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我国研究生入学考试制度的改革研究.docx

    • 资源ID:5865924       资源大小:100.40KB        全文页数:39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我国研究生入学考试制度的改革研究.docx

    我国研究生入学考试制度的改革研究摘要IAbstractII弓III1(一)研究缘起1(二)文献综述2(三)研究目的与意义8(四)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8一、何为研究生入学考试制度9(一)研究生何为9(二)研究生的培养目标9(三)何为研究生入学考试制度10二、我国研究生入学考试制度30年历史回顾及问题分析11()11(*)夕)F15三、我国研究生入学考试制度改革20(一)改革目标20(二)改革原则20(三)改革可行性分析20四、我国研究生入学考试制度改革建议28(一)设立专门考试机构,举行国家研究生外语水平考试作为一种资格考试28(二)实行灵活的“入学申请”制30(三)完善研究生收费并轨制,实行与中国的奖助学金制度相结合的方式32(四)继续建立健全有关法规法律政策及监督措施,实施阳光工程,完善科学评估机制33五、总结及不足之处37参考文献38后记43我国研究生入学考试制度改革高等教育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王巧玲指导教师崔延强教授摘要综合国力的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研究生教育是我国最高层次人才的教育,它的培养质量如何关系到科教兴国战略的实现,关系到我国国际地位的提高。近年来我国研究生招生形势发生了巨大的的变化,招生规模以平均每年22%的速度增长,到2008年全国研究生的报考人数已经突破了120万,随着招生数的不断增加,质量与数量的矛盾也日益凸现,因此关于如何保证研究生培养质量就成为了研究生教育工作的关键。选材是成才的前提,选拔什么样的人才进入研究生的培养阶段影响着其培养质量的好坏,研究生入学考试制度直接关系到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关系到整个研究生教育的进展。本文综合运用文献法、历史法、比较法等研究方法,在充分占有文献资料的基础上,通过回顾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研究生入学考试制度的历程,发现要紧在下列方面存在着问题:组织与运作、考试时间、考试内容、复试录用等方面,通过分析这些问题,并借鉴香港与美国的研究生准入制度,找出改革的目标、原则与可行性,最后提出改革建议。研究生入学考试制度存在的这一系列的问题,阻碍了高校自主权的发挥与优秀人才的选拔,影响了研究生教育质量的提高,本论文就针对这些问题,试图提出一些改革建议:设立专门的考试机构,举行国家研究生外语水平考试作为一种资格考试;实行灵活的“入学申请”制;完善研究生收费并轨制,取消公费自费之分,实行与中国的奖助学金制度相结合的方式;建立健全各项有关的法规法律政策及监督措施,实施阳光工程,完善科学评估机制。关键词:研究生研究生入学考试制度改革入学申请制引言(一)研究缘起党的十七大提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进展观,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优先进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更新教育观念,深化教学内容方式、考试招生制度、质量评价制度等改革,提高高等教育质量。能够看出国家对教育的重视,而研究生教育是整个教育体系的最高层次,应该担任起国家教育的重任。1 .加强研究生教育是培养国家创新型人才的需要当今世界是一个知识经济时代,创新成为时代的主题。国家综合国力与竞争实力的增强,现代化目标的实现,需要创新型人才,胡锦涛主席在全国科技大会上指出“坚持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摆在突出位置,大幅度提高国家竞争力。”“用15年时间使我国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教育部在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及2000年全国研究生教育工作会议中明确提出了建设“高层次制造性人才工程”,提出培养具有科研素养与创新能力高层次人才的紧迫性,这些都说明国家重视创新型人才。而这归根到底取决于教育的强弱,教育既是推动一个国家经济社会进展的重要动力,又是一个国家增强综合实力,在国际竞争中处于优势的关键因素。与此同时创新能力的提高也越来越依靠于高层次人次的培养,研究生教育就是它的保障平台之一。研究生教育是我国教育结构中的最高层次,是高层次的学历教育,以为社会进展培养高素养、高层次制造性人才为己任,突出学术创新的本质特征。2 .加快研究生入学考试制度改革是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需要自1978年恢复研究生教育制度与1981年开始实施中华人民共与国学位条例以来,我国研究生教育在恢复中稳固进展,而近年来由于高校扩招政策的实行,研究生教育一直保持快速增长的势头,2003年全国研究生招生数是268925人,2006年全国研究生招生人数已达397925人,2008年全国研究生计划招生数是44.9万人,比07年增长6%。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到来,研究生教育也正由传统的精英教育走向大众化教育。由于研究生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研究生教育的质量问题也日益引起了人们重视。教育部部署2008年硕士研究生招生工作通知中要求提高对研究生招生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主动习惯新形势需要,进一步突出拔尖创新人才选拔,优化调整招生学科专业结构,全面提高研究生选i三l11J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EBOL.国家发改委:我国普通高校在学人数世界第一EBOL.拔培养质量。研究生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培养质量的提高是研究生培养各个环节整合优化的结果。招生作为研究生培养的首要环节,是一个“入关口”,是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基础与保证,其生源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研究生培养的质量与效益。研究生入学考试制度问题是一个人才选拔的问题,是研究生教育改革的关键,选择优秀人才,把握好研究生入学质量关,是提高研究生生源质量与培养质量的前提条件。研究生入学考试制度改革是研窕生教育改革的开口,其选拔人才质量的高低将直接影响我国研究生培养质量乃至研究生教育的整体水平。因此,改革现有的研究生入学考试制度,在当前就显得尤为需要。3.现行的研究生入学考试制度存在诸多弊端,不能很好地习惯我国研究生教育改革与进展的需要随着形势进展,教育部一直在调整研究生入学考试政策,但现行的研究生入学考试制度仍然是一种选拔性的考试制度,没有跳出应试考试的圈子,是“第二次高考”,属于“行政选拔”,而非“专业选拔”。整个研究生招生都是围绕国家这个杠杆在运行,从招生计划的确定到复试分数线的划定(除了34所自主划线的高校外),无一不是由国家杠杆在操纵,这就限制了高校招生自主权的有效发挥。硕士生考试时间大多在1月份,由于报考的大多数是本科应届生,学生在大四上学期就全力以赴地应付考研,疲于备战考试,失去了很多就业的机会,也严重冲击着本科教学与学生实习的时间。现在的研究生入学考试是一年一次,由于各类外在的不可预测因素的出现,在“一考”中考生一次失误的现象很普遍,给考生带来了严重的影响。考试内容很多是识记性的东西,大部分考生只准备要考试的几门课,导致了很多考上的考生知识结构与专业基础薄弱,不能很好的习惯研究生期间的科研与学术性质。专业课与专业基础课大多实行招生单位自主命题,这在一定程度上给了招生单位自主权,但在录用时却国家统一划线,这就使很多招生单位为了完成国家下达的招生计划数,降低考题难度,以提高考生总分数,复试往往是形式,只要考生笔试过了就能过关。这一系列的情况说明,研究生入学考试制度改革迫在眉睫。(二)文献综述1 .国外有关研究国外研究生教育的研究成果较多,而对研究生入学考试制度的研究大多集中在对美国研究生入学考试GradUaleRecordExamination(GRE)的研究上,总的来说集中在下列4个方面:第一,关于研究生教育的研究第二,关于GRE的研究(1)关于GRE内容的研究GRE考试内容分为通常测验(GeneralTest)与专业测验(SubjectTest)两个类别。通常测验黄德峰.从“行政选拔"走向"专业选拔"一关于我国研究生招生考试制度创新的初步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2.目的在于根据大学毕业生的基础知识与能力水平,对应试者在高级阶段从事学术研究的通常能力与潜力做出衡量,分别测量学生的语言、定量与分析能力。专业测验目的在于测量应试者在某一学科领域所获得的知识与技能,即专业基础知识。通常测验:LAWREMCEJ.STRICKER,DONAI.DA.ROCK通过研究说明被试者背景特点与GRE通常测验项目的关系,在被试者背景(gender,ethnicity,parentalducation,geographicregion,andage)等方面中,父母受教育程度对被试者的通常测验影响最大,而有关的大学特征(CoIlegemajorandtheinstitution,spublicvs.privatecontrol,Carnegieclassification,selectivity)与大学本科阶段学习成绩比被试者的背景特征对其的通常测验项目影响更大,更具有有关性。与之有关的研究是DonaIdE.Powers,JamesC.KaUfnlan通过对342个GRE参加者的研究分析说明GRE通常测验分数与被试者的人格特点(conscientiousness,rationality,ingenuity,quickness,creativity,anddepth)的关系中,前者与被试者的制造力与敏捷性有关性较大,而与责任心的有关性较小。2专业测验:EmilyEMupinga,DavisonMYUPinga指出GRE专业测验在考试内容上对国际学生有偏见,他们建议不仅要使用GRE,还要更多地综合地参考学生的平均成绩,特殊才能,已有重大研究,专家推荐信,面试与其他的一些标准推断。”加(2)关于GRE分数效度(VaIidity)的研究GRE专门手册(Briel,0,Neill,&Scheunemanl993)报道了大量的对GRE分数有效性的研究,GRE分数不仅能够有效地预测第一年研究生学习成绩,而且还能够对学生成绩的能力等级做出有效地预测,尽管根据性别来划分这些关系是不适当的。而与之相反,SternbergandWilliams(1997)在耶鲁大学对GRE分数预测的效度问题进行研究,发现GRE分数在对第一年研究生学习成绩的预测上有4%的差异,但当把它与学生所做的长篇论文或者是演说的内在的外在的质量级别作对比时,得出只有GRE是可预测的,同时只对男生的预测最有效。JanetFCarISon以261个研究生为样本进行研究,这一研究检验了GREVerbalscores,GREQuantitativescores,GREAnalyticscores等几方面是如何很好的预测研究生平均分数与客观懂得考试分数的,而语言与定量分析分数在检验学生平均分数与懂得考试分数上更适当有力,分析分数相对来说较弱。®AJGuarino,JRHibbert在其研究(ExploringPossibleRacialBiasinTheGraduateRecordsExamination(GRE)PredictiveValidity中说明GRE在预测效度上没有种族偏见,但GRE在对任何种族都有实际效力上却无法说明。(3)关于GRE推断推理能力的研究1.AWRENCEJ.STRICKER.DONALDA.ROCK.ExamineeBackgroundCharacteristicsandGREGeneralTestPerformance!J.EducationalTestingService,1995,49-67.DonaldE.Powers,JanesC.Kaufman.Dostandardizedtestspenalizedeep-thinking,creative,orconscientiousstudents?SomepersonalitycorrelatesofGraduateRecordExaminationslestscoresJ.EducationalTestingService,2004,145-153.2 .国内有关研究我国自从1978年恢复研究生教育以来,一直重视总结本国经验与学习、借鉴外国研究生教育经验。关于研究生招生考试的一些零散性与经验性的研究还比较多。零散性的研究要紧分布于部分学者、专家对高等教育与研究生教育的研究成果中。专门研究研究生教育的杂志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与教育部研究生司在1984年创刊的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包含学位授予,研究生培养,研究生招生考试等有关问题。关于研究生入学考试的专门研究大多散见于报刊及学位论文类文章中,下面对要紧文献进行归类阐述:第一,关于研究生教育的研究这些研究里面很多都零星地涉及到研究生入学考试。1985年清华大学研究生院根据美国研究生院院长访华代表团所作的专题报告整理成辑的美国研究生教育,对美国研究生的入学、培养及学位要求、指导教师、经费等方面对美国的研窕生教育进行了介绍。刘晖、候春山编的中国研究生教育与学位制度介绍了中国现行研究生教育与学位制度全貌,讲述了现今研究生的招生、培养、分配与使用及领导与管理体系等环节。王秀卿、张景安编的国外研究生教育(1987年),符娟明、迟恩莲主编的国外研究生教育研究(1992),冯增俊著现代研究生教育研究(1993年),对国内外研究生教育作了系统的介绍与深入的分析。李盛兵著的研究生教育模式娉变系统地探讨了世界上几种要紧的研究教育模式,并对我国研究生教育模式的进展进行了反思。薛天祥主编的研究生教育学注重把“研究生教育实践问题研究上升到理论,并对整个理论体及其构成与相互联系进行研究,以更好地揭示研究生教育的概念、质、规律、原则、功能、目的,并为实现研究生培养目标而进行研究生德育、课程、科研、学位、培养模式等研究,同时研究了它们之的相互关系”。周洪宇主编的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史阐述了各个国家(上编讲外国,下编讲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的历史及其进展脉络,对他们的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的形式与内容加以归纳与总结,指出对该国教育与社会进展的作用与影响,最后通过纵横比较,对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的未来进展提出启发性的建议。徐希元主编当代中国博士生教育研究着重介绍了我国博士生教育的各类问题及计策。:第二,关于中外研究生入学考试的比较研究北京师范大学外国教育研究所编的研究生入学考试国际讨论会专辑美国与日本的研究生入学考试着重介绍了美国的研究生入学考试GRE与研究生院如何招生与日本的研究生院招生考试制度。王忠烈著的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比较研究提出在博士生招生方式上实行基础课与专业课结合的考试方式,基础课全国统考,专业课由招生单位负责,只有在基础课达到一定的分数后(基础课成绩有效期能够是数年),才有资格参加专业课考试,避免了一考定终身。陈学飞等著的西方如何培刘晖,候春山.中国研究生教育与学位制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8.李盛兵.研究生教育模式媳变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7.屐薛天祥.研究生教育学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周洪宇.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史IXI.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心徐希元.当代中国博士生教育研究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2006.运王忠烈.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比较研究IXl.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养博士一法、英、美的模式与经验(2002年)要紧从博士培养模式的历史沿革、现状、特点等方面描述各国的博士生教育,其中对各国博士生招生考试进行了介绍与比较。刘海兰在她的学位论文中美研究生招生考试制度的比较研究中对中美两国研究生教育进展历程做了阐述,并对两国研究生招生考试制度做了比较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自己的改革设想。饶小霞在其硕士论文中美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方式的比较研究中同顾了中美两国研究生入学考试方式的历史沿革,进行分析比较后提出进一步深化改革的建议。李旭等人在分析日本研究生招生考试制度的特点、原则、考试内容的基础上,指出我国研究生招生考试制度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策略。第三,关于考试科目调整的研究自从研究生教育制度建立以来,我国研究生入学考试科目要紧是5门,2002年教育部将硕士生入学考试中的初试科目改为4门,保留政治理论、外国语、基础课与专业基础课。2007年教育部规定对历史学,教育学与医学学科实行国家统考。考试科目调整一直是很多学者探讨的领域,大部分研究者建议减少初试考试科目,但对如何减少,如何调整却是意见不一。高伟涛等在进一步完善硕士研究生招考工作的建议中提出将初试科目调整为2门:外语与专业基础课,专业知识与政治理论转到复试中。黄德峰在美国研究生招生考试制度的比较与借鉴中借鉴美国的研究生招生考试,提出国家统一考试考外语(或者是汉语)与学能,招生单位考学科基础与专业基础。清华大学研究生院招办的杨淑华等在改革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与录用工作的思考一文中,阐述了当前招生考试的弊端,建议取消单考,将统考科目减为2门:外语与数学,同时成绩有效期是2年,把政治,专业课,专业基础课放在复试中。®第四,关于考试时间的研究上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时间通常集中在1,2月份,博士生入学考试时间由招生单位自主确定,通常集中下半年与来年的上半年两次。关于研究生考试时间一直以来颇有争议。河北大学陈娟的美国研究生入学考试类型分析与思考借鉴美国GRE考试,提出初试考试时间一年2次,一次在夏季,一次在冬季。黄德峰也建议考试时间实行一年2次,分别在1月与10月份。秦跃文等在博士生招生考试办法改革初探建议博士生入学统考科目为外语、综合知识二门,论述了在博士生生源有上升趋势的情况下,改变过去为完成招生计划而一年招生两次的做法,实行一年招一次,统一秋季入学,以减少招生各环节上的重复劳动,减少人力物力财力上的浪费,全国统一考试时间定在每年5月。第五,关于考试内容的研究我国研究生考试试题内容与考试内容从注重书面知识,不重实际知识到不仅考察考生对基本理A陈学飞等.西方如何培养博士一法、英、美的模式与经验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李旭,等.中日研究生招生考试制度特点的比较研究J中国冶金教育,2006(3):66-68.我高伟涛,等.进一步完善硕士研究生招考工作的建议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6(7):63-65.“黄德峰.美国研究生招生考试制度的比较与借鉴5.现代大学教育,2003:76-79.场陈娟.美国研究生入学考试类型分析与思考J.理工高教研究,2005(6):43-44.秦跃文,等.博士生招生考试办法改革初探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1997(4):33-35.论知识的掌握情况,更注重考察考生运用基本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综合问题的能力,测验考生的基本素养。张萍在浅论研究生入学考试制度的改革一文中对考试内容的改革做了比较详尽的阐述,降低外语考试难度;政治理论课考试应当压缩需要经历的内容,降低难度,使题目更加精简、灵活,直至取消政治理论考试;专业课按一级学科方向命题,逐步实行压缩,进行综合考试,涵盖多学科内容,以检验考生的知识结构,发散思维,综合能力,知识迁移与创新能力。孟万金提出以基础知识与技能为前提,以人格、合作精神等综合素养为参考,以突出能力、潜能为核心内容的研究生入学考试系统。周冶金提出在研究生选拔中要重视考察考生的专业隐性知识。第六,关于复试及招生单位自主权的研究翟亚军,刘凝从复试的组织方式程序内容形式等方面对如何保证复试环节的公平与公正进行了探讨,研定了硕士研究生复试评价指标体系,提倡建立“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仲裁委员会”。刘建设建议完全下放招生权力,招生单位加强校级管理,实行集体领导,从而规范综合考试及复试工作。仇守银等在深入研究,精心组织,规范管理一北大硕士研究生招生复试工作的改革与探索一文中在总结北大复试工作改革与经验后,提出在复试中要做好准备工作,明确复试便准,加大复试管理工作,加强社会监督与完善自我约束机制等观点。第七,关于考试分段制的研究1986年研究生工作座谈会上提出硕士生入学两段考试的试点方案:第一段考试由国家建立专门机构,进行统一命题,统一考试,要紧考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外语与基础课,第二段考试在国家教委的指导下,由各个招生单位自行组织。2002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与教育部研究生工作办公室组织编写的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进展战略报告(征求意见稿)中提出研究生入学考试分为国家统考与培养单位自主组织的考试,国家统考基础科目,考生参加国家统考成绩合格者,方可参加培养单位自主组织的专业科目考试与面试。培养单位可综合考生的两段考试的成绩及身体、思想情况与综合能力等,确定是否录用,第一阶段考试合格者,即取得进入第二阶段考试的资格,资格有效期为3年。章晓莉在浅议研窕生招生制度改革中阐述建立“二元制”研究生招生体制,建立全国研究生考试机构负责资格考试,招生单位组织专业课考试,考生取得研究生报考资格后能够报考全国任何一个招生单位,招生单位根据考生报名情况机动安排复试时间,考生一年有多次复试机会。在两段制考试之外,还有人提出实行国家统一考试一一招生单位综合考试一一导师专业复试的三级研究生入学考试制度。®此外还有关于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招生考试改革的研究,如厦门大学2006硕士学位论文,王海'张萍.浅论研究生入学考试制度的改革J.教育研究与实验,2001(3):4650.孟万金.研究生选拔考试改革的必要性与可行性J.江苏高教,2001(3):13-15.屐周冶金.隐性知识视角下的研究生选拔与培养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8(1):81-85."翟亚军,刘颂.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机制探析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6):110-112.的刘建设.加强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复试工作的若干思考U.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1):56-58.国中国教育事典编委会编.中国教育事典高等教育卷用.河北教育出版社,1994,633.2002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与教育部研究生工作办公室组织编.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进展战略报告(征求意见稿)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2(6):1-21.'章晓莉.浅议研究生招生制度改革J.江苏高教,2007(3):119-121.燕的我国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招生考试改革研究以MPA为例。3 .已有研究的不足仍需继续探索通过对已有文献资料的整理收集发现,目前国内关于研究生招生考试的学术研究成果有很多的创新性,但也存在着一些不足:大多关于研究生教育的著作文献中尽管也有提及招生考试,但大多都是一带而过,对其缺乏系统的、全面的阐述与研究;关于研究生招生考试的一些论文,一是整体性、系统性不够,大多数人的研究思路是对出现问题的小修小补,所提措施磷乏连续性与宏观性。二是大部分研究停留在工作经验总结与关于考试时间等部分问题的设想,分散式研究论文数量居多。国外研究大多是调查研究GRE考试,使用问卷等计量实证分析,检验GRE内容效度与分数效度等技术性的问题,这对研究提供了可靠的数据分析,对GRE考试内容的不断改进与完善有很大的作用,但对整个研究生考试制度改革的研究比较缺乏。本研究试图通过深入探讨我国研究生入学考试制度的现状,分析问题,立足现实,借鉴先进,试图找出一条研究生入学考试制度改革路。(三)研究目的与意义本研究试图通过回顾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研究生入学考试制度的历程,分析制度存在的弊端与通过国内外研究生准入制度的比较分析找出其优势并借鉴,提出我国研究生入学考试制度的改革建议是本研究的要紧目的。从理论意义上看,研究研究生入学考试制度,不仅能够完善研究生教育理论,加强人们对研究生教育的认识,继而认识到研究生教育在整个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进展中的作用。而且还能够丰富有关研究生入学考试的理论研究,进一步明确研究生入学考试制度在整个研究生教育中的重要性的认识,从而引导我国研究生入学考试制度的日益完善与健康进展。从实践意义上看,通过对研究生入学考试制度的研究,能够更深入的熟悉我国现今研究生入学考试制度情况,让我们认识到什么措施是值得推广与应用的,什么措施与政策在现实中是需要进一步改进与纠正的等一系列问题,而这些认识能够让我们不断的改进与提出新的研究生入学考试政策。(四)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1 .研究思路本文以我国研究生入学考试制度为研究对象,本研究将按照下列思路来展开:首先是对研究生的内涵、研究生的培养目标、研究生入学考试制度等有关问题的科学界定;其次通过搜集大量资料,对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研究生入学考试制度进行历史同顾及问题分析,总结经验,分析弊端;最后通过对问题的反思,借鉴国内外研究生准入制度,总结提出我国研究生入学考试制度改革建议。2 .研究方法本文要紧使用的研究方法有:文献研究法、历史研究法、比较分析研究法等方法。(1)文献研究法通过阅读著作、查阅期刊、学位论文、会议报告、网络搜索等收集国内外对研究生入学考试政策及研究的各类文献资料,并对其进行了分析整理。(2)历史研究法本论文通过我国自从1978年恢复研究生招生制度以来各类研究生入学考试政策进展轨迹的阐述及分析,从历史进展的角度把握其进展演变的历程。(3)比较分析研究法研究生教育在世界上实施有较长的时间,而有些国家(如美国)的研究生准入制度也在其进展中越来越彰显出优势与特色。木论文将国内外研究生入学考试制度进行比较分析,通过比较分析其优势,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并结合我国国情,提出我国研究生入学考试改革思路。一、何为研究生入学考试制度(一)研究生何为获学士学位、第一专业学位、高等学校本科毕业证书或者具有同等学历,获准进入高等学校或者科学研究机构进行进一步学习与研究,攻读更高级别学位或者证书的学生称研究生。现代意义上的研究生教育起源于19世纪的德国,洪堡领导的新人文主义教育改革运动,其改革的核心就在于将科研引入传统大学一柏林大学,继而提出教学与科研相统一的原则,注重学术性与基础理论的研究,并开始设立哲学博士学位。研:细磨,如研成粉末;研究,如钻研,易系辞上:“夫易,圣人之因此极深而研襄也。”研究:钻研,推究。用科学方法探求事物的本质与规律,如研究问题;学术研究。朱红胜教授曾经说过:“'研'者,审视事物,剖析实质,不放过一个细节,不遗漏一个侧面。'究'者,追根溯源,找出表面背后的道理,总结出别人不明白的真理,运用于别人还没想到的领域。研究的关键是制造,研究的结果是制造出来的新的知识,即不一致于书本上与别人脑袋里已经存在的知识的知识”。因此研究生应该是指做研究的学生,研究生要紧是做研究的。现在我们在研究生教育观念上出现了误区,把研究生当作学生来看待而不是把其作为研究者来看待,教学成了对研究生求学期间的要紧工作,这就为违背了研究生是“研究”的学生的初衷。研究生也要学习课程,学习书本,但那不是研究生学习的本质,那只是外围而不是核心,研究生学习的核心是“研究”。科研是大学的一项基本功能,大学要生存与进展,就务必进行科研活动。科研是研究生的一切活动中最要紧的活动,它是培养研究生思维能力,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的最基本的手段。研究生要开展研究就要求研究生具备相应的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实践能力,思维能力与一定的研究能力,在研究的过程与环节上又能够进一步促进研究生不断的去掌握与加深新知识与新能力,并进行相应的制造性的思维活动。研究结果要求表达出制造性,因此研究生的研究也最能反映学习知识与制造知识的特点。(二)研究生的培养目标研究生培养目标通常是指研究生培养机构为本机构所培养的研究生所要达到的质量标准所做出的具体规定。我国硕士生的培养目标:在本门学科上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与系统的专门知识,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者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博士生培养目标:在本门学科上掌握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与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在科学或者专门技术上做出制造性的成果。总体而言,硕士研究生的培样目标基本定位于科学研究者或者是专门技术人才,博士生的培养目标则是培养高级科学研究者或者是技术型研究人才。顾明远.教育大辞典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88,1858.陈洪捷.德国古典大学观及其对中国的影响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74.屐熨征农主编.辞海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1980,3747.朱红胜.研究生是干什么的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8(6):4-6.必薛天祥.研窕生教育学V.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22.匕中华人民共与国学位条例.当前社会对培养创新型、能力型、科研型综合人才的需求越来越高,因此在为研究生制定培养目标时,除服从于研究生教育目的,遵循中华人民共与国学位条例与中华人民高等教育法中所规定的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的学术标准以外,还应该考虑: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对高层次专门人才当前与长远的要求。就当前来看,市场对高等教育的渗透力越来越强,以致于在对高等教育的操纵力量中,市场操纵力量形成了与政府高校学术力量相当的势力,共同构成操纵高等教育与高校人才培养的三股势力。因此应该根据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动态,不一致层次(硕士生、博士生)、不一致学科与专业不一致类型的人才在知识能力与学术成果方面的不一致要求,研究生培养机构的师资力量与相应的条件,来确定研究生的培养目标,使其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研究生的培养,务必有学术力量强大的师资作为基础,同时还务必有必要的物质条件与环境保障,发挥本培养单位及指导教师学术上的优势与特长,灵活多样,形成特色。研究生培养目标的制定是研究生教育体系不断完善的产物,一个有价值的培养目标,有利于研究生教育结构的不断完善,并最终有利于研究生教育质量与效益的提高。(三)何为研究生入学考试制度研究生入学考试(entranceexaminationforPOStgradUaIeS)是指对要求攻读硕士、博士学位,或者是在大学攻读研究生课程的符合报考规定的申请者进行的选拔考试,分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含无学位的研究生班的入学考试)与博士研究生的入学考试两类。依照中华人民共与国学位条例对学位的有关规定,研究生教育分为攻读硕士学位和攻读博士学位两个自成一体、相互独立的阶段。随着我国研究生教育事业的进展,研究生培养的模式与规格也日趋多样,研究生教育包含普通学术型研究生教育(通常指全日制攻读硕士或者博士学位研究生教育)、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包含MBA.法律硕士、教育硕士、工程硕士等)与其它以在职申请学位为目的的研究生(学位)课程班教育。本文探讨的研究生侧重全日制的硕士与博士研究生。研究生入学考试是本科教育与研究生教育相互衔接的重要环节,是高校选拔优秀人才的关键步骤,它直接关系到研究生教育的进展与研究生教育的质量,关系教育公平一一实现人才的公平竞争,人才能力的最大发挥平台,关系社会选择人才的取向一一实现学校与社会人才供求的互动,关系国家选拔人才的层次。研究生入学考试制度是指国家或者高等学校为准备同意研究生层次教育的人员取得入学资格而举办测试的这样一种形式。研究生入学考试制度,是研究生教育制度的重要构成部分,是甄别个人、选拔人才的一种形式。社会的进展需要人才,而人才的发现、进展则不能逾越“选拔阶段”,研究生入学考试制度就是这样一种选拔人才的手段,因此它应该把选拔优秀人才作为自己的价值目标,寻找扩大高校招生自主权的基点,追求有效人才选拔,在保护公平的基础上寻找统一与多样的有机结合,以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叶白顿克拉克.王成绪,徐辉等译.高等教育系统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1994,154-158.顾明远.教育大辞典Ixl.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88,1858.二、我国研究生入学考试制度30年历史回顾及问题分析从1978年恢复研究生招生工作开始,招生规模从最初的10708人,到2008年计划招收447500人,考考试制度也在变化中不断进展。研究我国研究生入学考试制度的历史,从历史中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对探讨现阶段我国研究生入学考试制度改革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一)历史回顾十年文革使我国的研究生招收工作中断,文革结束后,百业待兴,为了习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1977年11月3日,原教育部、中国科学院联合发出关于1977年招收研究生的通知,“文化大革命”期间长期中断的招收培养研究生的工作从此开始恢复。根据研究生入学考试方式的进展变化,本研究将三十年的历史分为下列四个阶段来探讨。1 .整顿、恢复时期(1978年一1980年)1977年的招收通知明确规定“招收研究生的计划,由学校提出,经省、市、自治区教育部门审核后报教育部,经批准后纳入国家计划”。招生办法是:自愿报名,单位推荐,文化考试,择优录用。应届生报考年龄不超过30岁,在职人员报考年龄不超过35岁,根据78年情况,决定将1977与1978年两年的研究生招收工作合并进行,一次报名,同时考试,一起入学,统称之1978届研究生,入学考试由各招生单位自行组织,初试日期规定在1978年5月5日至7日。1979年研究生招生工作规定“对基础比较好,有专业特长与一定的科研能力的,年龄能够放宽到38岁”,报名日期调整为4月2日到12日,考试日期为6月2、3、4日,此年研究生入学考试通常不进行复试。1980年报名时间为3月14日至20日,考试定于5月10、11、12日,考试科目为政治理论课、外语、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共五门,政治理论课与外国语(英、俄、日语)全国统一命题;殁月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的中华人民共与国学位条例,标志着我国学位制度正式建立,在中国研究生招生考试制度建设进展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到1980年止,全国研究生在学人数达到了21604人支2 .调整、探索时期(1981年1992年)这一时期我国研究生招生工作取得重要进展。研究生种类扩大,1981年博士生招生工作开始。1984年8月8日教育部发出通知,在22所全国重点高等院校试办研究生院,研究生院的筹建为我国重点院校大规模培养研究生工作的顺利进行铺平了道路,并开始招收委托培养研究生。这一时期对考试时间、招生方式、考试科目等也做过积极的探索与调整。1981年博士生招生工作规定:博士生的报名、考试、录用等工作,由招生单位自行确定,择优何东昌.中华人民共与国重要教育文献国.海口:海南出版社,1998,300.教育部办公厅国家进展改革委办公厅关于编制2008年全国研究生招生计划的通知,教发厅函(2007)52号.傲育部关于高等学校1978年研窕生招生工作安排意见,(78)教高字第032号.教育部关于1979年研究生招生工作安排意见,(79)教高二字第002号.、教育部关于1980年研究生招生工作安排的意见,(80)教高二字第002号."中国教育年鉴编辑部.中国教育年鉴J949-1981M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出版.1984.录用。考试分为笔试与口试两种,笔试科目通常包含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外国语、基础理论课、专业课,考试科目与方式由各招生单位确定。1982年教育部发出关于招收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的暂行通知,招生单位根据国家下达的招生计划进行录用,符合报考条件的人员报名时应向招生单位提供:报考申请表;有两名与本学科有关的副教授(或者相当职称)以上专家的推荐信;硕士课程学习成绩单、硕士学位论文全文与评议书;硕士学位证书或者证明书;体格检查表;政治审查表;应届毕业的硕士生务必

    注意事项

    本文(我国研究生入学考试制度的改革研究.docx)为本站会员(李司机)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