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PPT文档下载  

    产业布局与产业集聚课稿.ppt

    • 资源ID:6079201       资源大小:807.50KB        全文页数:59页
    • 资源格式: PPT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产业布局与产业集聚课稿.ppt

    ,7 产业布局与产业集群,我们的生存,在时间上不能由我们的力量来决定,但对于区位,我们大都能够自由选择一个合适的区位必然是一个能保证事物会最妥善发展的区位。若进行更精密的考察,则这些本来单纯的问题必然会不断更新细分和再细分,这样,与考察研究不同,表述一开始就得从问题纷繁的混乱中引出一定的秩序来。德奥古斯特勒施(1940),经济的空间秩序,7.1产业布局与政策,7.1.1 产业布局的理论发展,7.1.2 产业布局的指向性、原则与规律及产业布局战略,7.1.3 产业布局政策,区位理论,冯杜能(Thunen,1826):农业区位理论,区位国,阿尔弗雷德韦伯(Alfred Weber,1909):工业区位理论,(一)19世纪初至20世纪中叶是产业布局理论的形成期,杜能的农业区位理论,第一个研究区位的理论基本思想:排除其它要素(如土质条件,土地肥力,河流等)的干扰,关注一个均质的假想空间里,在级差地租的影响下,特定农场(或地域)与距城市(农产品消费市场)距离的关系杜能农业区位理论的六个假定条件 1肥沃的平原中央只有一个城市;2不存在可用于航运的河流与运河,马车是唯一的交通工具;3土质条件一样,任何地点都可以耕作;4距城市40英里之外是荒野,与其它地区隔绝;5人工产品供应仅来源于中央城市,而城市的食物供给则仅来源于周围平原;6矿山和食盐坑都在城市附近。,三圃农作圈,谷草农作圈,轮作农作圈,林业圈,杜能的农业圈层理论,城市,韦伯的工业区位理论,韦伯1909年发表的工业区位理论:区位的纯粹理论,提出了工业区位论的最基本理论。以后他又于1914年发表工业区位理论:区位的一般理论及资本主义的理论,对工业区位问题和资本主义国家人口集聚进行了综合分析 韦伯理论的中心思想,就是区位因子决定生产场所,将企业吸引到生产费用最小、节约费用最大的地点三个一般区位因子:运费、劳动费、聚集力。第1阶段,假定工业生产引向最有利的运费地点,就是由运费的第一个地方区位因子勾划出各地区基础工业的区位网络(基本格局)第2阶段,第二地方区位因子劳动费对这一网络首先产生修改作用,使工业有可能由运费最低点引向劳动费最低点第 3阶段,聚集力(规模经济和外部经济带来的效益)有可能使工业从运费最低点趋向集中于其他地点。,区位理论,成本学派:胡佛(Hoover,1937,1948):考察了运输费用结构、生产投入的替代物和规模经济,市场学派:克里斯塔勒(1933):中心地理论廖什(1940)的区位经济学,成本-市场学派伊萨德(Isard,1954):增加了运输和生产的其它投入品之间的替代关系俄林(1933):一般区位空间理论弗农:产品的生命周期理论,(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产业布局理论的发展,胡佛,美国空间经济学家胡佛(E.M.Hoover)在其1948年出版的经济活动的区位著作中首先提出了运输费用结构理论,将运输费用划分为由装卸费用和线路营运费用两部份组成理论内容由于包括仓库、码头、营业机构、维修等开支的装卸费用不受运行里程影响,因此,不同运输方式都存在着不同技术特征的运输费用递减现象,从而修正了韦伯理论中运费与距离成比例的基本图形。胡佛还提出了运价率的概念,考察了在中转运输、回空运输、便于运输各种情形下的运价率的变化,从而论证了企业布局区位中的中转点现象,提供了在港口区和交通枢纽转换点发展工业的理论依据。应用:美国的海陆公司,在最初尝试集装箱海运时,每吨货物的装卸费从5.8美元降到0.15美元,为原装卸费的1/37。现在集装箱已经在水运、公路、铁路、航空等广泛使用。,中心地理论,1933年德国地理学家克里斯塔勒德国南部的中心地理论内容:城镇应建在位于乡村中心的地点,起周围乡村中心地的作用;假设地形完全平坦、土质相同、人口分布均匀、交通方便程度相等城镇的分布是均匀而规则的呈等边六角形的排列。理想的城镇分布图式是在六个农村居民点的中心形成一个服务中心,这个服务中心是最低级的城镇集合六个最低级的服务中心,产生一个较高的服务中心较大的城市由此图式逐渐扩大,便形成各级城市的层次状体系图式。按照这一理论,大的中心城市,服务范围广,辐射区域和吸引区域均大,并对其周围较小一级的中心城镇起作用。,廖什的经济区位论,廖什(1940)出版了区位经济学,开辟了从消费地研究工业布局理论的新途径。理论内容:企业势力消涨取决于中心地的扩大和发展商品都有一个最大的销售半径,由于退出(分散)和进入(吸引)两种力量的不断作用,市场圈产生扩张和收缩的变化。随着销售圈距离加大,运费增加,价格上升,销售量也逐渐减少。为此他创造了需求圆锥体理论,圆锥尖为最远点销售量,而底座为最近距离的销售量,并研究了不同等级的市场圈所辖消费地数量和最大供应距离等问题。,伊萨德的区位科学理论,伊萨德(Isard,1954)出版区位和空间经济,增加了运输和生产的其它投入品之间的替代关系利用比较成本分析和投入产出分析等综合分析方法进行工业区位分析,把工业区位论作为“区域科学”的核心他指出影响工业发展和布局的条件很多,它们的作用不同,而且在不同区域中的作用的变化很大此外,其中有些因素是互相依存的,并且是可相互取代的例如资本因素与劳动因素之间的关系,当资本家建立特定规模的工厂时,在工资高、技术条件好、资金来源充裕、利率低的地区,可以采用最先进的自动化设备,虽然投资多,但可节省劳动费用;而在劳动力充足、工资低廉、资金来源困难的地区,则可采用不很先进的技术,节约投资。,赫克歇尔-俄林理论,13,赫俄理论的基本内容,1,俄林(1933)认为国际贸易是在国家(地区)之间展开的,而国家(地区)的划分标准是生产要素禀赋的情况;,2,俄林所说的生产要素是指劳动、资本和土地三大类,3,H-O理论:根据比较优势原理,一国出口密集使用其丰富要素生产的产品,进口密集使用其稀缺要素生产的产品。,一、产品生命周期的概念1、产品生命周期(product life cycle)是产品从进入市场到被淘汰退出市场所经历的市场生命循环过程。产品生命周期指的是产品的市场寿命,而不是使用寿命。,产品生命周期理论,2、产品生命周期阶段划分导入期(introduction)年销售增长率10%成熟期(maturity)0.1%年销售增长率10%衰退期(decline)年销售增长率0.1%或为负值,为便于分析与研究,可采用一个理论图形来表现产品的生命周期。,二、产品生命周期各阶段的特征,纺织品的转移,60年代:日本,70年代:台湾,80年代:大陆,80年代:拉美,60年代前:美国,60年代前:英国,区位理论,新古典经济学:区位选择矩阵(图),(三)其他产业布局理论,区位理论区位选择矩阵,收 益,成 本,产业布局的影响因素,(一)地理位置因素(二)自然因素(三)人口因素(四)社会经济因素(五)科学技术因素,(一)地理位置对产业布局的直接影响世界上许多地方的产业并非都分布在能源基地、矿产和其他原料地,而是分布在地理位置优越、交通方便的地方,如综合运输枢纽、海港、铁路沿线等,多为不同规模的加工中心,并汇集众多的第三产业部门。地理位置还可以直接影响到地区自然资源的开发顺序,那些交通方便、距离经济发展中心较近的地区资源,因其经济价值较大,总是首先得到开发。,(二)自然资源对业布局的影响自然因素影响第一产业,同时对第二、第三产业也有影响自然资源对第二产业的影响主要有重工业中的采掘业、材料工业、重型机械,以及以农产品为原料的轻工业和食品工业,它们多分布在工业自然资源或农业自然资源较丰富的地区。另外,工厂厂址的地形、面积、工业用水等也离不开自然条件,有些地区还深受这些条件的限制。自然因素对第三产业的影响,突出表现在对旅游业的作用上。,人既是生产者,又是消费者。这两方面的属性对产业布局都有深刻的影响。(一)作为生产者的人对产业布局的影响 人口数量对市场规模和资源开发程度有较大影响。人口质量或人口素质也对产业布局产生重大影响。(二)作为消费者的人对产业布局的影响人口的消费状况对产业布局也有明显的影响。各个地区人口数量、民族构成和消费水平的差异,要求产业布局与人口的消费特点、消费数量相适应。,(三)人口因素,影响产业布局的社会经济因素主要有历史基础、市场条件、国家的政策、法律、宏观调控、国际政治条件、价格与税收等。,(四)社会经济因素,科学技术是构成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影响经济发展与产业布局的重要条件之一。(一)自然资源利用的深度和广度对产业布局的影响技术进步不断地拓展人们利用自然资源的深度和广度,使自然资源获得新的经济意义。(二)产业结构对产业布局的影响技术进步不断地改变着产业结构,特别是随着新技术的出现,往往伴随着一系列新的产业部门的诞生。,(五)科学技术因素,案例:小义乌何以办成大展会?,中国义乌小商品博览会(义博会),创办于1995年,从2002年开始升格为由国家商务部参与主办的国际性展会。在每年的10月21日10月25日期间举行,到目前止,已成功举办17届,义博会成功的因素有五个:义乌是中国小商品集散地,一个典型的例子,一个生产圆珠笔笔尖的家族企业,其生产的圆珠笔笔尖占了全球市场份额的70。在这些特色产业的基础上,义乌培育了全国乃至东南亚最大的小商品市场,这样的产业基础成为义博会强大的产业支撑。与其他很多展会常常是贸易商参展不同,在义乌参加义博会的企业,99都是制造商。因此,义博会的采购都是源头采购,成本较低,这是对买家最大的吸引力。也是境外客商最为看重的。,政府服务国内知名展会无不打着政府主导的烙印,义博会也不例外。商务部、浙江省政府都是其主办单位。政府的任务是公共资源的协调,比如,义博会期间治安、交通等公共事务都由政府出面解决,投资主体其他地区的展会要么以政府投资为主,要么以民营企业为主义博会的投资方为具有政府背景的大型企业,能兼顾会展业的社会效益,并有其他主业作财力支撑;一开始就成立专业管理机构,实行企业化运作;办展组织中,展览事务多年来一直是市场化运作,由政府负责宏观指导、整体宣传推广、公共资源配置和大型配套活动的组织。,展会组织义博会强调先做强,再做大。不把吸引参展商的数量作为主要标准,而是更看重对贸易观众的组织客户关系管理义博会专门设立研究机构进行客户关系管理方面的研究。同时,导入数据库客商管理系统,对展商企业发展、成长性进行分析,以提供给客户更好的资料。目前贸易观众的回头客比例是47,这个数据已经达到了国外一些名牌展会的水平。,产业布局的指向性,产业布局的指向性指产业布局指向性理论的具体表现,主要探讨影响产业布局的因素。,该理论认为由于企业工艺及技术上的特点等原因而引起的企业区位选择的必然性,使得企业的区位选择具有明显的区域指向性,这一理论其实与产业聚集与分散理论有着密切的关系。,一般工业企业的区位选择及工业布局具有以下指向性:原料指向、市场指向、原料与市场双重指向、劳动力指向、港口交通运输指向、科技指向、集聚经济指向、大学及研究机构指向,生态效益指向,等等。,产业布局的指向性,案例 高新技术产业的指向性 由于高新技术产业具有其发展的特点,并且具有依赖特征,所以,该产业的指向性也非常明显:第一,大学及研究机构指向性;第二,高素质劳动力的指向性;第三,资本指向性;第四,市场指向性;第五,大城市指向性。当然,这可能只是高新技术产业指向性的部分特征。如美国的计算机行业,加利福利亚自身就占据了41.7%的比例,再加上马萨诸塞州近10%的比例,两者之和已超过50%。无线电及电视通讯设备业则主要集中在加利福利亚(31%)和纽约(11.8%),半导体行业则主要集中在加利福利亚(48.8%),而生物医药行业则主要集中在新泽西(39.4%)与纽约(14.2%)。当然,不同的地区具有不同的高新技术产业,如加利福利亚主要是计算机与无线电通讯设备业,而新泽西则主要是生物医药业等等。,产业布局的原则与规律,在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产业布局的指导思想与原则并不相同,这主要受经济发展不同阶段的目标所影响。,产业布局的规律性,这主要表现为不同发展阶段的产业布局模式的不同:第一阶段为均质产业布局模式 第二阶段为极核式产业布局模式或者说点状产业布局模式 第三阶段是极核基础上的扩展模式-点轴模式,产业布局的原则与规律,案例 长江三角洲产业布局状况及特征 一是“Z”字型的沿路产业带。其中一部分包括以沪宁铁路及高速公路为线的沿线产业密集带,由上海、苏州、无锡、镇江、南京、常州及沿线的吴江、昆山等县级市组成,该产业带是我国主要的机械工业、纺织服装工业、化学工业及家用电器生产基地。另外一部分则是以沪杭甬高速公路及铁路沿线形成的沿线产业带,该产业带主要由上海、嘉兴、杭州、宁波等地构成,该产业带形成了我国主要的化学工业、纺织服装工业、机械工业、皮革工业生产工具基地。二是沿海及沿江产业经济带,其中包括上海、南通、扬州、镇江、南京、宁波、舟山等地构成,该地区也成为全国最主要的石油化工、钢铁生产等能源工业、基础工业为主的重化工及重型机械工业生产区域。并形成以石化为主的上海石化、镇海石化、南京石化等大型企业集团及上海化工区等石化基地,以汽车制造为主的上汽、南汽、扬汽等整车生产企业。长江三角洲地区正在逐步形成以点为核心、以线为依托的垂直分工与水平分工相结合、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网络产业布局格局。,产业的均衡与非均衡布局战略,均衡区域发展战略,非均衡区域发展战略,我国经济发展的空间规律,产业的均衡与非均衡布局战略,产业布局政策的分类,产业布局的投资政策,产业布局的结构调整与功能调整政策,产业布局的组织政策,产业布局的导向与激励政策,产业布局的集中政策与产业布局的分散政策,案例 我国产业布局的非均衡状况 改革开放后,东部沿海地区工业总产值占全国比重逐步增加甚至是加速上升的态势仍十分明显,从1985年的59.4%上升到1990的62.7%,五年之间提高了3.3个百分点,从1990年到1995的五年之间同样增加了3.3个百分点,而从1995年到2000年的五年之间却上升了4.8个百分点,2001年更是高达71.6%,这充分说明了我国工业企业及大型工业企业主要集中于东部地区与工业布局非均衡的现状。我国工业布局具有典型的非均衡特征,东部沿海地区在25个工业行业大类分类中,有20个行业占据了58%以上的绝对比重,而如其它5个行业中,有色金属冶炼及加工业也达到49.5%的水平,由于沿海地区除山东、辽宁、河北等省份外,都是属于自然资源较为贫乏的地区,所以,致使该区域在有色金属矿开采业、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煤炭采选业等采掘业中占据了相对较低的比重,特别是煤炭采选业与烟草加工业,这两种行业分别以中部地区与西部地区为主。,制定产业布局政策的关键,重构产业布局机制,健全产业布局政策,强化产业布局政策制定的导向性,产业布局政策制定的合理性,7.2 产业集群,7.2.1 产业集群的定义7.2.2 产业集群与相关概念的区别与联系7.2.3 产业集群的衡量7.2.4 产业集群的特征,产业集群的定义,产业集群(Industry cluster)是指在某一特定的产业及相关领域中,大量联系密切的组织在地理空间上集聚,并显示出强大竞争优势的现象。,2023/9/21,42,产业集中(industrial concentration)是指某一产业内规模最大的几个企业在整个产业内的份额,是产业组织研究的一个重点。一般来讲,如没有特别说明,产业集中主要反映产业内企业垄断程度的高低,而与产业的空间分布没有直接关系,同时也没有对产业内企业间联系进行特别关注。因此,产业集中与产业集群的概念相差比较远,两者没有直接联系。,产业集中与产业集群,产业集群与相关概念,2023/9/21,43,产业集聚是指产业在空间上的集中分布现象,是经济地理学的研究重点。产业集聚在某一共同空间发展,可以共享基础设施,带来规模经济受益。产业的空间集聚可以形成产业集群,但是并不是所有的产业集聚都可以形成产业集群。虽然有的产业集聚在一起,但是相互之间没有联系,就不能形成产业集群。一般产业经济学研究中把产业集聚和产业集群看做是类似的概念,产业集聚与产业集群,产业集群与相关概念,2023/9/21,44,产业链是一个十分传统的概念,是指某种产品从原料、加工、生产到销售等各个环节的关联,与产业集群相比,产业链也强调产业之间的联系,但产业链主要侧重于产业间联系,产业集群的概念则要比产业链的概念丰富得多,它既包括产业间的联系,还包括产业及其他相关产业间的联系,而且还强调空间的集聚。,产业链与产业集群,产业集群与相关概念,7.2.3 产业集群的衡量指标,1.区位熵(Location Quotient,简称LQ),也称生产的地区集中度指标。区位熵又称地区专业化指数,它能够测度一个地区生产结构中某种产业与全国水平相比所具有的相对优势或专业化水平,常用的测定指标可以是产值、产量、就业人数、固定资产等。其计算公式如下:以上公式中的就业人数可以用产值、产量和固定资产额分别代替来计算各自的区位熵。用就业人数、产值、产量和固定资产额分别计算出的区位商,分别称为地区劳动力集中度、产值集中度、产量集中度和固定资产集中度。,某地区A部门就业人数/某地区全部就业人数,区位熵=,全国A部门就业人数/全国总就业人数,=,某地区A部门就业人数/全国A部门就业人数,某地区全部就业人数/全国总就业人数,2.人均产量系数和人均产值系数。其计算公式为:人均产量系数某地区A产业产品的人均产量全国A产业产品的人均产量人均产值系数某地区A产业产品的人均产值全国A产业产品的人均产值这两个系数反映了该地区某产业与全国同类产业相比的劳动生产率。人均产量系数、人均产值系数大于1的产业,说明该地区该产业的劳动生产率水平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同时也往往是地区的专业化部门。,3.地区产业区际输出指标。这一指标也能反映地区产业的专业化水平。主要指标有:区域商品率某地区A产业产品输出量该地区A产业产品生产总量区际商品率某地区A产业产品输出量全国各地区A产业产品输出总量 一般来说,地区专业化产业的区域商品率和区际商品率在全国各地区中位居前列。区域商品率越高,说明输出商品越多,也说明该地区该产业的专业化水平越高。区际商品率越高,说明该地区该产业的输出在全国的地位越重要,该产业的地区专业化程度也越高。,2023/9/21,49,7.2.4 产业集群的特点,集聚经济柔性专业化学习和创新性合作竞争,2023/9/21,50,集聚经济,大量企业在某一地理空间的集聚,将产生产业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的效应。,产业集群的特点,2023/9/21,51,所谓的柔性专业化,是指具有相当灵活性的专业化分工体系。,产业集群的特点,柔性专业化,2023/9/21,52,柔性专业化特征,首先,是指集群内企业生产和管理方式的柔性化。即对新的技术和观念的具有快速吸纳能力;对产品生产周期的长短快速反应;高度灵活性,以适应不同顾客定做的要求;智力和体力工作活动的一体化;零仓储和超额的生产能力。,产业集群的特点,2023/9/21,53,其次表现在销售过程中的柔性化,即产业链上下游的供应商和客商企业之间的协作关系。企业在市场中与客商可以随时、及时联系,了解顾客的满意程度和要求,获取更明确、更直接的需求信息,消费者个性化的要求也为企业的产品生产提供了新的思路。,产业集群的特点,2023/9/21,54,学习和创新性,由于集聚,企业之间极易产生知识的溢出效应,继而有利于学习经济和创新。,产业集群的特点,2023/9/21,55,合作竞争,由于集聚,同类企业免不了产生彼此间的竞争,而这样的竞争又促进了产业的发展和进步。同样,由于集聚,也就有了合作,而这种合作,正是产生集聚经济的源泉之一。,产业集群的特点,2023/9/21,56,产业集群的作用,提高生产率刺激创新催生新企业的衍生形成地区品牌,会展的产业集群,当前,中国已形成“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中西部”和“东北部”等多区域、多层次的会展业集聚区其中北京、上海、广东三地的专业展览公司数量占全国专业展览公司总数的58%。从展会项目数量来看,华东、华北、华南所占的比重分别为33.6%,19.8%和16.9%,会展的产业集群,以华东地区为例,上海是华东地区会展业的龙头,办展数量、质量、规模和效益都是首屈一指的。杭州以西博会、国际工业博览会和休闲博览会著名西博会有梅花节、山花节、茶圣节、龙舟节、丝绸节等工博会有数控机床与工模具、自动化与仪器仪表、环保技术与装备、表面处理四个板块,会展的产业集群,苏州的会展业打高新技术牌,如电博会半导体/零部件、光电/平面显示技术、电脑系统软硬件技术、工业自动化制程设备/材料、太阳能和3G通信宁波有国际服装节、浙江投资贸易洽谈会和日用品消费博览会等义乌的义博会是国家级的展会,

    注意事项

    本文(产业布局与产业集聚课稿.ppt)为本站会员(牧羊曲112)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