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PPT文档下载  

    哲学概况与唯物论.ppt

    • 资源ID:5946218       资源大小:767KB        全文页数:96页
    • 资源格式: PPT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哲学概况与唯物论.ppt

    哲学概况与辩证唯物论、认识论,专题复习之六,命题特色从命题内容上看,考查的重点有:哲学基本派别及观点、一切从实际出发、意识的能动作用、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实践和认识的关系、认识发展的规律。,从考查形式上看,既有选择题,也有主观题。在复习备考中要注意:通过引文的形式考查对哲学基本问题和派别的理解。本专题内容可依托的热点材料有:中国宏观调控政策的变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等。,知识网络构建,主干知识整合一、哲学基础理论(了解)哲学与生活的关系。(理解)哲学是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理解)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了解)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生活与哲学的关系(1)哲学就在我们身边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人类的两项基本活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2)哲学就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哲学是一种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其本义就是爱智慧或追求智慧。哲学的任务就在于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世界观与哲学的关系世界观、哲学区别:1.含义:世界观-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哲学-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2.特点:世界观是零散的、自发形成的。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自觉形成的。3.存在:世界观人人都有,哲学不是人人都有的.,联系哲学与世界现的研究对象都是整个世界哲学以世界观为内容,世界观以哲学为最高表现注意:哲学和世界观都有科学和非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关系,哲学和具体学科的关系1.区别:研究对象不同:具体科学研究世界某一具体领域的本质和规律。哲学研究整个世界的本质和规律.2.联系:(1)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2)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注意:哲学与具体科学是共性与个性、一般与特殊、抽象与具体的关系,不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归纳提升(1)哲学是时代精神的总结和升华:哲学属于思想文化的范畴。哲学是时代的产物。任何哲学都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精神生活的构成部分,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经济和政治在精神上的反映。(2)只有真正的哲学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因为它正确地反映了时代的任务和要求,牢牢地把握住了时代的脉搏,正确地总结和概括了时代的实践经验和认识成果。注意:并不是任何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哲学家可能是真理的发现者,也可能是谬误的制造者。,二、哲学的基本问题(1)是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意识和物质的关系),思维和存在的关系,何者第一性,有无同一性,存在决定思维,思维决定存在,思维能够正确反映存在,思维不能正确反映存在,唯物主义,唯心主义,可知论,不可知论,考向预测考向1哲学的基本问题预测依据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人们在生活和实践活动中首先遇到和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此题结合学习和生活实际考查对哲学基本问题的理解。预测1我们在学习时,要面对和处理学习计划与学习实际之间的关系,企业的经营者要面对和处理企业的经营策略、思想和计划与企业的生产、流通、分配和消费的实际情况之间的关系。这是人们在生活和实践中首先遇到和无法回避的共同的哲学问题,即(),认识和实践的关系问题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意识和物质的辩证关系问题A B C D,解析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也就是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符合题意。意识和物质的辩证关系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对哲学基本问题的一种回答,不选。KEY:B,三、哲学的基本派别(1)是什么: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唯物主义的基本形态:,唯心主义的基本形态,考向2哲学的基本派别预测依据本题考查了我国古代哲学家公孙龙关于“离坚白”的辩论,取材典型,思维能力考查要求高。预测2战国时期哲学家公孙龙辩言,对于一块白色而坚硬的石头,人们可以看得到“白”,但看不到“坚”;可以摸得到“坚”,但摸不到“白”。“白”不一定是石头的“白”,“坚”也不一定是石头的“坚”。故“白”与“坚”都是可以独立于所有白色坚硬的东西而存在的。这一观点是(),客观唯心主义主观唯心主义形而上学的观点辩证的观点A B C D,解析公孙龙认为关于石头不同属性的认识,必须通过相应的感官去感知才能获得,各感官功能不能相互取代,这是正确的。但公孙龙片面强调感官的局限性,否定理性对各种不同感觉的综合能力。这样,就不能把在一定条件下两个相异的简单判断统一起来。在他看来,只能非此即彼,不能亦此亦彼,从而否定了辩证思维的合理性。公孙龙以感官的局限性为由,割裂了事物属性之间的内在联系,并夸大了共性和一般的相对独立性,使共性脱离了个性,一般脱离了个别,认为它们可以独立自存,是一种客观唯心主义观点。KEY:A,【扩展】生活中的客观唯心主义(神秘主义)例如:“8”就是发。喜鹊报喜,乌鸦报丧。慧星出现乃不祥之兆。指纹、手相、星座、生肖、风水决定人的命运。,【扩展】唯物主义一定正确,唯心主义一定错误吗?古代唯物主义和近代唯物主义是根本观点正确,但有一定局限性。唯心主义是根本观点错误,但从局部范围看有一定借鉴意义。,四、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条件:(1)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阶级基础:无产阶级的产生和发展。(2)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有其自然科学基础: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生物进化论三大发现和自然科学的其他巨大进步。(3)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德国的古典哲学,主要是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1)第一次实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统一,唯物辩证的自然观和唯物辩证的历史观的有机统一。(2)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了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五.辩证唯物主义的基础知识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含义: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正确理解物质的概念从物质的含义可以看出物质具有的属性:1)客观实在性:坚持彻底的唯物主义一元论,与唯心主义和二元论划清界限。2)可知性:坚持辩证唯物主义的可知论,与不可知论划清界限。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物质和物质具体形态的关系:物质与物质的具体形态的关系是一般与特殊、共性与个性的关系。,注意:物质与物质具体形态的区别、联系1)物质与物质的具体形态的联系:物质是从各种物质的具体形态中概括和总结出来的,物质只能存在于物质的具体形态之中,具体物质形态是物质的表现。2)物质与物质的具体形态的区别:物质不能被创造、改变和消灭,而物质的具体形态则可以被人创造、改变和消灭。,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1)自然界是物质的。(2)人类社会具有物质性。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一个客观的物质体系。构成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基本要素是地理环境、人口因素、生产方式。这三者都是客观的物质的要素。这些要素的客观性,集中体现了人类社会的物质性。(3)人的意识一开始就是社会的产物,它是在劳动中伴随着人和人类社会一起产生的。因此,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考向3世界的物质性原理预测依据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之一。要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就必须正确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承认自然的客观性,尊重自然规律。此题具有现实意义。预测3图为呵护共同的家园地球的宣传画,它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A我们要懂得服从自然、顺从自然B我们要承认自然的客观性,尊重自然规律C整体具有部分所不具有的功能D我们要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解析呵护共同的家园 地球给我们的启示是要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B项符合题意。KEY:B,六.哲学上运动的概念、物质和运动的关系(1)哲学上所讲的运动是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2)物质和运动的关系:密切联系,不可分割的。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物质离不开运动)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运动离不开物质)反对两种错误倾向:离开运动谈物质会导致形而上学;离开物质谈运动会导致唯心主义。注意:物质的唯一特性或者根本特性是客观实在性,物质的根本属性是运动。,运动和静止的关系1.运动、静止区别:含义不同:哲学上所讲的运动是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静止的含义,一方面,事物在它发展的一定阶段和一定时期,其根本性质没有发生变化。另一方面,物体相对于某一参照系来说没有发生某种运动,或者说物体在一定条件和范围内没有进行某种特殊的运动。特点不同:运动是无条件的、绝对的、永恒的,静止是有条件的、相对的、暂时的。,2.联系:运动和静止时辩证统一的,二者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静止是一种不显著的运动,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世界上一切事物的存在和发展,都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这一原理要求我们不能分割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关系,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是形而上学的不变论,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导致相对主义和诡辩论。,七.规律规律的含义: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的思维,其运动变化和发展都是有规律的。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的方法论要求:必须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而不能违背规律。否则,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人们可以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归纳提升: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关系原理内容: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在客观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认识和利用规律的必要条件;尊重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和基础。,方法论:既要尊重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把二者有机结合起来。反对:反对否认规律的客观性和企图创造规律或消灭规律的唯心主义观点,反对不讲科学,不顾客观规律的冒险盲干的主观主义。,考向4规律的客观性预测依据题目以古诗文的形式考查哲学道理,是高考常见的命题形式。预测4“在天之变,日月薄蚀。四十二月一蚀。五十六子月亦一蚀。蚀有常数,不在政治。百变千灾,皆同一状,未必人君政教所致。”下列观点与材料所体现的思想一致的是()A“道法自然”B“因果报应”“生死轮回”C“天行有常”D“君权神授”“天人感应”,解析材料体现了规律的客观性道理,C项符合题意。KEY:C,八.意识、物质与意识 什么是意识(1)从意识的起源看,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意识一开始就是劳动的产物,社会的产物。(2)从意识的生理基础看,意识是人脑的机能。人脑的复杂性和组织的严密性,决定了它有产生意识的物质基础。意识活动是通过人脑对外界刺激的一系列反射活动实现的。(3)从意识的内容看,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像。意识的本质: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主观映像。,考向5意识的本质预测依据上海世博会会徽图案似汉字如三口之家新颖别致,本题以上海世博会会徽图案的含义为材料考查意识的本质,能很好地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预测52010年上海世博会会徽图案以中国汉字“世”字书法创意为形,寓意三人合臂相拥,状似美满幸福、相携同乐的家庭,也可抽象为“你、我、他”广义的人类,表达了世博会“理解、沟通、欢聚、合作”的理念。世博会会徽的设计体现了(),A意识是大脑特有的机能B意识活动具有客观实在性C意识活动具有主观随意性D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解析意识是人脑特有的机能,不是大脑,A错误。意识具有主观能动性,B、C观点错误。KEY:D,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1)原理内容:物质决定意识,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意识是对物质的反映。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意识能正确的反映世界,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正确的意识能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会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注意:物质的决定作用和意识的能动作用的地位是不一样的。物质的决定作用是前提和基础,是第一性的;意识的能动作用是第二性的,意识的能动作用要受到物质决定作用的制约。,(2)方法论要求: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要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归纳提升: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哲学依据第一,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第二,事物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是客观的,又是可以认识和利用的。,怎么样第一,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探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第二,把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第三,反对两种错误: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意志主义;片面强调客观条件,安于现状、无所作为的思想。,考向6一切从实际出发预测依据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做到主观和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本题以选举法修改为背景材料,联系热点考查了这一重要原理。预测6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发展,农村经济文化水平大幅提高,社会结构产生深刻变化。同时,我国各级人大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人民民主专政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不断巩固和扩大。在此基础上,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通过了选举法修正案,城乡按相同人口比例选举人大代表。这体现了(),解析我国工业化、城镇化发展,农村经济文化水平大幅提高,社会结构产生深刻变化,反映了当今我国的客观实际。根据这一客观实际,我国对选举法进行相应修改,体现了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故B符合题意。A、C、D与题意不符。KEY:B,意识的能动作用(1)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意识活动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是人能够认识世界的重要条件。,(2)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有指导作用。人在意识的指导下,能动地改造世界,即通过实践把意识中的东西变成现实的东西。注意:意识的反作用必须通过实践,意识不能直接作用于客观事物。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有调节和控制作用。意识活动依赖于人体的生理过程,意识活动对生理过程又具有反作用。高昂的精神可以催人向上,使人奋进;萎靡的精神会使人悲观,丧失斗志。注意:精神不是万能的,但没有精神是万万不能的。,九.认识论(理解)实践的基本含义和特点。(说明)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理解)真理的含义和真理的客观性、具体性、条件性。(理解)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坚持在实践中不断追求真理。,实践的基本含义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物质性活动。它有两层基本含义:其一,凡是实践,都是以人为主体、以客观事物为对象的物质性活动;其二,实践是一种直接现实性活动,它可以把人们头脑中的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实践的特点(1)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这首先是由实践的构成基本要素(实践的主体、实践的手段和实践的对象)的客观性决定的。同时,实践活动的过程及其结果也受到客观事物及其运动规律的制约,因而也具有客观性。(2)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实践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3)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实践的社会性是指实践不是单个人的孤立的活动,而是处于一定社会关系中的人的活动。,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内容:(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注意:人们获得知识的途径有两个,参与实践获得的直接经验和学习间接经验。但归根到底都来源于实践。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人们在实践中不断遇到新问题、产生新要求,推动人们进行新的探索和研究;实践的发展为人们提供了日益完备的认识工具;实践锻炼和提高人的认识能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通过实践,人们把指导自己实践的认识和实践所产生的结果加以对照,从而检验认识是否正确地反映了客观事物。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2)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能够促进实践的发展,科学理论对实践具有重大指导作用;错误的认识会阻碍实践的发展。方法论要求:我们要重视实践,积极参加实践活动。我们要树立正确的认识,充分发挥科学理论的作用。,考向预测考向7实践决定认识预测依据实践决定认识是认识论的重要原理,也是高考考查的重点。预测7“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下列古语中与此蕴含哲理相同的是()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及之而后知,履之而后艰A B C D,解析材料中的名句说明实践是认识的来源,与此哲理相同。KEY:B,真理的含义与特性(1)真理的含义: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一种认识符合客观对象就是真理,否则就是谬误。,(2)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真理的内容具有客观性,不依赖于人的主观意志;检验真理的标准是客观的社会实践。真理面前人人平等.由于人们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不同,每个人得知识结构,认识能力和认识水平不同,对同一个确定对象会有不同的认识,但是,其中只能有一种正确的认识,即只能有一个真理。真理面前人人平等。,(3)真理是具体的。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过程来说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如果人们不顾过程的推移,不随着历史条件的变化而丰富、发展和完善真理,真理都会转化为谬误。(4)真理是有条件的。任何真理都有自己的使用条件和范围。如果超出这个条件和范围,真理就会成为谬误。,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1)认识具有反复性: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人们追求真理不是一帆风顺的过程。认识主体的限制:人们认识受到具体实践水平的限制,受立场、观点、方法和知识水平的限制、思维能力、生理素质限制。认识客体的限制:客观事物是复杂的,变化的,本质的暴露要有过程,决定人们对事物的正确认识经过实践、认识,再认识再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2)认识具有无限性,人们的认识经历着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循环往复以至无穷,人类认识是无限发展的,人们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认识的对象:物质世界的无限性认识的主体:人类世代的延续性认识的基础:实践的不断发展,考向8认识的反复性和无限性预测依据近年来,世界各地地震活动频繁,给人们的生命财产造成极大危害。能否准确预测地震,成为人们关注的社会问题。预测8 专家指出,全球已进入地震多发期。当前人们还不能准确预测地震发生的时间、地点和强度,世人还在为地震困扰。这说明()有些事物的产生和发展还不能预知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认识是客观的物质性的活动人类认识运动是永无止境的A B C D,解析认识是主观能动性的活动,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KEY:C,(3)认识具有上升性,人们的认识是一种波浪式的前进或螺旋式的上升。真理是在不断发展中超越自身。看下面一幅漫画,回答问题。,晚了一步,漫画的主题“晚了一步”体现了认识()A.是实践的目的 B.总是超前于实践 C.总是落后于实践 D.是对实践经验的总结,D,时政热点聚焦推进区域发展,实现经济社会持续发展背景材料材料一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阐述2009年12月5日至7日在北京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继续实施西部大开发、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中部地区崛起、东部地区率先发展的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在2010年,国家已先后批准了13个区域发展规划,现在国家的区域发展布局已经是全面开花:从南到北、从东到西、从沿海到内地,中国区域经济已呈现多极发展、齐头并进的态势。,材料二进一步全面振兴东北等老工业基地(1)2009年9月9日国务院通过了关于进一步实施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的若干意见。会议指出,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要坚定不移的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方针政策和一揽子计划,努力实现新的跨越,加快形成具有独特优势和竞争力的新的增长极,为全国经济发展作出更大贡献。(2)2009年11月16日,国务院正式批复中国图们江区域合作开发规划纲要以长吉图为开发开放先导区。此举标志着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建设已上升为国家战略,成为迄今唯一一个国家批准实施的沿边开发开放区域。,材料三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规划2009年9月23日,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并原则通过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规划。规划明确,2015年前,国家将集中政策、资源、资金从8个方面力促“中部崛起”发展战略向纵深推进。规划提出了到2015年中部地区崛起的4大目标:一是经济发展水平显著提高。二是经济发展活力进一步增强。三是可持续发展能力明显提升。四是和谐社会建设取得新进展。,材料四西部大开发十周年2009年,是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十周年。十年来,西部大开发取得了巨大的成就。10年之后,中国政府再次吹响开发西部的号角。温家宝宣布,中国政府“正在研究制定新的10年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的政策”,计划今年西部大开发新开工18项重点工程,投资总规模为4 689亿元。努力把西部地区建设成为现代产业发展的重要集聚区域、统筹城乡改革发展的示范区域、生态文明建设的先行区域,加快构建具有全局和战略意义的新的经济增长极。,材料五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积极推进黄河三角洲建设2009年11月23日,国务院正式批复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黄河三角洲地区的发展成为国家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到2015年,基本形成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承载力相适应的高效生态经济发展新模式;到2020年,率先建成经济繁荣、环境优美、生活富裕的国家级高效生态经济区。,材料六2010年5月24日,国务院正式批准实施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这是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推进长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发200830号)、进一步提升长江三角洲地区整体实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重大决策部署,是深入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促进全国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又一重要举措。国务院在批复中强调,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人民政府要加强对规划实施的组织领导,制定实施方案,完善工作机制,落实工作责任,抓紧推进相关工作。国务院有关部门要按照职能分工,加强对规划实施的指导,研究制定贯彻落实规划的具体措施,在专项规划编制、项目安排、体制创新等方面给予积极支持,为促进长江三角洲地区加快发展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命题视角经济生活知识分析1从经济生活角度,说明为什么要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1)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实现共同富裕。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有利于实现共同富裕。(2)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市场经济具有开放性的特点,共建经济区,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有利于开拓和培育国内统一市场,实现经济优势互补和资源的合理配置。,(3)促进经济增长是国家宏观调控的主要任务和目标。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体现了国家宏观调控,能促进生产力合理布局,促进经济增长。(4)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有利于区域内分工协作,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5)可以扩大投资和消费需求,扩大内需,增加就业,推动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6)有利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2到2020年,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将建设成海洋经济发达、科技先行、产业优势突出、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在国内外有重要影响的蓝色经济区。从经济生活角度,为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提几条合理化建议。(1)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统筹兼顾,实现半岛经济、生态、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2)依靠科技进步和自主创新,实现半岛经济创新发展。(3)以海洋优势产业为主导,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推动半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4)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努力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政治生活知识分析32010年山东省“两会”期间,省长姜大明指出,要着力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用政治生活知识,分析省政府着力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原因。(1)政府具有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提供社会公共服务的职能。着力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可以促进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提高生产力水平,是履行政府职能的要求。(2)我国政府的宗旨是为人民服务,政府工作的基本原则是对人民负责。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符合全省人民的长远和根本利益,也是政府宗旨和原则的要求。,(3)当前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着力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对于提升山东竞争力及中国的综合国力都具有重要意义。,4分析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政治意义。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是我们党坚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要求。表明我们党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能力的提高。对于建立和谐社会,增强综合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5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政府的角色怎样定位才能促进西部地区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1)政府是西部地区经济建设的领导者、组织者和管理者,应当切实履行经济职能,加强宏观调控,统筹规划。(2)政府又是西部地区经济建设的服务者,应当履行好社会公共服务职能,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3)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原则,切实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4)政府应依法行政。应当加强自身建设,提高行政能力和办事效率,更多地运用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减少行政干预。(5)坚持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认真实践“三个代表”思想。,6运用政治生活知识,分析党和政府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中的作用。(1)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过程中,党要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提高党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提高执政和领导水平;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始终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2)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过程中,政府要切实履行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公共服务职能;坚持对人民负责和依法治国原则,制定相关法规,依法行政;转变政府职能,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做到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建设服务政府和责任政府。,生活与哲学知识分析7运用生活与哲学知识说明西部地区怎样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1)要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如环境意识、法律观念、节能意识等。(2)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尊重客观规律。(3)要坚持联系的观点,发展经济要与保护资源和生态环境结合起来。(4)要坚持正确的价值取向,正确处理局部与整体、当前与长远、地方与中央的关系,反对急功近利的做法。(5)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8分析说明我国实施中部崛起的战略思想体现了哪些哲学道理。(1)科学理论对实践活动具有巨大的指导作用,实施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战略,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2)正确的意识对事物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实施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战略要进一步解放思想,进一步更新发展观念,进一步增强创新意识。(3)事物是变化发展的,实施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战略必须加快推进体制创新、机制创新、科技创新。,(4)局部对整体有很大的影响,构成事物的成分在结构和排列次序上发生变化也会引起质变,实施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战略必须加快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5)联系具有普遍性,实施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战略必须着力推动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和谐社会建设共同发展。,9国家着眼全局,立足各地实际,以充分发挥各地比较优势为着力点,陆续批准了一批各具特色的区域发展规划。说明我国推进区域发展规划的辩证法依据。(1)整体与部分密切相连,要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同时还必须重视部分的作用,搞好局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国家着眼全局,批准一系列区域规划,能够推进各区域的协调发展,有利于实现全国经济社会持续协调发展。(2)矛盾具有特殊性,要求我们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国家从各地实际出发批准和实施各具特色的区域规划,做到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创新演练1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要求黄河三角洲的发展要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体现了()黄河三角洲发展要尊重、认识和利用规律黄河三角洲发展要深刻地把握人与自然的联系黄河三角洲发展要追求各自的个性黄河三角洲发展要把高效放在首位A B CD,2西部大开发战略涉及重庆、四川、贵州、云南、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内蒙古、广西等12个省份,这一地区占全国国土面积逾七成,人口约占三成,但上世纪末西部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却只有东部的40%。只有西部地区发展起来了,中国经济才能真正实现协调健康发展。这说明()A整体统率部分,对部分起决定作用B部分影响整体,关键部分在一定条件下对整体的功能有决定作用C部分与整体的关系在一定意义上是要素与系统的关系D主要矛盾规定着事物的性质,KEYS:AB,再见,

    注意事项

    本文(哲学概况与唯物论.ppt)为本站会员(牧羊曲112)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