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PPT文档下载  

    《自考矫正教育》第四讲矫正教育理论基础.ppt

    • 资源ID:6039327       资源大小:474KB        全文页数:41页
    • 资源格式: PPT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自考矫正教育》第四讲矫正教育理论基础.ppt

    矫正教育的理论基础 第4讲,一、矫正教育的哲学基础二、矫正教育心理学基础三、矫正教育社会学基础四、矫正教育教育学基础,崇法尚德 求真求实,本次课内容,一、矫正教育前提和基础的哲学思考,(一)矫正教育的对象是人,人的实践本质及其可塑性是矫正教育的认识前提。人是具有自然属性、社会属性和精神属性的统一体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类的进化、人的进步与发展,都是与其社会实践本质联系在一起的。,人类进化简图,1000年后的人类,人在社会实践中,在改造客观世界的过程中能动地改造人自身。人的遗传素质是个人发展的物质前提和必要条件;环境是人社会实践活动的联系与影响的中介;只有人作为主体参与的各种社会实践性活动,才是人发展的决定性因素。矫正教育对象本身也是这种实践的主体,如果没有矫正教育对象的积极参与和主动实践,矫正教育活动就不会具有如此深刻的意义与价值。,(三)唯物史观关于矫正教育实践性的论证,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世界是不断发展变化的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内因、外因),三、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矫正教育方法论意义,第一,坚持尊重客观规律、尊重矫正教育对象、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统一。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又具有能动的反作用。,三、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矫正教育方法论意义,第二,坚持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用全面的、发展的、矛盾的观点指导矫正教育工作和改革。联系和发展是唯物辩证法的两大总特征,三、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矫正教育方法论意义,第三,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开展矫正教育创新实践。,三、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矫正教育方法论意义,第四,树立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全面推进面向现代化、面向未来的矫正教育。,第二节 矫正教育的心理学基础,一、矫正教育学与心理学的关系二、与矫正教育相关的心理学理论三、心理学理论对矫正教育的启示,二、与矫正教育相关的心理学理论,(一)条件反射理论(二)社会学习理论(三)差异交往理论(四)精神分析理论,(一)条件反射理论 包括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反射和操作性条件反射两种。,(二)社会学习理论的创始人是美国新行为主义心理学家阿伯特班杜拉提出的,他于1977年出版的社会学习心理学一书,是社会学习理论及其研究成果的总结性的著作。社会学习是个体为满足社会需要而掌握社会知识、经验和行为规范以及技能的过程。班杜拉将社会学习分为直接学习和观察学习两种形式。,观察学习是行为获得的基本方法,学习既是反映过程,也是认知过程,还是自我调节过程;人的复杂行为,是通过观察、模仿、再经认知过程运作而不断形成的;,(三)差异交往理论是美国犯罪学家萨瑟兰在其1939年出版的代表作犯罪学原理中提出的犯罪学理论。萨瑟兰认为,与其他一切社会行为一样,越轨行为也是从别人那里学来的。每一个人都会受到遵从和越轨行为的双重影响。人的行为不是自发的,而是有选择性,一个人犯罪行为的形成,主要是选择了同有犯罪行为的人交往并从中学习和模仿的结果。“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四)精神分析理论是由奥地利精神病学家弗洛伊德(1856-1937)于19世纪末创立的心理学流派。其理论主要包括潜意识论、人格结构理论、人格发展理论、本能论、焦虑论等。精神分析理论要点:人的心理活动分为意识、前意识和潜意识(又称无意识)三个部分,三、心理学理论对矫正教育的启示,(一)条件反射理论为矫正教育提供了技术手段(二)社会学习理论丰富了矫正教育的实现途径(三)差异交往理论可以促进矫正教育场所的文化环境建设(四)精神分析理论奠定了心理矫治工作的分析基础,一、矫正教育的哲学基础二、矫正教育心理学基础三、矫正教育社会学基础四、矫正教育教育学基础,崇法尚德 求真求实,本次课内容,第三节 矫正教育的社会学基础,一、矫正教育学与社会学的关系二、矫正教育与社会化三、社会学理论对矫正教育的启示,一、矫正教育学与社会学的关系,犯罪是一种社会现象,因此,用社会学的视角研究犯罪原因及其治理就成为犯罪社会学的学科使命。社会学理论在进行犯罪原因分析的基础上,针对越轨行为的预防和犯罪的控制提出了系统的对策,其中就包括矫正教育。矫正教育机制的核心就是实现使违法犯罪人复归社会的再社会化。,犯罪社会学家认为,犯罪人的犯罪动机和犯罪行为是在社会中形成的既然在社会中迷失了方向,只有让他们回到社会才能真正重塑人生。犯罪社会学理论认为,个体违法犯罪是社会化特别是法律社会化过程的缺陷或障碍导致的。因此,矫正教育的核心目标是促使其重新社会化。美国社会学家库利指出,人类本性是最容易变化的,因为导致行为的本性,随着外部影响的变化而在道德或其他意义上都是变化的一切取决于人性如何被唤醒和运用人类本性最基本的特点就是可教育性。,社会学中所讲的社会化,主要是指人的社会化。人的社会化是一个人学习社会的文化、增加自己的社会性、由生物人变为社会人的过程。犯罪社会学家认为,犯罪人的犯罪动机和犯罪行为是在社会中形成的既然在社会中迷失了方向,只有让他们回到社会才能真正重塑人生。,二、矫正教育与社会化,“既然人的性格是由环境造成的,那就必须使环境成为合乎人性的环境。既然人天生就是社会的动物,那他就只有在社会中才能发展自己的天性”-卡尔马克思-,社会化的基本方式是个人经过一定的社会学习和社会生活实践,接受社会教化,将一定的社会文化、价值观、社会规范和行为方式等转化为自身稳定的人格特质和行为反应模式的过程。而再社会化,则是用补偿教育或强制方式对个体实行与其原有的社会化过程不同的再教化过程。其基本类型有两种:其一是主动再社会化,其二是强制再社会化,再社会化是矫正教育重要机制欲核心价值。,复归社会的理论认为实现违法犯罪人员的再社会化并顺利回归社会的目标,是离不开现实社会的,要塑造一个人符合社会正常生活的信念和人格,就必须保持与社会的互动联系。违法犯罪是社会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产物,因此,只有在由多种社会关系构成的特定环境中,才能培养起他们的社会角色意识、社会规范化的交往方式和行为模式,只有充分调动社会一切积极因素,合力救助、教育和矫治违法犯罪分子,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再社会化是指针对社会化过程出现问题与缺陷的对象,用补偿教育或强制方式对其进行的与其原有社会化不同的再教化过程。包括:社会规范再社会化社会意识再社会化社会角色再社会化社会行为方式再社会化,矫正教育的社会学基础,一、越轨理论 越轨的原因主要有 1 文化冲突理论 2 亚文化理论 3 标签理论 4 差异交往理论,矫正教育的社会学基础,一、社会互动理论主要有 1 符号互动论 2 社会交换论 3 拟据论,第四节 教育学基础,一、与矫正教育相关的教育理论二、教育学理论对矫正教育的意义,为什么要上学?,1920年的一天,在印度加尔格达西南的一个小城附近,一位牧师救下了两个由狼抚养长大的女孩儿。这两个女孩,大的大约七、八岁,起名为卡玛娜,活到了十七岁;小的不到两岁,不到一年后就死在了孤儿院里。卡玛娜不喜欢穿衣服,给她穿上衣服她就撕下来;用四肢爬行,喜欢白天缩在黑暗的角落里睡觉,夜里则象狼一样嚎叫,四处游荡,想逃回丛林。她有许多特征都和狼一样,嗅觉特别灵敏,用鼻子四处嗅闻寻找食物。喜欢吃生肉,而且吃的时候要把肉扔在地上才吃,不用手拿,也不吃素食。牙齿特别尖利,耳朵还能抖动。她十五岁时的智力水平大致相当于三岁半的儿童。,为啥行人乱穿马路?,建文帝朱允炆次子,朱文圭gu(公元1401-1457年),靖难之变时,年仅两岁,城破后被幽禁在中都广安宫。直至明英宗复辟,怜惜他无辜被囚,遂将他释放,让他回到安徽凤阳老家居住,并派宦官20人、婢妾10余人给他差使,婚娶出入听随自便。但不久,获得自由的朱文圭又因病去世,年寿57岁。由于几十年不和外界接触 所以成了痴傻,连牛马都不认识。,一、与矫正教育相关的教育理论,1、课程2、教学论3、德育论,二 教育学理论对矫正教育的意义,1、对个体发展的促进功能使教育成为矫正工作的基本手段2、教学论有助于提高矫正教育的课堂化教学效果3、德育论能够拓宽与深化矫正教育对象的思想教育,思考,如何理解“罪犯是可以改造的”这一矫正教育的基础性命题?,

    注意事项

    本文(《自考矫正教育》第四讲矫正教育理论基础.ppt)为本站会员(牧羊曲112)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