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PPT文档下载  

    信息系统的开发与管理.ppt

    • 资源ID:5926749       资源大小:3.96MB        全文页数:204页
    • 资源格式: PPT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信息系统的开发与管理.ppt

    ,信 息 管 理 系 统(MIS/IMS),目 录,第一篇 概念篇第二篇 技术篇第三篇 应用系统篇第四篇 信息系统的开发与管理,第一篇 目 录,第一篇 概念篇第一章 管理信息系统的定义、概念和结构第二章 管理知识基础第三章 信息基础知识第四章 系统的概念和性质第五章 系统的集成,第一章 管理信息系统的定义、概念和结构,1.1 管理信息系统的定义 1.1.1 管理信息系统的定义管理信息系统的创始人、美国明尼苏达大学教授高登戴维斯的定义它是一个利用计算机的硬件和软件,手工作业,分析、计划、控制和决策模型,以及数据库的用户机器系统。它能提供信息,支持企业或组织的运行、管理和决策功能。中国企业管理百科全书上的定义一个由人、机组成的能进行信息的收集、传递、储存、加工、维护和使用的系统。它能实测企业的各种运行情况;利用过去的数据预测未来;从企业全局出发辅助企业进行决策;利用信息控制企业的行为;帮助企业实现其规划目标。,第一章 管理信息系统的定义、概念和结构,本书的定义 管理信息系统是一个以人为主导,利用计算机硬件、软件件、网络通信设备以及其它办公设备,进行信息的收集、传输、加工、储存、更新和维护,以企业战略竞优、提高效益和效率为目的,支持企业高层决策、中层控制、基层运作的集成化的人机系统。,第一章 管理信息系统的定义、概念和结构,1.1.2 对管理信息系统定义的几点讨论任何企业没有计算机也有管理信息系统,管理信息系统是任何企业不可或缺的系统。国内的管理信息系统 台港的资讯管理,国外的信息系统管理信息系统是一个学科,它面向管理,包括系统的观点、数学的方法和计算机应用三大要素,是系统型、交叉型、边缘型的学科。管理信息系统又是一个专业,是个未来化专业、革新型的专业。,第一章 管理信息系统的定义、概念和结构,1.2 管理信息系统的概念1.2.1 管理信息系统的有关概念管理信息系统是一个人机系统。它不是单纯的技术系统,而是一个社会系统,而且是社会和技术的综合系统。管理信息系统是一个一体化的集成系统。数据共享使其成为重要的系统资源。统一规划的数据库是管理信息系统成熟的重要标志。管理信息系统运用管理模型来分析数据,实辅助决策。管理信息系统的概念是发展的。时至今日,管理信息系统是诸多相关信息系统的集合。,第一章 管理信息系统的定义、概念和结构,1.2.2 管理信息系统的分支 统计系统 数据更新系统 状态报告系统 数据处理系统 知识工作和办公自动化系统 决策支持系统,第一章 管理信息系统的定义、概念和结构,1.3 管理信息系统的结构 谈及管理信息系统的结构,包括其概念结构、功能结构、软件结构和硬件结构。1.3.1 管理信息系统的概念结构 一个管理信息系统应有四大组成部分:信息源,信息处理器、信息用户和信息管理者。,图1-1 管理信息系统的基本构成,第一章 管理信息系统的定义、概念和结构,MIS的金字塔结构:一个组织的MIS分四个基本部分:战略计划管理控制运行控制业务处理,基层管理工作,图1-2 管理信息系统的金字塔结构示意图,第一章 管理信息系统的定义、概念和结构,1.3.2 管理信息系统的功能结构,人事子系统,生产子系统,财务子系统,信息处理子系统,高层管理子系统,物资供应子系统,市场分析子系统,管理信息系统,图1-3 管理信息系统的功能结构,第一章 管理信息系统的定义、概念和结构,1.3.3 管理信息系统的软件结构 支持管理信息系统各种功能的软件系统或软件模块可以是如下的功能层次矩阵:,市场分析,生产管理,物资供应,人事管理,财务管理,信息处理,高层管理,图1-4 管理信息系统的软件结构示意图,第一章 管理信息系统的定义、概念和结构,1.3.4 管理信息系统的硬件结构 指管理信息系统硬件的组成及其联接方式以及硬件所能达到的功能。星形网络 微机网 总线网络 环形网络 主机终端网络结构,图1-5 管理信息系统的硬件结构,第一章 管理信息系统的定义、概念和结构,1.4 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 任何单位的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均是一项系统工程。系统工程 成功均须具备的三大要素:合理确定系统目标;组织系统性队伍;遵循系统工程的开发步骤。1.4.1 管理信息系统开发的领导 管理信息系统开发至关重要的问题:领导高度重视一把手原则 1、系统开发周期长、耗资巨大,是一项系统工程;2、合理确定系统目标;3、人、财、物的投入和调度决策;4、伴随系统开发对企业的重大变革。,第一章 管理信息系统的定义、概念和结构,1.4.2 管理信息系统开发的步骤,图1-6 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过程,第一章 管理信息系统的定义、概念和结构,1.4.3 信息系统的生命周期 信息系统开发的各个阶段组成一个信息系统的生命周期,其含义有二:其一,一个信息系统的开发要经历系统规划、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系统实施、系统运行维护等多个阶段,其中前一阶段完成的同时就是后一阶段的开始,这些阶段组成的完整过程组成系统的生命周期;其二,系统环境是不断变化的,一个系统运行若干年后,又可能出现新情况、新问题,提出新的系统开发要求,于是另一个新系统的生命周期又开始了;这种不断更新、循环成长的过程使MIS的发展持续不息,永无止境。,第一章 管理信息系统的定义、概念和结构,系统规划确定组织目标、实现目标的方式、信息系统目标、信息系统主要结构、工程项目及其可行性研究;系统分析数据的收集与分析、系统数据流程图的确定以及系统方案的确定;系统设计 确定计算机系统的配置和程序流程图、编码、输入输出设计、文件及数据库设计、程序设计等;系统实施 计算机的购置、安装、程序调试、系统的切换等;系统运行、评价系统运行、维护以及对建成系统的评价和运行中评价,发现问题并提出系统更新请求等。,第一章 管理信息系统的定义、概念和结构,1.4.4 对信息系统开发的初步讨论 1、信息系统开发过程中,系统分析阶段至关重要;表1.1 国外信息系统开发过程中各环节所占的比重 阶段 调查 分析 设计 实施 工作量%30 40 20 10 2、计算机设备购置不是系统开发的主要目的和工作;3、编程工作必须在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的基础上进行;4、伴随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同步进行组织的变革 企业过程再造(重组、再工程)BPR(business process reengineering)充份运用信息系统的潜能,在信息系统的开发中实现管理思想、管理方法、管理组织和管理系统的变革及创新。,第一章 管理信息系统的定义、概念和结构,1.5 管理信息系统的学科内容 及与其他学科的关系1.5.1 管理信息系统的学科性质 管理信息系统是基于数学、计算机科学、管理科学的一门综合性、边缘性、系统性的科学。管理信息系统的专业目标职业是系统分析员。系统分析员应善于帮助企业经营者分析企业环境、确定企业目标、抓住关键因素,改进企业系统;善于提出计算机系统解决方案,确定计算机系统配置,开发和运行应用系统,管理信息资源。,第一章 管理信息系统的定义、概念和结构,1.5.2 信息系统分析员的专业知识结构 管理信息系统专业属于管理类专业。一个信息系统分析员应具备如下的能力结构:,执行,图1-7 信息系统分析员的能力结构示意图,第二章 管理知识基础,2.1 管理的定义和性质 管理的定义指组织中的管理者通过实施计划、组织、人事、指导、控制等职能来协调他人的活动,使他人同自己一起实现既定目标的活动过程。管理的任务设计和维持一种体系,使这一体系中的人以尽可能少的支出实现既定目标。管理的性质:二重性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 科学性和艺术性,第二章 管理知识基础,2.1 管理科学的发展及代表性理论 管理科学的发展经历了以下几个主要阶段:古典管理理论 以泰罗为代表的科学管理理论以享利 法约尔为代表的一般管理理论以马克斯 韦伯为代表的组织管理理论行为科学理论与管理科学理论以乔治 埃尔顿 梅约为代表的群体行为学派运筹学、系统分析、决策科学化管理理论丛林现代管理理论系统管理理论和权变管理理论,第二章 管理知识基础,2.3 管理的组织 管理的组织是确保管理目标实现的重要手段,是管理的重要问题。管理的组织与技术相互关联并相互影响,故与管理信息系统关系密切。管理的组织职能中重要的概念有:2.3.1 组织结构的类型 直线型 事业部制 职能型 矩阵型 直线参谋型 多维立体型 直线职能参谋型,优缺点、适用,第二章 管理知识基础,2.3.2 组织结构的设计 管理层次的划分管理宽度部门的划分按人数、时间、职能、地区、产品、服务对象、设备等职权的种类直线职权、参谋职权、职能职权2.3.3 组织结构的运行集权与分权正确运用授权高层次职权分配的两种体制 委员会制 个人负责制个人管理与集体管理,第三章 信息基础知识,3.1 管理信息的定义和性质3.1.1 数据和信息 数据是信息系统中最基本的概念和计算机系统要处理的基本对象之一。数据可以是字符、数字、文字、图形等,它仅仅是一种抽象的量的概念,本身不代表任何一类具体的东西。数据的定义数据是对客观事物记录下来的,可以鉴别的符号。是客观事物的属性、数量、位置及其相互关系等等的抽象表示。信息是信息系统的最基本概念,也是信息系统要处理的基本对象之一。信息是通过数据形式来表示的,是加载在数据之上,对数据具体含义的解释。,第三章 信息基础知识,数据是信息的载体,信息则是数据加工的结果,是对数据的解释。信息的定义信息是经过加工后的数据,它对接收者的行为能产生影响,并对其决策具有价值。3.1.2 信息的属性 1、事实性 进行管理信息系统开发的一个重要前提严格的基础数据管理。“进去的是垃圾,出来的仍是垃圾”(Garbage-in,garbage-out)。“三分技术,七分管理,十二分数据。”,第三章 信息基础知识,2、等级性 管理信息有等级:战略级、策略级和执行级3、可压缩性4、扩散性 信息扩散威力巨大,同时带来信息安全威胁5、传输性6、分享性7、增殖性 对信息的再加工可产生新的信息,加时间序列信息。8、转换性 信息、物质、能源是人类三大重要资源,互不可分,又可互相转换。,第三章 信息基础知识,3.2 信息的生命周期 信息的生命周期由信息的多个阶段组成:信息的收集、信息的转输、信息的加工、信息的储存、信息的维护和信息的使用。信息的收集信息表达的三种形式 文字表述、数字表达、图象表达信息的维护 保持信息处于合用状态叫信息的维护。信息维护的主要目的保证信息的准确性、唯一性、及时性、安全性和保密性。,第四、五章 系统的概念、性质和集成,1、系统的定义 系统是一些部件为了某种目标而有机地结合的一个整体。目标、部件、联结是系统不可缺少的因素。,第四、五章 系统的概念、性质和集成,2、系统性能的评价 评价系统的四个标准:目标明确、结构合理、接口清楚、能观能控。3、系统的计划与控制 计划指预定的行动路线,它提出目标并确定为达到目标准备实施的行动。控制指测量实际和计划的偏差并采取校正行动的过程。计划和控制是系统中两个既互不相同又紧密关联的职能环节。,第四、五章 系统的概念、性质和集成,进一步探讨可以发现,计划和控制实质上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一切有效的控制方法首先就是计划方法或计划本身;控制的设计取决于计划的要求;控制与计划相联,使整个系统形成连续过程。,第四、五章 系统的概念、性质和集成,4、系统集成的概念 系统集成指为了达到系统目标将可利用的资源有效地组织起来的过程和结果。系统集成绝不只是联通,而是有效的组织。有效的组织意味着系统中每个部件得到有效利用,反过来说,用最少的资源耗费达到系统目标。5、系统集成的分类 系统集成有多种分类:按集成涉及范围技术集成、信息集成、组织和人员集成、形象集成 按系统优化程度联通集成、共享集成、最优集成 按集成具体程度概念集成、逻辑集成、物理集成,第四、五章 系统的概念、性质和集成,按优化程度分类的系统集成中:联通集成指保证设备能互相联通的集成。共享集成指整个系统的信息能为系统中所有用户所共享。最优集成这是最高水平的集成,理想的集成,只有在新建系统时才有可能(但也很难)达到的集成。,第二篇 目 录,第二篇 技术篇 第六章 计算机系统 第七章 计算机硬件 第八章 计算机软件 第九章 通信与网络 第十章 数据资源管理技术,第六章 计算机系统,6.1 计算机的发展 第一台电子计算机ENIAC诞生于1946年,至今经历了五代的发展:第一代 电子管时代 第二代 晶体管时代 第三代 小规模集成电路(SSI)时代 第四、五代 大规模及超大规模集成电路(LSI、VLSI)时代 微机、小型机、主干计算机 计算机 主计算机、网络服务器、工作沾,ENIAC机房,图6-1 世界上的第一台电子计算机,1946-1957,起迄年份,代别,主要逻辑元件,软 件,机器语言、汇编语言,高级语言、监控程序、简单操作系统,功能较强的操作系统、会话式语言,软件工程的研究与应用、数据库、语言编译系统和网络软件,能处理声音图像等知识表示推理能力模拟人的智能活动,大规模或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超大规模集成电路,集成电路,1958-1964,1965-1970,1970至今,新一代 计算机,一,二,三,四,五,电子管,晶体管,表6.1 电子计算机的技术发展简表,微型计算机的发展,诞生 1971 4 位 Intel4004第一代 1972 8 位 Intel8008第二代 1973 8位 Intel8085、M6800、Z80第三代 1978 16位 Intel8086、Z8000、M68000第四代 1985 32位 Intel80386、Z80000、NS-16032 1993年 32位 Intel公司 Pentium、Pentium MMX、Pentium II,第六章 计算机系统,第六章 计算机系统,6.2 计算机的运算基础 6.2.1 计算机系统原理 世界上各类电子计算机基本结构的基础冯诺依曼(Von Neumann)原理:存储程序和二进制 计算机的运算程序 一系列指令 计算机内数据、信息的表示 二进制,图6-2 冯诺依曼(Von Neumann),第六章 计算机系统,6.2.2 计算机系统原理 计算机内:数值、字符、汉字、音频和视频信息的表示二进制6.2.3 计算机程序的运行 由一系列指令的执行来实现,第七章 计算机硬件,硬件是指计算机物理设备的总称。7.1 中央处理器 中央处理器(CPU)运算器控制器7.2 存储系统 计算机存储系统由主存储器和二级存储器组成。主存储器的发展:磁鼓磁芯LSI半导体存储器VLSI半导体存储器 二级存储器的发展:磁带磁鼓磁盘光盘(只读CD、可擦写CD),第七章 计算机硬件,7.3 输入/输出设备7.3.1 计算机键盘与显示终端7.3.2 点触式设备 计算机鼠标器、电子游戏机操纵杆、触摸感应屏等7.3.3 计算机笔 光笔、汉王笔、蒙恬笔等7.3.4 视频输入/输出 TV、录像机、摄像机的数字化影像的输入/输出 阴极射线管显示器、液晶显示(LCD)屏、等离子显示屏等,第七章 计算机硬件,7.3.5 打印输出 击打式打印机:点阵打印机、高速并行打印机 非击打式打印机:激光打印机、喷墨打印机、绘图仪7.3.6 声音识别 通过声音识别系统实现声音输入/输出7.3.7 光和磁识别 光扫描设备:读入文本、图形、图片、条形码 磁性数据输入:磁性墨水字符识别、磁条阅读器,第八章 计算机软件,8.1 软件的概念 8.1.1 软件的分类 系统管理软件 系统软件 系统支持程序 软件 系统开发程序 通用应用程序 通用应用程序,应用软件,第八章 计算机软件,8.1.2 软件发展趋势 1、软件开发由用户独立开发逐步转向软件供应商提供通用软件包,如:字处理软件Word、电子表格软件Excel、办公自动化软件Office、统计软件SUP5、企业管理软件P3等;2、过程设计语言的程序正在被人机对话的非过程化自然语言(第四代语言4GL)的程序以及采用自然语言、功能更强、多用途(第五代语言5GL)的专家辅助软件包所替代。,第八章 计算机软件,8.2 系统软件8.2.1 系统软件的分类 系统软件指那些管理和支持计算机资源及它的信息处理活动的程序,它们是计算机硬件和应用软件之间重要的软件接口。系统软件分为三类:系统管理程序 系统支持程序 系统开发程序,第八章 计算机软件,8.2.2 操作系统 操作系统的五大功能用户界面、资源管理、任务管理、文件管理、实用程序与支持服务。如:MS-DOS、WINDOWS、WINDOWS-NT等8.2.3 其他系统管理程序(1)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2)通信管理器(3)系统支持程序,第八章 计算机软件,8.3 程序设计语言 第一代计算机语言机器语言 第二代语言汇编语言,又称符号(助记符)语言 第三代语言高级语言 第四代语言接近自然语言的非过程化语言,用户和程序员使用非过程化语言说明要求,计算机自动形成实现该要求的指令序列。面向对象的语言通过可视接口,如视窗、菜单条、按钮及图标等为用户构建接口的程序设计语言。如C+、VB。程序设计工具提供计算机辅助程序设计的环境,以提高程序设计的效率和效益。一般包括对话软件包、代码发生器、可重用程序代码库及原型工具。如CASE软件包。,第九章 通信与网络,9.1 通信系统9.1.1 通信的定义及基本类型 通信技术多个计算机之间的信息快速传输、资源共享和协调合作 计算机网络计算机通信网络的概念 指利用通信设备和线路将地理位置不同的,功能独立的多个计算机系统互联起来,以功能完善的网络软件(即网络通信协议,信息交换方式及网络操作系统等)实现网络中资源共享和信息传递的系统。,第九章 网络与通信,9.1.2 计算机通信网络的演变和发展 第一代计算机通信网络以单个计算机为中心的远程联机系统 第二代计算机通信网络多个主计算机通过通信线路互连起来的网络。典型代表ARPA网。第三代计算机通信网络具有统一的网络体系结构、遵循国际标准化协议的国际标准化网络。最著名的统一网络体系结构即ISO-OSI“开放系统互联基本参考模型”,第九章 网络与通信,9.2 通信部件及其功能9.2.1 通信通道的特征 1、传输速率通信通道单位时间的通信能力。单位为位/秒(bps)。2、传输模式同步传输与异步传输。3、传输方式即单工、半双工及双工。4、交换选择线路交换、报文交换及分组交换。5、访问控制方式竞争方式与“令牌通行”,第九章 网络与通信,9.2.2 通信介质 双绞线 有线传输 同轴电缆 光纤 计算机网络 卫星通信 的传输媒体 无线通信(短波、超短波)无线传输 红外通信 激光通信 微波通信,第九章 网络与通信,9.2.3 通信处理机及其功能 1、调制解调器(MODEM)实现数字信号与模拟信号两者相互转换的设备。调制数字信号模拟信号 解调模拟信号数字信号 2、交换机 3、路由器9.2.4 通信软件 指控制和支持占据通信网络的通信的软件。在广域网上通常称为通信管理器或远程处理管理器;在局域网上称网络操作系统。,第九章 网络与通信,1、新一代网络操作系统Windows NT 真正适合客户机/服务器网络的操作系统,能解决系统中异种机系统的互联。2、网络协议 两台计算机之间进行通信必须遵循的一组规则。网络协议的理想工业标准“开放式系统互联模型”ISO-OSI 当今世界事实上的标准传输层控制协议/互联网协议TCP/IP 它能连接互不兼容的计算机和网络;既可用于广域网,又可用于局域网,即Internet/Intranet(国际互连/企业内连网)。,第九章 网络与通信,9.3 通信网络的分类与应用9.3.1 网络的拓扑结构 研究网络上各个点的物理布局结构即称之为网络拓扑结构。星形结构 点到点式 环形结构 网络拓扑结构 树形结构 总线式 卫星和无线式,广播式,第九章 网络与通信,9.3.2 局域网(LAN)在一个有限区域内连接信息处理设备形成的系统。客户机/服务器网络结构:兴起于90年代最热门的新型计算机网络结构,开放式、标准化的产物,结构上可塑性强9.3.3 广域网(WAN)复盖区域相当广泛的通信网络。X.25公用网采用分组交换技术的公共数据网 Internet/Intranet 国际互连/企业内连网 ISDN 综合服务数字网络,第九章 网络与通信,9.4 通信管理9.4.1 通信网络在管理中的应用 1、LAN和WAN 2、电子通信的应用 如:电子邮件、电视会议、电子数据交换等。3、传送处理和快速反应 如:联机传送处理系统(OLTP)、电子数据交换(EDI)、电子资金交付(EPT)、自动付款机(ATM)等。4、查询响应系统 用于面向公众的服务系统。5、分布与协同处理 6、办公自动化 7、公用信息服务9.4.2 通信网络的发展趋势9.4.3 开发通信网络决策,第十章 数据资源管理技术,数据是一个组织中与人力、资金、物料、设备同等重要的资源。数据资源管理对组织至关重要。数据资源管理包括:文件组织、数据库、数据规划和数据管理。10.1 文件组织10.1.1 数据组织的层次 数据的逻辑组织四个基本逻辑元素:数据项、记录、文件、数据库,组成以数据库为最高层次的层次结构。1、数据项组成数据系统的有意义的最小基本单位。2、记录与某对象有关的全部数据项构成该对象的记录。,第十章 数据资源管理技术,3、文件同类记录的集合组成文件。4、数据库按一定方式组织起来的逻辑相关的文件集合形成数据库。,图10-1 数据的层次结构图,第十章 数据资源管理技术,10.1.2 文件分类 相对于数据库中存放的海量数据,计算机主存的存储容 大量数据按搁置档案的方量永远是有限的 式存放在外部存储介质上 在某一指定时间内,为应 数据文件存取管理用目的用到的、在主存内的数据是很少的 文件按存储介质分类:光盘文件 磁盘文件 磁带文件 文件按执行功能分类:主文件、程序文件、系统文件等,第十章 数据资源管理技术,10.1.3 数据的物理储存与传送 1、文件存储介质 磁带顺序存取设备 成本低廉;但顺序存放,顺序读取;检索和修改都很不方便。硬磁盘、软磁盘、光盘随机存取设备,可直接存取盘片上任何位置的数据。2、数据的逻辑组织与物理组织 数据的逻辑组织指相关记录在逻辑上的编排,其形式有顺序的、随机的、索引的和倒排的等。数据的物理组织即数据的物理存储方式,具体取决于存储介质。3、数据传送 数据物理组织与逻辑组织间的传送由操作系统来实现。,第十章 数据资源管理技术,10.1.4 文件组织方式 1、顺序文件组织 指文件中数据记录按关键字排序并顺序存放在存储介质中。也即其逻辑顺序与物理顺序是一致的,它结构简单,应用广泛,存取速度较快,适宜于批量数据的存取和处理。顺序文件可存放在顺序存取设备上,当存取某一个记录时,必须顺序逐个扫描,检索,很不方便。顺序文件也可存放在随机存取设备上,并可采用分块查找和折半查找方法检索。2、索引文件 对文件中每个记录按其关键字及存放地址建立索引,具有索引的文件称为索引文件。,第十章 数据资源管理技术,索引文件由索引和数据文件组成;数据文件又称主文件。索引文件必须存储在随机存取介质上。索引必须按关键字排序。主文件可以按关键字排序,此时主文件+索引索引顺序文件;主文件也可以不排序,则主文件+索引索引非顺序文件。索引文件检索的速度快;为进一步提高检索速度,还可增设多级索引,即建立索引的索引,但缺点是占用存储空间较多。,第十章 数据资源管理技术,3、链表文件 每个数据记录都设有指向下一个记录的地址指针的数据文件称为链表文件。并有线性链表、双向链表和多重链表等。,欲删除记录,图10-2 链表文件的删除与插入操作,第十章 数据资源管理技术,H,图10-3 双向链表,多重链表组成多重链表文件,可以满足多方面查询要求,给操作带来方便。4、倒排文件 倒排文件是一种特别的索引文件,即除按关键字建立索引外,还以记录中某个或几个数据项为关键字建立索引,即以每种关键字值对应一个索引项,形成倒排索引表。,第十章 数据资源管理技术,倒排文件有部分倒排和全部倒排之分,若对记录中所有数据项都建倒排表(此时巳不需要主文件本身),这种文件就是完全倒排文件。若只对记录中选定的供检索用的某几个数据项建倒排表,构成部分倒排文件。倒排文件的检索速度快,特别适合于多码检索,但文件更新复杂,一般用于检索频繁但更新很少的文件。,第十章 数据资源管理技术,车型索引,发动机索引,图10-4 部分倒排文件(上)索引,(下)主文件,第十章 数据资源管理技术,10.2 数据库技术10.2.1 传统的文件处理和数据库处理 传统的文件管理存在和使用时间不长,由于以下主要问题限制了它的应用:1、数据冗余和数据不一致性 数据文件之间的无相关性而产生的许多重复 数据维护中粗有疏忽就会造成不同文件中同一对象的数据的不一致性 2、数据结构的不一致性 由于文件组织与其应用程序的特定依赖关系,各文件的数据结构的不一致性难以改变。,第十章 数据资源管理技术,3、缺少数据字典 由于用户和应用的不同,对数据定义的不一致性;各自独立的文件系统无法统一控制数据的使用与维护;根本在于缺少一个共享的数据字典,数据库是逻辑相关的记录和文件的集合,它和数据库管理系统较好地解决了文件处理系统的上述弊病。10.2.2 数据库管理系统 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是一个计算机软件,它控制组织和用户的数据库的生成、维护和使用。,第十章 数据资源管理技术,DBMS的四大功能:数据库开发 数据库查询 数据库维护 应用开发 常用的DBMS如:dBASE、Foxbase、FoxPro、Sysbase、Oracal、Acesses、Informax、DB等,第十章 数据资源管理技术,10.2.3 数据库的类型 1、企业数据库的种类 企业数据库的主要类型有:(1)操作数据库(又名业务数据库)该数据库中含有支持组织业务运作的详细数据,而这些数据是在操作事务处理的过捏中产生的。如客户数据库、人员数据库、库存数据库等。(2)管理数据库(也称信息库)指含有组织内部关键性的管理数据的数据库,供企业经营管理者调用以供决策用。(3)信息仓库(又名业务数据库)数据仓库储存从组织操作库和管理库中抽取的当年或历年的数据,经标准化后集成为核心数据源,供运行模型使用及趋势分析等。中含有支持组织业务运作的详细数据,第十章 数据资源管理技术,(4)分布式数据库 是散布在企业各部门、各工作群组中各自拥有的数据库,主体包括共享操作和共享用户的数据库,同时数据的产生和使用都发生在用户端。(5)用户数据库 指由用户在各自工作站上开发的多个数据文件组成的数据库。(6)外部数据库 由取自网络上的联机数据库的报据构成的数据库。2、文本数据库 用户利用计算机产生和存储的电子文档(如存放在CD-ROM上)的数据库。3、多媒体数据库 各种映象以电子文档形式存放所构成的数据库。,第十章 数据资源管理技术,10.2.4 数据库模型与数据库组织结构 1、数据库模型 目前DBMS 所提供的数据库模型主要有三种:网络型、层次型和关系型。,(a)网络模型,图10-5 数据库模型,第十章 数据资源管理技术,网络模型以记录类型为结点的网状结构。可以直接表示m m关系。如美国著名的DBTG等。层次模型也称树形结构,是以记录类型为结点的有向树。它可以表示1 1关系和1 m关系,既直接又方便,具有层次清楚、结构简单、易于实现等优点。如现实生活中的行政机构、家属关系都是层次关系。关系模型把数据的逻辑结构归结为满足一定关系的二维表模型。每一行对应一条记录,每一列是一个数据项。目前世界上最流行的是关系型数据库,其奠基人是IBM公司研究员E F Codd。,第十章 数据资源管理技术,2、数据库组织结构10.2.5 数据库设计 数据库是信息系统的核心组成部分,数据库设计直接关系信息系统开发的质量。1、现实世界到信息系统的信息转换 信息系统为了反映和处理现实存在的事物,必须把它们转换成表示信息的数据。这种转换经历现实世界、信息世界到数据世界三个不同的领域,涉及多个术语和概念。现实世界:事物其及联系-事物类-事物-特 征 信息世界:实体及其联系-实体集-实体-属 性 数据世界:数 据 库-文 件-记录-数据项,第十章 数据资源管理技术,2、实体间基本联系方式 实体之间关系复杂,但可归纳为三类:1-1关系 如A中任一个实体至多对应B中一个实体;反之亦然,则A对B是1-1关系。如一个公司只有一个总经理,一个总经理只负责一个公司。1-n关系 如A中至少有一个实体对应B中一个以上实体;反之,B中任一个实体至多对应于A中一个个体,则称A对B是1-n关系。如一个仓库有多间库房,一间库房只能属于一个仓库。m-n关系 如A中至少有一个实体对应于B中一个以上实体,反之亦然,则A对B是m-n关系。如零件与供应点的关系。,第十章 数据资源管理技术,3、E-R信息模型的设计 E-R(Entity-Relationship approach)即实体-联系方法,E-R图形可以表示信息世界中实体、属性、关系的模型。E-R图中,可以表示实体、属性、联系三种基本图素:表示实体 表示属性 表示联系 通过E-R图可以表示实体间的1-1、1-n、m-n关系。数据库设计时,先设计出局部E-R图,再综合出总体E-R图。再从E-R图导出关系数据模型。,第三篇 目 录,第三篇 应用系统篇 第十一章 应用系统分类 第十二章 层次信息系统 第十三章 职能信息系统 第十四章 组织信息系统 第十五章 决策支持系统,第十一章 应用系统分类,管理信息系统分类:电子数据处理系统(EDP)办公室自动化(OA)按技术深度分类 计算机协同系统(CSCW)智能系统 数据处理系统按信息使用深度分类 管理控制系统 决策支持系统 业务处理系统按支持的管理层次分类 终端用户系统 主管信息(支持)系统,第十一章 应用系统分类,市场(营销)信息系统 生产(服务)信息系统 财务会计信息系统 人事信息系统 制造企业应用系统 金融信息系统按组织或行业分类 教育信息系统 电子商务系统,按职能应用分类,第十二章 层次信息系统,层次信息系统分类 业务员信息系统、终端用户系统、主管信息系统业务处理方式 批处理指按一定的时间间隔把数据或要处理的事务累积成一批后,一次输入系统进行处理。批处理方式运行效率高,设备配置较少,成本低;缺点是不能随时处理,系统中部分内容不代表目前实际状态。实时处理对随时输入的数据随时处理,并即时输出结果。计算机与用户处于联机交互状态。实时处理方式方便灵活,对时间性强的处理要求响应迅速;但成本高,对数据存取的安全控制要求高,管理复杂。,第十三章 职能信息系统,市场信息系统 销售预测、产品管理、定价子系统、销售渠道管理、市场情报与研究财务信息系统 会计信息系统、财务信息系统生产信息系统 生产计划、库存控制、成本计划与控制人事信息系统,第十四章 组织信息系统,政府机关信息系统 金桥工程、金关工程、金税工程、金水工程企业信息系统商业信息系统,第十五章 决策支持系统,专家系统 专家系统(ES)指含有知识型程序的系统,它利用人们的专业知识或经验去解决一个有限范围的问题。决策支持系统 决策支持系统(DSS)综合应用数据、模型和分析技术解决非结构化或半结构化管理问题的、支持而非代替人的决策过程的信息系统。智能决策支持系统 传统DSS(数据库、模型库+用户接口)+(具基本决策和信息价值的)深度信息库,第四篇 目 录,第四篇 信息系统的开发与管理 第十六章 信息系统规划 第十七章 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方法 第十八章 系统分析 第十九章 系统设计 第二十章 系统实施、评价与运行管理,第十六章 信息系统规划,系统规划阶段的主要工作对现行系统进行初步调查,获取对现行系统的感性和理性 认识,为新系统开发进行原始资料的准备;可行性研究。系统规划阶段的主要成果对现行系统的图表描述;提出新系统开发的目标;关于新系统开发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在对现行系统的调查、描述中使用多种图表,以描述系统、记录要点和分析问题。,第十七章 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方法,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 它涉及知识面广、部门多,既涉及技术,又涉及管理业务、组织和行为。不仅是科学,而且是艺术。17.1 系统开发方法概述17.1.1 系统开发方法的演变 随着信息系统应用的深入和规模的扩大,系统开发暴露出许多当初未预料到的问题:将手工处理信息的过程和方法原封不地“翻译”成软件程序后,为什么屡屡失败?大型信息系统开发中应如何合理组织协调人、财、物力?,第十七章 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方法,对一个实体组织的调查分析应如何着手?对一个大型信息系统如何进行系统化的划分?如何才能合理协调数据和利用信息资源?如何充分发挥现有信息处理能力,更好地解决实际管理问题?,第十七章 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方法,1、早期的系统开发方法手工作坊的方法 系统开发中,个人技艺色彩浓重,软件维护费用巳占系统开发费用的7080%以上“软件危机”开发周期长软件质量难以保障缺乏系统和全局观点不能保证软件的长期稳定运行层次不清,职责不明,效率过低 问题的积累,成本的超支,性能的缺陷,加深了系统开发的困难。,2、软件工程化 软件工程化是开发大型系统软件、应用软件的有效方法,是提高软件生产率、可靠性、可维护性的先进技术。其基本思想有二:其一,软件是产品,由满足一定要求的,具有可用性、可靠性的程序系统和与之相匹配的文档资料所组成;整套文档资料:系统开发任务书(用户需要说明书)、系统功能说明书、系统规格说明书、程序框图与源程序文本、程序调试报告、系统安装说明书、系统操作手册、用户使用指南、系统验收报告等。,第十七章 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方法,第十七章 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方法,其二,软件开发可以划分阶段来进行,类似工业产品生产过程的工序。即可划分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的若干阶段:需求分析可行性研究与计划系统分析与设计编程与调试系统验收与交付正式投入运行,第十七章 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方法,软件工程化的优点:软件产品质量能得到有效控制;有利于发挥专业特长,有利于软件质量和开发进度;开发过程层次分明、职责明确;从全局出发系统分析与设计,避免了子系统之间的重复与遗漏;保证系统可靠,稳定运行;便于修改和更新。,第十七章 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方法,3、“瀑布模型”式结构化开发和“蛛网模型”式原型逼近“瀑布模型”即软件工程化的分阶段软件开发过程。结构化开发工作标准化,实现开发有序、高效、高可靠性和少错误,并建立标准的文档。“蛛网模型”即开发往往不可能一帆风顺成功,需求、设计、实现和测试要反复循环,最后达到全局成功。,第十七章 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方法,系统需求,软件需求,初步设计,详细设计,编程调试,测试试运,运行维护,设计,测试,需求说明,图17-1 瀑布模型 图17-2 蛛网模型,第十七章 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方法,4、生命周期法和原型法生命周期法 其含义有二:其一,一个信息系统的开发要经历系统规划、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系统实施、系统运行维护等多个阶段,其中前一阶段完成的同时就是后一阶段的开始,这些阶段组成的完整过程组成系统的生命周期;其二,系统环境是不断变化的,一个系统运行若干年后,又可能出现新情况、新问题,提出新的系统开发要求,于是另一个新系统的生命周期又开始了;这种不断更新、循环成长的过程使MIS的发展持续不息,永无止境。生命周期法也是人们普遍接受的传统的主流开发方法。,第十七章 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方法,原型法 借助于关系数据库系统和第四代程序生成系统等应用系统开发工具,快速模拟出一个原型系统,然后再经开发者和用户反复评价、修改和逐步完善,最终形成用户满意的应用系统。5、按开发过程系统分析要素不同形成的方法面向处理的方法(PO方法)指系统分析时从搞清系统要进行什么样的处理入手。具体又分为面向功能(function)和面向过程(process):面向功能是由企业的职能出发,如营销、生产、财务和人事等管理功能;面向过程则跨越企业职能,由企业营运流程出发,按其过程进行处理分析。,第十七章 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方法,面向数据的方法(DO方法)从分析组织的信息需求出发,建立其信息模型,然后建立整个组织共享的数据库。面向对象的方法(OO方法)首先分析组织的一些对象,把描述对象的数据和对象的操作集中,对外相对封闭。

    注意事项

    本文(信息系统的开发与管理.ppt)为本站会员(牧羊曲112)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