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贵州省院前医疗急救网络建设指南(试行)(征求意见稿.docx

    • 资源ID:6048938       资源大小:357.43KB        全文页数:52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贵州省院前医疗急救网络建设指南(试行)(征求意见稿.docx

    附件贵州省院前医疗急救网络建设指南(试行)(征求意见稿)为加快建设与我省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及人民群众健康需求相适应的院前医疗急救服务体系,规范和管理省市县乡院前医疗急救网络,促进城乡院前医疗急救事业一体化发展,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建设指南。一、建设目标全面推进院前医疗急救体系管理标准化建设,逐步提升全省院前医疗急救信息化水平,实现信息系统互联互通、数据共享;加强和完善省市县乡四级院前医疗急救机构、设施设备和人员配置;健全完善院前医疗急救网络评审入网、质控管理和评(复)审进入退出动态调整机制;到2025年,构建覆盖城乡、公平可及的省市县乡四级院前医疗急救服务网络,持续提高院前医疗急救质量与效率,切实满足人民群众的院前医疗急救服务需求。二、建设原则(一)坚持公益性原则。院前医疗急救是政府举办的公益性事业,鼓励、支持社会力量参与。各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按照“统筹规划、整合资源、合理配置、提高效能”的原则,科学布局院前医疗急救网络,统一组织、管理和实施。(二)坚持基本急救原则。坚持基本急救原则。院前医疗急救遵循“就近、就急、就专科、尊重患者及家属意愿”的原则,将患者转运至相应医疗机构救治。将患者转运至相应医疗机构救治。保障人民群众对院前医疗急救的基本需求,推进健康贵州建设。(三)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立足实际,补齐短板,持续提升院前医疗急救机构的服务能力和技术水平。坚持日常院前医疗急救与紧急医学救援职能整合,建立平战转换工作机制,全面建成统一指挥、分级负责、上下联动、反应灵敏、运转高效的院前医疗急救体系。(四)坚持动态调整原则。建立评审入网、质控管理和复审进入退出动态调整机制,严格入网审批、强化日常监管、定时周期复审、提升质量把控。逐步实现院前医疗急救机构精细化管理,不断提升人民群众对院前医疗急救服务满意度。三、编制依据院前医疗急救管理办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实施细则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疗救治体系建设规划急救中心建设标准国家卫生健康委等9部门关于印发C进一步完善院前医疗急救服务指导意见的通知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构建山地紧急医学救援体系的意见省卫生健康委等9部门关于印发贵州省进一步加强和完善院前医疗急救服务的实施方案的通知四、建设内容(一)急救中心(紧急医学救援调度中心)L省、市(州)级急救中心名称统一为“XX市(州)急救中心(紧急医学救援调度中心)”,省、市级急救中心分别为省级、市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直属事业单位。县级急救中心名称统一为“XX县急救中心(紧急医学救援调度中心)”,县(市、区)级急救中心依托县域内综合水平较高的医疗机构设置,有条件的县可独立设置。各级急救中心和紧急医学救援调度中心实现突发事件紧急医学救援与日常医疗急救职能整合、并轨运行。2.省紧急医学救援调度中心在省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领导下,在省级各有关部门支持下,负责指挥和调度全省紧急医学救援资源,统筹开展重特大突发事件紧急医学救援;协助省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建立健全全省紧急医学救援体系及运行机制;制定完善全省紧急医学救援诊疗规范、质量控制、培训和演练标准;组织开展全省紧急医学救援业务培训、实战演练;监督考核市县级紧急医学救援调度中心日常工作,统筹指导市县乡院前医疗急救体系建设。3 .市县级急救中心(紧急医学救援调度中心)在本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领导下,在本级各有关部门支持下,负责本区域突发事件紧急医学救援和日常医疗急救的指挥调度;组织开展本区域紧急医学救援培训和演练;加强对县乡院前医疗急救网络的指导和调度。通过院前医疗急救呼救专用电话等方式接受呼救,收集、处理和贮存院前医疗急救信息,逐步与居民就诊信息、电子健康档案对接;开展院前医疗急救,指挥、调度、指导本行政区域急救站(点)实施院前医疗急救;监督急救站(点)按照就近、就急、就专科和尊重患者及家属意愿的原则,结合患者病情及时将伤病员送达相应医疗机构。建立、健全院前医疗急救网络管理,完善统计报告等制度,保障院前医疗急救网络的正常运作;组织开展急救知识、技能的宣传培训、考核、认证和急救医学科研教学及其学术交流;法律、法规规定的院前医疗急救的其他相关职责。4 .各级急救中心(紧急医学救援调度中心)建设严格按照急救中心建设标准(建标1772016)执行,确保急救中心建设符合标准。(二)急救站(点)L急救站(点)名称统一为“XX紧急医学救援调度中心义X急救站(点)”o院前医疗急救网络医院急救站(点)的建设,按照省市县乡各级医疗机构的服务能力、服务范围和医院等级进行设置,县级及以上公立医院、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医疗机构由属地卫生健康行政部门统一纳入120院前医疗急救网络管理。社会办医疗机构按照自愿原则,参照同级公立医疗机构建设标准申报纳入属地院前医疗急救服务网络。2.一级医疗机构(含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设置一级急救点,二级医疗机构设置二级急救站,三级医疗机构设置三级急救站,实现省市县乡院前医疗急救服务网络全覆盖。各级急救站(点)服从各级急救中心统一指挥、调度,完成院前医疗急救和救援任务及各类保障;及时救治急危重症患者;做好院前医疗急救资料的登记、保管和上报工作;遵守院前医疗急救的救治、转送等相关规定,承担传染病防控院前医疗急救相关工作;重大社会活动的院前医疗急救保障及突发事件的紧急医疗救援工作;在急救中心的指导下,管理本急救站开展的院前医疗急救行为,并承担相应法律责任;建立健全院前医疗急救和院内救治信息共享衔接机制,加强信息沟通,原则上院内救治医疗机构要预留急救床位,确保伤病员抵达后第一时间接受及时有效救治。救护车到达后,接诊医疗机构应按照首诊负责制的要求立即接诊收治,不得以任何理由拒绝和推诿。法律、法规规定的院前医疗急救的其他相关职责。(1)一级急救点(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一级医疗机构)管理体系:急救点负责人由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一级医疗机构院长担任。职能设置:急救点应设有综合急诊诊室、抢救室等,应设在便于医务人员人力调配的区域,有救护车辆专用停车场地和急救专用通道,便于救护车停靠及运送病人。设备配置:心电图机、心电监护仪、洗胃机、抢救车、简易呼吸器、吸引器、气管插管器械、氧气瓶、导尿包、缝合包、移动式担架车、各类型夹板。急救车辆配备:急救点配备1辆救护车,并保证随时在岗待命。(2)二级急救站(二级医疗机构)管理体系:医院院长负总责,分管院长兼任站长,急诊科主任兼任副站长。职能设置:急救站应设置于门诊相对独立的区域,急救大厅宽敞,合理设置业务用房,站内各种指引牌鲜明准确,就诊路线清晰通畅,有停放救护车辆的专用场地和急救专用通道,便于救护车绿色通行。设有接诊服务台、急诊诊室、处置室、治疗室、抢救室、重症监护室、观察室(病房)、外科清创室、化验室、影像科、药房等科室(有条件的可设手术室),同时设有独立的(或设有专门急诊窗口的)挂号和收费室,常年24小时值班。抢救室设置抢救床不少于2张,观察室(病房)设观察床(病床),重症监护室设监护病床;清创室设清创手术台。设备配置:二级急救站应配备氧气瓶、心电图机、除颤监护仪、心电监护仪、呼吸机、洗胃机、移动式担架车、抢救车、抢救床、气管切开包、气管插管器械、简易呼吸器、脑保护降温设施、吸引器、胃肠减压器、缝合包、开胸包、胸穿包、腹穿包、腰穿包、导尿包、接生包、腰椎穿刺包、心肺复苏仪,有手术室的应配有氧气、负压吸引器、多功能手术床、麻醉机等,有条件的可配备床边B超、床边X线机、床边血滤机以及配有氧气、负压、电源插座的中央塔等。急救车辆配备:急救站原则配备2辆值班救护车。其中,配置1辆监护型救护车,专科医院至少配备1辆值班救护车,争取配置婴幼儿监护设备及负压型救护车,随时在岗待命。(3)三级急救站(三级医疗机构)管理体系:医院院长负总责,分管院长兼任站长,急诊科主任兼任副站长。职能设置:急救站应设置于门诊相对独立的区域,急救大厅宽敞,合理设置业务用房,站内各种指引牌鲜明准确,就诊路线清晰通畅,有停放救护车辆的专用场地和急救专用通道,便于救护车绿色通行。设有接诊服务台、急诊诊室、处置室、治疗室、抢救室、重症监护室、观察室(病房)、外科清创室、化验室、影像科、药房等科室(有条件的可设手术室),同时设有独立的(或设有专门急诊窗口的)挂号和收费室,常年24小时值班。急诊抢救室设抢救床,观察室(病房)设观察床(病床),重症监护室设监护病床,按无菌手术室要求设置急诊手术室,配备手术台。设备配置:三级急救站应配备氧气瓶、心电图机、除颤监护仪、心电监护仪、呼吸机、洗胃机、移动式担架车、抢救车、抢救床、气管切开包、气管插管器械、简易呼吸器、脑保护降温设施、吸引器、胃肠减压器、缝合包、开胸包、胸穿包、腹穿包、腰穿包、导尿包、接生包、腰椎穿刺包、心肺复苏仪,有手术室的应配有氧气、负压吸引器、多功能手术床、麻醉机等,配备床边监护仪、床边B超、床边X线机、床边血滤机以及配有氧气、负压、电源插座的中央塔等。急救车辆配备:急救站原则配备3辆值班救护车,其中至少配备2辆监护型救护车,争取配置婴幼儿监护设备及负压型救护车(专科医院至少配备2辆值班救护车),随时在岗待命。(三)人员配置及人才队伍建设1 .各级急救中心(紧急医学救援调度中心)配齐专业管理人员。市县级紧急医学救援调度中心由本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通过向社会购买服务等方式聘用医学相关专业的调度接线人员,调度员上岗前,应当参加市(州)级急救中心组织的统一培训并考核合格,负责紧急医学救援应急值守和日常调度等工作;接线人员须在10秒内接听电话,具备急救知识和技能。2 .急救站(点)应至少配备1名管理人员,负责日常管理工作,统筹人员的调配使用。急救站(点)应当按照3人/辆车的标准,为值班救护车配备随车人员,包括医生、护士、驾驶员等执行急救任务。执行急救任务的人员上岗前,应当参加市(州)急救中心组织的统一培训并考核合格。从事院前急救的医生和护士应按有关法律法规要求取得国家认可的执业资格。驾驶员应取得相应车型机动车驾驶证和院前急救知识培训,考核合格后上冈。(四)车辆设备配置救护车辆设备配置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救护车标准(WS/T292-2008)标准,并配有警灯、警报器,按要求配置车载急救设施设备、药品和通信设备(详见附件1)。按照省卫生健康委关于统一全省“120”院前医疗急救呼叫号码和院前医疗急救标识的通知(黔卫健函2022)2号)要求,规范统一“120”救护车车身喷涂的标识。(五)通信系统L各级急救中心(紧急医学救援调度中心):须配备相关软硬件设备,建设有“120”专线计算机调度系统、光纤、数字程控交换机、模拟电话机、ADSL线路等;依据自身条件逐步建立无线对讲系统作通讯补偿;须建有调度中心双回路供电系统(或发电系统)、UPS应急电源系统、救护车定位追踪系统、数字录音系统;逐步建立GlS地理信息系统、站点远程视频监控等。院前医疗急救机构的急救呼叫电话录音、派车记录等音视频资料至少保存两年,院前医疗急救病历至少保存十五年。3 .院前医疗急救网络急救站(点)须配备相关软硬件设备,与120急救中心联网。(1) 一级急救站至少配备1部固定电话,1台办公电脑,配有音箱、打印机。有条件的可配置传真机、投影仪等其它办公设备。(2)二、三级急救站至少配备2部固定电话,其中一部取消主叫功能,只能与“120”急救中心通话,另一部为外部直拨电话;网络专线接入卫生专网,安装调度信息系统终端(含电子病历)和手持对讲机,并确保信息数据安全。(3)与城市其他突发事件应急体系通讯指挥联动:在逐步建立完善的与城市其他应急体系如“HO”“H9”“122”“12345”和民政部门联动机制的基础上,急救中心(站)需构建指挥通讯信息联动互通平台或机制。(4)系统维护与设备更新升级:建有计算机调度系统的急救中心(站),有条件可配备专业的系统与通讯终端维护工程师;不具备条件的急救中心(站),须有专人负责监测系统运行,可以合同的方式委托相应公司负责紧急维修和定期检测维护。120通讯指挥系统与计算机及通讯技术的发展联系紧密,急救中心须有与之相适应的更新升级计划。有条件的可配置院前院内急救信息传输终端,电子门禁系统等。建设与急救中心间的院前院内协同平台,支持高危患者一键预警与院内绿色通道开辟,实现院前急救与院内急诊、“五大中心”的信息实时对接,为患者的救治提供全流程支持和数据管理。五、申报程序院前医疗急救网络医院急救站(点)建设和运行按照属地管理原则,由各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负责统筹管理。(一)自主申报。省市县乡医疗机构(含社会办医)立足自身条件,向市(州)、县(市、区、特区)属地卫生健康行政部门申报。公立医院、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公立医疗机构由属地卫生健康行政部门统一纳入院前急救网络管理。(二)审批入网。各市(州)、县(市、区、特区)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可委托本级急救中心组织现场评审工作。急救中心将评审结果报属地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审批入网。(三)运行管理。经审批入网的院前医疗急救网络医院急救站(点)与属地急救中心签订院前医疗急救网络医院急救站(点)协议,进行统一联网调度。六、组织保障(一)强化责任落实。各级卫生健康部门要落实主体责任,加强对院前医疗急救网络建设的组织领导,结合实际情况制定细化工作方案,完善辖区内院前医疗急救网络建设,积极向同级财政部门争取院前急救专项经费,有效稳定院前急救人才队伍,有效提升网络医院参与院前急救工作的意愿,统筹协调推进各项工作。各级急救中心要认真做好入网评审和联网调度工作,并做好资料收集和台账管理。院前医疗急救网络医院急救站(点)要落实首诊负责制,全力做好院前急救医疗救治工作。急救中心可下设直属急救站,合理布局,满足群众院前医疗急救服务需求。各级院前医疗急救网络医院急救站(点)必须接受所在地急救中心(紧急医学救援指挥调度中心)统一指挥调度。(二)强化工作纪律。各级急救中心严守工作纪律,落实基本急救原则,做到及时派诊,强化沟通协调。各级院前医疗急救网络医院急救站(点)做到及时出诊、规范救治、合理收费,开通急诊绿色生命通道,不得以任何理由拒收、推诿病人,出现特殊情况不能接诊或出诊时,须取得站长同意,同时向属地急救中心报备同意。(三)强化闭环管理。市(州)卫生健康行政部门指导市(州)急救中心每年牵头组织院前医疗急救网络医院急救站(点)召开联席会议,分析研判联网工作和质控管理中发现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确保整改到位,推动院前医疗急救网络更加科学、规范、高效运行。(四)强化通报督察。各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负责监督管理属地院前医疗急救网络运行,委托本级急救中心每年至少开展一次质控管理,在辖区范围内进行通报整改,不合格的急救站(点)整改期间不得开展院前医疗急救服务,整改期间由属地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安排上级医疗机构院前急救人员、车辆在该区域值班值守并纳入重点任务督察,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五)强化监督管理。院前医疗急救网络医院急救站(点)在医疗急救工作中出现严重违纪违规或不具备继续开展医疗急救条件的(详见附件1),由属地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参照贵州省医疗机构不良执业行为记分管理办法(试行)医疗机构校验管理办法(试行)等相关规定进行管理。附件:1.贵州省院前医疗急救网络医院急救站(点)评审实施方案2贵州省市(州)、县级急救中心质控管理评分表3.贵州省院前医疗急救网络医院急救站(点)质控管理评分表附件1贵州省院前医疗急救网络医院急救站(点)评审实施方案为促进城乡院前医疗急救事业一体化发展,规范建设和管理省市县乡院前医疗急救网络急救中心和医院急救站(点),根据院前医疗急救管理办法关于进一步完善院前医疗急救服务的指导意见(国卫医发(2020)19号)和关于印发贵州省进一步加强和完善院前医疗急救服务的实施方案的通知(黔卫健发(2021)12号)精神,按照关于加强院前医疗急救网络建设及“120”特服号码管理的通知急诊科建设与管理指南等有关标准和要求,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评审实施方案。一、评审范围各级急救中心和符合院前医疗急救网络医院急救站(点)条件的各级各类医院,含专科医院、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社会办医疗机构的评审入网、质控管理和评(复)审退出。二、评审方式院前医疗急救网络医院急救站(点)建设和运行按照属地管理原则,由属地卫生健康行政部门负责统筹管理。各市(州)、县(市、区)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可委托本级急救中心组织专家组进行评审,将评审结果报属地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审批入网。通过实地查阅文件资料、信息系统相关数据、核验急救设施设备和实践技能考核等进行评审。三、评审流程(一)入网评审入网申报材料:1 .贵州省院前医疗急救网络医院急救站(点)申报表。2 .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复印件。3 .医院救治能力与服务水平概要,主要包括急诊科综合救治能力、重点专科、医院接收病人能力情况。4 .医保定点医疗机构服务协议书复印件。5 .急诊科通讯录,含院前医疗急救全体人员、住院总值班、医院办公室、医务科、分管院长联系电话。入网评审流程:1 .申请单位向市(州)、县(市、区)属地卫生健康行政部门申报,提交入网申报材料。2 .收到申报材料后10个工作日内反馈受理意见,并明确入网评审时间(原则上自申请日起不超过6个月)。3 .院前医疗急救网络医院急救站(点)评审专家组根据贵州省院前医疗急救网络医院急救站(点)入网评审(复审)表开展现场评审完成后,由急救中心报属地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审批。4 .属地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审批后,在5个工作日内向申请单位书面反馈评审结果。(二)质控管理质控管理每年至少开展一次,定期复审每三年开展一次。(三)评审结果运用1 .经评审合格并通过审批的院前医疗急救网络医院急救站(点)与属地急救中心签定院前医疗急救网络医院急救站(点)协议,进行统一联网调度。评审为不合格的,6个月内完成整改并再次申请评审,再次评审不合格或6个月内未再次提交申请的,12个月内不得再次申请评审。2 .质控管理与定期复审采取评分制,结果分为优秀、合格、不合格三个等次。不合格的进行通报并限期整改,整改期间不得开展院前医疗急救服务。本项工作纳入贵州省整体提升卫生健康水平攻坚行动计划(20212030年)年度重点任务督察。四、监督管理(一)建立督查联席机制。市(州)卫生健康行政部门指导市(州)急救中心每年牵头组织院前医疗急救网络医院急救站(点)召开联席会议,分析研判联网工作和质控管理中发现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确保整改到位,推动院前医疗急救网络更加科学、规范、高效运行。(二)建立监管退出机制。院前医疗急救网络医院急救站(点)出现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属地卫生健康行政部门责令其限期整改,整改不合格的及时清退。L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出现医德医风问题。2 .未经批准擅自开展院前医疗急救服务。3 .因“费用”等原因影响院前医疗救治。4 .未经批准以经济利益为目的,在本单位内出现“黑救护车”从事院前医疗急救或参与非院前转运。5 .质控查出的同一问题,急救站(点)超过三次仍未改正。6 .定期复审不合格或连续出现三次质控管理不合格。7 .私设或与他人合作设置120以外的呼救信息平台、接受第三方指挥调度并私自出诊和对外转出急救信息。8.虚假操作车载终端设备软件或谎报车辆损坏暂停院前医疗急救服务,全年累计满五次。附表L贵州省院前医疗急救网络医院急救站(点)申报表附表2贵州省院前医疗急救网络医院急救站(点)入网现场评审表附表3.贵州省院前医疗急救网络医院急救站(点)入网评(复)审表附表4.贵州省院前医疗急救网络医院急救站(点)救护车车载急救设施设备和药品配置表附表5.贵州省院前医疗急救网络医院急救站(点)协议(模板)附表6.院前医疗急救相关工作流程贵州省院前医疗急救网络医院急救站(点)申报表医疗机构地址:医院办公室值班电话:急诊科值班电话:填报日期: 年 月 日医疗机构名称:医院院长姓名及电话:分管院长姓名及电话:急诊科主任姓名及电话:一、基本情况(一)基本信息1 .医院是否独立法人是否口法人代表(单位负责人)2 .非独立法人挂靠单位名称医疗机构等级3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是否独立核算是口否口4 .医院登记注册类型公立医院民营医院其他口 否否否否否否5 .医院所在地是否民族自治地方是6 .急诊科是否为医院重点科室是口7 .急诊科是否独立承担院前医疗急救工作是8 .急诊科是否参加过重大灾害或重大事故医疗救援是口9 .急诊科是否有急救规范救治流程是10 .急诊科是否有各种应急预案或定期应急演练是口11 .急诊科是否组织或参加过救护知识培训进机关、社区、学校、农村、企业等相关活动。是口否口12 .医院是否建设有直升机临时起降点是口否口(二)院前医疗急救人员信息指标名称数量(人)编制聘用借用在岗总人数卫生技术人员其中:执业医师执业助理医师注册护士驾驶员担架员注:本表急诊科是指医院开展院前医疗急救业务科室;在岗总人数为填表时实际人数。(三)车辆信息车辆类别车辆情况车牌号码购置时间目前车况抢救监护型救护车普通型(转运)救护车防护监护型(负压)救护车其他类型救护车申请理由:单位负责人意见:签字并盖章:年月日卫生健康行政部门意见:签字并盖章:年月日贵州省院前医疗急救网络医!凭急救站(点)入网现场检查表年月H医疗机构名称医疗机构地址医院院长姓名及电话分管院长姓名及电话急诊科主任姓名及电话急诊科值班电话救护车车辆类别车辆情况车牌号码购置时间已行驶里程(Km)目前车况抢救监护型救护车普通型(转运)救护车防护监护型(负压)救护车其他类型救护车急救设备与器材(带*号为必备)序号名称数量序号名称数量1*除颤仪(可选自动体外除颤器)7*吸痰器(便携式)2*心电监护仪8*氧气瓶(IOL车载)3*心电图机9*铲式担架4*简易呼吸器(含口咽通气管)10*上车担架5*听诊器11*体温计6*血压计12*快速血糖测试仪13夹板(骨折固定)16微量注射泵14可调节颈托17便携式呼吸机15气管插管箱(含配件)18出诊药箱工作人员学历结构(填写最高学历)硕士研究生及以上本科专科中专无学历医师护士驾驶员担架员工作人员技术职称结构正高副高中级初级无职称医师护士技师高技工中技工初技工无职称驾驶员驾驶资格AlA2A3BlB2C驾驶员担架员急救站通讯系统分站电话数量(对讲机)视频监控设备(套)急救分站接警系统软件车载定位系统(套)现场检查专家组意见:卫生健康行政部门意见:组长签名:盖章年月日年月日贵州省院前医疗急救网络医院急救站(点)入网评(复)审表院前医疗急救网络医院急救站(点)考核项目考核明细得分备注一、救护车辆(13分)1、救护车物资、设备配备:(每缺一项扣1分,车载急救设施设备和药品配置参照附件3)(10分)注:入网考核总分100分,60分以上为合格,60分以下为不合格。2、每辆救护车配备50张检伤分类卡(1分)3、车内药品、物资设备有账单,帐物相符,班班交接,有签字(1分)4、车内卫生整洁,物品摆放整齐,医护人员应熟知各种物品的安放位置(1分)二、急救站(点)(22分)1、从事院前医疗急救工作人员服装、车辆外观标识统一(2分)2、有救护车、急救器材设备、急救药品等管理规章制度及急救设备的操作流程(3分)3、管理体系、设备配备、急救车辆:(每缺一项扣1分,详见贵州省院前医疗急救网络医院急救站(点)建设指南(试行)(10分)4、抢救室床位不少于2张、观察室病床不少于10张(2分)5、急救流程相对合理,并设有救护车通道和专用停靠处;应设下列科室:(共5分,每缺一项扣1分,流程不合理直接扣除5分)接诊分诊台、急诊诊室、处置室、抢救室、观察室、药房、收费室、化验室、影像科。(5分)三、急救出车(5分)1、出车时间在收到指令3分钟内(3分)2、驾驶员出车严格遵守相关规定和操作流程,如不得虚假操作提前点击“驶向现场”(2分)四、急救人员(15分)1、从事院前医疗急救的医生和护士(医疗救护人员)应按有关法律法规要求取得国家认可的执业资格。上岗前还应进行相关规章制度、院前医疗急救知识等培训,经县级以上急救中心考核合格后上岗(无执业资格取消评选资格,取得资格但未进行相关培训和考核,扣5分)。(5分)2、从事院前医疗急救的驾驶员应取得相应车型机动车驾驶证(原则上要求B类以上驾驶证)、驾龄3年以上、身心健康。上岗前需进行相关规章制度、院前医疗急救基本知识等培训1,经县级以上急救中心培训考核合格后上岗(无相应资格取消评选资格,取得资格但未进行相关培训和考核,扣5分)。(5分)3、院前医疗急救人员按规定在指定终端软件上操作上下班(1分)4、院前医疗急救人员出诊后立即与病家联系,进一步核实具体位置及病人情况(1分)5、院前医疗急救值班人员坚守岗位(1分)6、出诊人员(医生、护士、司机)配备齐全(1分)7、出诊携带派车单(1分)五、业务考核(20分)1、急救技能操作。成人心肺复苏基础生命支持、创伤止血技术等。(5分)2、急救设备操作。呼吸机、除颤仪、心电图机、脊柱版担架搬运等。(5分)3、院前医疗急救管理办法及院前医疗急救人员工作规范及岗位职责等内容问答(5分)4、院前医疗急救知识试题答卷(5分)六、重大突发事件(15分)1、有重大突发事件应急预案(5分)2、设置重大突发事件信息上报人员(5分)3、药品、物资储备情况(能同时满足10人以上伤病员使用)及功能状态(5分)七、院感质量控制(10分)1、救护车按院感要求消毒,有日常消毒记录,并放置相应救护车内(5分)2、院前医疗急救医护人员掌握院感知识及个人防护知识(5分)评审人员签字贵州省院前医疗急救网络医院急救站(点)救护车车载急救设施设备和药品配置表根据院前医疗急救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救护车标准(WS/T292-2008)的有关规定,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配置表。其中,普通型(转运)救护车指配有基础治疗药品和监护设备,能对现场或转运过程中的伤病员进行一般救治的救护车;抢救监护型救护车指配有院前重症监护应用的高级治疗和监护设备,能对现场或运送过程中的伤病员进行紧急救治的救护车;防护监护型(负压)救护车指用于救治、监护和转运传染病人的救护车;其他特殊型救护车指用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突发灾害事故现场,实施应急医疗救援工作及具有特殊医疗用途的救护车。特殊型救护车包括救援指挥车、救援保障救护车、婴幼儿救护车、诊疗救护车等。救护车配置包括药品、医疗耗材、诊疗设备与器材、搬运设备、个人防护用品、车载通信设备等,应适应于所有年龄组的伤病员。各地可结合实际,增加或调整药品和设备配置,并根据相关清单使用和更新。防护监护型(负压)救护车相关配置参照监护型救护车,特殊用途型救护车可按需配备。一、普通型(转运)救护车药品配置清单序号药名规格数量(一)抢救用药1*盐酸肾上腺素针Img5支2*尼可刹米针375mg2支3*盐酸多巴胺针20mg5支4*硫酸阿托品针0.5mg5支5*地塞米松磷酸钠针IOmg5支6盐酸洛贝林注射液3mg5支7*2%盐酸利多卡因针IOmg5支(二)止血药8氨甲环酸粉针0.5g5支(三)心血管用药9*心痛定片硝苯地平IOmg*1001瓶(四)水、电解质及酸碱调节药10*0.9%氯化钠注射液100ml5袋11*5%葡萄糖注射液250ml5袋12乳酸钠林格氏液500ml5瓶135%碳酸氢钠注射液250ml2瓶14注射用水100ml5瓶(五)消毒剂15*聚维酮碘100ml2瓶16*75%酒精100ml2瓶17*3%过氧化氢溶液100ml2瓶(六)解毒药18氯解磷定0.5g5支19长托宁Img5支注:带*号为必备二、抢救监护型救护车药品配置清单序号药名规格数量(一)抢救用药1*盐酸肾上腺素针Img10支2*盐酸异丙肾上腺素注射液Img10支3*尼可刹米针375mg10支4*盐酸多巴胺针20mg10支5*硫酸阿托品针0.5mg10支6*地塞米松磷酸钠针5mg10支7*速尿针吠塞米针20mg10支8*硝酸甘油针5mg5支9*硝酸甘油含片5mg2瓶10西地兰针毛花甘丙0.4mg5支11*盐酸洛贝林注射液3mg10支12*胺碘嗣注射液150mg5支13*50%葡萄糖针20ml10支14*氨茶碱针0.25g5支15激素类平喘气雾剂瓶1瓶(二)麻醉药16*2%盐酸利多卡因针0.4mg5支(三)止血药17氨甲环酸针0.5g5支18明胶海绵盒2盒(四)心血管用药19心痛定片硝苯地平IOmg*100片2瓶20米力农注射液5mlSmg5支21盐酸多巴酚丁胺注射液2ml:20mg10支(五)水、电解质及酸碱调节药22复方电解质注射液(三)500ml5袋23*10%氯化钾针IOml5支24*0.9%氯化钠注射液100ml5袋25*0.9%氯化钠注射液250ml5袋26*5%葡萄糖注射液250ml5袋27*乳酸钠林格氏液500nl5瓶28碳酸氢钠片0.1g100片29*5%碳酸氢钠注射液250ml5瓶(六)抗过敏药30*盐酸异丙嗪针50mg5支31西替利嗪片IOmg2盒(七)抗菌药物(此项不作要求可选配)32头狗曲松Ig5支33左氧氟沙星0,2*12片10盒34左氧氟沙星注射液0.2g10瓶35甲硝唾注射液0.5g10瓶36阿莫西林片0.5g5盒(八)消毒剂37*聚维酮碘100ml5瓶38*75%酒精100ml5瓶39*创口贴片50片40*3%过氧化氢溶液100ml5瓶(九)止痛药41布洛芬混悬液瓶2瓶42双氯芬酸钠栓剂50ml2盒(十)解表药(此项不作要求可选配)43蕾香正气液IOml2盒44连花清瘟颗粒(胶囊)6g*10袋2盒(十一)抗毒素45破伤风免疫球蛋白支豉(十二)代血浆46羟乙基淀粉溶液500ml5瓶(十三)解毒药47阿托品0.5mg5支48亚甲蓝(美蓝)20mg5支49亚硝酸钠0.3g5支50二筑丙磺钠0.125g5支51依地酸钙钠Ig5支52乙酰胺2.5g5支53水飞蓟宾胶囊盒2盒54维生素Kl针IOmg10支55纳洛酮针4mg5支56氯解磷定0.5g5支57长托宁Img5支注:带*号为必备(三)普通型(转运)救护车诊疗设备与器材配置清单设备名称数量设备名称数量*吸痰器(便携式)1台*氧气瓶(IoL车载)2个*快速血糖测定仪1台*氧气瓶(2-4L便携式)/氧气袋1个*除颤仪(可选自动体外除颤器)1台镜子1把*多参数心电监护仪1台敷料剪1把*心电图机1价开口器1个*简易呼吸器(含口咽通气管)1个舌钳1把*听诊器1副电筒1分*血压计1个旋压式止血带1根*止血钳1把环甲膜穿刺包1套*体温计1支头部固定器1套*导尿包1个负压担架1套产包1个脊柱固定板/短脊板1个*出诊药箱1个注:带*号为必备四、抢救监护型救护车诊疗设备与器材配置清单设备名称数量设备名称数量*便携式呼吸机(含配件)1台*氧气瓶(IOL车载式)2个*气管插管箱(含配件)1套*氧气瓶(2-4L便携式)1个*吸痰器(便携式)1台*快速血糖测定仪1台*除颤仪(可选自动体外除颤器)1台*心电图机1台*多参数心电监护仪1台多普勒胎心监护仪1台*简易呼吸器(含口咽通气管)1台微量注射泵1台*血压计1个*加压输液装置1套*听诊器1副*电筒1台*体温计1支*镜子1把*止血钳1把*敷料剪1把*舌钳1把*开口器1个旋压式止血带1根楼梯担架1个胸腔引流装置1套经皮气管

    注意事项

    本文(贵州省院前医疗急救网络建设指南(试行)(征求意见稿.docx)为本站会员(李司机)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