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PPT文档下载  

    《区域经济学概论》教案(多媒体).ppt

    • 资源ID:6075372       资源大小:238.99KB        全文页数:23页
    • 资源格式: PPT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区域经济学概论》教案(多媒体).ppt

    区域经济学概论教案(多媒体),主讲人 周肇光国际经贸学院2007年8月,课程学时分配及教学环节安排表,主要参考书目:,1、武友德等:区域经济学导论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2、樊莹:国际区域一体化的经济效应 中国经济出版社,2005。3、李英勤:区域合作与分工 中国经济出版社,2007。4、吴传清:马克思主义区域经济理论研究 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5、聂华林等:区域发展战略学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6、崔颖:上海合作组织区域经济合作 经济科学出版社,2007。,第一讲 区域经济学导论,教学目的与要求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区域经济发展的规律性已成为经济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本章主要阐述区域经济学的内涵与特点、研究对象、发展阶段、面临的问题、研究方法、研究意义等内容。通过学习,要求了解区域经济学的形成、研究对象、研究方法,以及学习区域经济学的现实意义。重点掌握区域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为学习其它相关专业课程拓宽理论基础。,主要内容一、区域经济的内涵与特点二、区域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三、区域经济学的发展阶段四、区域经济学的研究方法五、区域经济学的研究意义六、学习区域经济学的要求,一、区域经济的内涵与特点,1、区域的内涵区域是一个客观上存在的空间概念,地球表面上的任何一个部分,一个地区,一个国家乃至几个国家均可称为一个区域。(1)区域具有客观性,动态性两重表现。一是指地球表面存在的特定范围(地区)的客观表现。二是指没有严格确切的空间(抽象)的动态表现。(2)区域具有内聚力、结构、功能、规模和边界五个要素。(3)区域具有一定的等级体系。,2、区域经济的内涵人类任何社会活动的进行都需要有一定的空间,这种经济活动与特定空间的结合产生了区域经济。区域经济就是指某一特定经济区域内部的社会经济活动和诸种经济要素相互关系的总和,是地域性综合经济体系。广义的区域经济既可用来表示一国某一地域的经济活动,即地区经济,也可以在国际经济研究中视作一国经济,甚至多国组成的经济共同体或经济圈。狭义的区域经济用于表示国内大小不等的地区经济,即地域经济。区域经济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是实现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基础。,3、区域经济的特点(1)从国民经济的部门看,区域经济具有综合性、区域性及不平衡性的特点。(2)从形成和发展过程看,区域经济具有客观性、发展阶段性和继承性等特点。(3)从经济发展能力上看,区域经济具有较强的资源动员和配置能力、风险承负能力和抗扭曲诱惑的能力,同时还具有有效的经济调控和改革创新能力。(4)从经济发展趋势上看,区域经济逐步向一体化方面发展。,二、区域经济学的研究对象,1、区域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区域经济学是运用经济学的观点,研究区域经济运行特征及其发展规律的应用性学科,亦称“空间经济学”。它既是一门相对独立存在的又有其特殊研究领域的学科,又是正在发展的新兴学科。但由于中外许多学者各自研究的着眼点不同,形成了许多不同观点:第一种观点,从地理学的角度来界定区域经济学。第二种观点,从人类经济活动的地理分布和空间组织来界定区域经济学。第三种观点,把区域经济学看成是研究某些特殊领域的经济学。第四种观点,把区域经济研究分为区内和区际两个层次。第五种观点,从适应社会实践的需要来界定区域经济学。第六种观点,从经济地理学的角度来界定区域经济学。第七种观点,从研究特定区域经济发展规律的角度来界定区域经济学。第八种观点,从区域经济决策效应的角度来界定区域经济学。,2、区域经济学的研究内容,根据我们对区域经济学研究对象的定义,区域经济学的主要研究内容可以概括为区域经济发展条件、区域经济运行要素、区域产业结构、区域空间结构、区域经济发展阶段、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区域经济发展政策、区域经济管理、区域经济联系与区域经济合作、区域经济资源整合以及可持续发展等方面。(1)区域经济发展条件。(2)区域经济运行要素。(3)区域空间结构。(4)区域经济发展阶段。(5)区域经济发展战略。(6)区域经济发展政策。(7)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管理。(8)区域经济联系与区域经济合作。(9)区域资源整合。(10)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三、区域经济学的发展阶段,区域经济学是运用经济学的观点,研究区域经济发展和区际经济联系的决策性科学。它的形成和发展最早渊源于1826年杜能提出的农业区位论,至今已有170多年的历史。然而,作为一门相对独立的学科,它形成于20世纪50年代。它的形成与发展,都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现实紧密联系在一起。区域经济从形成到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1、萌芽阶段区域经济学处于萌芽阶段的主要标志,就是西方古典区位理论。西方国家区域经济学的理论渊源最早可以追溯到19世纪初开始创立的区位理论。自19世纪初到20世纪40年代,先后形成了4个有代表性的区位理论。它们是:1826年德国农业经济学家JH杜能的农业生产布局的农业区位论;1909年德国经济地理学家韦伯的工业生产布局的工业区位论;1932年德国地理学家W克里斯塔勒的城市规划布局的城市区位论;1940年德国地理学家A廖什(A.losch)的市场区位论。尽管这些理论存在着若干缺陷,但对区域经济学的诞生,起了明显的推动作用。,2、形成阶段二战以后,在剩余价值规律的支配下,资本主义国家以追求经济的高速增长为目标,把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集中投放到那些经济发展条件好的地区。经济高速增长的结果,不仅没有缓解反而加剧了发达地区与落后地区之间的两极分化。1957年区域经济学家G缪尔达尔(G.Myradal)针对区域经济发展中出现的两极分化现象,提出了著名的“累积因果论”。他认为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一旦超过社会平均发展速度,与发展缓慢的地区相比,它就可以获得累积竞争优势,在市场机制的自发作用下,条件好的区域就会不断地为自己积累有利因素,使得困难地区不利于经济发展的因素越积累越多。1958年A赫希(AHirshman)提出了“核心与边缘区理论”,他认为,要缩小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惟一可行的办法是加强国家的干预。这一时期,区域经济学的创始人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教授W艾萨尔德,于1960年出版了区域分析方法,系统地阐述了区域开发的理论和方法,为区域经济学的建立奠定了基础。,3、发展阶段到了20世纪80年代后期,随着电子计算机和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世界经济全球化、区域化趋势增强,极大地促进了世界各国区际间的经济联系,客观上要求区域经济有所发展和创新。这一时期,区域经济学研究出现了一些新的特征,如区域增长极理论研究,区域经济发展梯度转移理论研究,区域交通、流通、信息等网络系统研究,特别地区(贫困地区、民族地区、经济开发区、经济特区)研究,实现全国均衡发展下的区域宏观政策、策略及效应研究,区域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区域发展的不平稳及经济增长与居民生活质量提高的协调研究,区域城市系统建设与区域类型划分研究,区域竞争力研究以及运用计算机信息技术对区域经济进行动态监测、预警、预测研究,等等。区域经济学研究进入了一个全面发展的新时期。,中国区域经济学研究,是在改革开放后被学界所重视。因为,这时我国经济体制开始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激发了地方政府对本区域经济建设的扩张冲动,从而增强了经济活力,区域经济学研究得到较快发展。中国区域经济学重点研究“经济区域划分”问题。因为,我国国土辽阔,地域宽广,不同地区地理和气候条件不同,发展水平存在较大差异。以长江流域为例,长江上游有些少数民族地区还保留这原始社会的痕迹,长江中游地区多数是农业社会,长江下游部分地区具有工业社会的性质,长江入海口的上海则是“国际化大都市”。显然,不同地区发展水平的差距,要求各个地区要有自己的发展战略,全国的区域发展和现代化战略,需要考虑不同地区的特点。这方面的研究有,建国初期的沿海和内地两分法、出于国防考虑的“三线”划分、以自然地理为主要基础的东、中和西部的三大地带划分、以经济地理为主要的六大经济区(东北、黄河中下游、长江中下游、东南、西南和西北)、七大经济区(东北、西北、华北、华中、华东、华南和西南)、九大经济区(东北、环渤海、黄河中游、长三角、长江中游、东南、西南和西北)划分等。2003年5月,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发展战略和区域经济研究部李善同研究员等完成的“中国(大陆)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特征分析”报告,提出东北、北部沿海、东部沿海、南部沿海、黄河中游、长江中游、西南和大西北的八大社会经济区域划分。这是我国区域划分研究的新进展。,四、区域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区域经济研究,就是通过对某一区域经济发展条件、产业结构特征、经济地域差异和政策进行全面科学的分析,依据区域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指出区域经济健康发展的对策。学科的综合性较强,这就导致各种不同学科的研究方法之间相互渗透、相互影响日益明显。区域经济研究方法就是要科学地认识区域经济的研究过程和途径。了解区域经济的研究方法,不仅对区域经济的研究有帮助,而且对区域经济学的学习并形成全面的认识也是有益的。这些方法主要是:1、唯物辩证分析法2、地图分析法3、统计图表分析法4、对比分析法5、动态分析法6、系统(综合)分析法,六、区域经济学研究的现实意义,1、有利于我们正确认识世界经济发展状况及发展趋势,更好地把握当代经济理论研究的前沿性问题。21世纪是和平与发展、协作与共赢得世纪,随着经济全球化浪潮的推动,这个世纪也将是充满矛盾和激烈竞争。特别是困扰人类的人口、资源、环境和社会等问题日益突出,而这些问题归纳起来是一个综合性的区域问题。因此,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都陆续地把解决综合性区域问题提到重议程上来。为此,经济学界、社会学界和地理学界为了解决面临的诸多区域问题,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一直将区域经济协调发展问题作为研究领域,区域经济发展理论和方法也日益形成完善。2、有利于我们正确认识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现状,更好地把握区域经济合作与协调发展的重要性。中国是一个幅员辽阔、人口众多、资源多样、市场广阔,但区域资源禀赋和区域社会经济条件差异较大的发展中国家,在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最突出的问题是区域经济发展不协调。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各区域的经济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地区之间发展的不平衡问题、区域产业成长的同构化问题、“诸侯经济”问题,老工业基地衰退问题、区域性贫困差距过大问题、生态环境恶化问题等矛盾日益显现出来。在这种情况下,研究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3、有利于我们正确认识区域经济学的内涵,更好地把握实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战略的紧迫性。区域经济学原理告诉我们,区域经济学不仅要研究区域发展的内在运行机制和外在条件,还必须研究其资源配置的地域运动规律。产业结构的地域表现形式,区域规划与设计运作形式等。但是,制定科学的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和区域经济政策,需要深刻地认识本区域经济发展的条件、要素及其作用机制、区域产业结构与空间结构的演化特征、区际经济联系与利益协调,还要了解国家区域经济发展政策,其他区域的发展经验与不足等。在这方面。区域经济学为我们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可借鉴的研究方法,使我们更好地制定区域经济合作与发展战略,以充分体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客观要求。4、有利于我们正确认识区域经济学与其他学科的相互关系,更好地把握各学科之间的融合性。从国内外高等教育的实践来看,学校设置的学科专业,尽管各自的人才培养方向有区别,但都是从根本上为了实现“厚基础、宽口径、重应用”的人才培养要求。从重点高校学科建设来看,区域经济学一般都是学校的重点学科,它涵盖经济与管理两大类,是一门交叉性、综合性、复合性很强的新兴学科。因此,学习该课程对于我们拓宽专业知识面,夯实专业基础,培养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都是非常必要的。,七、学习区域经济学的要求,1、要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为,区域经济学是一门理论和实践都很强的学科,它所研究的区域是一个复杂系统,研究的问题又是现实经济活动中的热点和难点问题。特别是在经济全球化趋势日益加强、科技革命迅猛发展的形势下,区域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和区域合理布局,是当前区域经济学研究的核心问题。因此,一方面要综合运用经济学、产业经济学、发展经济学等学科知识,来研究和分析这些问题。另一方面,要结合区域经济发展中的现实问题,把理论与实际结合起来,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这样,才能使我们不断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要遵守学校纪律,树立良好的学风。按照大学生学习手册规定,旷课六节,就要取消这门课的考试资格。因此,在学习中要遵守学校纪律,做到不迟到不早退。如有特殊情况,要履行请假手续。,3、要撰写学习体会论文,提高自己的研究能力。在老师指导下写出有一定见解的学习体会论文(3000字以上),第8周交论文提纲。第15周交论文,便于记录平时成绩。考核方法及成绩构成:平时成绩40%(包括论文20分、考勤15分、讨论5分);期末成绩60%(期末考试采取开卷形式)4、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习效率。(1)要挤时间阅读参考文献。要养成冷静思考的良好习惯,阅读课外参考文献(文献目录另发),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加深对本课程各专题的理解。(2)要按照时间节约规律的要求,合理安排学习时间,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尽量把别人喝茶和闲聊时间都利用起来,抓紧学习。因为,学习时间的积累就等于知识的积累。(3)要牢记马克思的名言:“在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劳苦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第26页。,参考文献1、牛竹梅:区域经济学 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年2、武友德:区域经济学导论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年3、胡鞍钢:中国:新发展观浙江人民出版社,2004年4、陆大道等:中国区域发展的理论与实践科学出版社,2003年,思考与练习题1如何正确认识区域经济学的研究对象?2区域经济学形成和发展经过哪些阶段?3、学习区域经济学有何现实意义?你以何种姿态参与学习?,谢谢,

    注意事项

    本文(《区域经济学概论》教案(多媒体).ppt)为本站会员(小飞机)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