揉边按数十下。【功能】宽胸理气 止咳平喘【主治】咳嗽 胸闷,乳根,第三部分 小儿推拿穴位,4、中脘【位置】脐上四寸。【操作】用中指面作顺时钟方向揉转百数十下,名为安中调中法;逆时钟方向揉转数十下,名为补中法;先顺时钟方向揉转百数十下,接着由上往下直推旋转揉的半数,为消导法;经上三法总称为“推腹法”。【功能】宽中理气 健脾和胃 消导积滞【主治】胃痛 胀满 积滞 呕吐 泄泻 食欲不振,中脘,第三部分 小儿推拿穴位,5、肚脐【位置】肚脐正中。【操作】以大指面或中指面揉转百余次。【功能】温阳散寒 补益气血 健脾和胃 消食导滞【主治】腹痛 腹胀 吐泻 食积 便秘 肠鸣,肚脐,第三部分 小儿推拿穴位,肩背腰骶部,第三部分 小儿推拿穴位,肩背腰骶部,1、大椎【位置】第七颈椎棘突下。【操作】用大指甲掐或指端按后加揉。【功能】退热解表【主治】高热 项强 咳嗽等,大椎,第三部分 小儿推拿穴位,2、肩井【位置】在大椎穴与肩髃穴连线的中点。【操作】以拇指与食指二指对称用力提拿,称拿肩井。作为治疗结束后的总收法。用指端按之,称按肩井。【功能】宣通气血 发汗解表【主治】感冒 头项强 肩背痛 惊风治疗结束后的总收法。,肩井,第三部分 小儿推拿穴位,3、创新【位置】在第一至二胸椎旁开一横指半处,有咳嗽者,此处多明显压痛。【操作】用大指或中指按揉之,以皮肤发红为度。【功能】降逆止咳平喘【主治】咳嗽 气喘,创新,第三部分 小儿推拿穴位,4、肺俞【位置】在第三胸椎旁开一横指半处。【操作】用大指或中指面揉2030 次,称揉肺俞自肩胛骨内从上向下呈“介”字,形推50100次,称推肺俞;然后用盐粉和姜汁擦之,以皮肤发红为度,称盐擦“介”字,以上诸法总称为推背法。【功能】清肺平喘 止咳化痰【主治】发热 咳嗽 气喘 痰鸣,肺俞,第三部分 小儿推拿穴位,5、龟尾【位置】尾椎骨端。【操作】用大指或中指面揉数十下。【功能】止泻 通便【主治】泄泻 便秘,龟尾,第三部分 小儿推拿穴位,6、七节【位置】第四腰椎至尾椎骨端成一直线。【操作】用中指螺纹面作推法,由上往下推为推下七节,由下往上推为上七节。【功能】推上七节具有温阳止泻之功,推下七节具有泻热通便之功【主治】肠热便秘 泄泻 脱肛,七节,第三部分 小儿推拿穴位,6、推脊【位置】大椎至长强成一直线。【操作】用食、中指沿脊柱由上往下推数十次,此法为推脊。【功能】清热【主治】发热,推脊,第三部分 小儿推拿穴位,8、捏脊【位置】脊柱骨两旁,由肾俞到肺俞之间。【操作】用两大指和食中指对捏脊柱旁开一二指的皮肤,由肾俞处从上往下翻捏至肺俞,左右各35次,此法为捏脊法,又名“翻皮法”。【功能】消食导滞【主治】消化不良 泄泻,捏脊,第三部分 小儿推拿穴位,1、总筋【位置】腕横纹的正中处。【操作】用大指甲掐或指端揉按之。掐35 次揉按20次左右,分别称为掐总筋,按总筋。按总筋与分阴阳同属上肢常用手法。【功能】掐总筋具有退热止呕,镇惊止痉之功。【主治】发热 呕吐 惊风抽搐。,上肢部,总筋,第三部分 小儿推拿穴位,2、阴阳【位置】总筋两旁,小指侧为阴,大指侧为阳。【操作】以两指面从总筋处向左右两边分推二十余次,此法名为分阴阳。属常用手法。【功能】平衡阴阳 调和气血 消食导滞【主治】寒热往来 腹胀 呕吐 泄泻 痢疾。,阴阳,第三部分 小儿推拿穴位,第三部分 小儿推拿穴位,3、脾经【位置】大拇指螺纹面。【操作】用大指螺纹面于患儿螺纹面上,旋转推移,或由指尖向指根方向直线推移。此法为脾经。【功能】旋推:健脾和胃 直推:清脾胃之火【主治】腹泻,便秘,痢疾,食欲不振,疳积,呕吐等。,脾经,第三部分 小儿推拿穴位,4、肝经【位置】食指螺纹面。【操作】大指螺纹面至患儿食指螺纹面上作旋转推移,或由指尖向指根作直线推移。此法名为推肝经。【功能】平肝熄风 解热除烦【主治】急慢惊风,烦躁不安,目赤口苦等。,肝经,第三部分 小儿推拿穴位,5、心经【位置】中指螺纹面。【操作】大指螺纹面至患儿中指螺纹面上作旋转推移,或由指尖向指根方向作直线推移。此法名为推心经。【功能】旋推为补 直推为(详见取穴特点)。【主治】高热神昏,五心烦热,口舌生疮,小便赤涩,惊悸不安,气血虚弱等。,心经,第三部分 小儿推拿穴位,6、肺经【位置】在手无名指末节螺纹面。【操作】大指螺纹面至患儿无名指螺纹面上作旋转或由指尖向指根方向作直线推移。此法名为推肺经。【功能】旋推为补;直推为泻(详见取穴特点)。【主治】感冒,发热,咳嗽,胸闷,气喘,虚汗,脱汗等。,肺经,第三部分 小儿推拿穴位,7、肾经【位置】手小指末节螺纹面。【操作】大指螺纹面至患儿小指螺纹面上作旋转推移。【功能】旋推为【主治】先天不足,久病体虚,胃虚腹泻,遗尿,虚喘等。,肾经,第三部分 小儿推拿穴位,一、名称:五经,即脾经、肝经、心经、肺经、肾经二、位置:(一)脾经1、一条线:指拇指桡侧到指根的一条线。2、一个面:拇指螺纹面(刘氏)(二)肝经:食指螺纹面(三)心经:中指末节螺纹面(四)肺经:无名指末节螺纹面(五)肾经:1、小指尺侧一条线2、小指螺纹面(刘氏),五经配伍及推治,第三部分 小儿推拿穴位,三、手法:两种说法:1、向指根方向推为补,向指末方向推为清。2、旋推为补四、重要性:以指代针药,取功效于指端,五经与五脏相通,推五经意在调整脏腑功能,五经穴是小儿推拿取穴的重中之重,核心中的核心。,第三部分 小儿推拿穴位,五、清、补法(一)脾经:小儿运化功能尚未健全(为生理、病理功能),乳食易伤“脾常不足”,故脾经以补为主,治本。若烦渴多饮或发热,唇干燥裂(1、胃火与肝火均旺;2、可清脾经)。其余则应补,若为本虚标实证,则可补脾经,清腹部穴:中脘、腹、脐等,掌握三因制宜与辨证。(二)肝经:肝主惊,易动风、动火-“肝常有余”-实证,故肝经以清为主,前人有“只清不补”之言。若为慢惊风则可用补肝经法,但应“补后加清法,即补清各半。,第三部分 小儿推拿穴位,(三)心经:心为阴中之阳脏,主火-“心常有余”,故心经宜清不宜补,当心血不足时应补后加清(补清各半)。(四)肺经:肺为娇脏,常有卫外不固-“肺常不足”-外邪易袭-虚、实、虚实夹杂,故肺经可清可补,或清补兼施。(五)肾经:肾主虚,只补不清。,第三部分 小儿推拿穴位,六、配穴推治:(一)理论依据:五行学说、脏腑学说。(二)虚实配伍:七、次数:主、兼、次三者之间递次减100次,即为剂量问题。小儿推拿以1个月 6岁为效佳年龄:补 清 1个月12个月 150次60次 1岁3岁300次 150次 4岁6岁 400次200次 6岁9岁 600次300次10岁12岁 800次400次八、五经推治的作用:,第三部分 小儿推拿穴位,8、推大肠【位置】轻握拳,第五掌关节后外侧横纹尽头。【操作】用大指向小鱼际部直推约100次。【功能】清热利尿【主治】膀胱湿热,小便淋沥刺痛等。,第三部分 小儿推拿穴位,9、小天心【位置】在内劳与总筋之间正中央。【操作】用大指或中指指端揉按2030次,称揉按小天心。用大指甲由小天心掐运至内劳或由内劳掐运至小天心35次,称为掐运小天心。【功能】揉按小天心:滋阴清热 掐运小天心:镇惊安神【主治】阴虚内热,久热不退,惊风眼翻。(惊风握拳眼往上翻:由小天心至内劳;惊风握拳眼往下翻:由内劳至小天心),第三部分 小儿推拿穴位,10、内劳宫【位置】掌心中央屈无名指于手心,指尖所指处。【操作】用大指甲掐之为掐内劳;用大指揉之为揉内劳。【功能】掐内劳:发汗退热 揉内劳:清心退热【主治】发热,烦渴,口疮,齿龈糜烂等。,第三部分 小儿推拿穴位,11、版门(板门)【位置】从虎口经鱼际直至总筋之间的一条直线。【操作】用大指或中指端按揉之称按版门。由虎口经鱼际向总筋掐运2030下,再加揉按之或由总筋掐运至虎口2030次,再揉按之称揉按版门。【功能】揉按版门:止咳化痰 降逆平喘掐运版门:止泻 止呕【主治】咳嗽,气喘,呕吐,腹泻,第三部分 小儿推拿穴位,12、运肾入脾(运脾入肾)【位置】由大指根至小指根沿腕部的一条弧线。【操作】由大指根掐运至小天心直至小指根称运脾入肾。由小指根掐运至小天心直至大指根称运肾入脾。【功能】消热祛湿 健脾润燥【主治】小便赤涩,腹胀,痢疾,吐泻,便秘,食谷不化。,第三部分 小儿推拿穴位,13、中冲【位置】中指尖端距瓜甲约一分处。【操作】用大指甲掐之。【功能】醒神 镇惊【主治】高热,昏迷,惊厥,抽搐不止。,第三部分 小儿推拿穴位,14、四横纹(四缝)【位置】掌面食、中、无名、小指的第一指间横纹处。【操作】用大指各掐45次,继加揉捻45次。【功能】健脾和胃 行气导滞【主治】消化不良,疳积,腹痛,腹胀,肠鸣。,第三部分 小儿推拿穴位,15、老龙【位置】中指背面高甲一分正中处。【操作】用大指甲掐之。【功能】镇惊开窍【主治】急惊暴卒,昏迷不醒。,第三部分 小儿推拿穴位,16、外劳宫【位置】在掌背正中与内劳宫相对。【操作】用大指或中指面揉运数十次,揉后加按。【功能】温阳散寒 升阳举陷【主治】外感风寒,腹痛腹胀腹泻,脱肛,遗尿,疝气等。,第三部分 小儿推拿穴位,17、二扇门【位置】中指根背上两侧凹陷中。【操作】用大、食二指挟掐后揉。【功能】镇惊止痉【主治】急惊风发热者,口眼歪斜(歪斜向左:掐右手穴,歪斜向右:掐左手穴)。,第三部分 小儿推拿穴位,【位置】手背第一、二掌骨之中点,稍偏食指处。【操作】用大、食二指头对掐35次。【功能】镇惊醒神【主治】急惊,昏迷不醒。,18、合谷,第三部分 小儿推拿穴位,【位置】手背腕横纹凹陷处。【操作】用大指掐之,掐后继揉运数十次。【功能】通经活络 温中行气 止痹痛 利关节【主治】急慢惊风,各种腹痛,关节屈伸不利。,19、一窝风,第三部分 小儿推拿穴位,【位置】手背腕横纹凹陷向上2分处。【操作】用大指甲掐之,掐后加揉按。【功能】止痛【主治】各种疼痛。,20、阳池,第三部分 小儿推拿穴位,21、三关【位置】前臂桡侧,阳池至曲池成一条直线。【操作】用拇指或食、中指面自阳池推上曲池或自曲池推下阳池,前者称为推上三关;后者称为推下三关(男:推上三关;女:推下三关)。此法总称为推三关法。【功能】发汗解表【主治】外感表证。,第三部分 小儿推拿穴位,22、六腑【位置】曲泽至大陵成一直线。【操作】大指桡侧或食、中指指面由曲泽推至大陵或由大陵推至曲泽,前者称推上六腑;后者称推上六腑(男:推下六腑;女:推上六腑)。此法总称退六腑法。【功能】祛邪清邪【主治】里实证 高热。,第三部分 小儿推拿穴位,注:推三关、退六腑法应相互并用。表证:以推三关为主,每推三关三下,必须退六腑一下。里证:以退六腑为主,每退六腑三下,必须推三关一下。为协调阴阳之良法。,第三部分 小儿推拿穴位,23、水底捞月【位置】掌心内劳官穴周围。【操作】医生持患儿左手四指,掌心向上,先滴一二滴凉水在掌心用中指在内官劳周围旋运之,并且结合口吹气,边吹边旋运之(以不超过18口气为限)。此发又名“退烧手法一”。【功能】清热泻火【主治】各种高热。,第三部分 小儿推拿穴位,24、天河水【位置】前臂正中,总筋至曲泽成一线。【功能】清热泻火【主治】大推天过河:清热之力稍弱,主治一般热证或表热证。打马过天河:清热之力较强,主治高热或伴昏迷者。,第三部分 小儿推拿穴位,【操作】用食、中指沾凉水又内劳官起经过总筋直推至曲泽穴处,每轻推一次结合吹气一口(以不超过18口气为限)。此法又名为“大推天河水”或“退烧手法二”。用食、中指沾凉水,由总筋处交互拍打如弹琴状至曲泽穴,每拍打一番结合吹口气(以不超过18口为限)此发又名“打天马过河”或“退烧手法三”。,第三部分 小儿推拿穴位,【位置】手背二、三掌骨歧缝间。【操作】用掐法称掐威灵。【功能】开窍醒神【主治】惊风。,26、威灵,第三部分 小儿推拿穴位,【位置】手背无名指及小指本节后歧缝间。【操作】用掐法称掐精宁。【功能】行气 破结 化痰【主治】气喘,干呕,惊风。,27、精宁,第三部分 小儿推拿穴位,第五节下肢部,1、足三里【位置】外膝眼下三寸,胫骨旁开一横指处。【操作】用大指或中指端揉中加按。此法称揉按足三里。【功能】健脾和胃 调中理气 导滞通路【主治】腹涨,腹痛,泄泻,呕吐,下肢痿软无力。,第三部分 小儿推拿穴位,2、大敦(三毛)【位置】足大指毛际处。【操作】用大指甲掐之。【功能】熄风止痉【主治】惊风。,第三部分 小儿推拿穴位,3、委中【位置】腘窝中央横纹处。【操作】用拇食指端拿窝中筋腱或掐按之,前者名为拿委中;后者为掐委中。【功能】活气血 舒筋脉 解痉【主治】惊风,抽搐,下肢痿软。,第三部分 小儿推拿穴位,【位置】小腿后正中,腓肠肌腹下凹陷中。【操作】用大指面揉按之。【功能】消食止滞 熄风解痉【主治】食积,腹胀,便秘,惊风抽搐。,4、承山,第三部分 小儿推拿穴位,【位置】足外踝后缘和跟腱内侧中间的凹陷处。【操作】用大、食指对称拿或掐之,继面揉之。【功能】醒神解痉【主治】昏迷不醒,抽搐不止。,5、昆仑,第三部分 小儿推拿穴位,【位置】昆仑穴直下半寸处。【操作】大指或拇、食指重拿之,继以揉之。【功能】醒神【主治】昏迷不醒,6、仆参,第三部分 小儿推拿穴位,7、涌泉【位置】屈趾足掌心正前方凹陷中。【操作】揉中加按或原位抖按之不转,前者为揉按涌泉;后者为抖按涌泉。【功能】男:左揉转加按为止吐;右揉转加按为止泻;左右相等的揉转加按为止吐止泻。女:左揉转加按为止泻,右揉转加按为止吐,左右相等的揉转加按为止泻止吐。原位抖动按之不转:除内热。【主治】呕吐,泄泻或吐泻兼作,久热不退。,第三部分 小儿推拿穴位,附一:穴位的功能归类,一、退热的穴位与手法揉太阳,掐内劳,清脾,清心,清肺,掐运小天心,揉外劳,推三关(表),退六腑(里)水底捞月,打天马过河,大推天河水,揉肺俞,推脊柱,按涌泉,第三部分 小儿推拿穴位,推膻中,揉乳房,揉乳根,补脾,清补肺,补肾,揉肺俞,按丰隆,按揉创新。,二、止咳化痰的穴位与手法,第三部分 小儿推拿穴位,清脾或补脾,清肝,揉一窝风,揉外劳,掐四横纹,揉中脘,揉肚脐,揉丹田,揉按足三里。,三、止腹痛的穴位与手法,第三部分 小儿推拿穴位,清脾或补脾,清肝,揉膻中,揉乳房,揉中脘,按足三里,版门,揉按涌泉,推脊柱。,四、止呕吐的穴位和手法,清脾或补脾,推大肠,揉中脘,柔肚脐,揉龟尾,推七节,版门,按足三里,揉涌泉。,五、止腹泻的穴部与手法,第三部分 小儿推拿穴位,百会,印堂,人中,承浆,掐小天心,掐中冲,掐老龙,拿肩井,掐昆仑,掐大敦,掐太溪,按仆参,拿承山,按委中。,六、镇惊安神,止抽搐的穴部与手法,第三部分 小儿推拿穴位,大指属脾,脾气通于口,络联于六指,通腹部天枢穴,手之列缺穴,足之三里穴。食指属肝,肝气通于目,络联于食指,通于小天心,足之太溪穴。中指属心,心气通于舌,络联于中指,通背心俞穴,手之中冲穴,足之涌泉穴。无名指属肺,肺气通于鼻。络联于无名指,通胸部膻中穴,背部的风门穴。小指属肾,肾气通于耳,络联于小指,通目达瞳仁,手之合谷穴,足之大敦穴。食指外侧属大肠,联络于虎口,直达食指侧巅。小指外侧属正肠,联络于神门,直达小指巅。,附二:五指经络内外秘旨,第三部分 小儿推拿穴位,122,提 纲(儿科疾病),第一部分 儿科概要第二部分 小儿推拿手法第三部分 小儿推拿穴位第四部分 常见儿科疾病推拿治疗,发 热(Fever),第四部分 疾病治疗发热,一、概述 Outline,由于致热原的作用使体温调定点上移而引起的调节性体温升高(超过0.5),称为发热。是小儿常见的一种病症。发热可见于多种急、慢性疾病中,临床上一般分为外感发热、肺胃实热、阴虚内热三种。外感发热,一般是指感冒而言,但某些急性传染病初起也可见到。,第四部分 疾病治疗发热,根据发烧的程度,可将发烧分为四种:低烧:指体温在37.538;中等度发烧:体温在38.139;高烧:指体温在39.141;超高烧:体温在41以上。,第四部分 疾病治疗发热,二、病因病机,1.外感发热本病的病因主要是由于小儿形气未充,腠理疏薄,表卫不固,抗邪能力不足,加之冷热不知调节,家长护理不周,易为外邪所侵,邪气袭体,卫外之阳被郁而致发热。,第四部分 疾病治疗发热,2.肺胃实热 由于外感误治或乳食内伤,造成肺胃壅实,郁而化热。3.阴虚发热 小儿体质素弱,先天不足或后天营养失调,或久病伤阴而致肺肾不足,阴液亏损引起发热。,第四部分 疾病治疗发热,造成发热的因素非疾病因素 婴儿体温容易受外在环境影响:温度过高(中暑)、衣服穿太多、水份摄取不够、水份流失(流汗、腹泻)、房间空气不流通、剧烈运动前后、某些特殊药物作用,其它如预防注射也可能引起发烧。若体温呈现不稳定状态,则应考虑疾病的可能性。,第四部分 疾病治疗发热,三、临床表现Clinical Manifestations,1外感发热:偏于风寒者可见发热,畏寒,头痛,无汗,鼻塞,流涕,苔薄白,指纹鲜红;偏于风热者可见发热,微汗出,口干,咽痛,鼻流黄涕,苔薄黄,指纹红紫。,2肺胃实热:高热,面红,气促,烦躁,口渴,不思饮食,便秘,舌红苔燥,指纹深紫。3阴虚发热:午后发热,手足心热,形瘦,盗汗,食欲减退,脉细数,舌红苔剥,指纹淡紫。,四、临床检查,1、测体温2、血常规(病毒感染、细菌感染)3、大便常规4、尿常规5、其它:X线、B超、心电图,第四部分 疾病治疗发热,五、鉴别诊断,主要跟时行疾病相鉴别1、麻疹2、风疹3、丹痧4、奶麻5、水痘6、痄腮,第四部分 疾病治疗发热,推拿治疗 Treatment,1外感发热 治法:清热解表,发散外邪。处方:开天门、推坎宫、运太阳、清肺经、清天河水。风寒者加推三关、揉迎香、掐揉二扇门、拿风池;风热者加退六腑、推脊。,第四部分 疾病治疗发热,2肺胃实热 治法:清热肃肺,泻火通便。处方:清肺经、清胃经、清大肠、揉板门、运内八卦、清天河水、退六腑。,第四部分 疾病治疗发热,3阴虚内热 治法:滋阴清热。处方:补脾经、补肺经、揉二马、清天河水、推涌泉、按揉足三里、运内劳宫。,第四部分 疾病治疗发热,第四部分 疾病治疗发热,第四部分 疾病治疗发热,第四部分 疾病治疗发热,七、预防(Precaution)与护理(nursing),1若高热(体温超过39以上)者,每日可推拿23次。2外感表证者,应多进热饮,覆盖衣被,以助微汗出。肺胃实热,热甚时,可用酒精擦四肢,或用冷湿毛巾敷于患儿前额、腋部及腹股沟部使其降温,以防止小儿惊风。,第四部分 疾病治疗发热,3饮食宜清淡、富营养,不宜进食难以消化的食物。4高热不退或反复出现低热,应及时查清病因,明确诊断,必要时结合其他中西医疗法进行治疗。5.常备药品:小儿泰诺林、美林;退热帖;退热栓。,第四部分 疾病治疗发热,小儿腹泻,Infantile diarrhea diseases,第四部分 疾病治疗泄泻,小儿腹泻(infantile diarrhea),或称腹泻病,是一组由多病原、多因素引起的以大便次数增多和大便性状改变为特点的消化道综合征,是我国婴幼儿最常见的疾病之一。6个月至2岁婴幼儿发病率高,1岁以内约占半数,是造成小儿营养不良、生长发育障碍的主要原因之一。全世界每年死于腹泻的儿童高达500万1800万。在我国,小儿腹泻是仅次于呼吸道感染的第2位常见病、多发病。每年有一两次发病高峰,一为、月,主要病原是埃希氏大肠杆菌与痢疾杆菌;二为、月,称秋季腹泻,主要病原是轮状病毒。,概述,第四部分 疾病治疗泄泻,一、小儿腹泻病的病因,(一)内因:1、消化系统特点:(1)消化系统发育不良(小儿肠管长(身长的 5 7 倍),利于消化。肠系膜柔软而长,结肠无明显结肠带与脂肪垂,固定差,易发生肠扭转、肠套叠。肠壁薄、通透性高,屏障功能差,易发生全身感染。肠道菌群 母乳喂养儿以双歧杆菌为主,人工喂养儿和混合喂养儿肠内的大肠杆菌、嗜酸杆菌、双歧杆菌、肠球菌等所占比例几乎相等。);(2)生长发育快,所需营养物质相对多,易发生 消化功能紊乱;,第四部分 疾病治疗泄泻,2、机体防御功能差:(1)胃内酸度低、消化酶分泌较少、酶的活力低;(2)血液中免疫球蛋白和胃肠道SIgA均较低;(3)正常肠道菌群对入侵致病微生物有拮抗作用,新生儿和肠道菌群失调时,易患肠道感染;3、人工喂养:缺乏母乳中许多因子,且易被污染。,第四部分 疾病治疗泄泻,(二)外在因素:1、感染因素:(1)肠道内感染:1 病毒感染;2 细菌感染;3 真菌;4 寄生虫;(2)肠道外感染,第四部分 疾病治疗泄泻,2、非感染因素:(1)饮食因素;(2)气候因素;,二、小儿腹泻病发病机制,1、非感染性腹泻病:2、感染性腹泻:(1)病毒性肠炎(2)细菌性肠炎,1、非感染性腹泻病:,主要是饮食不当引起,以人工喂养的患儿为主。当摄入食物的量、质突然改变超过消化道的承受能力时,食物不能被充分消化吸收而堆积于小肠上部,使局部酸度减低,肠道下部细菌上移和繁殖,造成内源性感染和消化功能紊乱,肠蠕动增加,引起腹泻及水电解质紊乱。,第四部分 疾病治疗泄泻,饮食不当引起腹泻发病机理 食物质、量不当 消化功能障碍 食物消化吸收障碍而积滞在上消化道 胃酸度下降 肠道下部细菌上移并繁殖 内源性感染 分解食物 发酵,腐败 有机酸(乳酸,乙酸)、胺类 肝解毒功能不全 肠腔内渗透压增高 毒素进入血循环 肠蠕动增强 中毒症状 腹泻、脱水、电解质紊乱、酸中毒,病毒性肠炎发病机理 病毒侵入小肠黏膜绒毛上皮细胞并复制 黏膜受累,绒毛被破坏 绒毛缩短 微绒毛肿胀,不规则 线粒体內质网肿胀,双糖酶活性下降 载体减少 消化吸收面积减双糖(乳糖)吸收减少 葡萄糖与载体结合 糖,脂肪吸收减 偶连转运吸收障碍1分子乳糖 6分子乳酸 渗透压增加 水样腹泻,肠毒素引起的肠炎发病机理 产毒性大肠杆菌 在小肠上部,通过菌毛上的黏附因子 附着在小肠黏膜上进行繁殖 肠毒素 不耐

    注意事项

    本文(妇科儿科疾病推拿治疗.ppt)为本站会员(牧羊曲112)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