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PPT文档下载  

    古代诗歌鉴赏之形象基础.ppt

    • 资源ID:5943792       资源大小:408KB        全文页数:68页
    • 资源格式: PPT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古代诗歌鉴赏之形象基础.ppt

    古代诗歌鉴赏,1,古代诗歌鉴赏,古代诗歌鉴赏,2,考纲对古代诗歌鉴赏的要求是:1鉴赏诗歌的形象2鉴赏诗歌的语言3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4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古代诗歌鉴赏,3,首先,先了解古代诗歌的范围:诗:1、古体诗:乐府诗(一般标题上加“歌、行、引、曲、吟”等名称)四言古诗、五言古诗、七言古诗 2、近体诗:绝句(五言、七言)律诗(五言、七言)排律词(诗余、长短句):小令(59字以内)、中调(5990字)、长调(91字以上)曲(词余):散曲:小令、套数(散套、套曲)剧曲:杂剧、传奇,古代诗歌鉴赏,4,一鉴赏诗歌的形象诗歌作品的形象指的是:诗人对现实生活中各种现象加以艺术概括形成的具有一定思想内容和艺术感染力并寄寓着作者生活理想和思想感情的艺术形象。诗歌作品中的人物、事件、自然景物和具体生活环境都是艺术形象。对于叙事诗而言,诗中的“人”和“事”是形象;对于写景诗、状物诗而言,诗中的“景”和“物”是形象;对于抒情诗而言,诗中的抒情主人公(可以是人,也可以是物)就是形象。,古代诗歌鉴赏,5,简言之,形象可分为:人物形象:诗中塑造的客观形象(如长恨歌中的唐玄宗和杨玉环)抒情主人公(即诗人自己,如饮酒中的陶渊明)自然景物形象:写景诗中或杂诗中的景象如陶渊明归园田居中的“丘山”“羁鸟”“旧林”“池鱼”“故渊”,李清照声声慢中的“黄花”“梧桐”“细雨”“黄昏”,还有其他诗歌中的湖光山色、田园桑林、大漠孤城之类客观事物形象:咏物诗中或杂诗中的物象,古代诗歌鉴赏,6,1、鉴赏景物形象诗歌的景物形象是指写景诗或杂诗中的一般景物,而抒情诗往往借助客观事物来表达情感,这种承载主观感情的客观事物也是景物形象。高考对于景物形象的考查分为两类:意象类和意境类。可分为:景物描写(季节、时令、地域等)场面描写(农事、战争、狩猎、离别等)色彩描写。其答题基本思路是:以所写景物的自然属性为依据,挖掘其社会属性(作者借以抒发的感情,表达的寓意等),古代诗歌鉴赏,7,景物形象,它们往往不再是纯自然界的景物,而是融合了诗人主观情思的具体可感的艺术形象,它们常常寄托了诗人对社会生活的感悟和看法。在古诗中,讲究“一切景语皆情语”的天人感应模式,所以我们在鉴赏景或物的形象的同时,往往要联系诗人的形象。这两者是一致的。,如:漫成一首(杜甫)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沙头宿鸟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剌鸣。此诗中明月、风灯、宿鸟、跳鱼等意象有机组合成一幅清幽、静谧的意境,诗句中洋溢着诗人对和平生活的向往和对于自然界生命的热爱,古代诗歌鉴赏,8,景物形象考查分为:意象和意境 1意象 意象是分析、研究诗歌特有的名词,“意”是指诗人的主观情意;“象”是指诗人感受到的客观物象,“意象”即意中之象,融入了诗人情思的形象。一首诗从字面上看是词的连缀,从构思上看是意象的组合,诗人不仅要用意象进行感受和思考,还要用意象来抒发自己内心的情感。如柳宗元的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这首诗中的“千山”“鸟”“孤舟”“蓑笠,翁”“寒江”“雪”,就已经不再是简单的物象,而是熔铸了诗人的感情不屈服于环境,傲然倔强,充满主观情绪意味的意象了。正是这些独特的意象充分地表达了诗人孤愤、倔强的思想感情。又如天净沙秋思中的“枯藤”“老树”“昏鸦”,分属植物和动物,但组合在词中,成为三个叠加意象,表现出一种凄凉、孤寂的情绪。一个具有落寞、寂寥、怀乡等复杂情感的天涯孤旅者跃然纸上。诗歌的意象,是构成优美诗篇的基础,也是读者对诗的审美评价的依据。,古代诗歌鉴赏,9,2意境 意境是衡量诗歌艺术高低的标志,和意象一样都是解读诗歌必不可少的钥匙。王国维曾说:“言气质,言神韵,不如言境界。有境界,本也;气质、神韵末也。有境界二者随之矣。”意境是诗歌的根本。所谓“意”,指诗人的思想感情,是在理解、认识现实生活基础上形成的典型感受,是“情化的理”,又是“蕴理的情”;所谓“境”是诗人所描写的具体景物,即鲜明的生活图画,是从大量的现实生活中提炼出来的,富有特性的艺术形象。“意境”,就是作者的“真感情”与客观景物融为一体而创造出来的感人的艺术境界。诗歌的意境,是诗美的集中体现,是诗歌突出的艺术特征。,古代诗歌鉴赏,10,3意象和意境的区别 意境的范围比较大,通常指整首诗,几句诗,或一句诗所造成的境界;而意象只不过是构成诗歌意境的一些具体的、细小的单位。意境好比一座完整的建筑,意象只是构成该建筑的一些砖石。,古代诗歌鉴赏,11,例:阅读下面两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秋夜独坐(节选)唐王维独坐悲双鬓,空堂欲二更。雨中山果落,灯下草虫鸣。夜深宋周弼虚堂人静不闻更,独坐书床对夜灯。门外不知春雪霁,半峰残月一溪冰。,两诗中均写了夜景,又有所不同,请具体说明。,【答案】王诗写的是“秋夜”,写了山中果落、灯下虫鸣的景象;周诗写的是“春夜”,写了春雪初停、残月挂山、溪水成冰的景象。王诗描写的是动景,周诗描写的是静景。,【解析】高考中诗歌鉴赏尤其注重对诗歌中“景”和“情”及二者关系的考查。对写景设问时,往往要求概括诗歌中写了什么景,景物的特点是什么,用什么手法写的,有什么作用或效果等等。解答时要仔细辨别,深入体味,把握诗歌写景的异同。,古代诗歌鉴赏,12,技巧点拨解题方法1描摹景物不能直译对景物形象的分析要用自己的语言来概括作答,不能直译原诗。要把景物特点点化出来,再写出诗人的心境。如:阅读杜甫的绝句二首(其一),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注】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的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时。,本诗的景物描摹可这样回答:此诗描绘了一派美丽的初春景象:春天阳光普照,四野青绿,江水映日,春风送来花草的馨香,泥融土湿,燕子正繁忙地衔泥筑巢,日丽沙暖,鸳鸯在沙洲上静睡不动。这是一幅明净绚丽的春景图。表现了诗人结束奔波流离,生活安定后愉悦闲适的心境。,古代诗歌鉴赏,13,2景物意象要与感情、技巧结合分析不能单纯地分析景物形象,景物形象要附在诗人的感情上,有时也附在写作技巧上。如:阅读张可久的双调清江引,简要分析这首诗的意境。西风信来家万里,问我归期未?雁啼红叶天,人醉黄花地,芭蕉雨声秋梦里。,这里就需要景物形象与感情和写法结合分析:这首诗取西风、雁啼、红叶、黄花、芭蕉和秋雨等一系列富有季节特征的景物,渲染出一种深厚的秋意,萧瑟中带着热烈,抒发了游子身处异地、思念家乡的浓烈的愁情,全诗以景衬情,以情驭景,情景交融。,古代诗歌鉴赏,14,3结合背景分析有的诗词要结合作者生活的时代背景分析,这个背景有的是熟知的,有的是诗词注解上注明的。(例子见前面第一点),古代诗歌鉴赏,15,答题步骤高考对于景物形象的考查一般有两种类型,即考查意象类和分析意境类。1考查意象类答题步骤(1)找到相关诗句,识别诗歌意象,并根据诗中诗句或体现景物特点的关键词语概括意象特点。(2)结合诗歌主旨分析诗人为什么要写这意象。(3)指出描绘意象的作用或效果。,古代诗歌鉴赏,16,如:西楼(曾巩)海浪如云去却回,北风吹起数声雷。朱楼四面钩疏箔,卧看千山急雨来。问:此诗描写了什么景色?表达诗人怎样的情感?,此诗描写了海滨暴风雨来临前的壮美景象,连天的海浪随着阵阵雷声汹涌而来在北风的呼啸中波浪不断拍打堤岸,又咆哮着远去,这种壮美景象渲染了“山雨欲来风满楼”的雄伟气势,表现了诗人开阔的胸襟和内心的豪情。,古代诗歌鉴赏,17,2分析意境类(1)意境含义意境是诗歌通过形象描写表现出来的境界和情调,是诗歌中呈现的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形象及其诱发和开拓的审美想象空间。(2)考查内容意境类考题主要考查对形象的解读、对画面的理解以及对情感的把握,即“客观形象主观感受交融统一”。,古代诗歌鉴赏,18,(3)答题步骤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再加以创造,语言力求优美。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古代诗歌鉴赏,19,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体。比如只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感伤”。(4)鉴赏意境的答题套路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的画面,营造了一种的氛围,从而表达了作者的的情感(心情、心境)。,古代诗歌鉴赏,20,如:梦回(林景熙)梦回荒馆月笼秋,何处砧声唤客愁。深夜无风莲叶响,水寒更有未眠鸥。问:本诗的景物描写营造了怎样的氛围?抒发诗人怎样的感情?,诗歌开篇以“荒馆、月笼秋”展现了秋月惨淡、客馆荒凉的景象,再以捣衣声触发无限愁肠,尚未入睡的鸥鸟在莲叶中辗转反侧,正是愁肠百结,彻夜不寐的诗人的自况,景物描写营造出凄凉悲怆的氛围,从而抒发诗人异乡漂泊的离愁别恨。,古代诗歌鉴赏,21,古代诗歌鉴赏,22,古代诗歌鉴赏,23,古代诗歌鉴赏,24,古代诗歌鉴赏,25,古代诗歌鉴赏,26,古代诗歌鉴赏,27,古代诗歌鉴赏,28,古代诗歌鉴赏,29,古代诗歌鉴赏,30,古代诗歌鉴赏,31,古代诗歌鉴赏,32,古代诗歌鉴赏,33,古代诗歌鉴赏,34,二、鉴赏事物形象事物形象就是寄寓了诗人品格节操或思想情感的具有象征性的具体物象。大自然的万物,无论是山川大河,还是花鸟虫鱼,还是能表现人格情操的梅、兰、竹、菊,都是事物形象。,古代诗歌鉴赏,35,例1: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问题。咏怀八十二首(其七十九)阮籍 林中有奇鸟,自言是凤凰。清朝饮醴泉,日夕栖山冈。高鸣彻九州,延颈望八荒。适逢商风起,羽翼自摧藏。一去昆仑西,何时复回翔。但恨处非位,怆悢使心伤。,诗中“清朝饮醴泉,日夕栖山冈。高鸣彻九州,延颈望八荒”四句体现了“凤凰”怎样的品性?,【答案】高洁(或“超然脱俗”“清高”);志向远大(或“心忧天下”)。,古代诗歌鉴赏,36,【解析】根据“醴泉”、“山冈”,“凤凰”这些意象的特点和“彻九州”、“望八荒”的动作,可分析出“凤凰”的品性;把“凤凰”这个形象和阮籍的生平联系起来,再细细品读诗歌后半部分,不难分析出诗人的痛苦情感。这首诗写了“凤凰”的悲剧,“凤凰”立身高洁、志向远大,但羽翼为秋风所伤,已无法飞翔。阮籍以“凤凰”自喻,抒发自己壮志难酬的悲哀、理想得不到实现的痛苦及报国无门的忧伤。“但恨处非位,怆悢使心伤”实际上是诗人的自况,充分反映了他极度苦闷的心情和忧愤深广的情怀,同时也反衬了当时社会的黑暗与腐败。“清朝饮醴泉延颈望八荒”,这四句描写“凤凰”性情高洁,心系苍生,却独自一个,没有同伴,没有共鸣。这样的处境是和阮籍自身的处境一致的。,古代诗歌鉴赏,37,古代诗歌鉴赏,38,解析要鉴赏词中“孤鸿”的形象,要抓住下阕的四句话:“惊起却回头”,是说孤鸿惊恐不安,非常警惕;“有恨无人省”,是说它身怀怨恨,却无人知晓,是不敢,也是不愿;“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是说虽有“栖息地”,却“不肯栖”,只好寄宿在寒冷、寂寞的沙洲里。,古代诗歌鉴赏,39,技巧点拨解题方法分析诗歌中的“事物形象”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借助相关语句或关键词来分析物象事物的形象并不是凭空而来的,它要通过相关诗句来表现,有时候要通过关键词语来突出。因此在分析时一定要结合相关内容来分析。如下例:,古代诗歌鉴赏,40,阅读下面的咏物诗,回答问题。赠 别杜牧多情却似总无情,惟觉樽前笑不成。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如何理解诗中蜡烛的形象及其作用?,在回答“诗中蜡烛的形象”时就要结合“有心”来分析。“蜡烛有心”谐音相关,烛芯变成了惜别之心,把蜡烛拟人化了,似乎那夜流溢的烛泪,是在为男女主人公的离别而伤心。因此诗中借物抒情,借蜡烛写出了诗人自己的伤感,形象生动,含蓄蕴藉。,古代诗歌鉴赏,41,2要由表及里把物的含义挖掘出来任何一篇诗作咏物本身不是目的,是为了表达某种情感。因此,透过现象看到本质是赏析的重点和难点。如:阅读下面的一首咏物诗,回答问题。山园小梅林逋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樽。,从对山园小梅的吟咏中,可以读出诗人怎样的品格情趣?,古代诗歌鉴赏,42,解析:作者吟咏梅花不是目的,关键是借梅花言志。首联描写梅花在百花凋零的严冬迎着寒风昂然盛开,既是赞美梅花,又是以梅花自喻,表现了诗人卓然不群、超凡脱俗的高洁品质。尾联抒怀,表示在赏梅之时低声吟诵,在恬静的山林里尽可自得其乐,而不需要檀板金樽的豪华场面,表现了诗人隐居田园、不慕名利的高尚的情操趣味。,古代诗歌鉴赏,43,3知人论世,结合背景或作者阅历作答很多作品有着较深的时代背景,其情感的抒发与作者的阅历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在分析物象后,还要结合相关背景作纵深的分析。如:阅读下面一首杜甫的诗,举例说说诗人是运用什么方法来刻画孤雁这一形象的。孤雁杜甫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野鸦无意绪,鸣噪自纷纷。,古代诗歌鉴赏,44,解析:在这首诗里,作者托物言志,寄寓了自己的情感:颔联用对比(反衬)手法,“一片影”形容其形单影只,“万重云”形容路途辽远,突出了孤雁的执著和勇敢;尾联用对比(反衬)的手法,以野鸦的平庸鸣噪衬托出孤雁的高远追求。表达诗人高远志向,对漂泊生涯的苍凉感慨,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古代诗歌鉴赏,45,答题步骤:(1)总结概括出诗中描绘歌咏的主要物象。(2)结合诗句分析所咏物象的特点,关注描写用语及评价用语的感情色彩,尤其要分析出其内在神韵。(3)结合诗人自身经历、思想感情剖析所寄托的感情。,古代诗歌鉴赏,46,例: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送人归京师陈与义门外子规啼未休,山村落日梦悠悠。故园便是无兵马,犹有归时一段愁。【注】京师:指北宋都城汴梁。陈与义:南宋初年爱国诗人,河南洛阳人。,问:指出诗中“子规”意象的含义。,【答案】思念故土、有家难归的悲伤。,【解析】了解“子规”的形象特点,叫声悲切,结合杜宇的传说有思念之悲并深刻体会本诗语境可概括出“思念故土、有家难归的悲伤”。,古代诗歌鉴赏,47,古代诗歌鉴赏,48,1主人公形象 即诗歌中描写的人物形象。静女:刻画了一对青年恋人的形象,男青年热烈痴情、淳朴憨厚,女青年漂亮活泼、伶俐俏皮。柳永的雨霖铃:写与所爱女子离别时的无限忧伤和别后相思的绵绵情意,塑造了一个爱恨情长的艺术形象。氓:刻画了勤劳善良而又清醒刚烈的女主人公形象。孔雀东南飞:刻画了同封建家长制作斗争的刘兰芝、焦仲卿等。王昌龄的出塞塑造了戍边战士忠心报国、献身边塞的形象。,古代诗歌鉴赏,49,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后面的问题。高冠谷口招郑鄂岑参谷口来相访,空斋不见君。涧花然暮雨,潭树暖春云。门径稀人迹,檐峰下鹿群。衣裳与枕席,山霭碧氤氲。【注】然:通“燃”。结合诗中意象,说说郑鄂是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古代诗歌鉴赏,50,【答案】从“谷口”、“涧花”、“暮雨”、“潭树”、“春云”、“檐峰”、“鹿群”、“山霭”等意象,可以看出郑鄂居住地虽然偏僻幽深,却环境优美、高雅、温馨而富有生机,又从人迹稀少和雾气氤氲中可看出,郑鄂是隐居山中,过着恬淡闲适生活的隐者。,古代诗歌鉴赏,51,【解析】诗人来谷口招邀朋友却不见人影,也就是说郑鄂这个人物并没有正面出场,因此作者也就不是正面描摹。对郑鄂的形象展示主要是通过对他所隐居的环境的描摹而烘托出来的。因此,分析这个人物形象就要从景物描写入手。谷口山花欲燃,高树接天,人迹罕至,鹿群常来,何其幽静!隐居在此处的人也一定是一位高雅而又恬淡闲适的隐者了。而将“衣裳与枕席”喻为“山霭碧氤氲”就更显现出郑鄂的高雅闲适。答题时,既要有对环境场景的分析,又要有对人物形象特征的概括或定位。,古代诗歌鉴赏,52,2诗人形象 诗人“我”的形象也就是抒情主人公的形象,实际上是“诗化了的作者”,是作者在诗中的“代言人”。在古代诗歌中,一般有下面几种形象类型。(1)傲视权贵、傲岸不羁的形象。如梦游天姥吟留别中“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一句,表现了李白淡于富贵、傲视权贵的思想,塑造了一个不慕权贵、豪放洒脱、傲岸不羁的形象。(2)心忧天下、忧国忧民的形象。如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诗人并不仅仅停留在个人的哀怨中,而能推己及人,表现了他忧国忧民的性格。,古代诗歌鉴赏,53,(3)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隐者形象。如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展现的是悠游自在的隐居生活,表现出诗人对官场的厌恶,对田园的喜爱;如王维山居秋暝通过对晚秋时节空山新雨景象的描写,表达了对山水风光的喜爱。(4)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形象。如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写前不见圣贤之君,后不见贤明之主,想起天地茫茫悠悠无限,不觉悲伤得流下眼泪。塑造了一个空怀报国为民之心却不得施展的怀才不遇的知识分子形象。,古代诗歌鉴赏,54,(5)矢志报国、慷慨愤世的形象。如陆游和辛弃疾。两位诗人的许多诗歌都反映出他们忠心报国,而不被重用的情感。如示儿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破阵子。(6)友人送别、思念故乡的形象。如李白的赠汪伦、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古代诗歌鉴赏,55,古代诗歌鉴赏,56,古代诗歌鉴赏,57,技巧点拨解题方法1借助意象、重要词语或典故,运用想象,感知形象。如杜甫的诗江汉:江汉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古代诗歌鉴赏,58,要分析人物形象,则要分析“片云”、“孤月”、“落日”这几个意象,还要了解“老马识途”的典故。本诗塑造了一个漂泊异乡、孤苦无依、年老多病仍然不忘报国思用的儒士形象。诗人不但用“片云”、“孤月”写自己孤独漂泊之苦,还用“落日”比喻自己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尾联用“老马识途”的典故表明还可为国家效力,也含有对朝廷的怨愤。作者借这一形象抒发了怀才见弃的不平之气和虽已晚年仍报国思用的慷慨情怀。,古代诗歌鉴赏,59,2抓住描写分析。人物形象要注意诗人对诗中人物的描写,通过其语言、动作、肖像,特别是细节描写,运用联想,体悟感情,定格形象。如白居易的诗邯郸冬至夜思家: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结合诗中“逢”、“伴”、“夜深坐”、“说着远行人”等动词,再联想当时作者客居在外的情境,可以定格形象为:刻画了佳节之夜客居旅馆、彻夜难眠、思念亲人的孤独的游子形象。,古代诗歌鉴赏,60,3结合背景,展开联想和想象,把握形象。如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一诗: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分析人物形象就要联系作者的身世来分析。陈子昂,唐代诗人。官至右拾遗,参与东征契丹,多次进谏,未被采纳,却被斥降职。因此其形象为:塑造了一位胸怀大志却因报国无门而异常孤独苦闷的诗人形象。前两句俯仰古今,不遇明君,第三句写出空间的辽阔,第四句在广阔的时空背景下突出孤独的诗人形象,表现了怀才不遇的旷古之愁。,古代诗歌鉴赏,61,答题步骤1点特点:说出个人观点,概括形象特点。2析例句:结合诗句具体分析。3明作用:形象的典型性或代表意义以及对表现主题和作者情感的作用。4、鉴赏形象的答题套路这首诗塑造了一个的形象,这可以从句中看出,这句通过对的描写展示出来;(这个形象)是的代表,在他(它)身上集中体现了的社会现实,传达出诗人的情感。,古代诗歌鉴赏,62,如:阅读李白的诗,试分析诗中塑造的诗人形象独坐敬亭山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全诗展现了一个孤僻高傲的诗人形象,众鸟已甚高且飞去,惟留诗人独坐敬亭山,体现其孤僻。云即诗人,虽孤独却清闲,体现其高傲。最后只留他与敬亭山,但依旧相看不厌,又一次全面展示他的形象。,古代诗歌鉴赏,63,古代诗歌鉴赏,64,古代诗歌鉴赏,65,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后面的问题。西江月黄陵庙(又题阻风三峰下)张孝祥满载一船秋色,平铺十里湖光。波神留我看斜阳,唤起鳞鳞细浪。明日风回更好,今宵露宿何妨?水晶宫里奏霓裳,准拟岳阳楼上。【注】张孝祥:南宋初词人。这首词,因船行洞庭湖畔黄陵庙下为风浪所阻而作。作者与友人信中提到:“某离长沙且十日,尚在黄陵庙下,波臣风伯亦善戏矣。”波神:水神。准拟:准定。,在这首词中,作者是以怎样的胸怀对待风波险阻的?举出两处具体描写,略作分析。,古代诗歌鉴赏,66,【答案】(1)作者是以达观、豪迈的胸怀来对待风波险阻的。(2)“波神留我看斜阳,唤起鳞鳞细浪”两句,词人不说自己的行程为大风浪所阻,而是抒写自己想象的意象,水神怀着深情挽留他欣赏那美好的夕照景象。“明日风回更好,今宵露宿何妨?”面对风浪阻遏行舟的情况,词人处之泰然。,古代诗歌鉴赏,67,【解析】在这首词中,作者倾注了浓烈的主观色彩。“波神留我看斜阳”“水晶宫里奏霓裳”等浪漫的想象,显示了他的英姿以及豪迈的气概,展示了他的杰出才华和独具的词作风采。“波神留我”、“露宿何妨”、“准拟岳阳楼上”均表现了词人乐观、豁达地面对风雨的情怀。考生只要调动联想和想象,在头脑中形成画面,使词人的形象跃然心头,不难归纳出来。,古代诗歌鉴赏,68,4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如果说以上三点是鉴赏诗歌的“形”,是鉴赏诗歌切入的目标和对象,那么“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则是评价诗歌的“神”,由“形”入“神”,体现了探究事物的一般规律。在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时要尽可能地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诗人思想的发展轨迹,围绕具体诗作的字词句篇所透露的信息,进行分析归纳,作出中肯的实事求是的评价。考查内容:以鉴赏形象、技巧和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为主。,

    注意事项

    本文(古代诗歌鉴赏之形象基础.ppt)为本站会员(小飞机)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