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PPT文档下载  

    财政支出之教育支出.ppt

    • 资源ID:5842300       资源大小:933KB        全文页数:21页
    • 资源格式: PPT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财政支出之教育支出.ppt

    财政支出之教育支出,一、产生的原因二、发展现状及问题三、解决的对策,教育支出产生的原因,从人类教育的发展来看,进入现代社会后,随着教育与社会经济发展联系的日益加强,教育已从社会成员的个别行为转变成一种国家行为,而在现代社会,尤其是面向知识经济时代,教育事业在绝大多数国家都被列为优先发展对象,成为公共财政支出的最重要的部分之一。,我国教育支出的发展现状及问题,一、我国财政教育支出规模的现状分析人们一般用公共教育支出占GDP的比重来比较各个国家教育支出的相对规模,衡量各国政府对教育的投入程度、重视程度。199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提出了财政性教育经费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在2000年达到4。而2000年财政教育经费占GDP的比重仅为2.86。不仅没有达到4的既定目标,反而低于1986年和1990年的水准。自2001年起,政府将目标的实现推延到2005年。2002年以来,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所占GDP比例分别是341、3.28、2.79、2.82(见表1),始终没有根本性的突破。,从国际比较来看,发达国家公共教育支出占GDP比重高于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水平越高,比重也越大。1995年公共教育经费占GDP的比重世界平均为5.2%,发达国家为5.5%,发展中国家为4.6%,最不发达国家达到3.6%。而我国仅为2.41%,不仅远低于发达国家和世界平均水平,甚至还低于最不发达国家的水平(见表2)。从人均教育支出角度来看,我国的人均教育支出非常低。以 1993 年数据为例,世界平均人均教育支出为22.9美元,发达国家为108.9美元,发展中国家为43美元,不发达国家为8美元,我国为10.77美元,仅略高于不发达国家,为发达国家的十分之一。,教育支出占GDP比重30年超不过肯尼亚,二、我国财政教育支出结构的现状分析,教育支出结构主要表现在教育经费在各级政府之间的分配结构,在高等、中等、初等三级教育上的分配结构、以及在地理区域的分配结构。,从在高等、中等、初等三级教育上的分配结构上看,从教育经费在高等、中等、初等三级教育上的分配来看,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我国三级学校生均日常教育经费与人均的比例为0.050.151.93,同其他一些国家相比,是所有国家中相差最悬殊的(见表3)。从与美国的比较中可见,我国对小学教育投入仅为0.05,比美国低0.08个百分点,对大学投入为1.93,比美国高1.72个百分点,由于在基础教育上的缺位与高等教育上越位现象并存,使各级各类教育的发展不协调,阻碍了各种初等和中等教育人才的培养。,与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相比(见表4),中国、巴西、印度初等教育占教育经费的比例较大,高等教育相对比例较小。而法国中等教育所占比重较大,日本、美国三级教育经费支出比较均衡,其高等教育所占比例较高,这是因为发达国家教育投资起步较早,已基本上普及了初等教育、中等教育与高等教育发展水平较高,中等教育与高等教育经费支出所占比例也较高。而发展中国家教育比较落后,教育重点在初等教育,所以初等教育所占比例较大。按国际比较通行的标准,人均GNP为600-2000美元时(目前,我国正处于这一阶段),初、中、高三级教育比例为40.52917.9,而我国1997年三级教育比例为32.4137.1520.32,初等教育经费比例偏低,而中等、高等教育经费比例偏高,尤其高等教育经费的比重在20%以上,甚至高于某些发达国家的水平。这种投资流向会造成基础、义务教育得不到很好的贯彻实施,从在地理区域的分配结构上看,从教育投入在地理区域的分配结构来看,我国的教育投入分布很不平衡。东部地区教育支出要比中西部地区高得多,东部、中部、西部教育投资呈递减的梯级分布,且梯次差距日益增大。1992年中西部地区支出之和为东部的2/3,而到1995年中西部地区支出之和仅为东部的1/2左右,其中东部地区教育支出是西部地区支出的5.7倍,2001年为5.4倍,同年东中西部教育经费支出额之比为 10.410.26。虽然这种比例差距在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2006年西部地区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生全部免除学杂费以后有所缓和,但是东中西部之间的差距仍然存在。山区校长违规使用义务教育资金背后的隐痛,解决的对策,(一)加大教育投入力度,提高财政教育支出水平(二)提高我国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GNP的比重(三)优化三级教育结构(四)明确各级政府之间的教育支出责任(五)缩小地区之间的差异,加大教育投入力度,提高财政教育支出水平,加强政府在教育财政投入上的主体地位和主导作用,稳定教育经费来源。首先要继续深化对教育事业的性质和战略地位的认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教育属于公共事业,应以政府财政投入为主。政府财政投入应优先保证对教育事业的投入。其次,对教育投入进行法律调控,从法律层次上保证、规范教育投入,即义务教育财政责任的法治化。教育支出占的比重是衡量教育投入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因此,要提高财政教育支出水平,首先,转变政府职能,科学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在有限的财力中确保教育支出的优先增长;其次,预算安排时,要确保教育法中规定的教育经费“三个增长”(中央和地方政府教育拨款的增长要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生均教育经费要逐步增长,教师工资和公用经费要逐步增长)的落实,在此基础上,根据经济发展状况,将财政收入超收部分更多地用于教育投入,确保教育支出的稳定增长。,提高我国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GNP的比重,财政收入在GNP中的比重偏低其根源主要在于我国的财政收入并不等于政府收入。我国的政府收入,除了列入预算的财政收入之外,还包括预算外收入。大量的政府收入游离于预算之外,由各地区、各部门自收自支,这种不规范的政府收支管理状况,带来了一系列的后果。表现在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问题上,有如下几个方面:(1)政府收入虽然总体上说并不少,但财力分散在各地区、各部门,财政部门能够调度的仅限于预算内收入这一块儿。财政部门在教育经费支出的安排上捉襟见肘。(2)不纳入预算管理的各类政府收入由于自收自支,不受财政部门的监督,其管理自然处于混乱状态。不仅本应花在教育事业上的资金被挪用、挤占和克扣的现象时有发生,而且,通过种种途径,相当一部分预算内收入被转作预算外资金,从而进一步加剧了财政部门在教育经费支出安排上的困难。(3)即便通过一些非规范的途径,如集资、摊派、收费、统筹等取得的制度外政府收入,已经用之于教育,由于未列入预算,亦不在财政性教育经费的统计口径之内。这部分的政府教育支出,也就不能在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NP的比例数字中得到反映。,优化三级教育结构,在我国,一方面文盲率还很高,另一方面人均GDP还很低,在这个阶段迫切需要的是中等教育和初等教育,而且初等、中等教育的社会报酬率远远高于高等教育。在当前教育经费紧张的情况下,把有限的教育经费投人到收益率低的部分,造成资源配置的无效,并使社会不公平的情况加剧。因此,政府财政预算内拨款在三级教育中的分配不尽合理,应把教育经费更多地投入到初等教育和中等教育中。为了把有限的教育资金用在刀刃上,政府应明确义务教育在教育经费中的优先地位,将教育经费的增量主要用于义务教育。而非义务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则引进市场机制,实行全社会参与战略,采取自费与政府补助相结合的办法办学。实行完全免费的义务教育,应该增加对义务教育的公共投入,提高义务教育中公共教育经费所占的比重。在公共教育经费占各类学校教育经费的比重中,应该使义务教育的比重最大。,明确各级政府之间的教育支出责任,理顺政府间的财政关系,乃是政府有效承担教育支出责任的前提。我国目前各级政府间的教育支出责任体制为:基础教育投资以地方政府为主,中央和省级通过转移专项基金形式进行补助;高等教育实行中央和省两级管理,以省为主的体制。但是,各级政府的责任没有法定财力加以保障,对教育的支出主要依靠本地财源,“中央请客、地方出钱”的现象相当普遍。因此,应按分级财政体制的要求,以法律形式明确各级政府间的教育支出责任,尤其,中央政府具有教育财政负担的最终责任,通过平衡各地区之间教育条件(特别是基础教育条件),来保证所有社会成员享有均等教育机会的责任与义务。,缩小地区之间的差异,鉴于目前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与财力存在明显差距的现实,为缩小地区间基础教育支出水平和发展水平的差异,应完善政府间的转移支付制度。一方面,完善分税制,完善一般性无条件转移支付制度,纵向使中央财政加强对西部和贫困地区的转移支付力度,弥补西部和贫困地区财政的教育收支缺口;横向建立省际之间、县际之间的教育转移支付框架,促进各地方政府教育提供能力的均等化。另一方面,建立专项教育财政转移支付制度,重点解决办学、教学条件的改善等问题。,表11993-2005我国财政教育支出的总量及占GDP的比重,返回,表2中国与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公共教育支出占GDP的比重(单位:%),返回,表3生均日常教育经费占GNP比例的国际比较,返回,表4财政教育支出三级教育分配结构的国际比较(单位:%),返回,我们不用擦亮眼睛也可以看到,非洲穷国肯尼亚,一个还需要中国老大哥援助的穷兄弟如何对待自己的国民,自1980年到2004年,最低的3年每年的教育支出也占到GDP的5%,2004年教育支出占GDP总量的6.9%,以上图表来源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网站,再看看我们自己吧:,(上表由walkure依据财政部预算司及国家统计局网站数据制表),返回,山区校长违规使用义务教育资金背后的隐痛,2月29日,寒风刺骨、细雨蒙蒙。汽车爬过一道道山梁,终于到达云南省弥勒县西二镇中学,校长张强已经在校门外等待了。他白净的脸在寒风中冻得通红。位于弥勒县西部高寒山区的西二镇是一个经济贫困的乡镇,农民年人均纯收入只有1387元。这个镇几乎没有一块平地。记者在西二镇中学看到,除了一个不大的操场是平的,教学楼、宿舍楼、办公室全部顺山而建,上上下下都要爬坡。不久前,云南省审计厅对该省红河和德宏两个州的12个县(市)2006年度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中免学杂费和补助公用经费的到位、管理和使用情况进行审计,审计中发现了一些问题,其中张强所在的西二中“2006年从一免一补经费中支出55位教职工到北京及华东5市学习考察费用12.31万元,占该校当年所得一免一补资金的40”。“让老师们出去考察学习是我们校务会12个人集体决定的。对于审计结果,我会积极配合上级部门整改。检查已经写上去了,不知道下一步会怎样,不过我心里很坦然,毕竟让老师们出去开了一回眼界。”张强说。从上个世纪建校以来老师们只去过一次昆明 清晨,西二中50多名教职工第一次站在天安门前,看着国旗庄严升起。“太兴奋、太激动了。”数学老师董桂萍想用更多的词来形容自己的心情,但想了半天没想出来,然后说:“太震撼了!”虽然事情已经过去一年多,但董桂萍一说起2006年暑假那次北京和华东5市之行,就一脸笑容。那是她第一次出省。他们去了清华大学、卢沟桥抗日战争纪念馆、南京“30万死难同胞纪念馆”、上海香山中学等,拍了不少照片。一位语文老师说:“我把卢沟桥的石狮子用数码相机拍下来,回来上课时放给学生看,课一下子就生动起来,学生很爱听。”这次考察每个人花费3208元,除去个人承担600多元外,学校为55个教职工共承担12.31万元,费用从“一免一补”教师培训经费中支出。2007年7月,根据云南省审计厅的审计结果,弥勒县财政局、弥勒县教育局联合发文,“对违规使用教师培训经费且违反财务规定拆分发票报销的学校校长进行了批评教育,并责令其改正”。11月21日,西二中55名教职工将学习考察费用全部如数退缴。尽管有老师抱怨:“为什么别人也有去的,我们一去就有问题。”但他们同时也认为,“交回去也没什么,反正这钱是自己用的”。“老师们都很善良,这件事情后他们仍然一如既往,没有人消极怠工。”张强说。弥勒县教育局局长李保生说:“财务和法律知识的欠缺,是造成西二中违规使用农村义务教育经费的原因。”对于有人提出对张强进行行政处分,李保生坚决不同意。他说:“那样做等于伤害了大量的农村学校的校长和老师。”张强1992年从红河州师范学校毕业后到西二镇中学担任语文老师,从2004年起任西二镇中学的校长。张强上任后,西二中中考成绩逐年上升,到2007年中考,西二中总分上500分的学生是弥勒7个乡镇中最多的。作为教育局局长,李保生深知农村校长的艰难和教师生存状态差、生活质量低的现状。他的电脑里就有一份全县22所中小学“师生饮水困难情况登记表”。在农村,大部分学校分布在山区和半山区,自然环境恶劣、交通闭塞,工作环境条件差。由于现在教师宿舍已不列入学校建设范围,许多农村教师没有房子,都是租房住。有的学校没有办公室,老师们在家里“拉条凳子就在床边改作业”。大山阻隔的不仅是交通,更重要的是阻隔了教师与外界的交流与沟通。张强告诉记者,西二中从上个世纪建校以来,老师们就只去过一次省城昆明。而他也是到了2005年当上校长后由县里组织去了北京一趟。而在此前任教的12年里,他从来没离开过西二镇。“那是我第一次坐火车。”“都21世纪了,作为一个教师,还没出过县、出过省,怎么给学生讲课!”张强说:“长期在山区,老师们信息不灵,无法及时获得新知识,观念落伍、眼界狭隘。随着城乡差距的加大,农村教师的整体素质如果得不到提高,农村中学的教育教学质量和水平的提高将面临着很大的瓶颈。”,下一页,昆明市城区和县区2007年中考成绩差距之大令人难以置信 张强的这种担忧,正是目前农村义务教育遇到的困境。李保生说:“即使是在农村,人们也想享受优质的教育资源,如果乡镇中学的教学质量不好,很多人就会想办法找关系到县上去读中学。每年秋季招生时,都是县属中学校长最头痛的时候,也是我这个局长最头痛的时候,来找的人太多了。所以我们有条规定,教育局任何人不得向各个学校的校长打招呼。”云南省人大代表、昆明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教育理论与发展研究室主任谢家放也在关注这一问题。他说:“中国70的人口在农村,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点也在农村。但是不能不看到,农村教育无论在教育理念、教师队伍、课程资源、文化素养等方面都还很落后。”谢家放曾对昆明市城区和县区2007年中考成绩作过比较,仅从各科的平均分和及格率两个指标就可以看出主城区和县区之间有很大差距,有的科目主城区的平均分和及格率几乎是有的县区的两倍。“这种差距到了令人难以相信的程度。”谢家放说。分析农村义务教育阶段教学质量低下的原因,谢家放认为,主要是农村教师的整体素质不高。农村中小学教师绝大多数是在传统教育的模式下培养出来的,由于长期置身考试教育的包围中,缺乏定期的脱产培训制度,加上长期超负荷运转,使教师个人素质的提高受到限制和影响。他曾经作过的一个调查显示:近70的农村中小学教师与城市及发达地区的教育资源中间存在壁垒。走出去培训的机会太少 农村教师渴望“洗脑风暴”云南省思茅市景东县教育局副局长李卓娟对此深有感受,她说:“农村教师培训还没有引起足够重视。”她指出,根据2006年下发的云南省农村中小学公用经费管理暂行办法,“教师培训费按照学校年度公用经费预算总额的5安排”的规定,在一些财政收不抵支的县根本无法落实,就算是能够落实的学校,“5的安排”也不能满足几个教师的培训。即使现在提高到了10,也仍然是捉襟见肘。李卓娟说:“我曾经带着20个校长去上海培训,那是上海方面给我们的一个扶贫项目,每人的平均费用为1万多元,由对方全额承担。如果没有这样的项目,我们根本出不去。”当时李卓娟还是景东县第一中学的副校长,那是她工作15年后第一次到省外学习。20个校长中,大部分也都是第一次出去。李卓娟说:“培训成本太高了。让教师走出去接受培训难,请专家来学校培训也难。现在一个专家一小时讲课费三四千元,学校无力承担这些费用。”记者了解到,目前,农村中小学教师的培训工作主要是在市里和县里进行,由当地的师范专科学院承担培训任务,这些搞教师培训的教师,大多是从学校骨干教师中选拔出来,基本上是教师中的佼佼者。但是许多教师反映:“培训者水平不高”、“例行公事,针对性不强”、“脱离实际,难以应用”。“这种封闭的、内循环状态的市县级层面教师培训工作基本流于形式,达不到培训效果。”谢家放说。云南省青少年基金会2007年在调研中也发现了这一问题。他们在云南希望工程需求与深化拓展调研报告中说:“中小学教师近亲繁殖现象严重,教育观念模式化,教师州、县际流动少,形成思维定势。”针对这一情况,2007年云南青基会在临沧、昭通、楚雄开展了“希望工程送教上门”活动,邀请国内知名教师对当地教师进行培训,活动在农村教师中引起的反响出人意外,当第三次在楚雄举行时,没有分配到免费名额的各县教师自费前来听课,把礼堂挤得水泄不通。名师授课让听课者惊喜不已,有的甚至泪流满面。一位教师说:“教了10多年的书,还不知道枯燥的课能这样生动地讲。”无论是去北京、上海还是接受“希望工程送教上门”的培训,教师们都把这种培训称为“经历了一次洗脑风暴”。他们甚至有一个共同的感受:“我们无法改变环境,但是我们可以改变自己”。,返回,

    注意事项

    本文(财政支出之教育支出.ppt)为本站会员(牧羊曲112)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