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PPT文档下载  

    中国现代史的基本线索.ppt

    • 资源ID:5927884       资源大小:3.23MB        全文页数:33页
    • 资源格式: PPT        下载积分:10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0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中国现代史的基本线索.ppt

    中国现代史的基本线索与学科前沿,段金生2013、10,一、中国现代史的分期问题,基本线索,是指一个历史阶段最基本的特征,体现了人们分析、研究和评价一个历史阶段所遵循的视角和理论范式,并形成了一种话语体系。如何确定中国现代史的基本线索问题是非常重要的,它不仅关系到中国现代史学科体系的建立,而且关系到怎样理解现代史的基本内容和怎样评价中国现代社会各阶级的作用等许多问题。要理解中国现代史的基本线索,先要对中国现代史的分期有个清楚认识。,一、中国现代史的分期问题,历史分期的目的,旨在揭示不同历史阶段或时期的鲜明特征及其之间质的差别,从而展现并发现历史发展的特点和规律。依据不同的标准,会形成不同的历史分期,呈现出来的历史发展图景与变迁规律相应具有了差异性。目前,史学界对于中国现代史的分期看法不一,形成不同的主张。而要谈中国现代史的分期,不得不谈到中国近代史的分期问题。,一、中国现代史的分期问题,1.中国近代史分期的若干观点(1)新中国成立前 1949年10月新中国成立以前,研究中国近代史的学者对于中国近代史、中国现代史没有明确区分,也就是说没有形成有关中国近代史和中国现代史的明确概念。那时候的学者基本上认为中国近代史、中国现代史是同一个含义。(2).新中国成立后胡绳的观点:胡绳1954年在历史研究创刊号上发表中国近代历史的分期问题一文,引起了近代史学者的强烈关注和热烈讨论。所谓中国近代史,胡绳的文章非常明确地限定在18401919年之间。,一、中国现代史的分期问题,其他人物的观点:范文澜、刘大年、荣孟源、李新、林敦奎等学者提出按照社会性质来划分历史时期。举例说明:王廷科:正确估价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地位(四川大学学报1981年第1期)一文,根据列宁关于区分不同时代的基本特征,是哪一个阶级为时代的中心,决定着时代的主要内容、时代的主要发展方向的判断,提出“中国近代史”,就是以资产阶级为中心的朝代的历史,“中国现代史”,就是以无产阶级为中心的朝代的历史。认为以1919年为中国近代史与现代史的分界,其理由有五个:A.从社会形态而言,“五四运动以后,尽管中国社会仍然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但已经不是一个纯粹的封建社会了”,“这时的中国,出现了两种政治、经济和两种文化的长期并存。这种局面,是五四以前所不曾有过,也是世界历史所仅见的。这种复杂的特殊的情况与五四以前的情况,显然是不同的。”,一、中国现代史的分期问题,B.从时代中心的变化来看,“自1919年五四运动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中国社会的基本特征,不是别的,正是中国无产阶级及其先锋队中国共产党站在时代的中心,决定着时代的主要内容、时代的主要方向;不是别的,正是中国共产党的革命战争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主要动力。这时,以无产阶级为中心的时代已经代替了以资产阶级为中心的时代。因此,中国历史就由近代进入到现代”。C.从革命的观点来看,“我国新民主义主义革命与我国旧民主主义革命有相同点,也有不同点”,“而不同点是更为重要的。特别是由于领导权的转移,由于革命所属的阵线不同,决定了我国的新民主义革命与我国旧民主主义革命不是属于同一的历史范畴,而是属于不同的历史范畴。因此,不能将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历史与我国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历史不加区别地一并划入中国现代史范围。”,一、中国现代史的分期问题,D.从新民主主义革命与社会 主义革命的关系看,“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革命的一部分,都是为整个共产主义思想体系所指导的。这两大革命同属于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历史范畴。因此,应当如实地把我国新民主主义时期的历史与我国社会 主义革命时期的历史联系起来,写成一部完整的中国现代史。”E.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地位看,如果将其与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历史并列起来,一起划入中国近代史范畴,“那么在客观上就贬低了我国新民主义革命的地位”;如果割断新民主义革命时期的历史与社会 革命时期的历史,分别划入不同的时代近代和现代,“也就不能完整地准确地反映中国进入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时代的全部历史”。,一、中国现代史的分期问题,总体而言,坚持1919年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史和中国现代史分界线的学者,主要以旧民主主义革命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区别为根据。他们为了突出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重要性,坚持主张中国近代史结束于1919年。但是,这种主张忽视了以社会性质作为区别历史分期标志的意见,忽视了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里,无论是旧民主主义革命还是新民主主义革命都是民主革命的性质,都是反帝反封建,区别只是领导力量的不同、革命前途的不同。因此,主张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18401949年为中国近代史的呼声越来越高涨。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赓续20世纪50年代的主张,再次明确宣布以18401949年的中国历史作为近代史研究所的研究对象。李侃、陈旭麓、胡绳、张海鹏等先后发表文章,阐述了对中国近代史和中国现代史分期的认识,并逐步形成共识。应该来说,科研机构一般都认为下限在1949年,但教科书仍然以1919年为限。不过,目前,虽然近代史学界已基本上统一了对中国近代史和中国现代史分期的认识,但是在近代史学界内外也还存在一些不同认识。有的则将中国现代史的时限起于辛亥革命(台湾有关中国现代史的出版物,都以辛亥革命为上限)。,一、中国现代史的分期问题,(3).近代史分期的趋势18401949 中国近代史;1949 中华人民共和国史(或中国现代史、中国当代史)2.中国现代史的分期18401919 中国近代史;1919 1949中国现代史;1949 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二、中国现代史的研究对象,1.要讲述中国现代史的研究对象,要明确下述内容:(1)通史而非专史(2)研究对象的时限是中国社会发展的现代阶段(时间)(3)研究对象彼此不是孤立的(空间)(4)横与纵相结合的历史观(研究视角或方法),二、中国现代史的研究对象,2.研究对象(1)与相关学科关系(中共党史、民国史等)(2)研究对象:以19191949年间中国社会的各个方面作为研究对象,主要包括这一时期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思想等各个领域,以及社会各阶层、集团、政党和各民族的活动,能反映中国现代社会的全貌,体现出中国现代社会的发展规律。,三、中国现代史基本线索,所谓“基本线索”,简言之,就是在历史发展进程中起主导作用的、反映一定历史阶段本质的事件。作为基本线索,第一必须能够反映一定历史阶段的独特本质,是一个特定历史阶段的主题,能将纷繁复杂的历史现象统一在它所揭示的本质之下;第二必须能够涵盖不同历史领域的内容,能揭示政治、经济、文化思想诸层面的发展本质及其趋向。,三、中国现代史基本线索,1、关于中国近代史基本线索的几种观点(1)“两个过程论”。有学者认为,毛泽东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一文中提出的著名论断:“帝国主义和中国封建主义相结合,把中国变为半殖民地和殖民地的过程,也就是中国人民反抗帝国主义及其走狗的过程”,原则上表述了中国近代史的基本内容,应该以此作为中国近代史的基本线索。这一观点,史学界称之为“两个过程论”。,三、中国现代史基本线索,(2)“三次革命高潮说”。1954年胡绳在中国近代史的分期问题(历史研究1954年第1期)文章中,主张以阶级斗争的表现作为划分时期的标志,提出把近代史划分为太平天国革命运动、义和团运动和辛亥革命三大革命运动高潮,三次革命高潮构成中国近代历史演进的基本线索。“三次革命高潮说”为学术界所公认,几成定论,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出版的教科书和中国近代通史著作,基本是按照这个理论框架编写的。,三、中国现代史基本线索,(3)“两种趋向论”。从20世纪80年代起,我国史学界又一次掀起了中国近代史基本线索问题的讨论。一些研究者提出了新的观点或说法,如“两种趋向论”认为,近代中国社会的发展实际上存在着两种趋向:一是从独立国家变为半殖民地(半独立)并向殖民地演化的趋向;一是从封建社会变为半封建(半资本主义)并向资本主义演化的趋向。前者是一个向下沉沦的趋向,后者是一个向上发展的趋向。对中国近代史基本线索的这种认识史学界称之为“两种趋向论”。,三、中国现代史基本线索,(4)“三个阶梯说”或“四个阶梯说”。李时岳在从洋务、维新到资产阶级革命(历史研究1980年第1期)文章中指出,18401919年的中国近代史,经历了农民战争、洋务运动、维新运动、资产阶级革命四个阶段,反映了近代中国社会的急剧变化与近代中国人民政治觉悟的迅速发展,标志着近代中国历史前进的基本脉络。强调要重视近代史上资本主义经济发生发展的意义,给与资产阶级政治运动以应有的政治地位,强调要以“洋务运动维新运动资产阶级革命”作为中国近代史的进步潮流或基本线索。一些学者把这种提法概括为“三个阶梯说”。如果把太平天国农民战争作为中国近代历史基本线索中的最初一阶,则称为“四个阶梯说”。,三、中国现代史基本线索,(5)“两个任务论”。江泽民在十五大报告中指出,“鸦片战争后,中国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中华民族面对着两大历史任务:一个是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一个是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据此,有学者认为,中国近代史是中华民族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为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而斗争的历史,也就是说中国近代史是中华民族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为实现现代化而斗争的历史,并以此作为中国近代史的基本线索,称之为“两个任务论”。,三、中国现代史基本线索,(6)陈旭麓的“新陈代谢论”。陈旭麓在关于中国近代史线索的思考(历史研究1988年第3期)一文中,把18401949年110年的历史作为一个完整的历史时期来考察,建构了其“新陈代谢”为旨趣的近代史新架构。认为近代中国社会始终处于大变革的过程,一个又一个变革的浪头表现为急剧的新陈代谢,螺旋地推进,中国近代社会新陈代谢的本质是一步步有限地推向近代化,即推封建主义之陈,行民主主义(资本主义)之新。在19世纪中晚期,中国在推动变革的道路上有三次革命高潮(1911年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政府;1927年的大革命,打倒了北洋军阀政府;1949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解放战争,推翻了国民党的统治,夺取全国胜利)以不同的斗争方式,程度不等地推动或体现了新陈代谢的历程。陈旭麓的“新陈代谢论”自成一家之说。,三、中国现代史基本线索,(7)罗荣渠为代表的“现代化论”。从20世纪80年代起,我国史学者以北京大学罗荣渠教授和华中师大的章开沅教授为代表,开始参与现代化研究,他们在介绍、评论国外现代化理论的基础上,力图建立中国自己的现代化理论、概念体系和分析框架,作了大量的艰苦探索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果,并得到学界同仁的首肯和响应。目前,许多学者跟着提出了近代史研究的“现代化范式”、“现代化视角”和“现代化主线”等论点,均可称为“现代化论”。,三、中国现代史基本线索,2.中国现代史的基本线索(1)反对帝国主义侵略,主要是日本军国主义侵略,争取民族独立和民族解放;(2)以中国共产党为领导的革命力量为争取民主、自由,为建立一个共产党领导的新中国而进行革命解放斗争;(3)追求发展,实现民族与国家的富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发展和社会生活、思想方式的扩大。上述表述,将现代与革命式范式两种解读模式都作了归纳,既突出了革命范式的主题,以及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的性质;也关照了现代化范式。,四、中国现代史的基本规律及发展脉络,1、是帝国主义继续侵华并使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进一步加深的屈辱史(下降,华盛顿体系、“21条”、日本全面侵华、美帝国主义同蒋发动内战等。)2、是中国人民继续百折不挠、顽强抵抗侵略的抗争史(上升)。3、是先进的中国人民继续探索各种救国道路的历史,尤其是中共领导人民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历史,是马列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日益结合并形成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即毛泽东思想的形成与发展史(上升)。,四、中国现代史的基本规律及发展脉络,4、是中国近代工业、近代科学技术和民族资本主义缓慢发展的历史(上升,中国工人阶级、民族资产阶级伴随发展史),也是中国官僚资本主义的形成发展史(上升)5、是中国封建势力(北洋军阀、南京国民政府)在大陆统治、没落乃至灭亡的历史(下降)。,五、中国现代史主要内容的时段划分,1981年6月27日,中共中央十一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通称“历史决议”),将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的历史分为四个时期:党的创立和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北伐时期(1919519277),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也称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19278-19376),抗日战争时期(19377-19458),解放战争时期(也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19459-19499)。中国现代史(1919-1949)也分为四个时期,并且时间断限是一致的,只是四个时期的名称叫法不同罢了。,五、中国现代史主要内容的时段划分,1.北洋军阀的覆灭和大革命时期;2.南京国民政府统治与中共领导的工农武装割据时期。3.全面抗日战争时期;4.南京国民政府的覆灭或解放战争时期。,六、中国现代史的政治、经济及文化发展脉络,1.政治(1)结束了军阀割据,形式上统一了全国,建立了南京国民政府,初步确立了党治政体模式.(2)建立了无产阶级政党中国共产党,推翻了资产阶级政权,建立了无产阶级政权。(3)实现了历史性转折,在中国近现代历史上第一次完全打败帝国主义的侵略,取得抗日战争的大胜,摆脱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属性。,六、中国现代史的政治、经济及文化发展脉络,2、经济(1)南京国民政府统治前十年的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即19271937年间的中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2)19271937年间,中国共产党的土地革命及根据地的经济发展。(3)抗日战争时期,沿海工业内迁(4)中国共产党革命根据地的经济发展(5)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的经济政策。,六、中国现代史的政治、经济及文化发展,3、文化(1)五四后,1920年代各种新思想的传播(2)30年代的政治保守主义思潮(3)左翼文学的发展(4)战时文化教育的发展,七、当前学术界关于中国现代史研究视角与方法,1、研究视角的创新(1)学科时限和研究时限,下限从1919年的五四运动扩展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2)从一个研究主题发展到一主(反帝反封建革命)一次(近代化)两个主题。,七、当前学术界关于中国现代史研究视角与方法,(3)从“三次高潮”、“八大事件”的事件史结构,发展到与重大事件相结合的时期史结构、发展阶段结构和年代结构;从政治斗争史的一枝独秀,发展到百花齐放。(4)从“冲击反应(回应)”论到“中国中心”论,再到外因内因结合论;从封闭的中国史研究到中外比较史研究、跨国的地域史研究和全球史研究;从单一的文献史研究方法扩大到文献史与田野史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七、当前学术界关于中国现代史研究视角与方法,2.分期问题讨论仍在继续,并未定化(1)中国近代史至少应当包括整个清史、中华民国史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史,故近代史的上限当为明清之际,下限暂可定为1976年(即文革结束之年)。(姜涛)(2)应将“中国近现代史”贯穿起来进行研究,不宜把它分成“近代史”、“现代史”和“当代史”三截。(夏明方)(3)赞同以1912年划分近代史的主张。(房德邻),八、当前中国现代史研究的若干热点问题举例,1、抗日战争史研究(1).日本侵华罪行研究。(2).日本侵华政策研究。(3).中国抗战研究。2、国民党的相关问题(1).国民党的意识形态和党员构成问题研究。(2).国民党的党政关系问题研究。,八、当前中国现代史研究的若干热点问题举例,(3).国民党的派系争斗问题研究。(4).蒋介石的抗战态度问题研究。,谢 谢!,

    注意事项

    本文(中国现代史的基本线索.ppt)为本站会员(sccc)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