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PPT文档下载  

    统一国家的建立及政权分立与.ppt

    • 资源ID:6056630       资源大小:1.41MB        全文页数:30页
    • 资源格式: PPT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统一国家的建立及政权分立与.ppt

    第二单元 统一国家的建立及政权分立与 民族融合,秦: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汉:颁布推恩令,秦:统一货币、度量衡,汉:盐铁官营、统一铸币,秦:焚书坑儒、统一文字,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推行儒学教育,秦:修长城、开灵渠,汉:卫青、霍去病反击匈奴,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军事,秦汉巩固统一,三国两晋南北朝,政权分立,民族融合,孝文帝改革,民族大融合,北民南迁,江南经济开发,魏蜀吴,西晋,十六国,东晋,南朝,北朝,本单元主要讲述了从公元前221年秦朝建立到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历史。复习本单元时注意以下四条历史线索。1.秦汉首次统一。秦灭六国,结束了割据分裂局面,开创并巩固了统一的崭新局面。秦朝推行郡县制,统一文字、货币和度量衡,对后世影响深远。汉武帝励精图治,实行了一系列措施,进一步巩固和发展了大一统局面,西汉王朝开始进入鼎盛时期。,2.政权分立。东汉末年出现军阀割据混战局面,最终形成三国鼎立局面。西晋完成短暂统一。东晋偏安江南,北方相继出现了十六国分立对峙的局面,随后国家陷入南北朝大分裂时期。3.江南经济开发。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北方战乱给人民带来了灾难。大量人口开始南迁,为南方带来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方式,促进了南方经济的开发和发展。为经济重心逐渐南移奠定了基础。,4.民族融合加强。东汉末年,群雄并起,国家陷入分裂割据局面,少数民族大量进入中原,经过几个世纪的冲突与交往,民族融合的趋势不断加强。特别是孝文帝改革促进了民族大融合。,复习本单元时应注意以下内容:1.一次改革: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内容和影响。2.两个人物:秦始皇、汉武帝巩固统一的措施及评价。3.三国鼎立: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及魏蜀吴的建立。4.江南经济开发的原因及影响。,一、选择题1.(2011内江中考)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王朝是()A.秦朝 B.汉朝 C.隋朝 D.唐朝【解析】选A。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灭六国,统一全国,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朝。,【误区警示】区分秦国与秦朝。秦国是春秋战国时期的一个重要诸侯国,商鞅变法使秦国成为战国七雄中实力最强的国家。公元前221年,秦国国君嬴政灭六国,完成统一,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朝。,2.(2011龙岩中考)“皇帝”“朕”成为我国最高封建统治者的称呼开始于()A.齐桓公B.秦始皇C.汉高祖D.唐太宗【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秦朝为加强封建统治,创立了一套封建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规定最高统治者称皇帝。,3.(2012滨州学业考)秦朝咸阳的一位粮食商人,要购进一批小米。结账时,这位咸阳商人应该用下列哪种货币支付货款()【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的识图、识记能力。秦统一全国后,秦始皇统一了货币,以秦国的圆形方孔钱为标准样式,故选B。,【方法探究】解答图片型历史试题关键是审读图片,明确图片反映的历史人物或事件,图片一般由图片、文字说明、标题三部分构成。图片是主体,直观地再现历史事实。标题是图片的眼睛,直接说明图片的主体。文字说明部分是对图片所反映历史事实的有效补充。但文字部分往往是解答问题的突破口,解答问题时要注意从中提取有效信息,实现与历史事实的有效链接,然后根据问题设计来解答。,4.(2011贺州中考)下图传递的信息是秦始皇()(马)A.统一货币 B.统一文字 C.统一度量衡 D.统一姓氏【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的识图和辨析能力。从图中可以看出秦始皇将各诸侯国的文字统一为小篆,作为全国规范文字。故答案选B。,5.(2011泰州中考)汉武帝下令允许诸王将自己的封地分给子弟,建立较小的诸侯国,并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其主要目的是()A.加强中央集权 B.排斥异己 C.平定叛乱 D.发展经济【解析】选A。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汉武帝时期,为加强中央集权,在政治上颁布“推恩令”,巧妙地削弱诸侯的势力。在思想上采取“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使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所以A项符合题意。,6.(2012成都中考)张骞是我国古代杰出的外交家和探险家。下列历史名词与他无关的是()A.西域 B.匈奴C.汉武帝 D.南方丝绸之路【解析】选D。公元前138年,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目的是联合大月氏夹攻匈奴,也为北方陆上丝绸之路的开通创造了条件。所以A、B、C三项均与他有关,故D项符合题意。,7.(2011宁波学业考)欧洲人最早穿上中国丝绸制成的衣服是在()A.秦朝 B.汉朝 C.唐朝 D.宋朝【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历史知识的迁移能力。张骞出使西域后,西域的使者、商人纷纷东来。他们把中国的丝和丝织品,从长安通过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区,运往西亚,再转运到欧洲,又把西域各国的奇珍异宝输入中国内地,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丝绸之路。,8.(2011广东学业考)19世纪末,德国地质学家里希霍芬将我国西汉以来逐渐形成的贯穿欧亚的陆上通道称为“丝绸之路”。下列对“丝绸之路”的表述,错误的是()A.“丝绸之路”的起点是玉门关 B.经河西走廊向西最远到达欧洲C.丝绸是“通道”上运输的主要商品 D.促进了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解析】选A。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丝绸之路从长安出发,经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区,运往西亚,转运到欧洲。因丝绸是这条通道上的主要商品而得名;丝绸之路促进了东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故选A。,9.(2011东营学业考)“丝绸之路”是中外联系的纽带,沟通中西的桥梁,被称为流动的“文化运河”。以下不能说明这一结论的是()A.汉朝的使者商人沿路西行B.朝鲜派遣大批使节来中国C.中国的丝绸织品转运欧洲D.西域的奇珍异宝不断输入【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的辨析能力。“丝绸之路”是沟通中西的桥梁,朝鲜是亚洲东部国家,故选B。,10.(2011绥化学业考)下图是“三国鼎立形势图”。图中处是()A.魏国 B.蜀国 C.吴国 D.晋国【解析】选A。本题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结合魏蜀吴三国的统治区域,可知是魏国、是蜀国、是吴国。,11.(2011连云港中考)“(江南)一岁或稔(丰收),则数郡忘饥。”这一现象开始出现于()A.秦朝 B.西汉 C.东晋南朝D.宋朝【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从材料中可以看出,江南经济得到发展,故选C。秦汉时期,我国经济重心在黄河流域,宋朝时,经济重心转移到长江流域。,12.(2012聊城学业考)某诏令曰:“不得以北俗之语言于朝廷,若有违者,免所居官。”颁布这一诏令的是()A.齐桓公 B.秦始皇 C.汉武帝 D.孝文帝【解析】选D。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阅读材料提取有效信息“北俗之语”“免所居官”,以此辨析备选项,只有孝文帝与此相关。孝文帝改革的内容之一就是采用汉语,三十岁以下的官员如果不使用汉语将被免职。“北俗之语”是指鲜卑族的语言。,13.(2011淮安中考)南朝官员陈庆之出使北方,目睹了洛阳的风貌,感慨地说,以前以为长江以北都是落后的“异族”风气,现在才知道中原地区礼仪兴盛、人才济济,难以言传。出现这种情况的最主要原因是()A.北魏孝文帝改革促进了民族融合B.南方人民大量北迁C.北方地区经济发达D.北方少数民族发展迅速,【解析】选A。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北魏孝文帝为了学习和接受汉族文化,迁都洛阳,采取了一系列汉化政策,促进了民族融合,传统的汉文化得到更大发展,中原地区礼仪兴盛、人才济济。,二、非选择题14.(2011湘潭学业考)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丞相李斯说):“非秦纪皆烧之;非博士官所职,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皆诣守尉杂烧之。”公元前212年,因为有儒生方士说秦始皇:“天性刚戾自用,贪于权势”等。秦始皇大怒,命御史追查,结果以诽谤罪将460人在咸阳坑杀。改编自中国文化概论,材料二“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汉书董仲舒传材料三 孔子和儒家思想是“数千年前之残骸枯骨”“历代帝王专制之护符”“保护君主政治之偶像”。对于不合时宜的旧道德,“虽冒毁圣非法之名,亦所不恤矣”。李大钊,(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该事件有何消极作用?(2)请概括材料二的主张。该主张的实施有何影响?(3)材料三对儒家思想持何态度?在当时有何意义?(4)我们应当怎样正确对待以儒家思想为代表的传统文化?,【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阅读材料获取信息和运用所学知识解答问题的能力。第(1)题根据材料一中的“非秦纪皆烧之”“在咸阳坑杀”可知是焚书坑儒,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其消极影响。第(2)题依据材料二中的“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董仲舒”可知主张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其影响。第(3)题根据材料三中的“残骸枯骨”“专制之护符”“保护君主政治之偶像”,可知李大钊否定儒家思想,结合新文化运动的作用回答其意义。第(4)题是开放性题目,只要观点正确,言之有理即可。,答案:(1)焚书坑儒。给我国古代思想文化造成了巨大损失。(2)“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思想在古代中国的统治地位确立。(3)否定或批判。开启了思想解放的闸门,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4)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或批判的继承)。(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

    注意事项

    本文(统一国家的建立及政权分立与.ppt)为本站会员(牧羊曲112)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