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PPT文档下载  

    财务会计-本年利润.ppt

    • 资源ID:6062067       资源大小:691.50KB        全文页数:122页
    • 资源格式: PPT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财务会计-本年利润.ppt

    利润,第一节 本年利润,一、利润的构成,利润是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内的经营成果,是综合反映企业经营成果的一项重要指标。它是当期收入与费用配比的结果,并最终可能导致所有者权益发生变动。,一、利润的构成,(一)营业利润,营业利润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主要经营成果,是企业利润的主要组成部分,主要由主营业务利润、其他业务利润和期间费用构成。,一、利润的构成,(一)营业利润,它是指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主营业务所产生的利润。企业的主营业务收入净额减去主营业务成本和主营业务应负担的流转税后的余额,通常称为毛利。,一、利润的构成,(一)营业利润,它是指企业经营主营业务以外的其他业务活动所产生的利润。企业的其他业务收入减去其他业务支出后的差额,即为其他业务利润。其他业务支出包括其他业务所发生的成本以及应由其他业务负担的流转税。,一、利润的构成,(二)投资净收益,投资收益是企业对外投资所获得的报酬。企业投资收益扣除投资损失后的净额叫投资净收益,是利润的构成部分。,投资收益包括对外投资分得的利润、股利和债券利息,投资到期收回或中途转让取得价款高于账面价值的差额,以及按照权益法核算的股权投资在被投资单位增加的净资产中所拥有的数额等。投资损失包括投资到期收回或中途转让取得价款低于账面价值的差额,以及按照权益法核算的股权投资在被投资单位减少的净资产中所拥有的数额等。,一、利润的构成,(二)投资净收益,其中:,(1)分得的利润是以现金、实物、无形资产等进行投资分得的利润和联营、合作分得的利润。(2)股利是指以购买股票形式投资分得的股息和红利收入。(3)债券利息是指以购买债券形式投资获得的利息收入。(4)投资到期收回或中途转让取得价款与账面价值的差额,表示投资本金的收回程度。其差额大于零表示投资的增值,其差额部分为投资收益;反之,表示投资的减值,其差额部分为投资损失。,一、利润的构成,(二)投资净收益,其中:,(5)按照权益法核算的股权投资的收益或损失不再是投资本意上的收益或损失,其损失或收益实质上是按权益法计价的长期股权的增加额或减少额。(6)当企业对外投资是以产品分利形式分得利润时,投资方应按第三方购入或参照市场价格作为投资收益。,一、利润的构成,(二)投资净收益,其中:,(7)企业收到的是股票股利时,应分两种情况处理:一是受益企业是上市公司,投资方应按股票的发行价或参照企业所拥有的同种股票价格计价作为投资收益;二是受益企业为非上市公司,投资者主要根据股票所代表的受资企业的净资产的价值估价作为投资收益。,一、利润的构成,(三)营业外收支,营业外收支是指与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无直接联系的各项收支。它能给企业带来收入或形成支出,也是增加或减少利润的因素,对企业的利润总额及净利润产生较大影响。,一、利润的构成,(三)营业外收支,它是指企业发生的与生产经营活动没有直接关系的各项收入。包括固定资产盘盈、处置固定资产净收益、出售无形资产收益、非货币性交易收益、罚款收入、教育费附加返还款以及其他非营业性收入等。,营业外收入并不是由企业经营资金耗费所产生的,不需要企业付出代价,实际上是一种纯收入,不可能也不需要与有关费用进行配比。因此,在会计核算时按实际发生的数额入账。,一、利润的构成,(三)营业外收支,它是指不属于企业生产经营费用,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没有直接关系但应从企业实现的利润总额中扣除的支出。包括固定资产盘亏、处置固定资产净损失、出售无形资产损失、债务重组损失、罚款支出、非货币性交易损失、提取的固定资产减值准备、提取的无形资产减值准备、提取的在建工程减值准备、捐赠支出、非常损失等。,一、利润的构成,(四)利润总额,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通过销售过程实现的收入扣除当初的投入成本以及其他一系列费用,再加减非经营性质的收支及投资收益,即为企业的利润总额或亏损总额。用公式表示为:,一、利润的构成,(四)利润总额,一、利润的构成,(四)利润总额,其他业务利润是指企业收到的各种补贴收入,包括国家拨入的亏损补贴、退还的增值税等。,企业的净利润为利润总额减去所得税后的余额,其计算公式为:,二、营业外收支,“营业外收入”账户属于损益类账户,用来核算企业发生的与其生产经营无直接关系的各项收入。企业发生营业外收入时,借记“待处理财产损溢”、“现金”、“银行存款”、“固定资产清理”、“其他应付款”等账户,贷记本账户。期末,应将本账户的余额转入“本年利润”账户,结转后本账户应无余额。本账户应按收入项目设置明细账。,“营业外支出”账户属于损益类账户,用来核算企业发生的与其生产经营无直接关系的各项支出。企业发生营业外支出时,借记本账户,贷记“待处理财产损溢”、“现金”、“银行存款”、“固定资产清理”、“其他应付款”等账户。期末应将本账户的余额转入“本年利润”账户,结转后本账户应无余额。本账户应按支出项目设置明细账。,二、营业外收支,【例1】企业有一笔应付给供货企业的货款58 500元,因其单位撤销而无法支付,现转为营业外收入。根据有关原始凭证,编制如下会计分录:,借:应付账款 58 500 贷:营业外收入 58 500,二、营业外收支,【例2】企业发生如下经济业务:,(1)存货发生非常损失80 000元,其中,保险公司赔偿65 000元。根据有关原始凭证,编制如下会计分录:,借:营业外支出 15 000 银行存款 65 000 贷:待处理财产损溢 80 000,二、营业外收支,(2)用银行存款20 000元捐赠给社会福利部门。根据有关原始凭证,编制如下会计分录:,借:营业外支出 20 000 贷:银行存款 20 000,(3)企业因污水处置不当,造成环境污染,被环保部门罚款5 000元。,借:营业外支出 5 000 贷:银行存款 5 000,【例2】企业发生如下经济业务:,二、营业外收支,“本年利润”账户核算企业实现的利润(或发生的亏损)总额。期末结转利润时,将“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补贴收入”、“营业外收入”等账户的余额,分别转入本账户的贷方;将“主营业务成本”、“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其他业务支出”、“营业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营业外支出”、“所得税”等账户的期末余额转入本账户的借方。年度终了,应将净利润转入“利润分配”账户,借记本账户,贷记“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账户;如为净损失,作相反的会计分录。结转后本账户应无余额。,三、本年利润结转的账务处理,利润结转方法有两种:账结法和表结法。,三、本年利润结转的账务处理,账结法是指在会计期末,将各项损益类账户余额转入“本年利润”账户。,三、本年利润结转的账务处理,【例3】某企业2002年12月份各有关损益类账户结转前余额如表13-1所示。,表13-1 损益类账户余额,三、本年利润结转的账务处理,【例3】某企业2002年12月份各有关损益类账户结转前余额如表13-1所示。,期末将各项收入类账户余额转入“本年利润”账户贷方,将各项支出类账户余额转入“本年利润”账户借方。,三、本年利润结转的账务处理,(1)结转各项费用:,借:本年利润 22 964 000 贷:主营业务成本 20 000 000 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 700 000 其他业务支出 800 000 营业费用 200 000 管理费用 600 000 财务费用 300 000 营业外支出 100 000 所得税 264 000,三、本年利润结转的账务处理,(2)结转各项收入:,借:主营业务收入 30 000 000 其他业务收入 1 500 000 营业外收入 5 000 000 投资收益 3 500 000 贷:本年利润 40 000 000,三、本年利润结转的账务处理,表结法是月末损益类账户的余额不需要通过会计分录的方式结转到“本年利润”账户,即不在账户中结出本月实现的利润,而是通过填列“利润表”,把各损益类账户从年初至本月累计期末余额减去从年初至上月累计的期末余额,求出当月发生额,从而计算出本月利润或亏损。,三、本年利润结转的账务处理,股份有限公司在采用表结法结转利润的情况下,每月编制资产负债表时,如平时不进行利润分配,表内“未分配利润”项目应填制“利润表”中的“净利润”;如进行利润分配,应根据“利润表”中的“净利润”账户余额与“利润分配”账户余额的差额填列“资产负债表”中的“未分配利润”项目。,无论是表结法还是账结法,年终时都必须将“本年利润”账户结平,转入“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账户,结转后,“本年利润”账户应无余额。,第二节 所得税,财务会计第十三章第二节 所得税,一、所得税的计算,企业所得税是指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企业的生产经营所得和其他所得依法征收的一种税。它是国家参与企业利润分配的手段。,财务会计第十三章第二节 所得税,一、所得税的计算,企业应交所得税要根据应纳税所得额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是指纳税人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总额减去准予扣除项目金额后的余额,其计算公式为:,财务会计第十三章第二节 所得税,公式中的“收入总额”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主营业务收入以及其他各项收入的总额,具体包括:生产经营收入、财产转让收入、利息收入、租赁收入、特许权使用费收入、股利收入、其他收入。“准予扣除的项目”是指按企业所得税法规定,在计算应纳税所得税额时,允许扣除的与纳税人取得收入相关的成本、费用和损失。,二、税前会计利润与纳税所得额的差异,应纳税所得额与会计利润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前者是一个税收概念,是根据企业所得税法并按一定的标准确定的纳税人在一个时期内的计税所得,即企业所得税的计税依据,它包括企业来源于中国境内、境外的全部生产经营所得和其他所得。会计利润是一个会计核算概念,是企业于一定时期内生产经营的财务成果,因此,应纳税所得额与会计利润对同一企业在同一期间会产生差异,差异按照不同的性质分为永久性差异和时间性差异。,财务会计第十三章第二节 所得税,二、税前会计利润与纳税所得额的差异,财务会计第十三章第二节 所得税,(一)永久性差异,永久性差异是指在某一会计期间,由于会计规定和税法规定在计算收益、费用或损失时的口径不同,所产生的税前会计利润与应纳税所得额之间的差异。这种差异在本期发生,不会在以后各期转回。,二、税前会计利润与纳税所得额的差异,财务会计第十三章第二节 所得税,(一)永久性差异,永久性差异有以下四种类型:,二、税前会计利润与纳税所得额的差异,财务会计第十三章第二节 所得税,(一)永久性差异,永久性差异有以下四种类型:,二、税前会计利润与纳税所得额的差异,财务会计第十三章第二节 所得税,(一)永久性差异,以上四种情况可归集为两类:一类是作为税前会计利润的收益和可能在税前会计利润中扣除的费用或损失,但不作为计算应税所得的收益和不能在应税所得扣除的费用或损失;另一类是不作为税前会计利润的收益和不能在税前会计利润中扣除的费用或损失,但作为计算应税所得的收益和在应税所得扣除的费用或损失。,二、税前会计利润与纳税所得额的差异,财务会计第十三章第二节 所得税,(一)永久性差异,由此产生两种结果:,二、税前会计利润与纳税所得额的差异,财务会计第十三章第二节 所得税,(一)永久性差异,由此产生两种结果:,二、税前会计利润与纳税所得额的差异,财务会计第十三章第二节 所得税,(二)时间性差异,时间性差异是指税法与会计制度在确认收益、费用或损失时的时间不同而产生的税前会计利润与应税所得额的差异。时间性差异发生于某一会计期间,但在以后一期或若干期内能够转回。,时间性差异主要有以下四种类型:,二、税前会计利润与纳税所得额的差异,财务会计第十三章第二节 所得税,(二)时间性差异,如按照会计制度规定,对长期股权投资采用权益法核算的企业,应在期末按被投资企业的净利润以及投资比例确认投资收益;但税法规定,如投资企业的所得税率大于被投资企业的税率,从被投资企业分得的利润要补交所得税。这部分投资收益补交的所得税需待投资企业实际分得利润或于被投资企业宣告分派利润时才计入应税所得,从而产生应纳税时间性差异。,二、税前会计利润与纳税所得额的差异,财务会计第十三章第二节 所得税,(二)时间性差异,如产品保修费用,按权责发生制原则可于产品销售的当期计提;但税法规定于实际发生时从应税所得中扣减,从而产生可抵减时间性差异。,二、税前会计利润与纳税所得额的差异,财务会计第十三章第二节 所得税,(二)时间性差异,如某些收益税法规定在逾期一定时期后仍未支付的,应确认为收益,计入应税所得;但按会计制度确定的原则,可视情况于以后期间确认收益,从而产生可抵减时间性差异。,二、税前会计利润与纳税所得额的差异,财务会计第十三章第二节 所得税,(二)时间性差异,如固定资产折旧按税法规定可以采用加速折旧法,企业出于财务会计目的采用直线法,在固定资产使用初期从应税所得中扣减的折旧金额会大于计入当期损益的折旧金额,从而产生应纳税时间性差异。,二、税前会计利润与纳税所得额的差异,财务会计第十三章第二节 所得税,(二)时间性差异,上述第1、4种差异,会使本期税前会计利润大于应税所得,从而产生应纳税时间性差异;而第2、3种差异,会使税前会计利润小于应税所得,从而产生可抵扣时间性差异。,三、账户设置,财务会计第十三章第二节 所得税,(一)“所得税”账户,“所得税”账户属于损益类账户,用来核算企业按规定从本期损益中扣除的所得税。采用应付税款法核算的企业,根据期末按应税所得计算的本期应交所得税,借记本账户,贷记“应交税金应交所得税”账户。,三、账户设置,财务会计第十三章第二节 所得税,(一)“所得税”账户,采用纳税影响会计法核算的企业,根据期末按本期会计利润计算的本期所得税,借记本账户,根据本期应税所得计算应交所得税,贷记“应交税金应交所得税”账户,根据本期发生的时间性差异和规定的所得税率计算的对所得税的影响金额,借记或贷记“递延税款”账户。本期发生的递延税款待以后期间转回时,如为借方余额,借记本账户,贷记“递延税款”账户;如为贷方余额,借记“递延税款”账户,贷记本账户。,三、账户设置,财务会计第十三章第二节 所得税,(一)“所得税”账户,采用债务法核算的企业,由于税率变更或开征新税对递延税款账面余额的调整,借记或贷记本账户,贷记或借记“递延税款”账户。按规定实行所得税先征后返的企业,应在实际收到返还的所得税时,冲减收到当期的所得税费用。企业应按实际收到的所得税返还,借记“银行存款”账户,贷记本账户。期末,应将本账户的余额转入“本年利润”账户,结转后本账户应无余额。,三、账户设置,财务会计第十三章第二节 所得税,(二)“递延税款”账户,“递延税款”账户属于负债类账户,用来核算采用纳税影响会计法进行所得税会计处理的企业,由于时间性差异影响所得税的金额,以及以后各期转回的金额。采用纳税影响会计法对所得税的核算方法见“所得税”账户。,三、账户设置,财务会计第十三章第二节 所得税,(二)“递延税款”账户,企业接受捐赠(不包括外资企业)的非现金资产未来应交的所得税,也在本账户核算。企业接受捐赠的非现金资产,应按会计制度规定确定的价值,借记“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账户,按会计制度规定确定的价值计算的未来应交所得税,贷记本账户,按会计制度规定确定的价值减去未来应交所得税后的余额贷记“资本公积”账户。,三、账户设置,财务会计第十三章第二节 所得税,(二)“递延税款”账户,企业使用、摊销或处置接受捐赠的非现金资产时,按规定应交的所得税,借记本账户,贷记“应交税金应交所得税”账户。本账户期末贷方或借方余额,反映企业尚未转回的时间性差异影响所得税的余额,以及接受捐赠非现金资产未来应交所得税的金额,企业应当设置“递延税款备查簿”,详细记录发生的时间性差异的原因、金额、预计转回的期限、已转回的金额等。,四、所得税的账务处理方法,财务会计第十三章第二节 所得税,由于会计制度计算的税前会计利润和按税法规定计算的应税所得之间的差异,在会计核算中可以采用两种不同的方法进行处理,即应付税款法和纳税影响会计法。,四、所得税的账务处理方法,财务会计第十三章第二节 所得税,(一)应付税款法(当期计列法),应付税款法将本期税前会计利润与应纳税所得额之间产生的差异均在当期确认所得税费用。其特点是按照税法的规定,将本期税前会计利润调整为应税所得,并按照应税所得计算本期的应交所得税和本期的所得税费用。本期发生的时间性差异不单独核算,与本期发生的永久性差异同样处理。,四、所得税的账务处理方法,财务会计第十三章第二节 所得税,(一)应付税款法(当期计列法),【例4】某企业核定的全年计税工资总额为100 000元,2002年实际发放的工资总额为120 000元。该企业固定资产折旧采用直线法,本年折旧额为50 000元,按照税法规定采用双倍余额递减法,本年折旧额为65 000元。该企业2002年利润表上反映的税前会计利润为150 000元,所得税率为33。,四、所得税的账务处理方法,财务会计第十三章第二节 所得税,(一)应付税款法(当期计列法),(1)该企业本期应交所得税和本期所得税费用如下:,四、所得税的账务处理方法,财务会计第十三章第二节 所得税,(一)应付税款法(当期计列法),(2)根据计算结果,编制如下会计分录:,借:所得税 51 150 贷:应交税金应交所得税 51 150,(3)实际上交所得税时,编制如下会计分录:,借:应交税金应交所得税 51 150 贷:银行存款 51 150,四、所得税的账务处理方法,财务会计第十三章第二节 所得税,(二)纳税影响会计法,纳税影响法指将本期由于时间性差异产生的所得税影响金额递延和分配到以后各期。在这种方法下,本期所得税费用是按照会计准则计算的本期税前会计利润来进行计算确认的,以达到一定时期的收益与一定时期的所得税费用相配比。而应交所得税作为一项负债也应同时确认,但它是根据应纳税所得额计算的。两者间时间性差额作为递延税款项目在有关会计期间摊配。至于永久性差异则在产生的当期确认为所得税费用或抵减所得税费用。,四、所得税的账务处理方法,财务会计第十三章第二节 所得税,(二)纳税影响会计法,【例5】仍用例4的资料,按纳税影响法处理。,应纳税时间性差异的所得税影响金额(15 00033)4 950 本期所得税费用(51 1504 950)56 100,四、所得税的账务处理方法,财务会计第十三章第二节 所得税,(二)纳税影响会计法,根据计算结果,编制如下会计分录:,借:所得税 56 100 贷:应交税金应交所得税 51 150 递延税款 4 950,从上例可以看出,在纳税影响会计法下,不管税前会计利润多少,在税率不变的情况下,应交所得税都按纳税所得计算,虽然本期计入利润表的所得税费用和计入资产负债表的“应交税金”账户金额不同,但在固定资产的整个折旧期内两者的金额应是一致的。,四、所得税的账务处理方法,财务会计第十三章第二节 所得税,(二)纳税影响会计法,企业的税率不是固定不变的。在税率变动和开征新税的情况下,具体运用纳税影响会计法有递延法和债务法两种常用方法。,四、所得税的账务处理方法,财务会计第十三章第二节 所得税,(二)纳税影响会计法,递延法是指将本期因时间性差异而产生的影响所得税的金额,递延和分配到以后各期,并同时转回原已确认的时间性差异对本期所得税的影响金额。,四、所得税的账务处理方法,财务会计第十三章第二节 所得税,(二)纳税影响会计法,递延法的特点在于:,第一,采用递延法核算时,资产负债表上反映的递延税款余额,并不代表收款的权利或付款的义务。递延税款的账面余额是按照产生时间性差异的时期所适用的所得税率计算确定,而非现行税率计算;在税率变动或开征新税时,对递延税款的账面余额不作调整,即递延税款的账面余额不符合负债和资产的定义,不能完全反映为企业的一项负债或一项资产。,四、所得税的账务处理方法,财务会计第十三章第二节 所得税,(二)纳税影响会计法,递延法的特点在于:,第二,本期发生的时间性差异影响所得税的金额,用现行税率计算;以前发生而在本期转回的各项时间性差异影响所得税的金额,一般用当初的原有税率计算。,四、所得税的账务处理方法,财务会计第十三章第二节 所得税,(二)纳税影响会计法,采用递延法时,一定时期的所得税费用包括:本期应交所得税;本期发生或转回的时间性差异所产生的递延税款贷项或借项。,四、所得税的账务处理方法,财务会计第十三章第二节 所得税,(二)纳税影响会计法,递延法下所得税费用计算公式如下:,四、所得税的账务处理方法,财务会计第十三章第二节 所得税,(二)纳税影响会计法,递延法下所得税费用计算公式如下:,四、所得税的账务处理方法,财务会计第十三章第二节 所得税,(二)纳税影响会计法,递延法下所得税费用计算公式如下:,四、所得税的账务处理方法,财务会计第十三章第二节 所得税,(二)纳税影响会计法,递延法下所得税费用计算公式如下:,四、所得税的账务处理方法,财务会计第十三章第二节 所得税,(二)纳税影响会计法,【例6】某公司一项设备原价12 000 000元(不考虑净残值影响),税法规定的折旧年限为6年,会计规定的折旧期为3年,按3年计提折旧。该公司前2年每年实现税前会计利润20 000 000元,后4年每年实现税前会计利润28 000 000元。公司前2年所得税率为33,后4年所得税率为15。,四、所得税的账务处理方法,财务会计第十三章第二节 所得税,(二)纳税影响会计法,(1)第1、2年所得税计算及会计分录:,按税前会计利润计算的所得税 20 000 000336 600 000(元)按税法规定计算的应交所得税(20 000 0002 000 000)337 260 000(元)时间性差异对纳税的影响额 2 000 00033660 000(元),四、所得税的账务处理方法,财务会计第十三章第二节 所得税,(二)纳税影响会计法,(1)第1、2年所得税计算及会计分录:,借:所得税 6 600 000 递延税款 660 000 贷:应交税金应交所得税 7 260 000,根据计算结果,编制如下会计分录:,四、所得税的账务处理方法,财务会计第十三章第二节 所得税,(二)纳税影响会计法,(2)第3年应交所得税的计算及会计分录:,按税前会计利润计算的所得税 28 000 000154 200 000(元)按税法规定计算的应交所得税(28 000 0002 000 000)154 500 000(元)时间性差异对纳税的影响额 2 000 00015300 000(元),四、所得税的账务处理方法,财务会计第十三章第二节 所得税,(二)纳税影响会计法,借:所得税 4 200 000 递延税款 300 000 贷:应交税金应交所得税 4 500 000,根据计算结果,编制如下会计分录:,(2)第3年应交所得税的计算及会计分录:,四、所得税的账务处理方法,财务会计第十三章第二节 所得税,(二)纳税影响会计法,(3)第4、5年应交所得税的计算及会计分录:,按税法规定计算的应交所得税(28 000 0002 000 000)153 900 000(元)所得税按税法规定计算的应交所得税递延税款 3 900 000660 0004 560 000(元),四、所得税的账务处理方法,财务会计第十三章第二节 所得税,(二)纳税影响会计法,借:所得税 4 560 000 贷:递延税款 660 000 应交税金应交所得税 3 900 000,根据计算结果,编制如下会计分录:,(3)第4、5年应交所得税的计算及会计分录:,四、所得税的账务处理方法,财务会计第十三章第二节 所得税,(二)纳税影响会计法,(4)第6年应交所得税的计算及会计分录:,所得税3 900 000300 0004 200 000(元),借:所得税 4 200 000 贷:递延税款 300 000 应交税金应交所得税 3 900 000,根据计算结果,编制如下会计分录:,四、所得税的账务处理方法,财务会计第十三章第二节 所得税,(二)纳税影响会计法,债务法是将本期由于时间性差异产生的影响所得税的金额,递延和分配到以后各期,并同时转回已确认的时间性差异的所得税影响金额,在税率变动或开征新税时,需要调整递延税款的账面余额。,四、所得税的账务处理方法,财务会计第十三章第二节 所得税,(二)纳税影响会计法,债务法的特点在于:在债务法下,本期的时间性差异预计对未来所得税影响金额,在资产负债表上表现为未来应付税款的债务,或代表预付未来税款的资产。采用债务法进行会计处理时,递延税款的账面余额按照现行所得税税率计算,而不是按照产生时间性差异的时期所适用的所得税税率计算。因此,在税率变动或开征新税时,递延税款的账面余额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在采用债务法时,本期发生或转回的时间性差异的所得税影响金额,均应采用现行税率计算确定。,四、所得税的账务处理方法,财务会计第十三章第二节 所得税,(二)纳税影响会计法,采用债务法时,一定时期的所得税费用包括:本期应交所得税;本期发生或转回的时间性差异所产生的递延所得税负债或递延所得税资产:由于税率变动或开征新税,对以前各期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负债或递延所得税资产账面余额的调整数。,四、所得税的账务处理方法,财务会计第十三章第二节 所得税,(二)纳税影响会计法,按照上述本期所得税费用的构成内容,可列示公式如下:,四、所得税的账务处理方法,财务会计第十三章第二节 所得税,(二)纳税影响会计法,按照上述本期所得税费用的构成内容,可列示公式如下:,四、所得税的账务处理方法,财务会计第十三章第二节 所得税,(二)纳税影响会计法,【例7】沿用例6的资料。采用债务法进行有关的账务处理。,(1)第1、2年账务处理和递延法账务处理相同。,四、所得税的账务处理方法,财务会计第十三章第二节 所得税,(二)纳税影响会计法,(2)第3年应交所得税的计算及账务处理:,按税法规定计算的应交所得税(28 000 0002 000 000)154 500 000(元)调整递延税款的金额 4 000 000154 000 00033 720 000(元)当年时间性差异对纳税的影响额 2 000 00015300 000(元)当年处理的递延税款 720 000300 000420 000(元)所得税应交所得税递延税款贷项(或借项)4 500 000420 0004 920 000(元),四、所得税的账务处理方法,财务会计第十三章第二节 所得税,(二)纳税影响会计法,借:所得税 492 000 000 贷:递延税款 420 000 应交税金应交所得税 4 500 000,根据计算结果,编制如下会计分录:,(2)第3年应交所得税的计算及账务处理:,四、所得税的账务处理方法,财务会计第十三章第二节 所得税,(二)纳税影响会计法,(3)第4、5、6年应交所得税的计算及账务处理:,按税前会计利润计算的所得税 28 000 000154 200 000(元)按税法规定计算的应交所得税(28 000 0002 000 000)153 900 000(元),四、所得税的账务处理方法,财务会计第十三章第二节 所得税,(二)纳税影响会计法,借:所得税 4 200 000 贷:递延税款 300 000 应交税金应交所得税 3 900 000,根据计算结果,编制如下会计分录:,(3)第4、5、6年应交所得税的计算及账务处理:,从以上举例可以看出,递延法的目的是使所得税费用与在计算税前会计利润时确认的所得税相匹配,因此,本期时间性差异的所得税影响是递延的,并且被看做是今后转回时间性差异时期的所得税费用(或利益)。债务法的目的是将时间性差异的所得税影响看做资产负债表中的一项资产或一项负债,从而符合资产或负债的含义,因此,时间性差异预计的所得税影响被定义和报告为未来应交或应收的所得税。两者的区别在于:运用债务法时,由于税率变更或开征新税需要对原已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负债或递延所得税资产的余额进行相应的调整,而递延法则不需要对此进行调整。,四、所得税的账务处理方法,财务会计第十三章第二节 所得税,(二)纳税影响会计法,四、所得税的账务处理方法,财务会计第十三章第二节 所得税,(二)纳税影响会计法,由此可见,递延法更注重利润表,即利润表上的所得税费用与其相关期间税前会计利润相匹配;债务法更注重资产负债表,即债务法计算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负债和递延所得税资产更符合负债或资产的定义。企业某一时期应交的所得税是按应税所得和现行所得税税率计算的结果,是构成本期所得税费用的主要内容。递延税款是对本期所得税费用的调整。,第三节 利润分配,一、利润分配的一般程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等有关法规的规定,企业当年实现的净利润,一般应当按照如下顺序进行分配:,一、利润分配的一般程序,一、利润分配的一般程序,企业分配当年税后利润时,应当提取利润的10,列入企业法定公积金,并提取利润的510列入企业法定公益金。企业法定公积金累计额为企业注册资本的50以上的,可不再提取。,外商投资企业应当按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按净利润提取储备基金、生产发展基金、职工奖励及福利基金。,中外合作经营企业按规定,在合作期内以利润归还投资者的投资,以及国有工业企业按规定以利润补充流动资本,也从可供分配的利润中扣除。,一、利润分配的一般程序,企业按利润分配方案分配给优先股股东的现金股利。,一、利润分配的一般程序,企业在从税后利润中提取法定公积金后,经股东会决议,可以提取任意公积金。,一、利润分配的一般程序,企业弥补亏损和提取公积金、法定公益金后的剩余利润,有限责任公司按照股东的出资比例分配,股份有限公司按照股东持有的股份比例分配股利或利润。如果公司当年无利润一般不得分配利润,但在用盈余公积弥补亏损后(如果企业有以前年度亏损的),可以用盈余公积分配股利,在分配股利后,企业法定盈余公积不得低于注册资本的25。,一、利润分配的一般程序,企业按照利润分配方案以分派股票股利的形式转做的资本或股本,包括企业以利润转增的资本。,二、利润分配的账务处理,(一)账户设置,“利润分配”账户是核算企业利润的分配(或亏损的弥补)和历年利润分配(或亏损)后的积存余额。,本账户应设其他转入、提取法定盈余公积、提取法定公益金、提取储备基金、提取生产发展基金、提取职工奖励及福利基金、利润归还投资、应付优先股股利、提取任意盈余公积金、应付普通股股利、转作股本的普通股股利、未分配利润等明细账户。,二、利润分配的账务处理,(一)账户设置,企业董事会提请股东大会批准的年度利润分配方案,在股东大会召开前将其列入报告年度的利润分配表。,二、利润分配的账务处理,(一)账户设置,企业用盈余公积弥补以前年度亏损,借记“盈余公积”账户,贷记本账户(其他转入)。,按规定从净利润中提取盈余公积和法定公益金时,借记本账户(提取法定盈余公积、提取法定公益金、提取任意盈余公积、提取储备基金、提取企业发展基金),贷记“盈余公积法定盈余公积(法定公益金、任意盈余公积、储备基金、企业发展基金)”账户。,应分配给股东的现金股利或利润,借记本账户(应付优先股股利、应付普通股股利),贷记“应付股利”账户。,二、利润分配的账务处理,(一)账户设置,股东大会批准的利润分配方案与董事会提请批准报告年度利润分配方案不一致时,其差额应当调整与批准年度有关账户的年初数。调整增加利润时,借记本账户(未分配利润),贷记“盈余公积”、“应付股利”等账户,调整减少利润分配时作相反的会计分录。,企业股东大会批准的应分配的股票股利的金额,办理增资手续后借记本账户(转作股利的普通股股利),贷记“实收资本(或股本)”账户,如果实际发放的股票股利的金额与股票金额不一致,应当按其差额,贷记“资本公积股本溢价”账户。,二、利润分配的账务处理,(一)账户设置,年度终了,企业应将全年实现的净利润,自“本年利润”账户转入本账户,借记“本年利润”账户,贷记本账户(未分配利润),如为亏损,作相反会计分录,同时,将“利润分配”账户下的其他明细账户的余额转入本账户的“未分配利润”明细账户。结转后,除“未分配利润”明细账户外,本账户的其他明细账户应无余额。,本账户年末余额反映历年积存的未分配利润(或未弥补亏损)。,二、利润分配的账务处理,(二)税后利润补亏,企业发生的亏损可以以次年实现的税前利润弥补。在以次年实现的税前利润弥补以前年度亏损的情况下,企业将本年实现的利润结转到“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账户的贷方,其贷方发生额与“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账户的借方余额自然抵补。因此,以全年实现净利润弥补以前年度结转的未弥补亏损时,不需要进行专门的账务处理。,二、利润分配的账务处理,(二)税后利润补亏,由于未弥补亏损形成的时间长短不同等原因,以前年度未弥补亏损有的可以以当年实现的税前利润弥补,有的则需用税后利润弥补。无论是以税前利润还是税后利润弥补亏损,其会计处理方法相同,所不同的只是两者计算交纳所得税时的处理不同而已。在以税前利润弥补亏损的情况下,其弥补的数额可以抵减当期企业应纳税所得额,而以税后利润弥补的数额,则不能作为纳税所得扣除处理。,二、利润分配的账务处理,(三)提取盈余公积,为反映盈余公积的增减变动情况,应设置“盈余公积”账户。该账户用来核算企业从净利润中提取的盈余公积。该账户下设“法定盈余公积”、“任意盈余公积”、“法定公益金”、“储备基金”、“企业发展基金”、“利润归还投资”等明细账户。,二、利润分配的账务处理,(三)提取盈余公积,【例8】设某公司1999年末有未弥补以前年度亏损100 000元(已超过税法规定的税前利润弥补期限5年),2000年该公司实现利润3 600 000元,公司所得税率为33。该公司按有关规定提取2000年的盈余公积金。公司分别按当年弥补亏损后的利润的10和5提取法定盈余公积和公益金。,二、利润分配的账务处理,(三)提取盈余公积,2000年税后利润 3 600 000(133)2 412 000(元)结转后“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账户账面有贷方余额2 312 000元(2 412 000100 000)。应提法定盈余公积 2 312 00010231 200(元)应提法定公益金2 312 0005115 600(元),二、利润分配的账务处理,(三)提取盈余公积,借:利润分配提取法定盈余公积 231 200 提取法定公益金 115 600 贷:盈余公积法定盈余公积 231 200 法定公益金 115 600,根据计算结果,编制如下会计分录:,二、利润分配的账务处理,(四)向投资者分配利润,企业实现的净利润扣除弥补以前年度亏损,提取法定盈余公积和法定公益金后剩余的部分加上年初未分配利润,为可向投资者分配的利润。,企业向投资者分配利润的计算公式为:,【例9】设某公司年初未分配利润为40 000元,本年度实现净利润360 000元,法定盈余公积和公益金的计提比例分别为10和5,本年末决定用现金分配可向投资者分配的利润的60。2002年12月20日宣告发放现金股利。股权登记截止日为2002年12月25日,现金股利的发放日为2003年1月15日。,二、利润分配的账务处理,(四)向投资者分配利润,可向投资者分配的利润 40 000360 00036 00018 000346 000(元)向投资者分配的利润 346 00060207 600(元),二、利润分配的账务处理,(四)向投资者分配利润,2002年12月20日宣告发放现金股利时,编制如下会计分录:,二、利润分配的账务处理,(四)向投资者分配利润,借:利润分配应付普通股股利 207 600 贷:应付股利普通股股利 207 600,在股权登记日,公司不作任何账务处理,只需根据股权登记日的有关资料,编制应派得现金股利的股东名单。,2003年1月15日支付现金股利时,编制如下会计分录:,二、利润分配的账务处理,(四)向投资者分配利润,借:应付股利普通股股利 207 600 贷:银行存款 207 600,期末,企业应将本期实现的收入和发生的支出金额全部转入“本年利润”账户,通过“本年利润”计算当期的财务成果。年度终了进行利润结转时,首先将当年实现的利润,自“本年利润”账户转入“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账户的贷方(如果亏损,则转入“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账户借方)。然后,再将“利润分配”账户下

    注意事项

    本文(财务会计-本年利润.ppt)为本站会员(小飞机)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